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商品類業務是什麼
㈠ 貨幣商品是指什麼
像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盛產煤炭、鐵礦石、銅、鋁、羊毛等工業品和棉紡品,澳大利亞在這些產品的國際貿易中占絕對優勢,占據了支配地位,而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基本以美元標價,因此這些商品價格的上升不但有利於該地區經濟的增長,也有利於本國貨幣匯率的揚。
去年底今年初,黃金、石油價格、農產品大幅走高,國際商品期價指數(CRB)也升至五年高點,一路推升了澳元和紐西蘭元貨幣匯價。統計和圖形表明,世界商品價格與澳元、紐西蘭元匯率的走勢有著較強的正相關關系。從圖形中可以發現,盡管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是黃金的重要生產和出口國,但是這兩國貨幣匯率和黃金價格正相關的特徵比較明顯。CRB走升為澳元和紐西蘭元帶來正面影響。因此該兩種貨幣常有「商品貨幣」之稱。
除此三種常見貨幣之外,南非蘭特和挪威克朗也被人們習慣性的稱之為商品貨幣。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若還有其他問題,可以聯 系我
㈡ 什麼是商品貨幣
商品貨幣是指有實物支持的貨幣,黃金白銀,還有金本位下的貨幣,譬如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商品貨幣是法定貨幣以外的另一種貨幣類型,在政府的保證之外貨幣本身也有其內在的基本價值。
應答時間:2021-12-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㈢ 什麼叫貨幣經營業
貨幣經營資本
商品經營資本是經營商品,貨幣經營資本則是經營貨幣商品。所以馬克思把貨幣經營資本同商品經營資本一起看成商人資本。貨幣經營資本的職能往往和借貸職能結合在一起,但是貨幣經營資本本身不是借貸資本。如果說商品經營資本是商品資本的獨立化,那麼貨幣經營資本只是貨幣資本的獨立化。我們知道,貨幣在流通過程中執行的種種職能都不過是商品形態變化的反映,或者說這些職能的執行及其范圍等等都是商品流通的結果和表現。因此,這些職能對貨幣經營資本來說都是已定的,因而貨幣經營資本把貨幣資本職能作為自己的專門職能時,所從事的只是貨幣執行這些職能時的各種技術性業務。在本章,首先要考察的就是貨幣經營者的這些基本業務。接著,馬克思從歷史發展角度考察了貨幣經營業的形式、貨幣經營業的作用和它與商品經營者的本質區別等。
貨幣經營資本是從產業資本中分離出來的,它的職能是完成貨幣的各種純技術活動
在產業資本和商品經營資本的流通過程中,貨幣完成著各種純粹技術性的運動。當這各種技術性運動獨立出來,成為一種特殊資本的特有的活動或職能時,這種特殊資本就轉化為貨幣經營資本。
這種特殊資本是從哪裡來的呢?我們知道,產業資本和商品經營資本都有一部分不斷處於貨幣的形式,這部分貨幣資本有的是作為一般的貨幣資本,有的是作為專門執行這些純粹技術性職能的貨幣資本。現在,就是後一部分貨幣資本中的一定部分從總資本中分離出來,獨立化為專門替整個產業資本家和商業資本家階級完成這些純粹技術性活動的特殊資本。由於投在商品經營上的貨幣資本也是在流通過程中以貨幣資本形態存在的一部分產業資本分離出來的,所以歸根到底這種特殊資本都是產業資本分離開出來的部分。馬克思說:「這種貨幣資本的運動,仍然不過是處在自己的再生產過程中的產業資本的一個獨立部分的運動。」(第352頁;第805頁)
貨幣經營資本所完成的各種純粹技術性業務,是從貨幣資本必須執行的各種職能中產生的
現在的問題是:貨幣或貨幣資本的純粹技術性運動是怎樣產生的?它包括哪些內容?
