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為什麼能夠創造貨幣
1. 為什麼商業銀行具有貨幣創造的機制
商業銀行因為具備了三個條件:
實行完全的信用貨幣流通;
實行比例存款准備金制度;
廣泛採用非現金貨幣結算方式。
銀行的貨幣創造機制是指一筆相對小額的存款被存入銀行之後,由於銀行的放貸機制可以使得貨幣市場上的貨幣總量遠遠大於初始存款額,而且法定準備金率越小,銀行系統創造貨幣的效果越顯著。
2. 商業銀行是怎麼創造貨幣的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是利用貨幣創造乘數,把一筆存款通過銀行系統而對貨幣供給量所產生的倍數作用。
做一個簡單的模型:假如全社會就一家銀行,有存款100元,假設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20%,那麼法定存款准備金就要有20元,剩下的80元是超額准備金,這塊是可以用來放貸款的,比如房貸。
假設,買房要貸款20元,首付10元,總價30元。這30元給開發商(猜握開發商再分給誰先不要管),拿到這30元之後,再存進這家銀行里。
那麼,首先做第一筆處理:提現10元,然後貸款20元,開發商收到30元,但還沒有存進銀行。這個時候,存款就是100-10=9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90×20%=18元,超額存款准備金就是90-18-20 = 52元。
然後開發商再把這30元存進銀行里:那麼存款就變成90+30=120元,法定存款准備金就是120×20%=24元,或者18+30×20%=24元,超額准備金就是 52+ 30×80% = 76元,總計120元。
整個貨幣系統中就「多了」20元,這20元,實際上就是拿未來30元工資做抵押,創造出來的貨幣。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在貸款的過程中,M2增加了20元。
(2)商業銀行為什麼能夠創造貨幣擴展閱讀: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
1、四大因素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現金漏損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2、貨幣乘數
貨幣乘數可以從兩個方面起作如慎用:它既可以使銀行存款多倍擴大,又能使銀行存款多倍收縮。因此,中央銀行控制准備金和調整准備率對貨幣供給會產生重大影響。
3. 14.1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14.1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1.銀行創造貨幣就是銀行通過存貸款業務使流通中貨幣量增加。
2.銀行能創造貨幣的關鍵在於現代銀行是部分准備金制度,即銀行不用把所吸收的存款都作為准備金留在金庫中或存入中央銀行,只要按中央銀行規定的法定準備率(中央銀行規定的銀行所保持的最低准備金與存款的比率)留夠准備金就可以,其他存款則可以作為貸款發放出去。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以後,一般並不取出現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貸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以便隨時開支票使用。存款的增加就是流通中貨幣供給量的增加。這樣,商業銀行的存款與貸款活動就會創造貨幣,在中央銀行貨幣發行量並未增加的情況下,使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用公式表示為:D=R/r。這說明法定準備率的高低決定銀行能創造出的貨幣的多少。
3.銀行所創造的貨幣量與最初存款的比例,稱為簡單貨幣乘數,它實際上就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用公式表示為:
典型例題:簡單貨幣乘數與貨幣乘數的計算
商業銀行通過存貸款業務可使流通中貨幣量增加。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其公式為:D=R/r。
銀行所創造的貨幣量與最初存款的比例,稱為簡單貨幣乘數,它實際上就是法定準備率的倒數。用公式表示為:m=D/R=1/r。
中央貨幣控制的僅僅是基礎貨幣(商業銀行的准備金與社會公眾所持有的現金之和),由於商業銀行有創造貨幣的機制,所以基礎貨幣變動量並不等於流通中的貨幣變動量。市場貨幣供給量會因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機制而多倍的擴張或收縮。貨幣乘數是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之比。貨幣乘數的公式為:mm=M/H=(cu+1)/(cu+r)。
在計算簡單貨幣乘數與貨幣乘數時,可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步驟1:確定已知的條件。
步驟2:確定採用哪個公式,並將已知的數據代入公式進行計算。
步驟3:根據計算結果,回答所問的問題。
例1:如果銀行最初吸收的存款為100萬元,准備率為0.1,計算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的貨幣量及簡單貨幣乘數。
分步解析:
步驟1:已知R=100萬元,r=0.1
步驟2:確定計算公式採用D=R/r,m=D/R=1/r。將已知數據代入公式:
D=R/r=100/0.1=1000(萬元)
m=D/R=1000/100=10。
步驟3:根據以上的計算結果,商業銀行體系所能創造的貨幣量為1000(萬元),簡單貨幣乘數為10。
試一試
根據以上例題,試著做一下下面的題目,提高一下自己的能力,然後再看題目解析。
已知一經濟中存款為5 000億元,通貨為1000億元,准備金為500億元。計算現金-存款率、准備金率及貨幣乘數。
4. 請問為什麼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准備金可以創造貨幣
因為有乘數效應。
貨幣乘數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供應量擴張關系的數量表現,即中央銀行創造或縮減一單位的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
完整的貨幣(政策)乘數的計算公式是: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而貨幣(政策)乘數的基本計算公式是: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供給等於通貨(即流通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的總和;而基礎貨幣等於通貨和准備金的總和。
5. 商業銀行如何創造貨幣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
註:貨幣創造又叫做貨幣擴張,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機構或個人)通過信貸關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銀行體系內流通貨幣量擴大的金融行為。
(5)商業銀行為什麼能夠創造貨幣擴展閱讀:
創造貨幣的三大基本條件:
1、創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創造是指在整個銀行系統內利用超額准備金進行貸款或投資的過程中,活期存款的擴大所引起的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又稱「貨幣製造」。商業銀行收到一筆現金,除留足法定準備金外,其餘部分進行貸款或購買有價證券,但支付方式是相應增加借款人或證券賣主在該行戶頭中的活期存款進行的。
因而製造了一筆派生存款。收款人將支票存入與他往來的另一家銀行,第二家銀行仍然以相同的方式貸出去,又會創造另一筆派生存款。如此類推。銀行系統可以創造數倍於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貨幣製造表現受法定準備金的影響,而實際是受客觀經濟發展的影響。
2、部分准備金制度:
准備金的多少與派生存款量直接相關。銀行提取的准備金佔全部存款的比例稱作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越高,提取的准備金越多,銀行可用的資金就越少,派生存款量也相應減少;反之,存款准備金率越低,提取的准備金越少,銀行可用資金就越多,派生存款量也相應增加。
3、非現金結算制度:
在現代信用制度下,銀行向客戶貸款是通過增加客戶在銀行存款帳戶的余額進行的,客戶則是通過簽發支票來完成他的支付行為。因此,銀行在增加貸款或投資的同時,也增加了存款額,即創造出了派生存款。如果客戶以提取現金方式向銀行取得貸款,就不會形成派生存款。
6. 銀行是如何創造貨幣的
這個是專業問題哦~~我想應該沒有人知道,
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平常我們看到的銀行,什麼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這些銀行是不能創造貨幣的,
貨幣的製作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完成的,所有的商業銀行都是從中國人民銀行拿的錢。
不然為什麼人民幣上寫的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呢~~對吧~~
7. 商業銀行為什麼能夠創造貨幣論述題
商業銀行以經營工商業存款、放款為主要業務,並為顧客提供多種服務。商業銀行的資金來自活期存款、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及自己發行股票、債券等,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用在貸放短期放款、中期放款和長期放款,而且還可以辦理信託放款、租賃業務、有價證券投資等。
中央銀行發行的現金,只佔貨幣M1的一部分。除現金之外的貨幣是怎樣產生的?從銀行體系的總體來看,它能夠創造存款——派生存款,存款是貨幣,所以說,商業銀行也可以創造貨幣。
要理解商業銀行體系如何創造存款,我們通過一個虛擬的例子來說明:
假定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率為10%。
首先,假設某儲戶A,把1000元現金存入某商業銀行(簡稱為銀行1),銀行將存入銀行1將100元作為准備金,而將其餘900元用於貸款或購買各種債券。比如,它將這900元放貸給B,B把900元用於購買衣服,結果這900元到了衣服銷售者C的手中,我們假設C把錢全部存入銀行2;這樣,銀行2增加900元存款,然後,它留下10%的准備金,即90元,把其餘的810元放貸給農戶D,農戶D用之購買肥料,結果這810流到了肥料銷售商E的手中,E把它存入銀行3,這樣,銀行3增加了810元的存款。銀行3把81元留下,其餘也放貸出去,···,這個過程一直可以持續下去。
