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有助于普惠金融
⑴ 金融科技能够带来哪些好处
1、降低了投资门槛
金融科技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不仅降低了金融服务运营成本和借款者融资成本,通过金融科技推出的创新模式产品及服务,一方面让更多投资者能够投资已有的低门槛金融产品,例如货币基金、P2P。
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和服务结构设计,新的低门槛投资产品和服务也不断推出,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现在即使闲置的零钱也可以进行投资理财。
2、带来更便捷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科技最大的优势便是效率和体验。随时随地、7*24小时服务,这些对互联网投资来说已经是最基本的要求,普通人进行投资理财的所有操作都可以在线上完成,而不需要像以往必须在银行柜台办理。
不少互金平台用互联网化语言直观解释产品风险,能让普通投资者对产品信息直观理解。由于互联网投资理财能够方便查询资金明细,详细的账单也让投资者对自己的帐户情况一目了然,投资体验和效率都大大提升。
3、让投资者更了解自己
金融科技让投资者能够更加了解自己,进而选择适合的服务与产品。目前,国内传统金融机构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一般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但单纯问卷的局限较大,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者测评系统将更加准确。
让投资者从主观及客观两个角度进行精准评估,客观实力着重考察投资人基本信息、资产信息、投资行为、消费行为等;主观风险偏好则着重考察投资人投资规划、投资经验、风险认知水平、风险敏感度等,测评结果相对单纯问卷形式会更加精准。
4、让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
精准的投资者风险测评和产品评级,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金融科技让给普通人提供个性化投资理财服务成为可能。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成本压力,将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放在高净值客群身上。
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互联网投资平台的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投资金额、期限以及风险偏好自主选择产品,在操作上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同时,通过精确化的投资者风险测评,平台还可以根据用户测评结果针对性推荐适合的服务。
随着技术和服务的创新,金融科技将继续给普通人投资理财带来改变,让金融更加普惠。
⑵ 为什么说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呢
第一、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金融机构共同关注、共同推动的行业趋势。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提高金融供给的效率,拓宽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已成为金老含灶融机构的重要战略选择。金融科技简化供需双方的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融达客户的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实现服务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运营管理变革,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例如各大银行都在加大企业手机银行建设用于服务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来说,线上服务能更加便捷的满足企业需求。
第二、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应用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把金钥匙。通过线上服务、生物识别等便利化服务,同时通过引进海关数据、工商数据、税务数据等第三方侍扮数老判据建立模型,提升风控能力,使业务能覆盖到更多的中小企业,促进普惠金融加快发展。应用线上模式促进中小企业、中小客户以及初创企业融资,是突破物理网点局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途径。
【拓展资料】
金融科技的关键是金融和科技的相互融合,技术突破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所以结合信息技术对金融的推动,可以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金融触网
2005-2010年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快世界互通互联,使得互联网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对金融业也产生了些许改变。
具体表现为金融触网,简单的传统金融业务线上化,通过IT技术应用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典型代表为网上银行,将线下柜台业务转移至PC端。此时,IT作为后台部门存在,为部分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或者科技企业扮演技术服务或解决方案提供商角色。
第二阶段:互联新金融兴起
2011-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随时随地沟通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网络利用的效率。
这一阶段具体表现为传统金融类机构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同时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化应运而生,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此时,互联网在金融业的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并不改变传统金融的本质属性。
第三阶段:金融和科技强强联合
2016年至今人工智能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新的科技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交易决策的过程、信用中介的角色,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如数字货币、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至此,金融和科技强强联合,对传统金融产生变革。
⑶ 为何说互联网金融将改变普惠金融模式
近年来,中央为何如此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含义是什么?金融“弱势群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农村发展普惠金融有哪几种模式?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未来需要的配套改革还有哪些?就这些问题,南方都市报评论记者(以下简称“南都”)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冯兴元研究员。
其实普惠金融还有一层更基本的含义:一个金融体系应该满足所有需求者的有效金融服务需求,无论是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农民还是工人,大企业还是微型企业,无论这些人或者企业是处在中心地带还是边远地区。这意味着,普惠金融应该首先是金融,遵循商业原则。离开了这层更为基本的含义,就谈不上去“包容”一些特殊群体。如果只是解决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那不是“普惠”或者“包容”,而是“特惠”特殊群体。不过随着时间的变迁,很多人心目中的普惠金融就是指针对特殊群体提供可负荷的金融服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农村,其背景是中国农村人口的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属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群体也大量集中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这些群体的人员数量更多,问题更为严重,需要形成多种多样、因地制宜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而普惠金融在促进减贫和推进农村人口创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中国2020年全面消灭贫困战略的成功与否以及确保到2020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