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如何神话金融体系改革

如何神话金融体系改革

发布时间: 2025-01-05 17:46:19

Ⅰ 简析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及改革思路。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危害及应对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可以预见,危机的演变以及各国的应对将对全球金融、经济乃至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一)这场金融危机的成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美国和世界的经济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尽管各方的说法还不尽一致,但以下几点已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祸水。
次贷危机说到底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近年来,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了70%的历史新高。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更是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可以说,美国政府和社会近年来一直是在债台高筑的危险状态下运行的。
美国人近年来不断增强的消费勇气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打开了货币闸门,试图人为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止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
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国自有住房者每年从出售房屋、房屋净值贷款、抵押贷款再融资等套现活动中平均提取了近1万亿美元的“收益”。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整个链条便出现断裂,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
传统上,放贷银行应该把贷款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并相应地把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但是,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而投资机构则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这样一来,提供次贷的银行变魔术般地销掉了账上的抵押贷款这类资产。表面上看,这是皆大欢喜的“金融炼金术”:购房者能以极低的首付款甚至零首付获得房产;提供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不必坐等贷款到期,通过打包出售债权方式便提前回笼了资金;提供资产证券化服务的金融中介可以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赚取服务费;由抵押贷款演变成的各种新型金融产品,又满足了市场上众多投资者的投资牟利需求……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调查,美国次贷总额为1.5万亿美元,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CDS)。
资产证券化所创造的金融衍生产品本来可以起到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效率的作用,但是,资产证券化一旦过度,就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使美国金融衍生品越变越复杂,金融市场也就变得越来越缺乏透明度,以至于最后没有人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是什么,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
在创新的旗号下,投机行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被“金融创新”越吹越大,似乎只要倒腾倒腾那些五花八门的证券,财源就可滚滚而来。通常,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起初1元钱的贷款可以被逐级放大为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也随之被急剧放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
三、美国金融监管机制滞后,致使“金融创新”犹如脱缰之马。
以负有维护美国经济整体稳定重责的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无权监管投资银行;而负责投资银行的监管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只是在2004年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这就使得像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涉及多领域的“巨无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处于根本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评级机制在此次危机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那么多金融机构的贷款出现了问题,它们发行的金融产品有那么多漏洞,金融评级机构居然“视而不见”,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估为“优等”。一位在某评级机构的结构性金融产品部门工作的业内人士形象地说,什么都可以评级,我们甚至可以评估一头被结构化的母牛。这无异于在鼓励华尔街大施“金融炼金术”,肆无忌惮地四处“圈钱”。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美国又无视一些国家多次提出的加强监管的建议,因此,整个国际层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在监管滞后的整体气氛下,金融机构的贪婪性迅速膨胀。
(二)此次金融风暴,本质上是美国模式市场经济治理思想的严重危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指出,目前的美国金融风暴,是资本主义一种特殊制度形式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形式作用的结果。由于金融管制的解除,没有了国家的密切监管,资本主义的金融部门就会出现内在的不稳定。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新自由主义不仅仅只是美国经济政策的基础,也成为美国在全球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工具。新自由主义虽然对治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滞胀起到了一定的疗效,但它不是万能的。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一些学者称之为“完全不干预主义”,因其在里根时代勃兴,因此又称其为“里根主义”。而“金融大鳄”索罗斯把这种相信市场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理念称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索罗斯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华尔街的危机)是我所说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这一放任市场和让其自动调节理论的结果。危机并非因为一些外来因素,也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是体制给自己造成了损失。它发生了内破裂。”
新自由主义的模式,突出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的思想对这个体系也形成了极大影响。包括会计制度、市场评级体系、风险控制程序,乃至金融政策,甚至市场适用的语言、计价货币等,统统采用的是美国规则,国际金融体系实际上成了美国金融体系。很显然,这不符合平等、公平、协商的国际原则,无视各国发展阶段、管理水平、经济和社会体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调整要想取得成果,就必然要触动这一思想基础。
(三)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金融风暴,必然会产生比以往更强烈的冲击。
首先,这个全球性的影响来自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元仍然是当今国际储备和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直到目前,美元在国际结算和全球各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领头羊”一出问题,必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全球金融市场迅速陷于极度恐慌之中。
