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⑴ 面对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
稳定和刺激内需的政策。央行最新例会指出,要跟踪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1、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摆在各国货币当局面前的头等大事。央行例会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在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判断上,会议认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而在去年四季度例会上,央行的相关表述是“国内经济金融领域的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
拓展资料
1、在最受关注的货币政策表述上,2020年一季度例会对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灵活适度”,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要“更加注重”,并提出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2、在继续强调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的同时,去年四季度例会提及的“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在此次例会并未现身。
3、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提出的“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要如何实现货币政策例会提出,要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4、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在1月和3月保持不变,2月1年期和五年期LPR分别下调了10个基点和5个基点。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下降,通胀水平将逐季回落,4月中上旬或成为下调政策利率及存款基准利率的时间窗口,通过释放LPR改革潜力,尽快降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资金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稳定和扩大内需。
⑵ 在当期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实现经济增长(论述题)
应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采取像降低重贴现率与法定存款准备,或者在公开市场操作赎回债券释出资金等方式,借以提高货币供给成长率,增加市场的可借贷资金,应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刺激景气。首先,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货币供给一是适度增加新发行货币,二是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传递货币政策的作用,推进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随着国债发行量的扩大,给扩大公开业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根据金融机构流动性,不断改进公开市场业务技术和操作水平。三是加强再贷款管理,灵活使用中央银行再贷款,对金融机构合理的资金需求、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合理需要给予政策支持,适当扩大再贷款的对象,探索抵押担保再贷款形式。四是稳步发展再贴现业务,适当扩大再贴现对象,引导商业银行增加票据资产.支持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五是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切买加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帐户的监督和管理。其次,进一步推进货币市场建设,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将融资中心清收工作与货币市场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电子交易网络,为中小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网上交易创造条件,同时依托商业银行建立中小金融机构融资代理制度,方便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融资。再次,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促进结构调整,刺激经济增长一是增加对农业的信贷,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二是放宽个人消费信贷政策,扩大个人消费信贷规模。三是银行积极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外贸出口,促进经济较快增长。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六是对已经转变经营机制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国有企业,银行可以暂时实行降息或停息或挂息,帮助国有企业脱困,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六是做好债权转股权工作,减少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帐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七是继续运用出口信贷筹措措施,加快外贸企业结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最后,适度调整货币政策,促进证券市场发展。一是允许证券公司以股票作抵押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券商可以到公开市场融资,证券公司可以发行债券。二是允许国有企业资金进人证券市场,不再视为违规资金。三是允许保险资金间接人市。四是在适当的时机修改商业贷款规则。允许商业银行发放权益性贷款。
⑶ 题目:试述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面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商业银行应如何发挥调节作用
首先,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的一员,履行社会责任义不容辞。从经济关系角度看,要正确处理与股东或投资者的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做到合法诚信,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经营,提供更多的平等就业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社会关系角度看,需要处理好与员工、消费者及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从环境关系角度看,需要正确处理企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追求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银行必须在关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的发展,处理好银行与社会之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和肥沃土壤。
其次,商业银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载体。商业银行面向千家万户,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除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外,社会性也十分重要,这种独特的社会性决定其必须面对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商业银行是连接社会经济发展与老百姓私人资产不断累积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纽带。商业银行信用越高,老百姓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越协调,建设和谐社会才有基础。
第三,商业银行是实现协调发展最重要的社会工具。商业银行经营的货币信用业务,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因而具有调节国民经济的特殊作用。通过发挥服务功能和调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实现金融政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一致,在和谐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银行经济目标和社会和谐的双重目标。
应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重视防范和管理风险,切实从源头上负起责任
商业银行本身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在市场配置资源和维护金融经济安全中起核心作用。因此,银行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银行自身防范好了风险,才能维护存款人及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才能为经济社会稳健运行提供保障。
一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根据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聘任高级管理层,并依照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范运作。
