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的貨幣是什麼
㈠ 隋唐以後的貨幣是什麼樣的
隋唐時期國家法定的通貨。南北朝時期由於南北分立﹐朝代更迭﹐加以私鑄嚴重﹐貨幣品名甚多﹐輕重不等。隋文帝開皇元年(581)﹐更鑄五銖錢﹐每千文重四斤二兩﹐其它錢幣禁止流通。文帝時﹐幣值大體穩定。隋末私鑄劣幣的清況十分嚴重﹐千錢只有一斤重﹐甚至剪鐵片﹑裁皮糊紙以為錢﹐幣值下跌﹐物價大漲。武德四年(621)﹐唐高祖李淵廢隋五銖錢﹐鑄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每十文重一兩﹐千文重六斤四兩。字為歐陽詢所書。自此以後﹐「錢」成為兩以下一級的重量單位。中國錢幣由此改稱通寶﹑元寶或重寶﹐不再以重量為名稱﹐錢文也由篆書改為以楷書為主。開元通寶輕重大小比較適中﹐便於流通。高宗干封元年(666)﹐鑄干封泉寶﹐徑一寸﹐重二銖六分﹐每文當開元通寶十文。
這是以年號名錢的開始﹐行用不到一年即廢。高宗到玄宗開元年間﹐私鑄盛行﹐惡錢泛濫。由於錢幣數量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政府嚴禁私鑄和用好錢收買惡錢﹐都沒有收到效果。天寶時﹐政府增加鑄錢量﹐在絳州設三十爐﹐揚﹑潤﹑宣﹑鄂﹑蔚等州各十爐﹐益﹑郴等州各五爐﹐洋州三爐﹐定州一爐﹐全國共設九十九座鑄錢爐﹐每年用銅兩百萬斤﹐鑄錢三十二萬七千緡。肅宗干元元年(758)﹐由於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正在進行﹐國家經費不足﹐鑄錢使第五琦鑄干元重寶﹐錢徑一寸﹐每緡重十斤﹐以一當開元通寶十﹔又令絳州鑄重輪干元通寶﹐以一當開元通寶五十﹐與開元通寶錢並行。這種通貨貶值的辦法﹐雖然沒有繼續實行﹐但由於生產破壞﹐貨重錢輕﹐物價騰貴。代宗即位後﹐干元錢和重輪錢皆以一當一。由於每緡用銅量較開元通寶要多﹐民間以干元﹑重輪錢銷鑄為銅器﹐不復行用。此後﹐銅貴錢賤﹐民間熔錢鑄為銅器的越來越多﹐錢幣越來越少﹐不能滿足流通的需要﹐因此﹐自德宗貞元(785~805)以後﹐又發生了通貨緊縮﹐貨輕錢重﹐物價下跌的現象。大歷(766~779)時匹絹值四千文﹐到貞元十九年(803)跌為八百文。這個價格一直通行到元和(806~820)﹑長慶(821~824))年間。
㈡ 你覺得未來的貨幣會是什麼樣
我覺得未來貨幣大都會向虛擬的網路數字貨幣轉化。
看到有些答主說人類的貨幣早已虛擬化和字化了,這個觀點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紙幣符合代表的只是金本位數,本身並不具有價值,只是一個虛擬化的一個數據而已,比如100元、50元等等,都僅僅只是代表一個貨幣數據,最終都要國家信用充當後盾,否則紙幣就無法為社會民眾所接受。
還有目前的微信支付、支付寶、余額寶等網路數字化支付方式,又把貨幣數字化和虛擬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也許未來大家都是用數字貨幣進行支付,這個也可以分為多種情況的:
1、有一種數字貨幣獲得了全球的認可,可以在全球進行流通。
2、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推出了自己的數字貨幣,但只能在本國使用。
3、某個國家推出的一種數字貨幣在全球比較強勢,就像現在的美元。不管怎麼說,比特幣、萊特幣以及歐陸眾籌上推出的眾籌項目代幣都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的,但是會被邊緣化。
但這一切都只是對數據貨幣的有效探索,是貨幣數字化、網路化的初級階段,未來國家數字化將更高級、更精密、更安全、更便捷化方向發展。我國已著手電筒子貨幣的研發,估計不久之後就會推出電子貨幣,可在很多程度讓民眾在經濟貿易和交往中使用紙幣的麻煩,使經濟生活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同時,未來各國電子貨幣都推行出來之後,想到之間可根據匯率進行自動兌換,也將大大打破電子貨幣存在的國界,使電子貨幣真正成為全球共同作用的貨幣。
㈢ 人民幣單位是億之後是什麼最盡頭最大的貨幣單位是什麼
人民幣最大的單位是圓(元)
人民幣(貨幣)單位是:元、角、分。
而「億「指的是數目,也可以說是計數單位。不是人民幣單位。
計數單位依次為
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 、兆、十兆、百兆、千兆、京、十京、百京、千京、垓、十垓、百垓、千垓、秭、十秭、百秭、千秭、穰、十穰、百穰、千穰、溝、十溝、百溝、千溝、澗、十澗、百澗、千澗、正、十正、百正、千正、載、十載、百載、千載、極、十極、百極、千極、恆河沙、十恆河沙、百恆河沙、千恆河沙、阿僧祗、十阿僧祗、百阿僧祗、千阿僧祗、那由他、十那由他、百那由他、千那由他、不可思議、十不可思議、百不可思議、千不可思議、 無量、十無量、百無量、千無量、大數、十大數、百大數、千大數
