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银行系金融科技战队有哪些成员

银行系金融科技战队有哪些成员

发布时间: 2023-12-27 11:17:31

㈠ 诡辩泡沫骗子傻子银行家们怎么看互联网金融

12月5日—7日,凤凰网 财经 峰会在北京举行,据悉本次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梁振英、尚福林、殷勇、李扬、宋志平等多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

数字时代的发展重塑了银行业,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命题:如何监管金融 科技 ?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蚂蚁集团实控人马云曾炮轰传统银行是“当铺”,监管全球银行体系的巴塞尔协议像是一个老年人俱乐部。但金融监管部门仍然本着“防止金融 科技 诱导过度金融消费,防止金融 科技 成为规避监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 科技 助长赢者通吃的垄断”原则,为金融 科技 戴上了紧箍咒。

12月5日下午,最负盛名的银行家们在凤凰网 财经 峰会上,就金融 科技 创新与传统金融、金融监管的关系,分享了精彩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等,均浸淫金融业多年,历经金融改革与银行监管或管理一线,并在退休后投身金融 科技 领域研究与发展,他们对当下金融 科技 发展与监管的思考逻辑,值得反复咀嚼。

没有互联网金融,也没有 科技 金融

从马云炮轰巴塞尔协议III开始,金融监管部门是否应按照监管传统金融机构的要求来监管金融 科技 公司,曾引发讨论。

“数字金融、 科技 金融、互联网金融可能是我们金融发展史过程中的一段小插曲。”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在在演讲中表示,“从长远来看没有互联网金融,也没有数字金融。”

他认为,技术都是一个公共性的技术,但金融还是金融,无论用什么技术,提供的仍是金融服务。我们不能因为金融行业使用了技术就不是金融,不需要监管,用这种“白马非马”的诡辩方式来偷换概念。

与他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其实没有什么 科技 金融,我从来也不承认。它还是金融, 科技 金融顶多是 科技 的最佳应用场景。”

构建金融 科技 监管系统:穿透、包容、审慎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 财经 委委员、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提出,数字化的金融监管系统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建共享,应该覆盖所有的金融机构,应该穿透不同领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复杂耗费资源的监管,降低监管的成本,也降低被监管的成本。

李礼辉提到,人民银行已于2019年启动了金融 科技 监管的试点,把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集成应用于建立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试点范围初步覆盖九个省市。

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2020》中提到,监管部门正有序开展金融 科技 创新监管试点。截至2020年8月末,已推出60个试点项目,既有商业银行、清算机构等持牌金融机构牵头申请,也有电信运营商、金 融 科技 公司等 科技 企业直接申报。

央行还提出打造包容审慎的创新监管机制:一是划定刚性底线。以现有法律法规、部门规 章、基础性标准规则等为准绳,明确创新红线。二是设置柔性边界。平衡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运用信息披露、公众监督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参与金融 科技 治理,为金融 科技 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预留创新空间。在固守安全底线基础上包容合理创新,使持牌金融机构享有平等参与创新的机会。

大数据产权归谁?金融机构“不能用、不敢用、不善于用”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提出了金融 科技 领域非常细化的一个问题:大数据治理与安全的问题。

李东荣调研了解到,在现阶段,我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还存在数据治理不足、数据应用能力不强等挑战。不能用、不敢用、不善于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与此同时数据黑产、数据垄断、数据滥用等问题时有发生。

中国银保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从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角度,则从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资产,所有权归谁?

“这些数据是属于原始数据的来源方?属于社交行为者?生产行为者?交易行为者?还是属于数据的平台方?数据的归集者?算法的提供者?信息的整理者乃至发布者?或是归于其他方面归于其他人所有?”杨凯生在现场发问。

杨凯生为研究界提出了接下来急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包括:不同性质的数据是否应该归不同的所有者,不同的数据使用者是否应该有不同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因为盈利目的而使用交易数据,所获得的收益是否应该向数据的所有者支付必要的对价?

杨凯生所提到的大数据确权问题,正是悬在许多金融 科技 公司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蚂蚁集团曾在路演中明确提到,其16年以来,通过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多场景海量交易所形成的数据积累,是其核心竞争力,并表示这些数据所形成的客户洞察是动态的、实时的活数据,蚂蚁集团和阿里巴巴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平台。但如果大数据不能确权,不能以合适的价格进行交易,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这种商业模式或许也会成为空中楼阁。

央行分管 科技 和金融稳定的副行长范飞亦曾在演讲中提到:“很多数据,归根到底还是用户的”。范一飞要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应综合国家安全、公众权益、个人隐私、企业合法利益等因素做好数据分级,对不同数据进行分类施策。

警惕金融 科技 新泡沫

“要警惕的是 科技 金融旗号下形成新的泡沫,造成新的黑天鹅、灰犀牛。”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表示。

朱小黄举例说,自己接触过的区块链公司,要么是傻子、要么是骗子。这些公司都在盲目逐利,寻找泡沫机会。

“发展到现在,在2021年之后,如果在数字化转型中老是喊技术口号、技术名词,我认为这是欺骗。”刘晓春也明确表示。

随着数字 社会 的建设,不同领域的公共平台会越来越多。但朱小黄认为,如果平台上的客户需要办理金融业务,就应该开放给金融机构来办理金融业务。

热点内容
股市越来越迷茫是什么原因 发布:2024-11-28 07:20:51 浏览:869
原油期货交割怎么拿到货 发布:2024-11-28 07:17:52 浏览:866
上海数汇金融干什么的 发布:2024-11-28 06:56:47 浏览:324
期货为什么可以随便加杠杆 发布:2024-11-28 06:32:54 浏览:475
投资理财首选哪个好 发布:2024-11-28 06:29:20 浏览:883
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发布:2024-11-28 06:18:18 浏览:132
再生原油期货怎么买 发布:2024-11-28 06:13:24 浏览:30
如何理财计划贯穿你的一生 发布:2024-11-28 06:11:36 浏览:79
紧缩性货币政策运用导致什么结果 发布:2024-11-28 06:05:15 浏览:337
深股通涨停板的股票 发布:2024-11-28 05:49:17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