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上證和深證市值多少
㈠ 中國股市(上證和深證)現在大概共有多少只股票
1.中國股市有多少只股票:截止2015年8月1日,上交所有1029隻上市公司;深交所有1606家上市公司,總計2635家。
2.中國股票市場是由三部分組成:A股市場、B股市場和H股市場。其中,1990年底創建的A股市場無論是上市公司的數量,還是市場的總市值,都是中國股票市場當之無愧的代表。A股的正式名稱是人民幣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國境內的公司發行,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不含台、港、澳投資者)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票。
3.截止2015年8月1日:
上交所:
上市公司:985家;
上市股票:1029隻;
總市值:183876.67億;
深交所:
上市公司(家):1606;
總市值(億元) 119721.93億;
㈡ 上證和深證哪個市值高
目前,上證指數是10.6萬億的市值,深成指是4.1萬億。
看圖:
㈢ 上證和深成指數曾經最高分別是多少點
截至2019年7月14日。
上證指數 最低點1991年12月31日:95.79 最高點:
2007年10月31日:6124.04;
深證成指 最低點1991年09月29日:396.52 最高點:
2007年10月12日:19600.03 。
A股市場市值最大的十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叮_恥溉儕防抽獅處餞行、中國石化、中國人壽、中國神華、中國平安和交通銀行。
前十大公司總市值8.83萬億元,占兩市總市值30.05%,堪稱市場中的「巨無霸」。其中,中國石油總市值達2.026萬億元。
(3)s上證和深證市值多少擴展閱讀
證綜合指數是最早發布的指數,是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時發布,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上證綜合指數又稱上證綜指或滬綜指,全稱是「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該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綜合指數,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市場的總體走勢。
新上證綜指發布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當日所有樣本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簡稱「新綜指」,指數代碼為000017。「新綜指」當前由滬市所有G股組成。此後,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實施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指數以總股本加權計算。
㈣ 各行業歷史估值
1.各個行業的市盈率的平均水平是多少
航空運輸55.5
環保31.9 毛紡80
磨具磨料62.6 水運63
儀器儀表59 石油天然氣開采38
啤酒48.1 其他交通設備製造40.4
農葯56.6 公共服務56
化纖216 酒店47 化學及原料葯74.4
汽車零部件59.1 電力33 煤炭38
有色39.9 銀行30.2 鋼鐵21
中小版55.3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希望是,我手都打的酸了。..
2.深交所凳鍵的各指數的歷史估值對比圖在什麼位置
對指數來說,股價=盈利*市盈率。通過過去的歷史估值走勢很難預測未來的股價。別說股價了,就連盈利也很難說16年的增長率是多少。再加上一個不斷變化的估值,誰也無法准確判斷指數點數。
那歷史估值有什麼用呢?
雖然說短期走勢無法從估值判斷。但是如果指數運作時間足夠長,我們可以統計出指數盈利的大致增長率區間、估值的大致分布規律。時間越長,市場越成熟,價值 發現的能力就越強,指數也會更集中於合理的估值中樞附近。統計出合理估值,一旦相對合理估值出現低估、高估,我們就可以利用。
一、上證系列指數
顧名思義,上證指數是針對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分股。
上證系列指數最主要的指數如下
注意指數基準日期和指數成立日期是不一樣的。例如上證綜指,是1991年7月15日發布,實際基準日期是從1990年12月19日開始的。
1.上證綜指
上證綜合指數的樣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從總體上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
初始點數100點,目前3627點。不考慮分紅情況下,24年36倍,年化16%也算不不錯。歷史估值走勢如下:
2.上證50/180/380
上證綜指雖然很重要,但是綜指很難開發產品,所以上證50/180/380這種限定成分股數量的指數就很重要了。特別是上證50,幾乎成了上證的代表指數,對應的指數基金等衍生品也非常豐富。
上證50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規模流動性最大的50家成分股,180是180家,380是380家,很好理解。
上證50歷史估值走勢
上證180歷史估值走勢。注意一下180的基準點數是3299.6,不是1000哦。
上證380歷史估值走勢
380的歷史估值部分缺失,確實沒找到,下面的指數也是如此。
3.上證按規模分類的三個指數:超大盤指數、中盤指數、小盤指數
這三個指數都是2003年12月31日成立,起始都是1000點。這三個指數是上面三個指數的輔助。
超大盤指數是上證交易所規模和流動性最大的20家企業,是比上證50更加藍籌化的指數。中盤指數是從上證180中剔除上證50後的130家。小盤指數是上證指數剔除上證180後,再從剩下的成分股中挑選出規模和流動性最大的320隻股票。
超大盤指數的歷史估值沒找到,可以直接參考上證50,估計差不多。
上證中盤指數走勢
上證小盤指數走勢
4.上證紅利指數
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指數,對應的產品就是紅利ETF。
紅利策略(挑選股息率高的成分股)無論在美股、港股還是A股,都是長期行之有效的好策略。紅利指數挑選的是過去兩年平均稅後股息率最高的50隻股票。關於紅利指數的分析,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3079173340/54483701
紅利指數的歷史估值走勢棗宏巧
二、深證系列指數
上證對應上交所,深證系列指數自然是對應深交所。
深證最主要的指數如下
大家在深證官網看到的是綜指,反映相應版塊的全部股票。實際上指數基金沒法追蹤綜指,像創業板ETF,追蹤的就是創業板指,選取了創業板有代表性的 100家公司。這兩種指數是不同的,一般來說,A股的綜指因為包括了更多的小盤股,估值一般會比指數基金追蹤的指數估值更高。
1.深證綜指
深證綜指是深交所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包括深交所全部AB股,成立於1991年4月3日,起始100點。到目前為止不考慮分紅是2359點。深證綜指的基準日期略晚於於上證綜指5個月,但是上證綜指24年36倍,深證綜指25年23.5倍,而且歷史上上證低估值出現的機會更多。從指數投資角度,上證指數比深證指數絕搏要優秀一些。
3.公司如何估值
公司估值是指著眼於公司本身,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
公司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的資產及其獲利能力。進行公司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