亦可以寫作為:
萬:10的四次方。 億:10的八次方。 兆:10的十二次方。 京:10的十六次方。 垓:10的二十次方。 杼:10的二十四次方。 穰:10的二十八次方。 溝:10的三十二次方。 澗:10的三十六次方。 正:10的四十次方。 載:10的四十四次方。 極:10的四十八次方。 恆河沙:10的五十二次方。 阿僧祗:10的五十六次方。 那由他:10的六十次方。 不可思議:10的六十四次方。 無量:10的六十八次方。 大數:10的七十二次方
㈣ 秦統一後的貨幣叫什麼
秦朝統一的貨幣名稱為秦半兩。
「半兩」錢在外圓內,無內外輪廓,平背;篆書「半兩」兩個字都列在兩邊的穿孔處,錢文凸出,是李斯創作的,布局嚴謹,筆畫方正,文雅粗獷。「半兩」的錢圈有一個正方形,外面的正方形有一個圓形,既有剛柔結合,又有動靜結合,達到了對稱平衡之美的最高境界。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4)以後的貨幣是什麼擴展閱讀:
半兩錢在戰國秦即已鑄行,初為圜錢,旋即改為方孔圓錢。秦統一以後,將半兩錢推行中國。自此,方孔圓錢這種貨幣形制一直沿用了兩千餘年。《史記平準書索隱》引《古今注》:「秦錢半兩,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秦二世即位剛一年就爆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天下大亂,私鑄蜂起。於是製作粗劣,穿孔較大,錢徑不到2厘米,重不足2克的小半兩,亦稱「秦榆莢錢」也出現於市場。可見一國之貨幣可以反映國力之盛衰。
㈤ 以前的貨幣是金本位制度,現在是什麼
現在是信用貨幣,即以國家為主體發行貨幣,貨幣量依據自身流通需要而定。
㈥ 古時到現在有什麼貨幣,那些貨幣是什麼做!
古代中國的貨幣體系以銅幣為基礎。更早的貨幣形式目前尚未被發現。最初的銅幣形狀多種多樣,有刀幣、布幣、蟻鼻錢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全國的銅幣以秦國的銅錢為標准。由於澆注銅幣使用砂模,鑄造好的銅幣帶有毛邊,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聯起來打磨修銼。這種特殊的形狀使它被賦予很多象徵性的神秘主義解釋,有人認為銅幣的圓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銅幣上面通常帶有鑄造時的皇帝年號。 金幣在古代中國很罕見。春秋和戰國時期,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曾經使用過金餅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區和朝代里,黃金主要用於裝飾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紀,西漢的漢武帝曾經發行過白色的鹿皮貨幣,用於賞賜貴族和軍事將領。除了銅幣以外,棉布、絲綢、大米等生活物資也曾經作為貨幣的計算單位(而不是實際的貨幣)用來支付官僚和軍隊的薪餉。唐朝以後,白銀貨幣逐漸得到廣泛流通。雖然國庫和官方銀庫里的白銀按照統一的成色與重量鑄造成元寶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銀卻不是鑄幣,而是以零碎的塊狀流通,在市場上使用時要經過計算成色、秤量重量這些繁瑣的手續。大塊的銀錠要用夾剪切割,零碎的小塊銀錠需要在銀匠那裡重新鑄造成更大的銀錠。中國不使用白銀鑄幣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政治的不穩定性,官方無法為發行的銀幣提供擔保,同時由於戰亂頻繁,民眾局明經常將白銀窖藏起來,導致市場流通額不足以支持銀本位貨幣系統。 由於攜帶大量的銅幣極其不便,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北宋時期,出現了交子的紙幣。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之一。但是比起現代意義上的紙幣來,它更象一種匯票。敬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紙幣,並將其視為解決經濟困難的妙法之一。他們不顧實際的貨幣流通額和經濟水平,發行了大量沒有保證的紙幣,造成了最早的通貨膨脹。元朝被由漢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農本主義者。他認為紙幣是異族的東西,應該加以擯棄。但是明朝自己也發行了名為「大明寶鈔」的紙幣。這種紙幣在民間很少使用。 明朝中後期,白銀開始大量流入中國,成為和銅錢一樣普遍的金屬貨幣。