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美国姑娘怎么理财

美国姑娘怎么理财

发布时间: 2025-02-10 03:37:52

1. 成功人士必看两个经典投资理财小故事

三个关进监狱的人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满足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点评】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投资理念决定什么样的投资收获,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如果你还靠死工资赚钱,终将会淘汰。21世纪是金融世纪,不懂理财知识的人永远比别人慢一步。不要担忧,不要顾虑,找到一个对的方面,奋力拼搏,安心休息,静心学习,培养出新的投资习惯。


放长线钓大鱼


一个8岁的女孩拿着三角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见她钱太少,便想糊弄小姑娘离开,指着一个未长大的小瓜说:“三角钱只能买到那个小瓜!”,女孩欣然答应,兴高采烈的把钱递给瓜农,瓜农很惊讶:“这个瓜还没熟,你要它怎么吃呢?”,女孩道:“交了钱这瓜就属于我了,等瓜长大熟了我再来取吧。”


【点评】


投资理财要把眼界放远,不要顾虑当下,不要目光短浅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一夜暴富之时存在在极少数人身上的奇迹而已,绝大多数人的财富还是要靠时间的积累,将目光放长远,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能不能做到放眼长远,预见未来,对于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明者远见未萌”。高明的人有远见卓识,知迂直之计,善于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捕捉机遇。


以上就是关于投资理财故事的分享,送给大家,希望对你的理财之路有所帮助!

2. 我们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的根源在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的公募基金管理水平太差,让买基金的投资者都赔了钱,投资者买基金总是赔钱,当然是不愿意再买基金。投资者投资基金的目的是赚钱,如果投资者买基金能赚钱,当然会买基金。明知道买基金会赔钱,谁还会买基金呢?

二是我国公募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太高,公募基金经理们为投资者管理基金赔钱的原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风险,公募基金管理基金不用承担任何风险,又都是高薪,公募基金经理们为了自己个人获得更多的财富,就与证券市场的机构庄家合作,当庄家把股价炒高后,公募基金就当庄托,在高位买股票,引诱投资者上当,庄家机构就给公募基金经理很多好处费,这样的做法并不违法,只是道德上有问题,这就叫做道德风险,而现在我国的公募基金经理只要能发财,才不管什么道德不道德。这种公募基金经理当庄托在高位接盘的道德风险在公募基金行业非常普遍。许多公募基金经理就是这样发了大财。这种情况下公募基金只能是赔钱,反正赔了钱还照样收取管理费。

三是我国证券市场是个投机的市场,大量的上市公司都是包装上市的,上市公司质量都不高,这就造成了我国证券市场上能长期投资的股票太少,90%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只能是进行短线的虚假题材概念炒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想赚钱也是非常困难的。

以上几个方面是公募基金赔钱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家不愿意买基金的原因。

我们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我认为:我们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根源出在如下:

第一:没有赚钱效应,自然就不会买啦。大家知道,中国人的特点是什么?哪里人气旺就往哪里去,如街道两边同样开的饭店,无论好与不好吃,大家都看人气,是吧!最简单的道理, 汽车 停得多,人多,就算排位也要等,而旁边的,无论广告招牌做得多好,没车就每人气,大家都不去。

因为大家就认这个理,既然人多,味道更定好,所以人气很重要。

如果买基金大家都能赚,自然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不用你打广告,都争着买。

第二:基金不专业,据我观察,水平还不如散户。为什么?因为你看基金经理有多少还是小伙子,小姑娘,刚从学校出来的,仅凭一个资格证,无实战经验,就杀入股市,亏了,无责任,股市有风险,是投资者的责任,你想谁敢把血汗钱交给你理财。

就好比考车牌,仅考理论,就开车上路,连路考都没有,谁敢上你的车,其实一样道理。

除非你通过一,二年实盘,证明你有实战能力,起码收益比银行存款高,比如年利率6%吧,估计投资者会相信你了,在加上你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大家都看到2016到2018年,基金及机构的盈利水平知道了,明知熊市还投入,那有不亏的。

因此说:上述因素是导致我们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根源就出在这里……

2009年买的银华抗通胀,十年过去了,十年又通胀了多少!然而这垃圾,通胀没抗住,本金损失了55%。所以相信中国基金,中国股市和价值投资的人不是脑残就是神经病!话又说回来,在中国不管投资什么都是死路一条(万恶的房子除外),放在银行也是被贬死,死的慢些而已!

