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模超万亿的银行有多少家
❶ 国内各大银行理财能力排名
发布者:溥仪标准溥仪宇宙研究院
研究支持: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财务管理研究所
上映日期:2023年4月26日
摘要
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财务能力综合排名和单项排名结果如下:
综合理财能力:国内排名前五的金融机构分别是兴银理财、信贷银行、工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全市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分别是尹素金融、南银金融、宁银金融、商银金融、银辉金融、印青金融、北京银行、尹航金融、汉口银行、天津银行。排名前十的农村金融机构分别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发行能力:全国前五大金融机构分别是兴银理财、信贷银行、工银理财、光大理财、建信理财/建设银行;全市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分别是宁银金融、尹素金融、南银金融、商银金融、尹航金融、北京银行、银辉金融、印青金融、汉口银行、中原银行。排名前十的农村金融机构分别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并列第八)、浙江萧山农村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排名前五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分别是光大理财、华夏理财、渤海银行、平安理财、中银理财。全市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分别是南银金融、长沙银行、尹素金融、重庆银行、长安银行、商银金融、宁银金融、天津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广州银行。排名前十的农村金融机构分别是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
产品研发。d能力:国内排名前五的金融机构分别是信贷银行、工行、兴银、中行、招行。全市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分别是尹素金融、南银金融、宁银金融、尹航金融、银辉金融、商银金融、印青金融、中原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排名前十的农村金融机构分别是广州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和东莞农村商业银行。
管理能力:国内排名前五的金融机构分别是信贷银行、光大银行、工银银行、华夏银行、兴银银行。全市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分别是尹素金融、宁银金融、南银金融、印青金融、长安银行、商银金融、北京银行、苏州银行、重庆尘拆银行、重庆三峡银行。排名前十的农村金融机构分别是广州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杭州联合农村商业银行、江苏苏州农村商业银行、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信息披露常态化:前五大全国性金融机构分别是华夏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殷新理财、中银理财;全市排名前十的金融机构分别是尹素金融、贵州银行、天津银行、北京银行、长安银行、南银金融、印青金融、银辉金融、昆仑银行、苏州银行。排名前十的农村金融机构分别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江南农村商业银行、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塌燃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普益标准银行财务能力排名报告
(2023年第一季度)
研究员:于康郑韩哲
本季度排名系统采用2023年第一季度上线的《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系统7.0版》。7.0版排名体系紧跟政策变化趋势,以资产管理机构业务发展为核心,重点关注发行能力、盈利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信息披露规范性五项指标。此外,排名体系中的产品评价对象仅为净值型理财产品,不再考虑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
2023年一季度观察银行理财能力排名。观察期内,我们对各银行理财机构(包括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进行了统计和评估。同派衫枣时,以测评问卷的形式对各银行理财机构理财业务的产品研发、投资管理、产品销售、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本季度上市银行业金融机构277家,较上期增加9家;其中全国性金融机构18家(国有银行金融子公司6家,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金融子公司12家),城市商业部门金融机构115家,农村地区金融机构144家。
从发行主体类型来看,2023年一季度,城市商业金融机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继续领先,其次是全国性金融机构,最后是农村金融机构。从规模上看,全国性金融机构继续独占鳌头,其次是城市金融机构,最后是农村金融机构。其中,全国性财富管理机构(含全国性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为15078款,较2021年四季度增加250款,环比上升1.69%;净财富管理的现有规模估计为20.34万亿元,环比增长1.45%。全市商业金融机构净值型理财产品数量为18802款,比2021年四季度减少632款,环比下降3.25%;净财富管理的现有规模估计为5.28万亿元,环比增长1.58%。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净理财11666只,较2021年四季度增加480只,环比增长4.29%;净理财现有规模预计为1.32万亿元,环比下降1.38%。
从认购标的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个人净值理财数量为43只。
477款,较2021年4季度增加408款,环比上升0.95%;存续规模估计为24.26万亿元。机构和同业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2069款,较2021年4季度减少310款,环比下降13.03%;存续规模估计为2.70万亿元。
2023年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中,平安理财[2]表现亮眼,收益能力得分位居全国性理财机构第四,发行能力居于第六,优秀的单项实力加之没有短板使其登上本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理财能力排名的第六位。城商系理财机构中,天津银行表现不俗,信息披露规范性子项得分位列城商系理财机构第三位,收益能力位列第八,其他各项得分也均居于前列,理财能力综合得分位居城商系理财机构第十位。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中,成都农商银行发行能力和收益能力得分均位居农村金融理财机构第五位,运营管理能力得分位列第六,产品研发能力和信息披露规范性得分也名列前茅,综合理财能力位列农村金融理财机构第五名。
