高瓴基金有多少亿
『壹』 高鹄资本是什么
高瓴资本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业前山绩最优秀的投资基金之一。高瓴从创立之初起就定位于做具有独立投资视角的长期投资者,受托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目光长远的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养老金、慈善基金会、家族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等。
拓展资料:
1.高瓴的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互联网与媒体,消费与零售,医疗健康,能源与制造业等。高瓴投资的其他知名中国企业包括京东、去哪儿、蓝月亮、及大润发等。2005年6月1日,张磊和4个创业伙伴创立的高瓴资本正式成立,名字取自“高屋建瓴”。耶鲁校友基州雹金的2000万美元成为了高瓴的启动资金。 2010年,京东启动线下物流体系建设,急需7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张磊却投入3亿美慧迹中元供其拓展尝试。此外,张磊动用了庞大的高瓴系资源帮助京东跨界经营实现迅速转型。
2.2013年,高瓴与腾讯、及印尼最大的媒体集团公司Global Mediacom宣布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在印尼发展微信业务。该合资公司的首批产品之一,印尼版微信,已成为目前印尼国内最受欢迎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 2015年1月,高瓴资本宣布与美国梅奥医疗集团共同合资设立惠每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将通过专家互访、技术合作、人才交流、教育培训和管理咨询等方式,全面引进并本土化梅奥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和培训体系。 2015年6月,高瓴资本先后投资全球最大的租车分享平台Uber与在线旅行房屋租赁网站Airbnb,显示其正在逐步进行全球化布局。 2015年6月,在蔚来汽车的A轮融资中,高瓴资本领投1亿美元;C轮和D轮中高瓴资本均持续跟投。 2016年,高瓴资本在收购德国宠物品牌俊宝 Gimborn,开始其在宠物行业的布局。
3.2017年前后,前美团COO、阿里巴巴第67号员工干嘉伟,原百胜全球餐饮集团CEO、有“肯德基教父”之称的苏敬轼,以及前京东商城CEO沈皓瑜先后加入高瓴。 2017年4月28日,百丽国际突然宣布私有化建议:要约人主要为高瓴资本和鼎晖投资,其中前者将以56.81%(实际成交时为57.6%)的占股成为百丽的控股股东。 2017年12月,高瓴作为唯一的机构投资者以8亿元受让了公牛集团2.235%的股权,成为后者的第四大股东。2018年9月,蔚来登陆纽交所,高瓴持股7.5%,为蔚来的第三大股东。此后高瓴仍在不断增资。 2020年2月,高瓴资本将创投部门剥离,成立专注于早期创业型公司的高瓴创投。同年,高瓴投资的高端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在上交所登陆资本市场。 2020年3月,高瓴领投猿辅导10亿美元G轮融资,猿辅导投后估值达到78亿美元。
『贰』 高瓴资本基金有哪些
高瓴投资的其他知名中国企业包括京东、去哪儿、蓝月亮、及大润发等。高瓴资本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长期结构性价值投资的投资公司,由张磊先生创立。高瓴从创立之初起就定位于做具有独立投资视角的长期投资者,受托管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目光长远的全球性机构投资人,包括大学捐赠基金、养老金、慈善基金会、家族。
(2)高瓴基金有多少亿扩展阅读
高瓴集团已成为跨阶段、跨地域、跨行业的全天候投资人,包括高瓴创投、高瓴投资等核心投资板块,坚定重仓中国,聚焦生命健康、硬科技、大消费、碳中和等投资方向。投资的企业包括:京东、腾讯、字节跳动、美团、Zoom、宁德时代、隆基股份、星思半导体、百济神州、飞利浦家电、普洛斯、百丽国际、格力电器、蓝月亮等。
