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元市值有多少
㈠ 晶元股票有哪些
1、士蘭微(600198):晶元概念龍頭股。公司擁有多項核心專利技術,並參與承建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無線網路與晶元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2、ST大唐(600460):晶元概念龍頭股。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全面掌握上述核心技術的晶元廠家。
3、ST丹邦(002618):晶元概念龍頭股。公司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從柔性材料到柔性封裝基板到晶元封裝組件等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為客戶提供設計、製造、服務的完整柔性互聯及封裝解決方案。
拓展資料:
國產晶元龍頭股
A股半導體晶元相關的股票很多,能算得上龍頭的大部分都是市值比較高、發展比較好的企業。國產半導體晶元龍頭企業股票有比亞迪、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國電南瑞、卓勝微、TCL科技、三安光電、北方華創、中環股份、聞泰科技、長電科技、盛邦股份等,這些都能算得上是龍頭股票,具體的詳情看下面。
1、比亞迪(002594),目前市值4948億,比亞迪半導體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C,智能感測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2、中芯國際(688981),目前市值4292億,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而集成電路是指採用一定的工藝將數以億計的晶體管、三極體、二極體等半導體器件與電阻、電容、電感等基礎電子元件連接並集成在小塊基板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備復雜電路功能的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封裝後的集成電路通常稱為晶元。
3、韋爾股份 (603501),目前市值2474億,公司主營業務為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等半導體產品的研發設計以及被動件(包括電阻、電容、電感等)、結構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導體產品的分銷業務。
4、卓勝微(300782),目前市值1362億,公司主營業務為射頻前端晶元的研究開發與銷售主要向市場提供射頻開關射頻低雜訊放大器等射頻前端晶元產品並提供IP授權,應用於智能手機等移動智能終端。
5、TCL科技(000100),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收購天津中環電信息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其主要資產為「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權「中環半導體」核心業務為半導體矽片材料和光伏材料及組件。
㈡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元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自從華為遭遇美國打壓,台積電停止代工合作後,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了大陸最大的晶元代工廠中芯國際。去年以來,中芯國際受到追捧,獲得各路資本青睞,並且最快過會,成功登陸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億元,成為了A股的一匹黑馬。
不過,肩負重任的中芯國際,也是如履薄冰,彼時最多能夠實現14nm的量產,而競爭對手台積電卻已經實現7nm量產,還在沖關更高的技術,兩者差距依舊不小。當然,最大的不安還是來自美國,隨時可能面臨打壓。
如他自己所說,來中芯國際不是為了高官厚祿,就如當年張汝京和團隊來大陸一樣,他們都是為了夢想。梁孟松帶領團隊從28nm到7nm,完成了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據了解,7nm在明年就可以進入風險量產。短短3年多時間,在梁孟松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就完成了別的企業十幾年才能做成的事情,確實是貢獻巨大。
截至2019年底,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持股17%、第二大股東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持股15.7%、第三大股東是紫光集團7.4%,由此可見,中芯國際基本成為了國資背景的企業,台積電以及其他外資佔比已經很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芯國際還傳出內訌,實屬不應該。作為中國大陸晶元代工領頭羊,中芯國際的責任不可謂不重。只希望在梁孟松請辭後,中芯國際能夠平穩度過,它不應該在為內訌而自我消耗。
