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金融三性是什么

金融三性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2-22 09:34:40

⑴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⑵ 商业银行三性是什么

商业银行的“三性”: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第一经营原则,流动性既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维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策略手段;安全性是盈利性的基础,而盈利反过来又保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因此,稳健经营的商业银行总是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他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商业银行之所以必须坚持安全性原则,是因为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原因:①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住较大的损失。②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强调他的安全性。③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它既指速动资产,又指在速动资产不足时其他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转变为速动资产的能力。

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负债业务,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痛过发放贷款、经营投资等资产业务,把集中起来的资金应用出去,弥补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暂时资金不足。

三者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从盈利性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性资产和非盈利性资产,资金用于资金用与盈利资产的比重较高,商业银行收取的利息就越高,盈利规模也越大。从流动性角度看,非盈利资产如现金资产可以随时用于应付存款的体现需要,具有十足的流动性,因而现金资产的库存额越高,商业银行体系应付体现的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强。从安全性角度看,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收益的资产,其风险总是较大的。为了降低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商业银行不得不把资金收益率较低的资产。实际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

⑶ 资产的三性指的是什么

三性原则,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也称盈利性)”三大原则。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占有核心地位,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力争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换取最大的经营成果;
安全性是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即要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
流动性是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⑷ 银行自身应怎样处理好三性原则

论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及其均衡(2008-04-11 08:52:31)
(发表于《金融经济》1995年第12期,并获“3351”金融质量工程征文一等奖)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各国概莫例外。如何认识“三性”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银行永久研究的主题。在我国,几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刚刚起步,对此可以说是正在研究的新课题。

安全性——银行经营的基础

一、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大

其一,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与一般工商业相比较,它与社会各行业的关系更为紧密,更为广泛,微观经济的发展变化状况,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经营状况。

其二,银行所经营的特殊商品——货币,受政府或中央银行经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银行又受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

其三,财政、税收和财会制度改革后,取消了对银行实施保护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税前还贷的规定;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银行与其他债权人处于同等地位。企业破产后的债务按内部职工债务——国家债务——其他债务顺序清偿。企业对银行的债务,在有力清偿时,同其他债务一并清偿,在无力清偿时,按贷款占全部债务的比例清偿。因此,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加剧。

其四,各种经济成分的并存,银行放款对象由单一的国营、集体企业变化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等,对象的复杂性,也将加剧信贷资产的风险。

二、存款的偿还具有“钢性”

众所周知,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客户的存款,基于客户对银行的信赖,如果银行不能保证存款本息的支付,就可能出现存款人挤兑现金,银行关门倒闭的风险。一般企业在债务到期无力偿还时,债权人还可申请延迟一段日期,如企业贷款可展期,但银行对存款的偿还则具有“钢性”,到期必须无条件地向存款人支付本息。

以上两点说明,银行业经营风险大于一般企业,而对债务的偿还又具有“钢性”,所以必须视安全性为其经营基础。

银行经营风险来自多方,千变万化。如果从信贷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的角度看,主要有存款风险和贷款风险。存款风险就是银行超比例放款,备付金不足,不能随时支付提存和顺利吸收存款。贷款风险则表现为审贷不严或企业效益陡降,贷款逾期、呆滞,不能及时地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两类风险相比较,贷款风险是实质性的风险。存款支付困难,有可能是因为银行一时出现资金调度上的技术失误而造成的,只要银行及时,灵活调度,组织资金,这种支付困难可以克服。而贷款风险一旦发生,不是银行内部可以解决的。贷款不能及时收回本息,会带来实质性而不是技术性的存款支付困难,还会使银行无资金支付经营费用。贷款风险到一定程序时,不仅使银行自身倒闭,还将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因此,安全性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基础的保障又依赖于贷款风险的防范。

任何贷款都存在风险,只是程序不同而已。但是银行为了实现其融通资金的职能、保证存款人的利息,为了支付经营管理费用,为了实现盈利目标,又必须放款于企业。也就是说,银行明知贷款有风险,又不能不放款。这就要求银行积极防范风险,使贷款的风险程序最小。

