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金融机构被冲击如何处置

金融机构被冲击如何处置

发布时间: 2024-11-14 23:16:26

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应该采取如何的措施(详细作答)

金融风暴横扫全球,大量财富瞬间蒸发。在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通过各种材料和财经报道,我整理出一些可能我们会忽略的问题,希望对我们有所警示!

整个欧美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开始了吗?我想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应该才刚刚开始!

其中有两大冲击:

1.第一,欧美开始实行大量的金融机构国有化,以政府信用做担保,来挽救由金融企业危机而蔓延向实体经济危机。而整个金融领域存在的根本就是:信用。国家大量注资给大型商业银行,购买他们的不良资产,然后大型商业银行银行借钱给大型企业,或者同业拆借,使他们的经营得以维持,改善企业资产状况,度过金融危机。如果这种方法失败,连政府信用都受到质疑和冲击,那么整个金融市场将全线崩塌,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信心危机导致消费减少,破产,失业,然后再是消费减少,欧美消费减少这部分将直接冲击我国经济!

请您想一想,我国经济对欧美的依赖程度有多少。我们中国的经济体系是严重的生产过剩,而我国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在整个GDP当中我们本国的消费只占35%,而我国制造业的产能是占GDP的70%,因而还有另外的35%就是生产过剩,这35%我们是消费不了的。因为欧美各国通常都是一种负债消费模式为主,进而帮助我们吸收掉了剩余的35%,以美国为例,他们家庭的负债消费比例占整个GDP的95%以上。这种靠借钱,包括:借钱,借钱买房,借钱买车,信用卡等消费模式,把我们中国的35%的过剩产能吸收掉了!因此我们的出口就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架马车。

所以,一旦欧美的救市方法失败,这种冲击将使得我们的出口受到重大打击,是35%总量的打击,是不可想象的。

2.第二个冲击:即便是他们的救市方案使得金融危机得到平息,欧美经济得到复苏,大家不再用负债消费,而改变成量力消费,那对我们的冲击也是摧毁性的。还是以美国为例,先不看欧洲,仅仅是美国,一年就将减少0.7万亿的进口消费支出,而中国的出口不过1万亿美元,对我们的出口同样是毁灭性打击!

当然,有没有可能一切都很美好,美国救市成功,人们还是高负债消费。当然,这个是可能的,但是对于我们企业家而言,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不能假设最美好的情况。我们要假设什么,应该是最坏情况。

在如此金融危机下,我们个人或者是企业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投资原则呢?

有一组数据令我们触目惊心,全世界损失最大的前五名:

第一名:美国赌王,资产损失率91%,损失249亿美元。

第二名:沃尔玛的沃尔顿家族,损失211亿美元。

第三名:巴菲特,损失163亿,损失总资产的25%。

第四名:GOOGLE的创办人,损失121亿美元。

第五名:比尔盖茨,损失120亿美元。我们中国企业家只有个人艰辛的奋斗历程,缺乏大萧条的洗礼,因此很多人积极性有余,风险意识不足。在中国,我们上市公司资本负债比率是100%——300%,而在香港以李嘉诚为首的四大家族,这些人经历了很多次的大萧条,而且这四个家族基本都是做地产的,他们的资本负债比率基本是20%,十分统一。这因为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追求稳定的现金流,以在风险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因而他们懂得,有进有退!进的时候从来不忘记退,因为真正伟大的企业家不是能赚多少钱,不能以财富来论,而是在大萧条的时候,他们能做最好的风险管理,才是真正卓绝的企业家,这就是为什么高盛被誉为最好的公司,它不是最大的,因为每一次危机来临前,他都能够侥幸逃脱,就是因为他风险管理做的好!应验中国的古话,谋定而后动!

