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金融怎么发展城市文化

金融怎么发展城市文化

发布时间: 2024-06-12 06:55:09

Ⅰ 如何发挥金融业在支持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

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城镇化对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未来一段时期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地方政府财力很难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和优势,对推进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金融内生于经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金融只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城镇化建设,而金融机构追求盈利目标和城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存在矛盾。在我国金融资源相对稀缺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正逐年加快。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镇化建设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城镇化建设作为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主要战略选择之一,实现其预定目标有赖于相关政策的配合和支持,其中金融政策市必不可少的。 (一)当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难点问题
1、 金融业逐利性和城镇化建设的社会性存在矛盾。城镇化建设对于提升内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拉动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城镇化建设所涉及的大多数项目和中国人寿保险业追求盈利的经营宗旨存在矛盾。所以,保险业也要扩展信贷及同银行业务携手做好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善,但是基础设施中有很多项目不符合保险业投资要求,如城市垃圾处理、废水处理等公益性项目,基本不产生现金流,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或者提供政策优惠维持经营,因此还款来源较难保障。
2、 城镇化建设中项目承贷主体难落实。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为主,承办单位主要是地方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这些部门不具备承贷主体的资格。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向保险业借款,而地方政府通过创新融资方式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
3、 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战略存在矛盾。一是一些政策性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金融政策界定不清楚,服务范围宽泛化,政策性引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功能完善支持力度不够。相反,一味地追逐利润最大化,在信贷投向上出现商业化的趋势,依靠政策性金融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的功能相对弱化了,不利于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二是长期以来各金融机构实行粗放式经营,追求点多面广、机构层层下设,即便是在一些金融资源匮乏的偏远乡村,农村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甚至一些其他的保险公司纷纷设立机构,竟相抢拉投资,导致低效率劳动、无效劳动。与此同时,城镇的网点布局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完善,以城镇化建设带动农村发展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未真正的建立起来。三是采取因噎废食的做法,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众多的城市大型保险公司下设农村保险所,不利于把握保险公司的性质和服务的方向的,减弱了对城镇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客户的投资,不利于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规模的壮大。
4、 在城镇化建设中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不高。目前,金融资源过多地集中、流入大城市,
有的省会城市的存贷款已经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资金却较为缺乏,没有充裕的资金作为物质基础,不利于城镇化过程中不同规模的城市与城镇的和谐发展。而对于资金集聚的大城市而言,其信贷资金分布也呈现出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只是竞争对手,不是合作伙伴,资金画地为牢,银团贷款形式很少出现,资源集聚度不高,另一方面,贷款趋同现象十分普遍,各金融机构竞相盲目的把大量信贷资金投向相同的大项目、大企业,造成低水平重复投入,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这样真正需要信贷资金的项目或企业的融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自然不利于城市建设中小型基础项目正常的资金供给与配置,不就不利于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协调的发展。
5、 金融服务功能还不完善。金融信息网络建设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金融机构尚未实现不同城镇之间业务的联网和异地存取资金。金融服务手段还是以传统的投保业务为主,咨询、结算、代理等中间业务发展缓慢,金融创新能力不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在金融需求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对于目前城镇化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金融需求,例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保险业等新型业务的需求,我国保险业的金融服务功能还十分有限,尚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满足这些新颖的金融需求,因此也不利于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
6、 完善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作用的策略分析。
第一,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推行融资证券化。市场经济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市场结构优化,进行融资证券化,其理论根源在与: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居民储蓄占主体地位。人们对投资工具的选择呈现多样化,投资者不仅需要安全性和流动性钱的投保存款,也需要风险大但收益高的证券:
(2)融资证券化相较于以保险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具有更强的利益约束能力,这种硬约束的融资方式在约束机制方面更能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而以保险信用为主的间接融资时一种软约束性用:
(3)融资证券化对于整个经济具有重要的制度创新功能。有大量低成本的资本供给无疑是发展我国经济和推进城镇化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融资证券化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在资源配置中引入市场机制,由此获得的增长效应要比单纯地引进外资中得到的更加明显。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证券化融资在融资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改变目前间接融资比重偏大的金童市场结构。
首先,通过不断加快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合金融工具的创新,以拓宽融资渠道来推行融资证券化的进程。
其一,应进一步大力发展主板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使主板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工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一批大市值公司相继上市,不仅市场规模大幅扩张,上市公司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
