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买短期理财合适
㈠ 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好时机在月末季末
马上就要进入6月下旬了,急于出手银行理财产品的菜友们不妨再等等,先把钱放在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里热热身,待月末一到,看准时机,果断出手。为什么这么说呢?
自从央行大妈跟她的行子行孙们说,如果你们每个月末尤其是季末,贷款除以存款的比率超过75%,你们就统统去“思过崖”面壁,于是银行每到月末尤其是季末就开始莫名的紧张。
当然做惯了高富帅的银行是不会装孙子的,他们会咬着牙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比较高的理财产品,让自己的钱袋子看起来鼓一点,而这恰恰是我等屁民褥羊毛的好机会。所以说月末、尤其是季末、年末都是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好时机,逮着高的,期限长的,先买为上,咱千万别客气。
一下子面对那么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相上下的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又该如何抉择呢?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日。
你选择的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日最好是在月末,如果能在3月末、6月末、9月末、12月末就更好了,因为这4个关键节点是一年之中最容易出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产品的时间节点,也就是说在这一款产品到期后,你可以顺势再投资一款新的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
举个例子:
A、B两个银行在6月末各发行了一款产品:
A银行:183天,5万起投,预期最高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发售时间6月20日-6月25日;
B银行:194天,5万起投,预期最高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发售时间6月20日-6月25日。
该选择哪一款产品?
从到期日这点来看,可以排除B银行的产品,因为它的到期日是2015年的1月5日,这个时候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比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了。
而反观A银行的产品,到期日是2014年的12月25日,既是季末也是年末,是最容易出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虽然A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会比B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略低,菜导还是建议选择A。
㈡ 基金大概什么时候买最好基金购买的时机技巧
我们都知道基金是适合我们长期价值投资的理财,很多人买基金都会坚持持有很长一段时间。任何投资都需要注意买入时机,基金理财也是如此,买入时的成本一般越低越好。既然选择什么时候买基金会影响到未来的投资收益,那么基金大概什么时候买比较好呢?基金市场上的基金大致分为四类: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用于短期投资的货币基金无所谓买入时间,因为在一段时期内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波动较小,在工作日证券交易时间内任何时间买入,一般T+1日开始确认份额计算收入。投资者买货币基金主要是为了流动性。债券基金只要避开债券熊市的开头和债券牛市的后期,最好是选择市场利率较低的时候购买债券基金。不过债券基金的长期受益比较稳定,选择买入时间点的影响不太大。
以股票为投资标的的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受到证券市场的影响很大,短期波动很大,最应该注意买入的时间。
从长期来看,基金选时其实是有些困难的。一个大方向就是:不要在牛市拐点买,合理避开牛市向熊市过渡的时间,在股市向大牛市过渡时买入最为稳妥。买股票型基金要看市场指数,以上证指数为例,如果上证指数达到了5000点以上,就是在向我们释放危险信号,尤其是在指数直逼6000点时千万不要跟着追涨,贸然买入风险很大。而指数3000点以下可以算长期低位,上证指数3000出头,相对比较安全。如果购买的是行业指数基金,就要分析当前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是处于上升成长期的行业,是值得投买入的。
从短期来看,上午不要买基金,应该等到工作日的下午,股市收盘前半小时开始准备买入。和股票价格的实时波动不同,基金的当日净值固定,按照基金当天收市时的最终价格计算。也就是说只要在当天交易时间内买入,都是按照当天的最终净值来算的。所以最好是在工作日下午2:30-下午3:00买入股票基金,因为下午3点以前买入都是按照当日的净值就算买入价格,而且这个时间段基金涨跌走势都很明晰,当日的净值估计已经比较稳定。
以上就是关于基金购买时机的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有“选基烦恼”的小伙伴们。
㈢ 理财产品几月份买好
1、银行类理财产品一般在季度末、年度末的时间节点是收益率最高的时段,特别是半年度和年度节点,可重点关注。因为这段时间是银行吸纳存款进行季度考核的关键节点,为了保证存贷比,银行都会在这些时候发布利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分别是3月底,6月底,9月底,12月底;
2、基金股票类理财都会跟随股市行情的波动有所变化,可选择在大盘走势较低的点位买入;
3、信托类理财产品除了私募、固定收益类,基本都是项目类的,没有固定的购买时段;
4、短期投资类产品如余额宝一类跟基金类产品相似,都受到股票或者货币市场波动影响;
㈣ 银行理财应该选长期还是短期银行理财的投资期限怎么选
理财有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就是流动性相关的问题,在银行买理财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考虑理财产品的期限问题,是选择一个月?三个月?还是一年?三年?所以,问题来了,银行理财应该选长期的好还是短期的好?