高瓴持续将资源投入到最前沿的技术领域,对硬科技、前沿技术的投资占比超过了整个投资布局的80%。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量子计算、云和大数据、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展开系统性布局,支持中国的原发技术创新。2021年年初,高瓴成立首支“绿色基金”。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一起发布了行业内首份碳中和报告。高瓴在碳中和领域已经累计了近500亿元的规模。高瓴创始人张磊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提到,高瓴成立了专门的气候变化投资团队,推出专项绿色基金,成为股权投资领域内首支以“绿色产业”为投资主题的纯市场化投资基金。2021年2月,高瓴正式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促进行业绿色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支持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叁』 从河南高考状元到腾讯、京东背后的男人,高瓴张磊到底有多牛
他一直以来都给人以低调、神秘的印象。你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你一定用过他投的产品。
BAT三大巨头中,他投资了两家:网络、腾讯。除此之外,十几年间,他还投资了京东、美团、滴滴、格力、美的、携程、去哪儿、蔚来 汽车 、摩拜单车、蓝月亮等800多家企业,在业界被称为“没人敢不给面子的人”。
作为中国“价值投资”领域教父级人物,他一直坚守长期价值投资,买入并长期持有公司股份,要做正和 游戏 ,拒绝零和 游戏 。
如今的他,早已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投资人之一。更重要的是,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电商格局。他就是高瓴资本张磊。
1972年,张磊出生在河南驻马店市一个“双职工家庭”,父亲是外贸局干部,母亲是律师。虽然称不上富贵,但也算是中产家庭。
小时候,由于父母都很忙,没时间管教张磊,造就了他从小非常独立自主的性格,并且鬼点子多。
张磊在七岁的时候就展露出经营天赋。当时,他家住在火车站附近,放暑假时,就在车站旁摆上小椅子,把自己的连环画书出租给候车的人看,赚了一些钱。
上小学时,张磊成绩很差,由于靠近少林寺,他满脑子想着“仗剑走天涯”,一心想要“投奔”嵩山,差点连初中都没有考上。小学考初中的最低录取分是140分,张磊考了141分,刚好多1分。
虽然不喜欢学校里的功课,他却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他认为别人知道的书里都有;但书里有的,别人未必知道。从书中看到的世界,比现实世界要大得多。
从学渣到学霸,除了多读书带给了张磊人生智慧的启迪之外,他还受到一个人的影响,这个人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施一公是河南人,和张磊是半个老乡。张磊看了施一公写的文章后,很受启发,觉得人生不能虚度,要做出一点成绩。
于是,在上高二的时候,张磊开始发奋学习。
能做到学习和挣钱两不误,张磊不得不让人佩服。
高中时,张磊发动同学们从家里拿来书到火车站摆地摊,搞流动借书站。高三暑假,当别人都在享受第一个没有假期作业的暑假时,张磊却在扩大他的租书生意,大量购进杂志后再转手倒卖,后来又开始卖矿泉水、方便面以及湖南腊肠。
1990年,18岁的张磊以当地高考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就读。当离开家乡去北京时,他已净赚了800元人民币,足够支付自己的学费了!要知道,当时公务员的月薪才100元。
在人大就读期间,是张磊求知若渴的四年,也是积累人脉资源的四年。“现在我交的很多很好的朋友还都是当年在人大读书的时候认识的。他们当中,现在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关系很深的合作伙伴,有的还一起从事一些公益性事业。”张磊回忆道。
1994年毕业后,张磊希望进入一家央企工作,并如愿以偿地入了五矿集团。
在五矿,张磊要经常坐车火车,去全国各地的收购矿山资产,这培养了他对 社会 的洞察能力。
由于长期做这份工作,感觉未来的发展有限,于是想出国留学。
1998年,张磊去美国耶鲁大学继续深造。耶鲁之行不仅改变了张磊的命运,更改变了许多当时渴望发展却苦于没有巨大投资的“刘强东们”。这是后话。
刚刚来到耶鲁大学的张磊,新鲜劲儿还没有过去,就因囊中羞涩面临了严重的财 务危机。
当时之所以选择耶鲁大学,就是因为了解到耶鲁大学是唯一能够提供奖学金的。而且,耶鲁是一所有着三百多年 历史 的世界顶级名校,培养出无数名人,其中美国总统就有5位。
据说耶鲁老师之间经常开的玩笑是:“一不小心,你就会教出一个总统来。”
不过到了耶鲁后,张磊才知道自己得到的只是一年期奖学金,而整个研究生阶段为期三年,后面的学费要自己掏,急需要找到工作。
就像很多焦虑而迷茫的年轻人一样,张磊投出了无数的简历,最终都石沉大海,他经历了无数的面试,最后都没了回音。每次都是满怀憧憬去,垂头丧气回。