朋友们好!

现在国内确实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主要是基金没有赚钱的动力,可以说是旱涝保收,而且基金公司管理水平太差,还有就是基金名声也不太好。下面来分析一下。

基金公司现在实行的是提成制,不论是否赚钱,每年都会提取固定的管理费,好多亏损的基金公司也是提取管理费,维持着高工资。

这样的机制之下,可以说基金公司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动力去盈利,反正是按时按点提取管理费,因此,可以说基金公司的危机感不强,更是没有上进的动力了。

曾经见一个朋友买过几次基金,后来几乎没有一次赚钱的,后来朋友气愤了,再也不投资基金了。

因此,基金公司旱涝保收,虽然是保证了基金公司人员的高工资,但是慢慢也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

现在的很多基金公司可以说管理水平太差。现在的基金是很多的,但是能够盈利的基金可以说只能是靠碰,能够稳定盈利的基金可以说是比较少的,感觉上好像基金公司也是靠天吃饭一样的水平。好多基金公司并没有体现出非常专业的管理水平。

曾经有一个朋友在2008年购买了两款QDII海外投资基金,据说是投资美国股市的基金,结果倒霉了,过了将近10年,美国股市大盘都涨到08年指数的几倍了,结果这两款基金还不到1元钱,没办法亏着卖了。

这样的基金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买的股票,到底是怎么管理的,以后谁还敢买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管理水平比较低,盈利率不稳定,这个可能是制约大家购买基金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好多基金公司不仅在大盘不好的情况下亏算,而且在大盘上涨的情况下,有些基金也是亏损。这样的基金肯定是口碑不好了,而且这些基金即使亏损,也不影响基金管理人员的高工资。

而且有些基金公司还存在着老鼠仓,还存在盲目投资,故意亏损的风险,可以说这样的基金怎么能够让大家放心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也是大家不买基金的原因了。

综上所述,现在大家不愿意买基金,主要是有些基金公司口碑不好,管理水平有点差,而且基金公司旱涝保收提取管理费,可以说是毫无盈利的动力。

感谢阅读!

国内是不是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我没有调查过,也没看到过相应的资料,不敢乱说。但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购买基金的,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在通过基金进行理财。

指数基金属于被动型基金,指数的构成是相对稳定的,且不由基金经理操控。指数基金经理在投资上的自由度是很低的,这种基金和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

我不太喜欢购买主动型基金,因为选择这类基金和自己选择股票去投资没有多大的差别,还是要去花很大的精力进行研究。提问的朋友说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估计指的是主动型基金。

在选择主动型基金上,的确比较困难,就像我刚才说的难度不亚于选股票。与其花大量时间研究后,把钱交给他人打理,还不如自己直接去投资。

另外,主动型基金被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操纵的几率会很大,容易出现老鼠仓等违规操作,导致投资者损失。

以前买基金的人很多,现在买基金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点吧:

资本都是逐利的,如果买基金不能取得正收益,或者收益还不如存定期或者其他理财产品,那作为投资者为什么要去买基金呢?还不如把钱存在银行,我们以2018年公募基金的收益排名为例,2018年股票型基金居然没有一个取得正收益,排名第一的上投摩根医疗 健康 股票基金全年亏损4.34%,排名第十的股票型基金亏损则将近13%,看到这种业绩,你还愿意去买基金吗?

基金行业鱼目混杂,许多基金公司没有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老鼠仓现象非常严重,有些基金公司为了捧红旗下的某只基金,不惜通过老鼠仓抬拉该基金重仓的某只股票,进行利益输送,做高这只基金的净值,而使旗下的其他基金出现亏损,最终买单的还是广大基民,所以,很多人对基金公司都不信任,如其把钱给他们管理,还不如自己玩股票,即便是亏钱了至少亏得明明白白!

一方面是基金行业的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相关立法和监管有些缺失,违规现象比较频繁,投资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投资基金!

笔者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国内人民都比较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操作的比机构更好,只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先说一个大家都听腻了的数字, 美国股市中90%的资金来自于共同基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中国A股中90%的资金是来自于个人散户的,机构投资者市值仅占10%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觉得, 主要是国内A股机构投资者从来都没有拿出过什么亮丽的成绩来 ,国内大多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业绩往往是跑输市场平均收益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为什么要把钱交给这些机构呢?

