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区域金融合作
① 什么是区域金融协同监管啊
字面理解就是 对某个区域的金融市场进行一起或者协助监管
② 区域金融合作对泛北部湾经济区构建的支持
详情请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http://dqs.ndrc.gov.cn/gzdt/P02008022053787806.doc
访郭声琨:推动泛北部湾金融合作
记者 徐友仁
北部湾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之后的第四个重要沿海经济区域。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推进,北部湾地区正在形成一个跨省区、跨国界的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圈。金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要实现区域经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合作,就必须加强区域金融的更紧密合作。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前夕,记者就此话题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郭声琨。
记者:泛北部湾地区既是泛珠三角区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汇点,又是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带。您认为广西在金融开放和边贸发展方面有哪些发展潜力和空间?拟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金融开放和边贸发展?
郭声琨: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是我国走向东盟的门户和最便捷的出海出边大通道。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金融开放和边贸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为了提高泛北部湾地区金融开放程度,要实施“引进来”策略,组织“引银入桂”,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前来设立分支机构或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加强与发达省份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前来开设分支机构,连接泛北部湾金融市场与东盟金融市场、泛珠三角金融市场,构建区域性的经济金融平台。另一方面,要实行“对外开放”与“内部改革”相结合。扩大金融开放程度,最终目的在于优化金融业内部结构,弱化金融业原有的行政性效用。在引进外资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同时,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扶持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发展,构建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外资银行的结构合理、竞争充分、运行有效的银行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金融合作,重视金融业在促进边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立足睦邻友好关系的政治高度,加快改善对东盟国家的开放环境,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扩大经贸往来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继续鼓励金融机构在西南边境发展结算业务,为边境贸易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灵活创新机制,逐渐冲破以前的政策框架,在本币结算、双方货币直接兑换,甚至在贸易融资等环节,研究和创造条件进一步支持边贸发展。
记者: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过程中,增进区域经贸往来需要金融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这就为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外在动力。您认为各金融机构应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一要求,加快金融创新和改革步伐?
郭声琨:在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过程中,增进区域经贸往来需要金融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这就为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外在动力。各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这一要求,继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巩固和扩大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大力推广现代化支付系统,积极发展区域票据交换系统,开发扩建本地银行卡网络,为区域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发展提供支付平台。大力发展信贷业务,鼓励创新产品,探索开办跨市场金融工具,积极提供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加快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对泛北部湾的能源、交通、输油、输气管道和旅游、环保等重大项目,提供以中长期项目融资为主的开发性金融服务,更持久地支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跨区域收购、兼并、重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其重组改造,从根本上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机制,保证地方金融的健康发展,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记者: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保障,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郭声琨:随着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各地区间经济金融交往日益密切,经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由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缺乏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金融监管信息交流共享,将难以防范和抵御区域金融风险。要加快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指标体系,客观分析判断区域整体金融风险,定期发布区域金融稳定评估结论,不断完善区域金融业应急预案,引导辖区内金融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同时,在泛北部湾区域加快推进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建设,共同商讨区域金融合作的长远规划,探讨如何加强与泛珠三角、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金融合作,扩大金融合作平台;交流经济金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共同研究经济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协调区域金融合作的各种矛盾,加强财政支持与金融支持的协调配合,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
