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克如何看待金融危机
⑴ 本·伯南克的财权双收
美联储2010年7月31日公布的年度财务信息报告显示,2009伯南克的个人资产增长了31%,达到248万美元。好事成双,就在前不久奥巴马总统签署的金融监管新法案中,美联储的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充。而让伯南克喜出望外的是,美联储今后在行使对大型金融机构监管权的同时,原肢埋禅有的独立货币政策没有受到丝毫的削弱和损伤。
现年63岁的伯南克2006年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并在2010年2月获得总统提名而开始四年的连任。伯南克在小学六年级时就赢得了州际拼字比赛冠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离满分仅差10分而被哈佛大学录取;在哈佛,伯南克的经济学学习成绩总是排名第一,并于四年之后顺利进入麻省理工攻读博士。不出老师和同学的意料之外,喜欢读书的伯南克博士毕业之后选择了留校执教,而且在普林斯顿大学一干就是17年。
在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经济学系主任期间,以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为研究方向的伯南克曾编著《宏观经济学原理》和《微观经济学原理》等教材,在这些著作中,伯南克主张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即要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胀率保持在某个特定水平,以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时有助于美联储提高其价格稳定目标的可信度。与此同时,伯南克主张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经济指标来决定货币政策的取向,以便实现更加有效的经济稳定。这些学术成就不仅造就了伯南克知名宏观经济学家的地位,而且赢得了美联储的赏识。
在1987年成为美联储的访问学者后,伯南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金融管理岗位。由于从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达10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加上斐然的学术成就背景,伯南克在2002年被选拔为美联储委员会成员,3年之后,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不过,伯液扮南克并没有能像前任那样赶上美国经济大红大紫时的幸运,反而在任职不久即遭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伯南克挂帅的美联储在金融海啸之中扬起了宽松货币政策的樯橹。短短15个月内,伯南克将联邦基准利率从5.25%降至0,同时大胆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注入流动性。不仅如此,伯南克力谏国会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大规模救市计划,并在危机之后力举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使得号称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尘埃落定。虽然这些激进的政策主张让伯南历尘克招来了许多诟病,却让美国经济“避免了另一次大萧条”(奥巴马语)。为此,伯南克被美国《时代》周刊推选为2009年度人物,美国国会在2009年也给予了伯南克19.67万美元的最高奖金。
当然,领过奖之后的伯南克还须面对如今美国经济的现实。美国经济形势异常不明朗。总体经济会持续复苏,但是复苏步伐却非常缓慢,即便是在通胀还是通缩的问题上,美联储也没有太明晰的判断。正因如此,在前不久国会听证会上,伯南克坦承对下一步的政策难以把握。不过,话虽这么说,伯南克还是要作出对政策方向的明确选择。
⑵ 本·伯南克的主要著作
《行动的勇气 》
全面阐释伯南克直面风险与拯救危局的金物逗拿融哲学
对危机救赎内幕前所未有的披露
对金融政策的深入思考和现实考量
2006年,伯南克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从南卡罗来纳州的小镇到声誉卓著的学术殿堂,再到担任公职,伯南克个人的职业生涯可谓达到罩搭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巅峰。
他根本无暇庆贺。
200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全球金融系统的内在缺陷暴露无遗,一度濒临崩溃。从投行贝尔斯登的崩溃到对保险业巨头AIG开展空前救助,伯南克及其团队殚精竭虑,采取一切可用工具,遏制金融危机蔓延态势,使得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得以持续运转。
公众对华尔街的贪婪义愤填膺。伯南克及其团队承受了巨大压力,但他们在两位总统的积极支持下,终于成功地让一个摇摇欲坠的金融体系恢复了稳定。一旦美国经济彻底崩溃,规模与后果将不堪设想,但伯南克等人以非凡的创意和决心力挽狂澜。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非传统的救助工具,帮助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开创了令其他国家竞相效仿的模式。
本书记录和阐释了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并以内部人士的视角回顾了华盛顿的应对政策,全面翔实地披露了决策过程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主要人物的个人形象,同时也梳理了伯南克在专业背景下对金融政策和工具的思考与反思。
《微观经济学原理》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摒弃了以往教材对数学推导的过度依赖,更多地通过范例给出直观的经济学概念和观点。作者引入了一些核心原理,然后通过大量的事例给予说明,应用为数不多的核心原理解释绝大部分经济现象。书中还配有与这些原理相关的问题和练习题,以供学生课后练习使用。正是通过对这些原理近乎不厌其烦的分析与应用,以确保大多数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时能够对它们有深刻的理解并能扎实地掌握,相比之下,传统的网络全书式教科书使学生陷于众多复杂繁锁的细节知识中,以至于学生在结束课程之后,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加强了对学生的经济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读者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解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微观经济学入门水平的教材,它体现微观经济学的现代特征,并拥有相关网站支持,适合大专院校经济管理各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微观经济学的读物。
《宏观经济学原理》
