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聯想2021市值多少

聯想2021市值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5-21 02:56:40

① 惠普、戴爾、ACER、華碩、蘋果、聯想現在的市值分別是多少

惠普市值為1050億美元,
戴爾公司300億美元
acer298億美元
華碩 229.93億美元
聯想 167.8億美元
蘋果2221億美元

② 三星電子和聯想到市值有多大

一樓真是有問題,或是某些外國公司的「買辦」之類的,來誤導國人的。聯想是作個人電腦起家的,在PC方面做得很不錯的。
順便說一下,三星的手機的確是不怎麼樣,幾款低價機通話質量不是很好,高端機不是很牢。

③ 柳傳志占聯想多少股份

佔有3.4%股份。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電腦製造企業,是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總部位於中國香港。公司主要產品有台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列印機等商品。

(3)聯想2021市值多少擴展閱讀

2021年11月,聯想集團發布2021/2022年財政年度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營收347.98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上半年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9.78億美元,同比增長87%。
聯想在2005年5月完成對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收購,邁出了國際化最重要的一步,這兩家有著相同夢想的公司在聯想的名下攜起手來,這標志著新聯想的誕生。
截止到2013年,聯想集團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羅利市三角研究園總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和新加坡三處設立總部。
2014年1月23日下午聯想集團宣布,以23億美元收購IBM低端伺服器業務。雙方簽訂的協議顯示,此次收購價格包含20.7億美元現金和向IBM定向發行的1.82億股聯想集團股票。
在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企業500強排行榜,聯想集團首次上榜,排名第499位,年收入167.88億美元。根據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最新2012年度全球企業500強排行榜,聯想集團再次上榜,排名第370位,年收入295.744億美元,利潤4.73億美元。2013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聯想集團排名大幅提升,從2012年的第370名上升至第329名。聯想集團的營業額達340億美元,已超越部分國際知名的品牌企業。

④ 聯想在哪裡上市

聯想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於1994年2月14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名稱「聯想集團」,股票代碼00992.HK,交易單位每手2000股,截至2021年9月26日,聯想集團收盤價報8.230港元每股。是一家大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聯想集團是1984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是中國的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富有創新性的國際化的科技公司。
拓展資料:
聯想在大陸沒有上市,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目前價位6.5港元,總市值650億港幣,公眾持股56.93%,聯想控股持股42.35%,董事持股0.7%。不過最近有傳言,聯想和移動都有回歸A股市場的申請。雖然聯想在國內沒有上市,但是聯想在國內控股的有著名的新橋投資集團,在國際上06年通過股權置換控股TPG Capital。
聯想集團全球分為2大總部,第1個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聯想集團全球行政總部的所在地聯想中國大廈,第2個是2004年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全球PC業務時在紐約剛設立的臨時總部,稱為聯想國際。而中國北京市聯想集團聯想中國大廈是聯想集團真正的全球行政總部所在地。
2004年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全球PC業務後,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聯想在全球有27000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
小米一直將自己定位為公司,向市場證明小米手機只是小米使用的引流產品,然後在小米獲得了良好的口碑,然後通過生態鏈產品和產品,形成了小米商業模式。聯想沒有這樣的循環,通過在聯想賣電腦形成風扇,然後通過風扇經濟從聯想賣其他產品,聯想似乎完全沒有頭緒,所以聯想只能給一個組裝廠市值。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聯想手機市場現狀不明朗,而PC市場持續下滑,這表明PC是夕陽產業,手機在未來移動互聯網時代將發揮巨大作用,甚至物聯網等互聯網產品的進入而電腦則不然。聯想集團業績不好,今年一季度虧損7200萬;電腦、手機、伺服器等三大業務表現疲軟。與此同時,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在下降,銷售費用在上升。

⑤ 聯想那麼厲害,為什麼柳傳志在富豪排行榜上沒有排名

聯想厲害不代表柳傳志就上富豪排行榜。美國軍事力量強大不代表特朗普武藝高強(咱中國隨便一個學武術的一下就能把他撩翻)
其實柳傳志之所以沒有上榜是因為他手中聯想股份很少,不到百分之一。

