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林国怀是哪里人
❶ 九泰基金刘心任深度访谈: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韵脚
导语: 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创始人约翰·邓普顿在其长达50年的投资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被誉为“全球投资之父”“ 历史 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邓普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总是问我,前景最好的地方在哪里,但其实这个问题问错了,你应该问,前景最悲观的地方在哪里”。这句话一反常理、初听让人诧异,但细细想来,却蕴含着投资的智慧。邓普顿正是坚持在“前景最悲观的地方”做逆向布局,在相当长的时间维度内、不同的市场风格中,均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
其实这种逆向投资的策略和思路在中国市场也同样有效,当然,能够真正理解其内涵、做到“知行合一”的基金经理又有多少呢? 今天我们为您带来九泰基金研究发展部总监、九泰锐富基金经理刘心任的专访下半部分,希望能用深刻的思路以飨读者。
刘心任投资心得分享:
1,人性不变,周期泛在,均值回归有普遍性。
2,相比起房地产和实业来说,未来十年股票的潜在回报率更具吸引力。
3,我不做短期择时,但在一些关键时点上,需要通过对周期规律的理解,规避大的市场风险,比如泡沫破裂、戴维斯双杀。
4,任何投资大师的成功,都有时代背景衬托。
请问逆向投资和顺应趋势之间的关系
您是怎么理解的?
我认为,市场在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但也有犯错的时候,比如市场出现极端情绪时,大熊市是极端的恐惧,大牛市则是极端的亢奋,这个时候市场常常会犯错。另外,在一些行业或公司出现拐点的时候,市场可能会犯定价不足的错误。
一个优秀的价值投资者,要敢于在一些关键时点上做逆向投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常常跟市场对着干。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以及资本市场存在着一个明显趋势,即中国经济由快速工业化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后,很多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资本市场外资化和机构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优秀龙头企业估值溢价开始越来越明显,而大量的中小企业则越来越被边缘化。
A股的中小差公司边缘化的进程已经走了几年,而且大概率还未走完。所以在A股这个阶段,很难出现像彼得·林奇那样靠“翻石头”来获取丰厚回报的投资人,时势造英雄,与大趋势向左的投资很难获得持续的成功。
任何投资大师的成功,都有时代背景衬托。即便是巴菲特也如此,他出生在大萧条期间,那时美国出生人口很少,因此竞争者也少,他成年后的整个投资生涯,基本上处在美国几十年大牛市的市场环境中。如果他出生在日本的70年代,从90年代开始工作,那么面临的将是日本从90年代开始的“失去的几十年”,投资会异常艰难。
市场总会出现一些被错杀的股票
您是如何判断这些股票的?
这里可以进一步讨论一下逆向投资和顺应趋势的关系。
比如,房地产股票当前的估值极低,市场考虑到中国的发展阶段,以及对地产行业持续的政策打压,很不看好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前景,从而不看好地产股。这时候去买地产股,就是一种逆向投资,但这个过程中的选股逻辑,是需要去适应现在的大环境和大趋势的。
首选,需要确定的是,优秀的地产股是被低估的,而不只是看起来便宜。政府对地产行业的调控,是希望地产行业平稳发展,并不是希望房地产行业崩掉,因为现在居民财富的大部分还在房地产里,只有在地产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去做经济的转型升级。另外,房地产行业并不等同于房地产股票,行业增速下降,甚至在某个阶段负增长,不代表优秀的地产公司没有增长。恰恰相反,当前的地产政策相当于房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具备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融资成本优势的优秀龙头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相对竞争优势。
其次,在确定了地产股被低估之后,如何去选股,是需要去顺应当前的趋势的。以往的地产股投资,通常大家会觉得哪个便宜,哪个弹性大,就去买哪一个。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出于“优质龙头溢价”和“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两大趋势的考虑,应该去买具有竞争优势的稳健龙头公司。
总结来说,认识到地产股被低估是逆向投资,顺应趋势则是一定要买其中的优质龙头企业。
您喜欢探究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的周期规律,能谈谈么?
