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欧洲金融危机如何解决

欧洲金融危机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 2023-04-27 14:22:19

㈠ 历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及解决措施

世界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
一、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二、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三、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四、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五、1929年大崩溃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1922—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六、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黑色星期一”。标准普尔指数下跌了20%,无数的人陷入了痛苦。
七、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香港恒生指数大跌,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九、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㈡ 奥巴马金融危机政策

针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曾于上月中旬提出救援计划,具体措施包括: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允许美国家庭提前从养老金账户中提取总额不超过1万美元的资金以刺激消费;将陷入困境但仍在努力还贷的购房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宽限90天。此外,奥巴马还呼吁美联储和财政部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经济援助。

显然,仅凭上述几点措施并不足以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奥巴马就任后应该会有更全面的应对措施出台。但这些措施是否对症、是否有效,需要时间检验。在布什政府绞尽脑汁,为解决危机采取了传统的和创新的、单边的和国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诸多措施之后,奥巴马还能否独辟蹊径、手到病除呢?

能否协调各国合力解决危机?

由于这场危机程度严重,波及全球,因此解决危机离不开国际合作。本月15日,来自20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将在华盛顿举行峰会,共同探讨解决危机的途径。布什政府表示,这一峰会只是为解决危机举行的一系列国际峰会的开始。这表明,在与其他国家协同解决危机方面,尚有待美国新政府的努力。作为危机发源地和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新领袖,奥巴马又将如何协调各国立场,组织和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危机?

能否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但是,新的财政刺激措施很可能进一步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由于经济降温对税收产生不利影响、伊拉克战争开支庞大以及布什政府实施经济刺激方案等原因,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在刚刚过去的2008财年里创下了历史新高,预计明年将突破7000亿美元。美国国债也因政府财政赤字上升和救市计划投入巨大而急剧增加。

奥巴马在竞选期间提出的经济政策主张其核心是增税,主要是增加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富人的所得税,并提高对通过炒股、炒房等投资交易所得收入的征税,同时为较低收入者减税。这种被麦凯恩批评为“均贫富”的政策会对政府财政状况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毫无疑问,奥巴马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有明显改善。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除非裁减政府开支或大举增税,否则奥巴马将缺乏财力来兑现他在竞选期间做出的种种承诺,在拯救经济方面也难以大施拳脚。

分析人士认为,对奥巴马来说,经济问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在较短时间里较好地解决金融危机从而使经济回归增长轨道,那么奥巴马不仅可以给选民一个好的交代,也可以在国内外树立威望,从而在执政道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第一步。然而,应对目前这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并非轻而易举之事,种种难题正摆在这位当选总统面前。

㈢ 以往金融危机的过程与解决办法

最早的金融危机是在18世纪的荷兰,由于郁金香市场的泡沫严重导致整个郁金香花市和相关产业和金融产品(比如股票)价格崩溃,那个时候也没现在这么丰富和成熟的经济理论支持,就等价格崩溃到一定程度后市场自然形成新的均衡点。(现在有了理论其实也是这么搞,等市场筑底)

19世纪中从美国开始爆发了第一次世界范围(主要是美欧)的经济危机,主要也是由于工业革命后产量爆炸性增长和一段时期内经济特别繁荣导致的通货膨胀和市场泡沫,这次危机的最严重影响是发生了欧洲各地的工人运动,包括社会主义在欧洲的流行,但各国通过严厉打击给镇压下去,然后纷纷调整劳资关系等缓解了矛盾,另外新市场的开发,尤其是打开了中国市场,给这些国家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新g点,此外由于改善了工人条件,国内消费市场开始兴旺也带动了资本主义在19世纪后半期的奔腾年代。

最著名的“大萧条”(the depression)就是奔腾年代后发生的,准确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起点是美国华尔街。爆发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美国有严重的经济泡沫,欧洲在战后为了寻求经济恢复纷纷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外国商品征收重额关税,导致国际市场大萧条,最终反过来损害了各国经济实体(所以贸易保护主义绝对是弊大于利的)。这次危机最终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美国式的罗斯福新政,国家开始加强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大力推进基建措施,成立美联储控制金融界,打击投机倒把,恢复工业保证就业等等。另一种就是德国式道路,开始整军备战。于是二战就爆发了。