行业动态方面,截至2023年4月21日,目前已有2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其中,国有行理财子6家、股份行理财子8家、城商行理财子7家、农商行理财子1家,另有3家银行理财子获准筹建。随着各大上市银行的2021年度报告陆续披露,各理财子公司经营业绩报告也相继发布,截至4月21日,在已披露理财子公司业绩的18家银行中,招银理财以净利润32.03亿元居于首位;兴银理财紧随其后,净利润达28.06亿元;中银理财、建银理财分列三、四名,净利润分别为26.09亿元和20.62亿元。
综合理财能力排名
2023年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中,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工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
2023年1季度,兴银理财表现突出,发行能力得分位列单项第一,产品研发能力和信息披露规范性得分均位于全国性理财机构第三,收益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单项也表现不俗,综合理财能力位居全国性理财机构第一位;信银理财产品研发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得分均位居全国性理财机构首位,发行能力得分位居第二,助其登上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理财能力排名的第二位;工银理财产品研发能力得分位列全国性理财机构第二,发行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得分均位列全国性理财机构第三位,其他各项排名也均名列前茅,综合排名位列全国性理财机构第三。
2023年1季度,城商系理财机构中,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苏银理财、南银理财、宁银理财、上银理财、徽银理财、青银理财、北京银行、杭银理财、汉口银行、天津银行。
2023年1季度,苏银理财在产品研发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信息披露规范性方面均位列城商系理财机构首位,发行能力和收益能力得分也均位列前三,理财能力综合得分稳居城商系理财机构第一位;南银理财收益能力位居城商系理财机构首位,产品研发能力位居第二,发行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得分均位列第三,各单项表现均较为突出,综合得分位居城商系理财机构第二位;宁银理财发行得分居城商系理财机构第一位,运营管理能力得分位列第二,产品研发能力位列第三,1季度理财能力综合排名位居城商系理财机构第三位。
2023年1季度,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中,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渝农商理财、上海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江苏江南农商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杭州联合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江苏苏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
从数据统计来看,2023年1季度参与排名的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为144家,较2021年4季度增加9家。整体来看,各农村金融理财机构在理财业务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农村信用社、农合行等已退出理财产品发行市场,而渝农商理财、上海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等排名靠前的农村金融理财机构在净值型理财规模、收益表现、产品体系建设、投资者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与排名靠后的农村金融理财机构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整体来看,全方位均衡发展,各单项测度指标表现亮眼的同时没有弱项是在本季度理财综合能力排名中位次靠前的重要原因。头部机构在各自所属的机构类型中具备净值型理财规模较大、营销渠道完善、运营管理效率较高、理财业务风控制度体系健全、产品线较为多样、信息披露制度完备、重视投资者服务等特点。
表1:银行理财能力综合排行榜(2023年1季度)
全国性理财机构:
城商系理财机构: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
分类指标测度
1
发行能力排名
在7.0版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指标体系中,对发行能力的计算主要考虑了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总量、净值产品发行能力(包括个人净值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净值产品存续规模增速和增长规模),以及营销渠道建设情况。相较于上一版指标体系,新版指标体系中不再考虑预期收益型理财的规模。
在全国性理财机构中,2023年1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工银理财、光大理财、建信理财/中国建设银行。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15078款,存续规模约为20.34万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款数为6315款,存续规模约为9.45万亿元;股份制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款数为8763款,存续规模约为10.89万亿元。
2023年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发行能力表现良好,平均分为18.44分。在该项指标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国有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与股份制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比例为4:6,两类机构发行实力相对均衡。净值型产品发行能力方面,多数机构实现规模增长,18家理财机构累计规模增量逾2500亿元,且超10家机构个人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占比高于90%。
在城商系理财机构中,2023年1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宁银理财、苏银理财、南银理财、上银理财、杭银理财、北京银行、徽银理财、青银理财、汉口银行、中原银行。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季度城商系理财机构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18802款,存续规模约为5.28万亿元。
2023年1季度,城商系理财机构发行能力平均分为11.37分,与全国性理财机构之间差距明显。净值型产品发行能力方面,115家理财机构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累计增量不足1000亿元,与全国性理财机构差距较大。