这本教材涵盖宏观经济所有内容,不仅对古典框架和凯恩斯主义框架的宏观经济经典理论分别有详细阐述,而且对宏观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和数据的讨论都有描述。这本书和其他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以现代、应用性的视角对经典的理论予以回顾,对整个宏观经济领域都有深入浅出的描述。灵活的章节设定可以让老师们根据课时需要而加以选择;每个章节后面对概念和框架的小总结,可以帮助学生们梳理思路。另外、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指模们分析些真实数据而增强对宏观经济的感觉,这些数据也是实际经济生活中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们用到的数据。
这本书非常经典、通俗易懂,是一本理解现代宏观经济的参考书。了解经济学的人就会选择这本书。
《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
本书由伯南克等人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的经验提炼而成。它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这些国家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过程中面临的重大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执行的经验做了系统的总结。通过这样一个分析视角, 我们对货币政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以及如何运作, 就有了具体而微的理解。
《大萧条 》
伯南克的这本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大萧条”进行认识的全新视角,不再将研究仅仅局限于美国自身的情况,而是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大萧条”。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以实证为主的方法,对“大萧条”这一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体现了伯南克在计量经济学方面的深厚造诣。在书中,伯南克将总体分析和结构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阐述了解释大萧条成因和机制的思路。
学术成就
在2002年之前,伯南克全部职业生涯都是在学术界度过的,学术成果丰硕,其中最有名的是他与合作者在一篇展望格林斯潘之后美联储政策的评论文章中,提出要给通货膨胀设定一个量化的控制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特定的水平,以便引导公众预期。
本-伯南克博士主要著作包括货币和宏观经济学,他出版过两本教材。他获得过Guggenheim和Sloan奖学金。他是美国计量经济学会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会员。本-伯南克博士曾担任美国经济研究局货币经济计划主任,也曾担任美国经济研究局商业周期协调委员会成员。2001年7月,他被任命为《美国经济评论》编辑。此外,他还担任过一些民间和专业组织的工作,如出任纽约Montgomery 小镇教育委员会的成员等。
⑶ 伯南克的个人资料
本.伯南克出生在1953年12月13日。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7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2002年被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之前,伯南克主要从事学术工作,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17年,包括担任该校经济学系主任。2005年6月,伯南克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美国总统布什24日提名其为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本.伯南克被外界视为接替艾伦.格林斯潘成为美联储掌舵人的领先者,但尽管如此,他博得的名声却是知识界的煽动者而非政策领袖。
自三年前离开学术界以来,他已违反了许多规则,继续表现得像个学者而非政侍含凯策制定者。
2002年进入美联储时,他不久后就被人视为一个单人创意工厂,他的观点偶尔会与传奇式的美联储主席格格不入。
布什表示,贝南克是将格林斯潘功绩发扬光大的合适人选。
贝南克表示,老雀若他的提名被通过,他的首要工作就是保持格林斯潘时代政策老唤和政策策略的连续性,尽其所能确保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稳定。
⑷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英双语版)(精)》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金融的本质》([美] 本·伯南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fmXsCcr5Hq7quarnr7nCmg
书名:金融的本质
作者:[美] 本·伯南克
译者:巴曙松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5
页数:333
内容简介:
作为格林斯潘的继任者,本·伯南克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注定要在美国经济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三个重要角色,即加息运动的终结者、楼市衰落的减震器以及为美国经济列车提供安全保障的巡道工。伯南克成功地扮演了上述三个角色,以自己的方式逐渐获得了市场的信任。
在美联储工作期间,伯南克以善于合作、为人坦诚而深受同事的赞赏。他习惯运用其学术背景和对最新数据的缜密分析来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然后用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语言让人们了解他的想法,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直截了当。
《金融的本质》一书,即是伯南克以其擅长的通俗、直接的方式,汇集了伯南克关于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诸多政策背后的金融思想,以及他的金融理念。
《金融的本质》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贯穿了美联储从1914年成立至此次金融危机期间90余年的历史,既是一本简短的关于美联储的中央银行金融史,也可以说是应对危机的金融政策演变史。
《金融的本质》最部分主要讲述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第二部分讲述了二战之后直到最近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美联储。《金融的本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讲述此次金融危机以及美联储的应对措施及后续影响。这两个部分能让我们充分了解美联储相关政策如何出台及其背后的理念。
在金融危机过去5年之后,在中国债务风险越来越严重的时局下,我们更应该通过上一次的金融危机,回顾伯南克和美联储的措施,看看:
对于金融危机,他如何反思?
对于美联储,他如何看待?
对于金融体系的漏洞、风险和监管,他又抱持着哪种理念?