⑵ 中国怎样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金融机构的直接损失相当有限。由于美国政府信用担保,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美国机构债不会有损失。但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外围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消极传导作用。 陆挺:此次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首先,金融机构的直接投资所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 据初步统计,我国共持有海外公司债券约为120亿美元,其中仅有小部分受到影响。如中国各银行借给雷曼资金总计大概为7.2亿美元左右。在外汇储备投资方面,截至7月底,我国持有519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大约4440亿美元为机构债。对于美国的机构债券,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对此进行担保,只要持有到期就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实际上,最近由于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国债价格正向上走,这是因为大家发现持有其他资产反而变得更加不安全、从而更愿意去持有美国国债。当然这里面也有风险。由于美国的救市行动而发行的大量国债势必会导致更多的货币供给。从中长期角度看,会抬高美国国债利率和引起美元贬值,这会对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固定收益资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但这仅是一种风险而已,美元的汇率涉及美国经济、全球经济、美国货币供给、其他经济体货币供给等多重因素,所以将来也未必一定会出现美元币值走弱的现象。 至于美国中长期利率是否会走高的问题,其实首先要搞清楚是什么“利率”。目前的联邦基准利率只有2%,而且进一步减息的可能非常大。美国国债的利率最近也持续走低。但由于市场信心走弱,互相不信任对方,金融机构间的借贷利率不断上升,这就是这一段时间出现的所谓credit crunch(信贷危机)问题。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近来不断通过各种手段扩大货币供给,目的在于提振市场信心,降低拆借利率。当然,如上所言,如果美国发债较多,从中长期而言会拉高国债利率,但这并不是目前所考虑的主要问题。 李稻葵:短期而言,对中国金融机构影响有限,因为我国金融机构在投资方面还是趋于保守,而这次投资在美国、雷曼等投资银行的大部分还是美国、欧洲等的机构。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我们在境外的机构是否有投资,比如一些“中”字号的企业,它们手头拥有大量外汇,是否进行过投资尚不得而知。 中期而言,确实存在风险,如果中期内美国金融市场能够稳定、金融机构不再继续破产、金融市场进入整顿时期,则未来半年内,发达国家投资在中国的各种资金有可能出现逆转回流,由此导致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等。 美国也会采取一些措施,使得美元对全世界其他货币汇率保持稳定。如果美国金融界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对美国会形成进一步打击。至于汇率问题,我相信,美国在中美汇率问题上不会有太大要求,而是主要希望中国不从美国国债上撤离。 黄益平: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内金融机构在海外证券市场的投资。从目前金融危机发展的情形来看,金融机构面对的最大问题,第一是投资者信心,第二是流动性。毫无疑问,随着国际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我国在海外证券市场的投资已经出现亏损。不过这些国外资产本身就是用外汇购买的,因此尚不至于对国内的流动性造成重大影响。况且对于许多金融机构而言,这些亏损也仅仅是账面上的。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出美国的金融危机会引发国内金融机构系统性的风险。我国大多数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不会出现倒闭的现象。即使是非国有的银行,也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支持,因此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从资金流动的角度,一些短期资本的流出、在证券市场投资的回撤等存在可能性,但是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抵御这种冲击绰绰有余。另外,如果美元币值出现大幅波动,有可能使得人民币汇率很难再持续盯住美元。最近2-3个月的进展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越来越大,而对一揽子货币汇率变动则越来越稳定。这实际是一个好现象,意味着汇率政策开始真正落实2005年提出的参照一揽子货币的有管制的浮动,实际反而能增加汇率的稳定性。