回顾美国机构投资者的崛起 历史 ,可以发现,机构投资者之所以能够占大90%的比例,原因是因为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美股一轮长达10年的牛市, 在这轮牛市中很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业绩远远跑赢大市 ,而很多美国家庭个人投资者却业绩平平。

这个时候, 这些家庭个人投资者开始注意到共同基金、社保、401K等投资计划 ,并且很多人都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这一类机构投资,从而导致了美股机构投资者占比的上升。

有数据统计,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时候,美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仅为30%左右,而到了60年代初的时候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60%-70%。

同时,也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占比的不断提升,促成了美国牛长熊短的特点。而A股的特点恰恰是牛短熊长,原因也恰恰相反,机构投资者占比太小。

所以,A股就成了,因为散户太多,投机性太强,牛短熊长;又因为牛短熊长,机构投资者业绩总是不理想,散户不愿意把钱交给机构打理,更愿意自己进行投资;但个人投资者的天性就是追求暴富,这就不可能产生长期牛市。

这就像那只咬着自己尾巴的狗,一直转圈圈。

机构投资者自己不突破,真正做出点业绩出来,是不能吸引太多个人投资者的,所以,笔者认为, A股投资者机构的改变还得看机构投资者有没有突破 。

基金有很多类别:封闭式基金、对冲基金、QDII基金、ETF基金、认股权证基金、契约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公司型基金、保险基金、信托基金、投资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其他类型基金。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基金不受到广大投资者热爱,只有一些基金对比其他类型的基金时,会选择其他类型投资。那么,我们再来看问题:我们国内很少有人愿意买基金,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市场常见的基金有股票基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信托基金、保险基金、ETF基金等,最为常见的则为股票基金、货币基金以及债券基金。我们先来了解了解这几类基金的不同:

股票基金,又称之为股票型基金,主要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近。股票型基金投资股票的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0%的资金总比例,常分为了三类型基金:1、价值型股票基金,投资的渠道多为公共事业、金融、工业原料等稳定性强的行业,市盈率倍数较低,偏向于价值投资;2、成长型股票基金,就如其字面,偏向于成长型高的上市公司投资,多数会投资 科技 类、新兴、互联网行业;3、平衡型股票型基金,也就是将价值与成长进行了综合,投资的渠道有价值公司也有成长型公司。

货币基金,是聚集了市场中倾向于投资的闲散资金,由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开放基金。灵活、安全系数高、流动性强、收益稳定性好。投资的渠道有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有价证券。日常常见到的货币基金有余额宝、零钱通等,均是货币基金的模式。

债券基金,基金资产80%以上的资金需要投资债券,一小部分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可转债、股票以及打新市场。主要投资债券、央行票据、回购等。安全系数高,收益稳定。

三类基金有不同的风险系数,也有不同的年化可能收益率,是不同的。虽然统称之为基金,但细分下来的区别很大。

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货币基金现阶段的年化收益率约为2.5%-4%之间,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年化收益率;债券基金现阶段的年化收益率约在3%-4.5%之间,不同方向的债券基金有不同的年化收益率。当然,如果扣除基金的运营费用,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约在2.1%-3.5%之间,债券基金约在2.5%-3.8%之间。当然,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具有很好的流动性,特别是货币基金能达到“灵存灵取”的程度,并且没有门槛。

那么,再来看银行理财。银行理财的年化利率要比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的年化利率高一些。银行理财有五类风险等级:低风险、中低风险、中等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常见的有两类:低风险以及中低风险。这两类理财产品的年化利率是多少呢?一般低风险等级银行理财为2.5%-3.5%水平,中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为3%-5.5%之间。当然,银行理财的年化利率高于货币基金以及债券基金,却是固定期限,灵活度要弱于货币基金与债券基金。

对比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与银行理财,这三类是势均力敌,投资者都有选择,不同的需求,选择的不同。

股票型基金与股票,之所以更多的投资者会选择后者,个人认为有三点:1、对于投资,更多的投资者是“零认知”,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专业不专业、理论不理论的知识,甚至根本不知道股票型基金与股票之间的区别,也全然不知股票型基金与股票之间的风险孰轻孰重。