再之后是70年代由于海湾战争导致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受此影响美欧经济陷入二战后黄金发展后第一次衰退,而新兴亚洲国家和地区如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则抓住机会以低成本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崛起。这次危机的另一影响是经济学界又放弃了原来罗斯福新政那套凯恩斯主义,开始采取新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次衰退以克林顿上台后的大增长结束。

之后是亚洲金融危机,原因是亚洲在70年代发展后累积的泡沫,由头是索罗斯投机做空泰铢,解决是严酷的等待市场到达均衡点。

然后是2001年网络泡沫,原因是网络概念股在美国暴涨引发泡沫,911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采取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令美国经济没有太大衰退,但造成了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给今天的次贷危机打下伏笔。

㈣ 欧洲各国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传统上,欧洲银行业以稳健著称。但近年来,受美国金融业发展模式影响,在国际市场上活跃的欧洲大型银行纷纷提高财务杠杆率(据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统计,欧元区10家最大银行杠杆率平均为33倍),大量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以及相关衍生品,博取高收益。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欧洲银行也遭受巨大损失。据Bloomberg统计,截至今年8月末,欧洲银行共提取次贷相关减计和损失2273亿美元,约占全球金融机构减计总额的一半,且损失主要集中在UBS、RBS等大型银行。祸不单行,英国、西班牙、爱尔兰、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在经历十年房地产繁荣后,房价也开始出现下跌,导致相关国家金融机构盈利下降、坏账上升。为保持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特别是为降低杠杆率(deleveraging),上述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大规模融资。但由于国际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冻结,欧洲银行业融资成本高昂或者不可行,最终被迫低价出售自有资产进行融资,出现了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恶性循环机制。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欧洲最大的30家金融机构在未来15个月内将有1万亿余美元的债务到期,面临严重的再融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金融机构偿付能力、流动性状况丧失信心,特别是当政府为维护稳定向金融机构注资时,现有股东权益将严重受损,为此,大量抛售金融机构股票,并带动欧洲各国股市大幅下跌。 二、欧州各国单独应对效果不佳 面对金融机构出现的问题,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维护金融稳定:一是向本国问题金融机构注资,比如,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联合向Dexia银行注资64亿欧元;英国对Northern Rock实施国有化,暂时缓解了上述银行危机。二是爱尔兰、英国、德国、法国、奥地亏和晌利、瑞典、丹麦、冰岛等国家纷纷宣布对本国所有个人银行账户提供担保,以稳定存款人信心。10月7日,欧盟27国财长例会,决定在至少一年时间内,将欧盟各国最低储蓄担保额度提高到5万欧元。三是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英国等各国中央银行与美联储联手,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 但是,正如本人在“分析: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欧洲能做什么”(10月2日)中指出的,由于欧盟货币结构和政治结构的特点,欧盟层面上无法采取统一行动,也难以应对波及整个欧盟区的金融危机。 一是欧洲央行首要职责是维持欧元区物价的稳定,不承担最终贷款人角色。因此,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欧洲央行除向整个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难以解决单一银行出现的偿付问题。 二是欧元区各国央行不是发钞行,只能由政府采取财政性救助措施。各国救助行动虽避免了本国危机进一步恶化,但客观上却造成以邻为壑,其他国家被迫效仿,否则将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特别是一国政府必须对本国纳税人负责,难以对境外银行进行救助,这就导致大国采取行动后,往往会对一些小国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冰岛在无法得到欧盟各国援助的情况下,国家面临破产,只好向俄罗斯借款54亿美销锋元应对危机。 三是从技术上看,欧洲一些大型银行集团因跨国经营,难以被一国政府救助。这些大型银行通常在欧洲各国设有一家独立法人的子银行,有独立资产负债表,同时,集团对各个子银行业务和资金进行高度统一管理。一旦银行被相关国家分割接管,业务将无法继续开展,各国只能暂时接管后再进行出售,在这种环境下,也难以找到买家。如富通集团(Fortis)出现危机后,比利时棚拿、卢森堡、荷兰政府分头对富通集团在本国内的子银行实施部分国有化,但由于上述技术问题,最终改变了救助模式,比利时、卢森堡政府向法国巴黎巴银行出售了上述股权,转为持有巴黎巴银行股份。此外,一旦银行倒闭后,不同国家间如何分担损失问题也将变得十分敏感,难以达成解决方案。 10月4日,在法、德、英、意四国首脑巴黎峰会上,德国和英国拒绝了法国提出为欧洲银行组建一个共同救助基金的建议(类似美国金融救助计划)。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称,各国共同承诺确保银行业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但最终危机应对措施将由各国自行决定。但是,如果欧盟不出台协调一致措施,以提高整体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协调性,而由各国各自为政,单方面行动,则事倍功半。 在此次危机中,由于新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程度较低,目前尚未受到严重影响。 三、相关影响分析 (一)敲响欧洲经济衰退的警钟。全球金融动荡已显著改变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前景。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基本面迅速恶化,失业率已增至7.5%,德国等主要经济体正在经历季度甚至年度的经济零增长。在全球去杠杆化过程中,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暗淡。目前,IMF已将欧元区经济增长今年预测值由1.7%降至1.4%,明年由1.2%降至0.9%。 (二)延缓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为确保欧盟各国企业间公平竞争,维护区域内预算纪律,欧盟制定了一系列共同规则。比如,成员国向私营企业提供救助时,需遵守欧盟委员会制定的政府援助(state aid)和竞争政策,避免出现企业间不公平竞争或导致垄断;成员国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能超过3%和60%等。在此次危机中,各国纷纷放宽或暂停实施这些共同规定,甚至要求欧盟给予各国政府更多自由。这种做法将威胁到欧盟单一共同市场存在的基础,欧盟将支离破碎,甚至影响欧元的国际地位。 (三)可能对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后,俄罗斯虽因能源价格下跌、本国银行遭受次贷损失以及资本外逃影响(与格鲁吉亚发生冲突后),股市暴跌,经济增长放缓。但是,俄罗斯拥有全球第三高外汇储备额(5630亿美元),在美欧经济实力受损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其在欧洲甚至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在欧盟各国拒绝冰岛请求后,俄罗斯向冰岛提供54亿美元贷款,表明了俄罗斯政府希望借此机会证明本国经济实力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少政治经济分析师认为,冰岛系北约成员国,而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现阶段陷入低谷,冰岛求助俄方一事的地缘政治涵义“显而易见”。(