⑶ 我们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中国如果光是从石油进口来搞人民币升值,不如直接动用外币储蓄补贴石油。
中国要进行结构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贷系统,特别是对已经贷出的巨量资金进行跟踪处理。如果这方面有缺口,必须多印票子,通过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这是中国人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这部分没有问题,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将储备的美元尽快花出去,或者投资到美国去,卖地产,而不是去救美国的金融机构。这样美国就不会给人民币施压了,也拯救了美国的经济。将来中国人无论是赚是赔,对现在都有好处。
要刻意保护好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改革成果的体现,特别是房地产,世界各国都把房地产作为本国经济的大堤(最后防线),一旦危及房地产,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挽救。中国的房地产偏热是正常的,政府打压只会给外资热钱制造介入机会,让中国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要特别保护好房地产商,不要猪肉涨了,就把母猪也杀掉卖肉。房价涨了,不是地产商的错。
股市不能靠外资来救,外资不会无缘无故地来中国,中国也没有能力进行强权博弈,将外资强留在中国,这样在流动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让人民币升值,任凭外资继续大量流入。
中国也不能用贬值驱赶外资,因为中国的经济已经和外资密不可分,驱赶了就会使经济崩溃。
中国不必实行紧缩政策,如果这样的话,是等于让中国自己的钱退出经济主战场,让外资和游资主宰中国经济,到头来使中国自己的资金无用武之地。
中国要好好管管金融机构圈钱的行为,中国不应该吹金融泡沫,资金不能在金融机构流来流去,要指导民众,向产业方向投资,美国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联网泡沫,没听说搞金融泡沫,中国高金融泡沫,物价能不上涨吗?钱都在高端转来转去,没有更多在流转在产业之中,经济还能不出问题。
国家要把股权分置改革放缓,股权分置主要是国有股分置,通过解禁来和市场争利(资金)不是好作法,国家可以将分置期由3年改为30年。大大减缓解禁速度,对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国家要对再融资进行严格控管,对上市企业,要实行效益监管,股价监管,如果由于再融资造成股价下滑,必须由再融资的钱向股东赔付,这样就不会产生恶意圈钱的行为。
至于印花税真不是个问题,降和不降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去年收了2000多亿印花税,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亿了,降了也没多少,与解禁比,与再融资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府应有的放矢治理结构问题,不好给中国经济乱念紧箍咒。
未来两年将出现世界性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其中最为脆弱的是波罗的海三国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机将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但中国资金也面临“走出去”抄底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好时机。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资金流动逆转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
为什么未来世界将出现新型的金融危机呢?这要从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过去近十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格局谈起。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在过去近十年 ,受益于全球化的大趋势,经济不断繁荣,但这种繁荣的基础其实比较脆弱。这些经济体自身的储蓄相对不足,消费不断增长,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断加强,其集中的表现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资产,尤其是房地产为抵押,向银行借款来支持其日益高涨的消费。这一格局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消费信贷链的破裂,集中的表现就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次级房贷危机导致美国的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金融风险的成本,也使这些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分配自己的资产,以降低风险。
反过来看,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资金,以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为例,其证券市场上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国内。日益高涨的海外资金不仅推动了本地资产价格的高涨,也推动了本地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本地货币实际汇率的不断升值。这一系列过程为这些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两个地区:一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不仅经常账户出现了占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时财政赤字也日益加剧,国内价格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而且,这些国家还实行了与欧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这无疑是写下了导致金融危机最佳的化学反应公式。
另一个非常脆弱的经济体,就是印度。虽然印度经济在过去3年内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长率,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情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印度的经常账户处于赤字状态,证券市场一半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一些经济情况,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未来两年之内,世界经济很可能发生资金流动逆转的情形,那就是几年前从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涌入新兴市场国家、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资金,在发达国家重估风险的情况下,纷纷逆转涌回发达国家,加强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稳定度。这种趋势的形成无疑会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直接的影响,并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形成。
新金融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差异
这种金融危机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形式是国际收支的危机,那时亚洲出现了大量到期的外债需要偿还,同时国际金融炒家纷纷挤兑,造成了这些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以至于不得不让本币大幅度贬值。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形式不见得以国际收支的短缺为标志,因为今天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这些国家并没有大规模举债,只是通过证券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新兴市场国家不面临着金融危机,这种金融危机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资金倒流从而导致本国证券市场价格大幅度缩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本地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于衰退为表象的,这和几年前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涨、资产价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个逆反的镜面图像。这一新型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很可能是波罗的楚游,从波罗的海三国可能传导至东欧各国,再传到南亚包括印度,之后再进一步传到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资金流动不能盲目放开,财政政策须保留一定的灵活性
一旦这样的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经济面临着怎么的挑战呢?可能的情况是,一部分外资的表现也会如在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那样纷纷出逃,对于中国的国际收支会产生一定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对于目前高速运转(事实上是过快运转)的中国经济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一资金倒流的情况也会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不容否认,这种资金倒流会对国内的投资规模产生一定的冲击,会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另外,由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也会间接通过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都是这一新型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我们必须看到,这一新兴金融危机的到来对中国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在这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很多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这将是中国资金出国投向这些国家的绝好时机,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整合并购相应企业的最好时机。为此,中国经济界需要做好资金上和项目研究方面的准备。从宏观层面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到这一轮新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在资金流动问题上必须稳扎稳打,不能盲目放开,要考虑到大量资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压力。当一轮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楚游的经济增长率必然会出现下滑,我们的财政政策必须保留一定的灵活度,在继续实行当前稳健财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须做好项目上和资金上的准备,一旦新一轮金融危机在周边国家发生,中国就可以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资金保障和社会效益的投资项目。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⑷ 我国金融业应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金融业影响几何?

