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本金融爆雷后如何还款
1. 常见的5种投资陷阱,希望你在投资的路上一种也不要碰上
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资的第一原则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原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规则。”
投资者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防范风险永远比博取收益更重要。如果做不好风险管理,积累再多的财富都可能化为乌有,从1万到1亿可能需要 一辈子 ,但从1亿到1万有时却只需要 一瞬间 。
常见类型:e租宝,善林金融、中融民信、钱宝网、唐小僧
一句话:打着高年化回报,在网络吸引你投钱,投向产品完全不明朗
如何避坑:不贪心高回报,做好低风险投资
P2P互联网借贷平台,就是通过网络,把钱借给平台方,平台方再借给需要资金的一方,实现点(poin)对点的资金融通,所以称为P2P,通过网络实现资金的融通,资金需求方获得资金,资金供给方获得利息,这不是两全其美吗?但实际中间存在很多不透明的环节,也就是人性作恶的环节。
P2P自出现诞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被纳入到现有的监管体系中来,行业中的乱象纷呈。主要是很多骗子平台以高收益为诱饵,虚构项目信息,设立资金池,借新还旧。从激进经营爆雷到直接诈骗跑路的事件比比皆是,e租宝、鑫利源、校园贷、月光宝盒等曾经炒得火热的机构生存一两年就纷纷跑路停业。
第一种投资陷阱是平台自融自保。 自融是平台发标为自身融资,自保是平台为投资人提供本息保障。比如快鹿系就曾用自己的影视公司,走自己的通道公司,靠自己的担保公司,用自家的P2P平台,最终投向了自家的《叶问3》。
第二种投资陷阱是借新还旧。 这种骗局是典型的庞氏骗局,主要是通过借新还旧,偿还高额利息,一旦新增资金放缓或者停止进入时,整个体系就会崩盘。大部分P2P问题平台都有庞氏骗局的影子如善林金融、中融民信、钱宝网、唐小僧等。
第三种投资陷阱是打折回收债权,收割投资者。 P2P平台不只是投资之前全是雷,甚至平台出了问题也都是雷。很多P2P平台在爆雷后都会在兑付计划中为投资者提供即时退出的选项,只不过如果选择这一选项,就要接受投资者持有的债权进行打折。一般来说,厚道靠谱一些的打折在七折左右,窟窿太大只能通过收割投资者完成兑付的打折比例一般在1-3折。
常见类型:炒股群,内幕消息,炒股大师
一句话:警惕网上炒股大师,特别是拉群,给你推荐股票那种
如何避坑:遇到推荐股票,内幕消息的,果断拉黑,举报
我们国家大部分的股民,都是中老年人,而这部分人群,很多都是缺乏金融知识的,但是手上却有闲钱的,而这些内部炒股群的骗子,就是瞄准这类钱多,头脑简单的,想赚钱的大爷大妈。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某天有人加你微信,或者打你电话,说某某炒股大师有内幕信息,邀请你进群听分享,然后开始几天的分享,最后推荐几只股票,让你高位买进,最后他们却高位出货,完成一波完美的收割。
这类陷阱的实际就是配合庄家操纵股价收割。
股价操纵的手法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说,主要有四种操作方式。
第一种是单纯通过多账户操作拉高股价吸引散户高位接盘然后再出货。
第二种是勾结上市公司实控人通过“高送转”等利好消息或者热点题材拉升股价然后出货获利。 前面两种股民应该深有体会,之前被罚了超百亿的某徐姓大佬,擅长的就是此类操作。
第三种是利用自身的市场影响力,散布虚假消息给散户荐股,拉升股价然后再高位出货的方式。 这种一般都是通过各种包装出来的专家荐股、冒用名人、专家相似账号的方式来欺骗投资者。
第四种是操纵境外股票尤其是港股。 近些年来,很多庄家也走出国门,不只局限于A股市场的操纵股价,港股等海股票市场股票操纵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我们说的推荐股票,内幕消息交流群,主要就是第三类操纵股价的手法。
常见类型:XX原始股快要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赶紧买
一句话:用投资原始股上市的造富梦割韭菜
如何避坑:普通投资者请在正规二级市场交易
人无股权不富”是一句老生常谈了。股权投资作为高收益、高风险的一种投资品,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暴富神话,但同样地,各种股权投资陷阱也开始逐渐出现。总的来说,股权投资陷阱主要是两种:
第一种投资陷阱是单纯的诈骗。 通过邀请投资者成为公司合伙人或向投资者虚称企业已经或即将上市、发售原始股的方式,向投资者鼓吹一夜暴富的美梦,实则利用投资资金非法集资。
