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年轻人为什么开始理财
『壹』 年轻人为什么要理财
我觉得,理性的理财方式,从小的作用来说能教我们掌握到必要的应变能力,从大的作用上说,理财能帮助我们逐步的实现人生各方面的目返液标。
所以,理财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越早理财,就能越早接近理想的人生
不少人觉得,理财离自己比较远,因为理财属于有较高门槛的领域。
确实,理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清醒的判断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刚毕业的职场小白不能理财。
还有些人认为,理财是有钱人才有资本干的事,对于没有什么积蓄的年轻人来说,理财缺乏经济基础。
作为过来人,我只能朴实的说一句:越早理财,就能越早接近理想的人生!
爱情、牛奶、面包,都不能没有钱
关于为什么需要理财的话题,知乎上有几十条答案。
对抗通货膨胀、去环球旅行、寻找安全感等不一而足,绝大多数人都提到,理财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财务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无拘无束。
所谓“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都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
但是无论是爱情还是旅行,都离不开赤裸裸的经济基础,说白了就是不能没有钱。
知乎上有个答案,我很喜欢,从小的方面,理财是一种生活习惯,更具应变能力,大的方面,理财能帮助我们逐步实现人生各个方面的目标。
通过理财学会成长
理财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改变人的思维方式,重新规划人生的各个阶段。
很多人都把理财作为实现财务自由的一种手段,对于刚入职场的新人来说,财务自由何等遥远。
而且财务自由的概念因人而异,在一二线城市实现财务自由与二三线城市有很大差异。
理财是通往财务自由的一条捷径
但是有一条道理是共通的,那就是无论你生活在北上广,还是二三线城市,理财无疑都是你通往财务自由的一条捷径。
以前有朋友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在40岁实现财务自由,然后提前退休、开着自己喜欢的豪车周游世界。
如果他要在40岁实现这个目标,除非他创业成功,公司上市,否则他必须借助理财。
理财是一种人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同年龄层的人,理财方式是有区别的。
比如30岁的人和50岁的人之间理财方式和目的肯定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可以借助理财规划,帮助自己更早实现人生的目标。
比如说,一个人的职业目标是作家,那么那就可能做好规划。
20到30岁之间需要做什么,30岁到40岁需要做什么,他就会有意识的去读书、写作,寻找关于读书写作的技巧,为自己成为作家做好一系列的规划。
其实,理财本质上也是一种规划,他不过是对你自己财富的规划。
收入是进水管,支出是出水管
假如我们将我们的财富比作一个蓄水池,收入与支出分别就是两条管道。
收入是进水管道,而支出是出水管道,要想保证这个蓄水池有水量,就应该保证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平衡。
理财就是对这个蓄水池管理实现财富增值。
如果你根据实际情况把财务自由定位为1000万,你就可以根据你自己的财务状况以及理财规划,将这个目标进行分拆。
400万、300万、200万、100万等各个小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的达成这个目标,这样下来,就不会显得那么遥远。
因此,理财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财富规划,可以逐步满足自己的梦想,去做想做的事情,因此越早理财对于我们的人生肯定越有利。
理财之前要做什么准备
首先,要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
要清楚的了解自己每个月要花多少钱,钱都花在哪儿了,会有多少结余,是否有负债等等。
这样才有利于自己清醒的做出理财规划,也就是有多少钱干多少事。
可以拿出一个小本子,把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全部罗列出来,自己每个月的支出项目明细、工资收入、兼职等各选项,以及负债等,都做一个全面的财务体检。
其次,评估自己的投资理财风险,了解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风险。
认清自漏和物己属于激进型的还是属于稳健型的,或是保守型的。
在理财圈流行一个观点,就是10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你应该持有的高风险资产比例。
这种方式虽然长远看来回报很高,但对于不懂理财知识的小白来棚脊说,或许并不完全合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再次,记账、存钱。