这些回顾,能够让我们对金融体系漏洞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作者简介:
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美国犹太裔经济学家,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2009年《时代》杂志 “年度风云人物”,连续三年入选福布斯全球人物权势榜前十(2011~2013年),执掌美联储8年,成功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以来最恶劣的经济危机。
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其父为药剂师,其母为小学教师。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7年,曾担任经济学系主任。
2002年被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2005年6月,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0月被任命为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接替格林斯潘。
伯南克是知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曾编著《宏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等教材。
2014年2月,伯南克加盟布鲁金斯学会,参与经济研究项目,重点关注经济复苏政策。
⑸ who is 伯南克
本·伯南克(英文:Ben Shalom Bernanke,1953年12月13日-),美国经济学家,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
伯南克最感兴趣的有两件事: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波士顿红袜棒球队。同时,伯南克对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浓厚兴趣使他潜心思考和研究大萧条的原因,并开始长期关注通货紧缩对经济所构成的威胁。
1983-1985年,他担任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副教授。这期间,他发表了一篇影响深远的论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停滞的根源所在。他并不重视美联储允许货币供应下降而造成的损害,而是将关注重点转移至前颤美金融系统失灵的问题上。
2002年8月5日,本·伯南克博士进入美联储,作为决策委员会的候选成员,并于2003 年11月14日被推选为美联储委员会正式委员。
2009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宣布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当选2009年 伯南克2009年荣膺《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年度人物。伯南克被认为处理金融危机措施得当,成功避免通货紧缩。
2002年冬,美国经济界开始担忧通货膨胀的危险,他此时就出面暗示,美联储可能采用包括印发更多货币等非常规措施,来制止通货膨胀的出现。
2005年初,世界金融市场再次将注意力投向伯南克的“世界正在遭受储蓄过剩煎熬”的经济新理论。他在这一理论中指出,美国的经常性账目逆差并不是美国人肆意挥霍消费的恶果,而是世界其他地区国家过分节俭的结果。伯南克的这一新理论已经成为了本年度经济界争论的一大焦点。 同时,伯南克在美联储中也以自己支持设立通货膨胀目标的坚定立场而出名。
经济观点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周四在在亚特兰大的演讲中表示,美国住房市场正在好转,但其复苏仍面临阻力,并对这些阻力感到担忧。并表示联储将继续“尽其所能”支持美国房市复苏。
伯南克称,Fed最近采取的政策行动旨在压低长期利率,以降低借贷成本并促进支出。他表示,决策者们希望提高公众对Fed目标的信心,增加他们投资、招聘和支出的意愿。
他表示,Fed的政策使得抵押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这令越来越多的民众能够拥有住房,从而为住房市场提供了直接支持。
政策主张
伯南克有一个绰号“印刷报纸的本”,这个绰号基隐悔液于他的一个观点: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过大量印刷钞票 的方法来增加流动性。 他主张设定一个明确的通胀目标,即要在一定时期内使通胀率保持在某个特定水平。他认为,这样做既可以引导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有助于美联储提高其价格稳定目标的可信度。
2002-2003年,在解决美国的通货紧缩问题上,他当时极力鼓吹降息,结果导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45年来的最低点)。
关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伯南克认为,美国外债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的实质性转变”,这种转变将这些国家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借款者变成净放款者。穷国的钱对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伯南克还有一个理论贡献,就是主张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经济指标来决定货币政策的取向,以便实现更加有效的经济稳定。
2010年10月15日上午美联储主席在表示,因为通胀率仍然过低,同时失业率居高不下,美联储准备采取新的行动,以刺激疲软的经济,
伯南克明确指出,通货膨胀低于美联储的目标运行,是采取更多的措施刺激经济的首要原因。
经济贡献
2008年1月10号,伯南克发表这一年首次以经济为主题的演讲,暗示他将拿出应对经济下行的杀手锏:降息,美国股市全线上扬,一周之后,伯南克又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美国股市又应声下跌。在股市一扬一跌的表现中,美国金融业也迎来了不平静的一年,2008年3月,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宣布向贝尔斯登注资300亿美元,换来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收购,
2008年9月15号,拥有150年历史雷曼宣布破产,美国全面金融危机的序幕也由此拉开,此后美国政府推出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正是伯南克和保尔森灶物为这个计划忙前忙后。
他说:“假如信贷市场不能正常运转失业人员将增加,更多房屋所有人会丧失抵押房屋赎回权,GDP增长将放缓,即便再采取其它任何措施,美国经济也无法以正常的、健康的方式复苏,因此我认为实施这项金融援助计划是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金融危机让格林斯潘走下了神坛,而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伯南克也许还会继续格林斯潘“自由监管”的政策,但正是危机让伯南克改变了思路,他和保尔森都这些昔日信奉自由市场观点的人士,开始确信华尔街运转糟糕,只有政府才能让一切变得正常。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2011年4月29日表示,美国经济整体上延续温和复苏的势头,但与理想的复苏状态仍有较大差距,房地产市场成为拖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伯南克当天在弗吉尼亚州举办的一个社区经济研讨会上发言时指出,美国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就业市场出现改善迹象,但失业率依旧高企,而且将近一半的失业者为失业时间长达27周以上的长期失业者,止赎房产数量居高不下,这些都给美国的社区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