最开始的股权投资陷阱是所谓的原始股骗局,现在随着大家对股权的认知越来越深,这类陷阱正在逐渐减少,但依然有很多这样的骗局活跃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公司登陆主板及创业板之前的股票都可以被称为是原始股。比起其他投资方式来说,相比于其他投资品,原始股一直都是一种骗局高发的投资方式。
这种骗局一般直接或间接出售空壳公司股权。 比如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上海优索环保以定向发行“原始股”作为手段欺诈投资者,还一度发售股权理财,向投资者承诺48%的年收益。非法融资超过2亿元,涉及上千名投资者。
或是借由新三板协议转让,提前买入某只公司股票然后高价转让给投资者。
第二种投资陷阱是接盘高价股权。 一般这种陷阱里出现的公司是好公司,股权也是好股权,唯一的问题就是股权价格非常贵,远远超出合理的价格,只是前一持有人套现的一种手段。这种陷阱往往见于知名独角兽公司上市前的一段时间,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轮番炒作,将独角兽股权炒作的非常高,在上市后又会面临破发的风险,因此在上市前突击将这部分股权转让给投资者就是最好的选择。
常见类型:微交易,微盘交易,原油期货黄金交易盘,买涨跌
一句话:通过控制操作平台价格,前期拉盘让你疯狂,然后再进行收割
如何避坑:远离警惕操纵价格的期货,外汇交易平台
交易所投资陷阱通常有一定的实物和商品,但是会 通过控制操作平台价格 ,将某些业务包装成理财产品向 社会 公众出售来非法吸纳资金,并承诺较高的固定年化收益率。
事实上,在中国境内,只有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大连期货交易所、郑州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 这八家交易所是国务院和证监会批准成立的正规交易所,其他则均为地方政府或者商务部此前批准的交易所。而现在,一些野鸡交易所却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纷纷涌现,宣称能短期获得超高回报,实则吞噬着投资人的财富。
在交易所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是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昆明泛亚通过金属现货投资和贸易平台,自买自卖,操控平台价格,维持泛亚的价格比现货市场价高25%—30%,每年上涨约20%,制造交易火爆的假象,然后借此包装所谓“日金宝”等诱人的高收益产品。但实际上每年涨价20%只是为了让泛亚的价格永远高于现货市场价格,因此也永远不会有真正的买方,并没有带来实际增量资金;而交货商也因此不需补交保证金,投资者年化13.5%的日金宝理财收益,都是自己的本金或者新增投资者的本金。当新增资金放缓或者停止进入时,整个体系就会崩盘,投资者基本血本无归。泛亚模式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委托日金费和短期回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2015年12月,昆明泛亚兑付危机爆发,涉及28个省份的22万人,非法集资金额总计超过430亿元,上千名泛亚投资者聚集在证监会门口集会抗议。
常见类型:五行币,各类传销币,to the moon
一句话:以数字货币为噱头的传销资金盘
如何避坑:远离山寨空气数字货币,远离宣传一夜暴富的传销币
比特币十年暴涨上万倍之后,尤其是2017年末和2018年初比特币接近2万美元之时,人们对数字货币充满幻想,但实际上,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字货币是毫无实际应用价值的庞氏骗局。
第一种投资陷阱是空气币。 空气币就是没有实际落地项目支撑,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发行的数字货币,并不具有任何实际价值。它唯一落地的只有两项,一项是白皮书,一项是交易所上市交易。白皮书是为了画饼,上交易所是为了把饼卖出去。
一般空气币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白皮书注重讲故事胜过讲应用,项目、技术路线图根本无法落地。二是营销能力出色,远超自身的技术能力,甚至团队根本没有技术人员。三是代码并不开源,让人无从判断项目到底进展到了哪一地步。
第二种投资陷阱是传销币。 数字货币投资陷阱层出不穷。除了我们上面说到的空气币之外,还有一种披着数字货币外衣的传销骗局。这种骗局本质上还是传销,跟数字货币没有半点关系,骗子们只是把原先传销骗局中的商品替换成了时下最热门的数字货币,有些甚至只是名为“数字货币”,其实根本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 一般在境内的传销大多是打着数字货币的名义,行传销之实。