按照产品的投资期限,一般三个月以内为短期理财产品,三个月到一年为中长期产品,一年以上的为长期产品,当然,还有一种是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自己想投资多久就投资多久的理财,基本上每个工作日都开放,可以在交易时间段内自由灵活申赎。
什么是投资期限?
投资期限指的是一期理财产品从成立到终止清算之间存续的时间,通俗的说就是真正计算收益的时间。
长期理财产品和短期理财产品哪个更赚钱呢?
由于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比较短,流动性上表现更好,其便捷的交易方式,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
长期产品因为投资期限比较长,产品设置了封闭期,在存续内不开放或者是较少开放申赎,避免频繁操作干扰,可以让管理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投资者捕捉更高的潜在收益。
理财产品一般都会有一个业绩比较基准,相当于理财产品收益的合格线,相同参考业绩比较基准下,投资期限是不是越短越好呢?
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投资者对后市的判断,如果判断后续整体收益率会下降,可以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锁定收益,如果判断整体收益会上升,可以在现阶段选择期限较短的产品,便于灵活调整策略。
不管选择长期还是短期,一定要关注产品的投资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㈤ 一年中有哪几个点是投资理财的好时机
每年都有那么几个时间点,无论身家有几百万的土豪还是身上只有几千元的草民都可以出来抢些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利息。
1 提升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的时间点
一般来讲,每年12月底和6月底由于央行考核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企业年度结算导致资金回笼,市场缺钱,银行和企业这时就需要付出更高的利息来借到资金,同样的情况也会在每个月的月底和十·一、春节这样的大假期前出现,只是飙高的幅度比年底低。
在金融产品丰富的今天,1年期的定期存款已经毫无意义。自己稍费些时间和心神来安排资金运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此外,你还可以按计划在1年中灵活安排资金使用时间,做好资金的周转安排。
在月底、季末、年中、年末、十·一前、春节前这些时间点把闲钱用来购买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产品,积少成多,每年你的整体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比银行定期存款会有1%至3%的提升。
在年末、年中、季末、月末、十·一前、春节前这些时间节点中,年末和年中,也就是12月底和6月底的资金最紧张,融资类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最高,再下来是春节、十·一这样的大假期前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次之,而季末和月末的时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也会比平时的月初和月中高。
规模超过1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是这些时间节点中购买量最大的产品。银行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理财产品的门槛多为5万元以上,资金门槛越高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越高。而余钱不多的公司人们也不必灰心,余额宝类的货币基金产品,无门槛,随时可赎回,在这些时间节点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同样飙高。余额宝的7日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从2013年双12当天的一路飙升,2013年12月31日达到了年第一天继续飙升到短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不比土豪的银行理财产品低多少。
2 技术派,自己动手
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类产品,从你手中募集去的钱,基金或产品操盘手要么借给别人收利息(余额宝就是把你的钱借给银行收大额存款协议的利息),要么买债券、票据等固定类产品,到期付给你本金和利息,产品发行方留下用你的钱赚来的部分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作为管理费和利润。
虽然大多仅被收走百分之零点几的利润,但对于不喜欢被薅羊毛的人来讲,可以自己做个零风险的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小私募,成为一个技术派其实没有那么难。
你所要做的是:1.开通股票账户的债券逆回购和交易所债券功能。2.存入大于1000元的资金。3.学习一下债券逆回购和交易所债券知识。
3 自己做“贷款”的零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用股票账户做的交易所债券逆回购交易,其实就是你有钱,别人要借钱,约定好到期利息后,借款方获得你的资金使用权,同时借款方的债券质押给第三方(即中国结算公司),到期归还你本息,从第三方拿回所质押的债券,可以说是零风险的。并且好处是,交易达成的同时,就确定了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历史预期年化利率,你就可以立刻计算出这笔交易你可以赚多少钱。
沪深交易所每天的债券逆回购交易金额达到了百亿元的级别,所以不管你余钱几何,如果是个技术派,都可以通过债券逆回购做自己的零风险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产品。如果要求仅比银行定期存款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些,但支取时间更灵活,用债券逆回购来替代5年期以下定期存款是很好的选择。
债券逆回购同时有沪市国债逆回购和深市债券逆回购两个类别,沪市国债逆回购的门槛是10万元,深市债券逆回购的门槛是1000元,并且在股市开市的时候就可以交易。