㈤ 金融危机各国政府都有哪些救市政策

看国际变化:
2008年10月20日,韩政府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10月20日,荷兰政府向荷兰国际集团大规模注资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国央行将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17日,德通过5000亿欧元救市计划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国最大银行宝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现“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国公布首轮救助方案细节
2008年10月13日,英国向银行注资370亿英镑
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助计划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组建一个规模为300亿欧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岛政府金融监管委员会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内分行给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财困的当地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琼斯指数四年来首度跌破万点,这是2004年10月以来,该指数首度跌破万点关口
2008年10月4日,布什签署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
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当天表示,将尽快开始实施这项方案。
2008年10月3日,富国银行从花旗手中抢购美联
美国富国银行3日宣布将以总价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联银行
为应对金融危机,全球大裁员,IT企业转战新兴市场。(IT公司裁员数据)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这一个多月来“裁员”运动很猛很暴烈。从9月中旬起,仅美国IT公司总计宣布裁去19683个工作职位,而且还不包括惠普与IT外包服务提供商EDS合并后即将裁剪的24.6万人。但是在所有的裁员中,5家大公司占了90%的比例。
越南金融危机,重蹈11年前覆辙:高达25.2%的通货膨胀、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过多的外债规模,这个国家的货币体系暴露在巨大的风险中。
新华网纽约10月24日电,由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恐慌抵消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减产消息的影响,国际油价24日开盘后大幅下挫超过7%。
10月17日,已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加州百货连锁集团Mervyn's宣布将在年底前关闭所有剩余的149家商店,其店铺开始清仓销售商品。