我个人是信因果规律的 ,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各类金融投资陷阱,骗局的组织者,发行人,种的恶因,所以即使是前期多么风光,大部分人还是进去了,还没有进去的那些人,估计拿着钱,也只能终日惶恐。
如果你在投资路上已经被骗了,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教你如何维权追款。
2. P2P爆雷,投入的血汗钱打了水漂,该怎么办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因运而生了诸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中有一些公司凭借高额的理财回报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引来无数的投资者的关注。可随着他们不断的发展,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各种P2P金融产品爆雷,让无数投资者的钱打了水漂。应对这种事件,我们应该注意降低自身理财风险,对投资项目做具体规划地了解,慎重选择投资平台。
三、注意投资平台的选择现在互联网金融中难免出现一些虚假平台,而那些平台本身地保障性不足,就会导致投资人的资金受损,甚至于血本无归。所以我们在选择平台时一定要选择有保障的平台,最好是某些大型公司下的金融商务平台,这样会对自己的资金有一定保护,也可以从中获取专业的意见,帮助自己更好地赢利。
3. 国资背景的P2P平台是不是更靠谱
非法网贷不除, 社会 不稳,国家不安,百姓不宁,因其本身就是黑恶势力对 社会 和百姓的犯罪,扫黑除恶任重道远,必须彻底铲除一切非法网贷,套路贷,高利贷,校园贷,让 社会 恢复宁静,使百姓尽享太平!
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网贷平台靠不靠谱可能与他的股东背景有一点关系,但也是那么一点点关系。该爆雷的还是会爆雷,该推锅的还是会推锅,该不负责任的还是不负责任。
1.上市公司五粮液旗下网贷平台,万盈金融。他的股东可是厉害,国药集团以及上市公司五粮液。从股东背景看,兑付投资人投资款,那还不是轻松小意思?但是呢。
2.河北冀金保网贷,背后股东是经办下属单位河北金交所以及河北省产权市场。而且在国有政府网站页面都有着冀金保的大幅宣传。
3.上海生菜金融,已经被上海浦东公安局李安。运营公司融道网,其背后股东有上海科创投集团,上海国资委控股的上海仪电。
这才是冰山的一小角。企业会不会倒闭是同期基因状况有关系,并不是说他有个靠谱的股东就可以永远屹立不倒。
1.真国资和假国资之分。有些网贷平台的所谓国资股东都是虚假的,或者仅仅占了一点点股份,也不参与经营,也不参与决策,也不参与管理。你让股东负责,他何来负责之有?
2.从企业法来看,股东仅为其出资负责。也就是说如果投资企业经营不善,股东将自己的出资款亏完了,也就算付完责任了。股东如果没有参与网贷平台自融等违法事情,那他确实不需要另外再负责任。
3.突击退出,转移股权。很多国企为了自身声誉影响,在发现网贷平台出现问题之前,会将自己股份全部转出,之后摆脱股东责任。后续追责,情况就相对很复杂。
现在政策监管已经趋向明确,在没有备案完成之前,所有现存的网贷平台,都不能说靠谱。在备案完成之后,也只能说他们进行了合规经营。
就前几天,广东金融监管局 何局长 表态,未来 可能只有极少网络借贷撮合平台能开始备案,最后能通过备案那可能更少! 不要迷信国资背景公司
1.股东背景要足够强大!怎么理解,就是要有钱有担当能力,能扛得住事情。这不限于股东性质;
2.平台的合规程度极高,持续合规能力极高。怎么理解,高配置团队,存管要上、每一项都完全合规,不能做违规经营;
3.强大的盈利能力!还能持续盈利,那么 历史 亏损过的网贷平台基本上都没有机会。
4.强大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实收资本要高,净资本最少要5个亿以上把,股东愿意无条件支持,能有顶得住逾期和垫付的资金。
不要将命运寄托在担保和股东上,要为自己的投资负责,要认真分析平台,以及适当避险。
网贷、套路贷严重违反国家金融法律法规,产生一系列的暴力催收、肉偿、恐吓等黑 社会 性质团伙,致使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严重危害 社会 、危害百姓。坚决支持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网贷、套路贷团伙,严查网贷、套路贷资金来源及其支持平台,还 社会 一个平安的秩序,还百姓一个幸福的生活。
不是,可以这么说,所谓的国资,要不是假的,要不和国资可能粘点边,也称自己是国资,要不就是出了问题,国企也和你分的远远的。p2p最重要的是看底层资产,是不是小额分散,这是核心,看你是不是踏踏实实做这件事,和什么国资系,上市系,经过几轮融资,毛关系没有,看国资系无非是觉得出了问题国企兜底,你看过银行买了理财,出问题,他银行承认的?自己都不承认自己,还指望别人替你撑腰?