其二,坚持不懈地发展中小企业板。中小企业板自2004年设立以来得到了较块的发展,制度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已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组织系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是发展市场经济,推动城镇化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因此,我国要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质量和缩小城市发展差距,必须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中小金融机构是最适宜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组织形式。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首先必须通过制度供给,改变不利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和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如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机构设置管理办法;改变市场准入条件,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机构打开方便之门;应该在投保利率、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业务创新等方面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优惠政策;其次,科学合理地规划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填补国有人寿保险基层分支机构撤并后留下的服务空白。在规划时应把握好中小保险公司与国有人寿保险公司的市场定位,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广泛合作。在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直接为中小企业发展进行融资服务。同时改革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使其更好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
(三)鼓励多种形式的城市建设融资方式
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把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公益性项目上,并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杠杆作用,通过部分投资、贴息、信贷担保和减免税等多种方式来吸收全社会投资;
其次,应实行建设投资的多元化、市场化、规范化,发挥各类投资者、经营者共同建设城市的积极性。在项目建设上,鼓励招商引资。在坚持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原则下,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项目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地方政府贴息贷款;
再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放宽向城镇基础设施贷款的限制,适当安排一定比例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发展中长期贷款。
(四)各金融机构应找准切入点,加大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在坚持三性原则的前提条件下,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积极探索并找准支持城镇建设的切入点。中国人寿保险、城市保险业及股份制保险业应主要在健全城镇功能和发展城镇社会服务中寻求商机,重点解决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卫星镇的金融需求,如交通、 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教育消费、耐用消费品需求及企业化运作方式的污染综合治理需求等。 中国人寿保险和农村保险所主要在发展城镇经济、促进社区服务水平提高上开展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支持面向城镇社区服务的各类服务机构,特别是有需求潜力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促进城镇第三产业发展。当然优化工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和竞争力,是城镇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并且小城镇在一定时期内重点发展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为中心城市配套的工业,吸收中心城市转移出来的加工业,对此,金融部门应积极支持。对于新成立的农村经济实体和组织,金融机构应引导其在建制镇中落户发展。
(五)把握金融需求变化趋势,提高综合化和个性化服务能力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质量随之提高。居民在金融需求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多。一是金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要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加强与证券、银行、投资基金等其他相关行业之间的合作,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网络结算与服务、股票质押贷款、证券资金结算、资产管理、财务顾问、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等业务领域,增加保险业的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居民的金融需求呈个性化趋势。要适应金融需求个性化发展趋势,中国人寿保险业就必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能力。因此,中国人寿保险业要积极跟进市场,掌握客户需求,实施和完善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客户经理制,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懂金融、证券、银行、基金等多种业务的综合金融理财师,不断进行业务重组、内部结构重组、保险业与市场关系重组、保险业与同业关系重组,建立个性化的服务营销和产品创新机制,为客户量体裁衣地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肯定的是,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挖掘这种潜力?更多人意识到目前城镇化的核心不再仅仅是土地的城镇化,更是人的城镇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土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金融的支持,也需要它们的调整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要。通过调整寻找支持城镇化的切入口,抓住发展新机遇成为包括金融在内的许多行业的目标。毫无疑问,金融支持是城镇化的必要条件,金融也会在助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某金融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保险业的员工我们,应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保险业务发展的工作中心,把保险业务工作融入经济的业务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绩效管理中,以“三个确保”为目标,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开创我公司保险工作的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到以下:
夯实基础,强化培训我公司营业部始终抓好业务员的培训工作为基础作用,加大开发各大企业的保障作用, 加强城乡统筹,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辽**镇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要围绕四个关键领域,积极提供保险保障和多种金融服务。与各大银行的网点和沟通,全力保障公司业务的发展,把监督贯穿于公司各项工作业务中,加大惩罚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廉政到位,构成“不敢为”的监督防线。这样才能是金融业的发展得到更有利的保障。建立个性化的服务营销和产品创新机制,为客户量体裁衣地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在新的时期,我们将紧随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继续严格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继续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通过组织员工开展爱心捐建、爱心助学等活动,支持农村改善人畜饮水环境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积极维护地方金融秩序,切实借助广覆盖的机构和网点,开展保险知识和金融产品下乡进村活动,向农村地区普及保险知识,帮助农户更加熟练地使用保险产品,提高保险产品在农村的认知度和使用率。积极与地方政府推进信用村建设,加强与金融同业协作,共同防范地方金融风险,打造良好的农村诚信环境。