如何去理解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的运行规律,是很难的,但又非常重要。除了日常工作中对宏观经济和资产价格的持续研究,我对全球近百年的经济史和金融史做了大量的阅读和总结,比如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像战后日本经济史、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再比如一些大的经济和金融冲击,像1929年大萧条、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等,“ 历史 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通过对重要经济金融事件的研究、理解和总结,我可以获得超出个人年龄的阅历和视野,有助于去认知和应对未来的机遇和风险。
在探究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运行规律的过程中,你会发现 历史 往往会重演,当然, 历史 不会简单的重复,但会压着相同的韵脚。就是说,背后有一些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比如说为什么库存周期一般是三年半?制造业周期在十年左右,债务大周期可以长达百年?就是因为背后有着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比如商业行为中去库和累库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库存周期,制造业产能扩张节奏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形成了制造业周期,等等。在金融市场中,形成一轮又一轮牛熊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性不变,贪婪和恐惧始终是每一轮牛熊的放大器。比如,在阅读1929年美国大萧条期间股市崩盘的相关资料时,你会发现投资者的行为和他们的心理变化跟几十年之后的互联网泡沫以及次贷危机期间没什么不一样,因为人性始终是不变的。
历史 不会简单的重复,但会压着相同的韵脚,把握背后更本质的东西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周期规律。
宏观视角帮您拓宽了视野,参照国际经验,
您对A股的未来怎么看?
从长期来看,我是坚定看好A股市场的,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时间里,A股市场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前景。因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工业化成熟阶段往往会孕育出一场大牛市。
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成熟阶段,经济增长中枢的下降,驱动财富增值的方式从实业投资转向资本市场,这往往会孕育出长期大牛市,美国、德国、日本均在工业化成熟阶段出现大牛市。比如日本60-70年代经济增速高达10%,而股市的表现却非常平庸,而74-90年期间,日本经济增速从10%下降到4-5%,但同期日经指数却经历了涨幅超过10倍的长期牛市。
中国的情况也是类似的,在加入WTO之后,中国进入了快速工业化阶段,那时候中国经济增长中枢是10%左右,当时的情况就是经济增长很快,但股市并不好。背后的原因在于,第一,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也就是经济增长很快的时候,实业投资和房地产的回报率非常高;第二,在经济增长比较快的时候,一个行业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因为市场需求好,都可以过得很舒服。
但这两点在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都会逆转,一方面,房地产和实业的回报率在下降,另一方面,进入工业化成熟期后,很多行业进入存量阶段,大企业的管理优势和规模优势会凸显,行业的集中度显著提升,这个时候各行业里都会出现强者恒强的现象,龙头企业通过市占率提升以及利润率提升的方式获得持续增长,竞争力弱的中小企业将逐步被边缘化。
也就是说,工业化成熟阶段,房地产和实业的回报率在下降,同时股市又涌现出一批优秀标的,股票相比起房地产和实业来说,潜在回报率更具吸引力,所以这时候不管是企业还是居民,包括国外投资者的钱,都开始流入股票市场,从而带来长期繁荣。
这个现象背后是有着很重要的经济基础,我们也从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的发展历程上得到印证。
对于每天海量的信息和资料
您是如何进行取舍和筛选的?
市场干扰很多,您如何排除投资中的“噪音”?
我比较擅长把握主要矛盾,这点很重要。在宏观、行业或者公司的分析中,总有好的和不好的一面,比如说可能有2个方面是向好的,但有5个方面是不太好的。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哪怕有5个方面不利,但如果向好的那个因素是当前最关键的,也很可能是值得把握的投资机会。
作为投资者,每天会面对海量的宏观、行业和公司信息,你需要做的就是去理出其中最重要的逻辑线条,去把握其中最核心的矛盾,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不做短期择时,只在一些特别重大的时间节点上,我认为才有必要去做大的仓位调整。对于市场上几周、几个月这种级别的事件性冲击,我一般会忽视掉它。但在一些关键时点上,需要通过对周期的理解,力争规避大的市场风险,比如泡沫破裂、戴维斯双杀。
您作为研究总监,
能否介绍下九泰的投研风格?
