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融为什么不能上市
A. 你如何看待禁止房地产和金融投资类企业科创板上市这一规定
这些日子出了新的规定,就是要完善科创板的准入制度,意思是说对一些新兴的行业企业做出适应性调整,允许他们逐渐进入科创板,但是对于从事房地产金融投资类的企业,禁止从科创板上市,就是说只要你是玩房地产的是玩金融投资的主要业务是这个方向,那就不能上科创板。
人家一个做生产制造型的企业,科技创新型的企业,人家现在有一些个核心的技术,这个技术其他的公司没有我们有,我们只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就可以把这个技术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风险没有那么大,可以创造不小的收益,那对投资者来说这个风险是可接受的,但是一个房地产普通人敢玩吗?你敢接受这个东西吗?他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但也可能血本无归,你看看现在市场上主要的房地产企业,就包括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在什么样的程度,那个程度已经不适合在科创板出现了。
B. 中国金融类公司上市有哪些特殊条件
光凭年营业收入是不能确定一个公司能否上市的,上市公司首先是股份有限公司,需要符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条件,在此不赘述了,另外还有一下几点概念和条件供你参考。
上市公司的概念
·公司法所称的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股票上市的条件
·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公开发行;
·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
·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5%以上;
·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暂停股票上市的法定情形:
·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公司不按规定公布其财务状况,或者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
·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
·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
C. 政策为什么不允许金融类企业借壳上市
金融类企业属于特殊行业类型,一方面金融企业具有杠杆性,资产结构异于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借壳上市与IPO相比流程和审批简化,不利于政策控制。
金融与实体虽然是伴生关系,但金融独大也会伤害实体经济的运行,所以政策上的这些条款有利于国家从总体方面引导控制。不过实际运行中,也是有很多规避方法的。
D. 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什么不能a股上市
在国内A股上市,必须连续三年盈利才可以。国内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烧钱阶段,阶段性盈利比较难,不符合A股的要求。
E. 禁止房地产和金融投资类业务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4月16日,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维友表示,这次完善科创属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思路,有这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强化了科创板姓“科”的定位;二是,建立清晰可操作的负面清单,严格限定科创板的行业领域,积极支持新一代信息系统、高端装备等六大行业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对金融科技模式创新等类型的企业,根据企业科创属性情况,从严把关,限制在科创板上市。禁止的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三是,充分发挥交易所科技咨询委的作用;四是,突出定性和定量综合研判,严防研发投入注水、突击购买专利。
李维友称,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250家,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2%,平均研发投入1.17亿元,均显著高于其他板块。
与此同时,于4月16日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其中提到,证监会通报2020年以来财务造假案件情况。
证监会稽查局副局长陈捷表示,2020年以来,证监会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财务造假案件,相关案件办理59起,占办理信息披露类案件23%。
陈捷表示,财务造假类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造假模式复杂,系统性、全链条造假案件仍有发生;二是造假手段隐蔽,传统方式与新型首发杂糅共生;三是造假动机多样,并购重组领域造假相对突出;实施造假情节及危害后果严重,部分案件涉嫌刑事犯罪,个别案件造假金额大、跨度时间长,且伴生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多种违法违规。
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执法司法协同,坚持一案双查,重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违法责任,不断健全行政执法、民事追偿和刑事惩戒的立体式追责体系,维护市场三公秩序。
陈捷称,证监会将持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全链条监管,坚持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和持续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严守四条底线,即不披露虚假信息、不从事内幕交易、不操纵股票价格、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压实上市公司主体责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有效化解风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F. 投资金融类上市公司应注意什么
金融企业上市,将构造一个对市场举足轻重的蓝筹板块。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企业比一般企业资产规模大,收益稳定,更由于行业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金融企业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力大。与此相应的是金融企业在证券市场的特殊地位。
在海外证券市场上,金融股以其回报稳定、股本规模大等特点,成为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美国的JP摩根,日本的富士银行,还是香港的汇丰控股,对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香港,汇丰控股的股价涨跌,直接影响到港股的人气。
金融类上市公司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相比具有规模大、服务内容特殊、负债比率高、运作的金融资产风险大、经营区域分散、电算化程度高、大量涉及普通居民的切身利益等特点。与国际金融类上市公司相比,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还存在着法规不健全、资本充足率过低、内部控制薄弱等问题。同时,我国的会计、审计有关制度呆坏帐分类不细,准备金率不高,致使我国金融企业在运作中存在着不良资产得不到及时化解、审计准则不健全、注册会计师的技术和职业道德水准不够高、提供的审计报告公信力不强、各种风险不能充分反映金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投资者难以据此正确判断投资风险,因此投资金融类上市公司有着特殊的风险。
为了从金融机构的复杂性出发,强调金融企业上市信息披露的准确、完整和充分、特别是对资产质量、内控机制和一些与一般上市公司不一样的会计科目加强了解,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经制定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1-6号,主要的披露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资产质量状况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资产质量是衡量一家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申请发行上市的金融企业,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的一般性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如此,所有的企业都要按照财政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1999)35号)规定的要求,对各项资产的可能损失,提足四项损失准备,即应收款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对金融企业来说,还要严格按照各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
2、敏感性会计信息。金融企业的敏感性会计科目,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反映公司资产质量与经营状况、提示潜在风险的科目。这些科目的内容对投资者的判断和投资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
3、内控机制的建立。一个健全的金融企业内控机制,涉及其稳健经营和防范风险,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以往我国许多金融企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内控机制不健全有关。金融企业申请发行上市,应该向投资者披露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状况。如,以往产生许多问题的制度性原因是否已经改变,违规操作能否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公司盈性如何,以及如何保证盈利等。只要把这些都向投资者进行充分披露,才能树立起投资者的信心。
为了保证申请上市公司尤其是其中的商业银行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同时关注收益性及其成长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等各个方面。银行发行上市所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是投资者最可靠和最全面的资料来源,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对些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以考察银行的投资价值所在。
1、收益及其增长情况。首先根据公布的财务数据看银行的收益情况,如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
2、安全性状况,主要是银行的资产状况。由于商业银行目前仍然以信贷业务为主,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的状况基本上决定了银行的经营风险,这也是我国所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3、流动性状况。一般情况下,银行不会发生流动性危机。但流动性危机一旦发生,则可能引发挤兑,造成商业银行信誉受损 。因此,银行总是把流动性管理性管理作为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