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金融交易哪个城市好
㈠ 想进金融行业是否只能去北上广深哪个城市的金融行业发展比较好
想要进入金融行业确实只能去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非常不错,金融行业非常的发达。上海的金融行业发展的比较好一些,机会更多一些。
㈡ 全球范围来说,经济金融最繁华的三大城市是
首推纽约。
纽约金融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1810年纽约就已取代费城,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但当时国际金融交易都集中在伦敦(见伦敦金融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纽约迅速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纽约金融市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美国凭借其在战争时期膨胀起来的强大经济和金融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清算货币。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作为贯彻执行美国货币政策及外汇政策的主要机构,在金融市场的活动直接影响到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对国际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世界各地的美元买卖,都必须在纽约的商业银行帐户上办理收付、清算和划拨,因此纽约成为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198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银行在纽约设有分支机构的就有95家。这些都为纽约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它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
纽约金融市场按交易对象划分,主要包括纽约外汇市场、纽约货币市场和纽约资本市场。
纽约外汇市场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外汇市场之一。分为即期市场和远期市场。纽约外汇市场并无固定的交易场所,所有的外汇交易都是通过通讯设备,在纽约的商业银行与外汇市场经纪人之间进行。此外,各大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通讯系统,与该行在世界各地的分行外汇部门保持联系,又构成了世界性的外汇市场。
参与外汇市场活动的主要是公司及财团、个人、商业银行、外汇经纪人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在外汇交易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外汇交易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办理。 70年代以后,纽约市场外汇交易量急剧增加。纽约外汇交易中心已发展成为欧洲与远东的重要纽带、世界性外汇交易的主要中心,与伦敦外汇市场相抗衡。
纽约货币市场即纽约短期资金的借贷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货币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除纽约市金融机构、工商业和私人在这里进行交易外,每天还有大量短期资金从美国和世界各地涌入流出。纽约货币市场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交易都是供求双方直接或通过经纪人进行的。在纽约货币市场的交易,按交易对象可分为:联邦基金市场、政府库券市场、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等。
纽约资本市场是世界最大的经营中、长期借贷资金的资本市场。可分为纽约债券市场和纽约股票市场。
其次伦敦。
伦敦是著名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从14世纪起,来自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的银行家和商人就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一条大街上设立字号,经营放款业务,为英国银行业奠定了基础。这条大街名为伦巴第街,几乎成为伦敦货币市场的同义词。英格兰银行、各大商业银行的总行、商人银行、外国银行的分行、贴现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专营海上保险的劳合社,以及黄金、外汇和商品市场,都集中开设在这条大街及其附近一带总面积不到2.59平方千米的地区内,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伦敦城”。
19世纪英国在国际贸易和海洋运输方面已居世界各国之首,英镑也成为国际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英国的银行体制日趋完善,“伦敦城”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金融中心。经过先后两次世界大战,伦敦金融中心的重要性曾一度受到削弱。20世纪进入5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不断出现逆差,导致美元大量外流。从1957年起,欧洲美元市场应运而生。伦敦凭借其原有的优越条件,逐渐成为这个市场的中心。外国银行为了发展欧洲货币业务,纷纷涌入伦敦城,设置机构。到1982年底,外国银行在伦敦开设的分支机构达449家,世界上100家大银行中已有94家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伦敦城”的地位又大大加强,重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故至今仍是与纽约金融市场并列的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
伦敦金融市场交易活动中心集中于伦敦城,由英格兰银行、13家清算银行、6家海外银行以及贴现公司、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构成。在职958年英镑恢复部分自由兑换,西欧国家放松外汇管制,美国限制资金输出的情况下,伦敦在英镑资金市场以外,又形成了欧洲美元与其他欧洲货币的借贷市场,1979年月日0月英国全面取消外汇管制,为居民的资金流动提供了方便。伦敦金融市场按货币种类可分为英镑资金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前者主要侧重于短期资金的借贷以及证券交易、外汇交易和黄金交易。后者则涉及欧洲美元等外币的同业拆放、工商贷款和欧洲债券等方面。