㈢ 2021.08.05 聊聊晶元和新能車行業
我們之前在三月份的時候推薦大家關注CS新能車指數和相關指數基金,
後來在五月份科創50ETF低迷的時候,推薦大家關注科創50指數和晶元半導體行業,
最近這兩個行業成了市場最熱門的「賽道」,累計漲幅也很可觀,
但是對於這兩個行業的長期未來前景,市場爭論也異常激烈,
昨天我們發了一個圖片簡版內容,主要是想說從昨天開始對這兩個行業的推薦暫告段落,
這段時間開始不再推薦之前未持有相關行業個股或者基金的投資者再往裡沖了,
對於已經持有相關行業個股和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可以繼續持有看情況再決定後續操作。
所以我們今天的更新主要從行業本質和市場對行業發展周期的反饋這兩個角度說一下,
為什麼我們要暫停對這兩個行業的推薦。
我們之前就說過「缺芯」和自主化戰略對於晶元行業有積極作用,
所以我們對含「芯」量比較高的科創板指數予以重點關注和積極參與,
其實晶元行業是個兩級分化比較嚴重的行業,
自主化戰略和「缺芯」剛好影響的就是這個行業當中的兩級,
我們之前被「卡脖子」,目前努力謀求自主化的主要是應用在高端手機和PC上的高端晶元,
所以市場也因為自主化戰略對晶元行業予以了重點關注,
那一波行情主要發生在2019年初——2020年7月份,
之後整個行業經歷了一波大幅的調整,直到回踩了周線MA99均線,
又遇上「缺芯」的影響,以及從其它抱團股撤離的資金到晶元行業上抱團,
才有了最近這幾個月的加速上漲行情,經歷這兩輪上漲之後,整個行業的估值已經比較高了。
但是還會有投資者覺得,晶元行業是高新 科技 ,估值再高也是正常現象,
萬一我國在高端晶元上獲得了徹底的突破,那多高的估值都能撐得起來。
但是我們冷靜的橫向對比一下,世界上已經掌握先進製程的晶元企業目前的估值,
美國高通,驍龍晶元的生產廠家,市盈率18倍,市凈率21倍,總市值1690億美元;
英特爾,市盈率12倍,市凈率2.6倍,總市值2179億美元;
超威半導體(AMD),市盈率38倍,市凈率18倍,總市值1288億美元。
我們能明顯的看到,世界頂級的晶元企業估值不是按 科技 股在美股的估值並不高,
不是按照新興行業或者 科技 行業的估值給的,而是按照高端製造業給的估值。
再看看中國目前處於努力追趕期的晶元相關上市公司,
北方華創,市盈率368倍,市凈率32倍,總市值2145億人民幣;
中芯國際,市盈率104倍,市凈率5.1倍,總市值2604億人民幣;
中微公司,市盈率234倍,市凈率11倍,總市值1414億人民幣。
我們能明顯的看到,中國晶元行業的頭部企業,
其估值按照高新 科技 企業給的話,也處於比較高的水平了,
高 科技 行業產品越落地越成熟,估值水平也會從前景估值向成長估值甚至傳統估值轉變,
大家可以算一下,要是中國的晶元行業估值水平和國際接軌,給20倍—25倍的高端製造業估值的話,
以目前這幾家晶元相關企業,凈利潤水平要到什麼程度才能撐住現在的總市值和股價?
如果中國高端晶元獲得徹底的突破,國產手機和PC肯定會優先使用「中國芯」,
但是不會增加全世界對高端晶元的總的需求量,
說白了我們突破後要去瓜分國際巨頭占據的存量市場,而不會帶動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
前景估值期的階段性泡沫和非理性高估,我們會用一定的技術分析方式進行追蹤,
就像我們現在也手握含「芯」量很高的科創板,
但是我們不會把現階段的估值和情況當成長期未來,
在風口期即將過去之前,會適當退出,等它變成成長型時再進入,
成長性消退我們再退出, 等到它變成傳統價值股或者周期股之後,
再按照對待傳統價值或者周期股的方式再進入。
因為所有的行業都不可能永遠處於新興期,早晚要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
而「缺芯」主要表現在中低端晶元上,這一塊我們技術上問題不大,
但是企業糾結的是長期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也就是說,最近的「缺芯」是受疫情影響和市場短期需求增長導致的,
這種情況有點像交通部門每年都要應對的春節和黃金周交運高峰,
如果交通部門按照春節和黃金周的需求量去鋪設基礎設施和運行車次的話,
春節和黃金周期間確實能增加收入,也緩解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
但在非春節和黃金周的大多數時間里,都要背上沉重的支出包袱。
中低端晶元擴張產能的投入非常高,但是整個行業的競爭比較激烈,利潤率又比較薄,
所以相關企業對快速擴張產能這個事,一直都比較猶豫,
如果想通過漲價來轉嫁成本的話,又會導致使用中低端晶元的企業壓力上升,
這個是國家和消費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產能發力比市場預期慢,
而且即使在產能上發力的話,長期收益的增長並沒有投資者想像的那麼大。
因此,我們對整個晶元行業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
高端晶元突破情況暫不明朗,中低端晶元利擴產和利潤率上升不確定的情況下,
只能從之前的趨勢性機會推薦轉入到謹慎保守狀態當中,
短期只要晶元行業指數暫時沒有走出明確的頭部形態,
持有相關個股和基金的投資者倒是可以繼續跟進觀察,有異常情況再退出也來得及。
說完晶元行業,我們再看一個行業指數的走勢圖,
看這個行業指數的走勢圖,很多投資者的第一反應會覺得這個新能車行業,
其實不是,這個行業指數是2010年——2015年的高鐵行業指數。
這個才是CS新能車行業指數,兩者之間的走勢是不是有很高的相似度?