2、不管是私募基金,还是公募基金,基金管理人不管基金盈亏都是需要从基金里拿酬薪,并且基金如果效益好,是具有一定比例份额的提成,普遍来说是20%业绩提成。这对于很多的投资者而言,是不能接受的。2018年有这样的一项数据,A股共计有1.5亿户投资者,但资金体量小于50万的投资者占比高达95%。而基金经理的年薪通常就能超过50万,从心理的角度讲,更多的投资者无法从心理上接受,进而自己进入股市投资,放弃选择股票型基金。

3、从心理上看,投资基金与投资股票没有太大的区别,资金掌握在自己手里会更加“踏实”。下面两图分别是最近三个月基金的盈亏情况,有的基金能实现正盈利,有的基金一样是亏损:

而股票市场呢?一样是有盈利,也有亏损,并且可能发生的盈利幅度会特别大,存在“一夜暴富”的心理撞击。

那么,在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下,更多的投资者会选择直接进入到股市,而不是选择基金投资。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对比其他理财产品会逊色,只有股票与股票型基金之间的选择下,更多的投资者并不愿意去购买基金,问题的根源出在认知、知识的欠缺以及心理的偏向。

对于一个不了解的事物,人的本能反应是避而远之。虽然大学学了四年金融,我对基金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先是相信媒体上各种基民亏钱的负面报道,后是自己找数据研究,学习基金的投资方式。

即便是花了这么多功夫,买基金也要忍受浮亏的过程,每一步都是门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投资方法,大部分人买的基金都将以失败告终。

从我个人经历出发,我终于理解大部分人对基金的认知水平,是很低的。这不是挖苦和嘲笑,而是基于大量数据的事实。请看各类理财平台上,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基金种类都分不清,更遑论投资方法和风险控制了。

即使具备了一些金融知识,没有真实的投资经历,在市场上,就好比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全凭本能反应,平时的训练早忘了。市场每天都在波动,都在考验人脆弱的神经,很多人连100块钱的波动都难以忍受,更不用说基金投资百分之二三十的波动了。

很多人对投资的定义就是“快速致富”、“不劳而获”,带着这样的思想,不论投资什么都不会长远。

其实买基金的人不少,只是赚钱的人少,亏钱的人骂骂咧咧,认为是基金害了他,殊不知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无知和贪婪。

随着智能投顾的兴起和投资者认知水平的提高,基金会成为主流的资产配置之一,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的基金市场就目前来看还处于一片蓝海之中,无论是证券公司的基金平台还是几个主流的基金头部平台,比如天天基金网,支付宝蚂蚁财富等,总体的基金用户量级还是有待进一步开发。为什么这么少的用户愿意主动购买基金呢?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以下两方面:

在我国A股开市的时间也还不到30年,而基金投资的时间就更短。A股市场从经历过去几十年的坎坎坷坷,历来牛短熊长的特点,中国股民能够最终赚到钱的没有多少。所有的散户在股市中亏钱的效应更高,据统计有80%的用户在A股市场上处于亏损的一个状态。

基金市场大多数由基金经理进行打理,然而基金经理却也没能逃过A股牛短熊长的这个怪圈,在A股的牛市中,大部分的股票的涨幅通常在100%~300%之间,而基金的涨幅大多数在100~200%之间。当一种投资品类赚钱效应没那么高时,自然不会成为投资者心中首选的投资产品。散户最大特点是追高,那么投机的重心放在A股的股票上,买基金的人自然就少,因为毕竟没有那么多人愿意慢慢变富,都梦想着一夜暴富。

基金交易相对于股票来讲,它的收费项目会更多,因为是基金是有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专业打理,包括了购买手续费、基金管理费、基金托管费、甚至还包括基金经理投顾咨询费等。这些费用其实长期累积起来,并不比我们购买股票时的印花税要低,因此股票中的印花税则变成了较为低廉的费用支出,因此大多数用户可能不愿意去支付基金中的各项管理费用,然后转而投向购买股票。

综上所述,我们从基金的赚钱效应以及交易机制去分析,我国基金用户我国的投资用户选择股票而不是基金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国内投资者的认知也在随之提升,这几年基金的规模和基金的用户群体呈现出井喷式的爆发。中国基金业协会昨日发布8月底公募基金市场数据,继续7月份实现接近2600亿增长后,8月份总规模增长再超1200亿,至此总规模达到13.84万亿元,逼近14万亿大关。