在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中,2023年1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上海农商银行、渝农商理财、广州农商银行、江苏江南农商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杭州联合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江苏常熟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并列第八)、浙江萧山农商银行。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季度农村金融理财机构(包括农商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农合行及农信社)的产品存续数量为11666款,存续规模约为1.32万亿元。
2023年1季度,农村金融理财机构发行能力平均分为8.76分,较城商系理财机构低2.61分。净值型产品发行能力方面,144家农村金融理财机构净值型产品累计存续规模出现小幅下滑,然而,与全国性理财机构和城商系理财机构不同,多数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仅存续个人净值型理财产品。
综合来看,头部机构的理财规模在各自所属银行类型中名列前茅,且普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总体来说,位于前列的各类型理财机构在不断扩大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加速推进净值型产品发行的同时能够兼顾营销渠道建设,持续拓宽理财业务覆盖范围。
表2:发行能力排行榜(2023年1季度)
全国性理财机构:
城商系理财机构: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
2
收益能力排名
全国性理财机构中,收益能力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光大理财、华夏理财、渤海银行、平安理财和中银理财。
2023年1季度收益能力排名中,全国性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为20.45分,排名前五家全国性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为21.02分,头部机构存有一定竞争优势。总体来看,收益排名靠前的理财机构,不同类型产品收益得分均相对靠前,星级产品数量也相对较多,综合收益表现优异。
城商系理财机构中,收益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南银理财、长沙银行、苏银理财、重庆银行、长安银行、上银理财、宁银理财、天津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和广州银行。
2023年1季度收益能力排名中,城商系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为20.03分,排名前十家城商系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为21.14分,整体城商系理财机构收益能力不及全国性理财机构,但头部机构对比中,城商系理财机构综合收益表现优于全国性理财机构。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中,收益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为江苏江南农商银行、杭州联合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渝农商理财、成都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天津滨海农商银行、江苏苏州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和广州农商银行。
2023年1季度收益能力排名中,农村金融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为19.72分,排名前十的理财机构总体收益得分均值为20.73分,无论是总体对比还是头部机构对比,农村金融理财机构收益能力与全国性理财机构、城商系理财机构均存有一定差距,农村金融理财机构需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提高产品收益获取能力。
整体来看,收益能力排名靠前的理财机构,其不同类型产品收益表现均较强,没有明显短板。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状况在产品净值中得以真实呈现,各理财机构应强化产品风险管理,降低产品净值波动,在获取稳健收益的同时,尽可能博取高收益,提高产品竞争力。
表3:收益能力排行榜(2023年1季度)
全国性理财机构:
城商系理财机构: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
3
产品研发能力排名
2023年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中,产品研发能力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信银理财、工银理财、兴银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
从1季度产品研发能力情况来看,全国性理财机构产品研发能力较强,平均分为13.99分。在该项指标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国有行及其理财子公司与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公司比例为3:7,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公司表现更为亮眼。随着投资者理财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银行理财机构也在逐步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升级,不断丰富产品类型、拓宽产品风险等级及投资周期覆盖面,并开发面向高净值客户的专属理财产品。
2023年1季度,城商系理财机构中,产品研发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苏银理财、南银理财、宁银理财、杭银理财、徽银理财、上银理财、青银理财、中原银行、华融湘江银行、长沙银行。
1季度,城商系理财机构产品研发能力平均得分为7.53分,而排名前十的城商系理财机构平均得分为11.10分,相比较全国性理财机构(排名前十理财机构得分为15.02分),城商系理财机构产品研发能力在产品丰富性及产品供应量等方面,都与全国性理财机构存有差距;另一方面,在产品创新能力,城商系理财机构创新动力仍有不足,后续需进一步改善。
2023年1季度,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中,产品研发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广州农商银行、渝农商理财、青岛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江苏江南农商银行、江苏苏州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成都农商业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东莞农商银行。
1季度,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产品研发能力平均得分为5.82分,比全国性理财机构、城商系理财机构分别低8.17分和1.71分;排名前十位机构对比中,农村金融理财机构平均得分为9.24分,比排名前十的全国性理财机构、城商系理财机构分别低5.78分和1.86分。受限于客户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加之在人才储备、产品开发、投研能力等方面的劣势,农村金融理财机构的产品类型、投资周期、风险等级等均相对单一。