他指出,要解决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首先要深入了解这些挑战,美联储已加大了在这方面的调研力度,并鼓励社区银行向个人及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贷款等做法来支持社区经济振兴。
⑹ 读书笔记之《行动的勇气》 伯南克
2017年11月份,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的第一任任期即将到期,她未竟的事业是美联储正在进行的,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努力。市场机构叫这个过程为缩表。历史上,由于美联储主席的特殊地位,本人关于货币政策的偏好往往具备非常大的影响力,正如金融危机期间,如果不是伯南克力排众议,在关键时刻和财政部、国会携手推出各类型救助计划、资产购买计划(QE),美国经济复苏的进行也许将延后3-5年,而普通民众的痛苦将不止增加3-5倍。目前有意思的是,川普当选后,市场猜测他会极度偏好相对“听话”的美联储主席,从而导致央行的独立性可能受到损害,比如川普明确表示喜欢“低息的环境”。如果川普的提名得到参议院审议通过,也许会给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带来重大方向性扰动,从而带来一系列交易机会。
回到这本600页的《行动的勇气》。全书伯南克从自己的童年开始,详细介绍了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学者一步步执掌全球最大的央行的过程,并且在这期间经历了自1930年代以来,美国甚至全球最严重的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带领团队如何同财政部、国会两院、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其他监管机构等博弈的过程。总体来讲,伯南克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围绕着“避免陷入通缩”这一主题,从调整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及证券一级交易商再贴现窗口等常规货币政策手段到后来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久期延长计划、资产购买计划等,竭尽全力避免经济出现: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极低,甚至通缩的情况。总体来讲,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2007年以来的表现来看,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国虽然是次贷危机的发源地,但整体复苏的进程也领先欧洲、英国、日本等,这一方面是与伯南克等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鉴于全书内容丰富,有一定专业性,可以学习的点有很多,先抓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第一,伯南克认为自己留给美联储的最大遗产就是通胀目标制和货币政策透明化。早在格林斯潘时代,通胀目标制的设想就从象牙塔走进美联储理事会的议程上,但格林斯潘认为数字化的通胀目标将会限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伯南克期间,随着市场恐慌的加深,一直沿用的“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利率政策”的说法不足以让市场相信美联储抗击通缩的决心,市场需要相信,央行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并且会履行他的承诺。这期间,伯南克发现了公众预期管理的重要性,举例来看,在质押式回购市场和货币基金市场面临挤兑的时候,如果美联储承诺给市场提供接近无限的信贷额度(美联储仍需要合格抵押品,不过抵押品的范围可以修改扩大),那么,市场机构就无需因为遭到赎回挤兑,流动性紧缺而进行紧急甩卖,从而进一步压低资产价格,带来更大范围的firesale。而到最后,如果市场认可央行维护市场稳定的觉心,那么继续挤兑就是不理性的,从而可能真正使用不了多少信贷额度(尽管美联储宣称无限大)。有意思的是,伯南克也是在当选主席后逐渐意识到与市场谨慎沟通的好处,从开始的小心谨慎,不喜欢公开演讲到后面积极抓住任何演讲机会向市场传递货币政策意图,在市场理解错的时候还会捶足顿胸,很有意思。这给投资的启示是,通过观察央行官员的发言和举动,可以推测出货币政策的意图,从而避免下注下错方向。
第二,即便贵为美联储主席,面临的来自国会、其他监管机构的压力也非常大,保持独立客观非常不容易。这从两个侧面可以找到例证:在AIG需要紧急救助和保尔森推出TARP的时候,美联储一方面要向参众两院解释政策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要从财政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那里争取对方的政策配合,协调时间非常短,面临的政治风险、声誉风险都非常复杂;还有一个例子是《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后,美国金融监管体系重新划分范围,本来属于美联储的消费者保障监管权限却要被拿走,给美联储员工造成了很大的不理解,士气一度低落。作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花了很大时间与国会、财政部和其他机构沟通,包括美联储体系内是理事会和联邦公开市场操作成员和储备银行行长们。这些千头万绪的工作一定比在大学做研究来得累,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想必很难推进自己认为,有利于全美国的政策。这也是为啥这本书叫《行动的勇气》的原因吧。
第三,除了传统的针对短期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在基准利率接近0的重要时刻,美联储创造出了新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直接压力长期利率。3轮QE是其中一个典型。美联储直接在10年期国债、30年期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市场出手购买,认为压低长期利率,减轻购房者压力和企业融资成本,带来的副作用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迅速扩大至危机前的几倍。在传统经济周期里,如果经济上行,商业银行会主动扩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对未来经济预期悲观等情况,存在惜贷行为,从而造成信贷的极度萎缩,对就业等造成伤害。美联储别出一格,在这个时候用膨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方式降低长期限利率,从而希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房地产市场,从而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关于这些措施的逐步退出,早从2012年开始已经逐步在全球各大经济论坛里讨论,退不退?如何退?怎么退?退完之后这些政策是放入武器库还是被当做央行常备武器,都引发了很多讨论。现在,美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态度,缩表+加息已经正式开始,但退出这一政策时的全球同步性问题需要关注,很有可能带来宏观机会。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精彩内容,例如推出救助计划时,国会对美联储道德风险的批评。当时到底是个别政客为了作秀而故意横加指摘,还是因为真的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后面这一余波酿成了占领华尔街,一步步激发了美国的民粹主义,是不是对川普的上台有帮助?不过,一分为二看的话,伯南克和盖特那都在自己的书里做了解释,到底有没有救助的成分,谁也不知道,说不清吧。