其次,金融全球化让世界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由于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今天世界各地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金融开放之中,大笔“热钱”在全球各地迅速流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又占据着最为有利的地位。最典型的就是,美国一些金融机构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打包后,出售给了很多国家。正因为如此,发源于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发达金融体系的金融风暴,才会造成史无前例的影响。
随着全球金融动荡的加剧,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流动性短缺、股市大跌、汇率震荡、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
金融风暴首先重创了美国的银行体系,粉碎了这个“世界最完备体系”的神话。美国商业银行的市场集中度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美国有大量的州立银行与中小银行。这些银行在过去几年内投资了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金融产品以及其他证券化产品。次贷危机爆发后,它们出现了大面积的资产减记与亏损。这些中小银行抵御危机的能力很差,也很难得到美国政府的救助,因此在未来破产倒闭的概率很高。
在世界范围内,欧洲银行业受殃及最深,因为欧洲银行过分依赖于短期借贷市场,而不是通常的客户储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很难独善其身。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资金从新兴市场经济体撤离,一些自身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对外资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正面临严峻考验。
最令人担忧的是,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要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拖累甚至阻滞全球经济增长。目前,美国房地产投资已经持续缩减。而在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价格交替下挫的负向财富效应的拖累下,美国居民消费日益疲软。由于自身股价下跌,美国企业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均有所下降。而由于能够提供的抵押品价值下跌,美国企业能够获得的银行信贷数量也大幅下降。美国经济在2009年陷入衰退几乎已成定局。欧元区经济、日本经济等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2009年的增长前景也不容乐观。
由于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近30%,其进口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经济衰退将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进而影响一些外贸依存度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严重影响,很有可能带来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形成经济复苏的新障碍。大规模救市措施,也会使本来就有巨大财政赤字的美国政府雪上加霜,一旦出现大肆发行债券、印发钞票,势必会导致美元信用下跌,并推高全球通胀率。
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暴是对世界各国经济治理能力的考验,是对世界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的诚意与决心的考验。目前,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这场危机的走势,关注着全球各国的应对举措及其所产生的效应。一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各国的金融风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呼唤整个世界采取共同的行动。规模空前的国际救市行动,迅即在全世界展开。世界各国在密切关注初步救市效果的同时,正积极谋求下一步的举措,深入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深层隐患,积极探索未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调整的方向。
(四)次贷危机首先是信用危机,救市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恢复金融市场信心。美国的救市方案主要是通过政府收购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注入资金以增加流动性等方式来救活金融业;而欧盟国家一开始就采取了向金融机构注资,并确保储户不受损失的方式;还有不少国家通过减息、免税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另外一些国家则采取了向市场抛售美元以支持本国货币的做法;有的还运用国家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本国股市挽救金融企业。
由政府向金融机构注资,换取部分股权,以解决资本不足的救市方法,通常被称为“暂时的国有化”。这种从稳定金融市场入手、阻止危机向实体经济延烧的传统手段,虽然在历史上曾经奏效,但在本次史无前例的世界性危机中能否再显神威,谁也还说不清。至少在五个方面,人们还“心中无底”:
一、危机尚未看到尽头。目前美国金融机构减记的资产,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的总亏空额的一部分,其中还不知道埋藏着多少“定时炸弹”。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风暴仅仅是开始,目前市场流动性仍未完全恢复,一旦未来引发更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倒闭,甚至是国家“破产”,现有的救援计划,只能是杯水车薪。
二、现在的救援措施只是短期的、初步的,尽管已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能在多大程度上阻止金融危机的瘟疫向实体经济传染,目前尚很难断定。虽然各方对衰退程度的评估不尽相同,但大多认为,此次衰退的时间可能会较长,短期救市之后必须有中长期的“后招”紧跟。
三、很多国家仍然是根据本国利益出手救市,全球缺少更为紧密的合作和协调。最典型的是欧洲的“三步曲”:先是“隔岸观火”,断言危机与欧洲“相距甚远”;几天后就变为“紧急救火”,但还是各自为战;最后欧盟才呼吁各成员联手“全力灭火”。经济整合程度最高的欧盟尚且如此,其他就可想而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已呼吁各方协调政策,共同应对,在英法领导人的呼吁下,美国开始着手筹备国际金融峰会。但从欧美的立场看,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分歧,美国试图确保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欧盟显然更希望借这次危机对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四、救市如何逐步转向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有效和全面的改革,尚不明朗。救市只是治标,只有将救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调整这一治本之策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信心的全面恢复,并对全球经济真正起到有效的拉动作用。因此,救市的根本问题不仅仅在于稳定市场,更在于怎样才能有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五、救市能否成功,仍主要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政策力度,因为它们在全球经济中仍占着大比例的份额。虽然发达国家在此次危机中受损较重,但发达国家处于国际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的上游,它们显然有着更多的手段来避险或转移风险,甚至转嫁危机。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将会给全球经济造成极大伤害,使复苏变得更为遥远。
当然,大难当前,人们不仅看到了危机的严重性,也看到了战胜危机的可能性。危机是史无前例的,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时国际社会所具有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也是史无前例的,手段比过去更充足,经验比以往更丰富,力量比以往更强大,合作的愿望也比以往更强烈。