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举措一览
中国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
美国
美联储联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点
美联储9000亿输血银行体系
欧盟
共同降息50基点
欧盟各国将提高最低存款担保额度
欧洲央行加大对金融系统注资力度
英国
英国宣布新救市方案 将动用五千亿英镑
日本
日本首相下令研拟追加经济对策 规模庞大
日本央行一日内3次注资货币市场
俄罗斯
俄罗斯向银行大规模注资9500亿卢布
俄罗斯对股市设立新的涨跌幅限制
澳大利亚
澳央行降息100个基点 幅度为16年之最
西班牙
西班牙设立300亿欧元基金支持银行
荷兰
荷兰将本国银行存款账户担保额提至10万欧元
德国
德国政府出台诸多应急措施

还有最近22G的英国金融大会

㈥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怎样解决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各个国家都会采取相关措施去阻止事件的蔓延或者使这个危害降到最低。

财政政策措施:

1、宽松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正在实施中);

2、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行业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并且从业人员众多(据统计已达亿人)。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3、减少企业负担:劳动法的调整等;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

5、产业振兴计划。

货币政策措施:

1、货币政策则从2008年7月份就及时进行了较大调整。调减公开市场对冲力度,相继停发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2、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12月连续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3、2008年10月27日还实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7折优惠;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住房。

4、取消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

5、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6、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6)欧洲金融危机如何解决扩展阅读:

2008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如下:

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处于风口浪尖的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首先,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直接影响出口。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1万亿美元。

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其次,次贷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出口产品的优势。

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上半年中国继续延续出口增长减速的趋势。从出口金额看,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看,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

㈦ 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保护欧元汇率的稳定 应该怎么做

金融机构注资。
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维护金融稳定,一是向本国问题金融袭正猜机构注资,二是部分国家纷纷宣布对本国所有个人银行账户提供拍型担保,以稳定存款人信心。
通过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面做对冲,或者通过期货市清碰场套期保值保住现在的换汇成本。

