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银行如何发展科技金融

银行如何发展科技金融

发布时间: 2022-02-03 14:03:30

❶ 中国银行将如何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

2018年8月9日,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刘秋万在主题为“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业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上述表述。另据其透露,中国银行也正在积极筹备探索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今年内或将有新举措。

另据介绍,中国银行利用实时分析、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内外部数据,通过对客户、账户和渠道的综合分析,进行客户资金流监控、优化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识别潜在违规客户,已初步构建覆盖实时反欺诈、智能反洗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领域的风控体系。2017年底至今,已累计监控交易数亿笔,拦截欺诈交易数千笔,避免客户损失数千万元。

应用科技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郭为民表示,对于企业,以前针对企业风险很多还是依托于结构化的数据,固定的风险模型,包括它的资产、现金流、抵押物等等。现在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用机器人去把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

“也就是说,可能某个企业发生了群体性的投诉,在社交网络或者在互联网其他方面有一些反映,但不是结构化的数据。我们的机器人会关注这些热点,同时把风险关联到这个企业。通过法院、工商、质检或者债券登记等等这些结构化的风险提示,我们还能够通过舆情,把它关联到这个企业和这个企业关联的上下游,可能穿透两层以上包括股权、担保关系的企业,然后把这些风险归集到一个企业,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预判这个企业的潜在风险,有效降低不良率。”他说。

❷ 金融行业怎么发展

我国金融科技产业全景图谱

金融科技Fintech一词最早是花旗银行在1993年提出的,由Finance(金融)+Technology(科技)合成而来。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够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央行也参考了上述定义,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金融科技的实质就是金融服务与底层技术的结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打造金融支付、融资、投资、保险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新服务模式。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❸ 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如何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型升级呢

产业是基础平台,金融起着催化剂和乘数作用,金融与产业互动创造新的价值,大大加速财富积累。从资本的角度看,产业的财富放大效应将迅速增强,而金融只有与产业结合才能产生放大效应和巨大价值。产业金融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资源资本化、资产资本化、知识产权资本化、未来价值资本化实现产融结合,促进产融结合的互动发展,实现增值。

❹ 金融科技未来会如何发展演化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的融合创新演化路径。融合创新有三个层面:产业融合、产业间融合和产城融合。产业内融合的关键点是“金融科技+创新服务”,最终会实现能级的升级。产业间融合的关键点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为各产业提供普惠精准的服务,最终形成生态圈的金融。产城融合的关键点是“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通过金融科技与智慧社保、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等融合,打造面向未来的新金融城市。

中小银行群体需要紧紧围绕协调、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科技发展的协同合作和互利共赢。成银清算将借用金融科技建设新金融基础设施,努力扩大朋友圈、建设合作圈、增强业务圈、丰富生态圈,为中小银行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提供支持。

❺ 银行的金融科技岗位的前景如何哪些银行这方面走在前面

总体来看,行业未来是有前景的,但是在监管方面还没有特别成熟。互联网本身更新较快,行业变化较快,自身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必要的时候有换岗和跳行业的决心,是对自己的挑战。
这方面做的好的银行有五大行和招商交通等银行。
拓展资料:
金融科技专业就业前景:
在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金融科技产品开发、运营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与传统金融相比,金融科技凭借在许多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在处理风险和获客上的效率都大大提升,成为风投界的新兴宠儿。
银行商业科技岗:
一、商行科技岗的工作内容
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岗,也称为计算机岗。主要负责整个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包括制定和实施信息科技发展规划、信息系统生产运行管理、各类科技基础建设工程和信息安全管理等。简单来说,就是对银行内部系统定期维护检修,确保银行系统安全稳定。例如,科技岗需要支持银行的各种系统、程序开发、项目开发、功能模块,包括部分银行已经实现的无人银行的经营,自助ATM的存取功能等。
二、商行科技岗的待遇
在各大银行数字转型的过程中,科技岗称得上是一个风口岗位。据某行总行软件中心数据,银行提供的薪资是高于均值的,部分核心IT岗位甚至比互联网名企的相关岗薪资高。其实,部分同学进入银行科技岗并不是追求薪资,而是追求“生活和身体上的可持续发展”,把银行与其他的互联网企业相比,银行的业务量、工作压力、工作时长都要比其他的互联网企业小的多。同时在银行工作时,技能也可以得到锻炼,在金融科技上深入钻研。
三、商行科技岗的发展前景
一般情况下,银行的员工都需要从柜员做起(因行而异)。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有三条:管理路线、市场路线、技术路线。
管理路线,要求员工的业务能力较高且熟悉各项业务的操作和流程。先把柜员的业务做熟做专,然后晋升为业务经理,再做到会计主管。
市场路线,主要负责营销,在此方向做精。要求员工要有人际营销,存款量,发卡量,营销能力,往部门主任,发展到部主管,乃至领导层发展。
技术路线,银行业对信息科技的依赖最大。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成为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创新的动力。主要是在技术方面做精。

