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风险厌恶如何求期望方差
⑴ 什么是金融学啊!
金融学(Finance)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编辑本段]历史起源
金融学在古代不是独立的学科。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观点散见在论述“财货”问题的各种典籍中。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叫“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学,是从西方介绍来的,有从古典经济学直到现代经济学的各派货币银行学说。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货币信用学”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这时,开始注意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下的金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如:人民币的性质问题,货币流通规律问题,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问题,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和物资供求平衡问题,等等。不过,总的说,在这期间,金融学没有受到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学说,另一方面则扭转了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学的倾向,并展开了对它们的研究和评价;同时,随着经济生活中金融活动作用的日益增强,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这就为以中国实际为背景的金融学创造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金融学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它不仅限于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学说史、当代东西方各派金融学说,以及对各国金融体制、金融政策的分别研究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在金融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金融理论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银行的职能以及它们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质和作用;在现代银行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控制的理论,等等。
[编辑本段]学科分支
金融学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研究资金融通的学科。传统的金融学研究领域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场学(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学(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学(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资学(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货币银行学(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国际金融学(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财政学(en:Public Finance)
保险学(en:Insurance Insurance)
数理金融学(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计量经济学(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编辑本段]学科分类
金融学(Finance)的定义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且用来定义学科的术语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会有极其重要的影响。Webster字典将“To Finance”定义为“筹集或提供资本(To Raise Or Provide Funds Or Capital For)”。华尔街日报在其新开的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固定版面中将(公司)金融定义为“为业务提供融资的业务(Business Of Financing Businesses)”,这一定义基本上代表了金融实业界的看法。代表学界对金融学较有权威的解释可参照《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 的“Finance”相关词条。由斯蒂芬•A•罗斯(Stephen A. Ross)撰写的“Finance”词条称“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罗斯概括了“Finance”的四大课题:“有效率的市场”、“收益和风险”、“期权定价理论”和“公司金融”。罗斯的观点,集中体现了西方学者界定“Finance”倚重微观内涵及资本市场的特质。 在国内学界,对“Finance”一词的翻译及内涵界定存在较大争议。总览50多年来国内出版的各类财经专业辞典,“Finance”一词的汉语对译主要有“金融”、“财政”、“财务”、“融资”四种。相对而言,后三种译法用途相对特定,唯有“金融”颇值商榷。“金融”就其理论内涵来说,在国内具有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典型特征。基于货币、信用、银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国际收支、汇率等专题的传统式金融研究,对于“金融”一词的代表性定义为“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刘鸿儒,1995),并不突出反映资本市场的地位。一般而言,国内学界理解“金融学(Finance)”,主要以“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和“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两大代表性科目为主线。其原因大致有二:在视资本、证券为异类的历史环境下,由政府主导的银行业间接融资是金融实践的中心内容。与此相适应,针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成为金融学绝对主导。二是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国策导致将对外贸易加强,国内高校相应大面积开设以国际收支和贸易为核心的“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专业。 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基于以上两大学科界定的(国内)“金融学”,今天看来却恰恰不是Finance的核心内容。西方学界对Finance的理解,集中反映在两门课程:一是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二是以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为核心内容的Investments,即投资学。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很多学者将Corporate Finance译作“公司财务”或“公司理财”,很容易使人误解其研究对象为会计事项,今后应予修正。总体观之,国内所理解的“金融学”,大抵属于西方学界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而西方学界所指的Finance,就其核心研究对象而言更侧重微观金融领域。 鉴于以上分析,我将金融学(Finance)分为三大学科支系: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学等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这种界定对于澄清目前中国学术界的金融学定义之争应有所帮助。
1、微观金融学(Finance)
也即国际学术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资学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个大的方向。微观金融学科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内。微观金融学是目前我国金融学界和国际学界差距最大的领域,急需改进。