㈧ 为什么欧洲实行财政紧缩就可以解决危机

欧债危机日益发酵,欧洲内部救助希望越来越渺茫,全球又将目光投向中国,期望中国伸出橄榄枝,购买欧洲债券。现在是不是中国出手的好时机?欧债风险如何评估?中国外储多元化配置,面临的是“陷阱”还是“馅饼”?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欧洲债务危机已经延续了20个月,尚未有彻底解决方案,时续时断的债务危机消息,使欧洲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不安。近日,意大利财政部官员出面否认向中国求助购买国债,表示意大利的国债市场需求良好,但国际社会确实期望中国外汇储备为欧洲债务危机做些什么。不过,中国不是欧债危机的救主,纯粹的资金救助,对中国没有战略意义。欧债危机应该“自救” 当前市场对欧债危机的反应仍然剧烈。市场预期评级公司将继续下调欧洲信用等级,担心欧洲债务危机失控,政府无力偿还,尤其担心援助资金不到位和危机蔓延,紧缩政策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到期的债务不能偿还以及新债发不出等。稍有不利消息,市场就剧烈波动。不必过分担心债务危机对欧元的威胁。其实德国和欧洲对此都不是十分担心。德国前财政部长特奥魏格尔指出,与27种货币比较,欧元给予了更多的平静和安慰,没有欧元,欧洲将是货币政策的瓦砾堆。由于希腊占欧洲经济比重只有3%,其破产不会使欧元受损,与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旧货币体系中的英镑比较,希腊的问题算不了什么。另外,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的波动也一直心态平静。实际上,欧元自诞生之后,就遭遇了剧烈的波动,欧元兑美元曾经下跌到1:0.82的水平,欧洲中央银行也没有出面干预,2009年7月欧元兑换美元升值到1:1.60没有干预,2010年5月曾下跌到1:1.3037也未干预,这表明了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信心十足。对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欧洲认为,欧元区的平均水平只有6%左右,只是内部不均衡,而美国达到12%,因此欧元不会崩溃。很多欧洲机构和欧洲领导人认为,放弃欧元等于经济自杀,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选择,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样去想。德国和欧元区内部的主流看法是,债务危机应该自己解决,而不是依靠外援,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于紧缩财政开支,要求债务危机国家到2012-2013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下降到3%以下。德国自己单方面规定,从2016年开始,财政赤字占国内GDP的比重不超过0.35%。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也驳斥了希腊即将国家破产的猜测。法国财政部长最近则表示,债务危机不是一个欧洲地区的危机,而是一场世界性危机。此前美国和日本都曾经历过债务危机,欧洲国家并不是第一个受到危机影响的地区。这意味着欧洲对债务危机的影响很清晰,认为不会恶化金融危机。也许正因为如此,欧洲一直没有学习美国,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别指望中国成“救主” 我国高液如的外汇储备在持续增加,可以拿增量部分以市场行为购买欧洲国家的政府长期债券,但不应去救助欧洲的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没到需要外部大规模救助的时机。真要救助,也不只是购买债券,而是要有利益交换。比如欧洲加大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方面的技术,与中国在某些技术上的合作和合资;允许中国在欧洲持有企业股权达到一定份额等。纯粹的资金救助,没有战略意义。对于欧洲来说,债务危机恶化程度埋仔有待观察,但不影响实体经济。财政赤字导致的债务危机,与企业和国家外债导致的债务危机性质不同。财政危机可以通过发行新的债务、控制开支以及改革税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等逐步解决,即使短期无力偿还,提高新债的利率价格、延长新债的期限就可以了,不会因为债务危机出现违约和国家破产,不会因债务危机引发新的经济危机。因为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已经脱钩。目前,美国、欧洲的政府债务危机还会持续,并影响金融资产价格,但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今年1—8月中国出口继续高增长,欧洲和美国的进口也在持续增长,这说明欧美实体经济没有出现严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对制度过于教条和过于崇拜。一是要求短期内财政赤字的年度比例下降到戚启3%;二是坚持不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允许央行大量购买国债。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不进行制度调整,欧洲金融市场的动荡还将持续。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方法其实并不困难。首先,应允许危机国家在应对危机的5年内,其年度财政赤字最高可以达到平均6%的水平(具体根据各国情况而定),五年内而不是两年内降低到3%,同时调整累计赤字占GDP的比重;其次,允许欧洲央行大量购买各国政府债券,但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必须在约定的期限内回购,不承诺回购的需要出具抵押物。为平衡各国债券发行,可用仿照特别提款权制度,分配给每个国家可以发行的债券额度,超额发行国家可协商少发国,以更高利率出让。这样一来,欧债危机就可以安然度过了。

㈨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该采取如何的措施(详细作答)

金融风暴横扫全球,大量财富瞬间蒸发。在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通过各种材料和财经报道,我整理出一些可能我们会忽略的问题,希望对我们有所警示!

整个欧美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开始了吗?我想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应该才刚刚开始!

其中有两大冲击:

1.第一,欧美开始实行大量的金融机构国有化,以政府信用做担保,来挽救由金融企业危机而蔓延向实体经济危机。而整个金融领域存在的根本就是:信用。国家大量注资给大型商业银行,购买他们的不良资产,然后大型商业银行银行借钱给大型企业,或者同业拆借,使他们的经营得以维持,改善企业资产状况,度过金融危机。如果这种方法失败,连政府信用都受到质疑和冲击,那么整个金融市场将全线崩塌,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信心危机导致消费减少,破产,失业,然后再是消费减少,欧美消费减少这部分将直接冲击我国经济!