排第三的城市还是有争议的,个人认为是东京吧。
东京是日本的金融中心,世界上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是亚洲唯一能够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的国际金融中心。日本在19世纪中叶明治维新后,金融业向现代资本主义金融制度发展。1872年明治政府参照美国银行制度制定了《国立银行条例》 。 1882 年又颁布了《 日本银行法 》,成立了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在此前后,商业银行和储蓄银行也相继建立。19世纪末,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明治政府先后创立了一批专门经营长期金融业务和外汇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现代金融制度在法律上趋于完善,东京金融市场的基础逐步形成。
进入20世纪,日本经济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金融业走上了集中的道路。东京金融市场的规模随着海外市场和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金融资本高度集中,完全置于军国主义政府的统治之下,资金首先满足侵略军军需产业的需要,使东京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外汇市场的活动几乎完全停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金融机构经过整顿,到50年代初期,东京金融市场恢复正常活动。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东京金融市场也成为世界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东京金融市场大体可分为中央银行、民间金融机构、政府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机构。
①中央银行。即日本银行,是日本金融机构的核心(见日本银行)。
②民间金融机构。有13家城市银行(包括1家外汇专业银行)、64家地方银行、3家长期信贷银行、7家信托银行、69家相互银行以及信用金库、信用组合、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农( 林、渔)业协同组合、农林中央金库等等。此外还有21家人寿保险公司、22家财产保险公司和短期资金公司、住宅金融公司、消费信贷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是整个金融机构的主体。
③政府金融机构。有进行贷款业务的日本开发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和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等10家公库。此外,还有吸收民间资金的邮局、资金运用部简易保健年金等。政府金融机构的作用是从政策方面补充民间金融机构活动之不足。
④外国银行。在东京设立营业机构的有70多家。
㈢ 做金融去哪个城市最好
香港: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5位
香港与伦敦、纽约三分全球,是世界级别的三座金融中心。
香港具有完善的法律体系,金融及经济监督机制,国币调控体系都位居世界顶尖水平,无论是商业银行、投行还是证券公司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这些无不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金融人才进军相关打拼。
上海:位居全球金融城市第十六位
尽管上海在金融产业绩效、机构实力和生态环节方面略逊于北京,但其金融市场规模仍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因此在中和实力面前也是国内城市得分最高的那一个。
上面目前有超过35万金融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5%。仍缺乏大量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级金融人才。
我们通常所说的高级金融人才是指在专业金融领域有所建树的人,也包括FRM、CFA等高含金量金融证书持证人才。
深圳: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22位
深圳本来受自身先天规模和体量较小影响,是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实力相对最弱的中心。但这次在国际上的排名却超过了北京,体现它不断追赶的上升势头。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已经发展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这也同时提高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深圳作为国内一线中心城市,是很好的金融人成长地。
北京: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26位
随着“新三板”这一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落户北京,北京在金融市场规模分项上的短板已开始显现竞争力。
为吸引金融人才,首都推出了16项政策,在就业、生活、福利等方面提供大量便捷和保障。
这些都让北京成为金融人选择发展城市时,最先列入考虑名单的对象。
青岛: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46位
自2011年到2016年,青岛的金融机构由161家增至230家,金融法人机构由12家增至26家。金融业增加值从319亿元提升至668.8亿元。青岛已经成为国内冉冉升起的一颗金融新星。
大连: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48位
大连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东北三省金融中心,不仅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除了综合实力在榜上名列前五十的这些城市外,国内仍不乏传统金融城市,适合金融人长期发展定居。