影响贷款风险大小的因素主要有贷款方式、贷款对象以及贷款所处的形态即贷款发放后的管理三个方面。贷款发放的当初,贷款方式的选择(如信用、担保、抵押形式),银行有比较大的自主权,难度也小,但贷款对象的评估、审查、选定难度就大。即使当初的评估审查完全无误,企业也会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

如何防范贷款风险,我国的交通银行已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明确各方责任,重点是信贷员的责任,信贷员要对贷款的安全性负责。

第二,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在贷款分级审批的基础上,完善审贷分离制度。

第三,加强信贷员的基础工作,主要是资料积累和“三查”制度,对固定资产贷款还要搞好项目评估。

第四,压缩信用放款,推行抵押、担保、贴现放款。

第五,按贷款方式系数、信用系数和形态系数计算贷款的风险度,实行贷款的风险管理。

第六,实施信贷风险资产质量日常监督,做到:正确分析、逐步审定、台帐登记、帐户反映、严格稽核、统计分析、催收办理、奖惩考核。

第七,严格执行信贷通则,全面规范信贷行为。

近几年来,中央银行以及各家专业银行相继引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设置了一系列指标和标准,从资产负债结构、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加强抵抗风险,防范风险,现在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1995年7月1日起施行。主要做法有:

1、用资本金充足率作为银行是否稳健经营的重要尺度。

根据“巴塞尔协议”,人民银行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总额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最终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中央银行将以风险资产总额控制代替过去的贷款规模控制。具体方法是,首先按照资本的流动性,把银行资本分成一、二两级,考核资本总额,然后再根据资本充足率来决定风险资产总额。譬如,某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为10亿元,规定的资本金充足率是8%,那么,风险资产总额就了定在125亿元以内。(10÷8%),中央银行把125亿元风险资产总额看作监控银行是否稳健的标准值。商业银行则主要通过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度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标准。

2、用信贷资产比例及质量标准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经营。

具体做法有:(1)对根据贷款方式,贷款对象风险权重值计算出的风险程度大于60%的,一般不予放款。(2)对某一企业放款余额不得高于该企业资产余余额的60%。(3)银行对同一企业放款余额不得超过银行自身资金的10%,对最大十家企业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总额的一半。(4)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和不得超过8%,呆滞贷款不得超过5%,呆帐贷款不得超过2%。(5)固定资产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不能高于15%。(6)银行的短款,错帐损失应控制在业务量的万分之三以内。

以上主要比例的标准值,都是一个相对区间值。在实际监控、运作时,应结合当时的金融外部环境,外部条件,灵活掌握,达到安全经营之目的。

流动性——银行经营的杠杆

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必要手段,又是盈利性、安全性之间的平衡杠杆。流动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存款的支付;其二,满足企业正常贷款的需要。流动性中的满足存款支付,侧重于信贷资金的合理调度。有时银行即使有充足的资金实力,贷款风险低,但在资金运用调度上不合理,如将短期存款大量用于长期贷款,致使银行到期没有足够变现资产来支付存款人的提款。这种支付困难,对于银行来说有可能造成“黑宇破产”。

一般企业遇到资金支付困难时,如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等,尚可以与债权人协商,宽限一定期限归还;银行则要无条件地保证债务的清偿。如果银行没保证提现,一旦消息传出,马上就会出现挤兑风潮。国外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雨中几个行人聚在一家银行的屋檐下躲雨,被人误传为该银行不能保障提现。于是储户纷纷兑取存款,迫使该银行关门倒闭。

银行集中社会大量和分散的资金,必须充分、合理、有效地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这既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银行经营经营职能和目标的需要。实际上流动性的两个内容是由安全性、盈利性原则决定的,所以说流动性是均衡“三性”的杠杆。

流动性的保证程度,银行自身主要通过存贷比率等指标考核。在存款比例方面,人民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先从增量上要求,各项贷款与存款之比,控制在75%以内,先从增量上考核,是因为目前几家专业银行的历史包袱沉重,以后将逐步过渡到存量的考核上,控制存贷款比率,实际上用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如果超比例运用势必造成存款支付困难;商业银行法第39条也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另外还规定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还有一个指标是中期和长期贷款不得超过中长期存款的120%。客户是商业银行从自身资金运用方面来保障流动性。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坚持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分别管理的原则,银行的信贷员应层层深入分析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考察企业短期、长期偿还能力,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资金紧张,据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在于银行贷款的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产值超常规发展,产值和效益不是伴生发展。因此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很大程序上依赖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盈利性——银行经营的目标