整体上,很喜欢这本书,是由伯南克是记者写的,记录了好多小细节,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整体不失严谨和教学作用,是关于危机的8分书籍。
⑺ 本·伯南克的经济贡献
如果美国经济真的已经走向复苏,有几个人必定会记入历史的,除了保尔森,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如今伯南克被广泛认为是美国摆脱经济低迷最大的功臣,在保尔森早已离开美国的政治舞台,伯南克还在为美国进一步摆脱低迷走向复苏发挥他的作用。
纵观这场影响深远的美国金融危机,保尔森和伯南克联手上演了拯救大兵美国的一幕经常可以看到,2008年1月10号,伯南克发表这一年首次以经济为主题的演讲,暗示他将拿出应对经济下行的杀手锏:降息,美国股市全线上扬,一周之后,伯南克又说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美国股市又应声下跌。在股市一扬一跌的表现中,美国金融业也迎来了不平静的一年,2008年3月,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宣布向贝尔斯登注资300亿美元,换来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收购,但贝尔斯登的命运没能让伯南克意识到,美国的全面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即将到来。
在被问及“是否相信美国陷入衰退”的问题时,伯南克说:“我不知道,并且我不知道是否如此,实际上我非常确信,那些将正式对此作出决断的人,实际上也不清楚。我还是认为,我不宜在这个技术性术语上做太多纠缠。我认为很清楚的是,经济增长已经放缓,劳动力市场已经减弱,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条件变得艰难。”
2008年9月15号,拥有150年历史雷曼宣布破产,美国全面金融危机的序幕也由此拉开,此后美国政府推出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正是伯南克和保尔森为这个计划忙前忙后。
他说:“假如信贷市场不能正常运转失业人员将增加,更多房屋所有人会丧失抵押房屋赎回权,GDP增长将放缓,即便再采取其它任何措施,美国经济也无法以正常的、健康的方式复苏,因此我认为实施这项金融援助计划是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雷曼倒下了,随后美国银行宣布收购美林,避免了另一个雷曼悲剧的上演,之后伯南克又多次宣布注资美国国际集团AIG,帮助这家保险巨头度过危机,但美国经济的整体状况依旧不见起色,这一年,伯南克作为美联储主席,为对抗美国经济衰退而忙碌,但他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发挥了多大的作用,2008年没有答案,不过没能预见美国经济衰退、放任雷曼破产、向美国银行施压收购美林等针对他和保尔森的批评声却延续到了2009年,2009年6月25号,伯南克走进国会,就他在美国银行收购美林的交易中的角色问题接受质询。“我认为美联储在美国银行收购美林公司的整个谈判过程中保持了最高的公正性 我没有威胁会采取任何行动 美联储也没有关于这次收购与政府援助挂钩的任何承诺。”他说。
“如果我的提名获得通过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维持格林斯潘任内建立的政策的延续性 。”在2005年10月24号,伯南克被任命为美联储新一任主席所说的话,那么他要延续的格林斯潘的政策到底是什么?从1987年8月到2006年1月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格林斯潘一直被视为华尔街自由市场经济领袖,他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认为金融市场的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但就像巴菲特、索罗斯等投资大师所说的那样,不被监管的“自由”会付出巨大代价,事实证明的确如此,金融危机让格林斯潘走下了神坛,而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伯南克也许还会继续格林斯潘“自由监管”的政策,但正是危机让伯南克改变了思路,他和保尔森都这些昔日信奉自由市场观点的人士,开始确信华尔街运转糟糕,只有政府才能让一切变得正常。这也正是在各种批评声不绝于耳的情况下,奥巴马和大多数市场人士都支持他留任美联储主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奥巴马:伯南克是一个对经济大萧条起因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我敢肯定他本人此前也从未想过,他在有生之年还会遇到第二次萧条,并且还是作为决策者的一员来应对这样的危机,伯南克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过人的勇气和创造力,有能力来完成作为美联储主席的使命,我认为他是担任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的最佳人选。
不出意外,未来四年伯南克还要呆在美联储主席的位子上,继续为美国经济掌舵,但他可能不会成为像前任那样“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的美联储主席,而是一个“他一打喷嚏,美国经济会有问题”的角色,也许人们还会担忧,过去一年多美联储应对市场的行动会造成流动性泛滥,为日后可能的通货膨胀埋下隐忧。但美国人会更希望从他的口中听到更多对市场的乐观表白。
伯南克:从技术角度看美国经济衰退很可能已经结束,尽管眼下的经济形势看上去依然疲弱,因为很多人发现自己的工作保障或是就业状况并非尽如人意。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2011年4月29日表示,美国经济整体上延续温和复苏的势头,但与理想的复苏状态仍有较大差距,房地产市场成为拖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伯南克当天在弗吉尼亚州举办的一个社区经济研讨会上发言时指出,美国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就业市场出现改善迹象,但失业率依旧高企,而且将近一半的失业者为失业时间长达27周以上的长期失业者,止赎房产数量居高不下,这些都给美国的社区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
伯南克说,在美国很多社区,高企的止赎房产数量造成了房价下跌以及家庭财富缩水,仅在2007年至2009年间,美国就有超过五分之三的家庭出现大面积财富缩水,成为制约美国税源增加、经济复苏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风险。
他指出,要解决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首先要深入了解这些挑战,美联储已加大了在这方面的调研力度,并鼓励社区银行向个人及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贷款等做法来支持社区经济振兴。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11年3月美国失业率为8.8%。美联储预计,2012年美国失业率将位于8.4%至8.7%之间,依旧是金融危机前的将近两倍。美联储理事丹尼尔·塔鲁洛2010年12月在美国会作证时预测,2011年美国新增止赎房产数量将达到250万套,2012年新增止赎房产数量将达到240万套。
⑻ 《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金融的本质》([美] 伯南克)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aaEymYYLFi6fabszI9kk5g
书名:金融的本质
作者:[美] 伯南克
译者:巴曙松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4
页数:260
内容简介:
2009年《时代》杂志 “年度风云人物”
连续三年入选福布斯全球人物权势榜前十(2011~2013年)
执掌美联储8年,成功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以来最恶劣的经济危机
危机之后5年,看一个风云人物的金融思考
一次席卷全球危机的事后反思
债务风险暗流涌动的中国当下,我们需要伯南克这样的思考!