表現為產業資本和商品經營資本運動的經過點的貨幣,是作為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執行職能的。但不論這兩種職能中的哪一種,資本家都要不斷地把貨幣支付給許多人,同時不斷地從許多人那裡收進貨幣。這種貨幣的收付在貨幣執行支付手段職能的場合,還得進行差額的結算和平衡的工作。此外,由於有一部分資本必須不斷作為購買手段准備金和支付手段准備金存在著,以便不斷轉化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另一方面又不斷有一部分售貸款和到期進款再形成這種准備金。因此,除了收付貨幣和記帳外,還有貯藏貨幣的保管也成為必要。所有這些由貨幣資本職能決定但又與貨幣資本職能本身相分離的純粹技術性的業務,形成一種特殊的勞動。「這種勞動是一種流通費用,是一種不創造價值的勞動。」(第353頁;第806頁)
由於分工的結果,這些純粹技術性的業務就盡可能地集中在一類代理人或資本家手中,當作他們的專門的職能。那就是,這些技術性業務成為一種特殊的營業。在這種特殊的營業內部又進一步分工,即分成互相獨立的不同部門以及在這些部門內部形成專門的機構。由於這種特殊營業所經營的貨幣的收付、差額的平衡、往來帳的登記、貨幣的保管等等業務已經同使這種業務成為必要的那些買和賣的行為分開,所以預付在這些業務上的資本就成為貨幣經營資本。
綜上所述,作為貨幣經營資本職能的這些純粹技術性的業務,「是從貨幣本身的各種規定性中,從貨幣的各種職能,從而也是資本在貨幣資本形式上必須執行的各種職能中產生的。」(第354頁;第806頁)
貨幣經營業最原始的形式:兌換業和金銀貿易
第一卷第二章已經指出,貨幣制度最初是在不同共同體之間的產品交換中發展起來的。同樣,經營貨幣商品的商業即貨幣經營業,最初也是從國際交易中發展起來的。自從各國有了自己的鑄幣以來,一國商人要在另一國購買或銷售貨物,就得把本國鑄幣換成當地鑄幣,或把收進的當地鑄幣換成本國鑄幣;或者把本國的或當地的鑄幣換成作為世界貨幣的金塊或銀塊。於是就有兌換業的產生。這是最早的貨幣經營業。馬克思說:「它應被看成是近代貨幣經營業的自然基礎之一。」(第355頁;第807頁)作為近代貨幣經營業的匯兌銀行就是從兌換業發展而來的。匯兌銀行也經營兌換的業務:把外國商人帶進的各國鑄幣換成當地通用的鑄幣。它在兌換貨幣時,是按照外國貨幣同當地通用的貨幣的金或銀含量的比率進行的。因此,在匯兌銀行中,金或銀不同於通用的鑄幣,它是作為世界貨幣執行職能的。以金銀作為商品(即金銀製成的奢侈品)的貿易,是促使金銀作為世界貨幣執行職能的那種貿易,即把金塊銀塊從一國運往另一國的金銀貿易的自然基礎。因此,「兌換業和金銀貿易是貨幣經營業的最原始的形式,並且產生於貨幣的以重職能:作為一國鑄幣的職能和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第356頁;第807頁)
貨幣經營業的作用
整個貨幣流通從它的范圍、形式和運動來說,純粹是商品流通的結果和表現,是商品流通的一個要素(從資本主義觀點看,商品流通只表示資本的流通過程)。對貨幣經營業來說,這些都是客觀上既定了的。它作為貨幣流通的媒介,只是把貨幣在流通中執行職能的各種技術性業務擔負起來,「使之集中、縮短和簡化。」(第359頁;第807頁)首先,貨幣經營業不形成貨幣貯藏,它只是代為管理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所已經形成的貨幣貯藏。不過,通過它提供的技術手段,可使這種貨幣貯藏減少到最低限度,「因為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准備金,在對它的管理是為了整個資本家階級的場合,不需要象在它由每個資本家各自管理的場合那樣大。」