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理财最好
『壹』 看看古代大咖们是如何投资理财的
一、 理财稳健派
理财特点: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
代表人物:白圭
白圭有一套独到的投资术,他把自己的投资原则总结为“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为予人实惠之意)。在投资过程中,白圭认为最重要的四点是:“智”——权衡利害;“勇”——当机立断;“仁”——拿捏取舍分寸;“强”——知进退取舍。
战国时期,商人都乐于从事珠宝生意,因为经营珠宝可以获利百倍。白圭却用他的“智”另辟蹊径,他看到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敏锐地意识到农副产品的经营将会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并提出“欲长线,取下谷”的经营策略。
二、 理财激进派
理财特点:追求高收益,不惧高风险
代表人物:吕不韦
吕不韦的理财途径主要是通过发现“潜力股”(秦国公子异人),向其注入“风险资本”,帮助其“上市”(登基为帝),以获取巨大收益。这可以说是开创了风险投资的先河。不过,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吕不韦后来的遭遇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 理财保守派
理财特点:量入为出,保守投入,风险趋于零
代表人物:苏轼
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俸禄大幅减少,于是他痛下决心,决定将每天的开支控制在150文以内。每月发工资后,大文豪会取出4500文钱,分成30 堆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长长的画叉挑取一串,取完后把画叉藏起来。如果开支有剩余,苏轼会将钱存进“储蓄罐”,以备来客招待时使用。
光是 “节流”还不够,苏轼经多方申请,从当地衙门弄到数十亩废弃荒地,于是他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在“节流”的同时“开源”。
炒房团的开创者
代表人物:和珅
说起和珅和大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的,因为和大人实在是太出名了!这位在乾隆皇帝身边服侍多年的宠臣,位高权重,不断利用自己的职权收受贿赂,聚揽钱财。据说当年从和大人家中抄出的各种金银财宝、古玩字画价值白银9亿两之多(当时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只有区区的7000多万两),金砖就有4288块,用富可敌国都不足以形容和大人的财大气粗。
不过和大人不光贪污,同样也会投资,而且他投资的项目还很符合今天的社会现状,那就是--炒房!和大人投资房产,选择的都是黄金地段,升值空间绝对没得说。所以以和大人的炒房能力,在当今的这个房地产市场,那绝对是地产界的大佬级人物了,分分钟秒杀一切炒房团。或许今天的炒房团还是师承和大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