网贷平台存在风险,不是因为谁是股东谁会更负责,而是网贷平台基于的商业逻辑存在缺陷,隐含多个陷阱:
闭环风险管理陷阱
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信贷交易,在借款人、贷款人与银行信用中介之间构建了银行既承担信息生产又承担违约风险的刚兑模式,风险负担的责任是制度约定好的,不存在风险负担责任在借贷双方与中介间的边界不清。其理由就是,银行负责生产借款人信息就要承担借款人违约风险。随着金融的脱媒,银行生产借款人信息的功能作用下降,不再具有信息生产与独占借款人信息的优势,银行业的风险骤增。为此,银行业谋求了风险向外转移的路径:其一,以抵押、质押与担保等形式向借款人及第三方转移;其二,以强化自有资本管理向股东转移;其三,以资产证券化、衍生化等技术与工具向市场转移,由此构建了一个开放的风险管理机制。
再看P2P网贷平台,由于平台不承担借款人信息生产的责任,又没有保障借款人信息公正真实的市场机制,更没有转移风险的出口,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这个风险就在贷款人、平台与借款人之间流动,构成一个封闭的环。通常情形下,平台会发现,虽然法律说,它是信息中介平台,只负责传递信息,但实际上,却很难逃脱责任,因为这个闭环里风险没有转移的出口。
刚性兑付陷阱
当平台发现违约发生时风险转移没有出口后,又回归于传统银行业的做法,加抵押,加担保,加保险,加风险备付准备等各类信用保证与增级措施,等于对贷款人加了承诺。有承诺就必须兑付,因为抵押也好,担保也好,保险也好,都是保证,风险备付就更不用说。平台如果兑付出问题,流动性风险不可避免。最后大家会发现,除了跑路,没有他法。
大数据陷阱
金融业在产业归类上属于信息产业。大数据对于金融业来说是产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从最传统的银行业就是因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畅通而生,其经营的模式就是规模经营借款人信息,可以说,银行业的产生就是基于大数据。基于大数据,银行知道,存款人在哪里?借款人在何处?基于大数据,银行知道哪些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哪些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基于大数据,银行知道什么样的人风险最大,什么样的人条件最优。互联网的优势正是聚合大数据,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卓越条件。
但是,大数据聚合不等于金融行为的产生。如新浪的P2P网贷,为了聚合大数据,采取目前互联网牺牲利润的经营方式,一切只为大数据,以为有了大数据就有了金融业务,结果必定失败。因为金融业务不同于互联网业务,互联网业务不成功最多牺牲自己的投资,没钱了可以不玩了,不玩了没有人会向你追债。P2P网贷不同,你是用别人的钱赚钱,且这个钱还不是你自己用,这就需要:一方面,你有为他人的钱负责的责任,另一方面,你要把钱用到能够赚钱人的身上才能赚到钱。当钱没用好,用钱的人没有钱还,出钱的人问你要,天经地义。
信息中介陷阱
对于P2P网贷,明明在经营金融业务,监管当局却不愿意将其归入金融机构队伍,将其定位于信息中介。我猜想,监管当局的逻辑就是,我规定你是信息中介,你就不是金融机构,如果你做了金融机构才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违法。而P2P网贷平台,则以拚命证明自己只是信息中介为已任,其逻辑仍然是:只要我是信息中介,就不违法。
可现实是,要做真正的信息中介谈何容易。作为信息中介,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平台要如何保证在此公布的所有借款人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二是如果信息有误,平台要如何来负责任。先看信息保证问题。为保证借款人信息的真实可靠,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总可靠吧!但是,平台仍然会发现问题,通过征信系统筛掉了一部分不良借款人,但违约仍然会发生,且随着规模增大,违约概率也增大。再看信息责任问题。通过央行的征信系统确认的借款人信息,如果借款人仍然发生违约,投资人也即贷款人应该没话说,因为我向你公开了权威部门发布的借款人信息,投资是你自己决策的,风险发生当与平台无关。可是,目前平台公司似乎都忘记了一点,对于任何一笔借款的审查,有两个内容,一是审查借款还款意愿,即通过以往借款人守信情况的分析,确认借款人是否具有还款意愿,央行的征信系统便起到这个作用;二是审查借款人还款能力,即借款人的财务与经营状况、融资项目的可行性及未来收益能力等,如何保证这一部分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样是平台必须承担的责任。如何保证?平台会发现,不做线下调查还不行,所以,很多平台只好又回到线下。回到线下,就肩负信息生产职能,信息是平台生产的,不仅负有风险保证的责任,且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成本优势也丧失了。这就意味着P2P网贷平台仅仅做信息中介绝对是难以维持的。