(第359頁;第807頁)其次,金銀作為世界貨幣在不同國家之間的流動,是通過在一國購買金銀然後把它們運往另一國的方式進行的。在這里,貨幣經營者不購買金銀;他只是在商品經營者買了金銀以後,作為從事金銀貿易的商人,對這些金銀從一國到另一國的運送,起媒介的作用。再次,在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時,各種互相支付的聯系及其規模,也不是由貨幣經營業決定的,它們只是已經完成的各種交易的結果。貨幣經營業在這里的作用只是「使差額的平衡易於進行,並且會通過各種人為的結算機構減少平衡差額所需要的貨幣量。」(第359頁;第808頁)最後,在貨幣執行購買手段職能時,買賣的范圍和次數也與貨幣經營業毫無關系。「貨幣經營業只能縮短買賣引起的各種技術活動,並由此減少這種周轉所必須的貨幣現金量。」(第359頁;第808頁)
貨幣經營業與商品經營業的本質區別
所以,與信用制度相分離的純粹形式的貨幣經營業,與商品流通本身沒有直接關系,而只與商品流通的一個要素即貨幣流通和由此產生的不同貨幣職能的技術有關。
馬克思說:「這是貨幣經營業在本質上區別於商品經營業的地方。」(第359頁;第808頁)商品經營業對商品的形態變化和商品交換起媒介的作用,它甚至使商品資本形態變化的過程表現為一個由產業資本那裡分離出來的資本的獨立過程。因此,商品經營資本有一個獨特的流通形式G—W—G′。這個流通形式雖然與商品資本的形態變化過程W′—G—W不同,但是它表現出作為G到G′的媒介的東西是商品的兩次換位,也就是仍然表現出與商品形態變化的關系。在貨幣經營資本那裡,我們就看不到這樣的獨特的流通形式。
誠然,由於貨幣經營資本是由一類特殊資本家來預付,他們預付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所以資本的一般形式G—G′也會在他們那裡出現。但是,媒介G變成G′的東西,在這里不象商品經營資本那樣與形態變化的物質要素有關,而只是與形態變化的技術要素有關。
馬克思最後指出這樣幾點:1.貨幣經營者所完成的各種活動和為此使用的貨幣資本總量,就是商人和產業家本來自己要完成的活動和要預付的貨幣資本。2.但是,商人和產業家不能完全擺脫這些活動。貨幣流通的技術性業務有一部分還必須由他們自己去完成。因此,「象在商品經營業那裡一樣,在這里也出現了職能的二重比。」(第360頁;第809頁)3.貨幣本身是價值的獨立形態。貨幣經營者的活動既然只與貨幣的流通有關,那就是只與已經實現的價值(即使是債權形式上的貨幣,也是已經實現的價值,因為它已不是商品)有關。因此,「貨幣經營者的利潤不過是從剩餘價值中所作的一種扣除
㈣ 什麼是商品貨幣,什麼又是商品貨幣關系呢~
商品貨幣的特徵是:
1.高利率
2.出口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較高
3.貨幣的匯率與某種商品的價格同向變動(比如黃金)
典型的商品貨幣有:
加元,澳幣,紐幣(紐西蘭元)
但這三種貨幣各有其特點:
加元屬於美系貨幣,其出口佔GDP的40%比重,主要出口農產和海產.而它最大的貿易夥伴是美國,聯系最緊密的也是美國,故其匯率的走向大體跟美元走勢接近.目前加國的利率水平高於美國,但弱於澳元和紐幣.
澳元屬於典型的商品貨幣,其農產品和海產品出口比重很大,加上資源出口(如鐵礦石,銅礦石,煤炭,鋁)使其出口佔GDP比重也相當的大.而且澳元跟黃金價格的走向基本是同向變化.故澳元是最典型之商品貨幣.澳洲目前利率水平較高,故引起很多投資者進行套息交易.
紐幣和澳元基本相似,但是其出口主要依靠農產和海產,資源出口比重相對不大.加上基本政策看澳洲臉色,故其匯率走勢跟澳元相似,基本同向.紐幣利率是全球最高,所以大量的套息交易決定了紐幣的走勢,而目前的避險情緒一度導致套息交易投資者獲利了結離場觀望,最終導致紐幣的大幅下滑,截止目前為止,紐幣兌美元大幅縮水將近18%.
