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复杂金融理论
1. 本人学金融的,大二了,想考北大金融学研究生,谁能告诉我要怎样学习
又一个学金融的。。。
想要出类拔萃?想要脱颖而出?
首先你知道你们学校安排的四年金融学课程科目吗?了解他们吗?看样子你不了解,那就更不可能了解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了?
书本上金融学及其各学科的定义,看起来那么的遥远陌生,一本正经。实际上,你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在生存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金融学也不例外,简言之它是人们为了解决钱(学名儿货币)的问题而弄出来的方法。钱的什么问题?你能理解的比如说怎么赚钱,怎么投入更少的钱赚更多的钱,怎么在赚钱过程中花费更少的钱(成本问题)等等。
钱被人划分成很多类别,国家财政上的钱,企业公司的钱,储户的钱,借给别人的钱......这些被借来借去,投入收回的钱等等。这些钱以及钱的流动等都包含在金融学里面,那么怎么解决并研究这些钱的记录及流动、变化(增加减少)等问题,于是金融学里产生了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货币金融、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金融法规等等。
废话这么多,就是要你明白,也必须明白------(通过对各科的学习了解)你学的各科目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金融、经济)问题的,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
通过上面方式去梳理去学习,你大学四年的课程大约只需要不到一年就可以完全并不算紧迫。至于其中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建议你知道就行,先别深究,费脑子。
================================================
等你全学完了这些东西,但仍仅仅存在于理论上你有所掌握,并不等于你能在未来的实际工作应用中都罩得住---术业有专攻。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你的未来规划了,你要从事什么行业(职业):本行业(金融保险),还是非本专业?
非本专业的我不知道。
涉及本专业的管理岗位,财务岗位,金融销售岗位(市场),证券投资(不仅仅包括股票),银行会计,研究型岗位等等乱七八糟的很多岗位,你了解吗?
你应该知道,你以后或许就靠这些岗位混饭吃。无论你对未来的憧憬多么美好和辉煌,你必须先生存才能谈这些。
-------------------------------
学习之余,多去了解了解你可能会或者想去做的职位吧。这会让你知道你将要做什么事情,并检验你现在储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够不够应付。
工作是你的敌人,学习是你的武器(这句话等你工作后会有特殊体会)。 要想击败你的敌人,首先要了解你的敌人,知己知彼!先谈知彼,就是了解你想要做、可能去做的工作,能不能胜任,怎么胜任。
================================================
你了解了工作,拥有了专业理论知识,下一步,就是考虑怎么去运用你的知识去胜任你的工作。(有了敌人,有了武器,开练吧)
当然这一步并非要真正等到你工作的时候才去做,否则这步在这就无意义了。所以你应该在学校就花时间去把可以实践的事情去实践一下,无论多少,有总比没有好。
比如财务,你可以找一家企业的财务报表去研究,然后去求教,再研究再求教,或者找到一堆数据,试着自己去做各种财务账目;比如银行会计,这个应该有实践课,一定要学会使用软件。比如说证券投资,起码你要了解现在市面上有哪些金融产品,股票、期货等等,他们的运行情况,如何分析研究操作。再比如说金融工程,一款金融产品是如何设计的,现在市面上的金融产品怎么设计,有什么特点等等。比如说金融法规,国内、国外各是什么情况你自己能试着设计一款出来么。
----------------
这样深入进去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艰难的过程。就像你有一条路(工作),你有一辆自行车(学习及知识),你要骑着这车上路,前提得会骑 啊,学骑车这个过程最难(反正我记得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学得很悲壮)。
这个过程就是实践。别人只能做以指引,灌输、代劳不得,自己流汗了才能知道自己的汗水味道。但也是最重要的。
================================================================
现在说说考研的问题。无论你考研与否,前面的你必须做到,这是你想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必须付出的最初级的“代价”。
我倾向于有意向和条件去考研的话,建议你最好试一试,考不上也可以把它当做复习自己的理论知识嘛。考上更好,那不仅意味着你不必马上应付即将到来的工作,更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
现代社会变化太快,各行业的变化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变化更快。所以更需要你去接触更高级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在研究生阶段你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读书,你会有机会去做一些工作。
考上研究生的好处很多,不过最好不要考博,听说现在很多博士女都找不到对象!^-^
打字很累,但是最后还是要严肃的问你一些问题:
你认真读完了这些建议吗?
你读完了这些,小脑壳里有开始隐约了解到,我给你的建议是一个怎样的,大致的四年计划框架吗?
读完这些,你有从此抛弃一些娱乐时光的准备吗?你舍得你的那些风花雪月吗?
我的建议有可能引发你的男友、女友无尽的怨念吗?
最后两个附有建议的问题:
你是否会真的 在接受并执行 我的以上那些建议后,忽略人际关系的交往吗?
我的建议:千万别,否则你将得不偿失。
你会立马接受我的那些建议吗?