清朝時期,白銀已經成為國家的主要貨幣單位(「兩」)。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銀元開始在中國大量流通。光緒皇帝在位時期,中國鑄造了自己的銀幣,並設立了戶部銀行,發行正規的紙幣。1935年,中國實行法幣制度,正式廢除銀本位。根據1936年《中美白銀協定》,法幣一圓等於0.265美元。 中國的貨幣叫做人民幣,是由國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是角和分。一元為十角,一角為十分。元、角和分有紙幣,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鑄幣。元的票面有1、2、5、10元、20元、50元、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額有1、2、5分。人民幣元的縮寫符號是RMB¥。 的演變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西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一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 圜錢:圓錢圓孔、圓錢方孔★環球熱訊社區 三晉及周布幣區的圜錢 秦圜桐稿告錢:以兩為單位,一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 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 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八品 11、漢代的黃金問題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 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 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 1481紙幣崩潰,1581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㈦ 貨幣的未來:20年後的「錢」會是什麼樣的
做產品的人有兩種改變未來的方法:優化現有產品,或者從頭開始。優步創始人加勒特·坎普和特拉維斯·卡蘭尼克可以採取漸進的方式——在舊金山當地找到計程車公司,提出一些優化其調度系統的方法——但相反,他們選擇了創造一個全新的產品,改變人們運輸的方式,在此過程中對計程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貨幣系統從未有過類似的「優步時刻」。貨幣總是通過對現有模型進行一系列優化調整——我把它稱之為貨幣堆棧(money
stack)——的方式發展而來。堆棧中已有的技術層被繼續細化,或者在舊的層之上添加新的層。但是,貨幣堆棧本身永遠不會被梁橋人推倒重建。這個堆棧與500年前的貨幣堆棧完全相同。
想想2038年。想像如果某種優步時刻要顛倒一切,貨幣體系可能會是什麼樣子。我認為這不會發生。鑒於其悠久的歷史原因,貨幣堆棧可能仍將會繼續持續20年左右。但未來可能會發生其他重大變化,包括銀行角色地位的衰退,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以及傳統貨幣體系之外的比特幣創新。
首先,當我說「錢」是一種堆棧的時候,我想明確下我的意思。就像地殼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層貨幣層堆積在了另一層上。貨幣堆棧的基礎層是央行,他們發行存款和紙幣。堆棧的其他部分,想要做任何事情,都必須依賴於這個基礎層。
基礎層:央行;盯渣消 中間層:商業銀行; 頂層:金融科技公司
貨幣堆棧的最底層並不一直是央行。在過去幾千年裡,以硬幣形式存在的貴金屬才是這個堆棧的基礎層。鈔票和匯票等紙質工具疊加在硬幣層的上面。紙幣更便利——紙幣持有人不再需要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攜帶笨重的金屬。如果不信任紙幣的價格的話,他們也總是可以把鈔票帶回銀行櫃台,以兌換成底層的金幣或銀幣。
鈔票層最初由私人銀行家主導,但到了19世紀和20世紀初,政府所有的銀行——中央銀行——幾乎已經從私人銀行手裡接過發行鈔票的權利了。央行隨後開始慢慢切斷鈔票與基礎層的貴金屬的聯系。第一次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迫使大多數國家停止用黃金兌換鈔票和存款。最後一次則發生於1971年,尼克松總統關閉了其他央行的美元兌換黃金的窗口,徹底斬斷了聯系。
