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素养如何衡量
㈠ 学习金融需要哪些素质
学习金融需要素质如下:
具有很强抗压力,性格沉稳,处乱不惊。
金融市场往往大起大落,没有一定的抗压力,不能经受挫折,将很难在这个行业生存下来,同时为人不够踏实也不适合从事金融业。
不死读书,要多实践。
目前大学的金融专业教育与金融市场严重背离。换言之,很多金融专业学生就像在搭建空中楼阁一样,根本不了解真正的金融市场是什么样。金融专业学生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到金融机构实习。
综合素质高
它不仅包括你对各种专业知识的了解,如数学、物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甚至心理学等,更要有可靠的人品、良好的信誉,所谓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急功近利,不太注重职业操守,这对金融从业者来说也是很致命的,有可能酿成大错。
金融业的入行门槛并不算高,不过要想在这一行业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能力,如:要对数字敏感,并有较强的记忆力,这就要求专业最好与数学等理工科相关;另外要精通时事政治,并能放眼全球,有大局观。
用几个词组概括金融从业者的必备素质便是:荣辱不惊(无论业绩如何,必须学会淡定)、不卑不亢(为客户服务要抱持的态度)、冷眼观看(理性看待市场、政策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对于不断变幻的市场有自己的主见,不短视,该出手时才出手)。
㈡ 农民金融素养的测度包括哪些维度
农民金融素养的测度包括金融知识、金融能力、金融意识与金融态度四个维度。
1、金融知识是农民金融素养的专业技能。
2、金融能力是农民金融素养通过实践获得能力。
3、金融意识是农民通过长期的思维方式学习获得的。
4、金融态度是面对金融时保存一个公正和从容等的态度。
㈢ 金融人士必备的素养
新时代金融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必备的素养。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金融人士必备的素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融人士必备的素养之知识吸纳能力
知识吸纳能力是指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科学知识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每个人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学完,把所有的知识学到手。银行改革这几年时间,从过去的存款、贷款到拆借、国债交易,到现在的期货、期权、利率互换、套期保值等新的金融知识又不断地涌现。因此每个人都不可能在学校或其它地方把所有的知识学完,关键看有没有学习的能力。有了学习的能力,学到了新的知识,就有了底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具有满腹经纶,气质就自然高雅起来了。因此学习能力是高管人员首先要具备的能力。要具备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肯学习,就是要终身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折旧速度太快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终身学习,否则就会被淘汰。
所以金融机构的高管人员一定要静下心来读书,学知识、学理论,静下心来看文件、学法规,不能读书只读个题目,看文件只看个标题,学法规只学个大概,更不能把时间荒废在摸牌赌博上。其次要会学习,就是要学以致用,善于把学习的新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是检验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目前金融行业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能力不够,有的人当了高管人员后还是过去老一套,只知道下任务,没有新思路,而思路是靠学习积累知识得来的。有人研究,到后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看谁能比对手学习得更快。为此,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要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开卷必然有益,静坐自然有得,经过学习思考自然会产生很多新思路、新办法,这样知识就会转化为生产力,如果成天功利浮躁、六神不定,就学习不下去,掌握知识的能力就不够,工作上也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更不用说有所创新。
金融人士必备的素养之制度设计能力
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一个行业、一个企业,都要靠两大因素保证其运转,一是制度,二是人。制度设计出来了,是合理的,人也按照制度框架规范运作,那么这个体系就可以正常运转。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尤其是“一把手”,要当好“设计师”,设计好金融企业制度,包括法人结构、管理层次、内控制度。作为一个金融企业的高管人员,必须要具备制度设计能力。第一,要抓好法人结构的设计。法人治理结构是由产权制度界定并且能够反映产权内涵外延发展变迁的一项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本质上是金融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同契约,在机构安排上表现为股东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监事会,在治理内容上包括激励约束机制,要求我们构造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科学合理、高效运转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在委托代理制条件下的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全等问题。第二,要设计内控制度。
高管人员把内控制度设计好了,员工自然会去执行,再由监督部门去监督执行,检查执行效果,金融机构就会按内控制度的要求安全运行。第三,要设计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的设计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位。人是最大的资源,也是第一资源,一把手一定要抓第一资源,抓人的优化配置。分配制度的设计就是要使每一名员工能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来计算自己的劳动收入。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要推行绩效工资制,根据不同的212种和岗位,设计一个计算公式,这个公式里面有两个变量和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就是员212的工作业绩和实际收入,不变量就是收入系数。
金融人士必备的素养之风险规避能力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充满了风险,风险是绝对的,无风险是相对的,零风险是没有的。金融业本来就是高风险行业,再加上很多法律法规和责任追究制约,作为金融高管人员就必须具备规避风险的能力。规避风险就是要求高管人员运用自己的才智,运用自己的市场分析能力,运用自己的规范操作避开风险,使风险不降临到金融机构业务上,不降临到高管人员自己头上,因为有了风险要追究责任。因此,规避风险既是对金融机构发展负责,对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负责,也是对高管人员自己负责。那么如何规避风险呢?第一,必须熟悉市场,了解市场;第二,必须讲究职业道德。
道德风险是无形的,但它是最大的风险。目前银行很多贷款发放、审批都是按照法律规定和文件规定的步骤审查,而没有用心去审查,用道德去审查,用品质去审查,只有当每笔贷款都用人格化审查时,贷款风险才真正得到有效防范;第三,必须回避裙带关系。比如目前农村信用社最大的问题就是裙带关系,父子社、夫妻社、兄弟社一大堆,这些裙带关系是构成农村信用社人为风险的一个重要源头;在其他金融机构中“金融世家”、“子承父业”以及“父子兵、夫妻店”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高管人员如果过不了人情关,跳不出裙带网,就不可能规避风险。
㈣ 现代大学生身上应具备哪些金融素养
懂得节约,注重性价比,思考问题从实际出发,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能规划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多听少说,诚实守信,办事沉稳。
㈤ 数字金融主要由哪些方面组成
数字金融主要由以技术和平台为核心的新经济新兴产业组成。
1.呈现出巨大的活力。 Bat(网络、阿里巴巴、腾讯)和TMD在中国(标题、美团、滴滴)的发展活力证明了这一点。 我国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植根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监管机构包容的态度也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不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可以逐步解决。
2.数字金融不会改变金融的本质。 它不会取代金融中介,而是会加强金融中介。 数字金融在中国拥有肥沃的生长土壤,并将在整合后继续发展。 未来,金融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积累将决定数字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 自2013年以来,数字金融(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本文的两项术语都是非法使用的)在中国取得了蓬勃发展,成为一件大事。 因此,2013年已成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第一年”,第三方支付、P2P贷款平台、众筹、在线金融等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受到高度关注。
拓展资料
1.在学术领域,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也在增加。 特别是随着P2P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风险的爆发,文献关注着这一新兴产业。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首先,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发展是中国金融压制的产物,因为传统金融行业并没有有效满足企业和家庭的金融服务需求。 其次,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初始监管的包容性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和风险积累的重要原因。
2. 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改变了金融的形式,甚至金融的生态,但它们并没有改变金融服务的本质。 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仍然是金融的核心问题,风险控制仍然是金融的核心技术。 信息、数据和算法等科技进步改变了金融的形式和商业模式,但不会改变金融的本质。 此外,虽然金融技术带来了方便,但它也带来了许多虚假和无用的信息。 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风险控制技术不会被取代,而是需要进一步升级,通过迭代数据技术过滤无用的信息。
㈥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三个维度分别代表什么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包括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