很多年轻人都感慨存不下钱,因为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习惯性支出越来越多。
一边羡慕别人理财钱生钱,一边恨自己钱都到哪儿去了。
『贰』 年轻人为什么要学理财
年轻人越早学会理财越好。据调查, 90后平均负债高达月收入的18.5倍,如果他们月收入是6000元,相当于每人负债11点10000元。然而,在房价高昂的今天,不少年轻人在租房的时候就已经花费掉薪水的30%,许多人还背负着巨额的房贷,似乎真的没什么闲钱去研究投资。但是真等到我们老了,然后再用我们手里的钱去投资的话,那时候还来得及吗?巴菲特曾经说过,投资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这一点说得非常有道理。蚂芦掘年轻人投资可以从小钱开始,循序渐进,摸索市场的规律,亲自实操掌握投资技巧。因为年轻的时候学会投资,积累的财富会越容易。假如a从24岁就开始学习理财,虽然工资还不高,但是他坚持每个月拿出500元出来投资,定期购买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例如基金,定投,股票。假设他一哗配年的平均回报率有10%,投资完七年之后便不再投资,然后用本金和获利一路滚动成长,到60岁的时候,本金和利息加起来有1380000元,而b就是一直兢兢业闷核业的工作,同样每月500元,他就需要从27岁开始一直到70岁,才能够达到139万的收入,这就是复利的本质。
『叁』 年轻人为什么要理财
越早理财,就能越早接近理想的人生
不少人觉得,理财离自己比较远,因为理财属于有较高门槛的领域。
确实,理财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清醒的判断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刚毕业的职场小白不能理财。
还有些人认为,理财是有钱蚂旁孝人才有资本干的事,对于没有什么积蓄的年轻人来说,理财缺乏经济基础。
作为过来人,我只能朴实的说一句:越早理财,就能越早接近理想的人生!
通过理财学会成长
但是有一条道理是共通的,那就是无论你生活在北上广,还是二三线城市,理财无疑都是你通往财务自由的一条捷径。
以前有朋友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在40岁实现财务自由,然后提前退休、开着自己喜欢的豪车周游世界。
如果他要在40岁实现这个目标,除非他创业成功,公司上市,否则他必须借助启枯理财。
『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不存钱而开始理财了
因为现在好多人都觉得如果把钱放在银行就有点太浪费了。他们会觉得如果把钱放在理财产品上就能够钱生钱,这样自己的资产就会翻倍。也是因为现在年轻人更加具有冒险精神,所以他们才会选择这些理财产品。但是这样实际上也带来了风险,高收益的同时就意味着高风险。
以为这家公司的业绩好,这个基金就会涨。其实不是这样的,金融市场还是有很多我们不熟悉的一些规则。所以轻易的就不要去买这些基金,还有股票,这不是我们的知识范围。而且好多人进去完全就是被割韭菜,根本就不可能去割那些基金股票的韭菜。
『伍』 年轻人为什么要学理财
我赞同这个宽纤说法
应当较早学习理财,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理财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看书、看视频、模拟操作,对学习理财当然有帮助,但实际操作完全是两回事。当赚和亏的都是自己的财产时,心理学规律就会起作用,很难像虚拟盘一样杀伐果断。市场也和教科书中的理论有所不同,需要靠实际操作区感知。我一般建议学习基本知识后,从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开始实际操作,熟悉后适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尝试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这样会比较稳妥,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学习理财,应当趁早。
开始尝试前,需要学习理财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打算购买的产品投资的是什么,盈利的逻辑是什么,风险和收益如何,是否适合自己。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理财课程学习,下面的课程可供参考。
其次,年轻人未来的收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也有较长的时间持续获得收入,因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年轻时就开始理财,可以尝试较为激进的投资方式,如果应知识匮乏或运气不佳产生亏损,也可以在后续的年岁中弥补。相反,如果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才开始理财,那手上的饥巧桐财产很可能就是自己养老的本钱了,容不得散失,需要谨慎地控制风险,始终把保持本金放在第一位。
但是,我不认为理财一定越早开始越好。