我的建议:请不要立即接受,那说明你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你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最后一句:请注意,亲情第一,感情事业第二。此位置定死,无法更改。
祝你能够尽快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2. 学习四年金融学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体验就是,课程真的很多,本科四年的学习也只能浅尝皮毛。
1.金融学的基础课程有以下科目。大一大二会要求修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计算机基础等等。高中是个文科森,对于学习这些课程,其实难度还真的不小。概率论个人认为是最难的,很容易挂科,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
但其实呢,越是困难的事情,做起来才有意义不是?金融学找工作真的是不愁,也有“万金油”的美称哈哈哈,意思就是,就业方向很广。而且,如果是比较顶尖的金融人才,就业的薪资真的是非常高的,所以还是很值得报考的。
3. 目前学金融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吗
现在的学生大半都会选择这个专业,可能是偏爱吧。但同时也忽略了一个问题,人家只要精英,这就导致了百分之九十的金融系学生无法就业,而且有经验者优先,应届生没经验多数都不爱用的。金融学一直稳居在学生报考专业的前五名,这是和其就业行业的高收入是分不开的。海文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对金融学的就业方向进行了盘点,归结出了八大就业方向,并对此进行了深度解析。希望能给报考金融学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对于金融研究生而言应是首选。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专业应用较易入手,政策把握比较到位;其次,在行业管理部门做上三五年再入行到实践机构至少能给个中层以上的职位。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可能还需要背景依托,本科生想进较难,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4. 金融学专业如何去学
金融学本科应该有的学术规划和职业规划
这里说的金融学是指一级学科门类为经济学,不包括统计学的精算和金融方向,不包括工学的计算机与金融仿真,不包括管理科学的金融工程,也不包括管理学的财务管理或者公司金融。本文所适用的范围指传统的金融Big8所,包括北大,人大,南开,复旦,厦大,西财,上财和央财。毕竟很多课程是非金融传统高校不开的,而且一行三会一般也只接受这几个学校的学生去实习。(并入清华的五道口由于只招收研究生就不纳入讨论了)
大一 大部分学校不会开设专业课,这段时间应该学习经济英语和高数,以及计算机基础,c++,mat-lab.不要小看这一年,如果不打好基础想进入顶级投行或者银行总部那真心是不可能的。
大二 Big8的高校一般会开计量经济学,宏微观,货币银行,公司财务这类专业基础课程。利用你大一的基础直接看英文原版教材就成为你未来能不能一击制胜的关键。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这三本书足以支撑起你庞大理论金字塔的地基。不要急功近利,一定要静心研读,逐词翻译。这样无论你出国深造还是考研或者工作都可以得心应手。很多光华的师弟总是问我应该看李子萘的计量经济学还是张晓峒的,我个人觉得本科阶段国内的计量教材张晓峒老师是首选的。此外法愽齐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基础,罗斯的公司理财,沃尔特恩德斯的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也是值得一读的。这一年是最累的一年,除了这些基础性的分析理论,我们还需要学会eviews.stata.r.spss.rat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指标特征,可以说这一年是最艰苦也是最充实的一年,梅花香自苦寒来吧。
大三 以阅读国内外文献为主,当然立志于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可以参研下莫顿的金融学,法愽齐的金融建模与投资管理中的数学,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等等经典教材,但是该年度的重点还是在看文献上,找到你的关注点搜寻与你关注主题相关的论文,请注意无论在知网还是在谷歌学术上搜文献,请记住只看cssci和ssci的文章。你看的期刊质量越高,你以后的层次就越高。当然如果你需要保研或者出国那还需要你仿照文献发2篇左右的学术论文。这个时候学校优势就来了,很多期刊是优先发表这8所高校的论文的,特别是前四所。如果你想申请北美高校或者北大人大南开复旦这类的高校,最好让导师一作,冲一下权威期刊。去年上海财经和南开的本科生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文章,很拽不是。
大四 你要精确的定位自己是否要工作,很多人觉得学习不好,理论不好的都应该去工作,这绝对是个天大的谬误。如果你不会计量不会数据分析不会建模,那你去工作就是销售,和你没读书有啥区别?何况在一个拼爹的年代,你没技术,如何在金融王国里生存?ok,话归正传,最后一年实习经验最为重要,big8高校一定要学会利用校友资源,这八所高校基本垄断了中国的金融人才市场,所以去高大上单位实习也就相对容易一些。实习申请的层次应该是:一行三会>外资券商总部,四大行总行>国内大券商总部,股份商业银行总行>城商行总部,各省一行三局。如果是省分行之类的实习建议还是算了吧,毫无加分。实习和就业基本类同,如果能到各个总部去呆几个月,想必就业都不错。这里强调下考研,咱们光华的或者经院的本科自然愿意留在本校了,但是不排除个别去五道口,甚至是复旦南开上交的。我想说的是道口如今已经破落了,如果因为觉得有央行的背景而选择去五道口那根本就是和错误,无数案例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五道口就是个绣花枕头,就业可能比南开复旦还要差,此外上交的高金大家也要慎重。
好了非常感谢各位同学和我分享经验,最后我要强烈的建议北大的各位领导请不要毁了北大金融的金字招牌,软件学院那200多个金融硕士指标,出卖的是北大的校格!
谢谢大家!
5. 金融杠杆理论是什么
金融杠杆简单地说来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必须仔细分析投资项目中的收益预期和可能遭遇的风险。
另外,还必须注意,使用金融杠杆这个工具的时候,现金流的支出可能会增大,否则资金链一旦断裂,即使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资者也必须要提前出局。
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率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在2007年为33倍。
(5)如何找复杂金融理论扩展阅读
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中的杠杆效应,即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另一相关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也就是指在企业运用负债筹资方式(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优先股)时所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现象。
由于利息费用、优先股股利等财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普通股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将相对减少,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好处。
财务中的杠杆效应,包括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复合杠杆三种形式。
1、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2、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
3、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经融杠杆
网络-杠杆
6. 金融学专业毕业后一般都从事什么工作
你好!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这些工作:
金融分析师(Financial analyst)
金融分析师基本上可以说是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首选了。在这一职位上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数学、会计、经济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与能力!
