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如何被創造出來

貨幣如何被創造出來

發布時間: 2023-05-28 22:05:41

㈠ 【經濟觀察】貨幣是怎麼來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觀點: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 。

他說,隨著勞動產品轉化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轉化為貨幣。

這個理論不僅僅在推崇馬克思的中國,在歐美各國也是大為流行。

歷觀各種文鍵銀獻資料,從形式上來說,貨幣無疑是交易的媒介。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借貸關繫上,貨幣也是作為債權債務的數字度量手段,因此,現代有經濟學者指出,貨幣起源於債務,而非起源於交易需求。

因為早期文明的歷史資料也表明,借貸優於鑄幣的事實。

也許更好的解釋是,借貸關系與市場交易應該是同步發展的,有了債務就是交易,有了交易也就有了債務。

之所以談論這個觀點,是因為現代貨幣系統的運行,完全超乎一般人的常識,只有從債務出發穗檔,才容易理解。

簡單的說,為什麼世界上貨幣越來越多,流動性如此泛濫?

常識上認為,當然是各國央行在放水,他們放水多了,錢自然就多了。其實,這是表象,深層原因是金融貸款產生了貨幣,如果沒有貸款,那麼資金就在空轉,只會停留在賬戶上,而不會進入經濟體系。

這就是 貨幣內生理論 。

凱恩斯在 《貨幣論》 中就提出了現代市場經濟中的貨幣內生理論,他認為,貨幣供給並不是由央行自己自行決定的,而是由經濟體系內的諸多因素決定的,因而貨幣是由一國經濟活動內生創生出來的。

這個觀點被後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發揚光大。他們確立了這樣的觀點: 在人類經濟社會進入信用貨幣階段後,貨幣主要是通過商業銀行貸款而產生,因而事實上銀行貸款創造銀行存款,而並不主要是央行在主動地向經濟體注入貨幣。

體現在中國經濟的運行上,就是包括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的不斷需求,產生了大量的貨幣,以至於中國廣義貨幣達到了世界第一,而不是央行主動放出如此多的貨幣。

經濟學者劉海影因此認定:不是貨幣推升投資,而是投資推升貨幣;是投稿族宴資過多導致貨幣過多而不是相反。在投資和貨幣的關系中,前者主動,後者響應。

這個經濟學知識頗有洞見,當媒體都在討論央行放水不放水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中國經濟運行的邏輯。

當然,這個知識並不能幫你賺錢,但卻讓你顯得很有智慧。

(全文完)

PS:本文核心觀點來源於《中國巨債》,用了幾天時間,這本書終於看完了,腦子里多了一堆看起來沒用的知識,但還是很有意思。過段時間再看一遍,再鞏固鞏固,並加深理解。

㈡ 貨幣的來源貨幣的產生

傳統教科書一般都會列出貨幣的特徵,然後說明金銀和法幣擁有這些特徵,所以金銀和法幣就成為了貨幣。但這種寫法很容易產生一個嚴重的誤導,那就是很多人會以為貨幣是可以隨意設計出來的。用另一種說法就是,貨幣是可以用計劃和法律創造出來。但歷史事實告訴我們貨幣並非由一個人,或一群聰明人創造出來,也不是某一個歷史上的國王用計劃創造出來的,而是大量行動人通過不斷交換而發現出來的。

簡單來說,貨幣必然有一個多階段的形成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發現貨幣可以有更多不同用處,最後才產生書上所說的貨幣特徵。當然未來的貨幣產生過程可能產生更多或更少的特徵,所以用書本上寫的貨幣特徵來判斷一種財貨是否是貨幣並不恰當,某一種財貨最終能否成為貨幣是由市場中的行動人決定。例如在監獄中,香煙成為貨幣並不是法律規定,而是監獄中的囚犯通過交換行動而決定。

(2)貨幣如何被創造出來擴展閱讀:

羅斯巴德遵循奧派的貨幣理論傳統,不從貨幣的特徵開始寫,而是從貨幣的產生過程開始寫。奧派的貨幣理論源於門格爾,傳到米塞斯。米塞斯的《貨幣與信用原理》可以說是奧派貨幣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的典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考一下。

羅斯巴德在第三章第一節首先表述直接交換的二個主要問題:第一個是需求巧合(coincidence of wants)問題;第二個是財貨分割性(indivisibility of goods)問題。需求巧合問題在上一講已經解釋過,這里就不再重復,財貨分割性問題我就直接引用原文:

「假設擁有一副犁(小編註:犁,就是一種耕地用的農器具)的D想要換取雞蛋、奶油、鞋子和很多其它商品。顯然,他不能把他的犁切分成好幾塊,用這些換取雞蛋、奶油等等。每片犁對他人的價值幾乎為零。在直接交換的體系下,一副犁在交換中幾乎沒有適銷性,即便有人生產,其數量也會很少。」

簡單來說某些財貨是不能分割使用,分割後這些財貨就無法用來滿足目的或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犁就是一個例子,把犁分割成幾塊,犁作為生產工具的用處就完全消失,變成垃圾。

對於奧派經濟學來說,問題就等於機會。誰能解決問題就能得到更高的報酬,面對直接交換的問題,人類發現了間接交換的解決辦法。間接交換的方法在上一講已經介紹過,我也不重復。重點是間接交換多了一個交換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理論上任何財貨都可以成為交換媒介,但不是每一種財貨作為交換媒介的適銷性(marketability)都一樣。請同學注意適銷性是指某個財貨在特定的市場中更容易被接受成為交換媒介,簡單來說就是容易出手。所以適銷性和市場中行動人的目的和生產並無直接關系,只有間接關系。例如張三從不吸煙,如果張三進了監獄,他依然會用香煙作為交換媒介。

從奧派理論中,間接交換剛剛出現時會有很多財貨會成為交換媒介,但市場中的行動人會逐漸發現某些財貨的適銷性更高。例如鹽作為交換媒介的適銷性比豬高,市場中的行動人會逐漸放棄用豬來做交換媒介,而採用鹽來做交換媒介。當一個交換媒介在市場中被普遍接受就變成這個市場的貨幣。

㈢ 商業銀行是怎麼創造貨幣的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是利用貨幣創造乘數,把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而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作用。

做一個簡單的模型:假如全社會就一家銀行,有存款100元,假設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20%,那麼法定存款准備金就要有20元,剩下的80元是超額准備金,這塊是可以用來放貸款的,比如房貸。

假設,買房要貸款20元,首付10元,總價30元。這30元給開發商(猜握開發商再分給誰先不要管),拿到這30元之後,再存進這家銀行里。

那麼,首先做第一筆處理:提現10元,然後貸款20元,開發商收到30元,但還沒有存進銀行。這個時候,存款就是100-10=9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90×20%=18元,超額存款准備金就是90-18-20 = 52元。

然後開發商再把這30元存進銀行里:那麼存款就變成90+30=12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120×20%=24元,或者18+30×20%=24元,超額准備金就是 52+ 30×80% = 76元,總計120元。

整個貨幣系統中就「多了」20元,這20元,實際上就是拿未來30元工資做抵押,創造出來的貨幣。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在貸款的過程中,M2增加了20元。

(3)貨幣如何被創造出來擴展閱讀: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

1、四大因素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現金漏損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2、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可以從兩個方面起作如慎用:它既可以使銀行存款多倍擴大,又能使銀行存款多倍收縮。因此,中央銀行控制准備金和調整准備率對貨幣供給會產生重大影響。

㈣ 貨幣的產生過程是什麼

貨幣的產生就是由一般的物物交換到頻繁的物物交換,再由物物交換轉移到金銀交換,再從金銀交換升級到貨幣。
貨幣是指任何一種可以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和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
貨幣最早起源於物物交換。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後來,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成為了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充當其它一切商品的統一價值表現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現,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發展的必然結果。歷史上,一般等價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品承擔,隨著社會的進步,黃金和白銀成了最適合執行一般等價物職能的貨幣。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拓展資料:
通常,每個國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種貨幣,並由中央銀行發行和控制。不過也存在例外,亦即多個國家可以使用同一種貨幣,例在歐盟國家通用的歐元,在西非經濟共同體的法郎,以及在19世紀的拉丁貨幣同盟,名稱不同但能在聯盟內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貨幣。一個國家可以選擇別國的貨幣作為法定流通貨幣,比如,巴拿馬選擇美元作為法定貨幣。不同國家的貨幣還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國和比利時使用歐元之前,它們和瑞士的貨幣都叫法郎。
有的國家的貨幣沒有輔幣,或者雖然有輔幣,但是由於幣值太小而只是理論上的換算單位,而沒有發行實際的貨幣,比如日元和韓元。