然而, 人生有“生生不息”的绝望,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当他一次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学校时,完全没有想到,机会竟然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等他。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写到,与大卫·史文森初次相见是在课堂上,但近距离的会面却是在耶鲁投资办公室。
在耶鲁投资办公室的面试室,张磊的恩师大卫·史文森教授给了他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跟着他实习。大卫·史文森是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在全球投资界,他是和巴菲特齐名的投资 人,不仅理论功底深厚,而且还培养了很多投资界的人才。
而在此之前,张磊从未真正接触过投资。
大卫问了张磊很多关于投资的问题,张磊对多数问题都诚实地回答“我不知道”。后来,张磊曾问过大卫,为什么会接受一个对很多问题都回答“I don’t know”的小白?大卫说,很多时候,坦诚都是最为重要的品质。
张磊后来回忆说,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坐标系,选择进入了投资行业。
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实习时,张磊被派去木材行业做行业研究,几周后回来,张磊拿出了一份行业深度报告,足足有2.5厘米厚,相当于一本书的厚度。
这份报告中,体现张磊不少读到的见解,其扎实的分析能力与态度,与大卫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不谋而合。
大卫在张磊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投资潜质,对他刮目相看,传授了自己的毕生所学,并介绍他认识了许多华尔街的金融界大佬。
在那段宝贵的实习期内,大卫回答了张磊提出的数百个关于投资的基本问题。
1999年,自认为羽翼丰满的张磊,决定回国发展。
2000年,张磊创办了中华创业网,主要业务就是帮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融资。那时候,张磊坚信中国的雅虎和亚马逊5年之内就会诞生,而中华创业网正是那一场革命的催化剂。此后,张磊组织了上百场投融资对接会,并与张朝阳、马云、马化腾等人结下了哥们儿友谊。
仅仅6个月过后,中华创业网就开始赢利,会员企业超过13000多家,投资机构超过200多家,遍布北京、上海、香港、旧金山等20多个城市,一度被海外媒体评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投资品牌。黄金年代,高调至极,他和公司的名字一起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和一众媒体上。
然而,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张磊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那一年,28岁的张磊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起大落。
此后,张磊从大众眼中消失了,他重新回到了耶鲁校友基金会。后来,他又辗转到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并担任纽交所驻中国首席代表。
2005年,互联网行业的魔幻之年。
当时,行业内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李彦宏身上。8月5日,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当天股价从27美元飙到120美元,敲钟现场,李彦宏喜极而泣。
网络的腾飞也鼓舞了一批有志青年的斗志,于是,2005年诞生了许多互联网公司:去哪儿网、58同城、 汽车 之家等等。
张磊意识到了中国即将雄起——“整个国家焕发勃勃生机,每个人都能发大财,国内涌现了众多朝气蓬勃的创业者与高 科技 创业公司。”
于是, 32岁的张磊拿着耶鲁导师的3千万美元戎马归来,创立了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 )。高瓴资本,字面上取“高屋建瓴”之意,一出道气势就有了。
据说这3000万美金,是大卫·史文森为了支持爱徒,从耶鲁投资基金拨出了2000万美元给他作为启动基金,随后又追加了1000万美金。不得不说,大卫真是张磊的贵人!