㈤ 什麼是貨幣貨幣主要用於何種用途
狹義的經濟學中,貨幣是用來交換商品的標准物品;廣義地說,它是一種物品,用作交換媒介、價值計量、支付手段和價值儲存。具體來說,貨幣具有交換媒介、價值標准、延期支付標准、價值儲存、世界貨幣等功能。貨幣是一種固定的特殊商品,作為一般等價物。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至於貨幣的含義,應該指出,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此,紙幣不是貨幣。它只是一個強制值符號。雖然紙幣不是貨幣,但它可以發揮貨幣的功能。
貨幣從流通領域中取出,作為社會財富的總代表儲存起來。作為一種儲存手段,貨幣必須是足夠的金屬貨幣或金屬條。因此,在收集紙幣的情況下,貨幣沒有儲存手段。貨幣在世界市場上作為購買、支付和社會財富代表的作用。貨幣在執行世界貨幣方面的作用是隨著國家間商品交換和其他貿易活動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事實上,它是貨幣功能在世界范圍內跨國界的延伸和應用。
㈥ 什麼是商品,貨幣,紙幣,企業
商品是用皮手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孫岩!
貨幣是從商則握御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紙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企業一般一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㈦ 國際貨幣市場的市場業務
國際貨幣市場的業務主要有以下幾種: 短期信貸市場主要包括銀行對工商企業的信貸和銀行同業拆放市場。前者主要解決企業流通資金的需要,後者主要解決銀行平衡一定頭寸、調節資金餘缺的需要。
(1)銀行短期信貸。
外國工商企業在西方國家的貨幣市場上進行存款或放款。首先應注意的是利息率慣例。按國際慣例,外幣存款的利息計算方法是以存款按年歷的實際天數除以360 天計算;英國的慣例是英鎊、比利時法郎、新加坡元。愛爾蘭鎊、南非蘭特等按年歷的實際天數除以每年365 天計算;瑞士的慣例是,瑞士法郎在國內市場上以每月30 天計算,每年360 夭計算。
比如說,有一筆金額為500000 瑞士法郎,在瑞士某家銀行從1 月31 日起存到2 月28 日止,年利率7%。若按國際慣例,存款利息為500000×7%×28/360=2722(瑞士法郎)
若按瑞士慣例,存款利息為500000×7%×30/360=2917(瑞士法郎)
這個例子說明,外國工商企業在西方貨幣市場進行融資時,要注意利息率慣例。
西方國家還規定,在本國的外國工商企業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在本國銀行進行短期存款,根據不同的期限,有不同的數額規定。比如說,在瑞士,存款期限在3 個月以上,最低額為100000 瑞士法郎,存款期為1 天或1 天以上,最低額度為2000000 瑞士法郎。數額小於1000000 瑞士法郎的存款,期限必須在1 個月以上。外幣存款的最低數額要相當於100000 瑞士法郎,存款期限在1—12 個月。
48 小時的通知存款,是指那些不定期的提前2 天通知便可增減和提取的存款。這種存款的最低額度必須相當於2000000 瑞士法郎。
(2)銀行同業拆放。
在銀行短期信貸業務中,銀行同業拆放業務相當重要。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市場是典型的拆放市場,它的參加者為英國的商業銀行、票據交換銀行和外國銀行等。倫敦同業銀行拆放利率是國際金融市場貸款利率的基礎,即在這個利率的基礎上再加一定的附加利率。倫敦同業銀行拆放利率有兩個價:一個是貸款利率,另一個是存款利率。二者一般相差0.25%—0.5%。在報紙上見到的報價如果是9%—9.25%,那麼,9%為存款利率,9.25%為貸款利率。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各國政府為了通過中央銀行管理和控制信用,都以法令的形式規定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接受客戶的存款後,必須按一定比例,也就是法定準備率,向中央銀行交納一定的法定準備金。這種准備金就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但這種存款沒有利息。中央銀行通過變動法定準備率來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控制信用擴張的幅度。法定準備率越高,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越小;反之,法定準備率越低,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越大。