㈤ 貨幣是如何起源的

人類已有幾百萬年的歷史,而貨幣的出現不過是幾千年以前的事情。

自古以來,對於貨幣是怎樣產生的、貨幣與商品是什麼關系等問題,一直眾說紛紜。

馬克思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採用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觀察問題,科學地揭示了貨幣的起源與本質,破解了貨幣之謎。

馬克思認為,貨幣的出現是和交換聯系在一起的,商品交換的出現和發展為貨幣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貨幣出現以前,商品交換採用的是直接的以物易物的方式。

在簡單的以物易物交換中,要求交易者A所交換的物品恰好被交易者B所需,交易者B所交換的物品也恰好被交易者A所需,而要出現這種相互所需的情景十分困難,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換形式就給商品交換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為了避免「需求雙重巧合的困境」,貨幣就產生了。

因此,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結晶,只有在商品交換出現以後,才逐漸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一種商品,固定地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㈥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

註:貨幣創造又叫做貨幣擴張,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機構或個人)通過信貸關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銀行體系內流通貨幣量擴大的金融行為。

(6)貨幣如何被創造出來擴展閱讀:

創造貨幣的三大基本條件:

1、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

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貨幣製造表現受法定準備金的影響,而實際是受客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2、部分准備金制度:

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㈦ 錢是怎麼產生的

有兩種說法:其一,商品交換的需要產生了貨幣(錢);其二,貨幣起源於債務信用。
1、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國家要印多少才算合理,計劃經濟時期,說是印一元錢的貨幣,要有八元錢的物資作保證,現在就不知道了。
2、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3、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四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基準利率。
4、貨嫌櫻辯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拓展資料
1、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准和記帳單位。實物貨幣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頌沖屬物芹缺和符號附屬物。
2、既包括流通貨幣,尤其是合法的通貨,也包括各種儲蓄存款,在現代經濟領域,貨幣的領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實體通貨方式顯示,即實際應用的紙幣或硬幣,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電子貨幣。

㈧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怎麼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商品經濟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社會分工和私有制,勞動產品也就轉化成了專門為交換而生產的商品礌商品的交換比例是由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即商品的價值決定的。隨著交換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的價值形式。價值形式先後經歷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和貨幣形式。在貨幣形式下,產生了貨幣。
政治:(簡述)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貨幣的產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偶然的物物交換;

(2)擴大的物物交換;

(3)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

(4)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
貨幣的來源?貨幣的產生?
貨幣的存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現代經濟生活中人們也須夷離不開貨幣。人們對貨幣的存在早已習以為常。但貨幣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它的本質如何?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人們。對此,馬克思曾引用當時英國議員格來斯頓的話說:「受戀愛愚弄的人,甚至還沒有因鑽研貨幣本質而受愚弄的人多。」貨幣到底從何而來,似乎成了一個謎。但這又是一個非解開不可的謎,因為了解貨幣的起源是認識貨幣本質、職能與作用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正確認識貨幣金融理論的起點。關於貨幣起源的學說古今中外有多種。如中國古代的先王制幣說、交換起源說;西方國家的創造發明說、便於交換說、保存財富說,等等。它們或認為貨幣是聖賢的創造,或認為貨幣是保存財富的手段,許多法學家甚至說貨幣是法律的產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雖然從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看,多數學說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卻無一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科學揭示貨幣的起源。馬克思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採用歷史和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觀察問題,科學地揭示了貨幣的起源與本質,破解了貨幣之謎。馬克思認為,貨幣是交換發展和與之伴隨的價值形態發展的必然產物。從歷史角度看,交換發展的過程可以濃縮為價值形態的演化過程。價值形式經歷了從「簡單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這么一個歷史沿革。從這一發展過程應該看出:首先,貨幣是一個歷史的經濟范疇。是隨著商品和商品交換的產生與發展而產生的。其次,貨幣是商品經濟自發發展的產物,而不是發明、人們協商或法律規定的結果。再次,貨幣是交換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勞動和私人勞動矛盾發展的結果。二、貨幣形式的演變及其發展趨勢貨幣自身的發展主要有兩條源流:一條是貨幣形式的演變;一條是貨幣職能的發展。從貨幣的形式上看,迄今為止,大致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幾個階段。從總的趨勢看,貨幣形式隨著商品生產流通的發展與發展、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演變。這一演變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一般價值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後,有一個漫長的實物貨幣形式佔主導的時期。貝殼、布帛、牛羊等,都充當過貨幣。實物貨幣之所以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退出貨幣歷史舞台,根本原因在於實物貨幣具有難以消除的缺陷。它們或體積笨重、不便攜帶;或質地不勻、難以分割;或容易腐爛、不易儲存;或大小不一,難於比較。隨著商品交換和貿易的發展,實物貨幣被金屬貨幣所替代也就不足為奇。2、實物貨幣向金屬貨幣轉化。金屬冶煉技術的出現與發展自然是金屬貨幣廣泛使用的物質前提。金屬貨幣所具有的價值穩定、易於分割、便於儲藏等優點,確非實物貨幣所能比擬。3、金屬貨幣向信用貨幣形式轉化。信用貨幣產生於金屬貨幣流通時期。早期的商業票據、紙幣、銀行券都是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最初可以兌現為金屬貨幣,逐漸過渡到部分兌現和不能兌現。信用貨幣在發展過程中,由於 *** 濫發而多次發生通貨膨脹,在破壞兌現性的同時也促進了信用貨幣制度的發展與完善。到了20世紀三十年代,世界各國紛紛放棄金屬貨幣制度,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遂獨佔了貨幣歷史舞台。4、貨幣的現在與未來——電子貨幣。電子貨幣作為現代經濟高度發展和金融業技術創新的結果,是以電子和通訊技術飛速發展為發展的未來。基礎的,也是貨幣支付手段職能不斷演化的表現,從而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貨幣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貨幣是怎麼來的?
貨幣的起源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是商品生產發展的必然產物, 中國貨幣的起源,有據可查的是商湯時期的「銅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貝,石貝,陶貝已經開始流通。貝殼自裝飾品發展為貨幣可以上溯到黃帝時期,中國貨幣從使用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貨幣文明史。