记者:区域金融生态建设状况,不仅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资源配置效率、金融稳定发展,而且决定着该地区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吸引力,这些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共识,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郭声琨:如果泛北部湾区域的金融生态建设领先于其他地区,无疑将获得吸引经济金融资源的比较优势。改善泛北部湾区域的金融生态,除了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会计、法律和司法体系外,地方政府有必要将金融生态建设放在与投资环境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引导和协调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地方金融生态建设。要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培养企业和公民的信用意识,全面改善区域信用环境;重视建立有利于金融发展的规章制度,吸引区域外资金的大量流入,为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结构调整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切实优化执法环境,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维护金融机构的权益,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打造和谐互动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③ 什么叫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区域性经济合作是指某一个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进行产品羚羊挂角而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经济团体。区域性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生活越来越国际化的产物和表现。它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趋势,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和客观必然性。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按关税壁垒和商品及及服务自由化程度,以及在产业、财政、金融、政治等各方面的联系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部门一体化。 部门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实行一体化,如欧洲煤钢联营经济一体化组织,内容包括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煤钢产品进出口关税和限额,成立煤钢共同市场,通过控制投资、产品价格、原料分配、企业的兴办与合并等调节共同体成员国的煤钢生产,并建立有超国家性质的“协调机构”,对各成员国、企业和个人实行约束。这种形式的部门一体化还有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AEC)。 (2)优惠贸易安排。 这是市场经济一体化最低级最松散的一种形式。主要是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减少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即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如东盟和非洲优惠贸易区等就属此类。 (3)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限额,减免或废除关税,使商品在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逐步自由移动,但不涉及建立共同的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不建立超国家的机构。例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等。 (4)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协定,相互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它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在一体化程度上高于自由贸易区,它除了包括自由贸易区的基本内容外,成员国之间对外还建立统一的关税率。结盟的目的在于使参加国的商品在统一关税之内的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排除非同盟国商品的竞争,它开始带有超国家的性质。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就是关税同盟。 (5)共同市场。 所谓共同市场,就是在共同市场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同时也允许成员国间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86年就已经实现农业共同市场。 (6)经济同盟。 所谓经济同盟,就是各成员国之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对外建立统一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集团。 (7)完全经济一体化。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各成员国内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劳动力及服务贸易等自由流通的人为障碍。进而在政治、经济上结成更紧密的联盟,统一对外的政治、外交和防务政策及经济政策,建立统一的金融机构,发行统一的货币。欧洲经济共同体在1991年12月n日召开的首脑会议正式通过了政治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确定了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和单一货币的期限,而且还计划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联邦。这不仅包括了货币在内的经济的完全一体化,而且是一种政治、外交与防务的一体化。 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 区域经济合作呈现以下特点: 1.区域经济合作近年呈加速发展趋势。 世贸组织成立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大大加快.据WTO统计,截至2004年1月,在向WTO通报的293个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后通报的占58%;在运作的197个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中,WTO成立后的占1/4。WTO成立之前,世界上每年大约成立约三、四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而Wr0成立后,平均每年成立15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的加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密不可分。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使得区域内各个成员国应对和抵御全球化风险的能力增强,能够有效缓冲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另_方面,区域经济合作也是在国际多边协作下难以取得进展的一种变通办法。由于WTO成员众多,其经济发展阶段、贸易政策不尽﹁致,达成一项共识需要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很大,而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则可以自由选择成员、确定合作领域、合作范围和合作方式。其合作内容早已经超过了关税减让,广泛包括投资、竞争政策、服务贸易、环境、劳动力等多边框架无法包括的内容。一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自由贸易区,而且向关税同盟乃至向货币联盟发展,欧盟甚至强调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 2.跨区域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热点。 