九泰在定增投资上颇具特色,能否介绍一下?
九泰的投研一直以价值投资和深度研究为导向,研究力量主要布局在值得长期研究和投资的细分领域和优质公司上。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机构的力量也是如此,如何去更好的分配时间和资源非常重要,有舍才有得,我们会把重心更多放在有价值的领域上。
我觉得九泰的定增优势在于持之以恒地做这件事,市场上极少有机构能够坚持下来,而我们是一直坚持做这个事情,不断的完善迭代,把定增做得非常专业。
九泰的定增投研有一整套的项目分类、研究、评审、投资、跟踪和退出体系,这也是经过了多年打磨的一个结果。
我们在定增投研的过程中,一是要精选项目,二是要深度研究。虽然九泰对全市场的定增项目进行了覆盖,但我们会对定增项目进行分类,把其中一些有潜力的优质标的划出来,做更加深度的跟踪和研究,作为投资的核心和重点。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被采访人的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投资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或投资承诺,也不代表九泰基金旗下产品的实际投资方向、实际投资策略或实际投资结果,九泰基金亦可在未加通知的情况下对任何内容进行更改,关于九泰基金旗下产品的详细投资策略请查看该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产品文件。未经九泰基金以及被采访人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转载被采访人回复内容,不得采取片面截取、曲解或类似方式对被采访人回复内容进行处理。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❷ 招商证券怎么查自己总盈亏
1、招商证券系统内查看以往股票盈亏的流程:登陆交易系统,都有浮动盈亏和比例数值 如果看交易明细,找“资金流水”这类的子项可以看到每笔交易情况即可。
2、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也指专门的种类产品,是用来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它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等。狭义上的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其中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证券学的学科体系是由从不同角度研究证券市场的行为特征及其运行规律的各分支学科综合构成的有机体系,主要包括传统证券学理论和演化证券学理论两大研究领域。
❸ 私募基金员工购买自己的产品
私募基金员工购买自己的产品
私募基金员工购买自己的产品,一般来说公司员工通常更了解自家公司的产品,如果员工能够持有自家公司旗下商品或者基金,是对自己的公司长期业绩的一种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信任,接下来了解一下私募基金员工购买自己的产品。
私募基金员工购买自己的产品1
基金公司员工往往更了解自家公司基金产品,员工持有自家公司旗下基金产品,代表对自家基金产品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了对基金长期业绩的信心。
数据显示,随着近两年公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张,基金公司员工也在大笔自购所在公司的基金产品,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最被员工追捧。
基金公司员工
81亿购自家产品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主动权益基金中,公募基金公司员工持有自家基金产品份额合计47.11亿份,持有金额合计有81.06亿元。
基金公司员工连续第二年增持自家主动权益基金。数据显示,员工2019年、2020年持有自家基金产品份额分别为24.2亿份、42.57亿份。
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员工持有自家基金产品份额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2020年、2021年是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年份,不少绩优基金经理的产品对公司内部员工自然也有很大吸引力。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1年底,基金公司员工持有金额超2000万元的基金共有41只,规模合计15亿元,其中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和兴全合宜A被兴证全球基金员工分别持有9684万元和7404万元,排名第1和第2。
基金公司员工持有金额居前的产品多由明星基金经理担纲,如李晓星、张坤、丘栋荣、刘格菘、张清华、蔡嵩松、朱少醒、胡昕炜、任相栋、傅鹏博等。
按基金公司看,上述41只基金中,属于易方达和兴证全球的产品各有7只,汇添富有4只产品。
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亚洲精选和易方达优质精选,萧楠和王元春共同管理的易方达瑞恒、易方达消费行业,均获得易方达基金公司内部员工持有超2000万元。