2、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
国际学术界通常把与微观金融学相关的宏观问题研究称为宏观金融学(Macro Finance)。我个人认为,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微观金融学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国际资产定价理论为基础的国际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International Asset Pric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Financial Market And Intermediations )等等。这类研究通常设在商学院的金融系和经济系内。第二类是国内学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学”,包括“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专业, 涵盖有关货币、银行、国际收支、金融体系稳定性、金融危机的研究。这类专业通常设在经济系内。 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在中国有特别的意义。这是因为微观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而这样的市场在中国尚未建立,所以公司和投资者都受到更大范围的宏观因素影响。金融学模型总会在开始说“让我们假设……”,例如,以金融的范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为例,詹森(1972)归纳出CAPM建立在下述七个假设上:所有投资者追求单周期的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根据期望收益的均值和方差选择资产组合;可以无限量地拆借资金;对所有资产的收益回报有相同的估计;他们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本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产总量是固定的,没有新发行的证券,并且证券可以完全分离,交易无成本;最后,资本市场无税收。这些假设显然过于苛刻,尤其在中国这样的不成熟市场更难成立。 诸如此类的假设,侧面反映了宏观经济体制、金融中介和市场安排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我这里所定“宏观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我们必须重视对这些假设本身的研究。
3、金融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
伴随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学科交叉成为突出现象,金融学概莫能外。实践中,与金融相关性最强的交叉学科有两个:一是由金融和数学、统计、工程学等交叉而形成的“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二是由金融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金融工程学使金融学走向象牙塔,而法和金融学将金融学带回现实。 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方法在金融学中被广泛应用,阐述金融思想的工具从日常语言发展到数理语言,具有了理论的精神与抽象,是金融学科的一个进步。当我开始涉足金融学理论时,正是将物理和应用数学应用于金融模型的高峰期,比如使用差分、偏微分方程和随机积分等数学工具描述股票走势、收益率曲线等。我读金融学博士时的一个同窗是意大利人,他本科学的是物理,之所以选择金融,是因为期望金融能成为20世纪后期的物理学。11年后的今天,事情并没有像他当初预期的那样,物理和数学并未能统治金融学,完美的金融模型并没有出现,金融学经历了对物理和数学的狂热期后,回归到了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 那为什么高深的数学和物理方法在金融研究中作用有限呢?金融是艺术(Art)而非科学(Science)。物理学理论模型使用确定性的参数,而金融学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所以不存在完美的金融模型来指导实践。科学利用理论模型引导人们的认识由未知走向已知,而金融利用理论模型从一种期望变成另一种期望——如股票定价、期权定价模型的参数分别是期望红利和期望收益变动率,永远是一个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原因,加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工具的缺乏,估计金融工程学在中国近期不会有太大的现实意义。金融学人应该学会“走过数学”(Go Beyond Mathematics)。另一方面,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发展却亟需法和金融学的理论指导,可以预见法和金融学在我国将会有相当发展。 我国目前金融改革的结构性难题大多都同时涉及法律和金融两方面问题:如在转型期的法律体系下,什么样的金融体系最能有效配置资源?怎样为解决银行坏帐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等金融创新提供法律支持?怎样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中不合时宜的条款,激励金融创新?等等。类似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近年来已成风潮,而且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谓之“法和金融学(Law And Finance)”。 “法和金融学”是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的延伸,Rowley(1989)把法和经济学定义为“应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程序和影响”,法和经济学强调法学的“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这也是本丛书的核心任务。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本丛书同时覆盖这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法和金融学对中国的金融创新和司法改革意义尤为深远。目前,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属空白,吴敬琏教授和江平教授最近已开始倡导经济和法的融合研究,不过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引进阶段,其对实际工作和教学科研的意义尚未显露。换言之,要实现法和金融学由概念诠释到实务操作、教学普及直至学科发展的跃升,学界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从头作起。
[编辑本段]金融学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金融学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专业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院校: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 金融学领域极其重视毕业院校,以上5所大学的毕业生是金融学领域的翘楚! 跨专业报考金融学的优势 虽然现在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正在水涨船高。金融招聘会上,学历的要求仍然很高,比较好的金融机构,几乎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名校毕业,甚至要海归。 除了学历要求之外,银行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情况是银行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经济、财务专业的人员。他们本科专业各异,有计算机、通信、法律甚至机械和物理。现在备考和在读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专业的,导师们非常欢迎这些跨专业学生。有些金融分析机构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他们要的就是工科那种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分析。