区域经济合作开始主要发生于有地缘优势的相邻国家和地区之间。如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欧盟(EU)、东盟 (ASEAN)等。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周边可用的资源逐渐较少,再加上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跨洲的经济交流趋于便利。据WTO统计,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约有1/3的区域贸易安排发生在跨洲国家之间。如欧盟与墨西哥与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南非签署了《南非与欧盟贸易、发展与合作协定》,与拉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正在进行中;美国和约旦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003年底,已运作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约占全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 5%,但已经签署协议或正在进行谈判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占1/3,提出进行跨区域合作的占40%以上,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目前,WTO的146个成员中,已有65个加入或正在商签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 3.双边经济合作成为热点,但多边的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力越来越大。 据WTO统计,2003年,正在运行的双边区域经济合作占全部的80%,正在谈判的90%均在双边之间进行。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虽数量不多,但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出现不断扩张的趋势。2004年5月,欧盟迎来第6次扩张,爱沙尼亚等10国正式加入欧盟,EU从15个成员国增加到25个,拥有4.5亿人,比美国大了一倍,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20%,GDP占世界的1/4。NAFTA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美国的推动下,34个美洲国家计划2005年1月 1日成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从最初的5国扩大到10国,而且扩大后的东盟集体或单个成员还在与日本、中国、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谈判。除两个或几个国家间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外,区域经济合作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组织形式。一是单个或几个经济体加入已有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欧盟东扩。二是单个经济体与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新组织的经济合作安排与原组织并不一致,如中国与东盟的“10+1”。三是单独的两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一个更大的组织。如欧盟—南方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等。 4.亚洲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热点。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程度、开放程度和文化认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各个大洲之间、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如西欧、北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而亚洲则起步较晚,亚洲最大的3个经济体一日、中、韩自2000年才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因而区域内优惠贸易的比重在各大洲之间最小。据WTO统计,200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贸易的56.5%和61.6%是通过区内贸易实现的,而亚洲这一比例不足10%,潜力巨大。由于近几年亚洲特别是东亚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许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与亚洲合作的重要性;再加上亚洲国家对区域经济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日益增强,亚洲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热点。亚洲内部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及与其他洲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正在启动若干个区域经济合作谈判。 5.区域经济合作促使区内贸易和投资出现“内敛”的趋势。
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区域性集团内部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优于区域外,导致区域内出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促成了相对封闭的区域性国际市场的出现。加之贸易、投资创造和转移效应,使得区域内的贸易和资本流动迅速增长,并超过区域间的贸易和资本流动而呈现一种排他性的“内敛”趋势。如欧盟对外投资的1/3是在成员国之间进行的;就北美而言,美国和加拿大都互为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和产业转移国,据统计,美国对外投资的1/5集中于加拿大,加拿大对外投资的1/3则集中于美国。在区内贸易方面,除欧盟近10年来区内贸易所占比重基本稳定外,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内贸易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未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竞争中有可能陷入被边缘化的危险。
④ 什么是金融区域化
大学学的:根据不同地区的的经济环境,金融体系,经济状况等等采取的区域化的不相同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等。简而言之就是就是将某一区域人为的划分成一块金融区域,比如欧元区。
⑤ 什么是区域金融调控,区域金融调控的意义
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必然会产生区域间的金融差距,通过实施适度区域差别的金融政策是各国为控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而普遍采用的政策措施,为此而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基金,加快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实行金融政策区域化,赋予区域中央银行一定的地方金融政策制定权和调控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保障是区域金融调控较好的选择。
这就是区域金融调控。
意义:区域金融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个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实施区域倾斜对区域经济发展是会产生重要影响的。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资金作为经济活动的血液和润滑剂,对提供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⑥ 什么是(9+2)区域合作
(9+2)区域合作是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构想,是该区域9省区及2个特别行政区的合作!
