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白銀是合法的貨幣
① 中國不產白銀,但是為什麼明朝萬曆年後中國的商品交易主要以白銀為主,成為了主貨幣
中國貨幣史上正式以白銀為交易貨幣是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 ,以白銀為主要流通貨幣是在明朝中後期。當年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後 ,由於受條件限制 ,北京官員的俸祿仍要在南京支付 ,負責經辦的人員「將各官俸米貿易貨物 ,賣貴賤酬 ,十不及一 ,朝廷虛廢米祿 ,各官部得實惠。」
明英宗正統元年(公元 1436 年) ,戶部為了克服這一弊端 ,決定將江南租賦改成白銀、布帛等物品運往北京發放官俸 ,次年又將蘇州、松江、常州存留的近 73萬石糧食也折換成白銀給官員發放俸祿。
明朝政府的這些決定 ,不僅使白銀成為當時中國官方認定的合法貨幣 ,而且此後中國各朝代的財政收支也逐漸轉向以白銀為主的貨幣支付方式。明朝中後期 ,隨著經濟貿易的擴大和發展 ,國內白銀需求量不斷增加。當時在我國貨幣市場上大量流通的白銀主要來源於以下幾種渠道。第一 ,政府庫藏銀錠的市場化。明朝前期政府曾一度禁止白銀在民間流通。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 ,以及市場對白銀的需求增加 ,明政府逐漸解除了禁銀規定。開放銀禁後 ,部分官庫貯藏白銀便隨著支付官俸和軍餉而被投入商品流通 ,從而使官庫存銀變成活銀。第二 ,萬曆年間全世界興起開礦熱潮。明政府因自身白銀需求量增加 ,便在國內大興開礦 ,從而使國內白銀產量有所增加。第三 ,中國對外貿易出超地位的保持。明朝中葉以後 ,我國對外貿易的持續出超使外國白銀不斷流入我國。其中由西班牙人經菲律賓運入中國的美洲白銀 ,僅隆慶五年 (1572) 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間 ,就達 4000 多萬庫平兩。第四 ,國內外白銀價格的巨大落差。嘉靖年間 ,中國銀價由於國內需求擴大而上升。當時我國的金銀比價為一比六到一比七之間 ,而日本由於白銀增產 ,金銀比價是一比十,從日本運銀到中國可兌換更多受利益驅使 ,日本白銀從不同渠道被大量運往中國。當初葡萄牙人為了能夠從日本與中國的白銀差價中謀利 ,曾從澳門把中國的絲絹運到日本售取白銀 ,然後折回澳門購買中國絲絹 ,以便去日本換取更多的白銀。另外 ,美洲的白銀通過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商人對華貿易、菲律賓華僑對祖國的貿易 ,以及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等也有許多白銀輸入中國。通過這些直接或間接的貿易往來 ,國際市場的白銀在明朝後期被大量地運往中國。客觀地說 ,外國白銀的大量輸入 ,不僅有利於我國的對外貿易保持出超地位 ,而且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貨幣制度的演進。但是這些來自不同國度的白銀貨幣之間無固定比價 ,並且各自計價流通 ,因此使中國本就繁雜的貨幣體制更加無序和混亂。
② 白銀是怎樣成為貨幣的
1明代以前,由於中國不是白銀的盛產國,白銀的產量很小,根本無法滿足流通所需的數量。到明代時,隨著商品交易規模的擴大,原先的銅錢貨幣運輸不便,無法適應大批量的流通,必須有一種更貴重的金屬貨幣進行補充替代。而當時由於中國在與西方的多年貿易往來中一直處於巨大的貿易順差,西方使用白銀作為貨幣支付,使中國的白銀儲備大量增加,最終使的白銀成為了普遍流通貨幣。
③ 白銀在明代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白銀在明代的時候成為主要流通貨幣,主要是因為明代的時候商品交易規模擴大,銅錢貨幣運輸不便,必須使用更加貴重的金屬貨幣進行補充和替代,而白銀在明代的時候擁有大量的儲備,而且滿足貴重這個條件。