“如果仅从中国金融机构持有次贷相关资产的角度来看,中国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遭受了损失,但风险尚在控制之内,影响不大。”《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由于“两房”已被美政府接管,持有其债券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暂且不计。而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兴业等7家上市银行持有的雷曼债券以及风险敞口的数量约为7.2164亿美元。“与中国银行业庞大的整体资产规模比起来,问题资产规模还是有限。”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表示。

但是,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却蔓延至了与银行业务相关的各个领域。最明显的莫过于不被记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之内、风险蕴藏较深的代客理财业务,动荡的市场环境使得众多QDII产品血本无归。根据专业顾问公司普益财富对正在运行的252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的跟踪研究,截至10月10日,各个中资银行发行的46款QDII产品中,正收益的有3款,其余43款负收益,亏损超过40%的有17款,占比近四成,其中包括6款累计亏损超过50%的QDII产品。

而目前市场的关注焦点又落在了“撤回资金”这四个字上。比如即将到来的10月27日,美国银行所持有的191.33亿股建设银行H股即将解禁,刚刚以500亿美元收购完美林证券的美国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它会不会抛售建行的股份呢?“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愿意来中国投资的资金还很多,只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资金不会大量离开中国,反而会流到中国。”沈明高说。

作为间接影响的另一部分,外国企业遭受经济放缓冲击造成业绩下滑是否会波及到其在中国区的主体以及作为其融资方的中国的银行呢?“这个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大多数中国区的业务仍是依靠中国区自身的业务增长点,只要中国的市场没有问题,它的贷款质量等就不会有太大影响。当然,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提了个醒,要对贷款更加审慎。”赵庆明说。

危机成为中国金融监管的见习机会

尽管金融危机对国内金融业直接影响不大,且它发生在大洋彼岸、金融创新程度比我们发达得多的美国,但是它也确实给我国的金融监管提了好几个醒。“这次危机是中国金融监管难得的见习机会。”沈明高说。

他说,“这次危机和流动性过剩有很大关系。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的环境都是高增长和低通胀,利率低从而资金成本比较低,流动性充裕,从而导致了过多的投资和投机。”这种流动性过剩和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不无关系。以美国为例,在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25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这种宽松的资金环境实际上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温床。“因此,流动性管理要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如果经济增长放缓,不能为了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而投放过多流动性。”沈明高说。

造成这次危机最直观的原因是金融创新过度和监管不力。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王静指出,我国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她说。

但很多专家更强调了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中国仍然要坚持发展金融创新的观点。“中国的问题是创新不足,而不是创新过度,所以尽管美国爆发了危机,但是不代表中国就要压抑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有需求的。”赵庆明说。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也指出,我们的金融一直是个短板,发展不足,而且是经济不足、创新不足。美国是创新太多了,受监管太少,对风险的估计不足;而我们是谨慎有余、创新不足。

这次金融危机也是我们对美式金融自由化进行反思的一次机会。“我们要了解到,尽管中国的金融市场比起美国要落后很多,但绝不能把美国的经验完全套到中国头上,美国做的东西中国不一定都要做,美国没有做的东西不一定中国就不能做。”沈明高说。

危机让我们收获什么?

