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金融机构如何解决问题
❶ 遇到金融消费纠纷怎么办
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与该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向该金融机构或者其上级机构投诉;请求依法设立的第三方机构调解;向该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投诉;根据与该金融机构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消费争议时,原则上先向金融机构进行投诉,金融机构对投诉不予受理或在一定期限内不予处理,或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金融消费者可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金融消费者投诉中举报金融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金融消费者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金融消费者向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可以采用来访、电话、书信等形式。新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❷ 金融服务有哪些补救的策略
1.重视客户问题:客户认为,最有效的补救就是金融机构一线服务员工能主动地出现在现场,承认问题的存在,向客户道歉(在恰当的时候可加以解释),并将问题当面解决。金融机构应做到使客户始终处于知情状态。一般情况下,客户希望看到金融机构承认金融服务失误,并希望知道金融机构在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当场解决金融服务失误,就应坦诚地告知客户,金融机构正在努力,需要一段时间。当问题得到解决后,应告知客户解决的结果和金融机构从这次服务失误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以及将来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2.建立金融服务补救预警系统:有效的金融服务补救策略需要金融机构不仅能通过客户的抱怨和投诉来确定企业服务失误产生的原因,还能查找那些潜在的金融服务失误。
金融服务失误和金融服务错误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发生。这需要通过对服务过程、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和客户需要的详尽分析,寻找金融服务失误的“高发地带”,预测补救需求和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有时一个金融服务失误会引发一系列反应,对这一类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做好预防工作。复杂的IT系统是引发服务失误的另一“危险地带”,因为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分析,智能化程度再高的机器也不能和人相比。当然,通过引进新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寻找金融服务失误的“高发地带”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使金融服务补救取得更好的效果。
3.测算补救的成本和收益:金融服务失误会导致客户流失,这样就需要金融机构获取新的客户来弥补客户流失所造成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客户流失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坏口碑”。获取新客户的费用通常比维系老客户的费用要高出好几倍,而“坏口碑”会使金融机构获取新客户更加困难。良好的服务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服务失误而付出的额外费用,但金融机构很少能意识到金融服务失误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较为准确地测算这笔费用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质量意识。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客户终生价值,即金融机构在客户整个生命周期里从客户那里获取的全部价值。当某一客户的终身价值远低于为了弥补金融服务失误所增加的服务成本时,就应该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采取金融服务补救措施。
4.积极鼓励客户抱怨和投诉:调查显示,在那些不满的客户当中,只有4%的客户会向公司投诉,96%的不满意客户不会采取投诉,而会将自己的不满告诉16~20个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客户不满,他们不投诉比投诉更可怕,因为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形象和口碑。因此,对于客户投诉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欢迎或是过于被动地“坐等”,而应积极地采取措施,为客户创造更加便利的投诉渠道。
(1)鼓励投诉。要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尊重客户的企业文化,并通过各种渠道告知客户他们拥有投诉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客户的投诉可为金融机构提供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线索,而不是给工作带来麻烦。那些直接向金融机构投诉的客户是金融机构的朋友和忠诚的用户,而对金融机构“沉默”的客户会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他们最容易转向与金融机构竞争的对手交易,而且还会散布对企业不利的信息。为鼓励客户直接反映情况,金融机构应制定明确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及补偿措施,清楚地告诉客户如何进行投诉及可能获得的结果。
(2)培训客户投诉。在鼓励客户投诉的基础上,金融机构还要采用各种方式培训客户如何投诉。如通过促销材料、产品包装、名片等客户能够接触到的媒体,告知客户投诉部门的联系方式和工作程序。
(3)深化金融机构质量文化,降低失误发生概率。深化金融机构的质量文化,引导员工对自身或他人的工作进行评定与反思,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同时,运用标杆管理,对员工的工作质量进行审评,根据客户的满意程度制定相对的激励及惩罚措施,给员工的工作设置基本的底线,从而有效地降低失误发生的概率。
(4)提高员工素质,树立金融服务失误及补救的正确观念。大部分的失误是由于员工的金融服务不当造成的,因此,从企业的一线员工到经营管理者都要树立对待金融服务补救的正确观念,把每一次金融服务补救都当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机会。正确观念的树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时的积累中完成的。可以通过人力资源部招聘培养一批拥有可塑性的员工,对其正确地灌输金融服务观念。
❸ 金融问题有哪些
金融问题的主要方面包括:
一、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问题
1. 市场机制与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市场如何通过供求关系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2.金融机构运营与管理: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问题。
二、宏观经济金融问题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央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
三、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问题
金融风险识别与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透明和稳定。
四、投资与融资问题
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个人或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以及风险管理。
融资渠道与成本: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如何降低融资成本。
金融市场失衡也可能表现为某种或某些特定的金融问题。如金融市场存在的波动性大等问题会直接扰乱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和稳定;股票市场发展慢的状况会引发难以完成大量价值资产积累和建设需要的资金补充等一系列连锁问题。
对于金融市场,即便进行具有深刻含义的相关结构改变也必须理解其中的影响因素所带来的系列负面作用等具体问题,在改革前确保掌握详细且透彻的了解和研究这些相关问题后制定出全面周密的应对策略和执行手段等细节才能从各个方面加强金融市场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力和加强市场的实际抗干扰能力以更好地解决可能存在的金融问题。总之,金融问题的涵盖范围广泛且复杂多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