因为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了基金的赚钱效应以及基金的稳健投资的特点,相对于股票来讲会更加的稳定。

同时随着投资市场以及投资者教育的逐渐普及,基金投资市场被逐渐认可,投资者越来越成熟。我相信未来基金市场一定是会占据更高市场的份额,因为基金的投资特点就已经证明了稳健投资才是投资中最最重要的一种选择。

以上就是我对该问题的分析和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题主及更多的人。

我是杜耶,价值投资的布道者

3. 美国10岁孩子就会炒股原来孩子的财商启蒙,这么早就得开始了

最近看到了一则这样的新闻: 美国10岁 孩子持有GameStop股票,两年内爆升50倍。很多家长看到之后震惊不已,自家10岁的孩子看动画片,这个孩子已经会买股票了?就算是自己,买股票都是还没接触过的事情。

其实, 美国家长从小就开始给他们进行财商启蒙 了。这个小男孩在8岁的时候,妈妈给他买了10支这个股票,小男孩预判出股票会涨,持有到一支股票320美元的时候卖了。他将3200美元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2200美元保存起来,剩下的1000美金继续投资。

财商的本意是指金融智商,指的是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 。这是由《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最先在书中提出的。 其实对于孩子的财商启蒙,越早越好。

美国 的家长从孩子3岁就开始让他们了解金钱及正确的金钱观了。美国的财商教育不仅得到家庭的重视,美联储专门引进财商宣传教育,《联邦中小学教育法案》将其列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之一。

英国 设立金融服务管理局,专门进行财商教育。学校也要明确财商教育的内容,并会设置多种多样的活动。

财商教育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教育,还包括了做人的教育,是一个全面、重要的过程。财商、智商和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 青少年“三商教育” 之一。

《小狗钱钱》是一本写给孩子们的财商启蒙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学习理财知识,是风靡全球的启蒙读物。这本书讲了一名小姑娘吉娅与会说话的小狗钱钱开启理财之路,并以多个有趣的冒险故事讲述理财的方法、步骤,教会孩子们从小就学会支配金钱,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

作者是博多·舍费尔,是德国的投资家、企业家、演说家及图书作家。他从小就目睹了贫穷给人们带来的各种伤害。从6岁就决定要在30岁时成为百万富翁,26岁时却陷入了严重的个人财务危机。但 凭借正确的投资理念 ,在30岁时摆脱了债务,并实现了财务自由。

书中的吉娅本是一位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但因为父母买了房子,还不会打理钱财,每个月还贷款之后,生活捉襟见肘。而她向小狗钱钱学习理财知识,没几个月就赚取了几千欧元,是她原来零花钱几欧元的数百倍。

而吉娅和博多一步步的成功,离不开她树立的正确金钱观。 首先就是金钱是中性的 ,也就是金钱本身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感或者不幸,只有当它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时,才能具备好或坏的意义。而钱财可以让每个人成为快乐和向上的生活帮手。

另外, 富有是一件好事 。有人觉得谈钱会俗,但金钱多了确实会带给我们更广阔的视野。吉娅原本为购买笔记本电脑发愁,当她将这个作为梦想目标,并实现的同时,她还学会了去银行开户,成立了投资俱乐部,受邀给小朋友们演讲理财知识,让她了解除了零花钱之外的生活有多丰富。

吉娅是一名12岁的小姑娘,没有其他富足家庭孩子的条件,每个月只有几欧元的零花钱,但想直接将一个月的零花钱全部来买唱片。但后来,她每个月有几百欧元的收入,也为去美国旅行存了很多钱,一年之后就可实现目标。源自于她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行动力。

第一步就是确定梦想 。写下自己必须变有钱的10个理由,或者自己的梦想。无论多遥远,都可以写下来。比如想要攒钱买辆自行车,或者想出去 旅游 一次,甚至是属于自己的手机或笔记本。

然后从中选择最重要的3个,制作成梦想相册,也就是具体可视化的图片。并拥有自己的一个梦想储蓄罐,储蓄罐里面放为了实现梦想放置的金钱。

第二步就是建立自信 。每天记录成功日记,最好一次5条,这样做是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并在遇到困难时翻阅,给自己带来鼓舞。这样做也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擅长的地方。