我們之前講過價值投資的三大流派之間的分歧,
前景價值——成長價值——傳統價值看似是分歧很大的三個方向,
但很有可能最後這三派投資者在不同的事情看好的是同一隻股票,
典型的代表就是高鐵行業,2011年的時候市場視高鐵為戰略性新興行業,
市場對其的期待不亞於今天的新能源 汽車 和光伏,
凡是和高鐵相關的個股股價都有大幅上漲。
但是在之後的幾年當中,高鐵行業的營收並沒有到達出投資者對其預期的廣闊前景沖沖沖的狀態,
於是全行業遇冷,低迷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把高鐵當「賽道」追逐的資金就很慘。
之後2014—2015年牛市期間,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並為中國中車,
一下子點燃了市場對這個行業的新一輪期待,
同時行業內耗減少,高鐵興建加入加速期, 高鐵行業的盈利狀態進入到了成長期,
市場基於其成長性和市場熱度給予了極高的熱情,
於是出現了在那輪大牛市當中的瘋狂漲幅,
在這兩個階段,市場看重的是高鐵全稱高速鐵路的前兩個字——高速,
由於是與之前的普通鐵路相比,高鐵的 科技 屬性看起來很強,
市場拿它當新興行業和 科技 行業來進行前景預期和估值。
但隨著2015年的牛市結束,高鐵進一步普及,
大家終於發現,高速鐵路也是鐵路,最終按交通運輸行業給它估值,
對生產列車的中國中車也不再按 科技 屬性估值,而是按照一般製造業進行估值,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最近幾年看到的中國中車為代表的高鐵行業股價長期低迷的原因。
前景價值派喜歡2011年的高鐵,成長價值派喜歡2014年的高鐵,傳統價值派對現在的高鐵有興趣,
說白了,三種流派喜歡的不是三種不同的股票,他們喜歡的是同一種股票不同的生命周期。
同理,新能源 汽車 現階段炒的是新能源三個字代表的 科技 屬性,
但歸根結底新能源 汽車 還是 汽車 ,早晚要按照 汽車 行業的估值水平和市場容量對其進行估值。
光伏產業現階段炒的是技術突破導致成本下降,以及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未來可能全國大普及的前景, 但光伏產業歸根結底是什麼?
不過是發電的方式,最終還是要服從與電力行業的估值和邏輯。
新能源 汽車 是在傳統燃油車之外打開了一個沒有天花板和上限的全新空間么?