请您想一想,我国经济对欧美的依赖程度有多少。我们中国的经济体系是严重的生产过剩,而我国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在整个GDP当中我们本国的消费只占35%,而我国制造业的产能是占GDP的70%,因而还有另外的35%就是生产过剩,这35%我们是消费不了的。因为欧美各国通常都是一种负债消费模式为主,进而帮助我们吸收掉了剩余的35%,以美国为例,他们家庭的负债消费比例占整个GDP的95%以上。这种靠借钱,包括:借钱,借钱买房,借钱买车,信用卡等消费模式,把我们中国的35%的过剩产能吸收掉了!因此我们的出口就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架马车。

所以,一旦欧美的救市方法失败,这种冲击将使得我们的出口受到重大打击,是35%总量的打击,是不可想象的。

2.第二个冲击:即便是他们的救市方案使得金融危机得到平息,欧美经济得到复苏,大家不再用负债消费,而改变成量力消费,那对我们的冲击也是摧毁性的。还是以美国为例,先不看欧洲,仅仅是美国,一年就将减少0.7万亿的进口消费支出,而中国的出口不过1万亿美元,对我们的出口同样是毁灭性打击!

当然,有没有可能一切都很美好,美国救市成功,人们还是高负债消费。当然,这个是可能的,但是对于我们企业家而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不能假设最美好的情况。我们要假设什么,应该是最坏情况。

在如此金融危机下,我们个人或者是企业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投资原则呢?

有一组数据令我们触目惊心,全世界损失最大的前五名:

第一名:美国赌王,资产损失率91%,损失249亿美元。

第二名:沃尔玛的沃尔顿家族,损失211亿美元。

第三名:巴菲特,损失163亿,损失总资产的25%。

第四名:GOOGLE的创办人,损失121亿美元。

第五名:比尔盖茨,损失120亿美元。我们中国企业家只有个人艰辛的奋斗历程,缺乏大萧条的洗礼,因此很多人积极性有余,风险意识不足。在中国,我们上市公司资本负债比率是100%——300%,而在香港以李嘉诚为首的四大家族,这些人经历了很多次的大萧条,而且这四个家族基本都是做地产的,他们的资本负债比率基本是20%,十分统一。这因为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追求稳定的现金流,以在风险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因而他们懂得,有进有退!进的时候从来不忘记退,因为真正伟大的企业家不是能赚多少钱,不能以财富来论,而是在大萧条的时候,他们能做最好的风险管理,才是真正卓绝的企业家,这就是为什么高盛被誉为最好的公司,它不是最大的,因为每一次危机来临前,他都能够侥幸逃脱,就是因为他风险管理做的好!应验中国的古话,谋定而后动!