屌丝陷阱
对于P2P网贷平台的吹捧,有两个很重要的也很神圣的理由:一是认为银行业过低的利率盘剥了投资人,互联网金融就是要给投资者提供获得高收益的渠道。二是认为银行业不愿意给广大的中小企业融资,剥夺了其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互联网金融能够让每一个人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因此,P2P网贷平台就是为屌丝们量身定做的投融资平台,平台就是专做银行不愿意做的业务!
分析P2P网贷平台的生存逻辑,会发现有两个关系:其一,P2P网贷平台,是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利率从银行分流出零星分散的投资人,并将其分配给小额贷款的需求者。这等于将借贷市场上具有最大风险的融资者与最不具有承担风险能力的小额投资人配对。其二,P2P网贷平台构筑了一个次级贷市场,将风险投资模式运用于借贷交易,将零星分散的小额投资人当作风险投资人,专注于次级贷的投资。在这个生存逻辑关系中,屌丝们看似成了投资的主人,可以依据自己的风险喜好自由选择自己的投资产品,但正因为是屌丝,他们就是奔着你的高收益来的,可是就是没想过要承担与高收益相匹配的风险。当风险发生了,虽然小额没有用手投票的权利,可是可以用脚来投票,挤兑是平台不可回避的陷阱,这也是屌丝们的力量。
只能说是相对靠谱一些,但不是绝对靠谱的,一个平台经营再好,有两种风险是抗拒不了的,一是政策风险、二是挤兑
为什么现在p2p这么惨,因为曾经的六千多家公司里假的太多,但是真的也不少,可是因为假的跑路的多,真的反而遭连累了。
举个例子:因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你在俩家公司投资了,其中一家跑了,你会怎样?你会想尽办法把另一家的钱拿回来即使公司还很稳定,好的公司就要面临着挤兑,大家都来要钱导致回款慢,回款一慢大家更恐慌,另一个公司也就废了
我认为这个行业还是很好的,但是最后不会剩下太多公司,剩下的利息也不会很高了
有几个观点,可供: 1,国资背景,首先想到的就是国有资产,当然实力雄厚,这点毋庸置疑。 2,平台相对来说会比较规范,风控更严,大多数有很高的工信力。 3,平台的品牌影响力更大,资源更多。会受到更多“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 以上就是几个观点,欢迎补充。
4. 为什么周围的人不管什么背景的人都想进金融,真的那么好吗
金融界里有很多外人看不到的误区。
去金融行业混,能出头的是万里挑一,里面考验和关卡不计其数。
作为一名金融业的资深人士,可以明白的告诉你金融圈分四个层级。
第一层,例如保险业务员,证券公司营业厅工作人员,银行网点人员,散户理财人员等等,这类人员对于学历基本无要求,起薪和一般销售人员差不多,剩下靠业务提成和福利(什么季度奖,年终奖等),一般年入不会超过20万
第二层,各金融企业内部投资部,风控部等配备人员,是一些被分配活的助手和专门码字写材料的枪手,能接触到一些非核心东西,对于项目没有发言权,但是普遍要求学历很高,一般都是硕士博士等,在这个层次能学到很多东西,不过具体看个人,一般年薪30-50万。
第三层,和金融公司核心部门一把手和公司副总级别的人员,一般决定公司接项目,审核项目等项目大方向上的决定,对于专业能力和眼光要求极高,关系到整个公司的业务能力,对于学历什么的可以说没什么要求,只要能干得好活就行,这个层面是以能力为尊的。一般年薪都是50+起,还带项目提成,年用收入不好预估。
第四层,各金融公司的一把手,这个在我们的体制下就不用解释了,不是有能力就可以做的,需要高级资源。
这几年,银行,信托,股票,基金,P2P等等,不断爆雷,被牵进去的人是一坨一坨的,里面很多问题内行都知道,但是不能对外说,只能告诉大家,能拿出来说的都不算什么大问题。
这么的去算一下,说能出头的万里挑一已经很客气了,而人来的越多,其实第一层的人日子越难过,而后面几层人员位子都是有定数的,国家说是要发展金融业,可是金融没怎么对民间开放,过早进去只会坑了自己。