话题缘起 自去年7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首次提出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构想后,立即引起相关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积极响应,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构想已在“9+2”区域内达成共识并已进入实施阶段,一系列的联络机制形成,一个个高层代表团互访,一批涉及经贸、文化科技和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项目签订。“9+2”区域内的合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值此“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举行之际,南方日报特邀广东省社科联主席颜泽贤等专家撰文,从理论层面谈对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认识。
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性要求
珠三角:到更大空间范围中寻求发展天地,从更长时间跨度去延续发展后劲
不必讳言,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首先是广东提出的,它必然与广东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当代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不论是经济全球化,还是经济区域化,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市场作用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冲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向经济关联度较大的地区延伸。改革开放25年,广东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珠三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发展。但是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主要是:
(1)原来主要依靠外资和外来劳动力,发展低加工度、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越来越小,比较利益也越来越低。
(2)25年来所形成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使珠三角经济对境外市场过度依赖,其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为分散经济风险,今后应该实行“内外双向拓展”战略。
(3)珠三角地理局限明显,空间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市场腹地狭小,辐射半径较短,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4)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交易成本、资源耗费成本等不断上升,投资“报酬递减”,产业比较优势下降。
因此,用“泛珠三角”概念重构珠三角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关系,以点状独进向带状、面状发展,走向更大区域空间的经济一体化,到更大范围中寻求发展天地,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去延续发展后劲,是珠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南、西南各省区: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单方的利益追求都无法达成合作。对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呼唤,除了来自“珠三角”、广东之外,也来自国家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还来自中南、西南各省区的要求,而且是十分强烈、紧迫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省区由于区位条件限制和政策体制等原因,发展一直滞后于沿海地区,目前大多数处于次发展或后发展阶段。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加快,广东等东部沿海省区仍然保持高速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它们与内陆、西部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距离进一步扩大。面对这种情况,内陆和西部省区都认识到,要尽快从后发地区向发达地区靠拢,实施追赶型战略,明智的选择就是加大向沿海发达地区拓进力度,努力在经济地理空间上拉近区位,借助外力,迎接辐射,才能发挥出自身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该区域9省区及2个特别行政区的合作基础良好并日益加强。泛珠三角“9+2”的合作互动,是为了进一步把这种合作从粗放型提高到更集约、更具合目的性的自觉的层次。
各省区都把这一合作看作是一次新的重大的发展机遇,反应敏捷,行动快速。目前已经推出了许多积极可行的呼应措施,部分省区之间已迈开了实质性合作步伐。如2003年10月以来,多个省区政府互派考察团,洽谈合作事宜。各省区已先后召开了发改委主任联席会议、科技厅长联席会议、交通厅长会议等,分别形成了对口合作的协议。特别是今年4月,粤桂签订了《粤桂两省区经贸合作协议》,一次签订了100项合作项目,总投资达486.31亿元,超过了1997年—2003年7年两广合作项目投资的总额;同月,粤湘两省也签订了《经贸合作协议》,签订了98项合作项目共358.34亿元。这充分显示了各省区官方、企业和民间对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致认同以及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
东中西互动战略的一步“活棋”
