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發行量反映什麼問題
『壹』 貨幣發行過多為什麼會引起通貨膨脹呢
貨幣超發,市面上流通貨幣變多,假設原本一艘火箭2億,沒人買得起,現在貨幣超發每人都買的起了,火箭從2億漲價到20億,這個漲價就是通貨膨脹。
貨幣超發人民突然變得有錢了,能買得起東西的人多了,但是東西數量不變,當需求上漲供應保持不變,就會導致物價上漲。
央行每年都在印刷鈔票,與其他印刷出來的紙幣相同,如果央行超發,超發的貨幣直接進入國庫,然後給各級政府以及官員發工資,或者進行棚改戶政策進入拆遷戶手裡,拆遷戶或者官員消費,即可進入市場。
(1)貨幣發行量反映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
①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
②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③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④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
⑤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才是通貨膨脹。
『貳』 貨幣發行量M1、M2是什麼概念和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M1、M2是貨中逗幣供應量的范疇。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拍掘,M2的流動性最差。
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賣賀賣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叄』 為什麼「貨幣發行量應相當於商品流通中對金屬貨幣的需要量」
紙幣發行量只代表商品流通中遲握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在通貨膨脹時,紙幣發行量超過了實際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這樣的話,就使單位貨幣所代表的金屬貨幣量減少,從而引起了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由於貨幣具有流通功能和貯藏功能,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把錢存進銀行就可以減少商品市場上流通的紙幣,從而把錢變成了貯藏中的貨幣,退出了流通領域。當人們把錢大量放在銀行時,就可以抑制通貨膨脹,使物價下跌。當然,
存在銀行的錢那出來放在商品市場上,才能成為流通中的貨幣量。
單位貨幣的流通價值=國家規定單位貨幣的法定價值-單位貨幣的製造成本
本年貨幣應增發量=本年全社會企業的稅後利潤+本年財政的盈餘(或減赤字)
(本年貨幣應增發量=單位貨幣的流通價值*本年貨幣的發行數辯虛量)貨幣應該增發率={本年全社會企業的稅後利潤+本年財政的盈餘碼灶慶(或減赤字)}/全部生產總值*100%
『肆』 為什麼紙幣發行量過多會導致通貨膨脹
貨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
幣貶值和物價上漲的現象。這是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
種社會經濟現象,通常表現為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上升,
亦即貨幣所代表的商品價值的普遍下降。
原因紙幣純粹是貨幣符號,它本身沒有價值,只
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發行量必
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所以紙幣的流
通規律是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為基礎的。如果紙幣的發
行量超過了它象徵地代表的金(或銀)的流通數量,它
就要貶值。紙幣的發行量超過這個限度越多,貶值也就
越厲害,物價上漲的幅度也就越大。這種由於濫發紙幣
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情況,是造成通貨膨脹
的直接原因。
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中,流通領域中的價值符號不
僅有紙幣,還有大量的信用貨幣,它們都能在商品流通
中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此,在計算貨幣流通量
時也應把信用貨幣的數量包括在內。信用貨幣發行過多,
同樣會引起或加劇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率的測量 西方國家對通貨膨脹的衡量,
主要採用以下三種物價指數
:①消費物價指數,常常被稱
為生活費用指數。
②生產價格指數,它反映生產成本的
變化。這一指數的優點是對經濟周期較為敏感,並影響
消費品價格的未來變化。
③國民生產總值折算價格指數,
它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對按固定價格計算
的國民生產總值的比值。如198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以當
年價格計算為5660億元,以1975年價格計算為2890億元,
則198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折算價格指數(1975=100)為
□×100=196。這一指數包括的范圍最廣,因此能較
准確地反映一定時期內一般物價水平變動的趨向。
『伍』 政治問題:為什麼貨幣發行量過多會引起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
inflation
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狀況。通貨膨脹是紙幣流通條件下特有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