作为格林斯潘的继任者,本•伯南克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注定要在美国经济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三个重要角色,即加息运动的终结者、楼市衰落的减震器以及为美国经济列车提供安全保障的巡道工。伯南克成功地扮演了上述三个角色,以自己的方式逐渐获得了市场的信任。
在美联储工作期间,伯南克以善于合作、为人坦诚而深受同事的赞赏。他习惯运用其学术背景和对最新数据的缜密分析来解决当下的经济问题,然后用非专业人士也能理解的语言让人们了解他的想法,把复杂的经济问题讲得通俗易懂、直截了当。
《金融的本质》一书,即是伯南克以其擅长的通俗、直接的方式,汇集了伯南克关于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的诸多政策背后的金融思想,以及他的金融理念。
该书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贯穿了美联储从1914年成立至此次金融危机期间90余年的历史,既是一本简短的关于美联储的中央银行金融史,也可以说是应对危机的金融政策演变史。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美联储的起源与使命。第二部分讲述了二战之后直到最近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美联储。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讲述此次金融危机以及美联储的应对措施及后续影响。这两个部分能让我们充分了解美联储相关政策如何出台及其背后的理念。
在金融危机过去5年之后,在中国债务风险越来越严重的时局下,我们更应该通过上一次的金融危机,回顾伯南克和美联储的措施,看看:
对于金融危机,他如何反思?
对于美联储,他如何看待?
对于金融体系的漏洞、风险和监管,他又抱持着哪种理念?
这些回顾,能够让我们,对金融体系漏洞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如果没有伯南克,情况还会更糟!……伯南克不只是吸取历史教训,他自己谱写了历史。 ——《时代》杂志
伯南克是一个对经济大萧条起因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拥有深厚的专业背景、过人的勇气和创造力,有能力来完成作为美联储主席的使命。
——奥巴马
这些文章通俗易懂,智慧有趣。你很难再找到更好的讲述是哪一步出了问题,以及美联储和国库是如何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的短小精悍、技术性不强的文章了。 ——罗伯特•索洛 《新共和》
在这本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的书中,伯南克讲述了美联储从刚成立到遭遇最近的金融危机这段时间的历史,他的讲述和解释是连贯和富有说服力的。
——巴里•艾肯格林 著名经济学家
一位美联储主席亲身回顾和解释美联储的行动方案是非常罕见的。在这本珍贵的书中,伯南克有力地说明,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的决定与中央银行长期以来的做法是一致的。他的解释是历史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伦•布林德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
书里的文章,以及伯南克对学生提问的问答,博学而又精炼简明。可能,书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它提供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中央银行家对相关美联储政策思维与动机的富有洞察力的思考。
——塞尔•温康沃尔《经济记录》
作者简介:
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
美国犹太裔经济学家,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2009年《时代》杂志 “年度风云人物”,连续三年入选福布斯全球人物权势榜前十(2011~2013年),执掌美联储8年,成功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以来最恶劣的经济危机。
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其父为药剂师,其母为小学教师。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7年,曾担任经济学系主任。
2002年被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2005年6月,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0月被任命为下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接替格林斯潘。
伯南克是知名的宏观经济学家,主要研究兴趣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史。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和计量经济学会会士。曾编著《宏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原理》等教材。
2014年2月,伯南克加盟布鲁金斯学会,参与经济研究项目,重点关注经济复苏政策。
⑼ 本·伯南克的货币政策
伯南克讲话导致白银上涨
2013年1月14日,伦敦银出现大幅上涨,最高价触及31.16,最低价下探至30.36,收报于31.02,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58,涨幅达到1.91%。期银【1306】在低开之后出现小幅上涨,最高价为6492,最低价为6409,最终收报于6479,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0,涨幅为0.15%,持仓量为219878。
北京时间1月15日凌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密歇根大学杰拉德福特公共政策学院发表讲话。可以说,作为美联储12月会议纪要公布后的首次露面,伯老此次讲话在事先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其讲话内容看,伯南克依然相对倾向于继续维系现今的宽松政策,而这其实与市场此前的预期出入不大。受此影响美指出现小幅下滑,白银大幅上行。
美国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在2014年1月14日表示,美联储(FED)于2012年决定将货币政策与具体经济状况挂钩,应该能够在不让通胀抬头的情况下帮助提振经济复苏。而随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的言论也更加倾向于“鸽派”的言论,希望维持现有的货币宽松政策。这对后市金银的上涨将会起到一个不小的推动作用。