第三步就是从擅长的事情入手 。很多人在想要达成一件事情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拖延完成。而起点往往是一件小事即可。书中的吉娅喜欢小动物,就去帮助不方便遛狗的人,给它们洗刷,教它们指令等等。完成这件事的同时,会获得一定的报酬。

第四步就是坚持 。如果实施过程顺利,大家肯定容易坚持下去。但当遇到困难时,也不能轻言放弃。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梦想相册里的样子,面对困难也要坚持实施定制的计划。

这本《小狗钱钱》虽然是写给小朋友的书,但对大朋友的理财,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个就是72这个数字 ,一是72小时法则。是说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在72小时内做出行动,否则可能会一直拖延下去。

另外就是72公式,不用看报表,就能快速计算出利息和复利。投资何时能翻一倍,用72除以投资的年收益率,就可计算出大约需要多久能让投资翻倍。

第二个就是学会分配金钱 。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很多人有钱了就会立马花光,其实可以把金钱分配好,这样才能让我们钱生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置分配金钱的比例。比如50%的收益用来理财,放到银行或者购买稳定的基金。40%的钱可以实现短期目标,比如短期的旅行、一台笔记本等。10%的钱用来零花,满足自己的日常开销。

第三个就是投资的三个要点 。一是把钱放到安全的地方,不要贪图太高的收益。之前暴雷的各种投资产品,高收益率,就不是安全的投资方式。二是我们的钱要生钱,才是好的理财方式。三是我们的投资应该简单易懂。

想要变得富足并不可耻,需要我们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 财商不只是孩子学会存钱,还是影响他们未来的能力,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一生是否宽裕。

4. 美国10岁孩子就会炒股原来孩子的财商启蒙,这么早就得开始了

美国有10岁的孩子持有GameStop股票,而且这些股票在两年内暴涨了50倍。这个消息让许多家长感到震惊,因为他们自己都没有接触过股票。然而,实际上,美国家长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财商。例如,一个8岁的小男孩在母亲的帮助下购买了10支GameStop的股票。当这些股票的价格上涨到每支320美元时,他将其中一支卖出,获得了3200美元的收益。他将这笔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储蓄,另一部分继续投资。
财商是指理解和运用财富管理的能力,这个概念由《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首次提出。实际上,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尽早开始。在美国,家长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让他们了解金钱和正确的金钱观。此外,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还专门推出了财商宣传教育,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
英国则设立了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进行财商教育,学校也需要明确财商教育的内容,并设置各种相关活动。财商教育不仅仅是关于金钱的教育,还包括了做人的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狗钱钱》是一本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财商启蒙书籍,它帮助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学习理财知识。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一只会说话的小狗钱钱一起学习理财的故事,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冒险,向孩子们传授了理财的方法和步骤。
作者博多·舍费尔是一位德国的投资家、企业家、演说家和作家。他在6岁时就决定要在30岁时成为百万富翁,虽然26岁时遭遇了严重的财务危机,但他凭借正确的投资理念,在30岁时摆脱了债务,实现了财务自由。
在《小狗钱钱》这本书中,主人公吉娅通过学习理财知识,几个月内就赚取了几千欧元,这是她原来零花钱的几百倍。吉娅的成功离不开她正确的金钱观,她认为金钱是中性的,只有当金钱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感时,它才具备好或坏的意义。
富有是一件好事,它能够带给我们更广阔的视野。吉娅通过将购买笔记本电脑作为梦想目标,并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学会了银行开户、成立投资俱乐部,并受邀给小朋友们讲解理财知识,这使她了解到了零花钱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
吉娅的成功还在于她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行动力。她首先确定了梦想,写下了自己为什么要变得有钱的10个理由,然后选择了其中最重要的3个,制作了梦想相册,并为自己设立了梦想储蓄罐。
为了建立自信,吉娅每天记录成功日记,这样做可以帮助她建立自信心,并在遇到困难时给自己带来鼓舞。她通过帮助不方便遛狗的人,给它们洗澡,教它们指令等方式,获得了报酬。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吉娅学会了坚持。即使遇到困难,她也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实施定制的计划,最终实现了梦想。
《小狗钱钱》这本书不仅适合小朋友阅读,对于大人来说,学习理财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书中提到的72这个数字,一是72小时法则,即决定做某事时,要在72小时内采取行动,否则可能会一直拖延。二是72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利息和复利。
此外,学会分配金钱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金钱分配的比例,比如50%用于理财,40%用于实现短期目标,10%用于日常开销。
投资的三个要点是:将钱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追求过高的收益;让钱生钱,才是好的理财方式;投资应该简单易懂。
最后,想要变得富足并不可耻,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财商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一生的财富状况。

