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消费金融怎么样
『壹』 蚂蚁“花呗”又有新动作:推出“兴农计划”
消费金融产业链
监管
银保监会:银行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
银保监会近日在银行保险业内部下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对保留和改进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商业银行要保留仍在使用中的纸质存折、存单等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不得强迫老年人使用银行卡,不得强制老年人通过自助式智能设备办理业务,不得违规代替老年人操作,不得对老年人使用柜面人工服务设置分流率等考核指标。
消金界点评: 金融 科技 发展也要注重人文关怀。
银行
渤海银行2020年营收同比增14.5%至324.9亿元
3月29日,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09668.HK)公布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经审计业绩。
报告期内,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4.92亿元,同比增幅14.50%,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实现净利润人民币84.45亿元。
消金界点评: 截至2020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7%,同比下降0.01%。
建行:2020年金融 科技 投入221亿元
3月29日,建设银行副行长张敏在建设银行2020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建设银行金融 科技 投入为221亿元,占整个经营收入3%;全集团的金融 科技 人员达到1.3万人,在 科技 人才的布局上进一步优化。
消金界点评: 银行加码金融 科技 。
大公司
中原消费金融计划五年内上市
近日,零壹 财经 获悉,又一家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中原消费金融计划在5年内冲刺上市,目前正在努力做大业务规模,为上市做准备中。
消金界点评: 数据显示,中原消费金融去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1.09亿元,同比增长72.87%。
蚂蚁花呗宣布推出“兴农计划”
3月29日,蚂蚁集团旗下花呗宣布推出兴农计划,包括:在消费端,提供补贴和平台流量,帮助农户卖出更多农产品,增加农户收入;在农户端,提供花呗分期免息补贴,减轻春耕时农户的农资购买压力。
花呗介绍,目前阶段,将首先为重庆农户提供人均2000元的春耕分期免息额度。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黄浩称,之后花呗兴农计划还将走进更多城市和乡村,消费兴农将是花呗今年重要的工作。
消金界点评: 监管近期曾发文规范大学生消费贷,花呗等在被规范之列。
支付宝收钱码提现免费服务再延长3年
3月30日,支付宝官方微博称,支付宝收钱码提现免费服务再延长3年,且不设单笔上限和单日上限。
消金界点评: 为降低中小微商家的经营负担。
『贰』 消费金融中期“排位赛”:捷信霸位,华融垫底
消费金融2019年中期“排位赛”结果揭晓:王者固守宝座,后来者力争上游,也有力不从心者开始显露疲态。
令人意外的是, 此前稳居行业前三的马上金融,上半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被后来者兴业消费金融反超。
另外,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出现亏损, 其中华融消费金融由盈转亏,净利垫底。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上半年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在政策加码下,持牌消费金融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有望呈现稳定发展的局面,行业内机构竞争可能加剧,拥有较多新场景资源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1
6家净利过亿
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净利润达到1亿元以上的消费金融公司有6家,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稳居前二。
据捷信集团招股书披露,截至2019年6月 30 日,捷信消费金融经营收入为100.36亿元,同比增长3.4%;收入净额为8.26亿元,同比增长348.795%。中国联通2019年半年报显示,招联消费金融上半年录得营业收入46.06亿元,同比增长51.5%;录得净利润7.1亿元,同比增长17.45%。
从业绩数据看,捷信消费金融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稳定了“霸主”地位。实际上,2018年上半年,捷信消费金融还亏损3.32亿元,然而2018年全年却盈利13.96亿元,意味着2018年下半年捷信消费金融实现净利超17亿元。
捷信消费金融曾表示,半年内扭亏为盈的关键在于落实了国内整体消费信贷市场的监管新政策,风险控制成果明显收稳,下半年政策影响逐渐减小。
与捷信、招联一样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的还有兴业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凭借半年4.42亿元的净利赶超马上消费金融,进入前三,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则凭借强劲业绩表现,跻身“亿元俱乐部”。
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营收20.88亿元,同比增长140.28%;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120.67%。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38%、110.34%,至1.39亿元、1.28亿元。
其实,早在2018年变革就已开始。在2018年全年业绩排名中,兴业消费金融就已跻身第一梯队,而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也成为行业异军突起的代表。中邮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2018年全年净利为2.03亿元、1.68亿元,同比增长199%、250%。
相比之下,作为第一梯队的马上消费金融却在上半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将行业前三拱手相让。
而经历了2018年净利同比下滑59.27%,“吸金王冠”被捷信抢走的中银消费金融,至今未公开发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
2
4家陷入亏损
有人欢喜有人愁,从披露的数据看,2019上半年,在19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 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和北银消费金融(按照北京银行报告期的损益和所占股权进行推算)出现亏损,分别为-2.34亿元、-1.97亿元、-0.43亿元、-0.31亿元。
与2018年同期对比,华融消费金融由盈利0.55亿元变为亏损2.34亿元,同比下降525.5%,净利在19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垫底。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则进一步亏损。
依据相关财报披露数据,2019年上半年,苏宁消费金融亏损1.97亿元,同比2018年上半年亏损0.29亿元,亏幅达579.3%;长银五八消费金融2018年上半年亏损0.16亿元,2019年上半年亏损0.43亿元,亏损扩大168.75%。
数据显示,苏宁消费金融购物贷累计投放近250亿元,综合平均利率不到10%,低于信用卡行业平均分期利率15%的水平,及消费金融行业整体水平。此外,苏宁消费金融2019上半年对核心决策系统进行了升级和重构, 科技 研发成本同比增加逾50%。