❻ 科技金融给银行带来巨变比预想更快

以智能化特别是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科技金融给全球金融业带来巨变特别是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正在扑面而来。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变化与冲击竟然比预想的快得多。
此前,众多国内外专家预测由于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银行现有的物理性营业网点将在10年内消失,又有预测全球银行业在科技金融冲击下几百万员工将在未来若干年里失去工作岗位。这些预测在端着金饭碗的银行员工中近乎是天方夜谭,表面上似乎点头赞许而内心里的声音却是“早着呢”。然而,事实证明这些端着金饭碗的银行员工大意了甚至是彻底错了。
目前,海外金融科技智能化如火如荼。我们再三提到的2017年年初日本一些保险公司理赔岗位竟然裁员30%,原因就是虽然理赔岗位是“复杂劳动”,但是智能机器人却可以替代。智能机器人使得日本一些保险公司理赔岗位裁员了。
金融智能化、科技化的风暴也正在席卷中国的金融业。特别是对银行个人业务的冲击与改变是前所未有的。近期,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从近3年的数据来看,银行的柜员配备情况正在逐年递减,尤其以国有大行为首,从2014年的减员1.7万余人到2016年的骤减5万余人,三年时间,银行改变翻天覆地,主要是一线柜员减幅较大。原因在于一线营业网点的柜面业务大幅度减少了。过去排长队的情况很鲜见了,到银行办理柜面业务的老年人居多。
有一个叫做离柜率指标,即银行业务通过移动设备、电子自助服务、智能终端等离开柜台办理与到柜台处理的比例。这个比例正在直线上升,甚至达到惊人速度。在传统网点柜员减少的同时,银行的网络交易数量则有着巨大的增长,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777.14亿笔,同比增长63.68%,离柜交易金额达到了1522.54万亿元,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了84.31%,其中,民生银行的离柜业务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9.27%。全年网上银行交易849.92亿笔,同比增长98.06%,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量为12.19亿户,同比增长13.32%,企业户为0.27亿户,同比增长31.71%。
业务离柜率大幅度提高,柜面业务大幅度减少,带来的是人员过剩,随之必然带来较大幅度的减员。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工商银行共减少柜员14090人,农业银行减少10843人,建设银行减少30007人,中国银行则未披露数据。不过无论如何,这是近年来银行柜员减少规模最大的一次。以三年披露数据较全的建设银行为例,其在2014年减少柜员2851人,2015年减少柜员4881人,2016年则骤减了30007人。农业银行在2015年还增加了6909名柜员,而在2016年则一口气减少了10843名柜员。当然这里面包括一部分到龄退休离岗的自然减员以及自动辞职离岗人员因素。但金融智能化科技化进步带来的冲击是主要因素。
银行业网络业务交易呈现两位数增长,也是被倒逼的。中国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的大发展,特别是以支付宝、微信为首的移动支付,给传统银行柜面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传统银行业务大幅度减少与萎缩,传统银行在外部科技金融发展倒逼下不得不实现转型,即向科技智能金融化转变。
可以说,传统银行在移动支付、设备智能化上发展迅速,我们感受到的是手机银行已经有了巨大进步,市场占有率正在提高。智能自动化设备发展良好。许多银行都配备了“智能柜台机”,这种机器设计非常人性化,功能包括个人开户、个人贷款、电子银行、转账汇款、个人外汇、信用卡、投资理财、产品签约、综合查询与打印、生活服务、公司业务、挂失、换卡、激活新卡、个人信息修改、申请优惠、睡眠户激活、修改密码、手机号码维护等19大类100余项个人非现金业务,用户可根据需求,按照提示操作。
不过,总体看传统银行在科技金融、金融智能化上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差距仍然不小。从方向看,传统银行在科技金融上仍然着重于离柜但是线下金融智能业务,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智能金融着重点在于离开线下的线上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而移动互联网是未来大趋势、大方向。抓不住移动互联网就抓不住未来。
央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有机构预测,今年年内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21590亿元,到2018年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年均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之后还有望保持较长时间的中高速增长。手机支付已成为年轻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有84.9%的中国网民使用过移动支付,其中,95%的网友只选两个工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如今微信支付用户达4亿,电商领域排名第一的支付宝目前有超过4.5亿名实名用户。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移动支付在支付宝和微信等拥有巨量用户的平台支撑下,必将成为第一市场。这显示全球将迎来一个移动支付的中国世纪。也就是说,传统银行在2016年的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仅为5%。这个差距太大。也预示传统银行拓展移动支付的潜力与空间很大。
相信今后银行将投入人力物力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这样的话,业务离柜率将会越来越大,直至全部离柜。带来的是柜员等一线员工岗位大幅度减少,最终消失。
科技金融、智能化金融进步带来包括劳动力转型是个必然趋势,每一个银行员工面对扑面而来的科技金融革命都应该尽快思考自己的出路与转型方向