⑥ 聯想回應被北京證監局責令改正,公司作出了哪些整改工作

已對下一步整改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各項債券按期足額兌付,將按要求盡快完成整改,需要整改的就是發現哪些問題,就需要進行相對的整改。

⑦ 聯想「擎天」,四年養成

文|新經濟沸點 郭娟

9月8日,聯想在其年度創新 科技 大會上,不僅秀出了優質的朋友圈,也展示了強大的「技術肌肉」。

在這場主題為「新IT、新引擎」的創新 科技 大會上,聯想定義了「端-邊-雲-網-智」為技術架構的新IT,這是因為企業正迎來智能化轉型的新篇章,各行各業都在繼信息化、數字化後,開啟了智能化轉型。

這一說法並非空穴來風,麥肯錫在2020年對全球800家企業的高管展開了調查: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企業不僅加速了數字化轉型進程,而且也加大了對機器人自動化技術 (包括物理機器人) 等的應用: 有85%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加速了數字化轉型,有67%的受訪者表示其組織加速了對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

當我們談到智能化,就意味著IT要素的變化,英特爾全球首席執行模寬衡官Pat Gelsinge在此次的聯想 科技 創新大會上總結,「有四種超能力是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無處不在的算力、無處不在的連接、雲到邊緣基礎設施,以及人工智慧。

幾年前,聯想開啟了智能化轉型,隨著轉型的成功,帶動了業績「逆周期」的增長。

根據最新財報,聯想在2021/22財年第一財季營業額109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7%;凈利潤30.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9%;凈利潤率2.8%,達到多年以來的新高。聯想集團再創史上最強的第一財季業績。

其中,巧乎作為集團大本營,中國區承接大轉型使命,正式邁入了智能化增長新通道:智能產品、智能基礎設施和智慧服務業務 (聯想內部稱之為「3S業務」) 的收入分別實現了173%、58%和43%的年比年增長,3S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超過25%。

在轉型智能化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今日聯想的智能IT引擎——擎天,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在大會上表示,擎天是基於「端邊雲網智」新IT架構的內核,它包含了技術中台和通用業務中台的GPaaS層,以及面向不同行業領域的VPaaS層,並且具有雲原生、中台化、AI智能三大技術特徵。


過去四年,聯想的智能化變革,是形成「擎天」的「磨刀石」。

2017年的時候,聯想的PC業務一度被外界質疑,遭遇「增長天花板」,有兩個數據可以說明這點:自2012年起,聯想的PC業務佔到國內市場份額的38.6%後,此後一直沒有太多突破;到了2017年,IDC的數據顯示,聯想PC業務掉出全球第一的位置,增長率在當年也下滑了1.2個百分點。

為了解決PC業務增長的問題,再用過去「產品升級」的方式來提振幾乎是無效的,彼時的聯想中國找到一個最優解:「以客戶為中心」的轉型,問題卻接踵而來,舊有的IT架構無法支撐這個轉變。

在這場變革中,聯想中國先將產品線劃分出大客戶、中小企業和消旦做費者三類,再將用戶進一步細化為九大客群:商用用戶從B1到B5五個等級,消費者定義為C,分為四個群體——發燒友、品質精英、 時尚 新銳和新新人類。

「以客戶為中心」意味著業務場景的多元化和豐富化,以及如何直達客戶需求,實現服務等多方面的升級。

這就要求新IT架構應該變得模塊化和敏捷型,才能多觸點地高效觸達客戶,在這過程中,逐漸形成今天的MarTech的市場管理中台和SalesTech銷售管理中台,以及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創造的智慧「魔方」客服中台。

「以客戶為中心」的變革效果立竿見影。智能化轉型啟動後的第二年,即2018年,聯想PC在國內市場份額中的佔比就超過2012年的38.6%,達到38.7%。

然而, 變革更像一台「大手術」,系統性、整體性的要求很高,當前端的客戶服務方式發生改變後,必然引發後端生產方式的變化,以及供應鏈智慧化變革等連鎖反應。

以聯想地處合肥的生產工廠——聯寶 科技 為例,現在每天可處理5000筆以上的訂單,其中80%是單筆小於5台的個性化定製,這種柔性生產方式,是前端客戶服務方式改變所致,柔性生產能力的背後,是聯想供應鏈的智慧化改造。

