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县域金融如何服务农村

县域金融如何服务农村

发布时间: 2024-07-27 22:59:25

1. 如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提升农村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就是金融的“平民化”;农村普惠金融,就是要将金融普及到农村所有群体,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普惠金融”前面加上“农村”二字,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普惠金融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普惠金融。

一、如何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

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范围覆盖全部县域支行,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和资源配置力度。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定位,明确政策性业务范围,加大对农业开发和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要创新服务“三农”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投放。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更好发挥支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强化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服务功能,推动省联社加快职能转换,优化协调指导,整合放大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服务“三农”的能力。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持续拓展农村金融业务,促进农村资金回流。支持其他商业银行下沉机构网点,优化农村地区网点布局,适度扩大农村地区网点覆盖面。

二、如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

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鼓励按照规模化组建、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的原则集中连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超过一定数量的发起行,允许设立村镇银行管理服务子公司。允许评级良好、管控能力强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到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重点布局老少边穷地区、农业主产区和小微企业聚集地区,不断提升村镇银行在农村的覆盖面。

加强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鼓励其开展涉农融资担保业务,完善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协调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完善管理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自律管理,引导发挥支农服务作用。

2. 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指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主动对接竖世融资需求,强化粮食安全金融保障。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加大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金融支持。积极开发适合油茶等木本油料特点的金融产品,支持油茶规模化种植和低产林改造。加强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支持,提升种业育繁推产业链融资便利度。创新设施农业和农机装备金融服务模式,稳妥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农机装备研发企业发行信用类债券。

《意见》强调,要围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特点,完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专属金融产品,支持发行乡村振兴票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信息协同和金融科技赋能,支持县域商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做好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拓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融资渠道。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等重点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投入。增强金融机构网点综合化服务能力,加强与民生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融合发展。

《意见》要求,要强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进一步优化存款准备金政策框架,继续加强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改进金融机构内部资源配置,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储蓄国债下乡,持续提升农村支付余仔肢服务水平,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继续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脱贫地区的政策倾斜,保持脱贫地区信贷投放力度不减。认真落实定点帮扶政治责任,把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经验总结,强化统计监测与考核评估,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戚基

3. 县域金融怎样服务三农,服务农村

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方针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
一、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1.农村信用社正在成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市场,而农村信用社依靠其网点多人员多的优势,不断强化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加大支农力度,拓宽支农领域,增强服务效能,存贷款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社会影响逐步扩大,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作用日益显现。
2.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仍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广泛吸收农民的闲散资金,大力开展组织资金工作,各项存款增长很快。同时农信社还加大了贷款投放,办理了助学贷款、扶贫贷款、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3.农民金融意识增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金融意识明显增强。逐渐明白了“借鸡生蛋”、“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道理,农民金融意识的提高也反映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制约因素
1.服务主体缺位。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地撤并农村营业机构,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作用弱化;作为承担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重任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仅仅围绕粮棉油收购做文章,成为“粮食银行”,难以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农村保险机构缺乏;邮储只吸存不贷款,资金分流现象严重。农村市场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的主体明显缺位。
2.服务品种单一。银行票据承兑、代理收费等中间业务在农村没有开展;各种金融产品及服务项目例如理财和网上银行、银行卡业务鲜有办理;保险在农村开办的品种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险金额少。农信社除了提供信贷资金外,金融服务品种不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多层次的需求。
3.服务总量不足。最重要的农业信贷投入相对不足,一是农信社资金通过拆借和购买有价证券方式转移;二是邮政吸收的储蓄上存转移了资金;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乡镇分支机构的存款上存,而使农村资金向其他行业转移和分流,导致了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不足,农业信贷总量投入不足,信贷投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
4.服务机制不顺。首先,农村经济分散化经营同农村金融集约化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农户贷款的发放额小、面广、量大,而农村金融在向商业化转轨的进程中实行集约化发展战略,这使农业发展中的经营分散化与金融服务集约化目标产生冲突。其次,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在市场的导向下,各地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趋向,而农村金融机构却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贷、进出口结算等专业化服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再次,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产品、服务的需求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
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中长期信贷业务。二是加快农信社改革,建立规范化的合作金融体制,完善服务功能,为“三农”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三是放开管制,允许设立民营银行,增加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
2.创新金融产品。尽快开办通存通兑、异地存取款、办理代缴费等业务;尽快开发一些低费率、广覆盖的保险服务产品,特别是要推出进城务工民工的保险险种。
3.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一是扩大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增强其组织资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银行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建立完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机制;四是规定商业银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
4.拓宽支农领域。开发创业贷款、劳务输出贷款等产品。要把信贷与科技开发结合起来,支持科技研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把信贷与农村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切实提高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知识农业的主力军。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信贷投向,拓宽支农领域,提升信贷服务的层次。
5.改进支农方式。针对农户贷款额小、面广、量大的特点,农村信用社要继续增加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投放,完善小额信贷机制,开展现场放贷,设立“贷款专柜”,简化手续,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

4. 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应对竞争环境变化现在的农村金融机构有哪些

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应对竞争环境变化?

