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理财 » 金融监管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监管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 2023-06-09 11:10:59

⑴ 金融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关键是要改变造成这种结果的体制和机制,营造适宜的生态,用“势”而不是用“力”,让金融和实体经济各归其位,寻找新动能重新平衡两者力量,形成基于真实认知的良性循环

⑵ 金融业如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可行的做法如下:
1.首先,服务实体经济理念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形势,致使服务节奏落后。近年来,金融业无论在银行信贷上还是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都存在“重大轻小”、“重国企国轻民企”倾向,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展动态、状况及现实需要知之甚少,或不愿去了解,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困局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
2.其次,资金流动方向跟不上实体经济需求节拍,致使支持方向错位。金融机构由于受高利驱动,无论信贷市场还是资本市场,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导致资本市场、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加杠杆和高泡沫化倾向,使中央政府各种金融政策难以实施到位,或被“截留挪用”:一方面使实体经济陷入“嗷嗷待哺”困局,一方面金融泡沫又推动了中国产业经济泡沫的加剧。
3.再次,金融服务模式与实体经济运行客观现实脱节,致使服务有效性不足。这方面,银行机构表现得尤为突出,对实体经济几乎都按大型国有企业要求,实行“全面”、“严格”的担保抵押贷款制度,过分强调防范自身风险,而实体经济多为民营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一些成长性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为此,大量中小微企业被挡在银行信贷大门之外,导致银行贷款难放和企业贷款难两难尴尬困局,大大抵消了银行信贷的有效性。
4.最后,金融服务产品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特点不相容,致使服务力度不准。目前,金融产品创新可谓日新月异,尤其中间业务理财产品多达几万个品种,平均每天都有数百个品种诞生,但仔细研究,针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不多,大都为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而“创新发明”;无论银行信贷市场的贷款品种、理财产品,还是资本市场融资规定,都有向大型国企倾斜迹象;且推出的中间业务或理财产品往往成本高,实体经济难以承担。如此,金融服务手段远远跟不上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也无法对实体经济实现精准扶持,最后使支持实体经济陷入“疲软无力”状态。

⑶ 金融如何赋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4月1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由新华网思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新华网海南分公司承办的思客会在海南博鳌举办。其间,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晓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力量展开了一场妙语频发、思想交锋不断的深度探讨。

“我们金融体系太单薄,现在银行吸纳现金的量非常大,大量的贷款是经过银行出去的。银行是一个渠道,我们人为强迫很多贷款必须通过银行走,只要不通过银行,就好像你是歪门邪道,就是影子银行。从这个方面看,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打开渠道。”李稻葵强调,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企业家总觉得上市是唯一的成功标志。坦率地讲,不一定所有的企业

都适合上市,上市是美国市场经济的玩法,其他市场经济,比如德国,有大量的非上市企业长期都是家族或者投资者控制的,非常稳健,比如轮胎行业做得最好的是米其林,但是它不上市。所以企业应该把大量的资金用来搞研发,才能靠科技领先,变成全球品牌。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处在一种脱实向虚的局面,吴晓求认为不要把金融业态的创新视为金融脱虚向实的表现,业态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必然趋势,是为了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金融有它自己的规则,当企业所在的领域信用非常差的时候,一定会出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因为资金的价格和信用是相匹配的。除非是基于大数据平台之后,发现虽然是小微企业但是信用也很好,那它融资贵的问题也能解决,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不仅仅是提供融资,最重要的是财富管理,又被称之为风险管理。吴晓求表示金融还要为实体经济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这需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实现。现在人们的眼睛一直盯着金融要为企业提供投融资,而忽视了金融服务这个重要的环节。

⑷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储蓄的不断上升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虚拟经济则可以其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全社会的沉淀资本就由此投入到实体经济中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的资金需要。如银行系统通过储蓄存款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由贷款、投资等方式让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可转换债券等金融工具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满足其进一步发展之需。由于金融市场上融资渠道的拓宽、融资技术的提高、融资成本的下降,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更通畅、更便捷,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融资支持。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2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⑸ 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做大做强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范高效的区域金融市场,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打造几家竞争力强的省属金融控股公司。
会议提出,要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求广东各地各部门要牢牢盯住风险多发高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防地方债务风险,处置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落实好市县防控风险责任,市级政府要履行好省政府委托的金融监管责任,县级政府要担负起规范民间融资的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还强调,要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制度,构建上下联动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主动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推动省内金融监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⑹ 什么叫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质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实体经济可以理解为公司。

⑺ 为了更好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我国应怎样进一步建设和优化融资体系

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然总体平稳,但实体经济面临不少挑战。由于金融扶持不够,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仍然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凸显了当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强健实体经济的紧迫性。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就必须把这种局面扭转过来,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分析起来,金融具有优化资产配置、强化风险管理、发现市场价格等功能,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发动机、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黏合剂。但如果金融过度膨胀甚至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就有可能产生泡沫,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空间,乃至引发危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典型事例,其真正原因就是世界性的实体经济与金融投向的结构性失衡。
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与实体经济发展总体适应,但也存在不匹配和不协调的问题。虽然我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资金供给比较充裕,但在微观上,一些银行机构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仍在大肆拆入资金,借银行理财、信托投资的名义在金融圈里“空转”,大玩“钱生钱”的虚拟游戏,令原本流动性充裕的国内金融业深陷“缺钱”境地,更令很多实体企业严重“失血”。而实体经济经营困难,反过来又使金融部门不愿介入,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对经济健康运行极为不利。因此,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战略意义。
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首先要从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要求出发,努力盘活货币信贷存量,用好增量,提高使用效率。在这一过程中,须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真正解决金融当前时点突出服务什么样的实体经济问题。盘活的存量和增量贷款,要重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有重大影响和示范引导作用的行业倾斜,向化解过剩产能倾斜,向小微企业倾斜,向“三农”倾斜,向消费升级倾斜。
其次,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还要深入研究和推动金融及相关领域改革。在现有体制下,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如,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等。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值得关注的是,前不久,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在客观上不仅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下一步,要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改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金融管制,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信贷和保险市场的实质性竞争;应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更多采用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减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不当的行政干预;可考虑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网,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建立和规范市场化退出机制。
与此同时,加强金融基础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软环境也是题中应有之意。金融基础建设是金融正常运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重要保障。金融基础建设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会计标准、征信体系、支付清算体系等。在当前的情况下,可根据金融发展规律和实际,针对当前金融投机和民间借贷无序发展等问题,进一步完善金融发展的制度框架和顶层设计;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的经验,积极建设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金融管理总部,进一步完善对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总部的管理和调控;加快制定存款保险、金融机构破产、信用评级以及征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法规和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为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热点内容
九州期货客服电话是多少 发布:2025-02-04 06:38:41 浏览:80
最好的科技类股票 发布:2025-02-04 06:32:14 浏览:506
东方财富期货豆油一手多少钱 发布:2025-02-04 06:22:49 浏览:459
太钢不锈股票历史最低多少钱 发布:2025-02-04 05:58:54 浏览:781
龙虎榜数据分析股票软件 发布:2025-02-04 05:51:42 浏览:925
金融小镇怎么盈利 发布:2025-02-04 05:51:36 浏览:265
金融版本哪个最好 发布:2025-02-04 05:50:52 浏览:102
股市悟道一般是多少 发布:2025-02-04 05:49:33 浏览:120
美国股市外资占比多少 发布:2025-02-04 05:48:50 浏览:671
基金公司如何运作保持增值的 发布:2025-02-04 05:41:37 浏览: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