兴证全球基金旗下获得员工持有超2000万的7只基金分别是谢治宇的兴全合润和兴全合宜A、乔迁的兴全商业模式优选、林国怀的兴全安泰平衡养老、陈宇的兴全精选、任相栋的兴全合泰A和季文华的兴全社会责任。
与2020年底相比,员工增持份额最多的是中庚价值先锋和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A,在2021年分别获得自家员工增持5285.62份和4262.04份。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基金不仅获得员工青睐,也获得了基民的认可。上述41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9只基金持有人户数超过10万户。
明星基金经理大笔增持
有基金人士表示,基金财报中披露的员工持有份额主要包括三类资金,第一类是基金经理自购部分,基金经理通过自购自己的产品与投资者利益绑定,表明自己看好未来几年资本市场的表现,第二类是发起式基金在发行阶段,基金管理人、高管或者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发起人参与的跟投,第三类是基金公司高管、普通员工参与的自发式购买行为。
业绩亮眼的明星基金经理对市场极具号召力,其中不少明星基金经理自掏腰包定投自己的产品,而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和市场也同样跟着买。
如信达澳亚基金经理冯明远就表示自2016年管理产品开始,日常会通过定投的形式加仓自己管理的产品,并一直持有至今。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和银华基金李晓星都曾透露自己资产基本都投在自己管理的基金上。
不少基金经理持有自己管理的产品份额超过百万份。具体来看,如张坤、谢治宇等明星基金对在管的多只基金持有份额均大于100万份。
今年开年以来市场波动剧烈,不少基金经理亦纷纷出资大手笔自购。
例如,3月17日,中庚基金公告称,基金经理丘栋荣将自购中庚价值品质基金不低于1500万元,陈涛将自购中庚价值先锋基金不低于500万元,曹庆将自购中庚价值先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
3月1日,前海开源基金公告,去年的股混双料冠军基金经理崔宸龙出资150万元自购所管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前海开源新兴产业3只基金。
从基金规模来看,被自家员工持有超2000万元的41只基金产品大多属于大中型规模基金,其中超过100亿规模的基金有13只,介于10亿和100亿规模之间的有24只,还有4只规模小于10亿的小盘基金。
员工扎堆买
有大赚也有浮亏
员工扎堆持有自家产品自然也是看好基金产品的表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成立超过3年、员工扎堆持有超2000万元的29只基金产品,3年平均回报177.23%。
整体来看,员工扎堆持有自家基金的长期表现还比较好,为员工带来丰厚回报。如谢治宇的3只产品2019年至2021年获员工持有份额均超千万份,三年累计回报均实现翻倍。丘栋荣的中庚小盘价值自成立时就获员工持有份额超千万份,成立以来也实现收益翻倍。可以说,谢治宇和丘栋荣均为公司员工实现了千万元的投资回报。
不过,投资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同样,员工扎堆持有自家的基金在面临市场波动时,也会出现短期的业绩回调。如员工持有超千万份的某基金产品在2021年亏损近30%,粗略统计,该产品让公司员工1年亏损近千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让员工亏损近千万元的基金并未被员工抛售,年报数据显示,该基金的管理人员工反而在2021年增持数千万份。
记者梳理发现,员工大幅抛售自家基金产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一般基金经理在离职时会抛售掉自己在该公司持有的基金份额;二是封闭期解除带来的抛售,如一些基金公司员工认购积极的某3年封闭式基金,在封闭式运作期间表现不如预期,在打开封闭期后立即迎来大规模抛售;三是业绩表现不佳引起的抛售,即便是明星基金经理,长期业绩表现不佳,同样会被自家员工抛售。数据显示,31只2021年份额缩减超千万份的基金2021年净值回报平均值仅有3.51%。
私募基金员工购买自己的产品2
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跟投的形式及相关规定
在PE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加强投后管理,很多时候都实行员工跟投制度。员工跟投的形式一般分为项目跟投和基金跟投两大类,项目跟投即从业人员直接持有目标项目的股权。
基金跟投则是从业人员直接或间接持有PE基金的份额,具体可能采用的形式如下:
证监会颁布并施行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监督办法》)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跟投制度的基础。《监督办法》第13条规定: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视为合格投资者。也即从业人员不需要满足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条件,也不需要满足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的条件。
