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金融产业如何融合生长
㈠ 金融科技的发展对金融业产生哪些影响
第一、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所有金融机构共同关注、共同推动的行业趋势。拓展金融服务的边界,提高金融供给的效率,拓宽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已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战略选择。金融科技简化供需双方的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融达客户的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实现服务模式创新、业务流程再造、运营管理变革,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例如各大银行都在加大企业手机银行建设用于服务企业,对于中小企业、初创企业来说,线上服务能更加便捷的满足企业需求。
第二、金融科技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应用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把金钥匙。通过线上服务、生物识别等便利化服务,同时通过引进海关数据、工商数据、税务数据等第三方数据建立模型,提升风控能力,使业务能覆盖到更多的中小企业,促进普惠金融加快发展。应用线上模式促进中小企业、中小客户以及初创企业融资,是突破物理网点局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途径。
【拓展资料】
金融科技的关键是金融和科技的相互融合,技术突破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所以结合信息技术对金融的推动,可以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金融触网
2005-2010年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快世界互通互联,使得互联网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对金融业也产生了些许改变。
具体表现为金融触网,简单的传统金融业务线上化,通过IT技术应用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典型代表为网上银行,将线下柜台业务转移至PC端。此时,IT作为后台部门存在,为部分金融业务提供技术支持,或者科技企业扮演技术服务或解决方案提供商角色。
第二阶段:互联新金融兴起
2011-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随时随地沟通成为可能,极大提高了网络利用的效率。
这一阶段具体表现为传统金融类机构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同时互联网公司的金融化应运而生,使得移动支付成为可能。此时,互联网在金融业的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并不改变传统金融的本质属性。
第三阶段:金融和科技强强联合
2016年至今人工智能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新的科技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交易决策的过程、信用中介的角色,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如数字货币、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至此,金融和科技强强联合,对传统金融产生变革。
㈡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中小城商行如何翻过“三座大山”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不仅让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银行生态系统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谁在 科技 金融方面占领制高点,谁就将取得竞争优势。
中小城商行在金融 科技 领域面临哪些困难,并如何解决呢?我从一位行业监管者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与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地市城商行在 科技 金融领域普遍面临资金投入少、数据治理难、 科技 人才缺的三大难题,也就是大家所谓的“三座大山”。
科技 金融是一项投入高、回报慢的投资,需要长期的投入和 探索 。城商行受制于其业务规模,在专项资金预算、产品更新迭代、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长期处于劣势。
在大型银行依托大数据进行场景化的授信管理成为常态的当下,大部分城商行还未搭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科技 金融体系。
所顷陪陵以,我们在现实中可以看到,包括城商行在内的中小银行转而求其次,将重心放在了与三方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上,在该模式受到监管约束时,变得更加被动。
通过自身努力,搭建自己的 科技 金融体系才是城商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根本出路。
鉴于 科技 金融的上述特点,城商行企图依靠自身实力在 科技 金融领域实现追赶超越几乎成为不可能,最可具执行性的方式就是加强合作,包括与同业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互联网 科技 公司的合作。
目前该领域最有雀戚名的就是创立于2008年的山东城商行联盟,目前在全国已经有超过65家成员农商行,在业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些上市城商行依托其较为丰厚的资金实力,与第三方企业(如腾讯、浪潮等)合作开发了自己的 科技 金融体系,在系统搭建和数据治理方面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建,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这个行业的未来一定会在 科技 金融领域展开激烈竞争,这符合“向 科技 要效益”的准则。
金融监管从业者,良心做事,用心行文,乱蠢如有帮助,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㈢ 金融行业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本人也是个刚入行的金融小白,刚看到一篇文章,觉得很好,来和大家分享下:
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下的机遇与挑战
01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诞生之后,依托于个人电脑和单机软件的大规模应用,第一波数字化转型显露了雏形,这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第二次信息化浪潮孕育了第二波数字化转型。
当前,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第三次数字化转型浪潮应运而生,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被运用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超过20%的银行已在新兴技术领域布局,开展谋划大规模数字化转型,85%的银行将推进数字化作为重点工作。为参与下一阶段的业务竞争,绝大多数银行都在积极筹备数字化转型。
那么,数字化转型要如何推进,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靠加大科技投入,仅仅是将传统业务搬到线上,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过时了。
在未来,银行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金融的穿透性服务,使金融功能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02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①认知不足,定位失误
不可否认,许多银行对数字化银行已经具备了具体而清晰的认知,能够结合行内业务规划、信息化基础等现状,全方面搭建与自身条件相符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但除此之外,仍有大部分银行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只知道大致概念,尚未真正理解。
此类银行出于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通常过分追求数字化转型的短期效益,缺乏对长期数字化能力的规划。
②系统老化,支撑不力
当前,既有的银行系统老化而孤立,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银行系统的支撑是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前提,而当今的银行业系统却呈现不容乐观的分化现象。
首先是各国有大行,以及领先股份制银行,此类银行的IT建设起步早,IT人才储备充足,基本上已构筑起符合自身需求的IT系统架构。此类银行以对当前现有系统的梳理、建设与优化为导向,并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平台、云平台、数据中台等先进理念。