总的来看,产品研发能力领先的机构一是具有丰富的产品线,覆盖多种产品类型、多种流动性需求及风险等级等;二是产品创新能力强,出于客户需求或增强产品竞争力因素,加快了产品创新研发;三是头部机构也在持续改善增值服务,开发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专属产品。
表4:产品研发能力排行榜(2023年1季度)
全国性理财机构:
城商系理财机构: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
4
运营管理能力排名
运营管理能力从理财业务条线架构、人才体系建设、科技系统建设、风险控制措施、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考察理财机构理财业务的运营管理能力,并对理财业务合规性进行跟踪考察。
2023年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中,运营管理能力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信银理财、光大理财、工银理财、华夏理财和兴银理财。
从1季度运营管理能力情况来看,全国性理财机构运营能力较强。当前绝大部分全国性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开业,理财子公司理财业务条线架构完善,团队人员数量和投资经理数量也具有相对优势,并且在科技人员投入和系统建设方面占据领先,总体运营管理能力较强。
2023年1季度,城商系理财机构中,运营管理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苏银理财、宁银理财、南银理财、青银理财、长安银行、上银理财、北京银行、苏州银行、重庆银行和重庆三峡银行。
1季度,整体来看,城商系理财机构运营能力不及全国性理财机构,但头部城商系理财机构运营管理能力表现亮眼,与全国性理财机构相当。整体上,与全国性理财机构相比,城商系理财机构人才储备相对薄弱、金融科技投入力度相对较小,后续城商系理财机构应尽快完善管理团队,进一步优化业务条线架构,严加风险管理,提高综合化运营管理能力。
2023年1季度,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中,运营管理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广州农商银行、渝农商理财、杭州联合农商银行、江苏苏州农商银行、浙江绍兴瑞丰农商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江苏江南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和江苏张家港农商银行。
与全国性理财机构、城商系理财机构相比,农村金融理财机构运营管理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就头部机构而言,1季度排名前十的农村金融理财机构运营管理能力平均分为15.86分,较排名前十的全国性理财机构、城商系理财机构分别低2.04分和0.87分。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银行理财业务运行逐步规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于多数中小银行而言,想要致力于发展理财业务,需加快优化理财业务架构,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团队建设、科技建设、风险控制等能力建设。
总的来说,运营管理能力较强的理财机构,理财业务条线架构清晰,运营管理团队建设完善,人才储备充足,再者金融科技投入建设力度大、风险管控能力较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相关部门建设完备,理财业务综合运营能力强。
表5:运营管理能力排行榜(2023年1季度)
全国性理财机构:
城商系理财机构: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
5
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
信息披露规范性从客户更为关切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价,强调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更强调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同时也全方面的考察理财产品各要素信息披露情况,综合反映理财机构理财业务相关信息披露情况。
2023年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中,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华夏理财、光大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和中银理财。
1季度全国性理财机构信息披露总体平均分为13.72分,全国性理财机构理财产品数量相对较多,信披难度较大,部分理财机构产品净值披露时效性较差,理财产品说明书和投资运作报告也存在披露不及时和缺失的情况,整体信息披露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023年1季度,城商系理财机构中,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是苏银理财、贵州银行、天津银行、北京银行、长安银行、南银理财、青银理财、徽银理财、昆仑银行和苏州银行。
相比较全国性理财机构,头部城商系理财机构信披质量相对较好。具体来看,排名前十的城商系理财机构信息披露平均分为14.14分,优于全国性理财机构。整体来看,城商系理财机构信披平均分为12.88分,信息披露存在一定分化现象。
2023年1季度,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中,信息披露规范性排名前十的银行依次为北京农商银行、江苏江南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渝农商理财、武汉农商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和杭州联合农商银行。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产品信息披露质量两极分化更为明显,整体信息披露平均分为11.50分,排名前十的银行信息披露平均分为13.97分,不同理财机构间差异比较明显。部分农村金融理财机构信息披露渠道不清晰,缺少信息查询入口,产品的净值信息、产品说明书、产品投资报告等信息披露规范性亟需提升。
表6:信息披露规范性排行榜(2023年1季度)
全国性理财机构:
城商系理财机构: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
评估问卷测度
2023年1季度银行理财能力排名的评估问卷分数,得分如下:
表7:评估问卷得分(2023年1季度)
全国性理财机构:
城商系理财机构:
农村金融理财机构:
注:
[1] 产品数量与存续规模按普益标准统计口径,与其他理财研究机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2] 对于已开业理财子公司,同时母行资管部暂时保留,且母行资管部实际自主参与理财产品管理的,将理财子公司机构名称和母行机构名称同时展示,其他已开业理财子公司仅展示理财子公司名称,下同。
相关问答:理财最好的银行排名