从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业人员可以豁免合格投资者确认的条件为:
与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劳动关系;
从业人员投资于供职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基金。
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跟投实例分析
(一)从业人员直接以自然人的身份跟投PE基金
以佛山优势易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编号:SX3093)为例,其私募基金管理人广东优势易盛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有两名高管,分别是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余璐龙和担任合规风控负责人的周子崴。从业人员余璐龙直接持有PE基金佛山优势易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份额。
(二)从业人员通过间接持有公司股权跟投PE基金
以上海景浛艺奕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合伙)(基金编号:SX5361)为例,其私募基金管理人上海景璨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有两名高管:担任法定代表人的黄金波和担任合规风控负责人的凌娇娇。从业人员黄金波通过上海依山傍水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海沣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两个平台公司间接持有PE基金上海景浛艺奕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合伙)的份额。
(三)从业人员通过间接持有合伙企业份额跟投PE基金
以中山以赛亚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基金编号:ST0038)为例,其私募基金管理人深圳市繸子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共有两名高管: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李治权和担任合规风控负责人的余庆春。从业人员李治权通过深圳繸子亚伯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这个平台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基金中山以赛亚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份额。
私募基金员工购买自己的产品3
私募基金中的员工跟投
一、 为什么员工跟投的存在
一般而言,管理人为了证明项目靠谱会要求员工进行跟投,一般就是某个投资项目的投资经理投资于自己DD的项目。每个公司可能要求员工跟投的金额不一致,实务中,见过1000元投资经理跟投的。
※员工跟投如果人数众多需要成立员工跟投平台来参与,如果人数较少则可以直接参与。
二、 员工跟投注意事项
特别注意:如果员工不属于专业投资者,那么管理人需要进行双录。且,需要在从业人员管理平台录入该跟投员工信息。
需要向提供的资料:1. 给该员工缴纳的社保,可以提交最近1个月的,协会对提交的月份数没有要求;2. 签订的劳动合同,兼职员工不能跟投;3. 员工在职证明(加盖管理人公章)。注意上述三份文件都是要提供的,缺一不可。
解读:实务中,很多管理人都存在注册地与实际办公地不同的情况,以及分公司,这里需要注意,提供的社保证明必须由异地的有代理缴纳社保资质的公司代为缴纳异地员工社保(比如:fesco、中智),异地员工不能自己找其他非关联公司自行缴纳社保。
实务中,还发现有些员工跟投离职后,仍未对跟投的产品进行赎回,实际上,如果员工离职后,那么其跟投的产品应当进行赎回,但是实务中往往由于一级股权投资的投资周期较长,退出时机尚未到来,实务中一般不做实际的赎回操作。
三、 员工跟投相关的规定条款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中规定,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可以豁免提供如下材料:
1. 风险调查问卷
2. 合格投资者承诺函
3. 投资者信息表
4. 投资者及产品风险匹配告知书
5. 风险揭示书
6. 合格投资者资产证明
7. 24hr冷静期及冷静期回访
但是上述资料中未提及《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中规定的,基金募集机构须在向普通投资者销售基金产品或服务前对其进行风险提示的环节要录音或录像。
❹ 97年索罗斯在香港是赚了还是亏了
掀开奸诈索罗斯之恶意金融投机及其开放社会基金会的伪善面具。
奸诈索罗斯及其罪恶组织已被匈牙利,土耳其,俄罗斯,波兰等国驱逐出境拉入黑名单。
累累罪行:1,1992年恶意做空英镑赚10亿。1997年恶意做空泰铢赚。1997年恶意做空港币败。2012年恶意做空日元赚10亿。2019年恶意做空港币惨败。2,开放社会基金会专门从事策划,实施,组织破坏社会民生的暴力游行,打着民主人权的幌子行破坏社会民生之实,与美政府投资的民主基金会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二者阴险手段:1,先通过资助暴徒破坏社会民生进而破坏金融市场致使股市和社会资产触底并趁机巨量买进,再回高之时抛出大赚一笔。与美国军火集团挑拨内战,外侵趁机销售军火如出一辙。抵御失败的国家,社会,人民的共同财富被其洗劫一空。2,鼓吹自由选举,自由市场以便于美国政府操控选举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上台,以便于索罗斯操控市场洗劫人民的财富。