在白银周线图上显示,白银在经过连续三周震荡运行后,在本周(2013.1.14—2013.1.20)第一个交易日出现大幅上涨,并一举突破135日线在31.00处的重要压力位,并且MACD绿色动能柱略有缩短,KDJ在低位出现背离,周线筑底完成。同时,我们在白银小时图上也可以看到,白银正运行于一个短线的上行通道当中,并且白银在触及31.20附近的高点时,触阻小幅回落,同时MACD红色动能柱继续缩短,白银短期可能面临一波上涨之后的回调。
伯南克表态震动市场 美股大跌黄金创一个月新低。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凌晨消息,美联储发布声明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称美联储可能会从2013年晚些时候开始逐渐减少量化宽松(QE)规模,并在2014年年中的时候完全结束QE。伯南克的讲话让市场经历了剧烈波动: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美股大跌,三大股指均跌逾1.1%,金价创一个月新低,美元大涨,日元下跌,日经指数期货在激增后大幅回落,美国信贷市场普遍大幅跳水。
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飙升,以5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急涨最为明显,激增至2011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2.32%:标普500指数波动中大幅下跌,三大股指均跌逾1.1%;金价大跌,触及每盎司1348.50美元,创一个月新低。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于北京时间周四(2013年6月20日)凌晨公布了货币政策声明。随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了讲话。而令市场感到意外的是,此次无论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声明还是伯南克讲话,都一改以往模凌两可的风格,基调变得极为清晰,即只要经济条件满足美联储制定的目标,最早在2013年就有可能退出QE,看来美联储已经意识到了此前由于退出政策的模糊不清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动荡最终会对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产生影响,因此在市场的“逼宫行动”之下,美联储此次迫不得已一改往日的风格,明确给出了未来可能的退出时间。
在此次会议上,FOMC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不变,符合市场广泛预期;同时继续预计FOMC很可能至少在失业率仍旧维持在6.5%上方、通胀率在未来一两年时间里较FOMC的2%长期目标高出不超过0.5个百分点、以及长期通胀预期仍旧十分稳定的条件下维持极低利率。FOMC同时决定维持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不变,并表示将在就业市场或通胀前景发生变化时提高或降低资产购买计划的步速,以维持合适的政策融通性。
美联储清晰表述饱含深意
而此前美联储之所以故意模糊退出政策的表述,可能是因为退出成本十分的高昂,美联储为将来顺利退出转嫁退出成本的重要手段。周四在货币政策清晰表述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短期利率市场的大幅飙升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这也表明美联储在和金融市场的博弈当中,最终败下阵来。未来美联储退出策略看来绝对不是一番风顺的,必将历经波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也说明了美联储的未来经济复苏前景是抱有一定信心的,尤其是在完成关键目标上,即降低失业率和控制通胀水平上。这在只有未来美国经济全面复苏,2013美国国债市场的异动才会自动修正,国债收益率才能回归至正常水平,才不会令美联储未来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但是就目前来看,美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只能用弱势复苏来形容,周四(2013年6月20日)公布的房市、制造业等数据好于预期,但美国劳工部(DOL)最新公布的上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增长超过预期,这表明就业数据依旧没有摆脱反复状态。而另一大美联储关键标尺通胀水平也远离既定目标。
所以必须认识到的是,不管其他经济指标表现如何强劲,失业率和通胀没能到达美联储既定目标之前,美联储是不会采取实质性的退出动作的。
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执行官MohamedEl-Erian日前撰文称,隔夜金融市场反应重演了首次提到退出政策的情形。
El-Erian在文中写道,固定收益品种、股票和商品市场几乎集体迎来投资者的抛售潮。一些市场的流动性蒸发还导致更凌乱的价格震荡。市场激烈的反应彰显投资者对于美联储要减少经济支持力度的忧虑。隔夜市场表现基本上重演了几周前美联储首次提到放缓QE的一幕。很多人会因此推测,美联储如果拒绝回头,坚持此前的言论,就是在承担预计到的风险。
El-Erian认为美联储官员当前最需要做的是要有序地消除正在走高的过剩风险。
El-Erian预计,市场要调整适应新的三重夹击:流动性、风险和期限价差。更高的波动性也会加重避险情绪,包括降低经纪商累积库存和大范围投资者回流本国的兴趣。El-Erian预计,日后市场的波动会更大,流动性错配也会越发严重。
未来金融市场波动可能更大
同时美联储在发布会议决议的同时也发布了未来三年间的经济状况预估报告。报告内容喜忧兼有。美联储下调了2013年度经济增速前景预期,原因可能是因而短期的经济受到了美国政府财政紧缩措施的冲击,但中长期前景仍然看好。
因此从经济基本面角度上看,这降低了2013年启动退出的可能性,反而选择2014年退出对于美联储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加好的时机。而在政策声明中提到的2013年9月份退出,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美联储急于终结当前金融市场的混乱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退出进行的提前预演,观察一下在退出预期之下金融市场的表现。为真正的退出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即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平稳退出。
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市场和美联储更依赖持续显示实体经济真正稳步好转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此后实际及预期名义GDP增长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关注焦点将转移到将要公布的6月非农就业数据,市场对于数据的反应会较以往更为敏感,再鉴于未来一段时间美国金融市场可能因海外热钱回流而产生的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来看,未来金融市场波动可能交以往更为频繁、波幅可能更大。