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凈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現模型估值、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估值等)。1)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
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運用相對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數,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行業內部公司之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公司的指標值並不能做直接比較,其差異可能會很大。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
通過行業內不同公司的比較,可以找出在市場上相對低估的公司。但這也並不絕對,如市場賦予公司較高的市盈率說明市場對公司的增長前景較為看好,願意給予行業內的優勢公司一定的溢價。
因此採用相對估值指標對公司價值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與公司基本面的情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與絕對估值法相比,相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比較簡單,易於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於公司價值的評價。
但是,在市場出現較 *** 動時,市盈率、市凈率的變動幅度也比較大,有可能對公司的價值評估產生誤導。2)絕對估值方法 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利折現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其中,V代表股票的內在價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獲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獲得的股利,以此類推……,k代表資本回報率/貼現率。如果將Dt定義為代表自由現金流,股利折現模型就變成了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
自由現金流是指公司稅後經營現金流扣除當年追加的投資金額後所剩餘的資金。與相對估值法相比,絕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能夠較為精確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如何正確的選擇參數則比較困難。
未來股利、現金流的預測偏差、貼現率的選擇偏差,都有可能影響到估值的精確性。那價值投資者又該怎樣解決估值的難題呢?也可以將公司估值的主要方法歸納起成三類:現金流量折現(DCF,Discounted Cash Flow) 將公司的未來現金流量貼現到特定時點上以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 可比公司分析(parable panies Analysis) 利用同類公司的各種估值倍數對公司的價值進行推斷 可比交易分析(parable Transactions Analysis) 利用同類交易的各種估值倍數對公司的價值進行推斷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過程中要考慮到一些定性的因素,傳統的財務分析只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圍。
根據市場及公司情況,被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
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預測市盈率(Forward 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
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中小企業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中小企業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
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中小企業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
㈤ 上證與深證的區別
一、交易市場不同,上證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深證是深圳證券交易所。
二、上市板塊不同,上證上市的板塊有主板、科創板、B股;深證上市的板塊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B股。
三、股票代碼不同,上證主板股票代碼是60開頭、科創板股票代碼是688開頭、B股代碼900開頭;深證主板股票代碼是000開頭、中小板股票代碼002開頭、創業板300開頭、B股代碼200開頭;
四、B股標價不同,滬市的B股以美元計價,深市的B股以港元計價。
五、上市條件不同,上交所上市需滿足: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凈利潤>3000萬元,發行前三年累計凈經營性現金流超過5,000萬人民幣或累計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等;而在深交所上市需滿足: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五千萬元;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等。
【拓展資料】
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的區別
一、編制機構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於1991年正式發布,於1992年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1993年增設上證分類指數。
深證成指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於1995年正式發布。
二、計算方式
上證指數的樣本股是全部上交所上市股票,無論是A股還是B股都計算在內。計算公式一般為:每日指數數值=本日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100。
深證成指以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基本計算公式為:即日綜合指數=即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
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的計算方式也大致相同,但是對於新股,上證指數在其上市一個月以後才會列入計算范疇。
三、指數類型
上證指數屬於綜合指數,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平常所說的「大盤」就是指上證指數。
深證成指是成份股指數,樣本股是按一定標准篩選出來的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而非所有上市公司。