理财最好的银行排名: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一,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收益能力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渤海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和华夏银行。据银保监会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银行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合计32万亿元,同比增长8.5%。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银行理财能力排名报告(2018年度)》(以下称《报告》)显示,2018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中,理财能力综合排名前五的银行依次是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报告》指出,2018年度,在严监管环境下,兴业银行保持了以往稳健经营的作风,各考核单项表现优秀,理财能力综合得分位居全国性银行第一位;转型过渡期,中信银行积极响应监管号召,适时调整产品线,对各方面能力进行加强巩固,理财能力综合得分位居全国性银行第二位;中国光大银行产品线进一步丰富,行内风险管理能力表现优秀,理财能力综合得分位居全国性银行第三位。“全国性银行综合排名前十强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与国有银行的比例为7∶3,与2017年相比,新增2家国有银行。”二,随着5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相继获批,预计未来国有大行在全国性银行中的理财综合能力表现或将更加亮眼。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积极引导行业转型的号召下,面对严峻的内外环境,国有银行凭借出众的人才储备、资产配置能力、系统建设、客户资源等优势,加速推进理财业务转型,并取得一定成效,行业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报告》显示,2018年度,城市商业银行❷ 2020上半年净利润超100亿元的31家公司,银行高达15家
#寻找真知派#
2020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已于8月31日全部发布完毕,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31家,他们都是哪些公司?见下表:
这31家公司净利润最高的是工商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497.96亿元,平均每天净利高达8亿多元。它们涉及的行业包括银行(15家)、保险(4家)、建筑与工程(3家)、房地产(3家)、白酒(2家);煤炭、建筑材料、 汽车 、家用电器各一家。
31家公司的利润总和为11383.74亿元,其中15家银行的利润为7982.98亿元,占31家公司总盈利的70.13%。
这31家公司我们就不必一一介绍了,因为他们都是耳熟能详的的公司,就算对他们不了解,看他们的名字和行业,也应该知道他们的主要业务是什么了。
通过上面的表单,站在我们小股民的角度,看看都能不能找到具备投简哪基资价值的公司呢。
首先,表中的利润大户是银行业,其实他们的业务是非常简单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资金借出得到的贷款利息,次要收入为办理的业务手续费。主要支出为客户的存款及理财产品的存款或理财固定利息。这两者之间的差再减去职工工资等费用,就是公司的净利润了。
国家也注意到了目前 社会 的最终利润大部分流向了银行,于是在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了“鼓励银行合理让利”。
下面这段是2020年6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到的:
我注意到一个数据,2019年整个银行业的净利润为2万亿元,上表中的15家银行在2019年净利润之和为1.56亿元。目前国家要求银行让利1.5万亿元,那么,如果在银行不提高净利率的情况下,按净利润每年10%的增速,2020年银行业本应该实现2.2万亿元净利润,让利1.5万亿元后,净利润应该只剩下7000亿元,而目前仅这十五家银行就已经实现了7982.98亿元了,因此可以推论出,如果银行业要实现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下半年银行的净利润会降低。
我们从2019年的股息率来看,银行行是一个非常适合长线投资的行业,上面15家银行2019年的平均股息率为5.15%,这是远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的。
当然,通过上面的让利要求后,银行业的股拦谨息率将出来下降,这种长线投资思路需要进一步数据的论证了。
接下是保险业了,4家保险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1393.17亿元,占31家公司总净利润的12.24%。
保险业其实是很多投资大师钟爱的行业,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主要业务就是一家保险,戴维斯家族也是一直钟爱于保险业。
我们来看保险业的运营模式:保险业的收入主要为保费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支出为保险赔付、退保费、红利支出及职工工资等。
保险合同是经过大数据精算,所以每一款保险,只要卖出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就会出现盈利。
但最最关键的是,大部分保险的赔付日期,距离初次投保日期都是很久远了,那么就代表着 保险公司可以无息使用这一笔资金相当长时间 。
我们从上面这张表可以看到,2020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银行业务利息净收入”为504亿元,这代表的是所有客户的资金放在公司所产生的利息净收益,“非银行业务利息收入”为563亿元,这两类利息收入就达到了1000多亿,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大部分客户的缓局无息保费投入。
然后,公司可以利用这些无息资金去做一些投资,由于有大量源源不断的新资金进来,这些对投资的时限也可以无限延长,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上表中的“投资收益”也高达559亿元。
这个模式就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模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是以保险业务收入作为主要营业收入,公司利用这些无息资金去投资长期成长性公司,利用复利效应让巴菲特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所以,我认为保险业仍然是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这个“长期”可以长达我们的一生。
三家建筑与工程行业的公司净利润合计为562.2亿元,占31家总净利润的4.94%。
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都是央企,他们的主要业务是基础建设,是与国家的发展方向相关。中国发展这么多年来,基础建设一直是GDP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这些企业每年的营业收入均是万亿元或接近万亿元来计算。
在目前的他们都属于成熟企业,成长性很小,但能够稳定盈利,股息率也很一般,投资他们基本就只能跟随上大盘的涨跌幅度。
茅台、五粮液两位明星龙头股半年获利均在百亿元以上,其中茅台半年净利润239.28亿元、五粮液半年净利润113.71亿元。
白酒属于消费股的代表,今年的表现相当优秀,但整个板块已经出现了明显高估。
消费行业在美国、英国的股市中也一直是长期上涨的好行业,由于消费行业的产品有些为必须消费品,比如食品、调味品;有些为可选消费,比如白酒、家电。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而盈利能力却很强大,从而可以推动股价的长期上涨。
在白酒板块出现明显高估的情况下,我们入场要学会 耐心等待 。好股票,也要等到好价格再入手,不然可能就会出现进场后,很久才解套的尴尬局面。