就业前景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保险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9、一些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10、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11、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出版传播机构等。
报考建议
1、职业导向: 从上面的就业流向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和报考专业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如果你准备从事基金类工作,报金融工程方向比较好;如果你想到保险公司工作当然要选择保险方向。 2、学校导向: 首先,报考时尽量选择名校。现在金融行业都有“名校情结”,企业在选择学生时,比较看重学生就读的院校,一般情况下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如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的学生,因为这些学校已经在企业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 其次从人际关系方面考虑你所报考的院校。最好是选择传统上具有优良的金融学教育积淀的学校,比如一些著名财经类专业院校,如中财、上财,或是金融经济类传统较好的综合类大学,比如复旦、南开。这样的院校通常在金融经济界有一定的校友资源,对于未来就业好处颇多。 第三,学校的地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你所要报考的院校,应该在你未来准备发展的地区或附近。因为学校在该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在你毕业之后会方便你到该地区择业。比如考上海的学校就把目标定在上海发展。2020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情况看,其金融人才都在30万人以上,而目前上海市的金融从业人员在10万人左右,上海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更是短缺。 3、专业导向: 既然你准备在这个行业发展,那么选择什么专业方向更符合你的发展目标呢?从当前的金融学科专业分布来看,比较有发展前景的专业方向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保险精算、证券投资等。 目前基金市场最为活跃,而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人才缺口过万;目前中级基金经理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40万元.而担任高级职位的经理人年薪已经突破百万元,可见金融行业是一座未开采的金矿。
⑵ 8.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1)存在大量的投资者,每个投资者的财富相对于所有投资者的财富的总和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投资者是价格的接受者,单个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不会对证券价格造成影响。
(2)所有投资者都在同一证券持有期内计划自己的投资行为。这种行为是短视的,因为它忽略了在持有期结束的时点上发生的任何事件的影响,而短视行为通常不是最优行为。
(3)投资者的投资范围仅限于公开金融市场上交易的资产。这一假定排除了投资于非交易性资产。而且,资产的数量是固定的。同时,所有资产均可交易而且可以完全分割。
(4)存在无风险资产,投资者能够以无风险利率不受金额限制地借入或者贷出款项。
(5)不存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即投资者无须纳税,不存在证券交易费用包括佣金和服务费等,没有法规或者限制条款限制买空。
(6)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是风险厌恶者,他们追求投资资产组合标准差的最小化,也就是风险的最小化。,他们期望财富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7)所有投资者对证券的评价和经济局势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无论证券的价格如何,所有投资者的投资顺序都一样。
(8)资本市场是无摩擦的,而且无信息成本,所有投资者均可同时获得信息。
⑶ 对金融支付行业有什么看法
您好
对所在行业做些投资分析,然后做些简单的策划之类的东西
⑷ 现代金融学究竟包括哪些科目呢只是一个泛泛的名字,都不知道看什么书去应付考试,救命啊
现代金融学,即数理金融,与其说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倒不如说它是作为一种方法存在。它主要使用一切可能的数学方法,来研究几乎一切金融问题,特别是复杂产品定价和动态市场均衡。
A) 微观金融学
a.研究对象:主要考虑金融现象的微观基础;
b.实质:一种价格理论,研究如何在不确定情况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期最优配置;
c.理论目标和主要内容:市场均衡和合理的金融产品价格体系
d.一个重要任务:资产定价。
e.基本流程:
1.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使用的数学工具;
2.建立诸如不确定性等一些基本概念;
3.个人偏好公理体系和效用函数理论(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和风险偏好问题);
4.个人如何做出投资-消费决策:来自于期望效用理论的均值-方差分析方法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时际资产定价模型(ICAPM)则是这一部分的自然的产出物;
5.公司如何做出投资/融资决策:公司制度、产权安排、不对称信息(M-M理论是其理论基石和核心内容);
6.资产定价和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价格体系:投资学、金融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7.资源跨期配置的一般均衡:以德布鲁的一般均衡为蓝本,感谢达菲(D.Duffie)和黄的出色努力,他们证明了多次开放的市场和有限数目的证券(包括衍生证券)可以创造出无限的世界状态(states of the world),成功地为德布鲁的均衡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答案。这不仅意味着动态一般均衡的存在和现实解决方案,而且它从理论上证明了资本市场存在的合理性和它对于有效跨期分配资源的重要性。
(B) 宏观金融学
a.研究对象:在一个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经济中如何获得高就业,低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b.实质:宏观经济学(包括开放条件下)的货币版本;
c.理论目标和主要内容:宏观货币经济(包括了开放条件下的)模型的建立,并通过它们产生对于实现高就业、低通货膨胀、高经济增长和其它经济目标可能有用的,有关货币政策结论;
d.基本流程:
1.货币起源、定义和作用;
2.货币的制度安排和以银行为主的现代金融体系: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各种专业金融市场。它们保证货币主要功能的实现。(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或者更一般的,用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来考察诸如,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合理边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间的管制哲学,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3.货币经济学:这是整个宏观金融学的核心内容(在一些重要的金融问题如通货膨胀、汇率管理、市场干预……上,总是会有不同货币政策和争论产生,这也构成了货币理论的一个重要也是必然的部分);
4.其它问题:包括金融深化,以及国际金融中众多的专题。
1,现代金融学研究的是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通过资本市场对资源进行跨时期的最优配置
2,现代金融学研究提供了自身的“参照系”或“基准点”——有效市场理论(EMH)和基于理性人假定的预期效用理论。
3,现代金融学提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形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用较为简明的图象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现代金融学中最重要的7个理念!