作为一名金融分析师或投资分析师,你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收集和分析财务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为你的雇主提供可靠的投资决策建议(你的雇主可能是个人、非营利组织、公司企业、政府或者是其他组织)。为了能够顺利帮助雇主做出正确的决策,你会需要参与整个投资方案的制定的多有环节,并且也需要留意雇主所在的行业或领域内的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最优化投资!
财务经理(Financial manager)
财务经理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维护并保证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根据所任职的公司大小规模不同,财务经理的工作职责也不尽相同。大型公司的财务经理需要做战略分析,制定战略目标,而小公司的财务经理则可能负责收集和整理财务账户。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财务经理你需要负责管理预算、审查财务报告、管理财务部门的员工、分析市场的趋势、建立财务联系网络、分析投资结果等。
想要成为一名财务经理,你必须拥有金融相关专业的学位以及强大的商业意识,并且要有极强的数理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经理!
注册会计师(Chartered accountant)
作为一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你会拥有许多成为职业会计所需的技能。因此,你在毕业后也可以选择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你可以任职于跨国公司、政府机构或私人企业。你的蛀牙工作职责就是进行财务审计、提供财务相关建议、管理财务系统和预算以及处理破产等相关问题。当然,你也可能会专注于一方面,例如:管理咨询、法务会计、企业财务或者税务等。
理财顾问(Financial adviser)
金融顾问(也被称为理财规划师或财富管理师)预计在未来十年成为金融业发展最快的职业之一。作为一名理财顾问,你需要为客户提供有关如何管理资金的专业建议,包括如何选择投资,储蓄,养老金,抵押或保险产品等等。
想要成为一名理财顾问,你需要遵守行业规定,并且考取资格证书。
精算师(Actuary)
精算师需要对未来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雇主提出建议。在工作中,需要使用数学、统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与理论来评估发生某一事件的风险,并帮助雇主采取措施将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精算师主要工作于以下机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企业等。在工作中需要将数学建模技术、统计建模工具以及概率论等理论知识应用于经济市场中。
作为一名精算师,你需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才能向非专业人员呈现复杂的信息。你还需要在数学,统计学和商业方面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想要最终成为一名仅算是,你还需要参加一些精算机构。
金融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其他职业
除了上述职业外,你还可以从事于以下行业:股票、债券、资产和股票投资以及金融工具的买卖等。
在从业过程中,你会发现,身为一名金融人,你的工作是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你需要在管理和与客户合作方面做出明智的决定以获得最大的汇报。
你也可以选择在商业银行工作,你可以做船员、销售助理、信托员、信贷员或者分行经理。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在对冲基金、税务、管理咨询和数据科学等领域从业哟~
7. 想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该怎么入手
如果是从喜好经济政策的角度来讲,建议楼主多看新闻或是参考消息一类的报刊就没问题。
如果想更加全面的理解各种经济政策或者需要自己做一些投资,就需要从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看起咯,这两块的东西是必备知识,也可以讲说是敲门砖。
从国际经济环境的角度来看,可以读读《国际金融学》与《国际经济学》,对汇率啦、国际贸易结算啦以及关税啦等等基本知识能有一个大概了解;
从了解银行业务的角度,可以读读《商业银行管理》啦之类的书籍,里面会涉及到各种商业银行的业务以及诸如巴塞尔协议等等你天天都会见到的东西;
想了解投资方面知识的话,可以从最基础的《投资学原理》入手,这本书有助于你对资产的配置、资产的定价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接着就需要楼主自己看看是想更深入了解哪方面的投资咯,比如《证券投资学》《期权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都不失为行业入门的好书籍。
至于楼主讲的金融工具,不知所指的是债券、股票、基金以及衍生品这一类的金融产品呢,还是说在投资的过程中会用到的定量分析方法,所以不能冒然给楼主解答。
以上属于个人愚见,楼主自己加油啦!