张磊人生中第一笔真正的投资和QQ有关。
2005年,腾讯只是一家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小企业,市值只有十几亿美元,主要用户是“三低”——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即时通信市场的老大还是MSN。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腾讯绝对算不上是一家好公司。但张磊却将公司仅有的3000万美元All In了腾讯。
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投资腾讯之前,张磊曾跑到义乌商品城调研,每个摊主的名片都印有QQ号,当地招商办也有自己的QQ号,这恐怕是张磊All In腾讯的直接原因。
有人说张磊这样投资腾讯未免太过冒险,而身为股神巴菲特忠实粉丝的张磊,却一直坚持长期价值投资信念: “ 社会 早晚会奖励不断疯狂创造长期价值的企业家。”
后来,这笔投资让他获得了超过200倍的回报。
但真正让高瓴拿到顶级投资圈的门票并一战成名的,是投资京东。
2010年,京东正在筹建物流和配送体系,刘强东将营收和2009年新融资的2100万美元中的大部分都用于成立控投物流子公司、购买新的仓储场所等物流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正是急用钱,又一时无法看到收益的投入期。
这种重资产的经营模式,并不被资本市场所看好,始终凑不齐投资款。
时年,37岁的刘强东找到大一岁的人大校友张磊,希望高瓴资本能给京东投点资。
当了解了京东的基本情况后,张磊问刘强东需要多少资金?刘强东犹豫再三,从牙缝里挤出7500万美元这个数字,他以为,张磊很难投资这么多。出人意料的是,张磊坚定地说,要么投资3亿美金,要么一分钱不投。
这是当时国内早期互联网企业的投资中,单笔投资量最大的交易之一,高瓴也一度被人取笑“人傻钱多”。
但是张磊看到了京东背后的强大发展潜力。
京东在他眼中,恰似当年的亚马逊,而贝索斯的遗憾正是亚马逊成立时美国已经有了UPS这类的物流巨头,因此丧失了做供应链整合 的机会。而在中国,京东不存在这样的对手,因此面临更好的 历史 机遇。 对于当时的京东而言,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根本看不出来核心竞 争力。
正是高瓴的3亿美元大手笔投资,为刘强东争取了足够长的周期,京东才得以顺利确立B2C电子商务领域内不可撼动的领先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威慑了新的资本投向该领域的竞争公司,强化了京东的绝对领袖地位。
当时对高瓴资本来说,3亿美金也是一笔巨款,如果投资失败,将全军覆没。张磊的这种反人性的投资,让他在投资界被贴上了“另类”的标签。然而,他又赢了。
2014年5月,京东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上升至260亿美元。京东的这笔投资让高瓴大赚12倍多,高达38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张磊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电商格局。
2014年腾讯电商和京东合并,腾讯成为京东的第一大股东,这起大变局的幕后推手正是张磊。
如今,高瓴资本基金规模从最初的3000万美元,已经飙升至600亿美元,十五年的时间,增长了2000倍,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65%。高瓴也已连续多年成为亚洲的最大基金。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不断升级,高瓴的投资领域也走向了多元化之路。
不仅投资了腾讯、京东、美团、去哪儿、摩拜等互联网公司,而且还持有美的、格力、福耀玻璃、蓝月亮、百丽等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的股票。
2017年,高瓴资本最大的一笔投资就是控股“一代鞋王”百丽。百丽本来是一家卖鞋子的传统企业,高瓴收购后一顿操作猛如虎,进行各种转型和资本运作。
2019年,百丽被高瓴分拆出一块运动类资产滔搏单独上市,市值远超百丽私有化时的估值,高瓴又是大赚一笔。大约也是在百丽之后,高瓴开始在中国的投资圈封神。
2019年,高瓴资本正式接手格力集团出让的格力电器15%的股权,成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