❼ 如何发挥科技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金融和科技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与效率。国际实践经验表明,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实现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正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升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探讨如何发挥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
(一)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的科技创新。从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看,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入到现代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成为决定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以及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国际上竞争能力强大的大银行无不对信息系统建设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期取得领先同行的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自身的科技创新途径体现在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培养科技人才队伍、搭建科技应用平台,从理念、软件、硬件全方面贯彻科技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以工商银行为例,坚定“科技引领”的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在自主应用创新、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自助设备投放等方面年均投入专项资金近50亿元;持续加大科技方面的人力资源投入,建成一支规模达12000人的科技人才队伍,强大的研发能力大大丰富了工商银行的知识产权储备,其拥有的专利数量同业占比超过50%,是国内拥有专利数量最多、层次最高的商业银行。目前,工商银行的大型数据中心管理和维护着超过6亿个账户的数据,信息系统的整体可用率始终保持在99.98%以上的水平。此外,着眼于国际化发展目标,工商银行自主研发推出了境外统一的核心业务系统(FOVA),目前已经推广至其大部分的境外分支机构,为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IT支撑。
(二)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或项目。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企业或项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向科技创新企业或项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无需中介,该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向企业或项目提供如结算、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以及存款服务等非融资性支持。二是向现金流较为稳定的创新主体贷款,个别项目的创新失败不致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三是支持已处于扩张期或成熟期的创新项目,鉴于其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已较小,银行信贷风险相应较小。四是对于风险较大的创新企业(项目),银行可以通过信贷资产组合、利率上浮、财产抵押等方式有效降低、化解、覆盖风险。
商业银行向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科技项目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提供金融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支持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科技项目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其支持创新公司(项目)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该方式充分利用了平台对项目创新含金量的鉴别能力,使银行避免了对大量企业或项目的评估、审查,只需对风险投资公司等机构的管理能力、还款能力加以监督检查,降低了银行的贷款成本和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担保机构向科技创新企业或项目直接提供金融支持。对于创业投资项目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商业银行可通过引进担保机构有效化解信贷风险。担保机构既可以是政府附属的非盈利机构,也可以是商业性机构。银行对创投项目或新兴企业发放贷款,担保机构提供政策性担保并收取一定比例的干股、期权。通过担保比例的设定、担保机制的创新,有效规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该方式在向科技创新提供资金的同时调动了担保机构的积极性、确保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疏通了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金融体制不完善。在我国,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迟缓,究其原因是缺少一个完善的科技金融体制。对于科技金融是科技工作还是金融工作的界定不明确,组织管理、执行机构主体定位含糊,缺乏推动科技金融的统一载体。具体而言,科技与金融分离成两个相对封闭的运作系统,各自根据本系统的规则进行条条管理、块块运作,并未形成合力。科技和金融各行其是,并没有被放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重新综合定位。可见阻碍科技金融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力量分散,需要建立一个以专业性质的商业银行为核心的新体制。
(二)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价值隐性化。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更多是从信贷、资金、中间业务等业务条线,对余额新增、占比、增长率等传统指标进行考核。信息科技虽然以各种形式为商业银行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信息科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难以被直接反映到财务报表中,也就无法生成考核绩效。这也反映出,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偏差,信息科技部门创造的经济效益往往被业务部门所掩盖,多数商业银行将其归为后台保障线,而没有列入更能反映信息科技本质的业务推动线。事实上,信息技术不仅推动着新产品的产生,而且即便是传统概念的新产品,其背后支撑的IT系统对产品盈利的贡献度,在某种意义上也超过了产品定价等业务要素。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可控。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资金占用期长,且多为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而商业银行放贷以流动性和安全性为本、以能够保证收回贷款为前提,为了规避风险,银行贷款进入科技型企业的时机大多在企业处于扩张期或成熟期。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既有一般企业的原因,如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财务信息不透明、银行信贷管理模式僵化等原因,更有一些特殊原因:一是科技项目价值难评估,难转让。这样不利于商业银行实施知识产权质押,也不利于投资机构确定企业项目的投资价值并予以转让。二是企业信用难判断。高科技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初创期,商业银行无法知晓企业的资信状况。三是技术成果难保护。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个别科研人员手中,一旦科研人员跳槽或核心技术泄密,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
(四)中介服务存在缺位、错位现象。破解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必须引入第三方中介,通过担保机制或信息媒介,实现资金供给方向资金需求方的资金转移,实现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有效介入。但是,目前我国相关中介服务体系仍存在若干问题,一是针对科技创新的担保体系不完备。缺乏全国性的科技创新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地方性机构实力不强,管理能力较弱,且动力机制不完善,部分担保机构经营方向偏移。二是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和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存在人才、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三是部分中介机构出现品质不良现象,甚至行业整体缺乏公信力。如信用评估行业出现的恶性竞争、承诺级别、贬低他人等现象,扰乱了正常的评级市场环境,使市场出现诚信真空。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科技创新。一是加强对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通过科学、量化的体系方法,促使信息科技隐性价值显性化,提升信息科技对商业银行发展的自主推动力。二是加强数据应用,挖掘数据价值。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现代技术,服务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三是加强信息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从整体提高资源效益的角度,将信息科技资源进行整合,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二)定制金融产品满足高科技企业需求。科技企业对金融产品需求具有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商业银行必须根据科技企业的特点量体裁衣,加强产品创新,满足其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一是根据科技企业缺乏有形资产的特点加强担保方式创新。例如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质押以及其他权益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对现金流持续稳定的企业设计收入质押贷款,对有订单的企业设计订单质押贷款。二是根据科技企业成长期经营管理不规范的特点开展中间业务创新。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信息资源、系统网络、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支付结算、财务咨询、现金管理、理财等全方位的服务。
(三)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与分散机制。商业银行有效支持科技创新,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风险控制与分散机制。一是积极推动包括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技术先进性鉴定和专门服务于科技企业贷款的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通过公正的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化解金融与科技产业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由于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现状和科技水平缺乏了解造成的价值难以评估问题。二是探索和创新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包括在既定市场定位下,为不同发展阶段、风险程度、地域空间的科技项目融资,通过信贷资产组合的方式实现风险分散;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科技保险、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网络联保等分散风险的作用;开展联合贷款以及推进科技企业贷款交易转让和资产证券化,及时进行风险转移。三是实现有效的风险隔离。将科技金融业务与一般金融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上分离开来,实施相对独立的管理,保证一般业务安全。
(四)构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根据科技金融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构建一个集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为一体,由政府、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集中参与,覆盖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全过程的多功能、多层次的系统性、创新性体系安排。一是探索科技贷款的多种组织形式。既可以通过在大型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从事科技贷款的组织机构,实行单独的内部管理模式,也可以探索大型商业银行作为出资人发起设立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贷款组织。二是建立完善的中介机构信息分享机制。金融产业和科技产业对信贷中介机构的资质、信誉度等信息实现共享,实行中介机构造假一票否决制。这样既保障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也保证了科技企业的有效资金来源,通过市场的监督机制维持中介机构健康的市场秩序。三是根据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财务不健全的特点,淡化财务指标在信贷决策中的比重,增加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软指标的比重,提高员工主观判断在信贷决策中的权重。
(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协同效应。科技创新事关战略得失,财政资金应当发挥关键的作用。一是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奖励制度,对1年期以上的新兴战略性科技项目贷款、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以上的商业银行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资金,激发贷款投放的积极性。二是政府直接参与认购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基金,既提高了经济主体购买信托计划的信心,又实现了财政资金循环使用和保值增值。三是财政出资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四是财政对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担保机构给予资助,对担保机构为创新型企业独立担保或联合担保的担保费和因担保发生代偿的净损失按一定比例予以补助