原因 紙幣是一種純粹的貨幣符號 ,沒有價值 ,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發行量應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因此 ,紙幣發行量過多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
特點 ①紙幣因發行過多而急劇貶值 。在流通中所需的金屬貨幣量已定的情況下,紙幣發行越多,單位紙幣所能代表的金屬貨幣量就越少,紙幣的貶值程度就越大。紙幣的貶值程度即紙幣貶值率的計算公式是:紙幣貶值率=(1-)×100%例如 ,一個國家某個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是100億元,實際發行的紙幣是200億元,紙幣貶值率
②物價因紙幣貶值而全面上漲。紙幣貶值率越高,物價上漲率也就越高,物價上漲率的計算公式是:物價上漲率=(-1)×100%例如 ,一個國家某個時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100億元,實際發行的紙幣是200億元,物價上漲率=(-1)×100%=100%。
類型 ①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現有價格水平下的商品總供給,引起了物價普遍上漲。總需求的過度增長表現為由於投資膨脹和消費膨脹所導致的持續的貨幣供應量超過社會商品可供量的增長,因而又稱過量需求通貨膨脹。②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由於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一是物耗增多,二是工資的提高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③結構性通貨膨脹。由於社會經濟部門結構失衡而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這種類型的通貨膨脹一般在發展中國家較為突出 。主要表現為3種情況:一是國內某些部門,甚至某些大宗關鍵產品需求過多而供給不足,導致價格猛漲,並且只漲不跌,進而擴散到其他部門產品的價格,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持續上漲;二是國內各部門勞動生產率發展不平衡,導致勞動生產率提高較快的部門貨幣工資增長後,其他部門的貨幣工資也會隨之增長 ,引起價格上漲,從而使一般物價水平普遍上漲;三是開放型經濟部門的產品價格,受國際市場價格水平影響而趨於提高時,會波及到非開放型經濟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④輸入型通貨膨脹。由於輸入品價格上漲而引起國內物價的普遍上漲。這種類型一般出現在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並通過國際貿易、跨國公司、開放型經濟部門等途徑在國際間傳播。⑤抑制性通貨膨脹。在市場上存在著總供給小於總需求,或供求結構性失衡的情況下,國家通過控制物價和商品定額配給的辦法,強制性地抑制價格總水平的穩定,這是一種實際上存在,但沒有發生的通貨膨脹現象。
後果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通貨膨脹對一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有: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 ,使價格信號失真,容易使生產者誤入生產歧途,導致生產的盲目發展,造成國民經濟的非正常發展,使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畸形化,從而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當通貨膨脹所引起的經濟結構畸形化需要矯正時,國家必然會採取各種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結果會導致生產和建設的大幅度下降,出現經濟的萎縮,因此,通貨膨脹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②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通貨膨脹的貨幣貶值,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使廣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當通貨膨脹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寧。③對對外經濟關系的影響。通貨膨脹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能力,引起黃金外匯儲備的外流,從而使匯率貶值。
抑制通貨膨脹的措施
西方國家抑制通貨膨脹的主要措施一般是通貨緊縮和收入政策。通貨緊縮就是從流通中回籠一部分過多的紙幣,通常採用的辦法是:①增加稅收。②提高貼現率和減少信貸總額。通過這些辦法抑制總需求,使之接近於總供給,從而抑制通貨膨脹。收入政策主要是通過限制工資、物價的上升來抑制通貨膨脹,採用的辦法主要是 :
①頒布價格指導線。
②以減稅等手段刺激企業實行低價。
③對工資、物價實行強制性的控制或管理。在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這些措施的採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貨膨脹;但是,由於資本主義國家採取措施的目的不在於從根本上抑制或消除通貨膨脹,而只是把它作為對通貨膨脹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調節的一種手段;因此,其結果不但不能真正抑制或消除通貨膨脹,相反卻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
『陸』 為什麼貨幣發行量過多會引起物價上漲
舉個例子, 這個世界只有兩個人. 你和另一個人B. 你在樹上摘了一個蘋果, 但是不知道賣多少錢, 於是索性10塊錢一個. 單價即10元/個.
所謂的貨幣印多了, 就是說貨幣供應給市場的額度多了. 本來B去銀行貸款10塊錢正好買這個蘋果. 但是中央銀行覺得你們市場不景氣, 缺錢. 於是就說別10塊了, 多小氣. 只要你這錢是去買蘋果的, 直接無抵押貸款給B 10000塊錢, 而且不用還.