高学历在整个行业里是普遍的,硕博只能让你进入第二层,而后面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都是几何倍增长,哪怕以华尔街这种地方,高学历高智商进去,到有能力独立完成整个项目,年龄也要40岁左右,很多成套的东西,不是说懂个大概,或者能做其中的某一块就行的。而我们这,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人,少的可怜。这种顶级人才,年薪一般都是500+万美金+项目提成+公司分红,而这样的人全世界几万个还是有的,只是国内比熊猫少是肯定的,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还要再少,所以很多人在说完全开放金融,那其实就是个笑话,西方世界玩金融400+年,我们才几年,连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都无法建立,只能读点基本,金融史和公布的案例知道无数,实战能力0,这就能干活了?如果现在开放,我们将面临大屠杀,几十年的改革成果一两年之内就没了。
人生无憾。
金融业有很多,像券商、银行、信托、基金和租赁都是金融的细分行业,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收入,看起来风光,都是在高档写字楼里面,冬暖夏凉。
确实金融业收入很高,向银行尽管20年业绩下滑,出现降薪的传言,但整体看,其收入水平还是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的。银行业中工资最低的是六大行,六大行上半年最高的交行为13.06万元,中行以11.07万元垫底。而传闻降薪30%的建行为12.1万元,人均薪酬同比减少7500元,降幅5.86%。此外,邮储、农行、工行人均薪酬分别为11.93万元、12.45万元、11.42万元。年薪超过20万还是很平常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工资就很高了。上半年招行人均薪酬高达34.3万元,宁波银行是23.37万元。在宁波银行,年薪30-50万是很稀松平常的。
打工仔就是为了一份工资,自然高工资就会吸引很多人前往招聘,银行对招聘毕业生的要求就很高,不是211和985,是不会看你的简历的,前几年孩子大学毕业,想进银行,还真的是很不容易,咨询了一下,有熟人想进知名银行根本就是不可能,需要经过笔试和面试才行,对学校也有很严格的规定,就是一些默默无名的银行也是非常苦难。
我以前就是银行职员,学到很多金融知识,和危机处理,后来买断工龄,金融外表风光无限,其实就像笼子里的鸟一样外面想进来,里边的想出去,金融业务以及衍生品开发很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租赁等有些业务重叠,顶级人才凤毛麟角,像银行业就是经营货币的公司,跟经营别的产品是一样的,通过存贷差赚取利润,其实我觉得利润率不高,有的网点业务少都不够费用,像几大行存款利率大概是百分之二,贷款利率大概是百分之四点三左右,百分之二的利润在所有行业里算低的了,并且像邮政、保险公司、地方金融,小额贷款公司等近几年都可以放贷,对专业银行造成巨大压力,各个机构都高价招揽人才,其实我觉得真正的国际化接轨的人才没几个,大都是仰仗拉住几个大客户。
为什么现在进金融圈的人越来越多呢?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国金融行业利润非常之高,挣走了 社会 上绝大部分经济部门的利润,吸引大量 社会 精英进入到金融行业。(1)此如2019中国银行业总利润超过了20000亿人民币的利润,中国工商银行一家银行的利润就达到3134亿元人民币。中国中投公司2019年利润接近7800亿元人民币。中国平安2019年利润1643亿元人民币,中国人寿592亿万人民币。(2)同期实体经济行业利润情况:中国华为2019年利润617亿元,格力电器元247亿元,中国美的亿元242亿元,中国海尔82亿元,中国一汽440亿元,徐州重工48亿元,中国三一重工114亿元。(3)2019年中国A股市场3827家上公司总利润37800亿元,其中35家银行上市公司利润16727亿元占中国A股上市公司总利润的44.2%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2019利润达9974亿元,五大上市保险公司2019年利润达到2700亿元,37家上市证券公司2019年利润1016亿元。中国A股上市的银行,保险证券共计77家金融机构占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总利润的54%.其他的3750家非金融上市公司总共只占44%.所以中国金融行业挣走了经济活动中绝大部分利润。 社会 上大量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进入到金融行业,造成经济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失血严重,以至于拿钱炒钱。自然会吸引人才进入利润丰厚的行业。