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結果將是最初1000元新增現金的10倍,達到10000元。我們把10倍稱為貨幣供給乘數。它是法定準備金的倒數。
銀行體系創造貨幣的結果
商業銀行可以創造貨幣——派生存款,但其能力受制於中央銀行,原因是,准備金率中的很大一部分屬於法定準備金率,中央銀行改變法定準備金率,就可以對商業銀行的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施加重要影響。
當然,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自己的經營活動來改變超額准備金率,從而影響貨幣供給量。
重點分析:
1 .基礎貨幣與原始存款的關系
基礎貨幣是指起創造存款貨幣作用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這兩者總和。原始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備金的存款,包括商業銀行吸收的現金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它是基礎貨幣的一部分。所以基礎貨幣大於原始存款。
2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關系
將存款劃分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是從理論上說明兩種存款在銀行經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實上,在銀行的存款總額中是無法區分誰是原始存款誰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並不是虛假存款,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過程也不是創造實際價值量的過程,而是創造價值符號的過程。
3 .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與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關系
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與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關系,實際上是一種源與流的關系。因為中央銀行掌握著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源頭 — 基礎貨幣的創造與提供;商業銀行作為直接貨幣供給者,其創造存款貨幣的存貸活動,從而能提供的貨幣數量,均建立在基礎貨幣這個基礎之上。
8. 商業銀行是如何創造信用貨幣的其創造存款貨幣的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制約
商業銀行通過信貸關系創造貨幣。
貨幣創造過程如下:
甲銀行吸收存款提取部分比例准備金後向A客戶發放貸款,形成客戶在甲銀行的貸款,A客戶用所得貸款進行轉帳支付,形成乙銀行B客戶的存款增加,乙銀行繼續前面過程。銀行體系可以派生出數倍的存款貨幣。
制約因素如下:
1、部分准備金制度:
又稱存款法定準備金制度,是指為防止信用過度創造,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的存款必須按一定比例上繳中央銀行作為法定存款准備金,商業銀行不得動用,其餘部分可以用於放款的制度。故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對銀行信貸能力有很強的制約作用。
2、非現金結算制度:
個人可以通過開出支票進行貨幣支付,銀行之間的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時的主要制約因素。
3、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必須從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存款准備金,上繳中央銀行,商業銀行不得動用。
4、提現率: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提現率又能稱現金漏損率,是指現金漏損與銀行存款總額的比率,這也是影響存款擴張倍數的一個重要因素。
5、超額准備金率:商業銀行為了安全和應付意外之需,實際持有的資金准備金常常多於法定存款准備金,從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
(8)商業銀行為什麼能夠創造貨幣擴展閱讀
相關影響:
信用貨幣體系克服了金本位制下貨幣供應缺乏彈性的致命缺陷,政府貨幣當局在應對經濟危機時有了更大的調控空間。
但其最大的危險性在於政府的貨幣發行規模擺脫了黃金儲備的束縛之後,很容易失控,各國政府的負幣當局在貨幣發行規模上已經在傳統教科書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所嚴格禁止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他們在貨幣發行上的膽子也越來越大了,從超過GDP的1%到百分之幾百。
由於紙幣的信譽依賴於政府信用,—旦政府出現財政或貨幣危機,信用貨幣便會一文不值,從而造成社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