B拿著10000塊錢來買你蘋果, 10塊錢/個, 你摘一個, 他買一個. 你發現這小子有錢啊. 於是你提價到200塊錢/個. 或者再漲價等等, 直到B失去興趣不買蘋果為止.
這裡面B手中的錢, 就是貨幣政策過於寬松導致的, 相當於直接讓市場流動了10000塊錢. 也就是所謂專家嘴裡面說的"貨幣印多了", 因為蘋果市場明明只需要10元, 你卻讓市場流動了10000塊錢.
這個時候, 銀行直接緊縮(不印錢了), 政策是不但要還, 還要有利率. 這個B感覺沒必要借這么多錢出來買一個蘋果, 就馬上把10000塊錢還了, 只借了100塊錢. 你發現B是個窮鬼, 根本買不起, 沒辦法, 降價到50元/個. 賣給他了. 於是, 蘋果物價直接從200降到了50.
通過上面簡單的小例子來說,
1 市場價格是由於買賣雙方的供求博弈決定的, 因此不需要通知, 你貨暢銷, 自然要漲價. 賣不動當然要降價.
2 但是後面有個看不見的手在操作, 即中央銀行控制貨幣流通, 如果他想刺激市場活力, 就會使用寬松的政策, 讓這個市場的人容易貸款或者有錢. 反之就讓他們沒那麼多錢花.
印錢不是真正的印錢, 只是個形象的比喻, 比喻央行採取了比較激進寬松的政策(手段). 現在電子支付這么流行, 根本不需要真的去拿印鈔機去印鈔, 只需要他出個降低貸款門檻, 降低銀行貸款成本, 降低存款利率的公告就行了. 這就是所謂的 貨幣印多了 的秘密, 普通老百姓為什麼聽不懂, 是因為這些所謂專家天天滿嘴放炮, 把很簡單的道理非要換N個詞給你講, 故弄玄虛
『柒』 貨幣發行過多對於經濟的危害
貨幣發行過多會引起通貨膨脹。
在商品流通過程中,紙幣發行的多少並不是可以被任意決定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是它必須要遵循的標准,貨幣的需求量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貨幣的需求量=(商品價格水平×商品總量)/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總量和商品價格水平成正比。即社會中的商品總量越大,商品價格越高,當然所需要的貨幣量也就越大。
而它又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貨幣周轉次數越多,流通速度也就越塊,而如果所發行的紙幣超過了實際流通過程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引起所謂的通貨膨脹。
(7)貨幣發行量反映什麼問題擴展閱讀:
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
1、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過多,引起紙幣貶值,物價就會上漲。2、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3、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
4、政策性調整,理順價格關系會引起上漲。
5、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亂收費、亂罰款,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可見,只有在物價上漲是因紙幣發行過多而引起的情況下,才是通貨膨脹。
『捌』 2010年以來貨幣發行量逐年增加說明什麼
2010年以來貨幣發行量逐輪跡年增加說明經濟增長。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隨著經濟的發展,商品產生的越來越多,就需要越來宏悶越多的貨幣與之匹配。貨幣少了,相對於商品來說就是升值,這個叫蔽桐彎通貨緊縮,反之叫通貨膨脹,一國貨幣的發行量是要配合該國的經濟增長的。
『玖』 貨幣發行量不是越多越好嗎發行過多會造成什麼壓力呢
央行的貨幣發行量不是越多越好,發行過多是一個感覺,央行貨幣發行不是隨意發行的,需要與GDP增速匹配,物價因素、宏觀調控、匯率政策等多方因素。如果發行過多,必然導致物價上漲,經濟過熱、匯率貶值等多方影響。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用社會,貨幣的發行是有發行、調控、監管等一些列體系來完成的,需要衡量與經濟發展相適應,要考慮物價、匯率、債務、社融等綜合因素,需要科學衡量是否超發。
『拾』 為什麼貨幣發行量多,會使通貨膨脹,;發行量少,會通貨緊縮
貨幣發行量增多,貨幣最終流向實體經濟,那麼大量貨幣在某個行業的(首先就是房地產和股市)流動會推高這個行業,使之快速發展,但是大家的工資卻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導致通貨膨脹,也就是錢不值錢了。
從宏觀上講紙幣的發行量應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屬貨幣量,紙幣就會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因此 ,紙幣發行量過多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