金屬貨幣的起源,應是殷商,中國先民掌握了冶煉金屬技術之後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銅塊,這些也許是最早的金屬貨幣。

早期仿形貨幣是中國經過了長時間的以物易物貿易階段之後產生的。隨著地域經濟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貨幣都不一樣,現今出土的一些有爭議的青銅器:如斧、馨、魚、網狀器,它們與實用器形似而體積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現。因而許多古錢收藏研究者均把這些實物當作早期殷商貨幣。

先秦貨幣

在秦統一中國前的西周、東周時期。由於各部落(國家)生活居住環境不同,其鑄幣在經過一段不定型時期之後開始,並以其主要的生產工具為原型進行鑄幣。據考證,有四個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森林區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為原型的仿形鑄幣,這些鑄幣根據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現了以地名為主的文字或字元號,這種標名鑄地的作法,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及民國時期。另外一大類型是生活在農區的鏟、布仿形鑄造逐步成熟的軌跡。生活在湖水面較多區域的部落,以獵捕魚為業,其鑄幣有似圖騰,有似地名,有似計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業發達的區域,同時期貨幣,顯示出與其文明程度相適應的方孔圓錢或圓孔圜錢。這種貨幣是仿紡錘,還是仿玉器,至今還是一個難解之謎。但可以肯定,使用圓錢部落比較文明、發達。

秦漢貨幣

在秦統一中國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華先祖創鑄了一種外形暗含天圓地方觀的方孔圓形計重錢幣。文字粗朴,書用大篆,輕重大小不一的半兩貨幣,現俗稱先秦半兩或戰國半兩。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統一衡制基礎地以秦衡為基礎,統一秦半兩。但不久,由於暴政與鉅額軍費開支,鑄造貨幣不斷地減重、變輕。

漢劉邦起兵之初,為了籌集軍晌便自行鑄錢。錢文襲用秦半兩舊名。但實際重量僅三銖左右。並允民間自行鑄造。因而大部分輕薄小型,文字淺平的小篆體半兩,均為漢半兩。半兩錢由於官民同鑄,異時異地,因而品種繁雜,以致不能蒐羅之全。由於半兩錢一再減重,信用降低,漢武帝又窮兵黷武,國用不足,因而發行輕錢來轉嫁經濟危機,首先下令罷半兩錢而鑄三銖,同時對內又發行白鹿皮幣(時值四十萬),對外則發行百金三品,以銀錫鑄造,的龍、馬、龜三種分別值三千、五百、三百,利用不足值貨幣來搜刮民財。漢元狩五年(公元18年),始鑄五銖,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銖錢歷時近七八百年。是我國鑄期最長的貨幣。留世數量巨大,品類繁雜。