㈩ 1933年的金融危机英国是如何解决的

回顾过去200年货币本位的变迁史,人们不难看出金本位从未被证明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因此复归金本位似乎也并不能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诸多弊病,反而带来更复杂的问题。 其一,金本位的历史,既不悠久也不成功。在1821年之前,全球主要国家以银本位为主,随着国际黄金产量的大增,1821年开始,英国最终决定采用金本位制度,其他国家也逐渐跟进,到1876年,英法德美等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采取了金本位。 从1870年到一战爆发之前,是金本位制运作得最成功的50年。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当时金本位的成功是欧洲经济长期繁荣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其二,各国各种复归金本位的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一战之后各国又一度恢复了金本位制度,但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使得各国央行纷纷放弃金本位,从1938年开始,已没有一个国家允许国民将货币或存款兑换成黄金。金本位下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本质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向金本位制复归的实践均告失败。 其三,金本位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物价的剧烈波动均反复出现。例如古罗马、中世纪的欧洲、西班牙和巴西都在彻底的金本位制下发生了物价涨幅在30倍以上的通货膨胀;而世界经济则在金本位制下于1879~1896和1929~1933年之间爆发了以金融体系的崩溃为导火索的世界性经济萧条。即便在金本位运行最好的50年间,金融危机也并不少见,例如1890年,英国巴林财团投机阿根廷失败面临破产,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和俄国、法国央行联手,并借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力量才平息危机。1895年美国黄金储备过低而面临危机时,也是依赖摩根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联手才渡过危机。更糟糕的是,金本位决定了各国央行不能在经济不景气时采取扩张政策,因此经济衰退乃至萧条延续的时间往往更长久,例如1929年之后全球经济几乎经历了10年的通货紧缩。 迄今为止,仍然有不少学者主张金本位的好处,但是黄金的稀缺性注定了在金本位制之下,或者流通中货币的含金量不断下降,或者以黄金表示的物价不断下降,或者通过虚金本位制过渡到信用本位制。在近200年来,除了1939年等及其偶尔的年份之外,黄金储量从来不能满足作为货币流通的要求。此外,黄金价格本身就是波动不定的,这也使得金本位根本无从稳定物价也无从防范金融危机。金本位用了两个世纪的历史来提醒我们,关于金本位的美好回忆很大程度上并不真实。 实物本位制的幻觉及其严重缺陷 对金本位的推崇衍生出了更为大胆和惊人的设想,即人类可以回归到实物本位上,运用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属、煤炭等有限的自然资源作为组合,来充当国际货币的本位。 实际上早在1931年时格雷厄姆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些缺陷并提出了货币的组合商品化建议,即人们可以用一组基本商品,例如钢、铜、煤、木材和小麦作为货币基础来发行货币。但是实物本位制显而易见的种种缺陷,决定了其几乎不是经济学家愿意付出时间来讨论的问题。 其一,充当本位货币的商品往往是被囤积的。以历史上的美国为例,全球货币性黄金曾大量囤积在美国,例如到二战爆发时,全球大约有80%的货币性黄金存放在美国。但是实物货币本位下,那些金属、能源类的、充当货币本位的商品如果也像黄金那样储存起来,且不考虑储存成本及其可持续性,如此大量的资源性资产脱离全球经济的运行而被储存,本身就是灾难性的。 其二,当人们试图发行以商品组为基础的、具有全额实物资本抵押式的货币,其本身可能给货币体系带来的问题远多于其能解决的问题。不仅将使设置、储备、保管这些所谓商品组的费用极度高昂;且一旦发生货币危机,由于作为货币价值基础的抵押商品组构成复杂,难以分割和分配,实际上是不可能和相应的货币相兑现的,货币体系将失去对金融危机的几乎全部自我调节能力。 看来迄今为止,我们既未探索出也没有充分预见到可以取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更为公正和稳健的新世纪货币体系,但是复归金本位乃至采取实物本位,都是和历史割裂得相当遥远,也和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实际脱离得相当遥远的梦想。 但是,对金本位和商品本位的怀疑,并不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央行也许应当适度增持黄金相冲突,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当中,美国政府公开的数据是大约持有8000多吨黄金,另外可能还有相当部分的政府黄金委托投资银行进行管理。欧洲中央银行持有的黄金储备甚至可能超过万亿规模。就发达经济体而言,各国黄金储备往往占国际储备的40%以上。因此发展中国家审慎地利用国内黄金开采,研究国际黄金市场,增持黄金到合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只是目前国际金价如此高企之际增持黄金是否属于良策则仍待斟酌。(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看书吧

热点内容
生猪期货对股票有什么影响 发布:2025-02-07 22:13:00 浏览:417
光大基金如何查看收益 发布:2025-02-07 22:12:06 浏览:686
买的什么股票基金涨得最快 发布:2025-02-07 22:10:30 浏览:322
开发商违规维修基金怎么办 发布:2025-02-07 21:58:10 浏览:669
锡期货怎么算价 发布:2025-02-07 21:43:47 浏览:963
园林开一间投资金融要多少 发布:2025-02-07 21:23:26 浏览:698
金融帝国2选什么样的运营经理 发布:2025-02-07 21:22:21 浏览:360
2020年2月19日涨停股票 发布:2025-02-07 21:17:03 浏览:420
货币符号s上下一竖怎么读 发布:2025-02-07 20:58:46 浏览:59
理财师的工资一般多少 发布:2025-02-07 20:56:56 浏览: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