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重大方针政策有哪些
㈠ 国家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
中国的金融改革施行多年,相关方针政策已相继出台,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为了加强央行的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中央政府已提出两项重大举措:一是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人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状况,保留或适当合并现有地、市分行,加强分行或支行的金融监管,二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企业内部管理。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推进专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改革。要按照现代公司制度模式,将现在实行的全国一个独立法人,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各专业银行,改造为数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第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第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三、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金融改革方针下,必须从体制外新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注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在对外开放前,必须对内开放。对内开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地方商业银行。这不仅有利于疏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发展金融市场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加快步伐,突出重点。当前应该把短期融资市场作为发展重点,需要加快开发票据市场,为企业短期融资提供市场条件。同时,扩大同业拆借市场,使金融业的短期资金融通以市场融资为主,相应缩小中央银行贷款,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扩展创造条件。
五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目前,中国的利率结构呈现出两头固定、中间变动的格局,即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利率是放开的,已经市场化了,再贷款利率是央行控制的,这是必要的;而存贷款利率也是由央行决定的。由于央行控制着两头 (再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加之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交易规模较小,交易主体有限,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已经放开的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形成一个孤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既然再贷款利率由央行控制,不能也不必市场化,那么,利率市场化的选择就只能从另一头进行。由于目前放开存款利率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放开贷款利率。
㈡ 国家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要详细的.越详细越好!!)
一、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税制。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主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二、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对负债有效临控。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政府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三、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家给予适当支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
三、健全金融调控机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改进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
四、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㈢ 金融决策有哪些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即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总需求的方针策略,中央银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其政策一般是稳定货币供应和金融秩序,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2、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社会资本流通的手段。合理的存款利率政策有利于经营存贷业务的银行吸收储蓄存款,集聚社会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资本的流量和流向,从而导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可以用于刺激和约束企业的筹资行为,促进企业合理筹资,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益。
3、汇率政策。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对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其它企业在国际酱融通活动中,必须掌握汇率政策并有效地加以利用
拓展资料:
信息载体的无序和信息内容的繁杂,使金融决策中的信息识别变的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及时地捕捉到金融决策的有用信息,反映了金融决策者的信息识别能力。金融决策的信息识别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识别信息需要明确所需信息的类型和范围,形成信息需求问题。这一过程反映了决策者信息需求的对象、范围和种类。如信贷决策会产生对企业经营、产品市场、金融政策、同行业竞争等有关方面的信息需求,而这一需求要靠决策者事先认定。
2,根据信息需求确定可能的信息源,并对信息资源进行鉴别、比较获取相应信息的成本,确定最佳信息检索策略。尤其注意开发潜在的信息资源,它是指个人在认识和创造过程中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虽能为个人所利用,但容易忘却和消失,并且不能为他人所利用。
3,评价信息及其来源,识别信息真伪。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恰当的评价,确定其来源的可靠性是信息识别的重要一环。如对企业财务报表的信息,要鉴别报表的数字是否同帐务相吻合,表与表之间是否相一致,报表是否经过有关中介部门认定等等。
4,从决策出发组织信息,将新的信息综合到现有的信息体系当中。围绕金融决策主题,把经过认真筛选的信息存放到现有的信息体系当中,就形成了决策的信息流。这些信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决策目标的变化及其联系。如设立新的金融业务网点,就要把新网点的地理位置、地区经济资源、业务对象以及发展前景等信息放到整个金融信息系统当中来考察,形成围绕金融决策主题的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