目前,聯想智慧供應鏈已打造成為協調市場供應需求的「中樞大腦」,與全球400家核心供應商建立了數字化平台,讓聯想和上下游供應鏈成為一個整體聯動的生態鏈,實現信息數據共享、協同運作及智能預測,其供應鏈的智能預測准確率甚至高達70%。

聯想智慧供應鏈打破的不僅是PC「天花板」,還打開了從接單、智能排產、智能生產,到智能質量檢測、智能配送在內的全數據通路,實現工業大數據平台LeapHD、工業物聯網平台LeapIoT和企業級人工智慧平台LeapAI三大模塊的有機聯動,完成了最重要的「擎天」技術中台模塊的積累。

正是過去四年堅定智能化方向的持續變革,才讓聯想中國在2020年的業績得到總爆發。

作為一家改革開放時期誕生的「新兵」,它穿越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周期,走到智能化的今天,智能化轉型既是聯想中國經歷過的考驗,也是許多傳統企業正在面臨的時代命題。

然而,過去幾年,多數企業卻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中屢屢碰壁,德勤的數據顯示,85%以上的企業仍在數字化轉型道路上艱難跋涉。IDC的數據也顯示,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失敗率徘徊在70%到80%之間。

數智化轉型的實質代表了企業抓住先進生產力的訴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商業模式革新」就能讓一家企業迅速成為「時代的企業」,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企業轉型的核心變成了「底層技術驅動」,但不是每一家企業都能具備這種原生技術積累。

聯想中國不一樣,多年來持續布局前沿技術,它擁有17個研發基地、4個AI創新中心,和近3萬專利及專利申請;它申請的5G標准必要專利數已經超過1200項,同時聯想AI實力也受到權威認可,入選網信辦人工智慧典型應用案例。端方面更不用說,聯想的PC、平板和高性能計算的技術積累都位列世界前列。

這些技術都在使「擎天」得到爆發,形成聯想內生的原生技術,並具備「外化」的能力,泛化成許多行業的底層原生技術。

上文提及的聯寶 科技 在構造智慧供應鏈中形成的技術中台,同樣能應用在石化行業。 石化行業的煉油催化裂化環節有1000多個信息採集點,通過聯想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LeapIoT) 的智能物聯網設備和感測器代替人力,收集數據,再用工業大數據平台 (LeapHD) 進行清洗、人工智慧平台 (LeapAI) 進行分析,就能讓機器根據優化結果自動調節、自動管理。

據了解,這一方案已幫助某石化企業把原油轉化為汽油的收率提升0.9個百分點,一年凈利潤提升5000萬以上。

又如,聯想中國「客戶服務」轉型中形成的智能客服「魔方」,在僅有400位工程師在線的情況下,完成年度2000萬的線上服務量, 具備深度學習能力的魔方AI機器人獨立完成近一半的客戶咨詢,同時,魔方機器人還根據用戶的ID,調出以往的服務記錄,運用智能推薦的技術輔助工程師精準快速地解決客戶的問題。

現在,「魔方」的能力外化到支持在線客服、熱線客服等全渠道客服、營銷預測與智能推薦等客戶服務功能,可幫助電信、金融、零售等行業客戶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

另外,「魔方」與新IT中的AI、區塊鏈、大數據等中台模塊封裝,形成城市運營管理平台,從而快速調度城市服務資源、賦能城市運營管理應用生態,實現「魔方」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目前,該城市運營管理平台已運用在很多重大國際賽事的賽事指揮中心。 聯想在智能製造、智慧服務上積累的技術能力,變成一個個的能力模塊,逐漸架構成 「擎天」智能IT引擎。擎天架構中另一個重要模塊是聯想大腦(AI能力),如今也廣泛外化給其他企業使用。