一、貨幣更迭的原因
最初,我國古代採用的貨幣是海貝,在夏朝的時候,海貝就開始起貨幣的作用。商和西周的時候,海貝是主要流通貨幣,到了東周的時候,貨幣就發展成了有銘文的銅貝蟻鼻錢。戰國時期則出現了小銅片狀的布幣,到了春秋的時候,這種貨幣就退出了歷史舞台。到了秦代的時候,則以方孔半兩錢作為法定貨幣,延續至清朝末期。在這期間還有其他貨幣的出現,但是主要使用的還是秦代時規定的貨幣。貨幣的更替其實就意味著朝代經濟狀況的變化。
④ 為什麼白銀能成為明朝的合法貨幣(2)
實際上,明朝初年,白銀
也還並不是合法貨幣,政府甚至禁用金銀交易。從《大明會典》中可知,明朝典章制度中有「鈔法」、「錢法」,卻並沒有「銀法」。但是,盡管政府有明確禁令,
但白銀在民間市場上的使用卻並未停止,反而隨著市場貿易的活躍而漸成大潮。這首先就是由於主導市場的大商人手中掌握著大量白銀的緣故,白銀作為流通主幣,
與他們的推波助瀾最有關系。而到嘉靖年間(1540年代),白銀的主幣化過程逐步走向完成;在明朝中後期,白銀普遍通行於全社會,終於占據了貨幣流通領域
的主導地位。
迄今為止,中外學術界對白銀在明代社會前後期地位所發生的巨大變化,主流看法均是援引《明史》的說法:正統初年明英宗「弛用銀之禁」、「朝野率皆用
銀」,認為白銀貨幣化是朝廷法令推行的結果。但事實上,明代白銀貨幣化是民間商人、甚至是走私商人推動的結果,因此它才經歷了一個「自下而上」的發展歷
程,到嘉靖以後,經過商人與政府的長期博弈,銀作為主幣才終於為官方所認可,而這首先就與著名的「一條鞭法」的推行有關。
嘉靖間,浙江巡按龐尚棗悔鵬,正是基於浙江沿海商人大量擁有進口白銀的實際情況,首次奏請實行一條鞭法。此法的核心是丈量土地,按照土地的多少,而非人頭
多少征糧食租稅,並將土地稅收摺合為銀;同時在徭役方面,如果城市工商要免除徭役,亦可以交銀以由官方募人替代,至於貢方面,土貢方物,亦皆摺合為銀征
收。租、役、貢都摺合為銀徵收,這就是一條鞭。
按土地多少而非人頭征租,這顯然是不利於大地主所有者的,但是,由於城市工商手中擁有白銀,東南沿海,特別是浙江、福建民間進口白銀最多,所以大商人
和這些地區的城市工商業者卻是擁護一條鞭法稅收的主體,而由於各個地區土地收入不同,內陸地區銀又很缺乏,加上這個政策默認商人、特別是沿海地區商人的走
私活動,所以反對它的聲音也一直很高,故此法一直沒有在全國范圍內真正實行。直到萬曆年間,張居正當國,下制申飭全國通行這全民以交納白銀而免除賦役的一
條鞭法,這種賦役折銀的做法,才最終確立下來。
這就使得白銀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張居正改革的這種前所未有的「重商主義政策」,一方面使得農民的負擔空前加重,一方面卻
使得商人、特別是皮寬沿海商人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也使得市場在白銀的驅動下,前所未有地活躍起來,它促進了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商幫的形成和市鎮的興起。
至隆慶元年(1567),明穆宗朱載垕頒令:凡買賣貨物,值銀一錢以上者,銀錢兼使;一錢以下只許用錢。而隆慶元年這條「銀錢兼使」的法令,其重要性在
於,它是明朝首次以法權形式肯定了白銀為合法貨幣,並且是用法權形式把白銀作為主幣的貨幣形態固定了下來,同時又以法的形式將城市工商的凳握正地位、權利固定下來。
⑤ 朱元璋下令禁止使用白銀當貨幣,為何後來白銀又成了通用貨幣
先說一下當時朱元璋選擇在民間流傳的貨幣叫做大明寶鈔,但是大明寶鈔這種貨幣在民間沒有流傳幾十年,就因為通貨膨脹被貶的一文不值了,所以價值屬性更硬的銀子重新代替了大明寶鈔,因此即便是朱元璋有禁令不許用銀子,民間還是依舊使用銀子這種貨幣交易。銀子一直都是貨幣不用多說,大明寶鈔在短短幾十年之內就消失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簡單的說一下。