后来,高瓴投资蓝月亮时,又把京东拉进来合作,不仅通过京东的后台数据进行消费者分析,帮助蓝月亮研发新产品,而且还帮蓝月亮解决了线上销售和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而张磊一直坚持“重仓中国”的理念,从未改变。关于张磊的故事还在继续,他过往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也值得我们回味与思考。
『肆』 高瓴整天领投也没卖出股份,资金都是哪来的
高瓴资本是一家私募基金 ,他的钱除了来自创始人等股东外,更多一大部分是其他投资人给的。
目前高瓴资本,已经掌管着5000多亿资金,就是通过一层层的认购加杠杆管理起来的,这也是资本市场上特有的借鸡下蛋的方法。但这方法很有效,吸引不少的投资者,对他们也是信任度越来越高。
高瓴资本创始人,在投资项目中如京东商城,网络,蓝月亮,腾讯,美团,滴滴打车等都很成功,也是大众比较信任的一个资本市场投资基金。
『伍』 【66】高瓴资本介绍
高瓴资本在二级市场专职化管理团队大概是有20~30人。除了前台投资团队,高瓴还有一个高达200多人左右的价值创造团队,他们为被投企业进行“战略和价值赋能”。
高瓴资本有关人士在渠道路演时表示,高瓴资本整个业务板块分为一、二级市场投资,两块投资完全对立。
其中,珠海高瓴是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礼仁投资是投资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管理人,两个管理人是平行关系。
48岁的张磊是国内股权市场最有话语权的投资人。但其起家,却是从二级市场开始。
2005年,张磊作为创始人创建高瓴资本,首笔资金由张磊导师、与巴菲特齐名的价值投资人大卫-史文森出资。初始资金3000万美金,张磊将其全部买入腾讯。
2006年9月,高瓴资本正式进入A股,当时主要都是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
2010年,高瓴资本开始新辟一级市场投资业务,首笔投资重仓京东。
目前, 高瓴资产管理规模已达650亿美金,是亚洲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高瓴资本在A股的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人民币。
在高瓴资本逾65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中,约350亿(超过50%)来自私募证券投资,其中,海外基金规模在200亿美元左右,海外市场主投的是美股、港股和其他资本市场。
因为不对外募资,高瓴资本的证券投资业绩向来神秘,今年2月份路演,其业绩终于罕见曝光,相当惊人。
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高瓴资本——HCM基金在A股出现在格力电器、爱尔眼科、泰格医药、海螺水泥和凯利泰五个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上。
另外,今年5月12日晚间,骨科、运动医学领域公司凯利泰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其中,高瓴资本拟认购2100万股,发行价格为18.73元/股,估算下来,高瓴资本将认购总价3.93亿元股份。
在出手凯利泰的同时,高瓴与凯莱英的合作也更近一步。凯莱英宣布非公开发行1780万股股票,发行对象为高瓴资本。募资不超过23.1亿元,发行价为123.56元/股,较5月12日收盘价187.95元,打了六五折。
『陆』 拿下格力,高瓴交出“半条命”
究竟谁是格力的新主人?混改方案给出的答案是“无实际控制人”,这一点连深交所都看不懂了。1月18日,格力回复深交所问询函,就格力电器自身以及第一大股东的决策权分配问题,给出了非常详细的二次说明。
格力称珠海毓秀的决策权分配是三足鼎立,但混改方案还有个附加规定:“珠海明骏对上市公司提名的三名董事候选人中应保持至少两名董事候选人为格臻投资认可的人士”。
深交所对此也非常疑惑:“是否可以认为格臻投资实际拥有珠海毓秀 2/3 的表决权?”格力的回答是一句车轱辘话:“(以上条款)系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席位的安排,与珠海毓秀三方股东各有一个珠海毓秀董事提名权的基本权利并无关联。”
众所周知珠海毓秀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就是提名格力电器董事的权利。如果在这一权利上做不到“三足鼎立”,那么珠海毓秀的所谓三足鼎立只是虚有其表而已。
也就是说,高瓴只得了“三足鼎立”的面子,却失去了“里子”。高瓴的这一“足”,要明显的弱于董明珠。