由於中央銀行接受商業銀行交納的准備金不付利息,商業銀行不願在中央銀行有超額准備金而損失利息,但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也不得低於法定準備率所規定的限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存貸業務中使其資產和負債經常變動,其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也要變動。在一天之內,有些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可能超過法定準備率規定的最低限度,而另一些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低於法定準備率規定的最低限度。如果中央銀行發現,某家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金不足的話,就會立即公布該銀行不能參加票據交換。如果一個銀行被停止參加票據交換,這家銀行存款人所開出的支票,就不能存在別的銀行帳戶上,那麼這家銀行的存款人別無選擇,只能到它那裡去提取現金。如果這一消息一經廣泛傳播,這家銀行所有的存款人都來提取現金、擠兌,這家銀行的倒閉之日也就到來了。
因此,凡是那些在中央銀行法定準備金不足的銀行,絲毫不能抱僥幸心理,矇混過關,必須當天立即以可用的資金把不足的法定準備金補足。所謂立即可用的資金也叫當天抵用的資金:一是現鈔,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三是向同業銀行借款。各商業銀行自己保留的現鈔不會太大,若法定準備金短缺不太大時,可把現鈔存入銀行,缺口太大,現鈔難以應付。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不足時,一般不願向中央銀行申請借款,因為這樣做是把自己的真面目暴露給了中央銀行,只有在萬不得已之時,方採用此下策。法定準備金不足的銀行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同業銀行借款,把同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多餘的法定準備金的一部分轉到自己的帳戶上來,待到自己在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多餘之時,再把相當於原來的借款額度部分轉到其債權行的帳戶上來。
同業拆放業務是銀行一項經常業務,以隔夜拆放為多,今天借明天還,絕大部分是1 天期到3 個月期,3 個月以上到1 年的較少。同業拆放,彼此之間靠信用辦事,一般打個電話就解決了,也不用什麼契約、票據之類的工具。在英國,同業拆放的最低額度為25 萬英鎊,高的可達數百萬英鎊。同業拆放可以由資金短缺方找資金有餘方,資金有餘方也可主動找資金短缺方。雙方也可通過經紀人去尋找借貸對象。由於現代通訊設備發達,借貸雙方已經不限於同一城市了,而成為全國性的交易,成交後立即通過中央銀行的通訊網路撥帳,次日仍通過電訊撥還。
同業拆放是商業銀行之間進行的借貸業務,但在美國中央銀行有存款的不只是商業銀行,還有外國銀行、聯邦機構和證券經紀人等。這些機構根據同業拆放的原則,也可以把它們存在中央銀行帳戶上的余額借給需要資金的機構。借出和償還同樣是通過中央銀行撥帳的方式進行。 簡稱定期存單(CD),指銀行發行對待有人償付具有可轉讓性質的定期存款憑證。憑證上載有發行的金額及利率,還有償還日期和方法。如果存單期限超過1 年,則可在期中支付利息。在紐約貨幣市場,通常以面值為100萬美元為定期存單的單位,有30 天到5 年或7 年不等的期限,通常期限為1—3 個月。一律於期滿日付款。
從本質上看,存單仍然是銀行的定期存款。但存單與存款也有不同:
(1)定期存款是記名的,是不能轉讓的,不能在金融市場上流通,而存單是不記名的,可以在金融市場上轉讓。
(2)定期存款的金額是不固定的,有大有小,有整有零,存單的金額則是固定的,而且是大額整數,至少為10 萬美元,在市場上交易單位為100萬美元。
(3)定期存款雖然有固定期限,但在沒到期之前可以提前支取,不過損失了應得的較高利息;存單則只能到期支取,不能提前支取。
(4)定期存款的期限多為長期的;定期存單的期限多為短期的,由14天到1 年不等,超過1 年的比較少。