❺ 养老目标基金获批什么时候正式发行
8月6日,备受期待的养老目标基金终于正式亮相。
南方、华夏、嘉实、广发、中银、博时、富国、万家、中欧、易方达、鹏华、银华、工银瑞信、泰达宏利等14家基金公司拿到养老目标基金首批批文,远超此前市场预期的10家以内。
业内认为,从海外市场来看,养老目标基金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参考海外市场数据,美国第三支柱的IRA账户成立于1974年,到2017年末规模达到8.6万亿美元,其中4.7万亿美元投资于共同基金。未来中国的养老目标基金每年可新增规模3000-4000亿元。
而另一方面,管理养老目标基金的FOF(基金中基金)投资经理成为基金公司重点吸纳的人才。基金公司给出的薪酬显示了充分的诚意,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则开出了160万年薪。
等待已久的养老目标基金正式启航。根据媒体报道,截至8月6日,证监会下发批文,14家基金公司获准发行首批养老目标基金。首批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批文分别有:
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博时颐泽稳健养老目标12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FOF;
鹏华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富国鑫旺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泰达宏利泰和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易方达汇诚养老目标日期2043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广发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0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
工银瑞信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
中银安康稳健养老目标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银华尊和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中欧预见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中基金FOF;
万家稳健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养老目标基金,是指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简单来说,这类新基金为公募基金,将为投资者提供养老金投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
两大养老基金类型
从产品来看,首批获批养老目标基金有目标日期、目标风险两类,封闭期从1年、3年、5年都有,各具特色。
其中,采用目标日期策略的基金被称为目标日期基金,也称为TDF,该类基金是以投资者退休日期为目标,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配置的基金。它假定投资者随着年龄增长,风险承受能力逐渐下降,因此会随着所设定目标日期的临近,逐步降低权益类资产(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的配置比例,增加非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此次获批的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南方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鹏华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易方达汇诚养老目标日期2043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工银瑞信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等都是目标日期基金。这类基金以投资者退休日期为目标,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调整投资配置,比较适合有养老投资需求但对投资知识又不太了解的小白群体。
采用目标风险策略的基金被称为目标风险基金,也称为TRF。是根据特定的风险偏好来设定权益类资产、非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的基金。它假设投资者比较清晰地知道自身对基金组合风险(波动率)的目标需求,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大众提供具有不同层次风险目标的投资方案。