前几年,国家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就包含着对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进行必要调整的意图。这一战略实施四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这几年西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中央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这种支持毕竟只是一方面的力量,有限而且可持续的难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两种机制的作用,实行东、中、西互动战略。进一步调动东部发达地区的力量,充分利用东南沿海既有的体制、资本、信息、市场四大优势,大力推进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实行产业转移、市场扩张、体制和信息辐射,对中西部发展而言,这无疑具有更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西部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所贯彻的正是东、中、西互动的战略意图。它的目标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就是通过发达地区带动次发达、不发达地区,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以东、中、西互动互惠,携手共进为主旨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对西部和东部以至全国都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1)从经济规模聚合上看,内地9省区地域面积占全国的1/5,总人口占全国1/3,2003年GDP总量约占全国的33.3%,加上港、澳1.39万亿(港、澳元)GDP,总量约占全国的47%;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50%以上。这对整个西部大开发无疑会形成超强的推动力,对全国的影响和推动也将是十分巨大的。
(2)从其现有的基础条件及产业能力上看,“泛珠三角”的现有实力和基础已初步具备了有利于整合的条件。它包括了2个特别行政区、5个经济特区、7个沿海开放城市和至少6-7个已经形成并发展强劲的区域经济带或产业带。加上“9+2”各省区在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等方面差异较大,各具特色和优长,将会形成很强的互补性,聚合之后的资源无论在贮量上、品类上还是在开发前景上,都是国内其他经济区域所难以比拟的。
(3)从政策措施效用上看,通过区域合作互动,有利于调动市场力量。它将与财政转移支付、国债项目支持、社会“扶贫”支持三者形成合力,“四管齐下”推进西部省区的发展,并使东、中、西部经济的“二元结构”逐步走向一体化。
(4)从未来的发展前景看,“9+2”区域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兼具内外双向发展、西拓南进并举的优势;尤其是具有香港和“珠三角”这两个“龙头”核心区,对区域内其他地区的牵引动力强大,不仅有可能用较短的时间牵动整个“9+2”经济区的快速启动,而且发展的可持续性也较强。
综上所述,在实施东、中、西互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这盘棋局中,推动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是一步“活棋”、“高棋”。随着它的步步推进,其拉动与带活南中国发展全局的关键性意义必然日益凸显。
联手应对激烈竞争的积极对策
首先,从国际经济格局看。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是通过经济区域一体化实现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联盟就是这种时代潮流的产物。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了WTO,成为世界自由贸易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我国要更好地通过WTO,融入世界经济,很难避过经济区域一体化这个历程。
根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2010年将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贸易区拥有17亿的消费者,并极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和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现有的“珠三角”、“大珠三角”经济区恰好处在东南亚中心区位,要使它在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发挥重要作用,只靠其自身目前的规模和实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大珠三角”经济区必须扩大自己的经济辐射半径,和周边省区抱成紧密的区域经贸集群,做大板块,做强实力。这样,它在地域上就成了一个东临东南海、台、港、澳,南接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地理大板块;在功能上就成了临海、临边,直接与港澳、东盟国际市场连接的内外双向开放拓展的经济大板块。在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框架内,这个大板块将有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竞合力量,在核心区位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次,从国内经济发展格局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领先的珠三角近几年正面临着来自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目前,国内公认的三大经济圈各具特色、各具优势,形成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比较而言,长三角经济圈在竞争中有五方面的明显优势:(1)内外拓展空间巨大,经济基础厚实,为国际资本高度青睐,区位优势尤为明显;(2)城市群密集,城市体系较齐全,各城市的功能定位较合理;(3)人力资本雄厚;(4)长江流域广阔、延畅,通航力大,腹地深广;(5)以长三角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迄今为止具有内地三大经济圈中最大的经济总量,GDP、财政收入、人均收入水平等均居首位。
环渤海经济圈也是优势明显:(1)它有“首都经济区”这个无可比拟的政治、经济、文化强势;(2)其周边地区的资源和基础产业优势明显,结构层次较为合理,科技、人力资源和交通也极具优势。(3)东临东北亚日、韩等经济强国,北接大东北,西靠华北大腹地,南向华东大市场,“左右逢源”的延伸空间较大。(4)目前“奥运经济”这一超级引擎,正在为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大发展动力。
相比之下,“珠三角”、“大珠三角”需要通过构建“泛珠三角”与周边省区进行经济上的战略整合,使华南、西南“9+2”区域以新的整体姿态,进一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聚合起更大的要素规模、更强的功能优势和综合实力,增强竞争力,才能和前两者一道充当中国经济腾飞的引擎。
为科学发展观提供新经验
泛珠三角发展战略的构想,是十六大精神指引下的产物,是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大胆尝试。它的谋划和构想过程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过程。它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层面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模式和战略。它的实行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同时,这一实践也必然会为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理论。