(5)定期存款的利率大多是固定的;存單的利率有固定的也有浮動的,即使是固定的利率,在次級市場上轉讓時,還是要按當時市場利率計算。
可轉讓定期存單是近30 年出現的新的存款方式,1961 年由美國紐約花旗銀行首先發行。當時的背景是,市場利率上下波動,投資者覺得,把閑置資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銀行,固然方便靈活,但沒有利息,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銀行,利息與債券、商業票據產生的利息比也是比較低的,而且有上限約束,定期存款不能轉讓,提前支取損失利息。所以投資者把投資方向由銀行存款轉向短期債券、商業票據、國庫券上去。對商業銀行來說,沒有存款就沒有貸款。面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發現,他們的經營方式有問題,應當革新。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方式僅僅是管理資產,存款增加,就增加貸款或其他形式的投資,資金不足就取回貸款,或出售有價證券。對負債則毫無辦法,只能聽之任之,客戶來存款,就接受,客戶不來,就等待。面對新的問題,商業銀行認為用這種守株待兔的辦法對待客戶的存款不能適應新的形勢,對存款不能一味等待。如果老是等待,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社會閑置資金流向國庫券和其他短期債券。
紐約花旗銀行經過深思熟慮,創造出可轉讓定期存單這種新的方式,變等待為主動出擊,在貨幣市場上與其他投資方式爭資金,以求增加存款。紐約花旗銀行在發行存單之前,先取得一些大經濟商的支持,保證為存單提供活躍的次級市場。由於一些大經濟商的鼎力相助,花旗銀行第一次發行存單一舉成功。接著,其他銀行也立即仿效,從那以後定期存單成了短期融資的工具。
銀行發行的可轉讓定期存單,在性質上仍屬於債務憑證中的本票,由銀行允諾到期時還本付息,購買存單的投資者需要資金時,可把存單出售換成現金。存單把存款和短期證券的優點集中於一身,既為銀行帶來了方便,又為客戶提供了好處。
存單的利率高於類似的償還期的國庫券的利率。這種差異是由存單的信用風險程度比較大決定的,還由於存單的流動性沒有國庫券的流動性強,二級市場對存單的需求較少,存單的收益納稅面大。在美國,存單收益在各級政府都納稅,現在,各個發行銀行的不同也反映了存單的利率差異。存單市場發展的初期,存單的差別是比較小的,可是逐漸地存單的買者開始對不同的銀行發行的存單進行選擇,資信高的銀行發行的存單利率低,資信差的銀行發行的存單利率高。
存單的利率是固定的。存單的持有者在出賣存單時,市場現實利率可能與存單上商定利率不一致,可能高於商定利率,也可能低於商定利率。在次級市場上購買存單的人,要求按當時的現實利率計算。因為他若不在次級市場上買存單,而到銀行直接買原始存單,只能依據這個當時利率,而在次級市場上買到的存單到期時,銀行是按商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比如說,存單轉讓時,市場利率為10%,而存單利率為9%,市場利率高於存單商定利率1%,存單的賣者要把這1%補給存單的買者。由發行存單那天起到期滿那天為止的利息歸買者。由於市場利率高於存單上的商定利率,存單的賣者要從他所得到的利息中減去補給存單買者兩種利率之差。這就是說,若市場利率高於存單商定利率,存單的賣者有一定損失;若市場利率低於存單商定利率,存單的買者要對賣者支付這兩種利率之差。這時,存單賣者得益。 商業票據是指沒有抵押品的短期票據。從本質上說,它是以出票人本身為付款人的本票,由出票人許諾在一定時間、地點付給收款人一定金額的票據。
商業票據是最早的信用工具,起源於商業信用。而商業信用的出現先於金融市場的產生之前。在沒有金融市場時,商業票據沒有流通市場,只能由收款人保存,到期才能收款。到有了銀行,有了金融市場,商業票據的持有者才可以拿商業票據到銀行去抵押,到市場上去貼現,提前取得資金。近年來更進一步演變為一種單純的用在金融市場上融通籌資的工具,雖名為商業票據,卻是沒有實際發生商品或勞務交易為背景的債權憑證。
商業票據的主要種類和特點是:
(1)短期票據,是貨幣市場中的短期信用工具,最短期限是30 天,最長是270 天。
(2)單名票據,發行時只須一個人簽名就可以了。
(3)融通票據,為短期周轉資金而發行。
(4)大額票據,面額是整數,多數以10 萬美元為倍數計算。
(5)無擔保票據,不須擔保品和保證人,只須靠公司信用擔保。
(6)市場票據,以非特定公眾為銷售對象。
(7)大公司票據,只有那些財務健全、信用卓著的大公司才能發行商業票據。