㈣ 在中国哪个城市金融业最发达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亚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和远东国际金融中心。当时上海汇集着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政府银行为首的中国国家资本与官僚资本金融机构及数量众多的私人资本经营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的国内银行占银行同业公会会员的81%。经历了1927至1937年“黄金时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上海的私营行庄公司已达105家。上海同时是当时外国金融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据统计,到1936年外国在华银行家数共有32家;其中,上海就有27家,而香港同年只有17家外国银行。这些外国银行大多集中在外滩一带:英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及台湾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比利时华比银行等,组成了“东方华尔街”。上海当时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拥有同业拆借、贴现等货币市场,内汇、外汇市场和标金(黄金)市场与大条银(白银)市场。在资本市场方面,上海当时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和第三大债券市场。上海当时既是全国资金调剂中心,也是远东国际交易活跃的金融中枢:1936年,上海的黄金市场全年成交数实际达到3116万条,折合美元1100余万元。这一数字超过日本的东京和大阪之和,也超过法国的巴黎。每日交易额之巨,虽不足与伦敦、纽约媲美,然凌驾法、印、日之上。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到1949年5月时,上海私营金融业的整体资金实力实际上已削弱,但仍有119家私营银行、80家钱庄和5家信托公司。在1949年以后,有些上海的资本家都已经逃离到香港,台湾,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继续经营。最后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营。1952年底,上海私营金融机构的数量减至60余家。1956年初,官方实行公私合营政策,最后全部合并为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联合总管理处。所有资本市场也被关闭,上海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后被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取代。现今的上海是中国大陆经济发达的城市,据上海统计局初步统计,全市2009年经济总量达14901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0.7%、39.9%、59.4%。200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555美元,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GDP总量也已经超过香港。第三产业主要包括了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商贸业、餐饮业以及运输业等。位于浦东新区的陆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开市场操作。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分公司和办事处。上海现有的本地银行有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010年2月21日,由全球著名的毕马威咨询公司参与制定,法国巴黎大区投资促进协会发表公布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英国伦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国上海。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不论是技术手段还是交易规模均获得较快发展,目前,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统峰值订单处理能力达到80000笔/秒,系统日双边成交容量不低于1.2亿笔,相当于单市场1.2万亿元的日成交规模,并且具备平行扩展能力。截止2009年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证券的总市值为18.3万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五、成交金额居全球第三、新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居全球第六,并在近几年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大型企业来沪上市融资,其中包括金融企业里盈利能力冠居全球第一、第二的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此外,还包括中国人寿、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银行、中国建筑等一批业绩优良的蓝筹公司。
㈤ 金融专业的研究生在那些城市就业比较好
目前,金融比较发达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
如果选择国家金融机构,当然首选北京,因为总部都在首都。只有就业在北京,才有可能进入金融最高机关。
国际金融的话,上海比较好。
㈥ 金融类的工作,大连、哈尔滨 哪个城市比较有发展
还是大连金融环境比较好
被评选为“中国十佳金融生态城市”的大连,不仅各项银行经营数据亮眼,同时不良资产比率也降到历史新低。
《工商时报》报道,去年大连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余额,要比前年减少了13.23亿元人民币(下同),不良资产比率降到7.81%的历史新低,同时也是整个东北地区的最低。
原本在2003年底,大连银行业的坏帐余额有436.66亿元,比率还有20%,短短三年的时间,不仅坏帐比降到仅剩个位数,余额也降到232.31亿元。
打消坏帐 银行盈余增加
随着坏帐比率的下降,大连银行业整体的营业数字也出现好转;各家银行的总税前盈余达43.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03亿元,增长率高达166%。