5. 如果有100万,40岁开始不上班,能生活下去吗

这是前几天一个朋友问我的问题,我尝试着解答下

先不说90后00后这代人,就说我们70后80后,我们如果有了100w,40岁开始不上班,你会过怎样的生活?(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1、我们肯定不会像我们的爷爷奶奶辈那样,整天坐在屋子里看电视、还不开灯,活动范围就是小区吧?

2、我们肯定也不会像我们的父母辈那样(60-70岁),每天广场舞吧?

我们有了100w、每天不工作,是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每天只有流出、没有流入

这里引用一个家庭蓄水池的概念:你想象一下家庭的财富就是一个蓄水池,如果一直在漏水,但是水龙头进水流速慢,或者只有1个水龙头流水,那么这个蓄水池干涸只是时间问题。

最理想的状态是:水流出没问题,但是要有多个水龙头流入,保证现金流不断

看看这两张图:如果不工作,有100w在手里,钱够不够花吧

请注意,这还是从55岁(60岁)算起,,女性算30年、男性算20年的结论。

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7.3岁。你如果40岁开始不工作,活到80岁,40年时间,你觉得100w够吗?

前提还得是你单身、未婚、没家庭没孩子。

有XX万,40岁开始不上班,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了解一下fire生活

fire生活方式,是一次性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然后找到一个可以每年收益4%的投资方式,这样每年的收益能够覆盖一年的生活成本,本金不动,就可以不用工作来赚取生活费用了。

FIRE生活在国外流行了很久,国内最近也开始越来越多人关注。 想要FIRE?你得有钱去支撑你的梦想,存钱就很重要了。而且还得是快速实现财富积累的方式

FIRE生活本质上是赚回自己的时间。

当你学到了如何用钱生钱的时候,你就再也不会拿时间去换金钱了

ok,let's get the point

怎么钱生钱?靠存工资?靠余额宝?靠银行那可怜的几乎负利率?

投资房产能缓解我们的焦虑吗?

我认为,投资房产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地产圈有句箴言: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中国人口增速下降,将来一定会出现日本那样的人口负增长。 95后甚至00后都不想结婚,父母辈也给他们准备了好几套房子,老龄人口又那么多,将来谁买房子?

没人买!

即便你100w投资一套房子,谁有信心可以说10年后能卖200w?何况“赚”的这100w还要交高昂的税费甚至还有以后的房产税、遗产税。 请问,你赚到手的有多少?

一个家庭,最多留2套房在手里。房子越多,越是负资产

买银行理财呢?

对不起,大家又要失望了。

2018-2020年10月20日,共有1618款银行理财产品强行提前终止(打破刚兑)。

刚刚过去的2022.1.1,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息(各位可以去搜一下资管新规)

股票基金呢?

股票基金本身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可能今天你富可敌国、明天就亏到底裤都没有。它们在家庭资产配置里属于【进攻型资产】。各位可以问问自己,去年是赚了还是亏了?如果赚了,能一直赚吗?这就回到本题的提问:股票基金进进出出,你觉得能稳定赚足够的钱让你fire吗?

这里我要说一下股基的饭圈化,这是很可怕的事。

很多人看到知乎、X音等平台上的各种美女、帅哥财经博主, 就开始粉他们了,投资失去理智。这跟娱乐圈追星的应援有什么区别?那边是花钱养明星,这边是拿自己的血汗钱养基金经理而已

不要盲目相信荐股荐基的了,大家去搜搜看看国家怎么发声的吧, 你们都是韭菜。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美女博主在说自己的“股基经验”,她只说日赚5000,放大收益,基金大跌时血本无归的风险只字未提?去年不少荐股机构都被抄了。我不认同该博主说的“基金的普遍高回报,火出了圈”,基金的高风险、一夜回到解放前呢?大家不会蒙蔽了双眼吧?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想一夜暴富,怕就怕变成了一夜暴负