商业银行把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作为经营目标和内在动力。盈利也是安全性、流动性经营的结果。

只有保持理想的盈利水平,银行才能巩固信誉、增强实力,提高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对微观经济产生影响。在盈利性驱使下,银行致力于贷款的安全和较高的收益,资金流向生产经营效益好的企业,支持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银行较高的利率对工商企业形成资金成本压力,迫使企业节约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

商业银行的自身效益如何,也影响着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首先银行作为企业,构成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一部分;其次,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资金纽带连接千家万户,银行效益削弱,意味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筹集,再分配能力的削弱,造成工商企业启动和运转资金困难,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如果银行经营亏损到不能保证存款支付时,带来的只会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和动荡不安。

商业银行较高的盈利水平,会增加客户对银行的信用程度,从而增加存款额,同时也可提高在中央银行的信誉,从而减少过严的监督和过多的干预。

商业银行在高盈利条件下,可以用高薪优厚福利,优良的工作环境等条件招聘与保持一批精明强干的专业人才。防止人才外流,也可使银行经常性地更新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益。

评价考核盈利性指标分为两类:从总体上考察的经营性盈利指标,从个体上分析的项目盈利性指标。

我国交通银行设置了总利润、资产盈利率、资本金盈利率、利息收回率,人均利润几项指标考核盈利性。其中主要指标是资产盈利率和资本金盈利率。就资产盈利率来说,资产包含着盈利和非盈利资产的比例问题,净收益中包含着存款规模、存贷利差、管理费用和税收等因素。所以说该指标反映了资产总体盈利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银行的经营水平。

均衡“三性”——银行经营的难点

商业银行的三项经营原则,从个别看,每一项都是必要的、合理的,而且都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在实际运用中,“三性”又往往会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如:安全性高的资产——现金,流动性大但盈利性差。盈利性高的资产——贷款,流动性差但风险大。因此,正确处理“三性”之间的关系,在“三性”之间选择一个适当的均衡点,正是银行经营的难点。

如果过分注重某项原则,势必会牺牲其他原则,从而影响总体目标的优化。近几年,一些银行曾只片面追求盈利性而忽视了安全性和流动性。如滥设机构,乱拉客户,一个企业可同时在几家银行开立帐户,至使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几家银行同时予以放款,结果大量贷款收不回,变成呆滞,沉淀资金;各家银行搞利率大战,造成存款在金融系统内部大搬家,相互乱占用联行汇差,乱拆借,用信贷资金到沿海地区炒股票,炒房地产,造成内地资金困难,我国金融秩序混乱。以上状况都是银行业不能正确均衡“三性”关系所至,最终不得不迫使中央银行实施全面整顿。“三性”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关系,增强了银行经营的难度。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做法是:“总量平衡、对称管理。”

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是总量平衡的指导思想。具体包括的内容有:(1)负债的平衡: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存款负债与其他负债之间保持适当比例。(2)资产的平衡:长期资产与短期资产,信贷资产与其他资产之间保持适当比例。(3)资产与负债的总量平衡:资产与负债要建立在经济合理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积极平衡,既坚持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量力而行,防止“超负荷”运行,确保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又积极“找米下锅”,扩大经营规模,获取合理盈利。

“对称管理”是以资产负债各项之间的对称原理为基础,协调“三性”之间的矛盾。对称管理的内容包括:

——规模对称,即资产规模与负债规模相互对称,统一平衡。

——偿还期限对称,资产的偿还期与负债的偿还期保持一定程序的对称。

——结构对称,各种类型的负债与相应的资产类型对称。但是以上所述对称又不是绝对的,可以有一个缺口,银行对这个缺口承担较大风险,但如果管理得当,就会给银行带来更多的赢利。