如果央行占據了現代貨幣堆棧的底部,那麼直接搭建在它們之上的是銀行層。商業銀行通過在中央銀行開立賬戶,將自己插入到堆棧的基礎層。這種聯系允許銀行凱知實時轉移央行的余額。銀行反過來向客戶發行自己的欠條或存款。這些IOU重新打包了許多基礎層的功能,提供給個人和企業使用。由於不允許公眾擁有央行賬戶,因此客戶願意使用銀行家提供的服務。
想想電匯的例子。當我要求花旗銀行向富國銀行的朋友匯款時,花旗並沒有把我的存款轉移到富國銀行,它只是召集美聯儲,在那裡它有一個賬戶,要求央行把這個賬號里的資金轉移到富國銀行,富國銀行也在美聯儲開設了一個賬戶。只有當「基礎貨幣」的轉移完成後,富國銀行才會把資金記入到我朋友的賬戶里。在金融機器高速運轉的引擎蓋下面,花期銀行和富國銀行其實是向我們出租了他們對中央銀行的底層訪問許可權。
還有以借記卡和信用卡付款的形式提供對中央銀行服務的重新包裝。當借記卡支付發生時,資金實際上不會從買方的賬戶轉移到賣方的賬戶。借記卡和信用卡系統實際上只是通信網路。在一天的時間里,這些網路接收並處理數百萬條交易消息。這些消息中的金額在晚上進行分批處理、統計和相互抵消,每個銀行都有欠款或未付金額。第二天早上,銀行走到了最底層,並利用他們在美聯儲開設的賬戶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資金才會被記入賣家的賬戶。
整個非銀行金融公司的生態系統已經融入了銀行層。在美國,貨幣堆棧的最頂層是由金融科技公司或科技金融公司組成的,比如PayPal,Dwolla,Venmo和Square
Cash。在世界其他地區,移動支付運營商是非銀行層的重要參與者,包括肯亞的M-Pesa,印度的Paytm和中國的支付寶。
以PayPal為例。它在商業銀行(富國銀行)上開設賬戶,重新包裝富國銀行的功能,為PayPal客戶提供交易服務。請記住,富國銀行同時也在重新包裝美聯儲的服務。因此,擁有PayPal賬戶的客戶,站在這堆令人眼花繚亂的貨幣堆棧的頂層,通過兩個不同中介提供的遠程服務,最終消耗了中央銀行的貨幣服務。
了解了貨幣堆棧及其歷史,我將對2038年的情況做一些猜測。我看到了三個基本趨勢:
1)把堆棧里越來越多的部分「去堆棧化」。
2)鈔票層會得到逐步的改善,而不是被去除。
3)交易通信與真正結算之間的時間間隔不斷縮小。
1、去堆棧化
作為非銀行機構的第三層,將跳過銀行中介直接連接到中央銀行,拆散堆棧將變得更加普遍。這已經在世界某些地方進行了。在美國,貨幣監理辦公室正在倡導金融科技銀行租賃合同。幾個月前,英格蘭銀行允許轉賬提供商Transferwise開設賬戶,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家獲得英國中央銀行准入特權的非銀行機構。
不再依賴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服務的間接提供者,金融科技在支付方面可能會成為更有力的競爭對手。到了2038年,消費者可能會像在富國銀行那樣在蘋果公司或星巴克上保留支付賬戶。
更加激進的拆散堆棧的舉措,將為公眾提供直接訪問數字版中央銀行的途徑。公眾已經擁有了訪問最底層堆棧的物理手段:鈔票。但隨著消費者轉向電子支付形式,現金的比重一直在穩步下降。這會導致一些央行行長考慮引入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想法。CBDC可以設計為普通銀行賬戶,或者類似於現金的匿名數字token。無論哪種方式,CBDC都會為公眾提供與基礎層直接連接的能力,從而可能將銀行和金融科技從貨幣堆棧中剔除。
2、紙幣會被保留
不過也有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央行應該通過廢除現金來關閉與公眾的歷史聯系。由於現金的匿名性有助於犯罪和逃稅,廢除現金交易的禁令可能會使這些非法活動變得更加困難。
這兩種選擇——廢除現金和創造新形式的現金——都非常激進。我認為最可能的情況是保持連續性:到2038年,紙幣仍然會是公眾與貨幣堆棧基礎層的唯一聯系——只不過到那時,鈔票將成為一種利基貨幣工具,負責提供即時結算和匿名性。
持續性的升級會確保現金的持續相關性。期待鈔票會慢慢取代硬幣。在諸如聚合物的新基材上印刷鈔票,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並降低成本。這應該會允許央行不再使用笨重的硬幣取代小面額鈔票的惱人趨勢。到2038年,25美分硬幣可能是一張光滑的鈔票。
為了使現金變得更具備相關性,央行行長可能會開始向紙幣持有人支付利息。紙幣一直承受著零利率的負擔。但事實並非如此。由於所有鈔票都有序列號,因此制定每周一次的鈔票抽獎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到2038年,央行行長對鈔票的利息支付,將使這種老式的貨幣工具至少與亞馬遜的高收益支付賬戶一樣具有競爭力。
3、結算時差不斷縮小