苏宁消费金融负责人表示, 科技 创新和场景营销的前期投入较大,收益表现会递延,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公司 健康 持续发展。 公司将始终坚持深耕场景金融,以“保本微利”的普惠经营理念服务 社会 大众,整合“金融+ 科技 +场景”的优势,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华融消费金融由盈变亏,有分析指出, 自2018年“赖小民”事件后,华融消费金融业绩开始大幅波动,华融消费金融原董事长贾传宝、总经理邹新亮双双被免职。
此外,据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官网披露,2019年2月,有消费者投诉华融消费金融暴力催收。安徽省金融监管局回应称,已经转送安徽银保监局。若其存在暴力催收行为,消费者可向警方报案。
3
规模增速放缓
从资产规模看,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2019年上半年,受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影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整体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其中,捷信消费金融以1043.02亿元的总资产(总贷款)位居第一,招联消费金融766.35亿元紧随其后,马上消费金融以511.11亿元排名第三,总资产最少的是盛银消费金融,仅有28.49亿元。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的分析报告指出,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而一些中小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仍然呈现高增长态势。
报告显示,融360统计整理的1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锦程消费金融、上海尚诚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增速排名前三,分别为176.66%、146.82%、101.92%。此外,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同比仅增长26.1%,马上消费金融同比增长46.78%。
此外,报告还分析了1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本/资产比率。 报告指出,1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有5家资本/资产比率达到10%以上,排名比较靠后的为招联消费金融(5.05%)、湖北消费金融(5.73%)。
艾亚文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消费金融正在逐步回归理性,规模发展瓶颈渐显。 此外,随着监管趋严,消费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加剧,获客成本上升,也导致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增速放缓。
4
新场景争夺战
8月27日, 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 其中第十九提到,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 汽车 、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艾亚文认为,从政策来看,关于消费金融的政策利好加码,且呈现向“绿色智能产品信贷”等特殊新场景引导的趋势。对于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未来有场景和无场景的可能进一步分化,主要场景趋于饱和,新场景的市场争夺战将拉开帷幕,拥有较多新的场景资源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竞争中更有优势。
苏宁消费金融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的分期贷款投放占该公司购物贷总投放金额的50%以上。以空调为例,一级能效品牌空调的分期消费占比超过60%,笔均贷款金额超过2800元。
消费金融场景抢夺战的另一方面,有场景的互联网巨头正“跑步入场”。其中,蚂蚁金服和腾讯通过持股邮储银行间接持股中邮消费金融;网络旗下度小满通过出资持有哈银消费金融 30 %的股权; 微博 全资子公司也通过出资方式在今年上半年“低调”成为包银消费金融新股东。
『叁』 银保监会加码金融市场乱象整治 多处涉及房地产领域
凤凰网房产淄博讯(编辑 刘佳)5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覆盖银行、信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与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有多处提到房地产。
《通知》中涉及的房地产内容
一、在《通知》附件的2019年银行机构“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中,第二部分“宏观政策执行”部分指出——
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
未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
个人综合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资金挪用于购房;
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
二、在《通知》附件的2019年非银行领域“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中,其中“信托领域”的“宏观调控政策执行”部分指出——
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或通过股权投资+股东借款、股权投资+债权认购劣后、应收账款、特定资产收益权等方式变相提供融资;
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缴交土地出让价款提供融资,直接或变相为房地产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三、在《通知》附件的2019年非银行领域“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中,其中“其他非银领域”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部分指出——
未执行关于房地产业务的各项政策和监管要求;
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或通过融资平台违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等。
四、在《通知》附件的2019年非银行领域“巩固治乱象成果 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点中,其中“金融租赁公司”部分指出——
违规开展房地产业务;
违规向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提供融资等。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肆』 快讯 |上汽、阿里联合造车,吉利借星瑞上市加码渠道改革
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智己汽车
12月17日,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在上海做了一场媒体沟通会。这是自11月项目正式对外发声后,一支名为“智己汽车青年公社”的团队首次面向公众做分享。
日前,英特尔与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滴滴将借助英特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优化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在自动驾驶领域,滴滴也将携手英特尔,一起基于英特尔物联网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及新一代至强处理器,共同探索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