二是建立独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要形成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通过使用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根据监管要求,建立与商业银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强化资本约束机制。银行业是高杠杆率行业,充足的资本不仅是银行业自身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应对各种风险的基石,也是强化自我约束、增强公众信心的保证。建立和强化资本约束,是商业银行摆脱盲目发展行为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性的重要保证。
第二,注重发挥服务功能,充当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既是银行的职能,也是银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银行发挥服务功能,要把握好服务方向,按照国家的宏观政策要求,运用信贷杠杆,高效配置信贷资源;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满足社会对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要在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个性化的、高效率的金融服务。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越高,客户才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这样做,不仅银行业务能得到发展,而且银行也切实履行了社会责任,也才能与客户真正实现“双赢”。
第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细胞,企业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企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保证。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员工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形成具有强烈的核心力、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企业精神,激励员工齐心协力地实现企业目标,把企业的共同理想化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要的具体的实践。
⑷ 金融业如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可行的做法如下:
1.首先,服务实体经济理念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形势,致使服务节奏落后。近年来,金融业无论在银行信贷上还是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都存在“重大轻小”、“重国企国轻民企”倾向,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展动态、状况及现实需要知之甚少,或不愿去了解,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2.其次,资金流动方向跟不上实体经济需求节拍,致使支持方向错位。金融机构由于受高利驱动,无论信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导致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加杠杆和高泡沫化倾向,使中央政府各种金融政策难以实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实体经济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动了中国产业经济泡沫的加剧。
3.再次,金融服务模式与实体经济运行客观现实脱节,致使服务有效性不足。这方面,银行机构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实体经济几乎都按大型国有企业要求,实行“全面”、“严格”的担保抵押贷款制度,过分强调防范自身风险,而实体经济多为民营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一些成长性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为此,大量中小微企业被挡在银行信贷大门之外,导致银行贷款难放和企业贷款难两难尴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银行信贷的有效性。
4.最后,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特点不相容,致使服务力度不准。目前,金融产品创新可谓日新月异,尤其中间业务理财产品多达几万个品种,平均每天都有数百个品种诞生,但仔细研究,针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不多,大都为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而“创新发明”;无论银行信贷市场的贷款品种、理财产品,还是资本市场融资规定,都有向大型国企倾斜迹象;且推出的中间业务或理财产品往往成本高,实体经济难以承担。如此,金融服务手段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也无法对实体经济实现精准扶持,最后使支持实体经济陷入“疲软无力”状态。
⑸ 当经济不景气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是需什么措施
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
第一, 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比较富裕但贷款需求相对不足,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对于贷款需求高,但是资金却显得不足的状况,
投放基础货币可以考虑如下方式:
1是财政部发长期国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购入后转卖给中央银行;
国债,商业银行一定会买,因为利润很高的啊,这是商业银行和财政部之间的关系啊,这样政府就有钱了
这样商业银行钱就少了,中央银行买进债券,钱又回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就有钱了
中央银行这样的行为被称为公开市场业务
2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看中小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支持,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需镇建设;
支持非四大商业银行的发展.央行支持其他金融机构
3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再贷款,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抵冲关键性大中型国有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部分债务,由央行买入,增加货币供给,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从而有效使用沉淀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过剩资金。
第二, 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当然,除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外,还应继续改革准备金制度,包括降低乃至最终取消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并将由此节省的利息支出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还包括按月平均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可用于清算,等等。
准备金是直接运往央行的,是有央行利息的保障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如果没有,那商业银行就不会留存超额准备金了.
第三, 下调利率和加快利率市场化相结合。
为治理通货紧缩,有必要下调利率,调整利率结构,但同时更应加快利率体制的改革由于连续7次下调利率,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已落在低位线上,其他国家相比利率水平并不十分高,因而如果再继续下调,很可能落入"流动性陷阱",尤其是它会进一步加大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因此,我们应该在扩大银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而放开贷款的利率管制,让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大小来确定贷款利率。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作用,也应逐步通过贴现窗口和中央银行的贷款及公开市场操作来发挥。
凯恩斯陷阱,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无限,根本不会存银行.
第四, 加速货币信贷主体的货币投放积极性和消除货币投放中的障碍。
其中主要包括:
1是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和证券市场监管的加强,利用股票发行赚取超额利润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因而不宜一律禁止证券机构进入货币市场融资,要重新制定证券机构参与货币市场交易的规定,使其能够在有效的监管下,进入货币市场融资,发挥其在证券市场的造市作用;
2是要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信誉,当然其根本措施在于提高其本身素质,但同时也要看到信誉与建立和完善能稳定广大存款人信心的存款保险制度相关,因而要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保险制度,以促进货币的投放;
3是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机制,使利润约束与风险约束一样具有严肃性,从而促使加快货币投放的规模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