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对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启示意义。
一种破解发展难题的对策模式
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从实践与理论结合上诠释了发展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应以什么方法和途径促进协调发展问题;回答了怎样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实际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问题,为破解当前我们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对策模式。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突出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中区域进程、产业结构、数量与质量等不协调;当前发展与长远可持续发展不协调。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正是着眼于破解“难题”、解决矛盾而提出的,通过合作互动、统筹协调,将有利于逐步找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同时,提高我们破解“难题”的能力。
一种观念创新:发展权力平等
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体现了当代“发展权力平等”的基本思想。
发展权是当今各国、各区域普遍关注的基本权力,也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广义的“人权”。WTO以及其他各种国际经贸合作组织和协定,无一例外都要把照顾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列为一个基本的原则,以避免合作中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新殖民化状况。发展权平等问题在我国各区域间也同样存在。改革开放初期对部分地区实行的许多“特殊政策”措施,本质上是发展权的倾斜。尽管在当时是必要的,但它在地区发展权力上毕竟是一种“不平等”。当然,“权力平等”是相对的,“公平”与“效率”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但是,通过积极的政府干预和制度安排,主要是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的完善,是有可能达到各地区在发展权力、发展机会上的相对平等的。
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意图之一就是把各地区“圈到”同一条起跑线上,携手共进,特别是让落后地区能在合作框架中提升发展的起点,增加发展的机会,由此来体现“发展权力平等”的思想,因此是具有重要的观念创新意义的。
一个鲜明原则:利益兼顾、利益分享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贯穿着一个鲜明的原则:利益兼顾、利益分享。它以兼顾区域各成员利益为合作起点,把正确处理区内各省区自身利益与共同利益关系作为根本原则。区域合作根本上说是由利益所驱动,区域合作的过程是利益不断冲突和不断调整的过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仅突出了机会公平,而且还突出了利益分享,不是平均主义的分享,也不是“扶贫”式的恩惠,而是通过地区间的差异互补机制,让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地区间按比较成本和比较利益原则分工合作的关系新格局。最终,一方面使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使各省区既能分享到区域合作的整体成果,又都能从中更多地得到各自的比较利益。
一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思路
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一个长期合作构想,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思路,有利于正确处理区域发展中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在发展问题上,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区域内各省区都有从本省区实际出发的地方性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目的是要在各区域成员之间搭建一个沟通协商、统筹规划的平台,通过经常性的洽商对话,使区内各成员的当前和长远安排得到兼顾,使局部和全局关系得到协调,避免恶性竞争造成不必要的耗费和失误。在这点上,它的功能与国际国内的各种“经济区”、“贸易联盟”、“共同体”是相似的。
经济合作必然导致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一个区域紧密合作圈,它首先是“经济合作圈”,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合作圈。构建这种合作圈有利于各成员间区位空间上进一步紧密化,各种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化。因此,它所带来的效应就不可能仅仅是经济合作成果,也必定有利于区域社会、人口、环境、科技、信息、文化诸方面发展趋于全面融合;有利于冲破区域各成员之间存在的相互的封闭性,代之以各省区之间共同构筑的内外大开放社会系统。由此,它启示我们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注意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应从单纯追求“增长”的桎梏之中解脱出来,代之以“全面发展”的理念,从而保证现代化建设不脱离“以人为本”的健康轨道。
区域合作新模式:大跨度多圈层区域协同推进
当代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是多样的,各种模式各具功能特色,又都有共同的特点即要素聚合的高密度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和区域利益的共同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也不例外,必须借鉴各种模式,为我所用,形成上述功能特色。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包含了如下功能整合趋向:(1)聚合要素,形成规模较大的竞合功能,形成区域规模经济功能;(2)在区域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功能;(3)统筹规划,形成布局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功能,这是生产力空间结构理论的要求;(4)通过贸易自由化形成共同市场,强化市场机制功能;(5)机会均等与利益共享基础上形成利益共同体,强化利益驱动功能。