根据这份说明我们还知道了,珠海毓秀的三个董事席位中,高瓴原本占有两席,但为了董明珠放弃了一席,从而失去了多数席位。从多数席位,到“三足鼎立”,再到最后一足也不完整,高瓴面对董明珠是一让到底。这真是Buyout 历史 上最弱势的PE了。
格力一案,媒体已经冠以“ 历史 性的”、“里程碑式的”等大词,这些评价均不为过。Buyout从未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而在中国做杠杆并购的PE,高瓴不仅是“最牛的那一个”,几乎也是“唯一的那一个”。从百丽到格力,高瓴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的杠杆并购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格力一案,并不是一例典型的Buyout。围绕持有格力电器15%股份的珠海明骏,高瓴要向两位合作伙伴——董明珠、曹俊生——分蛋糕。格力混改详细方案的不多赘述,简单罗列一下高瓴最终保有的权利。
1.珠海明骏当中,董明珠的格臻投资享有11%的份额,曹俊生的珠海熠辉享有3.6%的份额,高瓴则需募集其余的85%。据报道,董明珠的份额豁免基金管理费。
2.珠海明骏的GP是珠海贤盈,也是有限合伙结构。高瓴享有24%LP份额,格臻投资享有20%的LP份额,曹俊生享有5%。其余51%由GP珠海毓秀持有。
3.珠海毓秀当中,高瓴的份额是49%,格臻投资41%,曹俊生10%。
这是一条线主要是珠海明骏的收益权分配。最终,高瓴在募集了珠海明骏85%资金的情况下,只分到了约一半的GP收益权。
另外是决策权的分配。交易方案宣称格力无实际控制人,针对这一点交易所刚刚发了问询函,格力1月17日给出了回复。根据格力的回复,决策权的分配已经非常清晰了。
1.珠海毓秀董事会3席,高瓴、曹俊生、格臻投资各提名一席。
2.珠海明骏可以提名格力董事会三席,这一提名权在高瓴、曹俊生、格臻投资三方间平均分配,各得一席。但是,高瓴和曹俊生的提名中,至少有一个要得到格臻投资的认可。
根据这一架构,高瓴扮演在格力扮演的角色基本上就是一位只出钱的大股东,决策权微乎其微。并且这一架构还被严格固化下来,高瓴书面承诺将维护格力无实控人的状态,未来也不谋求控制权。
纵览中外的Buyout,如此弱势的PE也不多见。对PE来说,格力混改最终的方案,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不平等条约”。方案一出就有PE人士评论道:如果以后企业家都要求像这样谈,那就麻烦了。
高瓴的开放和慷慨,在对曹俊生的权利安排上也可见一斑。曹俊生在珠海明骏中出资比例仅为 3.6%,却分到了10%的GP收益权,在决策权上更是与高瓴完全平等。
高瓴早期的成名战是投资腾讯,与马化腾交情深厚。腾讯用投资开道,从封闭走向开放,马化腾自称腾讯只保留了半条命,“把另外半条命给合作伙伴了”。
反观PE投资,实际上“半条命”是常态,另外半条命永远在对方手里,这是少数股权投资的永恒难题。但在格力一案中,200亿元的投资,都当上大股东了,高瓴仍然要交出半条命,这多少有些令人意外。
虽然无论是资金还是名望上,高瓴已经是中国最具实力的PE。张磊却一贯以低调的姿态面对企业家,反复说“我们是锦上添花的,而不去颠覆的”、“让企业家坐在C位上”、“企业家几十年的积累我们比不了的”。
“让企业家坐在C位上,这是高瓴资本坚守的第一原则。”2019年10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张磊在台上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当时高瓴正在与董明珠进行最后的谈判,张磊没有在演讲中提格力,但他的这句话很快被媒体解读为对董明珠的表态。
张磊说完“C位”论后不久,格力混改案尘埃落定。董明珠果然如愿坐上了“C位”。
高瓴要让董明珠坐C位,保证董明珠团队的稳定、捆绑管理层、送上股权激励大礼包,这都是意料之中事。但高瓴举起双手彻底交出主导权,这远远超出了外界预期。毕竟百丽一案中,张磊也说了要让企业家坐C位,但主导权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高瓴2017年总规模达150亿元的高瓴二期人民币基金,接近20%投向了格力。这还远远不够,剩下的172亿元来自境外,对高瓴而言这也是一笔大钱了——2018年高瓴募集了创亚洲纪录的106亿美元新基金,172亿元大约是它的23%。
单单是这些数字,就已足够看出这个案子对高瓴有多重要,还不用提这一案的强烈示范效应。而这样一个不容有失的案子,高瓴完全交到了董明珠手上。
中标结果公布后,舆论先是羡慕,而最终方案出炉后,却又多了些揶揄:原来高瓴是给董明珠打工的。这个先例可不是PE同行们想要的。高瓴为了拿下格力,付出的代价是不是有点大了?