另外,该博主自诩是专业基金经理,我也想说:中国的基金经理普遍“稚嫩”,从业时间达到15年的,已经算是“资深”了,比如富国基金的朱少醒,其余的普遍10年以下

华尔街操盘大规模基金的,普遍拥有数十年投资经验,穿越过无数个熊市牛市。如果以5-10年为一个牛熊周期,我国的基金经理普遍只经历过1-2个,更多年轻的基金经理,甚至没尝过熊牛的滋味。

该博主说她在美国留学,有很多年投资经验。这么年轻,有多丰富的经验?上面我说了,朱少醒15年算是很资深了,有点名气,也有操盘案例,这位博主作为资深投资人士,请问叫什么?按15年的经验算+22岁大学毕业+美国留学,这位姑娘看起来也没有40+(跟化妆无关,就是年轻)

大家看看替马云管理云锋基金的李颖,她总比网路上的各种博主知名吧,有能力吧?她有时间为基民做科普吗?

如果博主们真是“多年投资经验”,他们有时间在这里混?

大家的留言请教的专业问题,她都没来答复,大家想想就知道为什么了。

我无意撕逼,只陈述事实。那些留言说“干货满满”的韭菜们,你们想过没,如果亏了,博主和荐股机构们不用担一分钱责任,但损失割肉的是你们。

你们不会不知道,很多营销号就是找个花瓶对着 提词器 念吧?需要专业知识吗?包括讲述的内容、配的图,都有专人做好,她们只负责念就好了

韭菜们清醒些。那些看见美女就走不动道的,希望你们血本无归时还能爱这些博主

言归正传

如果想早早退休躺平,手里有足够的钱支撑自己的余生, 是需要有足够的判断力和相信力的。

我们必须认清一点:中国人的财富增长体系最近这两年开始转变了。以前是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增长体系:不管什么家庭,6个钱包拼命往上怼,指望靠房产变富。

现在大家逐渐意识到了投资房产的风险,也经历了股基的毒打,开始意识到想要财富增长,需要打破自己的认知边界,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风险教育。

很多人开始把房产变为“金融房产”,甚至把多余的房产卖掉换”金融房产”:年金和增额寿。这两种金融产品大家一定耳熟能详。

我不需要阐述什么,我只告诉大家(喷子们不用喷,绝无广告的意思,有判断力和相信力的人,一定兼听则明):

1、年金和增额寿(储蓄险),是资管新规里明确规定保本保息的金融产品

2、那些买大额保单(年交10w、几十万甚至百万)的人,一定不是傻子

3、我自己对储蓄险对于老百姓的影响,是这么总结的: 它是财富再次分配的一个过程, 那些买了大额保单的人,10年20年后,账户里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现金价值,让他们的家庭财富发生了质的飞跃(当然,对于本来就很有钱年交几十万甚至百万的高净值家庭来说,飞跃不了,更多的意义在于自己的钱被保住和传承下来了)

20年后,

有人优哉游哉开始靠账户里的钱FIRE了,提前退休了,这个人可能是你我他;

有人还在苦哈哈的一把年纪打工,不敢退休,这个人也可能是你他(反正不是我哈哈)

中国人的心理很奇怪:人人想发财,却大多数受制于自己的认知局限,不肯相信。直到看见别人都在搞,才一窝蜂的跟上,但窗口期已经过了

这也是为什么发财的人永远都只是少数

写完了,好累。。。。

祝大家早日FIRE!

热点内容
资产基金核算科目有哪些 发布:2025-02-10 04:15:29 浏览:344
如何处理股权纠纷诉讼 发布:2025-02-10 03:58:49 浏览:542
增发对股票价格影响 发布:2025-02-10 03:49:39 浏览:558
美国姑娘怎么理财 发布:2025-02-10 03:37:52 浏览:792
什么软件可以看金融英语单词 发布:2025-02-10 03:32:15 浏览:869
股票涨停两天卖了 发布:2025-02-10 03:28:37 浏览:179
各种因素对股票价值的影响因素 发布:2025-02-10 03:27:28 浏览:210
华工科技股权转让进展如何 发布:2025-02-10 03:15:08 浏览:890
Dc货币未来成什么 发布:2025-02-10 03:13:04 浏览:808
餐厅如何做融资股权设计 发布:2025-02-10 03:10:53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