比如,聯想大腦Edge AI平台,不僅提供AI靜態環境,還提供AI動態環境支持,通過邊緣小樣本終身學習技術,實現本地AI模型動態持續更新,從而實現低延時,更精準和數據隱私保護等客戶需求。

同時,基於智能推薦演算法,通過Edge AI平台,聯想可以給客戶提供最優的AI模型和聯想智能化硬體匹配的方案。針對連鎖門店這種大范圍部署的場景,通過多通道雲端協同技術,將AI模型規模化部署到邊緣設備端。

聯想為一家全球大型連鎖餐飲企業,擁有2200多家門店,實現了門店的智能化改造,遠程巡店,產品管理,入侵檢測等多個場景的智能化應用。 更關鍵的是,它是在保留以前傳統攝像頭的情況下進行的部署,也就是說,僅賦能舊設備,喚醒了新的能量,使得客戶智能化硬體成本投入減少了66%,年投資回報率介於10-15%之間,三年可以收回投資成本,同時安保成本每年節省達到千萬級以上。

聯想中國通過「內生外化」打磨出的「擎天」,具備「端、邊、雲、網、智」全要素能力,同時在使用方式上模塊化,可定製和可選擇,如何去理解呢?「 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擎天可以釋放全模塊的能力;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可以只選擎天裡面的部分模塊能力。」

總之,從「渡己」打磨出「擎天」的實力,到現在對外輸出智能化轉型的能力「渡人」,聯想中國的這場變革具有開創意義和參考意義, 談及擎天的未來,劉軍在本次大會上正式發布了「擎天聯盟」,他表示,作為一家以「端邊雲網智」全要素服務客戶的企業,聯想將以「擎天」引擎為內核,跟業界的各類合作夥伴, 比如:智能設備夥伴、新IT技術夥伴、應用夥伴、內容夥伴、服務交付夥伴,一道,建立「擎天聯盟」,共同打造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商務等生態系統。

正如很多業內人士所言,聯想已經步入了智能化發展的新周期。

⑧ 聯想200多億凈資產,想募集100億發展業務,華為為何不這么干

關鍵是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一是華為是高 科技 公司,注重 科技 研發,注重積蓄企業發展後勁,捨得投資研發新技術。而聯想只是一個組裝公司,這兩年研發投入比只有2%多,連國家的高技術企業認證的最低標誰都達不到;二是華為高瞻遠矚,未雨綢繆,打算長遠,資金使用安排合理,不會出現用錢荒和資金緊張。而聯想資產負債率已近90%,資金緊張,只有想辦法上市募集;三是華為的資金投向和聯想也不同:華為的資金一是投入研發,二是捨得向一線研發人員發高薪。而聯想是不捨得研發投入,但捨得向高管發高薪:楊元慶年薪1.68億,就連已退休的柳傳志也近億元。一方面高管富得流油,一方面企業資金短缺,這種怪象,聯想十分突出。

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一個 科技 企業,一個機殼企業,現在還想把企業掏空成殼子

聯想與華為,同時並駕齊驅發展三十年,現在資產拿上檯面一比對,傷害性就出來了。以前聯通是國貨之光,買聯想是愛國的代名詞,目前看來,這就是一個笑話。柳某和柳某某就是一損公肥私,吃干抹凈的傢伙,把好好的一個公司辦成面子公司、架子公司,為了撈一百億,粉裝玉飾,連臉面都不要了,還好沒有得逞!

反觀華為,在美薯臘國沒有制裁之前,不顯山不露水,多少國人不清楚華為在世界發展得如此之大,後徑之強大!通過這兩年與美國真刀實槍的對抗,讓我們知道了華為的強大!同時看到,華為的錢是用到骨子裡、用到研究上、用到刀刃上了!

經過對比,聯想是為了大,為了架子為了面子,需要一百億來打胖臉皮充胖子,而華為骨子裡是驕傲的,只賺自己能力內的錢,花自己辛苦賺的錢!

腳踏實地的華為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而花架子的聯想,勸大家別去想了!