四、股票代碼
上交所上市的股票代碼以6開頭,以大中盤股居多。深證成指主板股票以00開頭,中小板以002開頭,創業板以300開頭。
㈥ 滬深股市今天的市值是多少
2015年3月24日滬深股市流通市值和總市值情況:
上證指數流通市值247477億元,總市值277128億元。
深圳指數流通市值118565億元,總市值164923億元。
滬深股市綜合市值情況:(全部品種)
上交所2015年3月23日綜合總市值286510.52億元。
深交所2015年3月23日綜合總市值179007.30億元。
上證指數是綜合指數,假如今天以上證3000點為例,每隻股票都是漲停,上證指數應該是3300點左右。(漲停不一定都是10%)上證從6000點跌進3000點,不能說上證市值正好跌了一半,因為這個下跌期間會有新股上市,老股增發或者配股,還有許多股票送股除權。
深圳成指是40隻成分樣本股指數,漲跌全看40隻成分樣本股,其他股票漲跌不計入深圳成指,全部股票漲跌要看深圳綜指。(深圳綜指代碼399106)
㈦ 深證指數,與上證指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上證綜合指數:上證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該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準日, 基日指數定為100點,自1991年7月15日開始發布。該指數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和全部B股的股價走勢。其計算方法與深綜合指數大體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對新股的處理。上證綜指的計算,當有新股上市時,一個月以後方列入計算范圍。深證綜合指數:深證綜合指數是深圳證券交易所從1991年4月3日開始編制並公開發表的一種股價指數,該指數規定1991年4月3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點。綜合指數以所有在深圳證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其基本計算公式為:即日綜合指數=(即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每當發行新股上市時,從第二天納入成份股計算,這時上式中的分母下式調整。新股票上市後「基日成分股總市值」=原來的基日成分股總市值+新股發行數量×上市第一天收盤價。
股市指數,簡單來說,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如何能直觀地知曉當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呢?通過觀察指數就可以。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事實上還是很繁瑣的,這里就不展開講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來有針對性的分類,股票指數可以分為這五種: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在這當中,規模指數是最經常見到的,舉個例子,大家都很熟悉的「滬深300」指數,它反映的是滬深市場中股票的一個整體狀況,說明的是交易比較活躍的300家大型企業的股票代表性和流動性都很不錯。
另外,「上證50 」指數從本質來說也是規模指數,代表的是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 只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其實代表的就是某一行業的現在的一個整體情況。譬如「滬深300醫葯」的本質就是行業指數,由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組成,反映出了該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怎麼樣。
如果想要表示作為人工智慧或者新能源汽車這樣的那些主題的整體情況的話,就需要用主題指數來表示,相關指數是「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從上文可以了解到,指數一般選擇了市場中的一些股票,而這些股票非常具有代表意義,因此通過指數,我們可以快速了解市場整體漲跌情況,從而可以更好的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可以預測未來的走勢是怎麼樣的。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㈧ 上證指數深證指數創業指數是什麼意思
上證指數,上證指數是指上海證券綜合指數,它的樣本股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中上市的全部股票,其中包含A股和B股,深證指數,深證指數指的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價指數,深證指數的計算方式和上證指數大概一樣。創業板指數,創業板指數是將起始日作為一個基準點。
拓展資料:
上證綜合指數是最早發布的指數,是以上證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這一指數自1991年7月15日起開始實時發布,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以上證綜指、上證50、上證180、上證380指數,以及上證國債、企業債和上證基金指數為核心的上證指數體系,科學表徵上海證券市場層次豐富、行業廣泛、品種拓展的市場結構和變化特徵,便於市場參與者的多維度分析,增強樣本企業知名度,引導市場資金的合理配置。上證指數體系衍生出的大量行業、主題、風格、策略指數,為市場提供更多、更專業的交易品種和投資方式,提高市場流動性和有效性。新上證綜指發布以2005年12月30日為基日,以當日所有樣本股票的市價總值為基期,基點為1000點。新上證綜指簡稱「新綜指」,指數代碼為000017。
「新綜指」當前由滬市所有G股組成。此後,實施股權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實施後的第二個交易日納入指數。指數以總股本加權計算。據統計,以2005年12月15日收盤價計算,「新綜指」市價總值為3927億元,流通市值為1425億元,占市場的比重分別為18%及22%。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綜指」占市場比重將逐漸增大。2005年12月15日,「新綜指」市盈率為12.14倍,比上證綜指低23.47%。新上證綜指是中國證券市場由權威機構發布的反映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後公司概況的指數,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面推進,將不斷有新的樣本股加入新上證綜指;在不遠的將來,隨著市場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股改,新上證綜指將逐漸成為主導市場的核心指數。
㈨ 上證和深證各多少只股票
截止2014年11月20日,上交所有1029隻上市公司;深交所有1606家上市公司,總計2635家。
上交所:
上市公司:985家;
上市股票:1029隻;
總市值:183876.67億;
深交所:
上市公司(家):1606;
上市股票:2898;
總市值(億元) 119721.93億;
㈩ 上證和深證各多少只股票
截止2014年11月20日,上交所有1029隻上市公司;深交所有1606家上市公司,總計2635家。
上交所:
上市公司:985家;
上市股票:1029隻;
總市值:183876.67億;
深交所:
上市公司(家):1606;
上市股票:2898;
總市值(億元) 119721.93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