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是这次危机愈演愈烈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追求超高利润,投行们的杠杆率均高得惊人。数据显示,2003年到去年,美林的杠杆率增至28倍,也就是说,1美元资本能撬动28美元的资产。破产前的雷曼兄弟的杠杆率也高达30倍,这还没有算上一些高风险的表外业务的杠杆效应,比如SIV(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结构性投资载体),如果投行套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算法,资本充足率在1%至2%之间。

随着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变身为银行控股公司,投资银行以高杠杆模式带来的高回报机制已不复存在。

“实际上,借钱多了,危机来了破产的企业就会多,恢复时间也比较长。尽管和欧美国家比起来,中国金融机构负债率还比较低,但以后我们还要谨慎,避免金融机构过多借债来发展自身。”沈明高说。

对于高度依赖人力资本的投行来说,如何保证股东监管的有效性也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应该从这次危机中得到的教训。长期来看,投资银行从业人员应该专注于客户服务及专业水平,而非不计风险地追逐利润和回报。“但是因为投行和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设计相对比较复杂,所以股东对个人的监管比较困难,股东对高管的监管没有形成,进而导致了高管过多的投机,过度追求风险。因此,今后投行的治理结构要改善,要考虑到如何约束高管过度的逐利冲动。”沈明高说。

“整体而言,金融危机不可避免。但是对于单个机构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对投资组合作出合理的金融价值的评估,谨慎出手,大规模的损失还是可以避免的。”沈明高说。

其他文章推荐:
http://qkzz.net/article/9a1a5ca9-513a-458e-b422-a0077fd592bd.htm
http://whb.eastday.com/w/20081019/u1a488285.html

⑸ 金融危机下,中央银行应采取哪些政策

我国中央银行职能及化解金融危机的政策
(一)金融系统稳定评估和预警政策
金融系统稳定评估和预警政策就是对金融系统进行评估,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预报。完善的金融系统稳定评估和预警政策有利于避免和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损失,有利于防止和降低国外金融危机的传染和冲击,也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自身的风险。由于我国的金融稳定工作于2003年才刚刚正式起步,对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认识和评估还比较困难。因此,为加强我国的系统性金融危机监测和管理,要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的风险监管,大力推动这三大行业各自的系统性风险评估。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要在单个金融机构、单个行业的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监测和预警中观和宏观层面的更为重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对金融业整体风险的监测预警和评估,并借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广的“金融部门评估规划”,尽快探索建立像金融稳健指标、压力测试标准与准则评估等一些包括相关经济指标在内的金融稳定统计指标体系。
(二)存款保险政策
存款保险政策是指由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性金融机构作为投保机构交纳保险费,当投保机构面临危机或破产时,由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资助或代替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对存款者支付存款。由此可见,存款保险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存款人信心和稳定金融体系的作用。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目前正在加强对我国银行存款保险政策的研究,创造条件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存款保险体系。
(三)最后贷款人政策
各国中央银行大都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欧元区成员国的央行除外),中国人民银行也不例外。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着对有关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控、救助有问题金融机构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责。最后贷款人政策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贷款人政策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挽救一些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防止流动性问题扩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但是,过多的运用最后贷款人政策来救助金融机构会导致道德风险:给予金融机构管理层冒险激励以得到更多的隐性的援助补贴;金融机构债权人因存在政府会出面援助有问题金融机构的预期而降低对金融机构行为的监督和选择。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在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时应当有其决策标准。也就是说,并非对每个有问题金融机构都一律提供流动性支持。当有问题金融机构申请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时,中国人民银行一要看该机构是否具有系统性特征,即该机构的破产是否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二要看该机构是否已经资不抵债。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以判断有问题机构的风险状况及其风险特征,从而为其是否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提供决策依据,以确保中央银行资金安全,防范道德风险。
(四)支付清算体系
支付清算体系被认为是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因此,各国中央银行把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放在维护金融稳定的首要位置,力求使中央银行对支付清算系统的监测管理涵盖与大额资金交易有关的各个领域。而从中国目前看,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同城清算所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现行支付结算体系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风险管理。由于人民银行负责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和相关标准的制定,而中国银监会负责对银行卡业务的监管及相应的资金交易。这部分风险监管尚游离在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监管之外,对支付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支付的最终性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已经完成结算的支付是否可以撤销,是否是无条件的。尤其是参与清算的金融机构破产情况下的支付最终性。一般而言,从违约到破产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市场参与者在破产情况下进行支付是否有效,还有待于法律的确认。
轧差安排的法律确认。这是一个关系到结算及时性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还没有关于轧差安排的专门条款或者司法解释,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存在废除轧差结果的做法,已有的做法是破产参与者引起的损失都由中央银行兜底。这种做法会使参与者淡化风险意识,也不利于支付服务的市场化发展。
(五)危机管理的应急政策
防范金融危机要立足于早分析、早校正。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处置措施,尤其在由于个别金融机构风险引发的金融危机中,要有一些政策和措施及时地发现金融机构的风险,使金融机构在风险加大或资产质量变差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压力尽快地加以纠正。同时,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可预测性、传染性和危害性,也需要通过建立长效的危机应急处理政策才可能在突发性金融危机发生时将损失降至最低、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为此,人民银行应做好以下工作:
危机应急组织体系。统一制定和部署金融应急处理方案及其组织实施。人民银行总行、分行以及中心支行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小组。
金融应急信息共享政策。中央银行和其他各个监管部门,应就监管信息的沟通建立相应政策;中央银行与各有关涉及应急处理政策的政府部门建立应急信息共享政策;涉及金融稳定评估的各个部门之间应建立信息交换政策。
金融应急备份系统。这个备份系统包括备份的支付结算网络、备份的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中心、备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备份的工作场所、备份的办公网络系统等,建立有效的金融应急备份系统,可以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保证金融业务的连续性,即使在金融系统遭受大范围破坏后也能够迅速恢复。