此次获批的博时颐泽稳健养老目标12个月定期开放混合型FOF、泰达宏利泰和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广发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FOF、中银安康稳健养老目标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等则属于目标风险策略基金。
其它尚未获批的“排队”养老目标基金中,也基本属于上述两大类型。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应该怎么选?华夏基金对于这两类基金的差别做了一个比较:
华夏基金建议称,“如果对自己养老金投资的需求清晰、明确自身风险偏好,且有一定的市场投资经验,建议选择目标风险基金。如果您是一名投资小白,或者比较忙,无暇顾及账户资产管理,那么目标日期基金更适合您。目标日期基金对长期资产配置趋势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买入基金后,可以省去个人的日常维护,市场判断和调整操作都交由专业的投资管理人去做。”
此外,对于未来养老基金的类型,有受访公募养老金负责人表示,“因为养老目标基金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因此基金公司现阶段上报的产品还是以先相对标准化的产品为主,未来我们国家的养老产品会不断丰富。例如美国养老产品发展就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最初的401(K),到推出默认选项,再到后来随着一些细化市场环境变化而推出更针对性的产品。”
股债市场兼具长期配置价值
前海开源执行总经理杨德龙称,按照惯例,上述14只基金最晚将于6个月内完成募集。养老目标基金主要瞄准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者,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行规模。养老目标基金批准,或会给市场带来长期增量的资金,有利于市场企稳回升。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股债市场兼具较好的长期配置价值,是养老目标基金难得的建仓时间窗口,产品一旦获批将按照资产配置设计思路,并精选子基金快速建仓。
兴全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总监林国怀表示,当前市场处于相对低位,对于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和建仓都是非常好的时机。“一旦获批我们会快速建仓,保证组合符合策略的要求。然后也会不断优化组合,观察市场情况,作出应对。”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指出,长钱要长投,养老金应该更多地投资到预期收益率较高的长期投资工具上,公募权益基金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过去十几年,中国权益基金平均年化回报率约为16.5%,这在全世界范围比较,都是非常理想的成绩。
南方基金认为,经过调整,A股的估值水平已回落至历史较低位置,现阶段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突出,债券票息和收益率水平也处于非常有吸引力的水平,目前基础资产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有非常高的配置价值,非常适合定位长期投资的养老目标产品的运作。养老目标产品长期看有望取得令客户满意的收益。
据南方基金透露,他们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成立初期将会控制权益类资产的建仓节奏,注重安全垫的积累和回撤控制,配置比例逐步向下滑曲线设计的配置范围靠拢。在子基金的选择上,会重点选择投资经验丰富、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产品,注重对子基金回撤和风险控制能力的考察,通过合理的分散化投资,有效降低产品的整体风险。
汇添富基金也表示,目前权益市场估值处于底部区域,对于坚持长期投资、获取长期较高收益的养老目标基金是理想的时间窗口。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目标基金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中国基金报称,参考海外市场数据,美国第三支柱的IRA账户成立于1974年,到2017年末规模达到8.6万亿美元,其中4.7万亿美元投资于共同基金。未来中国的养老目标基金每年可新增规模3000-4000亿元。
而从稳健投资的思路来判断,A股市场那些具有高分红、稳定增长的个股或将成为养老目标基金布局权益类市场的主流。
发行工作即刻启动
养老目标基金提供了个人养老投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结合未来有望享受的税收递延政策,该品种有潜力成为改变市场竞争格局的品种。面对养老目标基金的广阔前景,诸多基金公司高度重视甚至视为战略业务,纷纷结合公司自身的资源禀赋,积极部署。
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近期在加班加点准备养老目标基金的相关营销方案,“广告投放的版面都已经留好了,就等获批之后就开启发行和推广工作。”