8. 金融中介理论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详细论述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金融中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过程。以中介形成与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中线论述。 跨期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可分为个人不确定性和社会不确定性,当面向个人的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结合起来,即从结果上表现为经济社会总体的不确定性时,社会不确定性就产生了。假定无论社会不确定性还是个人不确定性都是经济社会所固有的,从某种意义讲,个人并不能通过其他资源的使用就减少这些成本。
Bryant(1980) 和 Diamond & Dybvig(1983) 研究了在个人面临消费不确定性时银行类中介的作用。在他们的研究中,银行负债是作为平滑消费波动的机制而出现的,而不是执行交易媒介的功能。银行为家庭提供防范影响消费需求(路径)的意外流动性冲击的保险手段。
Diamond & Dybvig(1983) 模型(以下简称 DD 模型)的前提假设为:假定从投资机会中获得的支付与消费者的期望消费路径不一致,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随机的。除非他们通过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消费冲击,否则满足这些随机消费需求会要求消费者提前结束投资。 Diamond & Dybvig(1983 , 1985) 模型认为在投资者面对独立流动性冲击的经济中,金融中介提供的存款合同可改进市场配置。而市场不能为防范流动性提供完全保险,因而不能导致有效的资源配置。实际上, DD 模型的金融中介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保障。投资者可以利用金融中介来提高自己在孤立状态下备用投资的可能性。一方面,他可以避免投资机会中固有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消费需要中固有的风险。在 DD 模型中,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投资者之间可直接订立合约,以获得与利用金融中介相同的投资结果。但是,由于道德风险的原因,这样的私人合约会最终走向解体。
Diamond & Dybvig 假定活期存款是不能交易的,且没有考虑其他证券市场。 Jacklin(1987) 和 Haubrich & King(1990) 也认为金融中介的存在依赖于上述假定。 Hellwig(1994) 和 von Thadden(1998) 考察了在 Diamond & Dybvig 模型中加入其他条件时银行的功能问题。为了回应 Jacklin(1987) 、 Haubrich & King(1990) 、 Hellwig(1994) 和 von Thadden(1998) , Diamond ( 1997 )发展了一个包含银行和证券市场的模型,考虑了在市场上代理人有限参与的情况。文章的重点是关于银行流动性的提供和市场深度的相互作用。代理人参与证券市场越多,银行提供额外流动性的能力越弱。
Allen & Gale(1997) 考虑了金融中介的不同的平滑功能,也就是所提供的平滑跨代风险转移机制。在迭代模型中,市场是不完全的,但是 Allen & Gale 指出,长期存在的金融中介是提供这种跨期平滑作用的制度机制。中介持有所有资产,为每一代人提供存款合约。在积累了大量储备之后,中介为每一代人的存款提供独立于真实红利实现情况的不变收益。
上述分析主要是针对个人的消费风险所引起的不确定性。投资不确定性会引起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进行多样化投资,而金融中介可以减少个人持有多样化组合的成本。这在下一部分会详细分析。 交易成本曾经是解释金融中介存在的一个主要因素,正如 Benston George ( 1976 ) ) 所述:“这一行业(指金融中介业)存在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货币交易成本、搜寻成本、监督和审计成本等。其中搜寻成本、监督和审计成本放在信息与金融中介部分介绍。
新金融中介理论的先驱格利和肖及其后继者 Benston George ( 1976 )和 Fama(1980) 认为,由于金融资产交易技术中的不可分性和非凸性,阿罗—德布鲁范式中理想的无磨擦的完全信息金融市场已不再存在,因而就需要金融中介参与金融交易;金融中介可视为单个借贷者在交易中克服交易成本、寻求规模经济的联合,并指出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在于交易成本,提出了金融中介理论中的交易成本思路,从而开创了新金融中介理论。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利用技术上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也可以这样说,规模经济和(或)范围经济起源于交易成本。若存在与任何金融资产交易相关的固定交易成本,那么,和直接融资情况下借贷双方一对一的交易相比,通过金融中介的交易就可以利用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之所以有规模经济存在,是因为在金融市场上,当交易量增加时,一项交易的总成本增加得很少。从整个社会的储蓄投资过程看 ,中介手段有助于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以及在各种可能的投资机会之间更有效地分配稀缺的储蓄 ,这被称之为金融中介的“分配技术”。同时 ,金融中介还可通过协调借贷双方不同的金融需求而进一步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 ,并且依靠中介过程创造出各种受到借贷双方欢迎的新型金融资产,这被称之为“中介技术”(孙杰, 1998 ;张杰 2001 )
Klein(1973) 认为多样化成本是出现金融中介的必要条件,并且注意到这“提供了一种聚合资财的经济刺激,而中介机构则是如此聚合资财的合乎逻辑的工具”。 Kane & Buser(1979) 研究了美国商业银行持有证券的多样化程度。金融中介的规模经济还表现在它能更好地开发专门技术来降低交易成本。互助基金、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开发了计算机专门技术,使之能以极低的成本提供多种便利的服务。
另一类型的规模经济与流动性保险相关。按照大数法则,大的投资者联合将能够投资于流动性弱但收益性高的证券,并且保持足够流动性以满足单个投资者的需要。这一讨论并非仅仅适用于银行业,对保险活动或存货管理同样有效。
Freixas & Rochet(1997 )认为范围经济主要涉及支付和存款服务之间,无论在经验还是理论层次上,范围经济并不易准确陈述。 Anthony Saunders(1997) 指出金融中介形成的产品间成本协同节约的能力为范围经济。比如说,计算机化可以使有关客户和他们需求的重要信息得以储存和共同使用。技术使得金融机构共同使用自己的资源投入(如资本和劳动力),以较低的成本(所谓较低的价格是与这些金融服务产品各自独立生产时相比)生产出一系列金融服务产品。