❽ 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金融科技为金融IT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银行业开始布局该领域

目前,我国金融IT企业在通过新兴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服务的同时,也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取金融牌照,利用自身IT技术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开展如金融产品销售、智能投顾、大数据征信等金融科技业务,实现销售分成或业务分成。根据分析,金融IT企业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第一阶段,市场容量仅千亿规模。而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容量可达万亿规模。以智能投顾为例,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资产管理规模达50.4万亿,若智能投顾渗透率达到10%,仅智能投顾的市场容量就达5万亿规模。由此可见,金融科技为我国金融IT企业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❾ 大家如何看待现在许多金融机构比如银行把金融科技作为转型突破口

银行数字化转型是趋势,比如极融,可以帮助中小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建设消费金融网贷系统,构建大数据风控数据体系与系统,信贷反欺诈与平分模型,对接优质流量等。

热点内容
投资移民用什么货币 发布:2024-11-15 00:14:34 浏览:978
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发布:2024-11-15 00:07:02 浏览:946
商务金融用地房屋征收怎么评估 发布:2024-11-15 00:00:47 浏览:48
股票阻击涨停板 发布:2024-11-14 23:36:01 浏览:98
股票软件上sbt 发布:2024-11-14 23:20:43 浏览:364
金融机构被冲击如何处置 发布:2024-11-14 23:16:26 浏览:687
股市行情卡森股票交易时间 发布:2024-11-14 23:05:38 浏览:47
股票交易线有什么区别 发布:2024-11-14 22:58:06 浏览:153
爱心慈善基金是什么 发布:2024-11-14 22:57:03 浏览:835
股票软件设止损价 发布:2024-11-14 22:56:17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