理财的前提是要“有财可理”。手上如果财产有限,是不值得花大量时间在理财上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首先,不少投资产品都是有最低额度限制的。银行理财一般是一万或五万,一些大额理财产品更高;股票也得一百股起买,像茅台这样的,一手就几十万了;信托私募之类的产品,门槛就更高了。早些年,公募基金也得一千起烂坦买,这几年倒几乎是零门槛了,但买得太少,同样意义不大。
其次,如果本金太少,即使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率,实际的收益数额仍然很少。把花在理财上的时间拿去学习工作技能,或者拿去工作,对收入的提升作用可能更大。
题主在题目描述中提到“想在3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除非题主有大量来自长辈的财产,或者收入确实高得吓人,否则我劝题主慎重定目标。2019年到2020年,大盘走势良好,公募基金更是涨势喜人,很多人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以此为标准核算复利,确实很容易就“财务自由”了。但需知,大盘不可能一直气势如虹,这样的收益是不可持续的,权益类产品出现亏损很正常。需要在更长时间范围内,以更合理的预期计算收益。
总之,我以为理财确实应该较早开始学习。但年轻时,还是应该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把过多精力花在理财上,毕竟本金有限,即使收益率傲人,实际金额也不会太高。另外,对收益率要有准确的期待。
『陆』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财理财对现在年轻人来说重要吗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一直存在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容易存钱,而理财在一定情况下其实也就相当于变相的存钱,不仅收益远远高于银行存款,而且风险也低于股票,因此能够更好的让年轻人愿意将自己的一部分钱用来贺棚理财,从而更好的保证自己之后的风险预备。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理财的主要原因,毕竟它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去解决目前年轻人所遇到的问题,同样对于我们未来的风险也进行了相应的预测。
『柒』 为什么说趁早开始投资理财越好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真的应该趁早开始投资理财,而且还要把50%的个人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吗?
01 养老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越早投资将成为必然
巴菲特所说的话,在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你知道了现在一个人养老所需要多少钱,那么也就不会奇怪为何需要趁早开始投资了。
现在新生人口出生率下降,传统养老的方式,是工作的上班族,缴察乱首纳养老金,来养活当前的老人。简单说,就是80、90后缴纳的养老金,给当前的50后退休老人们用;而80后、90后退休的时候,可能就是2020、2030后缴纳的养老金来养活。
但是现在看到的趋势,是80后、90后人口是最多的,00后比90后少,10后比00后少。那很有可能20后也比10后少。
原来是3个工作人口养活一个老人,可能未来就是1-2个工作人口,养活一个老人。那压力可想而知。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一个人养老需要多少钱?
之前,某宝和某基金公司,做过一个问卷:觉得攒够多少钱,可以满足自己退休养老的生活呢?大部分人,给出来的数字,平均数是150万。
那150万够不够呢?答案是只够三线城市的开销,比如某三线城市,城镇居民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是40000元。
那150万如果做好投资理财,每年从收益提取5至7万,勉强覆盖普通人的开销,但是如果换成北上广深等一线或二线城市,那就不太够了,因为消费水平更高。
所以,在现在这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养老还得靠自己的背景下,尽早投资将会成为未来财富增值的必然,这里的尽早投资,并不完全指金融投资,还包括自我投资。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一辈子也没有实现过什么大富大贵,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危机意识,而且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投资思维。
如果能更早的开始投资,尽早地掌握投资技巧,才可以让你和你的家庭资产,更早的走上复利增值的路线。
02 你越早投资,犯错败数的成本越低,财富自由的时间越快
无论是股市投资、基金投资、其它实体投资,只要是投资和理财,你都需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统,不然你凭运气赚来的钱,最后也会靠实力亏回去。
