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全民金融意识
『壹』 如何提高全民的金融意识 急求~~~
对提高全民金融意识的思考顺应时代潮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断的提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发展方向。这不仅要求金融业积极发挥核心作用,同时还要求公众的金融意识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只有公众具备了良好的金融意识,金融市场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才能是有序的、安全的和稳健的。金融意识属于经济范畴,是集理财意识、投资意识、风险意识及信用意识为一体的统一意识流。其特征是人们的意识与货币相联系。它的形成源于人们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产交换而取得的利润。
一、理财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公众真正从金融行业受益
近年来,“个人理财”或“个人财务策划”等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流行的概念。新名词的诞生有其适当的金融环境。个人理财服务是由专业理财人员通过明确个人客户的理财目标,分析客户的生活、财务现状,帮助客户制定出可以实现理财目标的方案或建议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全方位、分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优秀的理财服务能使公众增强理财意识,加强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过去,公众缺乏理财意识,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理财成为必要。2004年9月光大银行首家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 计划”,随后,其他各家银行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业务。合理享受理财服务成为公众需求。老百姓可以利用个人理财服务,使钱生钱,增加收入来源,充分利用自有资金,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宽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理财方案,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但对于不断进入银行间市场的理财资金来说,可供投资的金融产品还太少,而且,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把理财业务作为储蓄业务的替代品放在表内管理的业务模式和定位上,长此以往,将会隐藏很大的风险。一是同储蓄产品密切相关带有一定的高息揽储倾向;二是表内管理不利于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三是不利于把理财业务发展为商业银行独立的主流业务。比照国际成功经验,正确进行产品定位是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因此,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风险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公众提高识别能力成为提高理财意识的关键所在。
二、投资意识是公众金融意识的核心基础
在金融意识中,投资意识处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公众踊跃投资,使其资本社会化,市场经济才可能发达。同时,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直接融资。它既不是政府融资,也非银行融资,而是通过金融市场从企业特别是社会公众那里融资。如果没有公众的积极投资,直接融资将是一句空话。另外,居民的储蓄倾向、消费倾向、投资倾向等变化会决定投资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只有公众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才能营造出正常、合理的投资氛围,真正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并随时向高效率部门和企业转移。它与理财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理财是战略,所注重的是资产的布局。投资是战术,是理财规划的具体执行,是战略的运用,它仅仅只是理财的一个部门而已,其各项运作都要服从于理财的总体战略。我国居民对金融投资的选择还是存在严重的单一性的。比如,对银行存款、证券投资、保险理财、持有现金的比率调查中,银行存款一项占比在60% 以上,其次是保险28% 左右,证券10% 左右,现金2% 左右。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投资形式很集中,主要是选择银行存款这一传统理财方式。我国居民对证券市场认知不足,风险偏好不强是制约居民不愿选择证券投资等其它投资工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国有机制下生存,许多的企业家已习惯于政府公务员式的思维与待遇。无论是考核、升迁、还是薪酬奖金,自己的实际贡献往往得不到合理的回报,企业家们的能力与创新没能合理的转化为企业的资本,投资意识淡薄。企业的投资意识作为金融意识的最高境界,在企业上市、并购、证券交易与买卖以及资产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威力⋯⋯诸此种种。一个企业家或是一个普通公众不可能像训练有素的投资家那样了解企业的价值,但是具有一定的投资意识,将会使得企业家知道如何得心应手的去区别、利用投资家的服务。
三、风险意识关系着金融意识的前进方向
风险意识在整个金融意识体系中既有挑战的特征,又有防御的特征。金融资产特别是其中的权益工具其最大特点就是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收益越高,其风险就越大。没有挑战未知的胆量,也就根本做不出冒风险投资。在主客观方面风险意识的防御能力差表现在:1.企业防御能力差,金融诈骗活动猖獗。近年来,高科技、电子化在金融业的导入,使银行结算效率成倍提高,但是企业在享受银行现代化结算工具诸多好处的同时,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也在时刻窥视着企业财产,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各种银行结算凭证,大肆进行诈骗活动,企业稍不留意就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当前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段,主要有利用签发空头支票和要素不全支票进行诱导诈骗、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诈骗、利用假银行汇票和假银行本票进行诈骗等。应当看到,当前一些社会不法之徒的犯罪气焰非常嚣张,犯罪手段也更加专业化、科技化,这些犯罪分子伪造的银行票据,足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企业在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没有及时进行银行咨询的情况下,很难辨别真伪。2.金融风险意识差,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表明:2002年1月至11月共查处违法违规问题金额达2000亿元,其中大都因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严重。2002年审计机关审计查出由于违规担保、投资和借款等,已给国家造成72.3亿元损失。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坏账率在5% 左右,2002年至少有150亿美元海关欠款的风险和成本。根据中国的入世承诺,2004年底国内所有企业都将自动拥有进出口权,届时,外贸经营权的完全放开,国际贸易的地域将由以前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和特区转向内地,转向地市级下面的公司和企业,转向缺乏外资经验的地区和企业,损失有扩大的趋势。如欲少受骗、不受骗,就应当认清骗子的欺诈手段,增强金融意识。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投资者从稳健性出发,对经济走向、市场走势做出明晰的洞察,进而形成比较合理的投资决策、投资组合和投资结构,以避免其投资被风险吞没。只有具备了风险意识,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才有可能既如愿以偿的取得理想的投资收益,又最大限度地及时规避金融风险。
四、信用意识增强可以为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金融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基础。诚实守信是金融生存发展的生命。当前,社会信用环境问题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诸多危害。如信用丧失严重影响投资和消费,表现在欺诈、赖账等失信行为泛滥,特别是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十分严重,导致银企关系扭曲,各类经济主体难以形成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关系,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文化建设刻不容缓。要发挥好金融文化的导向作用,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信用文化建设,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查询功能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和个人诚信制度,逐步促进社会信用体系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五、强化公众的金融意识有助于中国金融平稳发展
发挥政府在培育居民金融意识方面的职能作用,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居民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政府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管理者和调节者,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对不同人群进行必要的金融知识教育。电台、电视台及各种报刊均可以开设金融知识讲座,也可以通过因特网,提高民众的金融意识,可以为居民金融意识的培育创造必要的体制条件和良好的社会条件。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减少行政干预,为培育居民的金融意识提供最佳的市场环境;扩大民间投资范围,为民间资本提供足够的行业信息,以便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只有民间资本准入领域扩大了,居民更多的参与市场竞争,扩大活力空间,居民金融意识才有其成长的沃土。另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人,不可能不接触金融及金融工具,因此,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学习,培养自己的金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