总之,美联储的退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接下来的问题是退出时机和方式的问题了。
评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打算
市场正在等一句痛快话,但很显然,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并不想满足这个愿望。
2013年27月18日伯南克向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发表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证词。伯南克称,美联储绝不会预先设定每月850亿美元债券购买计划的缩减进程,如果就业形势恶化、通货膨胀率无法回到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水平、抑或金融市场形势过紧,美联储可能维持现有购债计划不变,甚至会扩大购买规模。
《华尔街日报》称这是迄今为止贝南克发表的观点最为清晰的讲话。
这份证词随后被迅速公开传播,并且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版本。路透社的报道称伯南克正准备削减债券购买的规模,这是因为在证词里伯南克的确语调一转,称如果经济形势好于美联储的预期,央行(美联储)可能会加速收缩购债计划。
实际上,伯南克发挥了他一贯的特色,那便是对他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事情保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伯南克在此前一直坚持以量化宽松的方式来帮助美国尽快寻求经济复苏。
这是美联储实施的第四轮量化宽松。与前三次量化宽松最大的不同是,2012年12月开始的这一轮没有结束的时间表,也没有资产购买的限额配置。伯南克不设立时间表的原因在于如果境况不好,他不需要为是否再次开启下一轮量化宽松而召开一次次无休无止的美联储听证会。
此轮量化宽松即将结束的消息开始于2013年5月5日,当天凌晨美元飞涨,其他高息货币在这天兑美元急挫。澳币在5日之前可以兑换1.2元以上的美元,但在这天之后,澳币兑美元降到了1元以下,时至今日,这些高息货币兑美元也都没有走出颓势。
市场上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正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投资者。那些将风险资产转化成美元的人显然希望量化宽松越早结束越好。这样美元就会一直保有一种升值预期;而那些并未及时兑换美元,或者又重新换回风险资产的投资者显然则希望量化宽松越晚结束越好。
量化宽松是一种在利率工具不太能发挥作用时的控制流动性的工具。它让央行得以印钞注入市场,但又因为这些钞票买入了特定的资产而可以将央行的账目表做平。
也正是因为美国多次使用这个工具,给全世界的央行树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在此之后,日本、英国以及欧盟都加入了央行干预经济的队列中去。但实际上,央行是货币的守护者,货币是自由的,央行是不应该屈从于政府的旨意的。
量化宽松很容易造成资产价格的飞涨,人们会购买更为长期兑现的资产来获得其他的收益。这便是在量化宽松后,原材料的价格都会飞涨的原因。
英国已经明确将结束量化宽松,日本还一点迹象也没有。中国表示不会有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推出。此前正是因为美联储无限量的注入流动性计划让日元兑美元升高到了一个极为可怕和危险的境地。
从长期来看,即便量化宽松结束,美元也不会变得强势。美联储购买的资产会有一批陆续到期,这些资产的规模也比较庞大,以美国政府的实力是没有可能买回这些资产的。届时美元不可能提高利率。
量化宽松本来不应该开始,它不可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只会让政府的业绩看起来不那么糟糕而已。但比一种本来不应该开始的政策更糟糕的事情是让这个政策在不应该结束的时候结束。本轮量化宽松没有解决失业率的问题,之所以数据表现的更好是他们将更多的没有工作的人计入了无意愿工作的行列(也就是劳动参与率),无意愿工作就不能被统计进失业率的数据—对此伯南克其实是心知肚明的。
路透调查:伯南克任内表现获较高评分
路透调查中,受访分析师对他任期内的整体表现给出了颇高的评价。
伯南克曾引领美国经济走出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多年不遇的经济衰退。在伯南克的执掌下,美联储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包括引入定期的记者会制度。以前美联储一度像一座堡垒,甚至都不宣布政策改变。
根据该调查,伯南克获得的分析师给分平均为8分,满分为10分,尽管他因未能预先发现隐患而受到指责。
Manulife资产管理的首席分析师Bill Cheney表示,伯南克在金融危机前后的表现都基本正确,没有给10分的原因是,他事先未能采取防范措施,比如抵押贷款的监管措施。Cheney是53位打分的分析师中给分较高者之一。
Naroff Economic Advisors的Joel Naroff评价伯南克为“优秀的危机管理者,但却未能预见危机。”Naroff称,因为这个原因,他对房市和金融市场崩溃要承担部分责任。
尽管美国经济数年前已经走出衰退,但股市在飙升至纪录高位的同时却并未带动经济增长率上升,也未能惠及数以百万计的失业人口;而美国房市终于开始复苏,但坐拥大量现金的企业却并没有进行投资。
伯南克动真格,美联储宣布缩减QE
伯南克可能终于让投资者相信,量化宽松(QE)缩减并非“狼来了”。在他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一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例会上,伯南克及其团队决定开始逐渐缩减其资产购买规模,但对利率保持严格控制。
伯南克在例会结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阐述美联储此次决定时指出:“即使经过此番缩减之后,我们还会继续快速扩充我们持有的证券规模。”他数次强调,开始缩减QE并不等同于收紧货币政策。
周三,FOMC宣布将其每月债券购买规模减少100亿美元,至750亿美元。具体而言,美联储将把每月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的购买规模从400亿美元缩减至350亿美元,同时把每月美国国债的购买规模从450亿美元缩减至400亿美元。
在新闻发布会期间,伯南克重申了进一步缩减QE的失业率阈值为6.5%,但达到该阈值并不会自动触发QE缩减。他预计美联储未来将以小步快走的方式逐步缩减QE规模,而利率环境保持宽松状况的时间将会“远远超过”失业率达到阈值的时间,尤其是如果通胀率保持在2%下方。他说,委员会“决心避免通胀率过高或过低。”他表示,因此美联储未来采取的行动将会取决于经济数据,这使得美联储未来加大QE缩减力度甚至再度提高QE规模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