至于大连银行业的资产总额则也达到5203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则有3974.84亿元,同比成长分别达到19.04%、15.03%。
近年来,大连对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企图心非常强,然而按照中央的规划,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最重要配套,就是要有区域金融中心的设立为前提。
加速打造金融服务中心
为了进一步发达金融业,大连市政府提出加快发展以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确立该市为全国商品期货中心、北方保险业中心,还有东北地区的资金、国际结算、外汇交易、投融资与金融服务中心的定位。
目前大连市拥有分行以上的金融机构71家,金融营业据点1768个,金融资产5519亿元;去年大连的保费收入则接近65亿元,保险业的深度与密度都居东北之冠。
还有在逐渐进入高度发展的商品期货业的带动下,去年大连的期货交易金额共5.22万亿,占中国大陆整体期货交易的四分之一。
除了玉米、大豆等商品期货外,继上海之后,大连的石油交易所也在去年底开张。大连之所以能雀屏中选,一方面是因为该市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成品油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原油与制品的转运中心。
大连石油交易所是在原先大连保税区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成立,一百多家的老会员自然全数转为交易所会员;交易方式也由以往传统式转为与电子交易相结合。
另外一个金融业的重要指针─外汇交易,大连的外汇交易额,结售汇总额,国际收支总额都占了辽宁省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也居整体东三省之冠。
不断扩大国际业务规模
此外,由于现今大连已有包括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出口信用保险等十几家中资金融机构的省级机构或东北区域总部都设在大连。在这些层级较高的金融机构带动下,大连各银行的国际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现今已与150多个国家、地区,接近四千多家银行建立业务代理关系。
近年大连挟其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湾经济区与沿海开放城市等多种优惠身份,在中国金融政策开放的过程中;就以央行给予天津的金融开放政策来说,虽然不是直接给大连,但同为渤海湾经济区的一份子,大连未来在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应该仍是沿海开放城市中最占优势之一。
㈦ 金融行业适合江苏哪个城市
金融行业最适合苏州吧。因为苏州。合资企业多。打工的也多。所以经济流通方便在这里挣钱应该更方便吧
㈧ 在金融行业,就业热门城市有哪些
金融行业与城市的经济水平紧密相联,同时地理位置、竞争力等因素也影响了金融行业的聚集。综合竞争能力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南京、成都、重庆和大连。
上海
上海,一般的介绍都是中国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巴拉巴拉的,虽然一直都没有在金融业上甩开北京和深圳,但至少也确实有优于后两者的地方,比如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最大的期货交易所,最大的外汇交易所,最大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等等。这些优势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也有的是中央安排的,但不可否认上海是所有城市中 最有实力,最有资格承接这些任务的,不管是在硬件(地理位置,经济发达程度)上还是软件(人才,政策)上。
上海金融机构众多,券商有海通,申万,国泰君安,东方,光大等;基金有国泰,富国,国联安,华宝兴业,华安,上投摩根,国海富兰克林,交银施罗德,汇添 富;银行有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公司都把主要业务搬到了上海,这些公司总部虽然在外地,但重要的业务部门在上海,比如广东的广发,成都的国金,福建的兴业等等。在上海插支旗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金融企业了,这说明上海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确实已经慢慢形成集聚效应。 作为金融民工,能够在陆家嘴的某个大楼里拥有一个小隔间,也算是人生赢家了。进入以上这些公司,虽不能说以后平步青云,但至少年薪20万有望短期实现。
2. 北京
一国之都,对于中国这种中央集权且国有化的国家,这代表了各种巨无霸央企,代表了中央最高权力的党和政府,也是各大银行,券商,基金和监管机构的所在地。
北京虽然从不提金融中心,但是人都知道北京就是金融中心,并且这个地位可以说是牢不可破的,除非中国推倒重来。北京的四大行,大央企,一行三会都是金融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北京也有如中信,民生等股份制银行,有华夏,嘉实,天弘等基金巨头,也有中金,中信,中信建投,银河等大券商,可谓配置齐全。北京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政治色彩过于浓重,导致机会被人为地稀释,加上本身拥有清华北大等众多高校,所以对屌丝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发展的地方。
3. 深圳
排第三妥妥的。深圳拥有股票交易所,拥有一大票基金:南方,大成,长城,易方达,博时等等,也拥有中信证券(话说中信证券在北京和深圳两地来回迁总部的事迹也算是两地博弈的结果),平安,安信,国信等大券商。 深圳重视金融业,这体现在该市对金融人才的优待上,加上深圳本身并没有名牌大学,所以我个人认为很适合屌丝发展。
4. 广州
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金融业当然也不落后,只是与深圳和香港比起来,显得不那么突出罢了。广州的基金有易方达,券商有广发,银行也有广发。广州的唯一弱势就在于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金融交易平台,这导致许多本地金融机构要外出另立总部。
5. 南京
南京作为省会,不得不面临经济地位不稳的现实,加上临近上海,所以其金融业发展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