就拿炒股来说,炒股就像学游泳,无论讲了多少大道理,不下水是不行的。游泳是在呛水和不断摸索实践中学会的,不是讲道理讲会的。
所以投资也一定要懂得亲自下水实践,只有自己尝试了,犯错了,才能丛中一点一点的陪闹成长为高手,才能开始有相对稳定盈利。
在一轮的完整牛熊市里,你会因为无知而亏损,也会会因为膨胀而亏损,这是正常的。但是经历过后,你必须了解股市的规律,必须了解自己错在哪里,甚至必须开始制定自己的投资策略。
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会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且总结出一套可行有效,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如果不能做到这些,那么还需要经历下一轮的完整牛熊市,在里面继续磨炼。
最终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很可能你会经历至少3至5轮的完整牛熊市,以一轮完整牛熊市5年来计算的话,那么就是15至25年的时间。
所以,巴菲特说告诫大家投资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其实并不是要你无脑拿出大半存款冲进股市去冒险,主要意思是你越早投资理财,你犯错的成本越低,获得成功,甚至是财富自由的可能才越快,但前提是你需要先学习,让你的认知配得上你的财富。
03 个人投资还是保守为原则,尽量多元化资产配置
为什么个人投资要保守?很多时候,对大资金来说,比如100万、500万、1000万等,投资更多是为了让收益更稳定一些。
因为股票资产长期收益虽然不错,但每年涨跌幅并不均匀,有可能遇到连续几年的熊市,中间需要用钱就比较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投资也是一样的,不适合把个人50%的资金放入股市,一定要做资金的多元化配置,因为如果你只是选择单一品种的投资品类,如果重仓的话,你承担不起万一爆仓的风险,你只要错一次,你就一无所有了。
因此分散风险,甚至对冲风险,可以让你的所有钱即使全部投资完,而不用太担心爆仓的风险。
最主流的三个投资品类:保险、基金、股票。
保险是每一个人,必须要配置的底层资产。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未来的生活变得很好,而是保证你未来的生活不会变差。
而对于股票和基金,不管你配置多少,我建议能买指数,就不要买个股。长期来看,指数的收益率,能整体跑赢个股,而且能避免个股的黑天鹅,风险更低。人家巴菲特老爷子都喜欢买指数,咱们普通人,也要克服赌性,要习惯接受慢慢变富
这里的核心有两点,第一是复利年化,几乎每年都能做到这个收益率,真的很难。更难的是,巴菲特的资金体量太大了。
这么庞大的资金,风险大,操作难度大,杠杆力量也大,比普通资金在风险和收益上,都放大太多太多。
但是,如果我们小资金,比如10多万,也像人家大资金这么玩,那就真的完了,年轻人,资产低于50万都属于常态,如果学大资金做稳健投资,比如年化10%,那根本赚不到几个钱,如果全仓加杠杆,一次股灾你就灰飞烟灭。
所以说,资金量小的时候,把时间花在理财上,回报率并不高。很多人可能连10万本金都没有,这样的话,哪怕你每年赚20%,短期内生活变化也不会太大,房子还是买不起。
因此,对于闲钱资金量很小,比如100万以下的情况,你应该做是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才有可能赢。
『捌』 年轻人为什么要理财
今天听到了一个挺有趣的讨论,内容是“你觉得年轻人趁早理财有没有用?”其实会有这样的讨论跟现在市场也是有关系的。房市的目前的状态实在是令人难以捉摸,不知道以后到底是涨还是跌,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对其选择了观望态度。楼市降温导致一大笔本应该进入楼市的资金外流,其中一部分就流入了投资市场,这也是导致近期投资者的数量增加的原因,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都是年轻人。于是针对年轻人应不应该趁早粗轿键理财这个问题,两种观点都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理财无用随着投资者的增加,网上不断出现了一批批针对如何教人学会理财的网课,对于这种现象秉持着“理财无用”这一概念的人觉得这些全是坑人的东西。他们认为理财全是骗人的东西,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也拿出了具体的计算来说明问题。10万本金小心翼翼理财一年拿到6%的收益,一年到头费尽心思也才能赚到手6000元,而把这10万元扔进银行里不管不问,一年到头也差不多要有其一半的收益了,所以何苦来着。而且银行属于“无风险投资”,本金乘以帆猜利率是多少到头来就拿多少。而理财属于风险投资到了最后说不定不光不赚,连你本金都有可能搭进去。
这种观点觉得真正的理财只有在本金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有意义,比如说200万起步,一年6%的利率也能够赚个12万,顶的上一个年入10万人的收入,才有理财的意义。不然的话每年理财赚的钱还不到每年总收入的10%不如该吃吃该睡睡剩下那部分心思好好工作,用来提升自己的薪资待遇呢,说不定这样都比投资来钱来得快!同样两个年轻人一个从22岁进入社会开始理财,另一个则是完全不理财,两个人到了10年之后资产绝对不会相差20%,这就是这部分人的最终观点和结论。