二,金融行业收入非常高,各种待遇非常高。中国银行业,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行业人员平均收入水平超过了当地公务员。而且压力此公务员小,发展机会比公务员多。各种业务提成和奖励非常丰厚。工作环境优越,工作更体面。
三,金融行业可以接触到许多内部消息。商业 社会 信息就是金钱。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证券股票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基本没有穷人,都是中产阶级及富人。这个行业有的人并不比别人聪明,比别的行业的人累,但是一定比别的行业的人有钱,积累财富的速度更快。
四,中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现在已经是产业资本第一大国,金融资本第一大国。金融行业蓬勃发展,行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你银行,证券,保险行业更是发展迅猛,未来还会变成金融强国。吸纳的人才会更多。
综上所述,造成中国许多的 社会 精英人才进入到了金融行业。中国有位商业大佬说了一句名言:挣钱的最高的境界就是离事情远,离事非更远,离钱近。
因为金融赚钱快,就这么简单。
我没记错的话,在过去的十年里,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始终是保持在全部行业排名前三名的位置,偶尔还会和互联网行业竞争一下冠军的宝座。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家要想尽快凭自己的工资买房、买车,做金融显然会是一条捷径。
做金融为什么赚钱快呢?因为金融业是直接和钱打交道的行业,就像有一个故事里说的,当你用手拿起一块肉,放到另一个地方时,你的手上也会沾满肉油,而金融业,赚的便是这一部分“肉油”钱。
但也必须承认,如果不是家境殷实的话,做金融,特别是做基层金融员工,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银行的客户经理要去想方设法拉存款、柜员每天都是重复劳动;券商的客户经理要完成开户任务、保险代理人也要推销保险……这类金融基层岗位,压力极大,淘汰率极高,也是各金融机构常年招聘的岗位。
不说其他,只说证券!
目前低端职位,人满为患!
高端职位,人才欠缺严重!
以前的低端职位,比如证券经纪人,由于交易佣金高,客户开户多了,收入就上去了。现在单靠佣金,只能喝西北风。
最近有政策说,三方平台和券商合作。这必将再次提升投研能力要求,面对高端人才,新入行小白更难混!
如果有研究生以上学位还好些,以下学历,会很难!
第一,金融行业待遇好。这是大家公认的观点。比如基层证券经纪人,底薪可能不会太高,但是只要他能够拉来客户给营业部带来收益,那他个人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尤其是家境比较好的,只要能为营业部引入资金,那他个人年薪几十万也是有可能的。更不用说金融行业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了,他们学历高、能力卓越,是各金融单位不惜高薪去聘请的。
第二,金融行业环境好。工作环境是大家选择工作会考量的标准,众所周知金融行业环境干净整洁,明亮的大厅干净的办公室冬暖夏凉。
第三,金融行业前景好。我们都知道,每个行业都是有周期的,从新兴到成长最后没落。相比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金融所从事的就是金钱交易,属于妥妥的朝阳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第四,金融行业人脉广。我们处于一个大的人情 社会 中,无可避免的就是人际交往,而在金融行业,可以结识各行各业的精英,对于自己及家庭以后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找对象也是比较吃香的呦。
第五,金融行业双休和节假日正常休息。
虽然金融行业也会有很多加班现象,但是付出和回报总是成比例的。相比于其他行业来说,金融还是不错的选择。
要赚钱先要离钱近,实业要做大做强,也需要结合金融,这是为什么不管什么背景的人都想进金融的非常重要原因!
