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下面每一種發展會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A. 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是如何影響貨幣供給量的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量的政策行為。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入有價證券:→直接增加基礎貨幣→調控貨幣供應量 買賣有價證券也可以影響有價證券價格→調節社會信用量。
效果:①主動性強,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動進行操作; ②靈活性高,買賣數量、方向可以靈活控制;③調控效果和緩,震動性小;④影響范圍廣。局限性:①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②要有一個發達、完善的金融市場,且市場必須是全國性的,市場上證券種類齊全並達到一定規模;③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B. 請簡述若央行決定下調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會如何影響市場貨幣供給
如果央行決定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將會有效增加市場的貨幣供給量。例如每下調一個百分點,就會增加8000億元左右的貨幣供應量。
C. 1. 解釋以下事件是如何影響貨幣供應量M1和M2 (上升還是下降)的:
M1=流通中的通貨+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和儲蓄存款
所以,解答是:
1)M1由於通貨的減少而減少。M2由讓塌於M1的減少而減少;
2)活期轉儲蓄基滑殲,則M1減少,M2不變;
3)同理,搏沖M1增加,而M2不變
D. 儲戶是如何影響貨幣供給的
儲戶是如何影響貨幣供給的說明中央銀行、銀行、儲戶三者分別如何影響貨幣供給。找考題網
參考答案: (1)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影響貨幣供給,從而改變非借入性的基礎貨幣。它也可以通過向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增加借入性准備金. (↓點擊『點擊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找考題網
存款銀行行為如何影響貨幣供給_網路教育
貨幣供給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銀行系統向經濟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行為。貨幣供給的必然結果是在經濟中形成一定的貨幣供給量。搭仔物
網路戚運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哪些-財經窩
影響貨幣供應的因素包括商業銀行的信貸收支、黃金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財政收支。貨幣供應是指國家發行一定數量的貨幣支持和幫助社會經濟運作,以配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貨幣供應反映在央行指導下...
財經窩2022-09-13
其他人還搜了
儲戶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影響貨幣供給量的因素
不同的主體是如何影響貨幣供給的
中央銀行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貼現率提高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市場利率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哪些-財梯網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商業銀行的信貸 收支,黃金外匯儲備,國際收支,財政收支狀況。貨幣供應量指 的是在某一時期,國家為了配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發行一定量的貨幣用以支持,並為社會經濟運作...
財梯網2021-02-09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哪些-鐵華圖
下面去看看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哪些1.基礎貨幣的決定因素及實證分析基礎貨幣由流通現金與商業銀行的准備金之和構成,基礎貨幣是創造貨幣供應量的基礎。由於我國的
www.tiehuatu.com2021-12-20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哪些呢-叩富網
基礎貨幣是具有使貨幣供給總量倍數擴張或收縮能力的貨幣。它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即中央銀行投放並直接控制的貨幣,包括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和公眾持有的通貨。在現代經濟中,每個國家的基礎貨幣...
叩富網2018-07-18
儲戶用銀行存款賬戶中的部分存款償還信用卡,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回答:2
儲戶用銀行存款賬戶中的部分存款償還信用卡,對貨幣供給的影響?影響並沒有太大。信用卡替代流通中的現金後則可能使得基礎貨幣虛擬化,從而減少了流通中的現金,在銀行存款准備金總額...
網路知道2022-12-08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哪些?[有幫助]叩富網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一)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與貨幣供應量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發行權、基礎貨幣管理權、信貸總量控制權、利率調節權得到強化,但還有少量失控情況。(二)財政收支與知液貨幣供應量...
叩富網
減少消費增加儲蓄對貨幣供給的影響_網路知道
回答:1
增加儲蓄會使總的均衡收入減少。按照凱恩斯主義 的說法,消費越多,國民收入也就越高,經濟發展也就越好。但是這產生了一個問題或者說是悖論,因為增加儲蓄對家庭或者個人來說,是有利於財富的累積,能提高效用的。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儲蓄的增加,個人投資和消費會減少,這就會使社會總的...