司金融学中最重要的七个理念1、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当你想知道一辆二手车的价值,你会参考二手车市场中的价格。同样,当你想知道未来现金流的价值,你会在资本市场中寻找比价关系,因为资本市场是以未来现金流的所有权为交易标的场所,而收入颇丰的投资银行家就是“二手现金流交易商”。如果公司经营者能替股东以比资本市场上更便宜的价格买入现金流,那就增加了股东投资的价值。这就是NPV的基本原理:计算一个项目的NPV,要先确定该项目是否比它的投入成本更“值钱”。估计项目价值的方法是计算出其现金流所有权在资本市场单独交易时能卖个什么价钱。这就是为什么在计算NPV时采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作为现金流的折现率,即采用和项目风险程度相当的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上,所有风险程度相当的资产的价格隐含着相同的预期收益率。
NPV原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重要性较大的结论。它的存在使得数以百计的股东——不论他们的财富程度和对风险的态度如何不同——都能参与同一企业的投资并委托职业经理人进行运做。 股东们发给经理人的共同指示是:把企业的NPV最大化。
2、资产定价模型(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有人认为现代金融学的全部就是资产定价模型,这完全不对! 即使资产定价模型从未被发明,金融学家对金融经理的建议基本上还会一样。 资产定价模型的吸引力在于给出了一个可定量操作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衡量出风险性投资能得到的回报率。
它对风险的定义有两种: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去除的非系统性风险和不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去除的系统性风险。资产的系统风险是指经济中所有资产价值总和的变动对该资产价值的影响程度,量化后可以用BETA衡量。人们关注的风险只是他们不能通过分散回避的系统风险,因此对资产要求的回报率和它的BETA呈正比关系。
很多人认为资产定价模型部分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认为估算项目和投资的BETA难度很大。也许10到20年后会有比现在更好的理论出现,但未来的理论也不可能会放弃对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区分。而这种明确的区分正是CAPM模型的精华所在。
3、有效的资本市场(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第三个基本理念是证券价格准确反映了市场上可得到的信息,并会随着新信息的披露而迅速作出相应变动。有效市场理论有三种形式,分别针对不同定义下的“可得到信息”。弱式有效理论(随机漫步理论)指出当前价格反映了所有包含在历史价格中的信息;半强式理论指出现价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强式理论则断言价格反映了所有的信息。
但有效市场理论没说不存在税收或交易成本,没说市场上没有聪明人和愚蠢者之分。其核心是说资本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不存在所谓的赚钱机器,而证券的价格则反映了对应资产的内在价值。
4、价值可加性和价值守恒原理(value Additivity an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value)
价值守恒原理是指整体的价值等于各组成部分的价值之和。简单地把两个公司合并并不能产生新价值,除非未来现金流能得到增加。也可以说,出于分散投资而进行的兼并收购并不能带来价值。
5、资本结构理论(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从价值守恒原理可得知,简单的融资决策只能把经营现金流的分配方向加以改变,并不能增加整个公司的价值。这也正是著名的莫迪利亚尼和米勒(Modigliani and Miller)推论之核心思想:在完美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结构的改变不影响公司价值。通俗地说,一块蛋糕的价值并不会因你如何分割而改变。
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推论并不是现实中的标准答案,但它提示出到哪里寻找资本结构决策的动因。税收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负债经营能带来税收盾牌(Tax Shield),且较高的负债率可以促使管理层收紧预算,更努力地工作。作为负面影响,高负债会增加费用高昂的财务危机机会。
6、期权理论 (Option Theory)
金融专家一直都知道与期权价值相关的主要变量:行使价格、行使日期、相关资产金融学意义上的风险,以及利率水平。但直到BLACK和SCHOLES给出了期权定价公式,才第一次有了用于定量估值的办法。
但B-S 公式只适用于简单的看涨期权,并不适用于现实金融领域中常遇到的更复杂的期权。而BLACK和SCHOLES期权定价理论的核心思想,如风险中性估值办法却适用于更广泛的金融领域。
7、代理机制理论(Agency Theory)