80 年代以来有大量文献考察了不同金融服务行业中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关于银行,除了最小规模的银行外,许多早期的研究都没能发现规模经济( Benston et al. , 1983 ; Berger et al . , 1987 ; Gilligan & Smirlock , 1984 ; Gilligan , Smirlock & Marshall , 1984 ; Kolari & Zardkoohi , 1987 ; Lawrence , 1989 ; Lawrence & Shay , 1986 )。最近,由于数据的完善和测量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规模在 $1 亿到 $50 亿之间的银行存在规模经济( Mester , 1990 ; Noulas et al. , 1990 ; Shaffer , 1988 ; Hunter et al. , 1990 )。关于范围经济,不论是在存款、贷款及以其他传统银行产品业务中找证据,还是从表内与表外业务中找证据,有关成本互补的证据最多只是很弱。对非银行金融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几乎都说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存在 (Mester , 1987 ; Lecompte & Smith , 1990 ; Fields & Murphy , 1989 ; Grace & Timme , 1992 ; Goldberg et al. , 1991 )(上述关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证来自于 Anthony Saunders,1997 )。 运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金融中介的存在,是 20 世纪 70 年代金融中介理论的热点。我们通常认为关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文献可追溯到 Leland & Pyle(1977) 或更早到 Akerlof(1970) 。但 Stiger(1967) 把这一问题追溯到 Keynes(1936) 的关于借款者的风险和贷款者的风险的区别。在回顾了 Keynes 关于诸如获得借款人的知识和监督他们在贷款期间的行为的“信息成本”的分析之后, Stiger 得出一个经典的定义:“信息成本是指从无知到无所不知转变的成本,而很少有交易者能够负担全过程的成本”。新的文献通过确认融资过程中获得信息资源的困难,把以信息成本为基础的金融中介理论导向一个更加基础的水平。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不充分了解的现象。例如,对于贷款项目的潜在收益和风险,借款者通常比贷款者了解得更多一些。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 两者都会导致金融市场失灵。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一个办法是让私人来生产和销售信息。也就是一小部分人生产信息而成为知情者,然后把信息出售给不知情者。然而,这引入了“可信度问题” (reliability problem) , Hirshleifer(1971) 首先指出了这一问题:即不可能使信息生产者可信地保证他事实上生产了有价值的信息。一个相关的问题涉及信息的再出售。如果信息生产者可信地生产了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卖给另一代理人,但没有办法阻止第二个代理人把该信息卖给第三方,以致第四方等。换句话说,信息的购买者在不必减少自己对信息的使用的情况下把它卖给别人或与人共享。这是所谓的“剽窃问题” (appropriability problem) 。信息生产者不能完全得到信息生产的回报,这使得信息生产不经济(见 Grossman & Stiglitz(1980) )。信息生产中的再出售和剽窃问题激发了金融中介的产生。 Leland&Pyle(1977) 首次提出中介可以克服可信度问题。中介通过将它自己的财富投资在资产中以可信地生产信息,这表明它所生产的信息是有价值的。 Leland& Pyle 建议金融中介通过发行证券和将收益投资到证券组合中使得中介成为私人知情者,这样能有效地解决信息生产中的可信度和剽窃问题。从其委托监督模型出发, Diamond(1984) 从 Leland& Pyle(1977) 模型得出相对于企业主的成本来说,分散化可降低中介的显示成本。在 Leland& Pyle(1977) 之后,许多文献尤其著名的是 Campbll & Kracaw(1980) 也探讨金融中介存在以生产潜在投资的信息,这些信息在资本市场上不能有效的生产出来。然而,最完整的论述代理人联盟能够生产潜在投资的事前信息的是 Boyd & Prescott(1986) 。在 Boyd & Prescott(1986) 模型中,代理人可以评价他自己的项目,然后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支付特定回报的证券。或者,代理人联盟可以提供给投资者一个组合回报。金融中介就是这样的代理人联盟,它可以评价项目,投资到必定会产生高回报的项目,从项目组合中分享回报。金融中介( 尤其是银行 ) 之所以能从信息生产中获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们主要发放私人贷款,而不是购买在公开市场上交易的证券,这避免了“搭便车问题”。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逆向选择导致的成本为:在贷款之前,贷款人在逆向选择环境下对合适的投资项目和借款人进行搜寻和核实投资项目预期收益的成本,即搜寻成本和核实成本。 Chan(1983) 建立了一个模型 ,认为金融中介的优势是能将搜寻投资机会的成本分散于众多投资者之间 ,因为在不存在金融中介的场合 ,每个投资者都要独立支付一笔搜寻成本 ,而金融中介则可以在不同投资项目之间进行广泛的搜寻 ,一旦找到了某个有效益的项目 ,还可与其他投资者一同分享。即金融中介在项目搜寻方面存在规模经济。核实成本是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估的成本 ,要进行评估就要采取措施 ,就要花一笔费用。核实成本的效果是落实所取得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是“不能轻易地在投资者中间分享的”。意思是投资效益不容易直接分配给各个投资者 ,要分配给各个投资者 ,只能通过金融媒介体。金融媒介体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 ,就在于投资效益的一部分能够让自己的客户分享。 Broecker(1990) 研究了逆向选择环境下进行的项目筛选问题。
解决道德风险的办法是增加监督,而监督是有成本的,如果由大量的小的贷款人直接监督借款人,成本会很高,而且同样会产生“搭便车问题”。而银行监督则具有规模经济,所以把它委托给一个特定的机构—银行是有效率的。银行相对于其他金融中介的另一个优势是:由于企业通常在银行开户,银行就可以直接得到重要的信息,银行就可以通过观察企业的存款和取款来评定企业的金融状况( Irena Grosfeld , 1997 )。 Diamond(1984) 首次对金融中介的存在作了一致性的解释。 Diamond 模型中的金融中介“监督”借款人。 Hellwig(1991) 对此进行了研究。 Holmstrom & Triole(1993) 研究了在项目实施期间防止借款人的道德风险问题。 Townsend(1979) , Gale & Hellwig(1985) , Krasa & Villamil(1992 )提出了处罚或审计违约借款者的问题。 Winton(1995a) 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即银行资本的作用问题,他指出银行资本是完成委托监督功能的另一机制。同时,中介贷款时所解决的任何能够增加价值的问题同样也是借款给金融中介的一方面临的问题。在 Diamond 模型中,中介代表借款给中介的投资者监督借款人。但是贷款给中介的贷款人自己不得不直接监督中介。这个所谓的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如何解决? Diamond(1984) 是第一个认识到并解决这一问题的人( Gorton & Winton , 2002 )。