房地产三家:万科、保利、绿地,在国家坚持住房不炒的今天,他们仍然能实现百亿级的盈利,充分说明,龙头企业的溢价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房地产行业本属于周期性行业,在我国目前一直处于一个长牛单边上涨周期,目前在政策层面的引导下,房地产短时间内,将不会再出现强成长性了,个人不太喜欢周期性行业。
余下的这四个实现百亿级净利润企业有煤炭、 汽车 、家电、水泥,除了美的集团是弱周期企业外,其他三家都属于强周期行业,跟我们的经济周期息息相关,经济好起来,他们的表现就非常亮丽,经济走弱,就可能出现大量亏损,还是上面的观点,个人不太喜欢周期性行业。
总结:
今天看了这31家半年营业收入达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大概感受有4点:
1.银行业目前拿走了相当大比例的盈利额,相对应的,这些盈利其实又来自于这4000家上市公司及整个 社会 的资金成本。银行业这个行业是非常不错的,业务简单,赚钱容易,但目前国家已经做出让整个行业让利的计划。未来如何,我们需要逐步观察,以前长期投资于银行业吃股利的思路可能变得行不通了。
2.保险业是非常优秀的行业,目前中国群众的参保意识大幅提高,但商业保险的参保率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
因此保险行业的仍然具有成长性,从长期来看是具备投资价值的。
3.消费行业出现了很多伟大的公司,美国的“可口可乐”、“百事”都是消费股的代表,也呈现的是长期上涨的趋势,所以我们这31家百亿级利润的消费公司,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投资备选品种,当然,我们在公司价值处于 正常估值和低估 的时候买入最佳。
4.周期性公司的购买相对复杂,我们在理解国家的政策方向,并知道经济的运行规律,从而能在经济向好的初期买入,而在经济繁荣的末期卖出,方能取得较好的收益 。
好啦,今天又写了3000字,如果大家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点评,有好的建议与想法或不同的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在这里强调一下,以上文章属于个人爱好,不作为投资推荐,如果大家依靠文章信息买入股票,风险自负。
❸ 银行aum包括哪些内容呢你都有哪些了解呢
关注银行的投资者可能会接触到auM,这通常是金融或投资人士所需要的。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什么是AUM。
银行资产管理规模是指资产管理规模,主要用来衡量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的指标。即所管理资产的总市场价值。AUM值越高,说明该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越高。例如,瑞银(UBS)、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花旗集团(Citigroup)等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达数万亿美元。
但不过不要误会,银行对资产管理的理解并不是私人存款的意思,说流行点是除了你在银行里的存款外,还涵盖投资金融、基金和黄金等贵金属。资产管理规模是衡量银行规模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规模代表着银行在行业中的地位象征,招商银行资产管理规模迅速突破10万亿大关,可以说是在加速增长。
❹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规模
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同比增长行棚12.14%;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已由资管新规发布时的4万亿元压降至零;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26.96万亿元,占比92.97%。丛带灶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29万渗扮亿元
❺ 不幸被言中
一、2018年11月27日,笔者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即商业银行如果不设立理财子公司,以后只能做代销。但代销实际上是零售或财富管理部门的事情,和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关系,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设立理财公司,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部将会面临逐步萎缩直至消亡的局面。
二、现在看来,这一判断可能已经成为现实。9月7日晚间,21世纪经济报称从相关人士处获得消息“未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将无法再新增理财业务,即仿弊存量规模锁定、逐步消化”。这意味着中小银行(特别是非保本理财规模较低的银行)将会被限制开展理财业务,逐步被引导回归至信贷业务和本地业务。
三、实际上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就开始进行窗口指导,要求中小银行持续压降间接投资业务、异地非标业务和地方金交所业务,这里面的背景可能是因为监管部门认为中小银行不具备开展理财业务和投资类业务的能力,正是因为投研能力跟不上、导致中小银行开展的这些业务本质上都被做成了类信贷业务,即监管部门认为正是这些非信贷类业务和表外理财业务让中小银行无法专心做主业。
四,事实上我们在昨天的报告银行业理财手册(2021年版)中也提出“非保本理财规模低于500亿元的银行获准设立理财公司的概率很低”。理由大致如下:
(一)监管部门在推动商业银行成立理财公司的同时,对于商业银行传统理财业务的监管会愈发严格(如银行理财与理财公司的销售端、投资端以及产品端均有明显差异),特别是资管新规过渡期后,银行体系内部开展理财业务的合规风险将会不断加大,后续设立和未设立理财公司的商业银行亦将会形成明显的剪刀差效应,后者理财业务的生存空间会被不断被挤压,直至消亡。
(二)从目前已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来看,银行体系的理财业务正逐步向旗下的理财公司转移(部分银行甚至已经实现完全转移),而银行体系内的理财业务正处于持续萎缩阶段,资管新规过渡期后萎缩步伐可能会进一步加快,预计这一趋势是行业特征,而非个案。
(三)银行体系内的理财业务实际上很难摆脱银行的影子,而监管部门似乎亦认为只有通过理财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才能从根本上规范理财业务,打破传统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子银行特征。因此资管新规后的政策方向很明确,即不断压缩银行体系内的理财业务,推动理财公司朝着真正资管方向转型。
(四)可能从金融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银行都需要设立理财公司,也并非所有银行都有必要开展理财业务。对于无法独立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来说,通过区域内银行联合设立或开展代销可能是不得已的选择。
五、如果将500亿元的非保本理财规模作为一个门槛,则意味着最终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可能只有40-50家。
(一)根据统计(包括非上市银行在内),目前非保本理财规模 超过2万亿的银行有3家(合计7.09万亿) 、 超过1万亿的银行有9家(合计15.71万亿) 、 超过1000亿元的橡拦银行有28家(合计23.10万亿) 、超过500亿元的银行有41家(合计23.88万亿)、超过200亿元的银行有59家。其中,
