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哪个表
⑴ 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在资产负债表那里填
借方余额填在“其他流动资产”项,贷方余额填在“其他流动负债”项。 补充: 如果是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在 资产负债表 “固定资产”项下有“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净损失以正数列示,净益余以负数列示。
⑵ 待处理财产损溢在资产负债表哪里
一般年末时候不显示在资产负债表里,"待处理财产损益"月末可以有余额,但必须在年末处理完,即使未作出处理意见也要估计处理。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提到这一科目,只是在讲到存货与固定资产时,提到"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应及时进行处理,记入当期损益"。可以说,上述相关规定在理论上讲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当"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有余额时,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就要将其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分别作为"待处理兆租大流动资产净损失"或"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一方 (若为贷方族竖余额,以"-"号填列)。这就意味着将"待处理财产净损型手失"在冲销之前视为企业资产。如何是存货损益,那么计入存货科目,如果是固定资产损益,那么计入固定资产科目。
⑶ 待处理财产损益的明细表是什么
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已经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明细表。
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其实是个资产类科目(编号1901)。但它对应的资产类科目肯定符合“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这一规则,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有点则中此类似“固定资产培游清理”科目,都是过渡性科目,一般期末是没有余额的,它的余额都进入了当期损益类科目了。
而进入损益类科目,借贷规则正好反过来,贷方是收入增加(或成本费用减少),借方是费用增加,如流动资产盘盈是冲减管理费用。
(3)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哪个表扩展阅读
为防范乃至根本杜绝“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设置和使用所带来的弊端,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1、继续保留使用该科目,但对该科目的核算内容组织全面清理。财政主管部门应严格界定该科目的核算范围,各级会计主管机关、审计和社会中介监督组织应开展对该账户核算内容的重点专项检查,对超出范围的核算内容以及违规使用该账户的行为,应敦促把其清理出局,并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严肃处罚。
2、改造使用该科目,对其科目属性、级别、核算内容及其在报表上的填列方法作重大调整。可以考虑取消“待处理财产损溢”一级科目,在所有者权益类的“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二级分类科目。
3、彻底取消“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资产负债表等报表中,亦相应取消相关项目。凡发生有关资产损益事项,企业有权根据相应会计准则和法规的精神,即时自行进行会计处理,无需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参考孙迅资料来源:网络-待处理财产损溢审计
⑷ 待处理财产损益在现金流量表主表中在哪个反映
原“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新制度和资产负债表中已经取消该内容,要求在发生财产损益的当月做处理,不在报表中反映。
1、待处理财产损溢属于资产类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2、待处理财产损益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填写:
(1)原企业会计制度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项目有: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分别根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所属“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二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为贷方余额应以负数填列。
(2)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应无余额。对于年中各月末“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可以根据该财产的流动性分别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下
⑸ 待处理财产损益在资关负债表、损益表上是哪一项th怎样计算
待处理财产损益,余额如果在借方,列入其他流产资产;如果余额在贷方,列入其他流动负债。
因为待处理财产损益,不是损益类科目,和损益表无关,只要当待处理财产损益经过批准,如转入,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才会和其他损益科目在损益表中反映!
⑹ 待处理财产损溢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列报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应无余额。
对于年中各月末“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余额,可以根据该财产的流动性分别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项下。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和待处理固定资产资产损益是待处理财产损益的两个明细科目,是为了反映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资产的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借方登记带李资产的盘亏、毁损数额及盘盈的转销数额,贷方登记资产的盘盈数额及盘亏的转销数额;
本科目处理前的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财产的净损失,本科目处理前的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财产的净溢余,期末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6)待处理财产损失在哪个表扩展阅读:
待处理财产损溢审计,主要审查企蠢轿迟业资产盘点表、资帆改产损溢报告等资料,验证企业财产损溢的真实性和会计财务处理的正确性;有无将以前年度的费用、亏损或当期费用列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长期挂账,虚增当期利润的情况;检查待处理财产损溢未进行处理的原因是否为了虚增利润或隐瞒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