Ⅱ 大连银行:为城市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

本报记者邵海峰

作为大连百姓身边的银行,大连银行刚刚走过二十载。

二十载春华秋实,二十载砥砺前行。成立20年来,大连银行一直坚守“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经营理念,肩负责任使命,始终把自身融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大潮中。特别是该行的公司业务,聚焦城市发展的热点和实体经济的需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用源源不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城市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新动能。

来自大连银行的数字显示:截至2017年末,大连银行资产总额突破38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超过23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超过1600亿元,在大连地区设有4家中心支行,在2017年7月出版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前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大连银行位列第304位。

大连,正在步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而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每一个重点领域,都能看到大连银行金融答塌助力的身影。

近年来,大连银行积极响应大连市委、市政府规划的各项战略决策,全力支持全市重点产业、民生项目、功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为我市土地储备、长兴岛石化基地、大钢大化搬迁改造、胜利路改造、新体育中心建设、国企职工取暖费社会统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等累计提供逾千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在大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大连银行为大连地铁1号线一期项目提供了6亿元额度授信,以银团贷款方式为快轨3号线PPP项目提供2亿元金融支持,有力地支持了大连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

加强与各地政府机关单位沟通,大连银行还相继开发了国税自助终端系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系统、法院一案仔举斗一账户系统、非税收入收缴代理系统等系统平台。

2018年,大连银行将继续聚焦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做好配套金融服务。该行将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战略部署的实施,加大对新机场建设、大连湾海底隧道、旧城区动迁改造、长兴岛产业园区产业基金等的支持力度,制定优先配套资源倾斜政策,以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大连银行在完成引入战略投资者、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更加精准地发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大连金普新区是我国第10个国家级新区,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抓住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大连银行在推动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管理现代化以及自金融等方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体验创新等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大连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通过深入的银政、银企合作,助力新一轮东北振兴。

为支持助力金普新区、自贸区建设,2017年7月,大连银行与大连金普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几年内将为金普新区提供500亿元金融支持,主要用于支持政府参与的PPP项目、政府采购服务项目、产业基金项目及推动金普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其他项目。未来3年至5年,金普新区与大连银行将开展长期合作,抓住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共同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实现强强联合、互惠共赢。

2017年9月,大连银行与大念磨连市国税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结成了互惠共赢的新型银税合作伙伴。双方将全面加强银税金融服务合作,全面创新银税服务模式,全面加强信息共享合作,全面加强服务培训合作,全面建立沟通服务机制,加强税银联动,共同在大连市地方建设、纳税服务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一直以来,大连银行都把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作为发展目标,与众多大型企业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17年底,大连银行累计已经与32家大型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涵盖农业、制造业、信息服务、金融、 房地产 和文化传媒等多个行业,为大连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每月的今天,我就来取退休金,发放得特别及时,每逢节假日还会提前发放。”家住侯一小区的一位退休市民,满意地对大连银行提供的退休金发放服务作出这样的评价。多年来,大连银行持续加强财政、税务、社保、公积金等机构客户的合作,车家村支行每月承接大连市4万多户的社会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代发工资工作,为更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支行选派团队中业务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综合素质高的员工驻点服务,并提供上门服务。每位员工一点一滴践行着普惠金融的理念,用微笑服务赢得了市民的赞誉。

大连银行的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2016年曾被《银行家》杂志评为“老百姓最喜欢的城市商业银行”。

20年的历程,对大连银行而言,意味着沉甸甸的收获,更意味着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起点。肩负“二次腾飞”的使命,大连银行将以公司业务为重要的发力点,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服务城市转型发展,成就更大的社会价值。

Ⅲ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金融能够提高投融资水平和效率

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多两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是可以增加要素总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应;

二是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比如资本的生产效率,投融资效率等来促进经济发展。

2、金融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吸引优秀人才。

金融的本质是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通过将资金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项目中去,可以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同时提高技术进步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一个有效的金融体系将可以更好地分配资金,提高进步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3)金融怎么发展城市文化扩展阅读

金融发展规律

1、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上层结构的增长比国民产值及国民财富所表示的经济基础结构的增长更为迅速,因而金融相关比率(FIR)有提高的趋势。