1、非保本理财规模超过万亿的银行有9家,分别为招行、工行、农行、建行、兴业银行、中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与交行。其中,招行、工行、农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超过2万亿,分别为2.57万亿、2.37万亿和2.15万亿。
这9家银行均已设立了理财公司,其非保本理财规模合计达到15.71万亿,占全部非保备如族本理财规模的61%。
2、19家银行的非保理财规模位于1000-10000亿元之间,包括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青岛银行、重庆农商行与上海农商行等10家地方性银行以及另外9家全国性银行。
这19家银行中目前只有 北京银行 、 上海农商行 以及 浙商银行 未获准设立理财公司,其非保本理财规模合计达到7.39万亿,占全部非保本理财规模的28.66%。也就是说非保本理财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28家银行中,已经有25家获准设立了理财公司(另外3家银行获批应该是迟早的事)。同时这 28家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合计达到23.10万亿)占整个银行业非保本理财规模的90%左右 。
也就是说即便其它中小银行不能开展理财业务,对整个理财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毕竟这些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占比只有10%左右而已。
3、除以上28家银行外,还有13家银行的非保理财规模超过了500亿元,从高到低依次为天津银行、贵阳银行、广州农商行、中原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汉口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广州银行以及重庆银行。这13家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规模加在一起不足8000亿元,未来的规模大概率也会不断被压缩。
(二)目前非保本理财达到500亿元门槛且理财公司没有获批筹建的银行还有15家,按非保本理财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北京银行(3317.70亿元)、浙商银行(2425.59亿元)、上海农商行(1361.08亿元)、天津银行(980.68亿元)、贵阳银行(839.86亿元)、广州农商行(757.87亿元)、中原银行(741.95亿元)、苏州银行(666.01亿元)、齐鲁银行(642.29亿元)、汉口银行(599.75亿元)、成都银行(577.23亿元)、长沙银行(548.53亿元)、盛京银行(532.21亿元)、哈尔滨银行(529.60亿元)、广州银行(515.14亿元)、重庆银行(513.02亿元)。
六、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受限的同时,理财公司的业务却屡屡享受到政策春风,不仅其理财规模在今年6月底突破10万亿,近期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以及光大理财还获得了首批养老理财试点资格(获批城市包括深圳、青岛和另外两座分别位于中部与西部的城市)。据悉上述四家试点公司在首批养老理财产品中引入了收益平滑基金机制,即将一定比例的超额收益部分纳入收益平滑基金,以应对产品出现风险准备金无法覆盖亏损的情况。
七、当然上述政策目前还没有正式明确,可能还会存在地方政府与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的博弈(不过结果应该不会太乐观),毕竟这一政策对一些地区老实说确实不太公平,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地方金融资源的不平衡(如目前长三角的6家城商行均已获批了理财公司、区域还是比较集中)。
不过即便金融管理部门最终让步,最为乐观的博弈结果可能是允许每个省最多只能由1家地方性银行设立理财公司,或者区域内银行联合发起设立理财公司。但无论如何,规模应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如果金融管理部门认为地方性银行没有投研能力,又如何会放手或让步呢?根本的原因还是大部分中小银行的确如监管部门所判断的那样,没有能力或者说根本没有意愿开展理财业务。
❻ 理财业务现状
理财业务逐步向理财公司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
103010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12月,银行理财(含理财公司)总规模达到29.003万亿元,较2020年的25.86万亿元大幅增长12.15%,继续保持资产管理行业第一的位置。
我们统计了62家银行(包括55家上市银行)2021年末的非保本理财数据(注:广州农商行理财数据时间节点为2021年6月末),发现银行理财业务集中度其实很高,集中在全国性银行和部分地方性银行。听着,具体来说,
1.有29家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超过1000亿元。这29家银行的总余额达到25.66万亿元,占全部银行理财的88%以上。
2.非保本理财余额在500-1000亿元之间的银行约有13家,非保本理财总余额达到0.89万亿元,约占全部银行理财的4%。
即2021年末,非保本理财余额超过500亿元的银行至少有42家。这42家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余额合计达到26.55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理财的92%。其余银行的非保本理财余额合计不到2.50万亿元,仅占全部银行理财的8%。
考虑到合资理财公司、摆脱银行阴影等因素,目前在政策层面,“理财公司”已经正式取代“理财子公司”,理财公司链洞成为理财市场的最大玩家。
据统计,目前已有29家理财公司获批成立(除民生理财和高盛工银理财外,其余27家理财公司已陆续获批开业)。
1.从获准筹建的财务公司时间分布来看,2018年有2家财务公司获准筹建,2019年有15家,2020年有7家,2021年有5家。
2.29家理财公司具体包括6家国有银行、11家股份制银行(仅余浙商银行)、7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4家合资理财公司。
(1)六大国有银行均获批理财公司,股份制银行中只有浙商银行未获批。
(2)8家地方银行的财务公司获批,按获批顺序为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尚辉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青岛银行、重庆农商行、上海银行。显然,除了北京银行和盛京银行,排名靠前的城商行都已经获批。
(3)目前已获批4家合资财富管理公司,分别是华汇财富管理(中银财富管理与东方汇理合资)、贝莱德建信财富管理(建信财富管理与贝莱德金融合资)、施罗德交银财富管理(中银财富管理与施罗德投资管理合资)、高盛工银财富管理(工银财富管理与高盛资产管理合资)。
3.29家财富管理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京、青岛、长三角等地区。当地银行的理财公司注册地与其母行相同。以17家全国性银行的理财公司为例,
(1)北京有六家银行棚扒枯,分别是工行、农行、中行、中邮、华夏、民生。
(2)上海有四家公司,分别是交通银行、浦银、信贷银行、广州银行。
(3)深圳3家,分别是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
(4)青岛两家,分别是光大理财和恒丰理财。
(5)一个在福州,一个在天津,有即兴银行和尹波银行。
截至2021年12月底,理财公司现有规模达到17.19万亿元,占理财市场的59.28%,明显高于2019年底的0.80万亿元和2020年底的6.67万亿元,远远超过了股票银行的5.17万亿元和3.62万亿元