王莽時期的貨幣

王莽自居攝二年(公元七年)開始,先後實行了三次幣制改革,鑄造了舉世瞻目的精美貨幣。王莽第一次改幣,主要鑄造了「大泉五十」及「契刀」、「錯刀」三種高額虛值幣,第二次(公元九年)廢刀錢、禁五銖,行大小泉,「大泉五十」與「小泉直一」,因此,該二種幣,至今流傳甚廣。第三次改革,始於建國二年(公元十年),實行寶貨制。區五物(金、銀、銅、龜、貝),六名(朱貨、貝貨、布貨、龜寶、銀貨、黃金)共二十八品。

雖然錢制混亂,但其鑄錢質量卻是一代鼎盛,因而王莽有第一鑄錢高手之稱。王莽錢書法採用懸錢篆,鑄錢無論圓錢,布幣、刀幣,外廓高挺,因而對文字保護甚佳,使流傳下來的貨幣,人見人愛,不忍釋手。

三國貨幣

魏、蜀、吳史稱三國,此時期幣制復雜,再加上戰火紛飛,史記不詳,如今被斷為三國時期貨幣,其......
貨幣是怎麼產生的?簡要介紹一下它的產生歷程
貨幣的產生:

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交換→一般等價物固定到金銀(貨幣產生的標志)

貨幣的本質:

貨幣就其本質而言,是所有者之間關於交換權的契約,不同形式的貨幣在本質上統一的。過去,由於人們對貨幣的本質認識不清,錯誤 的從不同角度來將貨幣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分為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兩大類;根據是否約定貴金屬的兌換比例分為可兌換貨幣和不可兌換貨幣等等。
匯率是怎麼產生的?
匯率產生的是因為各經濟體(國家或像香港一樣的地區)都有自己的貨幣制度,在經濟體只允許本經濟體貨幣購買(如中國在大陸境內只允許人民幣流通和結算),要實現國際間購買,必須進行貨幣兌換,這就是匯率產生的基礎.

而匯率的決定基礎因素是兩種貨幣各自在不同經濟體內的購買力相比較的結果.有多種因素會影響匯率,凡是能夠引起貨幣供求的因素都會影響匯率.
貨幣產生的經濟根源是什麼
1、貨幣產生的原因: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使得交換越來越頻繁和復雜化,這就需要一個交換的中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貨幣逐漸產生。

2、貨幣產生的過程: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的出現、貨幣的產生。
政治:(簡述)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10分
貨幣的出現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由偶然的物物交換,到擴大的物物交換,再到一般等價物的出現,當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時,貨幣就產生了。

希望此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貨幣是怎樣產生的?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貨幣的產生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1)偶然的物物交換;(2)擴大的物物交換;(3)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4)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

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沒有剩餘產品,發生在兩個部落之間的交換,只能是偶然的多餘產品的物物交換。當時的商品交換在雙方的經濟生活中只佔極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計較交換的比例,如有的時用2隻羊換1把石斧,有時用2隻羊換2把石斧。假如2隻羊換1把石斧,用公式化表示即為:2隻羊=1把石斧 在這個等式中,羊的價值是通過石斧表現出來的,石斧是表現羊的價值的手段,人們把石斧看作價值的代表。或者說與價值等同,我們稱之為等價物。

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物物交換不斷擴大,參加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一種商品可與多種商品相交換。物物交換的明顯缺點是:物物交換要求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商品,交換才能成功,否則交換就無法進行。

為了克服物物交換的困難,人們在長期無數次交換的實踐中找到了辦法。一般等價物就是從其它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換並表現其它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有了一般等價物後,方便了商品交換,人們只要經過兩次交換,就可順利換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換成一般等價物;第二步,用一般等價物換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可見,一般等價物的出現,有利於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

一般等價物由什麼商品來充當,各地區劃同,一個地區的不同時期也有不同。在歷史上,牲畜、布帛、貝殼、糧食、食鹽、金屬等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我國最早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之一是寶、貝。許多與商品交換有關的漢字,都有貝字作部首,如貨、賠、賺、販、購等。

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是金銀自身自然屬性決定的,即金銀有許多適宜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徵: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久藏不壞、質地均勻和容易分割等。

