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考什么
A. 想要考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硕士,究竟有多难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和“211工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占地面积广,拥有多个校区,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其下设的财政金融学院和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在金融领域内享有较高声望。财政金融学院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财政金融领域人才培养基地,汇集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师资力量强大。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则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水准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满足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需求。两所学院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就业方向等方面各有特色,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项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政治、英语二、396经济学联考和431金融学综合。初试阶段,所有考生使用的参考书籍相同,但复试阶段的考察内容则根据学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师资和就业方面,财政金融学院相较于国际学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财政金融学院的毕业生倾向于在北京地区寻求实习和就业机会,而国际学院的毕业生则倾向于在苏州及其周边地区发展,这为南方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就业环境。在专业特色方面,财政金融学院提供了九个细分方向的金融专业,而国际学院则主要集中在全面风险管理与金融计量两个领域,分别注重理论与数理应用。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项目的录取分数线和报录比保持相对稳定,对考生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复习质量要求较高。根据往年数据,财政金融学院和国际学院的分数线分别为380至390分之间,而录取分数线通常在400分以上。考生需要确保各科目的分数,特别是公共课必须考取高分,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录取过程。
考试科目包括政治、英语二、396经济学联考和431金融学综合。英语二相对容易,使得每年有较多考生能取得高分,从而拉高了复试分数线。考试题型中,金融学部分以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公司财务部分则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分析与计算题。考试内容覆盖金融学与公司财务的广泛领域,强调细节和时政知识的结合,计算题难度近年来有所提升。
奖学金制度方面,财政金融学院和国际学院的学费相同,均为6.9万元/年(共两年)。专业硕士奖学金覆盖率一般为50%,奖学金金额可能无法覆盖全部学费,发放方式和比例各院系不同。推免生通常享有奖学金,统考生则根据成绩确定奖学金等级,奖学金发放与推免生占比有关。专业硕士需要根据录取协议要求缴纳学费,具体标准见各专业硕士招生简章。
总结而言,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项目的竞争激烈,对考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关注各院系的分数线、考试科目、题型、参考书籍、奖学金制度等信息,以便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策略。同时,了解学院特色和就业趋势,有助于明确个人发展方向,提高录取几率。
B.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有哪些参考书目是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考试内容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三,和802经济学综合
802经济学综合无指定参考书,初试参考书推荐: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
逄锦聚版《政治经济学》
复试
参考书目推荐:
黄达《金融学》
罗斯《公司金融》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
(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研究生考什么扩展阅读:
金融、金融学均为现代经济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农业经济,主要是易货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不存在金融和金融学。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货币信用学”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这时,开始注意对金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如:人民币的性质问题,货币流通规律问题,银行的作用问题,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平衡问题等等。不过,总的说,在这期间,金融学没有受到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对待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价;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证券、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金融学是中国人民大学最火的专业,近几年一直是学校本科招生的最高分。人大的教师编著了我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第一部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流通与信用》,奠定了我国金融学高等教育的基础。金融学专业汇集了一批著名学者,包括我国金融学的主要奠基人黄达、学界泰斗周升业,还有陈雨露、吴晓求等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人大的金融学专业整体实力全国最强,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和国际金融实力比较平均,录取分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