理财有用而提倡年轻人理财有用的这部分人也有自己的看法。首先就是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透支消费已成为日常,别说存钱了,多少年轻人不是背着一身债务跻身月光一族的大家庭当中了?而理财并不是只有投资这一方面,帮助自身合理规划财产也是理财的一部分,它能让人更清楚地看清自己的财物情况并加以解决,对于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正好属于对症下药肯定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就是财产的积累了,不是只有有钱人才能理财,不如说没钱更应该提前学会理财,毕竟社会上80%以上的人是达不到上后面所说的200万的理财门槛的。如果说月入1万是一个收入门槛的话那就取一半月入5000元作为中间值计算,一年的话也就是6万的收入,这个收入在三四线城市已经算不错的了。(一二线城市的话虽然收入高一些但消费也是跟着偏高的,所以就以这个值为例)
按照6%的利率来算投资收益也就是3600元一年,很少嘛?其实不少了,一边养鹅一边下蛋才是岩巧投资的真谛,并且也能靠着这个来帮助抵消通货膨胀,什么都不做才是眼睁睁看着钱被通胀啃掉。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况且投资收益真的只能达到年化6%吗?当然不是的,这是根据投资经验的增加而跟着上升的,一般人最终能够达到12%左右。至于风险肯定是有的,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纪律执行投资计划,可以最大化地将风险规避,投资市场里绝大部分赔钱的投资者要么是没有相关知识,要么就是不能严格遵守纪律,只要达成这两点并且长期坚持下来,再加上复利的话收益绝对可观。
『玖』 为什么说年轻人理财越来越早
现在很多年轻人早早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了解各种理财知识,那么,为什么说年轻人理财越来越早?年轻人理财的原则是什么?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为什么说年轻人理财越来越早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都认识到了早早学习理财的必要性,以便在未来有更多选择的底气。
首先因为我们经济好起来了,小康社会了。以前的年轻人哪里有钱存呀,都是在温饱线挣扎的。现在我们的经济好起来了,至少现在年轻人都有点可以支配收入了。
其次,这是因为我们国家金融体系逐步发展起来了,以前哪有什么多少公募基金公司呀,现在多了很多。
另外,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很多人在网上传播各种理财知识,所以现在年轻人知道了理财这回事,还有就是移动互联网发达起来,这让很多人可以动动手指头都可以在某些平台上面直接购买基金等产品。
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上班族来说,理财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生活风险、强制储蓄;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理财可以用来保值增值;对于中年人,有一定积蓄,想考虑更长远的规划,理财也可以用于养老和财富的传承;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喜欢理财是希望将自己的未来规划的更好。
年轻人理财的三个原则
首先是持续的现金流。我们要知道能给你带来现金流的本质上就是财富。如果它给你带来的是负担,那就是债务。国债、银行存款、金融产品、债券、股权、保险都能给我们带来持续的现金流,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广为人知的扒弯桐财富。
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错误地解读了对财富的定义。就比如汽车和房子,春坦许多人分期购买汽车房子,有巨额的贷款或者是抵押贷款,但人们往往觉得这是获得了一笔高财富,但实际上每个月都要挤压自己的收入,这就变成了债务。
第二是资金安全。中国96%以上的家庭将大部分财富存入银行,要么选择存款,要么就选择购买金融产品。虽然这种方式非常安全,但收益率太低。目前银行存款收益率一般在3%-4%之间,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不超过4.2%。所以如果理财收入不能超过物价增长就会相对贬值。
第三,合理的财富组合。合理的财富搭配是实现家庭财产安全的重要策略。家庭日常支出闹判、流动性较好的理财产品占家庭财产的30%,至少要保证家庭日常支出3~6个月。高风险投资,支出约占家庭总资产的20%,对于这部分投资要根据年龄做好承受损失的准备,例如20岁的年轻人可以承受100%的损失,而50岁的中年人一般损失不超过本金的30%。最后,家庭长期安全投资应占家庭财产的50%,这是家庭生活的稳定“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