網路知道2022-11-19
貨幣供給過程的三位參與者有哪些?它們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回答:2
貨幣供給過程的三位參與者:美聯儲、銀行及儲戶。應答時間:2021-04-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網路知道2021-04-20
相關搜索
貨幣供給的三個參與者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哪些
中央銀行是如何影響貨幣供給的
減少貨幣供給對利率的影響
降低貼現率對貨幣供給產生的影響
存款銀行行為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貨幣供給增加如何影響總需求
影響貨幣供給量的因素有哪些
基礎貨幣對貨幣供給量有什麼影響
商業銀行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E. 試述貨幣形式發展演變的規律,以及貨幣形式的發展演變對經濟的影響
1 )貨幣形式旅鋒派經歷了從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紙幣、存款貨幣)的演變; 2 )貨幣形式的發展表明:貨幣本身作為商品的價值的大小對貨幣發揮各種職能的影響越來越小,貨幣形式從最初具有實在價值的商品演變為完全沒有內在價值的符號;貨幣形式的發展越來越便利於貨幣發揮交易媒介的職能; 3 )貨幣形式的發展對拆賀經濟的影響:
第一、貨幣形式從實物貨幣發展到金屬貨幣,再到以紙幣和存款貨幣為重要形式的信用貨幣,每一個變化都使貨幣在發揮交易媒介功能時更加便利,交易效率不斷提高; 第二、貨幣形式發展到信用貨幣階段,貨幣數量的變化更加具有彈性,能夠更好地滿足快速增長基稿的商品勞務和金融資產交易對交易媒介的需要; 第三、一國貨幣當局能夠通過調節貨幣供應量對經濟進行調控。
F. 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如何影響貨幣供給
三大貨幣政策工具的優缺點
再貼現業務的主要優點是,它有利於中央銀行發揮最後貸款者的作用,並且既能調節貨幣供給的總量,又調節貨幣供給的結構。再貼現業務的主要缺點是再貼現業務的主動權在商業銀行,而不在中央銀行,這就限制中央銀行的主動性;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有限。繁榮時期提高再貼現率未必能夠抑制商業銀行的再貼現需求,因為商業銀行的盈利更高;蕭條時期降低再貼現率也未必能刺激商業銀行的借款需求,因為此時的盈利水平更低。而且再貼現率不能經常調整,否則市場利率的經常波動,會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此外,再貼現業務的最大缺點在於它具有順經濟走勢的傾向,繁榮時期的物價上漲使得再貼現票據的金額上升,貨幣供給增加;蕭條時期的物價下跌,又使得再貼現金額下降,貨幣供給減少。貨幣政策因此可能在繁榮時期「火上加油」,而在蕭條時期「雪上加霜」。
公開市場操作具有如下優點:第一,中央銀行能及時運用公開市場操作,買賣任意規模的有價證券,從而精確地控制銀行體系的准備金和基礎貨幣,使之達到合理的水平。雖然其發生作用的途徑同再貼現率政策和准備金政策基本相同,但它的效果比這兩種政策更為准確,並且不受銀行體系反應程度的影響。在公開市場操作中,中央銀行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實施貨幣政策。依弗里德曼之意,中央銀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是「主動出擊」,而非「被動等待」。第二,公開市場操作沒有「告示效應」,不會引起社會公眾對貨幣政策意向的誤解,因而,也不會造成經濟的不必要紊亂。這就可以使中央銀行連續、靈活、不受時間數量方向限制地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而不會因為經濟主體的適應性調整,造成經濟運行的紊亂,即使中央銀行出現政策失誤也可以及時進行修正。這是具有強烈「告示效應」的再貼現率政策和准備金政策所做不到的。第三,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不決定其它證券的收益率或利率,因而不會直接影響銀行的收益。另外,公開市場操作可以普遍運用,廣泛地影響社會經濟活動。據此,弗里德曼堅持主張中央銀行可以用公開市場操作,完全取代法定準備金制度和進行再貼現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1)中央銀行必須具有強大的、足以干預和控制整個金融市場的金融實力;(2)要有一個發達、完善和全國性的金融市場,證券種類齊全且達到一定規模;(3)必須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如沒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就不能通過改變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來影響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業務最大的不足是缺乏這三個條件的國家不能有效地運用這個政策手段;此外,它的收效緩慢,因為國債買賣對貨幣供給及利率的影響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緩慢地傳導到其它金融市場,影響經濟運行。
與其它貨幣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備金政策具有如下優點:(1)中央銀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權,它是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實施的手段;(2)存款准備率的變動對貨幣供應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確定,各商業銀行及其它金融機構都必須立即執行;(3)准備金制度對所有的商業銀行一視同仁,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同樣受到影響。
存款准備金政策的不足之處在於:一是作用過於巨大,其調整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心理預期的影響都太大,不宜作為中央銀行日常調控貨幣供給的工具,中央銀行因此有將准備率固定化的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業銀行超額存款准備的影響。在商業銀行有大量超額准備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會將超額准備的一部分充作法定準備,而不收縮信貸規模,這就難以實現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給的目的。
G. 論述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公眾是如何影響貨幣供給的
中央銀行兄鍵陸增加貨幣發行、中央銀行亮缺調節商業銀行的可運用資金量、商業銀行派生資金能羨頃力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企業和居民的貨幣需求狀況等因素。
