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金融思维
㈠ 如何培养综合金融思维能力
不上经济学家的当
金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金融的基本知识、了解金融运行的逻辑。了解了这些之后,大家就可以培养金融思维,从而能够判断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金融问题与金融现象。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夫人曾经是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83 年罗宾逊夫人去世时,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萨缪尔森在悼念文章中说:「罗宾逊夫人是迄今为止,所有伟大经济学家中唯一的女性。」罗宾逊夫人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经济学家们的欺骗。」
识破假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包括一些所谓的专家、企业家与媒体,总会有意无意地曲解政府政策,以及经济与金融问题。有的人甚至以此在公众中制造焦虑感,并从中牟利。
2019 年 1 月 29 日,《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一文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但是,我很快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漏洞。文章说,状元毕业一年半的时候,公司老板给他一大笔钱,让他做假账,状元拒绝了。为什么这是一个明显的漏洞呢?学过会计的人都知道,做假账比做真账还难,就算是「四大」的注册会计师,做假账都不一定能做到天衣无缝,毕业一年半的新员工绝对没这个能力。让他做假账,只能说明要么这个老板傻到自己找死,要么这篇文章是编造的。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个事情说明,如果我们具有金融行业的基本常识,就不容易被专门夸大事实甚至编造故事、熬毒鸡汤的人所欺骗。
图片
永续债并不意味着中国版量化宽松
2019 年 1 月底,财政部某官员提出,希望扩大国债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推动实施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工具的货币政策机制。2019 年 1 月 24 日晚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说,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可以使用持有的合格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入央行票据。
㈡ 如何培养经济,金融方面的思维
作者:罗文益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7654175/answer/380260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正如我上面所言,一个学科的思维,是超脱于具体的学科的,更有哲学的意味。
经济学金融学也是如此,它研究的也不过是社会的规律、社会静态的构成与动态的自我展现;个体与群体的人是如何决策与行动的等等。
培养经济学金融学的思维,本质上来讲,就是培养更好地理解人、理解世界的思维。
其中,在所有主要目的为理解社会的社会与人文学科里面,经济学的自有范式只是一种形式,只不过,它的更多的独有的术语(为了保证精确性)所建立的认知壁垒,比其它的学科更加深。
为什么汪丁丁在《经济学思想史讲义》里面,讲经济学讲得少,反而讲哲学,社会学讲得多?甚至于开篇还是从生物演化来讲的,最后的落脚点竟然是人的大脑结构?
就是因为:所谓经济学,金融学,如我上面说的那样,本质上是在认识人和社会,任何有助于理解人和社会的思维,都可以是经济学思维。
最后,我的建议是:
(1).多读好书,打好基础。如果真的想要深入研究经济学金融学,那就要多看好书,包括好的国外的教材,大师的作品;
(2).基础之上,广泛涉猎。到达一定层次之后,学习经济学,就不应该只是阅读经济学著作来获得启示了,还应该包括更广泛的知识,理论物理都是可以看看的;
(3).读人读事,系统思考。详见如何提升个人经济学素养?回答的第二点;
(4).追根究底,作元思考。很多道理,学习本学科的人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最后被自我的认知框架束缚住,我建议,在阅读的时候,还应该及时自我检视,怀疑自身,追问自身,思考一些“元问题”。
㈢ 金融思维:如何通过杠杆思维,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杠杆原理其实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这个原理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从剪刀到起重机,从天平到自行车。
在金融市场上,杠杆更是第一性原理,咱们个人买房也好,企业负债经营也好,都是利用杠杆。所以,金融机构干的就是提供杠杆的活。
那杠杆到底是什么呢?
按照物理学的解释,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的这么一个机械,比如说硬棒,那就是杠杆。那人类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装置呢?按照最古老的杠杆原理的论述,也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阿基米德的话,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世界。所以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杠杆的本质就是放大效用,你去用小的力量撬动大的大量。
那在金融领域,就是用少量资金撬动大量资金。
企业贷款、个人房贷,都是利用这样的放大效用,使用这种金融工具,我们就获得了用小资金撬动大项目,获得了更快速度和更大幅度增长的机会。金融这个行业就是杠杆的行业,就是资金使用的放大器。
那你要注意一点的是,这种放大效应是有两个特征的:
第一,它是不分方向的,你的收益可以放大,损失也可以被放大。杠杆用得越激进,这种放大效应就越强烈。第二,放大效应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资金使用的地方 。
如果你的资金是被配置在一个低效的,或者是错误的地方,那么,这种放大效应就更容易形成泡沫。那如果有大规模的配置错误,甚至就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崩盘。更重要的是,杠杆的这些基本逻辑并不只适用于金融市场,就像我说的,杠杆原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驱动力,因为它包含着两种特别重要的思维模式。
一种,我把它称为借力思维,另一种叫硬核思维。
1.借力思维
以小力撬动大力,这就是杠杆的核心。人发展的根源在哪?就在于我们能找到各种杠杆,以更少的能量创造更大的能量。换句话说,杠杆思维是借力的思维,因为给定生物的天然或者天生的禀赋差异,它并不是那么巨大。谁要能拿到最优的、最长的那根杠杆,最成功地借力,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样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关系、个人的成长中是非常适用的。为什么你要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到更好的企业工作?因为学校也好,企业也好,都是杠杆。同样的专业,985大学的毕业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同样的创业项目, BAT 出来的创业者就会得到更多 VC 的关注,更容易拿到启动资金。