最後,期待數字支付的消息通信與該支付實際結算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例如,收取賬單支付費用令人沮喪,有時需要花費幾天的時間才能進入賬單賬戶。當銀行收到客戶提出的公用事業付款請求時,該訂單會與數千份其他訂單一起收集到批量文件中。該文件在當天結束時傳送給自動信息交換機構(ACH),該機構對這些付款進行分類和抵消,為每家銀行提供欠款或未支付的最終金額。銀行通常只在一兩天後通過基礎層的中央銀行資金轉賬來償還債務。
支付的時間差距可能會產生問題,它增加了個人和組織必須承擔的計劃量,以確保他們有足夠的資金來維持生計。任何需要今天支付租金但只能在收到ACH付款後才能支付租金的人,才能理解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唯一一個潛在的未知因素是比特幣
2016年,美國推出了「當日達ACH」。這意味著在當天下午2:45之前發送的付款訂單可以在當天結算。隨著2038年的臨近,預計ACH支付的時間差距會有更多這類持續性的改進。當天的ACH可能會變成每天兩次的ACH,或每小時的ACH。所有這些差距縮減都會為支付的流服務帶來更多確定性。
但改進不一定局限於ACH。SWIFT是負責處理跨境支付消息的通信網路。直到去年,從加拿大到澳大利亞的付款可能需要幾天才能結算。但SWIFT最近推出了新標准,要求銀行確保當日結算。到2038年,跨境支付可能可以達到同一時間的結算。
我的2038暢想場景的一個潛在搗蛋因素是比特幣。比特幣是完全獨立於現有堆棧的存在,它與最近幾個世紀的貨幣創新完全不一致。我們終於可以見證貨幣的第一個「優步時刻」了嗎?
本地交易所交易系統(LETS)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啟發。LETS是基於信用的貨幣體系,由志趣相投的人群組成,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開始流行。LET不是建立在像銀行這樣的現有貨幣機構之上的,而是以自己的貨幣形式成為獨立的貨幣島嶼。LET發布的IOU(白條)由社區的集體社會財富保障。它們以類似賬戶的勞動時間的新單位進行命名。但LETS從來沒有能夠吸引超過一小部分常規用戶。他們簡直太尷尬了。除非某人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動機來注冊使用這種服務,否則大多數人都會堅持現有的貨幣體系。
比特幣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雖然一小群忠實的粉絲經常用比特幣進行交易,但它還沒有成為主流的支付媒介。你可以說這是因為比特幣目前的用戶體驗太復雜難用——但最大的障礙其實是,大多數人都想要穩定的資金。由於比特幣與現有貨幣堆棧沒有任何聯系,因此它的價格無可避免地會波動。
這並不意味著比特幣不能擁有貨幣的「優步時刻」。但歷史表明,這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比特幣可能最終會像LETS一樣,成為一個奇怪的場外選項,從不吸引超過一組專門的常規交易者。與此同時,貨幣的堆棧將會繼續升級。
㈧ 秦國統一後的貨幣叫什麼
秦國統一後的貨幣叫秦半兩。
秦朝半兩與戰國時期半兩面文相同,錢型基本無變化,鑄造工藝有改進。私鑄錢往往摻雜其間,有時不易辨別。官錢往往經過加工,面文篆書多取方折,字體端整,筆畫粗細均勻。
陝西、內蒙古、湖北等地秦朝墓葬和窖藏出土的秦朝半兩錢,依其大小重量約可分為三種:第一種錢徑3厘米以上,與戰國半兩普通錢大小近似,鑄行於秦朝早期。
第二種錢體縮小,錢徑3厘米以下,多在2.7—2.8厘米左右,鑄行於秦朝晚期。第三種為劣質小錢,有所謂「莢錢」者,指漢初榆莢狀小錢,有特定時間及含義,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8)以後的貨幣是什麼擴展閱讀:
戰國秦錢,多隨軍事而流布,與六國商用流通者絕少,故多發現於秦軍經略六國之通路。如由秦入蜀之「金牛道」,由秦入楚之「商於道」,由秦入韓魏之「易陽道」等。故錢重而流布范圍甚小。錢型多為大錢。
秦始皇承襲先王舊業,仍用半兩錢。秦統一貨幣時,中央也曾鑄造過「重如其文」的半兩錢。這種錢的特徵是錢徑稍大,錢肉較早期稍薄,重8g左右。
隨著國勢由盛轉衰,出於市場商品流通的需要,錢幣亦隨之縮小而減重。至秦後期錢型變小,錢徑多在3厘米以下,重約3-4克。
漢高祖得天下戰亂初定,社會經濟亟待恢復,故雖承秦制仍用半兩錢,但卻以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使民放鑄。引發物價暴漲,貨幣惡性貶值,至呂後二年,又恢復八銖錢,其後又屢屢改制,雖面文為「半兩」,而各大小輕重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