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成本估值法后理财产品如何选
1. 为什么不要买净值型理财产品
净值型理财产品风险高,保守型投资者就不建议买净值型理财产品。
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一款没有预期收益,挂钩不同的市场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跟产品的净值相关,当净值上涨时,投资者盈利,反之,亏损,即净值型理财产品不保本,风险性相对来说较高,且自行承担风险,这是导致一部分投资者不买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原因。
比如,银行发行了一款净值型理财产品,期限是6个月,初始净值是1,6个月后根据投资结果,在扣除银行的管理费之后,产品的净值变成了1.5,则投资者盈利50%,如果产品的净值变成了0.8,则投资者亏损20%。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上的所有的投资者不买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对于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适量的买入一些净值型理财产品。
拓展资料:
一、定义: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产品。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强化理财产品销售流程管理,明确了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多项禁止性行为,以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办法自2021年6月27日起施行。
二、分类: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及QDII型。
1、债券型,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投资的产品一般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
2、信托型,投资于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也有投资于商业银行优良信贷资产受益权信托的产品。
3、挂钩型,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国际黄金价格挂钩、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与道·琼斯指数及与港股挂钩等。
4、QDII型,所谓QDII,即合格的境内投资机构代客境外理财,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QDII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简单说,即是客户将手中的人民币资金委托给合格商业银行,由合格商业银行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资,到期后将美元收益及本金结汇成人民币后分配给客户的理财产品。
三、购买渠道:理财产品一般通过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购买。传统渠道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新兴渠道包括:第三方理财机构、综合理财服务机构。
2. 资管新规下的银行理财——何为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
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估值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成为了关键概念。过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通常依赖于摊余成本法,这种计算方法使投资者认为收益是确定的,比如购买100元、年利率4%的债券,按天计算,每日收益看似稳定。然而,这种方式忽略了债券价格可能随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
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转向市值法,即在考虑债券票面利率的同时,也考虑市场公允价值的变动。这意味着,即便同样是100元、4%收益的债券,市值法会根据每日市场波动计算收益,这可能导致收益不固定,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出现负收益。这种变化使得投资者更清晰地认识到理财产品潜在的波动性和投资风险,而非预期收益的稳定性已不再保证。
随着银行推出更多净值型产品,投资者需要适应这种变化,以适应更直观的风险收益模式。市值法的引入,虽然可能增加了投资的复杂性,但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真实的投资环境,促使他们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对待银行理财。
更多理财知识,请关注个人订阅号"卷毛侃大山",获取深入解读:mp.weixin.qq.com/s/N6qT...
3. 哪些银行用理财产品市值估值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
国有六大银行理财产品新规引发了市场热议,这意味着未来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不得采用成本估值法,优先使用市值估值法。从9月1号开学季开始,我们的国有六大银行的理财产品资产配置的估值方法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成本估值法转换为市值估值法,而当下符合规定的存量理财产品,采用了成本估值法的,需要在10月之前完成整改。
4. 成本法估值和市值法估值的区别
成本法是静态的,市值法是动态的。
市值法就是采用市场估值的方式,我们除了考虑实际的利率回报,还有把市场的价格和价值波动的损益情况,计算进去得出动态的市场估值回报。
从两种估值方式来看,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采用成本估值法,虽然有确定的逾期利息回报,但是却不能反映市场真实的价值变化,而市值估值法,能够反映银行理财产品真实的回报情况。
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而采用市值估值法,更符合当下的资格新规和理财产品和打破刚兑的趋势。
其次,银行理财产品新规采用市值估值法,意味着理财产品走向净值型理财模式,结束刚性兑付。
过去银行虽然也要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但是很多都是采用成本法计量的,给出的逾期利息回报,也往往会默认刚兑,但这种模式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会让储户失去基本的风险评估意识。
而采用市值估值法,意味着我们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走向市场化,变成净值型的理财产品,跟着市场机制走,从而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的系统性风险。
同时让投资者形成风险意识,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必然匹配市值估值法,也是对银行资管能力和理财能力的优化,更加接近市场,也能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银行理财子公司,让银行理财产品获得更多回报空间。
对于个人和家庭理财来说,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惯性思维,根据个人实际风险承受度,做出合理的理财规划。
目前来说银行常见的固定收益性存款理财,主要就是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而其他的则是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而不同的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也都有对应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
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经验,选择合适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保守型和稳健型的储户和理财群体,在配置存款类产品,国债之外,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选择可以是中低风险的定期银行理财产品,要避开中高风险的信托和金融衍生品类理财产品。
随着刚兑的时代结束,净值型理财时代到来,银行理财市场风险和机会同时放大,而我们无论何时都要遵循本金安全第一,适度收益的基本原则。
5. 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会亏损吗
2022年债券市场经历一场暴跌之后,导致市面上大量理财产品亏损,被投资者抛弃,在这种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理财产品出现,比如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号称安全性高。
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会亏损吗?
任何理财产品都是不保本的,故而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也是不保本的,是有亏本的可能性的,只不过相对别的理财产品来说,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更高,多为R1或R2产品。
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是指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是将资产的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平摊到剩余期限,这种估值方式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比较稳定。同时此类产品只要到期时,不存在违约的情况,就可以获得约定的票息收入。
摊余成本法简单来说就是以买入成本计价,将组合到期的收益平摊到每一天。举个例子,小明以1万元购入某笔1年期、年化利率为3%的债券,到期利息为300元。按摊余成本法计算,将300元利息均摊到持有期的每一天,最终持有该债券每天的收益是固定的300/365元。
目前只有两类封闭式产品可以使用摊余成本法:
【1】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至到期;
【2】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摊余成本法的理财产品不是保本保息的,但是安全性较高,适合投资中追求稳健、惧怕震荡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