高瓴多年来一直很“擅长”引起争议,从京东到百丽都如此。张磊对此也心知肚明,收购百丽后,张磊自己还开玩笑:“别人都说这会不会是高瓴的滑铁卢。”
张磊喜欢说“守正用奇”四个字,也不讳言赌,公开说过当年重仓腾讯“有赌的成分”。投资是风险的艺术,本就不存在100%的确定。对高瓴而言,格力一案不但值得一“赌”,甚至是不得不“赌”。
在格力一案一年之前,高瓴募集到106亿美元的最新一期基金,创下了整个亚洲PE业内单只基金的募资规模记录,让高瓴的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600亿美元。
高瓴已经是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PE机构的事实,解释了高瓴为何必须要拿下格力,即便是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因为规模即是压力,超级基金要投出超级案子。而中国能有多少个格力?过了这个村,高瓴几乎不可能找到类似的店了。
类似的话,不久前是用来形容孙正义和他的愿景基金的。2019年Wework的IPO失利、估值崩塌给整个风险投资业带来了一场地震,甚至在隔了一道太平洋的中国震感依然强烈。若问2019年最震撼的事件是什么,估计大部分投资人都会脱口而出Wework。
自2017年之后,孙正义就基本上包揽了Wework的融资,投入60亿美元以上。在Wework IPO失利之后,孙正义依然选择投入大笔资金输血,把软银的持股比例提升到了80%。这也直接导致软银在2019年出现了数十亿美元的 历史 性巨亏。
回到2017年,软银愿景基金为什么会选择重仓Wework?这个问题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回答:如果不投全球最大的独角兽,那么全球最大的VC基金要投什么呢?
以基金规模而论,软银愿景基金是全球第一,高瓴则已经做到了亚洲第一,张磊当仁不让是中国最接近孙正义的人,规模是超级基金不得不面对的“诅咒”。当然,除了规模这个点之外,高瓴和软银并没其他共同点。把高瓴称作中国的软银,或称张磊为中国的孙正义,过于牵强附会。
考察高瓴,除了106亿美元的超级大基金之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它翻倍式的规模增速。众所周知,张磊是在2005年拿着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2000万美元创立高瓴的,而到2010年高瓴的管理规模已经增长至25亿美元。2014年这一数字是160亿美元,2017年300亿美元,2019年600亿美元。
驱动高瓴管理规模增长的,是一个个超级大案子。2017年531亿港元的百丽并购案,直接让高瓴能够在2018年募集106亿美元的超级基金,紧接着,2019年高瓴成为了市值4000亿人民币的格力的大股东。
这一“更大的案子-更大的基金”的螺旋,在国内成长期投资主导的私募股权市场上显得有些突兀。虽然一个明星项目成就一只基金的现象并不鲜见,但总体而言VC基金是以投资数量和命中率取胜的,而不依赖个案驱动。
但在杠杆并购当中,这是一个常见螺旋。典型例子就是杠杆并购模式的开创者、上世纪80年代的KKR。从1976年的1000万美元起步,到1987年募集了56亿美元的基金。
但这个螺旋却戛然而止,雷诺兹-纳贝斯克没有让KKR赚到钱,这一案之后KKR进入了痛苦的收缩期,比雷诺兹-纳贝斯克更大的案子要到二十年后才会出现。
格力一案,让张磊的名字“出圈”了,就像当年的亨利·克拉维斯,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PE不是国王,就像KKR一样,高瓴资本的“更大的案子-更大的基金”螺旋也会有停下来的一天。
当然,简单的类比总是会损失大量细节而严重失真。三十年过去了,杠杆并购早已沧海桑田,高瓴没碰过几十倍的杠杆,中国也没有垃圾债券。高瓴的管理规模总有一天会停止翻倍式扩张,但不会是以KKR的方式。
中国的杠杆并购,有自己的制约因素。
与收购百丽时的兴奋不同,高瓴在格力一案上格外低调。
包括张磊在内,高瓴在百丽一案上的发声相当积极。投资逻辑、理念,并购后的运营,包括分拆滔搏上市,都被高瓴反复对外谈论。
但到目前为止,尽管外界已经沸反盈天,格力股价大涨,对高瓴意图的解读已经摞起来三米高了,高瓴却依然没有只言片语。
对面的董明珠倒没有那么多顾忌。在2019年底的一次公开论坛上,董明珠毫不意外的被问到,格力未来会与新股东高瓴资本有哪些合作和协同。这是一个必问的例行问题,董明珠的回答听起来却平白有了一丝火药味。她说:“最起码现在我没有看到(合作和协同)。”然后她又补充道:“如果一个资本就能解决企业的问题,那我们怎么看今天那么多搞资本的都爆雷了。”
关于高瓴资本的问题看起来激起了董明珠的倒刺,原因可能是这个问题隐含着格力现管理层做得还不够好的意味。董明珠是一位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财富》杂志说她是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确实没理由像外界那样对高瓴资本高看一眼。