一、重新认识县域小微实体金融需求,改变过去单纯推广农户贷款的方式。

农户贷款推广方式,比如村授信,确实是比较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的获取途径。但是,除了信息整合形成的行政数据,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其他大部分信息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信贷需求挖掘和贷款审核的决定性因素。另外,信用评估只能满足基本的信用需求,实际信用率的提高有赖于信用评估后的工作。事实上,随着县域产业的转型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农户从事的行业及其金融需求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农户贷款的基础推广越来越转变为向银行、乡镇、农户靠拢的方式。要真正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就要紧跟潜在客户的发展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尽可能便捷、充足的金融支持,真正实现对县域小微实体的差异化服务。


5. 金融机构如何开展农业转移人口金融服务

乡村振兴带来了整个农村人口的结构性转变,县域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这让农村市场充满魅力和想象力。在国家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在监管政策不断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在管理层持续定向降准,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获得更多可用资金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是一个亟待开掘的内生动力强劲的庞大市场。
服务好这个市场,农村金融机构一方面要拥抱金融科技,根据人口流向,为客户提供更好体验;另一方面要下沉网点,下沉业务,俯下身子,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服务好新生代农民和不断壮大的创业群体,用更多好产品、好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做大做强自己。
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金融支持中,必须重视供给主体和享有主体的需求多样化趋势,金融主体要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以及加强个性化服务,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金融支持方式需要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融资模式需要以政策性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竞争性和商业性为主.为了不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金融支持的水平,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渠道和全方位的民生性普惠性金融体系.

6. 银行如何支持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金融存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此,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金融机构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此情况下,银行必须转变发展理念,顺应和厘清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金融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向真正“以市场以及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转变,积极主动以全新的农业农村金融发展思路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做好顶层设计策略,有针对性地设定分阶段发展目标,并进一步加大金融供给,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拓展资料:
1、银行要高度重视县级渠道的建设,继续加大对县级渠道的投入,加强物理网点和智能终端的合理分布建设。并加快推进移动渠道银行业务发展,以此弥补物理网点的不足。充分利用自身科技和人才优势,不断开发适合农村的网络金融产品,将传统物理网点优势与互联网电子渠道有机结合。也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布设转账电话、POS机、二维码收付款等电子机具,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2、农业农村金融市场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金融市场,为此银行机构应改变原有统一的考核制度,结合各地农业农村金融市场的特征,由各地根据地区特征重建合理的农业农村市场考核机制和连带问责机制,建立银行适应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考核指标,加大考核结果与业务授权、资源配置、班子奖惩挂钩力度,建立价值贡献和业绩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提升全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3、适当向农业农村金融领域倾斜配置经营资源,确保以有效、持续大规模的资源投入,优先满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人、财、物”需求。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确保银行的资源能够精确投入到相关领域,实现预期效果,并建立基础保障机制。同时考虑到县域员工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工作环境等方面劣于市区员工的实际情况,可将部分资源向县域支行员工倾斜,积极帮助县域员工解除生活的后顾之忧。

热点内容
13股市数字代表什么 发布:2025-01-14 04:07:07 浏览:77
什么叫股权分红纠纷 发布:2025-01-14 03:44:55 浏览:419
农村分股权证什么时候才能分红 发布:2025-01-14 03:44:50 浏览:631
股票解禁60股权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4 03:44:19 浏览:207
股市上有什么诗 发布:2025-01-14 03:39:45 浏览:826
基金的净值和估值是什么关系 发布:2025-01-14 03:35:18 浏览:968
股市什么情况才能卖点 发布:2025-01-14 03:31:57 浏览:511
比特币基金会会员有什么便利 发布:2025-01-14 03:31:10 浏览:704
联创互联涨停原因些股票 发布:2025-01-14 03:29:45 浏览:422
股权调信息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4 03:26:00 浏览: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