1:金融赚不赚钱,因人而异,但金融行业工资收入的确是每年都能排进前五名,2019年论行业收入排名,金融第三,年平均收入超过13万,和农林牧渔相比,年平均收入高出400%,同样是努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小。同样是努力赚钱,为何不选择一个更容易赚钱的行业。
行业收入排名
2:金融行业提供了很多职位,供各种学历的人寻梦,开放性够强,谈到金融,一定是专业性要求高,门槛高,但其实翻开招聘信息中的金融公司,发现很多门槛其实很低,只要人脉,只要情商,剩下的就是公司专业培训和业务开拓的配合!
金融中包含保险,证券,信托,银行等不同的细分行业,以金融保险为例,对于销售的学历要求,可以是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海纳百川,只要你有人脉,情商不差,经过公司几天封闭培训,就可以展业了,后期就算在展业中遇到了一些专业问题,公司还有定期产品介绍或是推荐会,或是各种活动,专业讲师会协助完成“洗脑”,提单。
金融行业,的确很鞭策人!
金融行业细分比较清晰,核心就是资金和资金管理,一切都是围绕这两块展开,银行从储户手中吸纳资金,再把资金放给有需要的,赚取利息,保险通过保费获得具有成本的资金,再投资出去,获取高于赔付的投资收益。。。2008年世界首富就是股神巴菲特,一个凭借专心投资60年的美国老头。它的传奇被无数国家的人所知悉,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巴菲特
金融+实体模式已经深入,一个企业不懂金融和懂金融,差距会很大!
京东,一个网上商城加自建配送体系的公司,从1998年创办以来,近10多年未盈利,凭什么活下来,而且成为阿里系最大竞争者,背后力量就是金融风投资金的支撑。2009年获得今日资本等联合2100万投资,后期又进行多轮融资,2014年通过在美上市,再获IPO融资,源源不断的资金续命,扩张,构建自营物流系统,最终成就了今日超过3000亿美元京东帝国!
今日民营在行业中数一数二的企业那个又不是在金融资本助力之下,快速壮大,抢占市场份额,阿里,腾讯,拼多多,蔚来 汽车 。。。。。
成就别人,成就自己
金融对于企业对于经济而言,无非就是用钱解决时间,市场,资源的问题,这是一种纽带,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金融离钱很近,更要一身正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金融好不好,从经济层面说需要金融,但不能过度金融化
这次疫情,银行让利,支持实体企业复工复产,就是利国利民,2008年美国过度金融化,导致全球金融危机,任何事情过犹不及!
首先,金融行业的平均待遇远超其他行业。
随便放几张我之前整理过的上市银行和券商的薪酬图:
就拿银行来说,四大行工资算最低的了,但是平均下来也是月薪2万以上,而这个收入如果放在制造业,至少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者外企的资深工程师以上才能有这个收入水平,可是在银行,只是一个平均薪酬而已。
这些数据都是来自于相关上市银行和券商的财报,数据真实性没有问题,实际的待遇只会比这个更高。或许有人说这都是上市主体的数据,那么非上市的金融机构呢?这个可以看一下今年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
很多人说这个平均数不能代表这个行业人人收入都高,这么说听上去有道理,但其实哪个行业都是一样的,基本上都是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越往上越难,金融行业当然也不例外。平均工资本来比较的就是行业差距而非个人之见的差距。
其次,金融行业人人趋之如骛存隐忧
正如题主所言,周围不管什么背景,人人都想进金融行业。如果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有制度的原因,那么对 社会 和行业的长久发展其实是不利的。
一是容易导致人才结构失衡。现在很多名校毕业生都想进金融行业,像化工、煤炭、石油等传统行业因为待遇低加上工作强度大、危险性高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但每个行业都是国家和 社会 发展离不开的。长此下去,一部分行业的人才结构就会失衡,进而导致 社会 的整体失衡。
二是容易形成权力寻租。金融行业很多都是国企,招人和调动没有机关和事业单位那么严格,但金融行业收入又高,这势必会导致不正之风,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三是金融行业待遇高的背后是金融业侵吞了实体经济的利润。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36家银行的利润经常都能占到所有上市公司利润的一半以上,如果再加上券商、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网贷,基金,占比就更高了。这样下去,实体经济的利润得不到保障,研发和人才工作都会受到影响。#理财大赛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