華為不上市募集資金,是為了更多的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和科研投入。

因此,聯想與華為創辦企業的時間相差無幾,但兩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 科技 水平卻有天壤之別,就充分地說明了上述觀點。

華為被世界公認為世界領先的高 科技 公司。而聯想只能被大眾公認為世界組裝工廠。

聯想只會賣,只會圈國人。

買辦怎與棟梁比?

華為不差這些錢,上市了就意味著更多股東分享企業利潤,不缺錢就沒必要這么做了

華為已經成為世界級的真正高 科技 企業了。華為堅持不上市,已經看到了任正非世界高人一等的宏達思想,試想,如果華為上市以後,必然被資本尤其被美帝資本全面控制,其結果就是其發展路線必然被資本所左右,甚至華為領先世界的高 科技 成果就必然被美帝資本收入其囊中。以後中國的高 科技 產業也必然被美帝控制,隨時可以對中國發號施令,也隨時對中國卡脖子,美帝要求華為上市的最終目的就是用資本為華為挖下一個要命的深坑,也是為中國挖下一個永遠翻不了身的罪惡深淵。[大笑][大笑][大笑]

上市是為了「發展業務」?沒那麼簡單吧!

提到老一輩企業家,絕對繞不開柳傳志和任正非,兩人和所創辦的企業有著太多的共同點,但歷經30餘年,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柳傳志和蠢手世任正非同歲,都是1944年生人,都是國內最早一批企業家。

1984年,柳傳志在中科院計算所的支持下創辦了聯想集團的前身—中科院新技術發展公司,從公司名字和背靠的中科院來看,聯想屬於「技術公司」、「 科技 公司」。然而聯想的第一桶金卻不是通過「技術」獲得的,而是貿易獲得的,說起來難免有點「諷刺」。

通過貿易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聯想「不忘初心」,1990年取得PC生產許可證,聯想牌電腦在國內市場推出,這才算真正回歸到技術領域、 科技 領域。

我們不否認聯想集團在微機領域的地位,曾經的聯想電腦也是國貨之光,深受消費者青睞。但目前很多消費者對聯想電腦越來越不「感冒」,因為聯想雖有「高 科技 、新 科技 」之表,但「組裝公司」的帽子卻一帶肢直摘不掉,比如聯想曾部分收購IBM、摩托羅拉、日本一些電腦品牌,業務范圍和品牌雜七雜八,但關鍵配件多源自進口,與其說是在研發電腦,不如說是在組裝電腦,這一點從聯想低研發投入上就可見一斑:

聯想在2019財年、2020、2021三年研發投入占收入的比例分別是2.98%、3.27%、2.92% ,這個研發投入比有多低?且不與華為做對比,就說科創板上的這些企業,近三年研發投入平均佔比為9.43%,聯想集團不及平均水平的1/3,實在是太低了,難怪被冠上「組裝公司」的頭銜。

不僅研發投入比低,負債率也很高,這很難讓人把上市是為了「發展業務」聯系在一起,更容易把「上市圈錢還債」聯系在一起:

根據前一段時間聯想發布的招股書,最近3年, 聯想負債率分別是86.34%、87.37%和90.5% ,負債率呈現上升趨勢,雖然凈資產有237.17億元之多,但負債總額卻有千億之多。那麼聯想上市是為了「發展業務」?是為了發展技術和高 科技 ?恐怕沒那麼單純,圈錢還債的味道更濃一些。

除了詬病於研發投入比低、負債率高以外,高管薪酬太高也被詬病:從數據來看,近三年, 聯想董事、高管、核心技術人員的薪酬總額是5.65億元、9.09億元和9.34億元,占凈利潤的13.30%、16.25%、10.75%。 把高管薪酬佔比和研發佔比作個對比你會發現,凈利潤用在給高管發放薪酬的比例是研發投入的3-5倍。

反觀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遠高於聯想;另外,華為幾乎「全民持股」,通過員工持股平台,99%以上的股份在員工手裡,作為創始人的任正非占股不到1%,且還在連年減持,讓步股份於員工。

寫到這里,把聯想和華為放在一起,難免有點「臉紅」,華為在 科技 研發上越投越多,而聯想有點跑偏了。

正是因為以上原因,上交所在9月30日受理了聯想重回A股的IPO申請,但10月8日就被打回了,聯想上市終止,從始到終用時8天,成為史上最短時間內被終止的科創板IPO的企業。