2、一国金融相关比率的提高并不是永无止境的。一旦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当FIR达到1~1.5之间时(西欧和北美20世纪初就达到了这一水平),该比率将趋于稳定。

3、经济欠发达国家的FIR比欧洲和北美国家要低得多。欠发达国家目前(指20世纪60年代)的FIR多在1和2/3之间,相当于美国和西欧在19世纪后半期就达到并超过的水平。

4、决定一国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经济单位和不同经济集团之间储蓄与投资功能的分离程度。

5、在多数国家中,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的发行额与持有额中所占份额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大大提高了。即使一国的FIR已停止增长,该份额却依然呈上升势头。

Ⅳ 实现可持续金融发展,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国内主要绿色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目前国内主要绿色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有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农业银行(601288)、交通银行(601328)等。

本文核心数据: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及占比情况、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投向、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绿色保险保额及赔付金额、绿色保险投资余额

政策推动绿色金融行业发展

随着国家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的金融业开始改变观念,向“环境友好型”过渡,也逐渐地把绿色金融理念提升到操作层面,近年来在国内掀起了一场“绿色金融”风暴。国家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

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与分类,绿色金融体系包括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所有主要金融工具。

绿色信贷为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绿色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我国绿色信贷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及占比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末,我国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5.9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规模的比例提升到8.25%。

我国绿色信贷分用途来看,47%的绿色贷款用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26%和12%的绿色贷款分比用于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绿色债券稳定发展

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时间较晚,近年来发行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在境内外市场的发行总量达到约2895亿元人民币(440.7亿美元),较2019年的3860亿元人民币(558亿美元)减少了21%。2021年上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快速增长,达到2013亿人民币(376亿美元)。

绿色保险增长迅速

我国绿色保险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2018年至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与赔付金额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绿色保险保额达到18.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9%,绿色保险赔付金额213.57亿元,同比增长11.6%。初步估计2021年绿色保险保额超过25万亿元,赔付金额达到240亿元。

我国保险资金向绿色投资领域的倾斜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根据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我国绿色保险投资余额由2018年的395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615亿元。初步估计2021年其规模将接近7000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Ⅳ 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怎样推进

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息息相关、互利共生:文化产业发展为推进金融创新开辟广阔空间,金融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怎样推进这一融合?今天刊发的这篇文章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编者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文化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速了金融创新,文化产业与金融创新的融合取得长足进步。但应看到,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的融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需要。比如,在宏观管理领域,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缺乏战略规划与综合协调,并存在服务意识不强、职能交叉重复和管理简单粗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的密切关系,同时在深化文化体制与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的密切关系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的融合呈现对接平台增多、金融创新活力迸发、新型文化业态涌现的新态势。深刻认识这一新态势,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需要准确把握二者的密切关系。

从消费需求角度看,文化产业具有逆势而上的发展特性,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承载着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从激发服务意识、优化盈利模式、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理性预期等方面为金融创新提供实践舞台、拓宽发展空间。

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金融创新通过对金融要素的有序组合和创造性变革,能够有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不断降低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消除金融抑制、建立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的过程中,金融创新不仅能够促使金融机构增强可持续盈利能力,而且具有放大货币作用的乘数效应,能够为壮大文化企业规模和提升文化产业层次提供灵活融资机制的功能,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建立联动整合机制

2010年,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文化产业发展涉及的部门、领域和行业多,一些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产业集中度不高、结构比较松散,在客观上加大了文化产业与金融创新融合的难度。

有鉴于此,需要加快形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的联动整合机制。应在国家层面成立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由这一议事协调机构责成党委、政府牵头部门主动承担统筹策划、宏观规划和评价监测等重要工作,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因部门多头管理带来的缺乏高水平综合管理和战略管理的问题。与此同时,这一议事协调机构应善于运用专题咨询、联席会议、定期会商、业务交流和重点督办等方法,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乃至跨区域对接联合,引导文化与金融生产要素资源不断向优势文化企业聚集。

健全配套服务机制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配套服务机制至关重要。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出台文化企业无形资产交易评估等管理办法,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在增强企业信用、提高无形资产市场认可度等方面为金融创新服务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多部门信息供给与交流平台,打破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由政府主导,推动文化和金融主管部门加快落实文化系列项目库发布制度和信贷投放效果评估发布制度,确保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对接交流、形成共享机制,从而不断降低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融合的成本,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效与金融运行的安全有序。