“三性”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又为均衡协调其关系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从银行的长期经营看:第一,长期的稳健的经营可能取得客户的信任,建立较高的信誉,可以为增加盈利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无损,才能进一步谈得上流动性也盈利性。第二,资产的合理调度。保持充足的清偿力,可以加强巩固业务的基础,争取更多盈利的机会,只有保证了信贷资金的正常流动,才能保证银行信用中介地位的稳定。第三,不断增加盈利是弥补风险损失,保证安全和流动的真正源泉。

在具体业务操作时,银行资金来源较充足,借款需求旺盛,安全性与流动性要求十分紧迫,可以侧重于盈利性的要求;相反,在经济衰退、经济危机时期,则侧重于保持安全性、流动性,获取盈利应放在次要地位。在中央银行放松银根的条件下,可以更多地考虑盈利性;在紧缩银根时,就更多的考虑流动性。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资产较多时,则设法改变原有资产结构,侧重于增加盈利;在长期贷款较多,流动资产减少的情况下,更多地考虑流动性。

“三性”经营是商业银行全行上下共同的任务,行长对此应全面负责,各职能部门分工配合。如资金运用的流动性管理,以计划部门为主;贷款的质量,安全性管理以信贷部门为主;资金成本、利润即盈利性分析以会计部门监督为主;“三性”真实性的监督以稽核部门为主。

总之,商业银行应以“三性”作为经营原则,随时转换“均衡点”,达到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盈利水平。

⑸ 银行的“三性”原则是什么

你具体是指什么?想要理解三性原则?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安全性原则就是要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流动性原则就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盈利性严重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力争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换取最大的经营成果。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三性”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上述“三性”的是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条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所以这个题选择B选项利润性。
拓展资料:
商业银行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追求盈利的经营原则。盈利是一切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企业经营的内在动力。将利润目标最大化作为商业银行追求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目标,对其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⒈ 追求盈利是商业银行创立经营的根本目标:现代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股份制企业,银行的发起人与股东投资组建商业银行的根本原因是银行的经营活动能够给他们带来收益。如果商业银行的经营不仅不能给发起人与股东带来利润甚至反而使他们亏损,那么,股东就会把资金转移到其他利润或收益比较丰厚的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甚至转向投资于工商企业。因此,商业银行如果不以盈利为其根本目标,那么它本身就无法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无法维持生存。
⒉ 赢利性是商业银行进行业务选择的首要标准: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金融企业。正由于此,商业银行对业务的开拓、业务的发展所抱的态度是绝对审慎的,要经过严格的成本与效益的论证,从而来决定业务的取舍。如果一项新业务,不能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收益,那么该项业务就不可能被商业银行所接受,至少要被暂时搁置。就算是传统业务,只要它的开展不能使商业银行实现利润,商业银行也会予以放弃,或至少暂时要被中止。不管怎样,赢利与否、赢利大小始终是商业银行进行业务选择的首要标准。⒊ 赢利性是商业银行操作具体业务的基本准则: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如果商业银行对每一项具体业务不注重盈利、不以效益为中心,那么其整体的盈利目标就如空中楼阁,追求利润的目标就不可能得到保证。

⑺ 如何处理银行三性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般有三条,即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其中,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
求,占有核心地位;流动性是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随时满足客户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
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这三性要求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比如流动性强、安全性高
但盈利能力弱。只能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的均衡点。我国在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是以
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一般认为,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盈利性较高的资产,流动性
和安全性就比较差.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产品运作机制的阐述,提出了现代商业银行运用金
融创新产品有可能实现高安全性、高流动性、高盈利性的三高目标.
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是指“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安全性原则就是要避免各种不
确定因素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等方面的影响,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流动性原则就是指
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存,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盈利性严重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力争取
得最大限度的利润,也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换取最大的经营成果。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一般有三条,即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其中,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要
求,占有核心地位;流动性是清偿力问题,即银行能随时满足客户提款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安全性是
指银行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这三性要求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比如流动性强、安全性高
但盈利能力弱。只能从现实出发,统一协调寻求最佳的均衡点。我国在银行法中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是以
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⑻ 贷款的三性是哪几个