各类合作区经济板块都是通过各自的不同途径形成:(1)由区域自由化贸易市场推动形成;(2)由龙头核心区向周边“技术低度区”辐射,通过“技术梯度转移”、“产业梯度扩散”逐步形成;(3)由各地区培育本地区经济“增长极”或中心城市,通过多极点相互间的多向度扩散_—连接—_聚合而形成;(4)通过政府政策干预以高密集的制度供给,包括统一关税、统一货币、统一法规体制甚至调整行政区划等手段强力整合而成;(5)地缘因素、自然禀赋或历史文化因素长期积累而自然形成。
现阶段,泛珠三角在基本类型上属于由地缘空间连接的经济合作区域,但也还具有其他模式的特点:它不仅沿海、沿江、省际接壤,且兼含跨地缘联系的四川省。它的形成首先是靠市场推动,包括通过“梯度转移”、“增长极扩散”、“自由化贸易”、“经济区位空间结构整合”等作用推动;还应由政府通过政策协调推动。因此,我们认为,解读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宜用教科书上讲过的某种模式去“套”,它是借鉴吸取了多种区域经济功能模式,从本地实际出发而选择的一种新模式。我们把这种新模式称之为“大跨度、多圈层区域协同推进”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有:(1)它是地域时空跨度较大、合作领域广阔的巨型经济圈;(2)它的聚合和扩散呈多向度开放;(3)它的结构是多级次、多层次复合结构;(4)它的推进动力多元,进程是多极多向度分步推进。
构建这样一种复合型的区域合作,不可能在短期内成型或见效,它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中国现阶段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力量还比较弱的情况下,前期应由政府主导、市场推动,逐步走向市场主导,民间和企业推动。
对CEPA的积极呼应和延伸
在CEPA实施之后,粤、港、澳经贸关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香港将在新的战略定位中推进经济转型,其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朝着与内地更加紧密依靠、互补互动的方向发展,双边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有关三方的共识已经达成,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大珠三角”已成雏形。这个强大的“大珠三角”经济总量约是原有“珠三角”的3倍。珠三角原有的大规模高密集出口加工业的优势,再加上港、澳与国际市场高度一体化的体制、金融、物流和服务优势,已经使“大珠三角”成为南中国最具国际化、现代化的核心区域。这个区域的形成,必然要求有更广大的腹地为依托,需要更大的资源和市场。如果说,改革开放催生了“珠三角”,CEPA成就了“大珠三角”,那么,CEPA必然进一步呼唤“泛珠三角”的出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对于充分扩大CEPA的效应,进一步促进港澳在新一轮经济调整转型中保持繁荣稳定,并继续对内地全方位开放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无疑具有延伸性、扩张性意义。
⑦ 什么叫做区域金融服务贸易区域是什么意思
没别的意思?地方性的~意思!!~例如 (深圳)经济特区。(香港)行政区《经济开发区》
⑧ 谁知道“区域金融模式”相关解释
区域金融模式是指一种适应经济区域化发展特点的货币金融特点的货币金融政策区,是形成资金的市场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达到经济经济与社会效益一致的融资机制,以促进效益型经济的发展。
⑨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什么意思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Regional Monetary Integration),又称货币集团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实行协调与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最终实现统一的货币体系。在经济竞争日益全球化、区域化、集团化的大趋势中,统一货币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欧盟从1979年建立欧洲货币体系以来,一直是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但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仍然缺乏抵御能力。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在战后国际金融权力日益分散化、国际货币关系趋向区域化的背景下,一定地区的国家为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区域而进行的货币协调与合作,其最终目标是组建一个由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发行单一货币、执行单一货币政策的紧密的区域性货币联盟。
⑩ 就经济全球化含义中的贸易、金融、区域性合作方面各举一例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从贸易和金融两个方面评价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这一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他说,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深入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化框架,可以避免多边贸易不同国家因发展差距、经济机制不同引发的利益冲突。虽然一个国家卷入太多的区域性或双边贸易框架会引发复杂的问题,但在多边贸易受阻的情况下,采取区域性合作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他认为中国与绝大部分东盟国家发展水平相当,固然有竞争,但面临共同的机会,各国会对形成这样一个共同市场给予更多关注。
而从金融方面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本位的金融货币体系存在的缺乏监管、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美元不断贬值,赤字越来越大,货币发行越来越多,世界各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债券。大量国际游资流动,导致石油和食品价格高涨,这种游资的流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越南最近发生的货币危机,与游资流入流出有直接关系。“这表明世界金融货币体系需要改革,”他说,“而在这种改革一时半刻难以
推进的情况下,区域性的金融合作,如外汇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合作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比如可以利用外汇储备成立共同的外汇基金,在地区内某个国家发生危机时有一个共同的合作机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