還有一點更加可笑,就是明朝政府他們也知道大明寶鈔不值錢,所以他們在交稅的時候不讓人民上交大明寶鈔,必須通過金子、銀子這樣的實體貨幣交稅,而發給官員的卻又是大量的大明寶鈔,這樣的一種情況不僅進一步提升了銀子的價值,也使大明寶鈔的價值更低了。總結一句話就是大明寶鈔不值錢,所以銀子又成了通用貨幣。
⑥ 高考歷史問題!清朝中期白銀成為主要流通貨幣的原因
白銀是從明朝中期開始成為主要流通貨幣的。原因嘛,一,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商品交易量大,需要輕便且價值大的貨幣媒介。白銀具有這樣的優良特點。二,新航路開辟後,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中國,為白銀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
⑦ 明朝白銀成為主要貨幣的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經過兩三千年的開采,境內露天銅礦的出銅率越來越低,封建社會開采技術沒有革新的情況下,國家只好以金銀取代銅作為法定貨幣發行
⑧ 為什麼銀成不了世界貨幣
與當時商業環境有關。
白銀是古代時候很重要的交易物品之一,在出現的往後幾千年,都在不斷的使用,但是到了明朝以後,朱元璋就堅持不讓白銀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了,究其芹孫亮原因,還是因為當時的社會並不能接受白銀,到了明朝中後期,白銀才真正的進入了人們的世界。
1、白銀不是凱枝主要的貨幣形嫌寬式
在古代,一開始是使用海貝作為歷史上最早的貨幣,到了後來,便開始有以銅錢為主的貨幣,這種貨幣交換非常便利,而且造價並不高。慢慢到了宋朝,經濟異常繁榮,紙幣也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而白銀這種貨幣,卻是在明朝後期才出現的。但在明朝的初期,貨幣並能作為合法的貨幣來使用,因為當時王朝比較推崇紙幣,因此一直禁止白銀的使用。
2、白銀成為了眾矢之的
然而,紙幣再好,也有一些限制,比如紙幣只有一些面值比較大的才能使用,而且需要儲存在商行里才有紙幣,相當於現在的信用卡或者支票,所以還是不太方便的。而當時的銅錢又因為銅資源的匱乏,以及有人利用自己的爐子私自造錢,紊亂了當時的市場秩序,加之數額太過小,導致很多不便,於是便有人把目光轉向了白銀市場。
3、白銀的主流市場
由於以上的原因,白銀由於分量足,金額正好,受到了很多民間的喜歡,而朝廷收上來的很多稅收也是金銀。不僅能充當稅收,而且也能用糧食和絲綢來兌換流通,以此打破了不能以「金銀貨物交易」的命令。但朝廷還是禁止民間使用白銀,卻又與其收白銀當作稅收自相矛盾,如此一來,白銀更難禁止。究其根本,朝廷這樣做也是為了讓寶鈔重回貨幣的列表,但也只是無濟於事。
⑨ 在古代,為何黃金白銀能夠成為全世界通用的貨幣
貨幣的出現起源於神農之世,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將貝殼看作是可交換商品的憑證。後來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慢慢地貨幣種類也多了起來,在秦始皇時期,貨幣實現了統一,以黃金和白銀為首的流通貨幣開始在歷史長河中發揮作用。古代時由於貨幣一長時間不能夠統一,但是黃金和白銀卻被所有國家認為是貴重金屬,其稀有性和物質的穩定性兩個特點決定了它們能夠成為通用貨幣。
直到今天,黃金和白銀依舊作為國際市場上各國之間通用的貨幣。這與這兩樣貨幣的價值有關,由於他們倆的稀缺性讓人們更加覺得珍貴,以黃金或是白銀來衡量商品是否等值,作為商品交易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判斷標准。黃金和白銀作為流通貨幣的發展也將不斷持續跟進,歷史終究是不會停下發展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