聯想的胃口似乎有點大,200多億元的凈資產竟然想募資100億,要知道在港交所上市20多年,目前的市值不過才900億,想回A股圈100億?想得有點多、有點不切實際。

至於華為為什麼不選擇上市,我想就不必過多解釋了,華為如果想上市,從體量、資產負債比、在 科技 領域的地位等方面都是符合的,而且上市必然會受到資本的青睞,市值暴漲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任正非的華為沒有上市的想法,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不想染指資本市場,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高 科技 研發上,這與絕大部分企業「上市圈錢、一夜暴富」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凈資產?這些傢伙往往把資產價值通過賄賂評估高高的,故可大打折扣。

⑨ 誰知道聯想集團現在的總資產有多少

聯想集團的凈資產只有234.5億,而收購IBM、摩托羅拉等企業產生的318億商譽10多年未計提減值,遞延所得稅還有154億,若是現在進行清算,立時就資不抵債了。在拖欠供應商上千億貸款的情況下,聯想集團27名高管層於2020年還拿走了9.34億元的天價薪酬,把上市公司的錢塞滿自己的腰包,然後把風險和債務留給母校、銀行和供應商。
拓展資料
一、 組織架構
聯想和微軟簽署合作備忘錄 聯想集團全球分為2大總部,第1個是位於中國北京市聯想集團全球行政總部的所在地聯想中國大廈,第2個是2004年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全球PC業務時在紐約剛設立的臨時總部,稱為聯想國際。而中國北京市聯想集團聯想中國大廈是聯想集團真正的全球行政總部所在地。2004年中國聯想集團收購美國IBM全球PC業務後,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聯想在全球有27000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
二、 聯想控股的股權結構變化控股的主要股東
1、國科控股:國科控股歷屬中科院,是聯想控股第一大股東。
2、聯持志遠和聯恆永信,兩者是聯控的員工持股平台,源於2001年成立的聯控員工持股會,股東為聯想控股600多位老員工。
3、泛海控股,2009年國科控股公開掛牌轉讓聯想控股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泛海控股。
4、王玉鎖,2019年1月聯想控股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國天然氣大王新奧能源實控人王玉鎖,聯恆永信向新奧國際出售5409萬股,每股價格21.56港元,總對價11.66億港元。
5、柳傳志等高管持股,2011年12月泛海控股將9.6%聯控股權轉讓給柳傳志5名自然人。
三、 聯想控股到底值多少錢
聯想集團持股市值為人民幣155億元(175億港元),神州租車持股市值為55億(63億港元),聯保投資持股根據最近一次轉讓估值9億元,拉卡拉根據最近一筆轉讓估值為19億元;翼龍貨估值21億元 金融服務業務中的正奇金融估值93億元,漢口銀行給予10倍PE對持股估值159億元,蘇州信託給予15倍PE對持股估值94億元。

⑩ 華為和聯想和宏碁和華碩的市值是多少

華為沒有上市,華碩電腦以229.93億美金,聯系104億美金,宏基27億美元。
滿意請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一隻股票漲停了還有幾萬人在買 發布:2025-02-08 08:55:19 瀏覽:652
股市均線多頭排列周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8 08:46:07 瀏覽:908
中行理財怎麼取出 發布:2025-02-08 08:38:14 瀏覽:97
合盛硅業股票歷史最高是多少錢 發布:2025-02-08 08:08:02 瀏覽:164
股權拍賣成功要繳什麼稅 發布:2025-02-08 08:05:53 瀏覽:356
減產對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2-08 08:05:03 瀏覽:801
貨幣資本輸出在什麼時期 發布:2025-02-08 08:01:36 瀏覽:414
退市有什麼股票 發布:2025-02-08 07:57:06 瀏覽:895
陽煤化工股票歷史交易明細 發布:2025-02-08 07:57:06 瀏覽:198
心形貨幣如何認購 發布:2025-02-08 07:47:31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