贷款的三性是:

  1. 安全性;

  2. 流动性;

  3. 盈利性;

  4. 安全性是前提,流动性是手段,盈利性是目的;

  5. 效益性是盈利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在中国首次出现是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应当遵循“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原则,2003年的《商业银行法》将“三性”的顺序调整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将安全性置于首位,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

当前金融的风险:

  1. 货币“虚增”背后掩盖着大量资金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事实;

  2. 经营边界日益模糊,监管套利带来业务非理性扩张;

  3.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潜在的风险不可小觑。

⑼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三性”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

统一面: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矛盾面:

(1)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呈现正相关。流动性较大的资产,风险就小,安全性也就高。

(2)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盈利性较高的资产,由于时间一般较长,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

(9)金融三性是什么扩展阅读:

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三性原则:

1、管理的科学性,由管理的内在规律所决定,具有普遍性;

2、管理的技术性,由管理的内在本质所决定,具有程序性;

3、管理的艺术性,由管理领导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决定,具有差异和个体性。

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坚持的三性原则 在05年汇改之时,我国就提出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必须坚持“三性”原则

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坚持的三性原则:

1、主动性,就是根据我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改的方式、内容和时机。汇改要充分考虑对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考虑金融体系状况和金融监管水平,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外贸易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周边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2、可控性,就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

3、渐进性,就是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

投资理财三性原则:

1、安全性,即到期能支付本金;

2、收益性,指有固定的收益;

3、流动性则是指可以将产品变现。

⑽ 理财三性原则

1.安全性,也就是风险性

“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时刻牢记前两条。”由此可见,巴菲特有多重视安全性。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安全性是我们在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这个投资项目有什么风险?本金会不会亏损?我能接受多大的亏损?合作对象靠不靠谱?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在投资之前,都需要先考虑。

对于投资来说,真正危险的并不是风险本身,而是不知道风险在哪,不知道风险何时会出现。

如果我们只看到投资的收益而忽略风险的话,很可能就会被所谓的高收益所迷惑,而让自己的本金受到损失,甚至有去无回。

当然,我们也不用过于畏惧风险而束手束脚,不敢投资。

比如很多人因为不懂投资,害怕承担风险,而把自己大部分的资金都存放在银行储蓄,或者只投低风险的项目,表面上看是守住了本金,但其实收益率跑不过通货膨胀,实际资产在贬值缩水。

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偏好是不同的,对风险的敏感度和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挑选与自己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2.收益性,也就是增值性

一般来说,收益性是大家在投资理财时最关注的问题——这个投资能给我带来多少回报?投资收益率有多少?对我来说收益偏低、适中还是偏高了?在考虑这收益性问题时,很多人会进入误区。

这个误区是大家都爱追求收益的最大化,这其实是不对的。

在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势必要牺牲资产的安全性,因为高收益的投资,一定是高风险的,但高风险的产品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所以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所匹配的收益率,是符合我们实际理财目标的收益率。

3.流动性,也就是变现性

投资理财的目的,就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有足够的钱可以用。所以在做任何投资时,都需要考虑流动性,也就是变现的可能性。

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层面的因素,也就是资产变现的金额大小和时间快慢,这两个因素需要综合考量,再挑选与自己理财目标更匹配的理财产品。

热点内容
做一手沪锡期货要多少钱 发布:2025-01-18 20:06:27 浏览:789
博后基金中了有什么用 发布:2025-01-18 20:01:12 浏览:34
期货到底有多少人玩 发布:2025-01-18 19:44:14 浏览:787
指数期货一个点是多少 发布:2025-01-18 19:34:49 浏览:532
华商价值基金怎么样 发布:2025-01-18 19:27:11 浏览:302
股票交易五档红和绿代表什么 发布:2025-01-18 19:24:33 浏览:78
基金和证券哪个难 发布:2025-01-18 18:35:39 浏览:970
怎么转基金到内场 发布:2025-01-18 18:35:37 浏览:28
新发私募基金三层结构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8 18:31:41 浏览:592
新高考金融学如何6选3 发布:2025-01-18 18:21:35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