当前,尤其应在加强宏观指导上下功夫,支持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应引导金融企业深入研究文化企业发展的独特规律与运作机制,摒弃简单用发展工业的思路来对待文化企业的做法,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努力丰富金融产品,灵活使用各类金融工具,高效率地为文化企业提供差别化和特色化服务。此外,还应引入第三方服务,即通过政府创造良好条件,引导相关中介机构运用资信评估、委托培训、清算支付、风险管理等功能和手段,主动为文化企业提供针对性强、技术含量高的金融服务。

完善政策协同机制

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虽然国家通过采取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措施,发挥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和优化了文化企业的融资结构,但众多中小型文化企业市场经营和抗御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即使加大货币政策支持的力度,对其效应终归有限。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予以协同配合,增强其杠杆导向作用。

为此,应随着财政收入的逐年提高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安排年度财政预算,设立相应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择优扶持文化企业的发展。政府应提供财政注资支持,为文化企业搭建融资担保平台,借此增加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放贷额度。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还应通过加强税收、贸易、土地和环保等其他政策的协同配合,千方百计拓宽社会投资来源渠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利率调节微观经济运行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市场流动性结构,推动市场流动性更有效地进入文化实体经济。
构建人才集成机制

无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还是深化金融创新,都必须依靠人才特别是复合型高端人才。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中,人才总量不足和实际需求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重在牢固树立创新跟着人才走、人才撬动产业兴的理念,狠抓开放型、集成式育才选才用才机制建设。

落实到实践中,就是既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集成培养擅长跨行业资本运作、懂得现代营销的金融领域的领军型人才,又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把各类中高级文化管理人才汇集于文化企业;既要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入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市场规则、富有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的金融猎头人才,又要运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选配文化专业良才;既要认真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培养人才,又要不断改革相关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分类管理,努力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形成舆论导向机制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离不开正确舆论的引导和支持。为此,一方面应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倡导崇尚创新、宽容失败、奋发进取的社会风尚,努力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应加强群众路线教育,深化“走、转、改”,激励广大新闻工作者增强敏锐性,主动深入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挖掘选树一批又一批立志报国、甘于奉献、勇创佳绩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努力做到用典型引路、借成功案例说话,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提供榜样和标杆。

(作者为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外宣办主任)

Ⅵ 金融行业的前景怎么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金融专业,确实是当今的热门专业,高考生报考金融的很多,以至于很多学校的金融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大大高于其他专业;考研金融也很热,跨考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很多,各种本科专业背景的人都有,特别是工科的人很多。

金融专业通常就业于金融行业,主要包括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资产管理、金融租赁等分支行业。由于金融业属于服务业,轻资产行业,而服务业是后工业时代经济的主体和重心,因此,金融业也会大有发展。



可就业产业:投资银行、咨询、消费产品、金融服务、资产管理、商业银行、娱乐传媒、房地产和技术产业

适合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公司:例如著名国际投行 Goldman Sachs、Citi、Morgan Stanley、JP Morgan 等、国内投行中金、兴业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等; 四大会计事务所 PwC、Deloitte、KPMG、EY 和战略咨询公司 McKinsey、BCG、Bain、罗兰贝格等主要从事公司发展战略顾问;500强大型集团公司,主要负责集团企业财务部分的会计核算、资本管理、成本控制、内部控制等工作。

热点内容
金融经济学怎么学 发布:2025-01-16 09:58:32 浏览:341
中国股票历史市值超万亿美元的股票 发布:2025-01-16 09:51:46 浏览:818
易方达基金网上买卖怎么操作 发布:2025-01-16 09:51:11 浏览:370
场内基金在哪里买怎么开通 发布:2025-01-16 09:36:05 浏览:620
如何知道新发基金数量 发布:2025-01-16 09:35:55 浏览:384
北京金融理财平台哪个好 发布:2025-01-16 09:35:22 浏览:123
历史低位股票复权 发布:2025-01-16 09:35:21 浏览:793
股票涨停博弈 发布:2025-01-16 09:29:40 浏览:274
股票软件大单交易怎么看 发布:2025-01-16 09:28:57 浏览:619
云顶新耀能到多少市值 发布:2025-01-16 09:15:30 浏览: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