首先是體積小、價值大。因為採掘金銀要耗費巨大的勞動,所以金銀的價值大。這樣,人們可以攜帶少量的金銀,就能買到大量的商品。

其次,金銀不會腐爛,久藏不壞。黃金、白銀極易保存,即使埋在地下,幾千年後挖掘出來,仍完好無損。

再次,質地均勻、容易分割。金、銀可以隨便熔合,又可隨便分割,其價值不會受到損失,而羊、布、貝殼等就不行。 正因為金銀有這樣多的優點,所以,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黃金、白銀身上。金銀一旦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它們也就成了貨幣 。 從上述貨幣的產生過程可以看出,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的出現解決了商品交換發展的障礙,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如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樣,貨幣的出現也帶來新的矛盾。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我們的能把金銀貨幣完全等同起來。金銀就是金銀,它也是一種商品,也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只有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下才成為貨幣。

貨幣與一般商品的共同點是:貨幣也是高品。金銀能夠充當貨幣 ,是因為金銀本身是商品,既是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貨幣與一般商品的區別是:貨幣不是一般的商品,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專門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可以表現一切商品的價值。這種貨幣與一般商品的本質區別,就是貨幣的本質。所以說「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㈨ 簡要說明貨幣產生的過程

貨幣是指任何一種可以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和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

貨幣最早起源於物物交換。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後來,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成為了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充當其它一切商品的統一價值表現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現,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發展的必然結果。歷史上,一般等價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品承擔,隨著社會的進步,黃金和白銀成了最適合執行一般等價物職能的貨幣。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㈩ 貨幣是如何產生的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原始社會中,人們採取物物交換的方式,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貨物增加,物物交換不再那麼適用,便演變出了貨幣。商品便是隨著交換而產生的。貨幣形態的演進經歷了四個主要的階段:實物貨幣、表徵貨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和數字貨幣。
1. 實物貨幣:最早的貨幣是由蘇美爾人創造的,用小麥作為貨幣來進行商品交換。
2. 表徵貨幣:以我國為例,商朝開始出現銅幣,一直到戰國時期,貨幣形狀各不一,如趙國的鏟幣、齊國的刀幣、楚國的蟻鼻錢,後秦統一六國,發行 「秦半兩」為圓形方孔錢。地方鑄幣現象昭著,為抵制這一類現象的產生,中央開始鑄通寶、元寶,並標定重量。
3. 信用貨幣:在現代經濟中,信用貨幣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流通中現金與銀行存款,銀行存款體現在個人、單位在在銀行賬戶的存款。
4. 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基於信用貨幣基礎上發展的新型貨幣,不同的是信用貨幣的信譽背書是政府:它具有100元的價值,是因為政府的存在,賦予它具有100元的價值,並且我們都相信於是它可以流通。而電子貨幣呢,網路對它的定義是這樣的:消費者向電子貨幣的發行者支付傳統貨幣,而發行者把與傳統貨幣的相等價值,以電子形式存儲在消費者持有的電子設備中。例如支付寶、微信。電子貨幣的發行者多為私企,即私企起領導作用,政府進行推廣和應用。
5. 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是一種不受管制的、數字化的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被特定虛擬社區的成員所接受和使用。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將虛擬貨幣定義為:價值的數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當局發行,也不與法幣掛鉤,但由於被公眾所接受,所以可作為支付手段,也可以電子形式轉移、存儲或交易

熱點內容
食品類上市股票幾個漲停板 發布:2025-02-07 10:10:31 瀏覽:958
股票軟體看不到平均成本 發布:2025-02-07 10:09:45 瀏覽:769
江西銀行股票歷史最高 發布:2025-02-07 09:48:29 瀏覽:439
股票漲停了能買進么 發布:2025-02-07 09:44:08 瀏覽:648
股票配資軟體o00融美科技 發布:2025-02-07 09:43:17 瀏覽:323
為什麼風投都是股權投資 發布:2025-02-07 09:37:41 瀏覽:177
金楓酒業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2025-02-07 09:29:14 瀏覽:506
股票漲停凈流入額為負數 發布:2025-02-07 09:21:53 瀏覽:772
啟明醫療市值多少 發布:2025-02-07 09:17:38 瀏覽:223
汽車金融車貸一般多少工資啊 發布:2025-02-07 09:15:16 瀏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