(2141个字)

⑹ 企业将怎样面对金融危机

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1、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2、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危机初始管理是指对第一个危机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损失这段时间采取措施以降低不利影响的活动;
3、改进对危机冲击(危机冲击是指危机事件对周围环境及当事人造成的冲击或影响)的反应管理;
4、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的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当代金融危机的巨大的负外部性使得各国政府无不高度重视金融危机管理工作,危机管理工作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三个部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中,事前的工作包括组织专家学者研究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传染机制,制定危机处置预案,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工作;事中包括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事后工作包括对危机的总结,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临时性措施以便使经济社会生活重新恢复正常等等。

⑺ 金融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

编制目的维护良好社会环境,保持正常金融秩序,促进全市金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的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辖内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因下列事项引起严重后果,确需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援助的突发事件。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危及金融安全与稳定的突发事件;

各金融机构出现被冲击、被盗、被抢、被袭击,运钞车辆遭抢劫、劫持等突发事件;

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因硬件设施受损或普遍遭受病毒侵袭,发生系统性故障;

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集体辞职、失踪、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业务营销人员携巨款潜逃,发生特大金融诈骗案件;

金融债券到期未能及时兑付、金融机构被公告撒销(关闭)或其他因素引发存款挤提、保证金挤提、集体退保、其他债务挤兑、集体上访等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

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困难、偿付能力恶化或者出现巨额亏损;

出现对金融业、金融机构进行负面失实报道,造成严重影响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大事件;

暴发区域性金融风险或系统性金融危机;

发生其他影响金融稳定运行的事件。

热点内容
商务金融用地房屋征收怎么评估 发布:2024-11-15 00:00:47 浏览:48
股票阻击涨停板 发布:2024-11-14 23:36:01 浏览:98
股票软件上sbt 发布:2024-11-14 23:20:43 浏览:364
金融机构被冲击如何处置 发布:2024-11-14 23:16:26 浏览:687
股市行情卡森股票交易时间 发布:2024-11-14 23:05:38 浏览:47
股票交易线有什么区别 发布:2024-11-14 22:58:06 浏览:153
爱心慈善基金是什么 发布:2024-11-14 22:57:03 浏览:835
股票软件设止损价 发布:2024-11-14 22:56:17 浏览:342
公司的控股权意味着什么 发布:2024-11-14 22:51:47 浏览:904
股票后期拉涨停是什么心理 发布:2024-11-14 22:33:53 浏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