更准确地说,“监督监督人”的问题是指:如果监督中介的成本低于贷款人直接贷款给借款人的成本和所导致的监督成本,则借款给中介会减少监督成本。 Diamond 的基本结论显示,随着中介规模的增大,如果中介按所承诺的监督借款人,它就会按承诺的支付存款人。如果不是这样,中介会遭受非金钱的惩罚即破产或声誉损失。如果贷款的回报是相互随机独立的, Krasa & Villanil(1992) 应用大偏差定理表明:只要存款人的监督成本不随银行规模成指数增长,对大银行充分监督的期望成本趋于 0 。其他的关于银行类中介的理论观点强调了长期承诺关系的优点。认为银行会通过建立长期承诺机制来减少投资者、经营者和雇员之间的道德风险( Shleifer & Summers , 1988;Mayer , 1988 , Franks & Mayer , 1990; Irena Grosfeld , 1997 )。 对于金融中介有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种方法视现存的金融中介为给定,认为公共政策的目标就是帮助现有的机构生存和兴旺,把这种分析方法简称为机构观;另一种分析方法则不同,视金融中介运作的功能为给定,并探索运作这些功能的最佳机构结构,这种方法称为功能观。 Jensen & Meckling(1976) , Leland& & Pyle(1977) , Greembaum & Higgins(1983) , Diamond & Dybvig(1986) , Black(1985) , Williamson(1985 , 1988) , Brennan(1993) , Cossin(1993) , Pierce(1991) 和 Scholes & Wolfson(1992) 都不同程度的论述了金融中介的功能,但系统的论述金融中介的功能并把它提升到金融中介的功能观层次的是 Bodie & Merton ( 1993 , 2000 )、 Merton & Bodie ( 1993 , 1995 )和 Merton(1995 )的分析。金融中介功能观大大地拓展了金融中介理论的视野,从而把金融中介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金融中介功能观的核心内容可表述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亦即在地域和时间跨度上变化较小;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即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最终会导致金融系统执行各项职能的效率的提高。而且功能观首先要问金融体系需要行使哪些经济功能,然后去寻求一种最好的组织机构,而一种组织机构是否最好,则又进一步取决于时机和现有的技术( Merton , 1995 ;博迪, 2000 )。
当然,这里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具体内容,而是金融机构的动态变化。 Merton ( 1995 )承认,近年来,金融体系结构( Ross(1989) 把金融机构分为透明的各类证券市场、半透明的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不透明的传统金融中介如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发生变化的部分原因是由于新设计证券的大量涌现,计算机和电讯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不同证券的大宗交易得以顺利完成,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理论的重要进步,所有这些都大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结果,导致金融市场交易量大幅提高,从而替代了金融中介的某些职能。中介与市场在金融产品的提供上是竞争的,而技术进步与交易成本的持续下降加剧了这种竞争的强度。 Finnerty(1988,1992) 对金融产品创新的大量事件的考察表明,最初由中介提供的金融产品最终都走向了市场,这种范式隐含着:金融中介(特别是非透明中介如银行)正在被金融市场的制度性安排所替代。上述观点对于金融中介总体来说是不成立的,中介除了提供定制的产品和服务的明显功能以外,还具有重要的创造与检验新产品的潜在功能。 Merton 根据金融产品的性质对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作了具体“分工”。相比之下,金融市场倾向于交易标准化的或者说成熟的金融产品,这种金融产品能服务于大量的消费者,并在定价时能被交易所充分理解;而金融中介则更适合于量小的新金融产品,这些新产品一般而言是高度定做的,只针对那些具有特殊金融需求的消费者,因此信息也是完全不对称的。中介和和市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介通过创造出构成新市场基础的产品和加大市场上已有产品的交易量来帮助市场成长。反过来,市场通过降低生产产品的成本帮助中介创造新的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当我们静态地审视某一特殊产品的活动时,中介和市场的确是两个相互竞争的制度。然而当我们动态地看待金融系统的演进时,两者又恰恰是互补性的制度,在功能的发挥上彼此加强、相互促进。从这种意义上讲, Merton 对金融中介理论的贡献是真正具有建设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
功能需求的稳定性使 Oldfield & Santomero(1997) 认为金融服务,如发行、配置、支付、及融资,比提供服务的机构和满足客户要求所提供的特定产品都要稳定。 Eichberger & Harper ( 1997 )也为我们理解中介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他们看来,金融制度发展的特征实际上就是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之间持续的竞争,金融制度演进的历史也就成为人们试图调和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竞争性关系的历史。 Allen & Santomero (1998) 认为现有的文献过分强调了中介在减少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他们指出,中介是风险转移的推进器和处理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及市场难题的推进器( Facilitators )。同时指出,为参与金融活动提供便利是金融中介的一项重要服务。减少参与成本(即学习有效利用市场并日复一日地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的成本。)对理解已在金融市场发生了的变化是事关重要的。 Merton(1989) 增加了金融部门的另外一个功能。他认为金融中介具有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分配风险的能力。在这里,金融中介的主要增值能力在于它们具有以最低成本有效地分配风险的功能。金融中介可以通过动态交易战略创造大量的合成资产。其业务日渐集中于风险的交易和各种金融合约风险的捆绑和拆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许多传统的金融市场扩大了,新的金融市场产生了,交易成本也降低了,信息变得便宜和容易得到,但却没有伴随着中介的减少。反而,金融市场广度与深度的扩展却是中介和企业增加运用这些金融工具的结果,也就是说,金融市场的扩大并没有使人们对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降低,反而,个人参与金融市场的方式急剧转向通过各种中介。因此,传统的以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金融中介理论对此现象的解释就存在问题。