买股票时,需要在股票交易界面输入股票代码、预期成交股价、成交股票数量,买五到卖五栏显示的是股票买卖方希望成交的价格,卖出时在股票卖出界面再次操作。与买卖股票不同,债券逆回购交易是先在交易软件的股票卖出界面依次输入交易代码、预期成交历史预期年化利率和借出资金张数(每张100元,每10张是最小成交单位),成交后到期自动本息到账无需操作。
还需要注意的是,债券逆回购本息到账日和债券卖出日资金都不可提出,都是在之后一个交易日才可提交到银行卡,即所谓T+1交收。
每年资金最紧张的几天,与市场预期年化利率挂钩最紧密的1天期限的沪市国债逆回购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甚至可以达到30%至40%,其他任何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理财产品,这个1天期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无法达到。2013年12月30日,1天期限的沪市国债逆回购历史预期年化利率飙升到了37%,当天28天期限国债逆回购的历史预期年化利率也飙升到7%,一点也不比银行理财产品逊色。但普通投资者仍然要伤心的是,起点为10万元的沪市国债逆回购交易,通常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要比起点1000元的深市债券逆回购交易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要低。2013年12月30日,深市债券逆回购1天期限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只飙升到25%,28天期限产品也只飙升到了 6.3%。
4 抄底交易所债券
在资金紧张的时间段,很多机构会卖出交易所债券来套现资金,造成这些时间段交易所债券价格的下跌(也可以理解为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上涨),成为逢低购买交易所债券的好时机。12月底1月初,交易所企业债的平均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达到了7%,超过8%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的债券有40多只。去年普遍100多元的债券,价格都跌到了90多元。
交易所债券实行T+0交易,手续费不超过2‰,门槛1000元(债券发行价格为100元/张,最小单位为1手,1手10张)。交易所债券期限一般最短也是3年期,长的达到5年、8年,分为国债和企业债,国债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低,企业债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与债券逆回购的零风险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不同,交易所债券价格买入后是有涨跌的,遇到下跌期中途卖出可能会亏本。但如果买入后持有到期兑付本息,则买入时就可以确定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
一般来讲,资质好的企业发行的企业债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低,资质差的企业发行的企业债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虽然中国交易所债券市场从来没有出现过到期无法兑付本息的事件,但已经多次出现兑付危机,所以安全起见,最好分散资金购买多只交易所债券来降低风险。
中长期资金购买交易所债券,中短期资金做债券逆回购交易,根据资金的时间规划来安排,就可以自己动手做个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小私募。
㈥ 什么时候开始理财合适呢
应当较早学习理财,但不是越早越好。
首先理财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看书、看视频、模拟操作,但实际操作完全是两回事。当赚和亏的都是自己的财产时,心理学规律就会起作用,很难像虚拟盘一样杀伐果断。市场也和教科书中的理论有所不同,需要靠实际操作区感知。我一般建议学习基本知识后,从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开始实际操作,熟悉后适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承受能力,尝试一些风险较高的产品。这样会比较稳妥,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学习理财,应当趁早。
开始尝试前,需要学习理财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打算购买的产品投资的是什么,盈利的逻辑是什么,风险和收益如何,是否适合自己。这些知识可以通过理财课程学习。
其次,年轻人未来的收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也有较长的时间持续获得收入,因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年轻时就开始理财,可以尝试较为激进的投资方式,如果应知识匮乏或运气不佳产生亏损,也可以在后续的年岁中弥补。相反,如果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才开始理财,那手上的财产很可能就是自己养老的本钱了,容不得散失,需要谨慎地控制风险,始终把保持本金放在第一。
理财的前提是要“有财可理”。手上如果财产有限,是不值得花大量时间在理财上的。
首先,不少投资产品都是有最低额度限制的。银行理财一般是一万或五万,一些大额理财产品更高;股票也得一百股起买,像茅台这样的,一手就几十万了;信托私募之类的产品,门槛就更高了。早些年,公募基金也得一千起买,这几年倒几乎是零门槛了,但买得太少,同样意义不大。
其次,如果本金太少,即使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率,实际的收益数额仍然很少。把花在理财上的时间拿去学习工作技能,或者拿去工作,对收入的提升作用可能更大。
总之,我以为理财确实应该较早开始学习。但年轻时,还是应该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把过多精力花在理财上,毕竟本金有限,即使收益率傲人,实际金额也不会太高。另外,对收益率要有准确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