(8)貼現票據,以貼現的方式發行,即在發行時先預扣利息。
商業票據市場基本上是一種初級市場,沒有二級市場。其原因在於:第一,大多數商業票據的償還期很短,20 天到40 天。第二,大多數商業票據的發行人對投資者面臨嚴重流動壓力時,是准備在償還期到期以前買回商業票據的。
商業票據利率一般比政府發行的短期國庫券的利率高,這是由風險、流通和稅收的原因決定的。商業票據的風險大於政府國庫券的風險,所以其利率要高於國庫券的利率。同是商業票據,資信程度高的公司發行的利率低,資信程度差的公司發行的利率高。商業票據沒有二級市場,國庫券有二級市場,所以商業票據利率比國庫券的利率高,商業票據的收益在各級政府納稅,在美國,國庫券的收益只在聯邦政府納稅,所以商業票據的利率要高。
商業票據利率和銀行優惠利率也有重要關系。優惠利率是商業銀行向與它關系最好的企業貸款所收的利率。商業票據利率和銀行優惠利率是互相競爭的。如果銀行優惠利率高於商業票據利率,一些大企業就通過發行商業票據籌資;反之,若優惠利率低於商業票據利率,一些大企業不發行商業票據而向銀行借款融資。 銀行承兌匯票是指發票人簽發一定金額委託付款人於指定的到期日無條件支付於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匯票在性質上屬於委託證券,是由發票人委託付款人付款,而本票是由發票人自己付款,兩者的區別是明顯的。
銀行承兌匯票指以銀行為付款入並經銀行承兌的遠期匯票。「承兌」就是銀行為付款人,表示承諾匯票上的委託支付,負擔支付票面金額的義務的行為。
一旦銀行在匯票上蓋上「承兌」字樣,匯票就成為銀行的直接債務,在此後銀行負有於匯票到期時支付現金給持票人的義務。
匯票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產生的。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相距遙遠,所用貨幣各異,不能像國內貿易那樣方便地進行結算。從出口方發運貨物到進口方收到貨物,中間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段時間一定有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信用,不是進口商提供貨款,就是出口商賒銷貨物。若沒有強有力中介人擔保,進口商怕付了款收不到貨,出口商怕發了貨收不到款,這種國際貿易就難以順利進行。後來銀行參與國際貿易,作為進出口雙方的中介人,開出信用證,一方面向出口商擔保,貨物運出口,開出以銀行為付款人的匯票,發到銀行,銀行保證付款,同時又向進口商擔保,能及時收到他們所進口的貨物單據,到港口提貨。出口商開出的匯票,如為即期匯票,開證行於見票後立即付款;如為遠期匯票,開證行見票予以承兌,到期付款。銀行承兌匯票就是通過國際貿易的結算過程被創造出來的。
設美國某一進口商從法國某一出口商那裡進口一批價格10 萬美元的貨物。為了進行支付,美國的進口商從美國某一家銀行取得以法國出口商為收款人的信用證。憑這張信用證允許法國出口商對美國這家銀行開一張匯票。
法國出口商發出商品並把信用證轉交給法國銀行,法國銀行開一張對美國銀行的匯票,並寄給美國銀行。美國銀行確認之後,匯票上蓋「承兌」印記,這就創造出一張銀行承兌匯票。
應注意的是,美國銀行只是保證到償期支付,不必為這種交易提供信用。
(1)出口國——法國銀行提供信用。法國的出口商出口貨物後持承兌匯票要求法國銀行對匯票議付,也就是支付現金,並把這筆款存在法國銀行。
美國的進口商已經收到貨物,同時對美國承兌銀行有一筆短期負債。美國銀行則既有一筆新資產(美國進口商所負責的匯票金額),又有一種新負債(銀行承兌匯票對匯票持有人支付),等到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向法國銀行支付10 萬美元,美國進口商向美國銀行支付10 萬美元。這個過程說明,是法國的銀行提供了信用。
(2)證券商提供信用。法國銀行接受本國出口商的議付後,把匯票賣給美國一家證券商,得到美元並存在美國銀行。待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向持有匯票的美國證券商支付10 萬美元,美國進口商對美國銀行付款。這個過程說明是美國證券商提供了信用。
(3)美國承兌銀行提供信用。法國銀行提供本國出口商議付後,把匯票賣給美國承兌銀行,獲得美元並存在美國銀行。待匯票到期時,美國銀行不必對自己支付了。美國進口商對美國銀行付款。這個過程說明,美國銀行提供了信用。