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首批获得“准生证”的养老目标基金肯定会第一时间投入发行,各大基金公司也在和渠道积极沟通,加强宣传材料的制作等,“首批批文下发后,8月肯定会打响发行大战,非常考验各家公司市场营销能力,市场和营销部门的压力都很大。”
诺德基金FOF管理部投资总监郑源表示,根据《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的规定,目标养老型FOF基金应该具有1年、3年或者5年的封闭期。面对具有较长封闭期的资金,如何利用好3年或者5年的时间窗口,进行有效合理的资产配置,将成为养老型产品能否取得该类型产品目标收益的关键。这也将成为所有公募FOF管理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他认为,应当围绕中国特有的宏观经济周期来寻求该课题的解决方案。
在策略设计方面,博时基金表示,基金管理人还需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在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运作初期阶段,通过模型对投资人年龄、退休日期和收入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对基金产品和投资者进行最优匹配。
朱兴亮也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投顾或者定制化的基金定投策略也有望更好地服务个人养老投资市场。定投策略本身就与养老投资的目标很吻合,如果能根据不同的养老目标及风险偏好,为投资者预设好定制化的定投金额与频率,实际上就实现了目标日期策略的投资目标。
160万年薪招聘基金经理
实际上,近一年来,FOF发展备受瞩目,很多基金公司将FOF作为业务布局的重点。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考虑到养老目标基金极为考验管理人的主动管理能力,因此进一步扩充了原有的FOF团队。在业内首批6只FOF申报之时,不少基金公司就启动了FOF投资经理及研究员的招聘工作。
近期,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的申报,基金公司更将招聘的重点聚焦到了管理养老目标产品的基金经理身上。有业内人士表示,养老目标基金相关的投研人才缺口还很大。
据证券时报称,目前有多家基金公司还在招聘管理养老目标基金的FOF基金经理,从发布的招聘要求来看,基金经理候选人会优选那些有FOF、MOM管理或保险资产管理经验的投资经理,具备5年以上的相关投资经验,历史业绩良好、稳定。
北京某保险资管公司基金投资负责人表示,FOF投资难度很大,专业程度很高。一个FOF基金经理要思考的东西远远超过一个股票基金经理。成为一个专业的FOF投资经理,需要足够长时间的积累经验,而保险公司是业内较早进行基金投资的机构,保险公司中可以找到真正具备十年以上的专业FOF投资经验的人才。
基金公司给出的薪酬显示了其充分的诚意。某基金公司招聘养老目标基金方向的基金经理,年薪在70万至160万元,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则开出了160万年薪;华南某公募基金招聘FOF基金经理的预算在90万至120万元。
据了解,已有不少具有保险资管或社保等专业机构背景的优秀人才落户基金公司。工银瑞信FOF投资部负责人蒋华安曾任社保基金理事会资产配置处副处长,工银瑞信FOF投资部副总监黄惠宇曾在美国磐安、GMO任资深投资专家,具有全球大类资产配置实践经验。汇添富资产配置中心核心成员来自业内管理FOF时间最长的保险资管团队。
除了基金经理,FOF研究员的缺口也很大。目前有望首批获得批文的基金公司投研工作都已准备得较为充分,但仍在补充FOF研究员。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上报了两只养老目标基金,近期仍会招FOF研究员。公开信息显示,万家、中银、安信等基金公司都在招聘FOF研究员,主要负责维护基金数据库,协助完善基金评价体系,进行量化策略开发等。
警惕同质化惨烈竞争局面
种种迹象显示,基金公司正将养老目标基金视为公募基金行业再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指出,从全球市场看,养老金也是公募基金最重要的投资者。公募基金整体成本较低,监管透明,操作规范,非常适合养老金投资。“如今,中国的证券市场也逐渐为养老金入市做好了准备:有了可投资的市场,有了相对成熟的基金管理人,有了长期的资金,有了颇具经验的监管者。”窦玉明认为,基金业发展真正的春天即将到来,这也是养老金投资的春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要警惕“同室操戈”。在最新披露的62只养老目标基金申请中,有4家基金公司同时分别一口气申请了4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其余一次性申请2-3只产品的基金公司更多。而这些养老目标基金产品中,除了名字略有差别之外,尚难以看到投资特点的不同。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在公募基金业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反复出现的同质化惨烈竞争局面,以及此后的一地鸡毛。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表示,如果养老目标基金也是一窝蜂地“大干快上”,很有可能会让行业在过度营销中忘却养老目标基金的本质,让本来天空之镜的“蓝海”演变成充满功利的“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