H. 利率如何 影響貨幣供求
貨幣供應量=基礎貨幣*貨幣乘數,貨幣供應量更多是由央行決定的。利率影響的是貨幣需求,利率的變動確實能導致貨幣在市場上的流動性發生變化,這當然可以導致市場上對貨幣的供需變化。利率上升,貨幣需求下降,利率下降,貨幣需求上升。
拓展資料:
貨幣供應量(money supply;supply of money)亦稱貨幣存量、貨幣供應,指某一時點流通中的現金量和存款量之和。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
現在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統計是以天為基本單位,所謂的某年某月某日的貨幣量實際上是吞吐貨幣的銀行每日營業結束之際那個時點上的數量。在這個基礎上,月貨幣量如果指的是月平均量,計算的細一些,可以是全月每天貨幣量的平均。粗一些,可以是月初、月末兩個貨幣存量數的平均。同樣,年的平均貨幣量計算亦是如此。對有些問題的分析,也可用月末、季末、年末貨幣余額這樣的數字。貨幣供應量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變動情況則是一國制定貨幣政策的依據。
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情況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解釋不同,各國中央銀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有狹義貨幣供應量(流通中的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總和)和廣義貨幣供應量(狹義貨幣供應量再加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總和)之分。
一般說來,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和貨幣性,隨時都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過程,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由於可以隨時支取、隨時簽發支票而進入流通,因此其流動性也很強,也是影響市場供求變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資產,如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雖然也是購買力的組成部分,但必須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進入市場購買商品,因此其流動性相對較差,它們對市場的影響不如現金和活期存款來得迅速。
I.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他們如何影響貨幣供給量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和選擇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間接信用指導等)。
應答時間:2022-01-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J. 談談貨幣供給量的影響因素
貨幣供給量決定於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這兩個因素,且是這兩個因素的乘積。這兩者又受多種復雜的因素影響。
一、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是具有使貨幣供給總量倍數擴張或收縮能力的貨幣。它表現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即中央銀行投放並直接控制的貨幣,包括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和公眾持有的通貨。
在現代經濟中,每個國家的基礎貨幣都來源於貨幣當局的投放。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主要有三條: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具體又有以下10項決定因素:
1、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
2、中央銀行收購黃金、外匯;
3、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或再貼現;
4、財政部發行通貨;
5、中央銀行的應收未收款項;
6、中央銀行的其他資產;
7、政府持有的通貨;
8、政府存款;
9、外國存款;
10、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的負債,是商業銀行及整個銀行體系賴以擴張信用的基礎。基礎貨幣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改變貨幣供給量。在貨幣乘數一定的情況下,基礎貨幣增多,貨幣供給量增加;基礎貨幣減少,貨幣供給量減少。
二、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也稱貨幣擴張系數,是用以說明貨幣供給總量與基礎貨幣的倍數關系的一種系數。
在基礎貨幣一定的條件下,貨幣乘數決定了貨幣供給的總量。貨幣乘數越大,則貨幣供給量越多;貨幣乘數越小,則貨幣供給量就越少。所以,貨幣乘數是決定貨幣供給量的又一個重要的,甚至是關鍵的因素。但是,與基礎貨幣不同,貨幣乘數並不是一個外生變數,因為決定貨幣乘數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決定於貨幣當局的行為,而決定於商業銀行及社會大眾的行為。
貨幣乘數的決定因素主要有5個,它們分別是活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定期存款的法定準備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額准備金率及通貨比率。其中,法定準備率完全由中央銀行決定,成為中央銀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額准備金比率的變動主要決定於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行為,商業銀行經營決策又受市場利率、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難易程度、資金成本的高低、社會大眾的資產偏好等因素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貨比率決定於社會公眾的資產選擇行為,又具體受收入的變動、其他金融資產的收益率、社會公眾的流動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響。
綜上所述,貨幣供給量是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及社會公眾這三個經濟主體的行為所共同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