承兌匯票的主要用途是為國際商品流通融資。一是為本國的出口商融資,本國的出口商持有外國銀行承兌的匯票可以在本國銀行貼現,直接取得出口貨款。匯票到期之後,本國銀行再從外國銀行收回匯票所載的金額。二是為本國進口商融資,本國進口商與外國出口商簽定進口合同之後,可要求本國銀行通知外國出口商開出以本國銀行為付款人的匯票,使外國出口商及時交貨。本國進口商從本國銀行得到提單並向本國銀行付款。
銀行承兌匯票是隨著國際貿易產生的,可以說沒有初級市場,但有次級市場。參加銀行承兌匯票次級市場交易的有三種人:一是創造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銀行;二是經紀人;三是投資者。承兌銀行所持的銀行承兌匯票都是自己承兌、自己貼現的。這部分匯票的大多數沒有進入初級市場,沒有流通。經紀人主要是代客買賣,收取傭金。投資者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占市場流通總額的絕大多數。
5.貼現
貼現是指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兌換現金,銀行將扣除自買進票據日(即貼現日)到票據貼現周的利息(即貼現息)後的余額付給持票人。從本質上看,貼現也是銀行放款的一種形式,這種方式與一般放款的差別在於是在期初本金中扣除利息,不是在期末支付利息。
貼現在西方國家是貨幣市場的一項重要融資活動。貼現市場並不是指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買賣票據或銀行直接與客戶進行貼現的行為。而是指銀行與票據經紀人成立的公共的貼現市場。如英國倫敦貼現市場銀行所持有的票據,主要是從經紀人那裡買進的。票據經紀人或以自己的資金或從銀行取得隨通知隨還的票據進行貼現。將所貼現的票據向銀行再貼現。票據經紀人有時介紹買賣票據,以形成活躍的貼現市場。美國紐約的貼現市場分為兩部分:一為買賣銀行承兌票據的貼現;另一個是國內商業票據買賣的市場。前者指貼現商與銀行問形成承兌匯票的市場;後者是指票據商將其為顧客貼現的商業票據賣給銀行而形成的貼現市場。
貼現市場在英國是英格蘭銀行與商業銀行間的橋梁,也是英國金融制度的一個特色。倫敦的貼現市場主要是由9 家貼現公司組成的。這9 家貼現公司都是倫敦貼現市場協會的成員。貼現市場在英國貨幣體系中發揮中心的作用。貼現公司利用他們借入的低利資金,再以較高的利息貼現票據。每月派代表拜訪各清算銀行、其他銀行及承兌公司等,借入通知及隔夜資金。另一方面購買並探詢各銀行購買的票據,如國庫券、商業票據、短期政府債券等。
貼現公司可將流動資金存入英格蘭銀行,後者成為前者的最終依靠。
貼現公司的經營活動為銀行提供調節資金,增加其流動性之方便。當銀行資金盈餘時,就把資金貸給貼現公司;當銀行資金不足時,就從貼現公司收回貸款。銀行把多餘資金貸給貼現公司,安全、方便,又有利可圖。
貼現公司是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及大額定期存單的買者。
這是貼現公司最重要的活動。持有上述可轉讓金融資產的機構和個人,總是希望有人買這些金融資產。貼現公司經常買這些金融資產,保證這些金融資產的可轉讓性,增強這些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這既對銀行有好處,又對客戶有益處,更重要的是加速了資金的周轉,促進了生產和交換的發展。
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也通過貼現市場來貫徹其貨幣政策,若英格蘭銀行要增加貨幣供給,就從貼現公司買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和大額存單,貼現公司用中央銀行的資金再從經紀人手中買上述金融資產,使流通領域中的貨幣供給增加。若中央銀行要減少貨幣供給,就不購買貼現公司票據,貼現公司沒有足夠資金也要減少從票據經紀人處買票據,票據不能轉變成現金,流通中貨幣供給減少。
㈧ 什麼叫做商品貨幣
商品貨幣的主要特徵主要有高利率、出口占據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謹判較高、某種重要的初級產品的主要生產和埋晌坦出口國彎桐、貨幣匯率與某種商品(或者黃金價格)同向變動,等等。
㈨ 做外匯 請問什麼是商品貨幣
商品貨幣是指有實物支持的貨幣,像黃金白銀,還有金本位下的貨幣,比如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美元。商品貨幣是法定貨幣以外的另一種貨幣類型,在政府的保證之外貨幣本身也有其內在的基本價值。而法定貨幣就是國家規定的交易工具,如人民幣,本身並沒有價值。
商品貨幣的主要特徵就是:高利率、出口占據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