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有什么风险17t
㈠ 理财产品有什么风险
1、本金风险:本金风险就是投资理财产品的本金可能会出现亏损的风险,通常理财产品都会有对应的风险等级,风险等级越低产品的本金就越安全。
2、收益风险:收益风险就是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任何理财产品都存在一定的收益风险,投资理财产品没有获得预期收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拓展资料:
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产品。
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
债券型: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信托型: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挂钩型: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与道·琼斯指数及与港股挂钩等。
QDII型:所谓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
QDII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一般通过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购买。传统渠道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新兴渠道包括:第三方理财机构、综合理财服务机构。
个人理财产品融资便利贷款是指以借款人本人名义在中国银行购买的个人理财产品账户内资产及其收益作为还款保障、以账户中止支付处理为主要控制手段、以一定折算率计算出融资限额,并由经办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一定金额的人民币贷款。
㈡ 理财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http://www.newgenesiscap.com/images/loading.jpg)
持有“不投资就没风险”这种想法和观念的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现象,缺乏对社会经济深刻的认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投资往往也会有较大风险。
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物价不断上涨的速度远大于工资上涨的速度,衣食住行的各种开支相比过去也大幅度提升,这使得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不断贬值。
你今天拥有10万元的现金,那么10年以后呢,这1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多少?要保持当前的消费能力,你的收入水平必须能抵挡通货膨胀。否则,尽管眼前看似资金充裕,在将来很有可能不够用。这样的风险难道不值得关注吗?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设每年物价上涨4%,以现在的100元为例:
5年后,实际消费能力相当于现在的81.5元。
1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66.4元。
2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44.2元。
30年后,相当于现在的29.4元。
由此可见,30年后的100元只能买到相当于现在30元能买到的东西。
换句话说,20年前的100元可以买多少东西,现在可以买到多少,那么20年以后呢,又可以买到多少?因此,投资有风险,而不投资所存在的“隐性风险”也是很可怕的。
钱存在银行就安全吗
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你不能把钱只存在银行,因为储蓄的功用只是杯水车薪,以储蓄存款的方式持有现金,只是典型的低风险低收益的选择。把钱存银行从短期来看,其风险很小甚至是没有风险。从长期来看,储蓄存款不仅收益很低,而且风险也在加大。
那么,到底存一笔一年期定期会亏多少钱?对此,分析师算了一笔账,假设存款10万元,而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2.3%左右,这里大致可以把它看做通胀率为2.3%。
按照国有大行的存款利率来计算:一年期存款利率1.75%,10万元存款到期本息合计为101750元,根据现金价值,以2.3%的通胀率对到期本息进行折现,1017501.023等于99462.37。
即一年后的101750元仅相当于现在的99462.37元,也就是说,在银行存10万元一年期定期,到期实际上是净亏537.63元。
做好资产配置很重要
可能有人会说,身边有朋友投资亏了,所以自己也不敢做投资了。其实,我们个人在进行投资时,一些不成熟的投资理念与习惯,是导致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要么太过于注重本金的安全性,而忽略了资金的预期收益,以至于资金的实际收益无法抵御购买力下行和通胀风险。要么太过于看重投资收益,而忽略了资金的安全性,过高地估计个人对于风险及流动性的承受能力。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说过:“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之所以是合理且有效的,是因为不同的投资工具,具备不同的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且不同的投资工具之间,还具备不同的相关性。不同投资工具在各经济周期中的表现不同,如果个人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那在每一个市场阶段,都会有相应的资产表现更加良好,来弥补其他资产表现不佳的情况,从而,降低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波动性,平滑投资过程中的整体风险。
对于各类资产的周期性表现特征,市场已给予我们很多次教育。我们简单回顾一下,2008年的债券市场行情,2009年上半年的股市行情,2009年下半年的房市行情,2010年、2011年的大宗商品行情,2012年、2013年的现金类资产行情,直到2014年、2015年的股票市场行情,2016年的P2P与私募股权……
江山总是轮流坐,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期经济周期与市场周期,并在各类资产之间进行准确的时机切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有通过资产配置,才可以在实际中把握各类市场的投资机会。
总之,资产配置具有如下特征:
一、平滑了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表现;
二、有利于取得长期回报;
三、在过程当中能够满足流动性需求。
一般来说,资产配置达到3年以上,就能体现投资价值,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而没有做资产配置,即使是某一领域最专业的机构,也不能逃离这个领域的系统性风险。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定价枢纽不断与国际接轨,无风险利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在不到2%的无风险利率水平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投资者唯有做好资产配置,才是投资良药。
(综合新华网、《理财中国》报道)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东南早报
㈢ 银行理财靠谱吗有哪些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会亏损的。风险如下:
1、近些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异常火爆,原因有二,一是收益率远高于定期存款,二是投资者对银行非常信任。 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要想保证理财产品的稳赚是不可能的,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不但得不到预期收益,甚至连本金也无法保证。
2、募集期有玄机:一般情况下,银行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与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人的时间比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与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比如,某银行推出的一款预期收益率高达5.5%的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从1月28日开始销售,2月10日才结束募集,2月1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13天。这13天空档期,就“摊薄”了购买者的实际理财收益。
3.产品评级不一定靠谱 在产品说明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关的风险评级,比如某银行一款产品就在说明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其实这都是银行自己评定的,并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意义不大。 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许多银行也只是走过场。
4.风险提示要看清银行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与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相关表述。对于这些风险提示,投资者要看清楚。
5.关注资金去向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和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 如果资金投向是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则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比较低;如果资金投向是股票、基金等,则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偏高。
6.不触碰带有“霸王条款”的产品 在某些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一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将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所以,投资者要当心这类理财产品,尽量不要去触碰。 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7.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中,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理财产品的可能。 比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明确写“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这样的声明。对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或委托关系的理财产品,如果出了事,那么银行是不会负责的。
8.隐形费率要当心 和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加突出。 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是“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一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的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