况且董明珠不喜欢资本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在董明珠的言论中,与资本联系在一起的总是“野蛮人”、“搞乱实业”一类的词汇,放过狠话将会不惜动用一切资源反对“野蛮人”。在格力混改案进行中,董明珠就多次公开怒批野蛮人,尽管投标的是高瓴、厚朴这样的PE机构,当年瞄上万科、格力的野蛮人早已销声匿迹。
最终董明珠如愿驯服了资本,在与高瓴资本的谈判中大获全胜。资本不但没有威胁到董明珠,反而被董明珠牢牢控制。
那么格力最终的权力架构能令高瓴满意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是必须做出的妥协。客观上,在中国还没有可以与董明珠“平等”的PE机构,高瓴也不行,这是大环境决定的。更何况高瓴一直在试图打造“企业家朋友”的形象,小心翼翼的避免像当年的KKR一样被打上“贪婪”、“傲慢”的标签。这是宛如走钢丝的平衡艺术,高瓴需要重新适应。
在百丽一案中,百丽管理层看高瓴的眼光是向上的:当时百丽陷入困境,高瓴被视为拯救者。并购之后,百丽80岁的创始人邓耀套现离场,张磊亲自出任百丽董事长,过了一把“资本企业家”的瘾。张磊说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鞋子,思考数字化转型,甚至还爱上了逛街,只为观察女性如何买鞋。最重要的一步棋分拆滔搏独立上市,是高瓴早就定下的策略,并得到了迅速的执行,效果也令人满意。滔搏目前市值达690亿港元,已经远远超过了百丽退市前的总市值,保证了百丽并购案的收益下限。
但格力的情况完全不同。一方面格力一案的重要性比百丽更大,高瓴的投入更多。格力是高瓴通向更大基金、更大案子的踏脚石?还是像雷诺兹-纳贝斯克之于KKR一样,成为这一螺旋的重点?
另一方面,高瓴的这半条命却并不在自己掌握之中,而是交到了董明珠的手上。好处是,高瓴得到了一位已经经过证明的优秀企业家,而无需为格力的经营操心;坏处是,这位企业家对高瓴虽谈不上怀有敌意,却也更谈不上仰慕。无论是产业赋能也好、数字化转型也好,这些高瓴自豪的核心能力,并没有被保障足够的施展空间。(文/陶辉东 来源/投中网)
『柒』 高瓴资本投资福耀玻璃了吗
高瓴资本投资了福耀玻璃,目前张磊创建的高瓴资本基金规模已经飙升600亿美元,目前高瓴资本已经成为多年来亚洲最大的基金。高领的投资领域也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美的格力美团京东去哪儿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纲领资本是一家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的公司,是被建立于2005年,目前覆盖了很多行业,也有一些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型领域。
一、什么公司值得投资
成长缓慢的公司,即处于行业衰退周期的企业,一般属于夕阳产业,如钢铁、煤炭、有色、彩电、建筑等传统制造业以及一些大型银行。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顶峰和天花板,企业不再增长或增长非常缓慢,增长速度最多与GDP增速同步。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分红高,分配稳定,股价稳定。这类公司成长缓慢,投资价值不大,但如果喜欢稳定的分红收入,公司成长缓慢带来的价值增长肯定能跑赢通胀,也是合适的选择。所以,对于这样的公司,要注意股利分配的历史。快速成长的公司处于行业成长阶段,成长性和扩张性较强,年均增长率一般在20%-30%。这些企业大多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或成熟稳定的行业龙头,如消费链、医药创新、制药装备、医药服务、互联网等行业。
二、投资公司是做什么的
投资公司是一种金融中介,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众多证券或其患者资产。“集中资产”是证券投资公司背后的核心含义。在投资公司建立的投资组合中,每个投资者都享有按投资金额比例主张投资组合的权利。这些投资公司为小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机制:患者人可以组织起来,获得大规模投资的收益。
因为现在很多公司都会投资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公司,这样也会带来很大的效益。如果选择投资的时候,也需要对整个公司进行审核,以及对于这个行业的把控,才能够保证自己不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