针对银行等金融中介业务的变化, Allen & Santomero (1998) 在归纳银行新业务后认为,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的主要业务。 Scholtens & Wensveen(2000) 则认为,风险管理从诞生起就是银行的核心业务,银行总是持有风险资产并管理它。而随着银行新业务的拓展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这一职能大大加强了。管理风险现在是,而且一直是金融中介的生计所在。依靠在信息生成和处理上的专业化以及分散个体信贷和期间风险,中介一直能够吸收风险。针对金融中介职能的变化, Allen & Santomero(1998) 认为,原有的金融中介理论视野过于狭窄,需要用风险管理和参与成本来解释现代金融中介的存在。他们认为,在传统的以银行业为基础的经济中,金融市场的作用并不显著,银行管理风险的办法是将风险跨期平滑化:在资金充裕的时候吸收大量短期流动性资产,而在资金短缺时用它们作为流动性风险的缓冲剂。但是,近 20 年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对银行业形成的冲击,使这种风险管理办法难以为继了。因为金融市场给投资者提供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回报,因而使资金从银行流入金融市场。为了生存,银行不得不对其风险管理办法动手术:银行等金融中介绕开分业经营的限制,开拓新业务,进入新市场,进行金融创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向“全能银行”转变。这样,与传统的信贷业务比例下降相伴随,银行开始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进行资产交易和风险管理代理人的角色。参与成本可以解释银行的职能转变。所谓参与成本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花在参与风险管理和决策上的时间。 Allen & Santomero(1998) 指出,最近 20 年来,随着人们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单位时间收入的提高,他们花在风险管理和决策上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大大增加了;二是指由于金融创新,金融工具越来越复杂,使得非金融从业人员了解金融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投资者学习某种金融工具需要花费固定成本,既然如此,虽然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可能已经大为下降,但由于伴随着上述固定成本,投资者的最佳选择仍然是只持有有限的资产( Brennan , 1975 ), King & Leape ( 1984 )提供了相应的经验证据。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个人参与金融资产交易和风险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而金融中介作为专业机构,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代理人们进行风险交易和管理,从而大大减少参与成本。在这里,金融中介的职能主要是代理金融资产交易和风险管理,已不同于传统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职能了。 Scholtens & Wensveen ( 2000 )基本同意 Allen & Santomero ( 1998 )的观点,但是认为他们的分析并不全面。尽管市场不断向完美市场逼近,信息价格不断下降,但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仍然是中介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Scholtens & Wensveen ( 2000 )认为参与成本并不能很好地解释金融业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巨大变化,诸如共同基金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在他们看来,这些金融产品迅速发展的关键仍然是风险而不是参与成本,金融中介理论必须拓展其目前的研究边界。应当放弃静态的完美市场范式,采用更为动态的概念,金融中介理论应当包括金融创新的动态过程和在此基础上的市场差异化。金融中介不是居于最终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充当“代理人”,以减少像不对称信息和参与成本之类的市场非完美性,而是一个独立行事的市场主体。它能够创造金融产品,并通过转换财务风险、期限、规模、地点和流动性而为客户提供增加值。因此价值增值是现代金融中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而理应成为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当然,价值增值是通过降低人们的参与成本和扩展金融服务来实现的。
基于此, Scholtens & Wensveen 的这种所谓的补充理论( amended theory )自然强调金融中介的顾客导向而不是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说,金融中介本身就是向顾客出售金融服务并从中获利的,而传统理论所谓的节约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以及参与成本等则属于上述过程的伴随效应( by-effect )。总之,这种补充理论与传统理论相比,后者强调成本,而前者则强调价值;后者强调信息不对称,而前者强调顾客导向(张杰 2001 )。
9. 个人对经济学、金融学比较感兴趣,但仅仅是兴趣,我想找几本关于经济学或者金融学入门的书籍
入门教材: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系列》 1、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88元。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为哈佛高才生,天才横溢,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为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写,主要特点是行文简单、说理浅显、语言有趣。界面相当友好,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Greenspan 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为初学者解说,极其便利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学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可知经济学之功用及有趣,远超一般想象之外。推荐入门首选阅读。目前国内已经有某些教授依据此书编著《西方经济学》教材,在书中出现“经济学10大原理”一词,一眼便可看出是抄袭而来。 2、 萨缪尔森《经济学》(Economics)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发展糅合凯恩斯主义和传统微观经济学而成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框架。