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财金融系列怎么样
Ⅰ 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就业怎么样
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全国排名还是不错,业内也有很多校友。但是本科阶段学的还是比较浅显而宽泛的。所以如果想要出彩,就要自己多花心思。
哪个方向就业比较好:
从就业形势来讲,现在全国的整个大学毕业生的供给和整个社会对大学生需求,确实出现了一个结构性的矛盾。西南财经大学,特别是金融学院来讲,应该说面临的问题还不算太严重。因为第一方面生源非常好,西南财经大学是全国的高考分数排位在第30位左右。另一方面,通过一些特殊的培养机制,学生整个素质、能力、知识方面,应该说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总的来讲,并没有感觉到特别大的压力。学校也是全国就业50强单位。包括整个就业率非常高。大概金融学是98%左右,另外2%都是要考研的或者出国的。
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就业率或者就业质量呢?
一、培养创新人才
第一,培养质量。质量是生命线,好的质量才会有好的就业。
第二,对学生加强了分类指导。就是学生大一开始,就让他们和家长逐渐明确,学生四年以后干什么。比如从大的方面,第一个是要出国,第二,你要国内读研,第三,参加工作。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培养方式。
第三,就是加强就业指导。前一段时间学校招聘辅导员和行政人员,其中一个学生,也是985高校的学生,简历里显示有写作的优势,包括有摄影的爱好,后来一看他提供的附件材料,没有。自己有爱好,有长处,怎么证明,怎么让人相信。学生应该说,基本上不会出现这种失误,学校会对学生在就业学生当中加强这种就业指导。培养质量方面,主要在两个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第一,高标准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分类打造不同特色人才。比如说提出金融学院的愿景叫做“培养金融领袖,引领知识创新”。这既是学校的愿景,也是大家的目标。其实也是学校的定位,也是社会责任的一种描述。对学生来讲,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特点,提供不同的成长通道。比如说,学校也注重创新性人才培养。在学生当中,对本科生来讲,大体上都是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其中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学术很爱好。怎么培养?通过两个方式,第一个就是设立本硕贯通实验班,培养有学术潜质、热爱学术研究的人才。第二个,实施本科生的“学术能力提升计划”。对于学生进校以后,在二年级进入专业学院开始,选30到50个学生,配备专门的老师指导进行学术方面的提升,区别一般学生的学习,
第二,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我们知道,随着国家国力增强,家庭财富增长以后,居民对于金融需求从简单的存款、贷款,到比较综合化的转变。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必须要相应地转变。这也对我们高校培养人才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2007年,设立了一个金融与理财实验班,专门培养理财规划师队伍,它的整个知识结构、课程设计等,基本参照金融理财规划师这样方面进行。另外,2012年我们在研究生里面设立了一个财富管理实验班,这比金融本科生的层次高一点。
二、培养国际化人才
在2002年设立了金融双语实验班,这也是学校高考录取时分数最高的专业,非常非常高,很难进入。进来以后,2007年又获得教育部金融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这样一个立项,教育部的教改项目。现在把金融双语实验班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培养CFA,就金融分析师方向,这些学生毕业以后要考注册金融分析师的执照,基本上100%通过,就是一级。第二个方面叫做国际化方向,就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人才。学生在四年当中和其他的学生不一样,要求有半年到一年国外访学的经历。特殊的通道来培养不同的人才,所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学生竞争力非常好的重要原因。
Ⅱ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专业怎么样
非常好!
金融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北京大学 A+
3 西南财经大学 A+
4 南开大学 A+
5 复旦大学 A+
6 上海财经大学 A
7 中央财经大学 A
8 中山大学 A
9 厦门大学 A
10 暨南大学 A
11 湖南大学 A
1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
13 武汉大学 A
14 西安交通大学 A
15 上海交通大学 A
16 东北财经大学 A
17 南京大学 A
1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9 清华大学 A
20 同济大学 A
B+ 等 (30 个 ) : 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广东商学院、河南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广西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B 等 (30 个 ) : 宁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青岛大学、深圳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云南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兰州商学院、郑州大学、安徽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
C 等 (20 个 ) : 名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