(五)虽然人们对本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还在不断思索之中,但在如何处理开放与管制、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方面,一种明确的共识已经形成。这就是在减少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把握适度的原则,处理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管制之间的平衡,处理好金融业与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关系,否则,过度的自由化和缺乏有效监管的创新必然带来巨大的风险,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金融业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监管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从国家层面看,有效的金融监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全球金融体系第一道防线的基础。伴随着全球金融业关联性与互动性的增强,各国和各经济体应当从管理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实施监管,并通过加强协调来逐步完善监管体系。当然,加强监管并不意味着因噎废食,不是片面追求金融业稳定而拒绝开放和创新。不同国家由于金融业发展程度的不同,对待金融业的开放与创新的态度也应有所差异,关键在于把握自由化和金融管制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通过金融创新来为经济服务,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安全。
从国际层面看,最紧迫的问题是原有的治理方式已严重滞后,国际金融组织是在用过时的管理方式来应对全新的全球市场。管理缺位、乏力,直接导致了漏洞的出现。正如法国总统萨科齐所说,世界将不能再继续用20世纪经济的工具来运营21世纪的经济。因此,如何加强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国际主要货币发行和大型银行的监管是未来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国际社会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思路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共识。随着市场规则和监控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一些制度性措施的落实,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信将会逐步恢复。
(六)目前的全球金融体系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也更有利于维护发达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使少数发达国家控制国际经济调节机制,使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从各方面限制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随着冷战结束、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整个国际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在不断增长。1990至2006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5.9%上升到25%,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到3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超过50%。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呼声日益加大。
国际金融体系应该怎样改革,还有待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对话、协商与探索,但有一条重要原则是必须明确的,这就是新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尽快改变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国际金融体系的边缘,沦为发达国家危机转嫁对象的现状。
改革的具体切口,首先要从对全球金融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开始,增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进而朝着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方向努力。
发达国家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传统的优势地位。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个别西方学者就提出,没有中国等国的“过度储蓄”所助长的超低利率,美国等发达国家就无法长期维持“疯狂放纵的金融创新行为和借贷消费”,这场危机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论调,表面上看是在为那些金融投机商、失职的监管者开脱罪责,实质上是在维护西方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既得利益。这种颠倒黑白的谬论,只是一种偏激的噪音,连多数西方经济学家都对此难以认同。但可以预料,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中,这样的声音还会出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还会有激烈交锋。
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新背景下发生的。它用事实再次警示人们: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不会自动确保全球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以新的思维、新的方式谨慎把握与应对,否则就会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灾难。
全球各国的救市行动目前正趋向于更加主动,在第一阶段各国政府通过注资银行确保流动性之后,近期又加大力度,普遍采取了降息的做法。这些措施虽然未必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对于恢复市场信心和融资渠道来说,已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全球性危机也在呼唤着全球性应对。前不久在北京闭幕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了呼吁,当此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际,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应继续加强协调合作,坚定、果断、负责、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运用有效可行的经济和金融手段,以达到恢复市场信心、稳定全球金融市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目标。
目前,世界各国正密切关注即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金融峰会。人们期望,此次会议既能务实高效地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问题,又能体现平等、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为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热点内容
基金公司收盘价后如何买股票 发布:2025-01-05 17:57:36 浏览:874
有个70多天的定投基金叫什么 发布:2025-01-05 17:57:28 浏览:174
天相小市值指数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05 17:46:56 浏览:693
如何神话金融体系改革 发布:2025-01-05 17:46:19 浏览:67
非货币财产注意什么 发布:2025-01-05 17:45:38 浏览:308
老三板北大科技股票 发布:2025-01-05 16:36:42 浏览:424
储备金占基金比例由什么规定 发布:2025-01-05 16:35:57 浏览:671
可观市值多少 发布:2025-01-05 16:35:54 浏览:777
股票追涨停学院 发布:2025-01-05 16:35:13 浏览:299
股票涨停板打开又涨停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05 16:35:08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