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目前经济学理论数学化大行其道,此翁实始作俑者。 《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国内50年代由高鸿业教授根据英文第10版翻译,商务印书馆于1981年出版。市面之16版,是和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 全书结构宏伟,篇幅巨大。可谓博大精深。渗透老萨数十年经济学见解。字里行间,三言两语,每有深意。其中诸如“热情的心,冷静的头脑”、“相关未必因果”等言语,可谓经济学之《老子》。读完该书,可了解经济学所探讨问题在经济学体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之认识框架。知识庞杂,有一体系框架,则适宜以后更进一步学习。学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此书国内有机工版发行之英文版。建议直接阅读英文版。 3、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及系列辅助教材。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经济学成就甚高,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茨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尽管三位作者政策倾向不同,但教材体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稍多一点,总体上讲,教材相当客观和公允。很适宜做入门教材。 4、《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及《经济学原理与问题》、《经济学案例》、《经济学小品》、《经济学悖论》、《社会问题经济学》等。此类书之特点是先提问题,再论原理,主要是针对社会习见问题,逐步解释原理,水平、内容大多较好,唯缺乏体系与框架,适宜略懂经济学者补充学习。 5、国内老师自行编写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目前国内各大学自己编写的直接冠以《西方经济学》或《经济学原理》均属入门教材。如高鸿业、历以宁、宋承先、梁小民、朱锡庆、尹伯成、司春林等等。然皆远逊外国教材。其中宋承先之《西方经济学》教材,竟用黑体加插一段马克思论地租之说法,以说明所传授学问之错误,实为极可笑者。 说明: 1、越基础性之教材越需深入浅出,将复杂抽象的道理联系到生活实际上,才讲的透彻,又能调起初学者之兴趣。国外教材,形成一竞争市场,多极高明之著作,教材之撰写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之便利,如曼昆之教材,以完全不带数学式而著称,又或更新换版本极快,以及时吸收新知识,如斯蒂格利姿《经济学》之增加不对称信息部分。低手所写教材自然被市场淘汰。故市面之基础教材,多为大高手所写就。 2、国内教材,建国以来,除商务系列丛书初期之100年前古典学派部分,政府同意翻译以作为马克思批判之反面教材得以出版外,80年代以前,近50年间国外经济学研究学问之成就,国人皆不得见。80年代末期,邹至庄先生力倡西方经济学,邓大人首肯之后,国内始渐有《西方经济学》之类教材出现。此类教材,多为新出道之老师,为进阶升职,凑出版物之数而编抄西人著作而成,机制所限,不敢添加“反动”之知识,又无竞争机制,购买者多为其听课学生。故质量甚差,若非特殊目的如考研指定者,慎勿购买。 3、按经济学有入门低、中级、高级之分。高级乃指其运用之数学工具及阐述观点之纷争更多而言,并非此学问高人一等。一如高等数学未必高初等数学一等之意。越是高级,则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数理逻辑之严谨,反不如低级来的实用。初级的入门教材一般是针对初学者,所以大多举案例和现象,加以文字解释,偶尔插加二维图案,高级教材注重数理逻辑,而二维图案及文字已难以表达、解决所说明之问题,故多用数学证明或代数方程,夹杂现代数学工具。中级教材则介乎其中,界定甚为模糊。教材难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
10. 金融数学专业怎样
如果你很喜欢数学和理科,并且对成为金融界高薪一族感兴趣,那么赫瑞-瓦特大学的金融数学理科学士正是你所需要的学位。 一什么是金融数学家?1.金融数学家做什么?金融数学家将他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高等概率论运用到金融学中。大部分的金融界从业人员从事产品的销售及服务工作,这就好比在汽车制造业或电信行业等其他所有行业中一样。然而,多数人从事的销售和服务工作并不是这些行业的核心,所有这些行业的核心是那些设计产品的技术专家。金融数学家就是设计世界上各种复杂金融产品的专业人才。这就正如一个汽车工程师既能设计出风险性与娱乐性并存的法拉利,也能设计出缓慢但安全的坦克车。金融数学家能够针对不同市场中的不同顾客设计出一系列不同的金融产品。2.他们的薪水如何?金融数学家担任着非常关键的角色。他们从事数量分析、衍生金融产品构建、风险管理或资产管理等工作,在投资银行及全球性企业中属于拿最高薪水的一群人。3.金融数学家在哪里工作?哪里商业有风险,哪里就有金融数学家的工作。绝大部分的金融数学家为国际性的投资银行工作。然而,那些进行商品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公司(能源公司、航空公司、大型钢铁公司、矿业公司及国际大公司)都会面临商品价格风险及外汇风险。他们便雇用金融数学家处理这些风险。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也雇用金融数学家为那些本身未聘请金融数学家的公司提供服务。金融数学学士学位为进一步培训成为保险精算师或会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现在存在着全球性高素质金融数学家的短缺,因此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二.赫瑞-瓦特大学的金融数学理科学士专业简介首先,赫瑞-瓦特大学的金融数学本科学位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在其他地方,只有在研究生阶段才提供这种数学及金融学一体化的专业。 其次,该学位信誉卓越,已经开设了大约十年之久,并且与赫瑞-瓦特大学的旗舰专业――精算学学士学位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意味着它的质量是通过外界评定和保证的。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大一:概率,微积分,代数和经济学。同精算学专业的头两年的课程一样。大二:概率分析学,金融数学和金融学大三:到第三年的课程与精算学专业的课程不同,课程将重点学习数学模型和风险理论。 例如;投资组合理论,金融衍生品定价,随机过程学,统计建模学,选修课包括功能分析学和数值分析学等等,以及学习一些有关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大四:高级金融衍生品定价学,高级随机过程学,风险理论,选修课包括优化学,偏微分方程学,测量理论,以及毕业论文。入学要求:1.学历要求:高中毕业,平均分70以上2.语言要求:雅思:6.0分托福:笔考550,机考213,网考80就业前景:虽然投资银行是金融数学家的主要就业行业,但是本专业所教授的技能也适用于其它的行业并且有许多研究的机会。例如,那些进行商品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公司(能源公司、航空公司、大型钢铁公司、矿业公司及国际大公司)都会面临商品价格风险及外汇风险。他们便雇用金融数学家处理这些风险。目前严重缺乏的训练有素的金融数学家,所以这就这意味着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