同样的,你周边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你的杠杆,一个能够拥有密集和高能社交网络的人,就会让人感到能量巨大,其实本质上就是他们能够以更低的能耗,更高效地完成事情,去创造新价值。
所以说,企业也好,个人也好,它的发展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杠杆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合适,就是平时说的,适合自己,也就是能力杠杆。那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适合某个时间节点,也就是时间杠杆。
如果你弄错时间的杠杆,你就没有办法借到时代的力,这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找到正确的杠杆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2.硬核思维
你会发现,除了借力之外,杠杆原理中还有一个核心词是什么呢?支点。没错,如果你没有支点的话,多长的杠杆都是白做工,如果支点不是实实在在,而是虚的,那就更麻烦,因为它会导致短期内一个虚幻的放大效应。
换句话说,杠杆效应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起作用,硬核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这个在金融市场上非常好理解。企业负债经营,如果是个优秀项目,杠杆经营就是放大收益,反之呢,很有可能就拖累企业破产,那如果整个市场的金融杠杆是缺乏实体经济和项目的内核的话,那就是所谓的资金空转,杠杆的线路越长,导致的虚幻的收益泡沫就越大,然后市场就会陷入一个击鼓传花的恶性循环里面,最后崩塌。
这几十年来的金融危机,像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本质上都是债务危机,就是因为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持,杠杆被无限度地放大而导致的。这也就是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先生说的,好金融,坏金融,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就是金融的杠杆效用是不是有好的项目、好的实体经济、好的核心的支持。
所以,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不允许资金空转,金融要服务实体,也就是说金融杠杆要有硬核作为支持。这个道理其实在人类成长上就更显著了,这个杠杆的支点是什么呢?就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人,就是缺乏核心资产的金融产品。这种产品的杠杆没用,即使短期有用,也是泡沫。
给你举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社会上有一类人,各种饭局、应酬不断,张三、李四、王五麻子全都认识,你就会觉得他能量很足。但是,你发现他真正办个事儿的时候,这些应酬的关系根本没用。所以,他这种所谓的杠杆,因为没有支点,都是白费力气。而一个具有硬核的人,你就会发现,借力周边就变得非常容易。只要你有内核在,杠杆是容易得到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杠杆是创造的而不是碰到的。,
好啦,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周二了
祝,开心~
㈣ 金融思维是否能在职场快速超车,你怎么看
金融思维有很多,能用于职场快速超车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诚实守信原则,在职场安身立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存在和正常运转有赖于良好的社会信誉,所以,信用是金融,特别是银行的生存之本。要像银行经营负债业务那样有诚信,别人才会把最值钱的东西存放在你那里,知恩图报付利息,别人才会把钱存的更多,时间放得更久。因此,作为个人,一定要以诚信为本,言必行,行必果,履约守信,诚实做人,方可在职场上站得住,走得稳,不断积聚能量,实现快速超车。
就金融界人士而言,除了学会资产配置,熟悉股票、债券等各个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特性,还要熟悉金融周期,熟悉金融市场的春夏秋冬。只有那些与周期共舞过的人才能坦然面对一切。没经历过周期的人,在市场暴跌时,眼里只有恐惧,没有未来。但凡是经历过周期的人都知道,“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因为金融是一场逆人性的游戏,平衡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才是金融思维的最终要求。以此类推,在职场,只有熟悉、运用游戏和工作规则,有效平衡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才会快速超车,立于不败之地。
㈤ 如何培养经济、金融方面的思维
建议你网上试试听听金融的公开课,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很苦的念。我看过不少因为这样辍学的
㈥ 如何培养金融的思维
如何培养经济、金融方面的思维 实话实说,我不知道经济、金融思维具体指什么,存不存在这个东西。 个人感觉而言,米塞斯、费雪、张五常、钱颖一、林毅夫、陈志武的思维都有一个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就是:观察和追问真实的世界,事实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张五常说的极好: 不要相信名校的博士,连张五常也不要相信。不是要懂经济学的管经济,邓小平学过经济吗?朱镕基学过经济吗?没有。这是感受问题。有的人绝顶聪明,经济学全部考第一也没有用的。 经济学重视科学方法的原因,是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世界。自然科学的从事者天天坐在实验室操作。原则上,经济学者应该天天到真实世界的街头巷尾跑。 我也在努力培养自己的这种思维,与大家分享。 像题主说的经济,金融的整体思维,不仅仅是大部分非经济大类的专业学生没有,即使是经济大类的学生也不到一半有这种思维。即便是投行的分析师也没几个能把这种思维纯熟地运用。 思维又是逻辑,其中逻辑就是了解事物的信息再加上思辨的过程得到结论。 1、了解 首先像题主说的看书那是基础功,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宏观,微观,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经济法等等,如果你不仅要看懂宏观经济,想专注于某一方面,如股票,期货,期权等,你还要读相关的书籍。拿股票来说,你要看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分析、投资心理学、缠论→_→等等。最好还要了解它的发展史和各种主体的利害关系。 这是最基础的东西,算是让你培育经济思维的启蒙,让你知道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 2、跟踪 你想要看懂财经新闻你就要每天跟踪。要及时知道各种宏观数据CPI、GDP、采购指数、汇率、进出口额、利率等等。了解在不同的时间点各国的政府下发什么条例,央行做了什么公开操作。当然你还要知道地球发生的各种大事,哪里发现了油田,金矿,或者突然有一天有科学家研究到了点水成油,那你应该要看空卢布啊!!! 3、思考 看别的券商的研报,读懂他们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有些研报会很扯的,当你有一定的基础,你看到都会发笑。听专家的评论,保持批判性思维,独立的思考。千万不要被复杂的术语和数据迷惑,要看到最基础的东西,利空还是利好,记住是什么,为什么,凭什么。 一定要坚持独立的思考,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