据统计,2021年末有12家理财公司公布了管理规模,合计15.6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公司的91.04%。从高到低依次是招行(2.78万亿)、建行(2.19万亿)、工行(2.02万亿)、农行(1.82万亿)、中行(1.71万亿)、兴银(1.35万亿)、交行(1.22万亿)、光大(1.07万亿)
目前已有18家银行披露了旗下理财公司的财务信息。然而,目前财富管理公司仍处于起步阶段,其运营并不独立,其财务信息没有分析价值。这里有一点。
1.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建信理财三家理财公司披露了旗下此搭理财资金的投向。整体来看,非标债权和债券资产分别占4-6%和40-60%左右,现金、存款、同业存单、贷款贸易和债券买入返售占35-50%,股权等其他资产占5-12%。
2.如果将理财资产余额与理财产品余额的比值视为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2021年末工行、农行、建银金融的产品收益率分别为4.03%、3.74%、4.68%。
我们用理财业务转移率(理财公司管理规模/银行并表理财业务规模)来衡量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向理财公司的转移。到2021年底,
1.全部理财公司管理规模合计17.19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业务(29万亿元)的59.28%,即理财业务转让率为59.28%。
2.六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和其他银行并表金融业务规模分别为11.22万亿、11.47万亿和6.30万亿,对应财务公司管理规模分别为9.40万亿、6.30万亿和1.48万亿,对应金融业务转移率为83.78%。
、54.94%和23.53%。
以上数据均为2021年底,相信截至到目前,理财公司的体量已经达到20-25万亿之间,理财业务的整体转移率应已达到80%左右,未来银行体系内的理财业务逐步直至全部到理财公司已成非常明确的方向。
从并表的非保本理财余额和理财公司管理规模来看,12家理财公司中,已有6家银行将理财规模全部转移至理财公司中,分别为招行、中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与青岛银行。而剩余的6家银行,仍有19943.48亿元待转移至其理财公司,按待转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工行(5646亿元待转)、兴业银行(3965亿元待转)、农行(3877亿元待转)、邮储银行(2599亿元待转)、交行 (2016亿元待转)以及建行(1839亿元待转)。
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后续银行只能通过旗下理财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没有设立理财公司的银行则不得不退出理财市场,从事代销等相关业务。
1、目前18家全国性银行中,仅余浙商银行未获批设立理财公司。不过我们相信以浙商银行目前接近2500亿元的理财体量,其理财公司设立是早晚的事。
2、理财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地方性银行中,仅余北京银行、上海农商行、天津银行等3家银行未获批设立理财公司。
3、理财规模在500-1000亿元之间的地方性银行还剩余15家左右,按理财规模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原银行(956亿元)、贵阳银行(838亿元)、苏州银行(777亿元)、广州农商行(758亿元)、长安银行(744亿元)、长沙银行(693亿元)、成都银行(631亿元)、桂林银行(576亿元)、西安银行(546亿元)、重庆银行(524亿元)、晋商银行(521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非保本理财规模低于500亿元的银行获批筹建理财公司的概率比较低。因此对于因规模限制等因素而无法设立理财公司的部分银行来说,不得不转型大力开展代销业务(但这个只和零售部门有关)。2021年理财年报亦指出部分中小银行不再发行理财产品,而是通过产品代销继续参与理财业务。
不过,转型为代销业务的中小银行,往往需要在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方面有一定优势,而这一优势并非所有中小银行都具备。
2021年理财年报中明确要积极探索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公司的模式路径,并提出要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政策,建设各展所长、有机合作、同生共存的生态体系。我们理解,这一表述实际上为地方性银行设立理财公司开了一个口子,地方性银行可以通过区域内银行联合、与外资机构联合发起设立理财公司。
相关问答:理财份额就是指钱数对吗?
理财份额是指钱数。
如:一个理财份额是10000元,那么你要理财的金额最少就是10000元,且是10000元的整数倍。
❼ 信银理财是哪个银行
信银理财是中信银行未来发展布局的重要一环。其面向不同的用户发行了针对性的理财产品,购买人群不仅包括常年混迹于金融行业的投资者,也包括不精通金融行业的普通老百姓群体。信银理财除了提供理财产品的购买服务之外,还能提供与理财相关的咨询服务和资产管理等等。信银理财背靠中信银行这座强硬的靠山,在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大背景下彰显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国家良好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拓展资料:
1、作为股东的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已成为一家总资产规模超7万亿元,员工数近6万名,具有强大综合实力和品牌竞争力的金融集团,而中信理财的前身也正是中信银行的资管部门。 从平台的背景来看,安全性是很高的,但是理财都是有风险的,所以不能保证本金的安全性,这个不是说信银理财不安全,而是理财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不等于银行存款,所以要注意其风险性。
2、信银理财是中信银行的。中信理财是中信银行全资成立的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是50亿,注册地在上海,是全国第一批且首家落户上海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 自2020年7月成立以来,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产品管理规模上不断突破新高,坚持用有温度的陪伴,与投资者和专业机构共同成长前行,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高的价值,其平台还是不错的。
3、信银理财将承接中信银行多年积累的“中信理财”品牌和上万亿元的理财业务。“中信理财”始于2002年,历经18年的发展,业务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近5年,“中信理财”累计销售规模超32万亿元,累计服务零售客户超326.8万人,累计服务机构客户超2.4万户。“中信理财”以稳健的投资风格、持续的价值创造、严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经营特色,获得了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同业机构的广泛认可。 在理财子公司密集创设的资管行业大变革中,上海市以开放创新的金融市场环境和完整齐备的金融服务优势,成功引入了中信银行理财子公司,信银理财成为首家沪外银行在上海设立的理财子公司,是上海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又一标志性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