现代公司的利益所有者(Stake-holders)包括管理层、雇员、股东和债权人。通过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合同使这些人联结在一起。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一直不加疑问地假定所有的利益所有者会同心同德,但在过去的20年中经济学家却发现实际中存在许多的利益冲突,同时对如何克服这些利益冲突作了相当多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论被总称为代理机制理论。
现代金融学是建立在Miller和Modigliani套利定价模型、Markowitz证券有效组合、Sharp、Lintner和Blace的资本资产价格理论,以及Black、Schdes和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基础上的一门以数量经济为基础的科学。
推荐楼主:
行为金融与投资行为--河南大学经济学学术文库
金融市场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国际货币与金融(第6版)/当代金融名著译丛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高等学校金融类教材
全美MBA经典教材书系(原版)-金融管理与政策(第12版)
金融衍生工具--定价原理、运作机制及实际运用
金融工程学/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金融学系列
核心金融工具(在衍生品世界中领悟和创新)(金融学前沿系列)
金融全球化:批判性反思
现代金融礼仪/21世纪经济金融类高等职业教育实用教材
⑸ 金融工程要学的数学
金融工程要学的数学:高数(数学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矩阵论(高等代数),随机过程,实变泛函。
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
金融工程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金融工程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学及通讯工具,在各种现有基本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分解,以设计出符合客户需要并具有特定P/L性的新的金融产品。而广义的金融工程则是指一切利用工程化手段来解决金融问题的技术开发,它不仅包括金融产品设计,还包括金融产品定价、交易策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金融工程概念。
⑹ 为什么可以用方差衡量风险
不确定性是所有学科、所有领域都要面临的问题。但经济学只把不确定性限定在投资领域,而且赋予不确定性以贬义——风险——资产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1950年代,马科维茨用资产的方差来定义风险。资产组合理论,包括后来独步金融工程领域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都是建立在这个逻辑基础之上。但是需要思考的是,用方差衡量风险是否合适?
首先,不确定性是指未来的情况,过去发生的已经是确定性了。如果用过去的确定性来解释未来的不确定性,就犯了一个逻辑错误。比如某支股票过去十个季度的绩效情况是完全可知的,其平均收益率(样本均值)很容易计算得出,其波动性(样本方差)也可以计算得出。但是用过去的波动性来解释未来的波动性,就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用过去的波动性解释未来的波动性,其前提条件是市场过去和未来的高度相似性,这样能得到较好的解释和估计。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不存在所谓的一般规律。历史也不可能重演。基于这个一般判断,用资产的样本方差来衡量风险是不合适的。
其次,既然用方差衡量风险不合适,那么用协方差来衡量组合风险也不合适。资产组合理论认为:如果持有十支以上的股票,那么就能基本抵御非系统风险。该理论把非系统风险(股票之间的相互波动)和系统风险(市场的波动)截然割裂开来,这种简单的两分法也有问题。任何股票的波动都包涵了系统风险的影响,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机制就更为复杂。分散投资有用,但实际观察中,分散投资的作用并没有数学模型显示的那么强大。
再次,从规避风险的手段来看,方差衡量风险也不怎么有用。金融市场上,规避风险的手段有三种:分散投资、期货、期权。期货可以100%的规避风险(排除投机期货的情况),但这种完美的规避风险并非出自方差分析,而是市场上刚好出现一对耦合,即期货的多头和空头以同样的价格锁定未来的交易。期权也有类似的机制。分散投资并不能绝对规避风险,往往成为风险的牺牲品。热衷资产组合理论的分析师常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如果所有的篮子都摔在地上呢?
资产组合理论有一个隐性的逻辑基础,即资产的波动和物理学的运动一样是可重复的。但是资产的买进和卖出是受人的意志决定的,但人的行为是很微妙、很复杂、无法数学化的行为。资产组合理论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方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仅仅是参考,而非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