而另一方面,因为资金、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中小银行的系统建设则基本以零散的业务需求为方向。
因此,体系化的技术架构难以形成,整体先进性不足,再加上技术平台的成本压力,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差距很大。
03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①客户中心,服务导向
无论怎样转型,客户都首先是第一位的,数字化转型,必须依然以客户为中心。
数字化转型的在于利用数字化的技术,重构服务模式,以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方式服务客户。
各大领先银行在手机银行中增设生活服务功能,并将银行服务开放给各类互联网应用,在重构银行的客户服务模式的同时,重塑客户关系了。
②战略布局,落地思路
银行决策者需要对数字化转型具有深刻认识,要重视数据投入和长远布局,不能将眼光囿于业务发展和短期效益。
因此,因此银行管理者要放眼未来,以战略眼光看待数字化转型,掌握未来核心竞争力。同时,银行管理者也需要以落地的思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实现,构建保障机制,确保转型规划的稳步实施。
04结语
当前,银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外部金融企业也纷纷入场。面对如此白热化的局面,银行业未来培育新动能,必须尽快谋划并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银行也应该坚守其作为核心金融中介的身份,确保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相匹配。
㈣ 我国金融业已进入加速转型的发展阶段,如何提升与数字经济的“适配性”
我国金融业已经进入了加速转型的发展阶段,为了提升数字经济的适配性,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化经济结构区域布局优化、引导数字科技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军、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领域与产教深化融合。不断加快金融领域的审计转型,将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性产业相融合,积极提高赋能,让我国金融业平稳度过转型期。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在信息技术领域需要迫切的深化产教融合。在产教方面,只有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相关的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体系,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 面向信息化的科技前沿,如人工智能,新材料等,跨学科进行建设,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助力基础高级化的产业现代链。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牢牢捆绑已经成为了大势所向,两者的结合标准以及结合的时机是需要我们不断推动的。
㈤ 未来金融科技有哪些发展路径
原标题: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5G技术带来新冲击和新机遇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地位
在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国培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上,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100强榜单》。
课题组认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正以其独有的渗透性、冲击性、倍增性和创新性推动金融行业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地位,金融科技市场表现活跃,行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优秀金融科技公司数量、金融科技融资额位于世界前列;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地区发展态势方面,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领先城市。
我国金融科技进入第四阶段 开启“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
目前,我国金融科技进入第四阶段,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业务进行革新和分解,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形成融合生态,持续推动金融科技发展。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依靠新技术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方面,而是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
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
金融科技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特性,目标市场不仅包括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也涉及到实体产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金融行业创新趋势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测算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超过115万亿元,其中:智能投顾、在线交易平台市场规模超过51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智能风控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元;互联网证券/保险、量化交易工具等市场规模超过60万亿元;金融云服务、大数据征信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
到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规模超过157万亿元,其中:智能投顾、在线交易平台市场规模超过65万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智能风控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互联网证券/保险、量化交易工具等市场规模超过80万亿元;金融云服务、大数据征信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2018-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细分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课题组认为,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国金融竞争和金融资源布局的新兴领域。展望未来,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将呈现6大发展趋势:
1、5G将为金融科技产业带来新冲击和新机遇;
2、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焦点将在金融科技;
3、组织架构调整成为新趋势,金融科技子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高校将加速金融科技学科建设和课程重构,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
5、技术将进一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企业技术赋能属性增强;
6、金融安全逐步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焦点,“监管沙盒”将加速落地实施。
㈥ 如何推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的融入正逐步打破传统普惠金融中成本高、效率低、商业可持续难度大的制约瓶颈。如何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精准性,增强困难群众和薄弱环节的金融可获得性,成为这一时代的新命题。
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来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控制融资风险。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则应当依靠组织创新,形成与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强调多业态、多样化,又要降低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门槛,通过互联网体系,实现众创、众包、众筹的有效联动,不断优化微型生态圈。监管、用户和科技三根支柱,将共同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同时,科技也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