顯然不是,新能源車還是要和燃油車競爭,吃 汽車 保有量的存量市場,
全國的 汽車 市場總量就是新能源車的終極天花板,搞得好還能從海外市場爭一部分市場份額,
就像當年的高鐵雖然幫交通運輸行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但是它依然要受限於交通運輸行業最終總需求的天花板。
光伏和清潔能源的終極天花板也是全國用電總量。
現階段市場給予這些行業高估值,除了市場內流動性的原因之外,
主要是因為它們距離各自的天花板還很遠,想像空間比較大,行業也處於高速增長期,
但是很明顯,過高的估值不會永遠保持下去,越發展估值越接近行業本質特徵而不是新興屬性。
這個就像房價一樣,原本不通地鐵的小區,房價不高,
一旦有傳聞說規劃中的地鐵要途徑就開始漲價,傳聞變真的規劃再漲一波,
規劃到動工還能再漲,但等到高鐵修的樓下並通車的時候,也就漲到頭了。
所以,大家對上述幾個行業的短期火爆保持適度的冷靜吧,
不要單純因為短期漲幅而頭腦發熱,畢竟春節之前追白酒的慘烈教訓並不遙遠。
㈣ 國產晶元哪些股票最有潛力
1.華為海思
2.紫光集團
3.長電科技
4.法定最低工資
5.太極工業
6.中央股份
7.振華科技
8.納斯達有限公司
9.中豎行悔興微電子
10.華天科技
龍頭晶元股排名前十。
二、國產晶元龍頭股名單
紫光國威002049:
國內領先的晶元股。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53.42億,同比增長63.35%。
公司是專業的集成電余正路設計企業,核心業務包括智能卡晶元設計和專用集成電路。
紫光微的股價在最近30天下跌了20.05%,最高價217.19元,最低價196.68元。目前市值1064.07億元。2022年股價下跌-30.39%。
蘭琪科技688008:
國內領先的晶元股。蘭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實現總收入18.24億,同比增長4.94%。
公司在內存介面晶元領域深耕十餘年,已成為全球能夠提供從DDR2到DDR4完整內存緩沖/緩沖解決方案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另外,天津CPU是蘭琪科技推出的具有預檢測和動態安全監控功能的x86架構系列處理器,適用於天津CPU或其他通帶察用伺服器平台。
回顧過去30個交易日,蘭琪科技下跌29.56%,最高價77.5元,總成交1.72億手。
㈤ 晶元股票龍頭前十名
晶元龍頭股排名前十
1、同方國芯-NAND快閃記憶體技術擁有西安華芯51%的所有權,擁有華芯自主品牌大容量DRAM內存產品
2、國民技術-射頻晶元移動支付限制域通信RCC技術
3、景嘉微-軍用GPU(JM5400型圖形晶元)
4、全志科學技術-a股唯一獨立IP核心晶元設計公司(類似大型ARM)
5、艾派克-通用印刷消耗品晶元。
6、大唐電信-子公司聯芯科學技術(LC1860晶元-中低端產品)、恩智浦(燈調節器晶元、門驅動晶元、電池管理晶元)、大唐微電子(金融IC卡-國內唯一模塊包裝生產線的晶元公司)
7、歐元-SOC、晶元衛星等國內航空宇宙控制晶元(S698系列芯)
8、北京君正-自主創新的XBurstCPU核心技術-MIPS結構M200晶元
9、匯兌技術-世界領先的單層多點觸摸晶元,世界首個觸摸屏近場通信技術GoodixLink,世界首個Android手機正面應用的指紋識別晶元,世界首個InvisibleFingerprintSensor(IFS)
10、士蘭微-完全自主IP的單晶元MEMS高性能六軸慣性感測器
㈥ A股多隻晶元股市值超千億,這對股民有什麼影響
A股多隻晶元股市值超千億元,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晶元的進口金額,遠超排名第二的原油進口額。雖然整體晶元進口金額十分龐大,但是較2018年進口額卻減少了,同比下降2.6%。業內人士認為,國產晶元的發展在呈加速態勢。
A股多隻晶元股市值超千億元,所以說國產晶元的發展趨勢大好,根據大環境的好壞,不好時,即使有機會也要管住手,在這個市場機可失,時可再來,但本金永遠只有一次! 對於股民來說要見好就收的心態。
㈦ A股69隻晶元股市值等於0.4個騰訊,如何評價這一現狀
多年來,市值已經成為衡量一家公司市場價值的一個參照物。從Choice金融終端的數據來看,目前國內A股中晶元概念股共有69隻,總市值約為11265億元(數據截至2018年4月21日),僅相當於0.4個騰訊,這是國內晶元業落後的真實寫照。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晶元研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而不是單純造一款晶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款晶元要想在市場銷售,必須能夠運行各種應用,而且與其他硬體能夠良好的兼容。由於大部分硬體廠商都是歐美企業,而軟體層面的話語權也掌握在歐美國家手中,打造一個晶元產業鏈的難度可想而知。歸根結底,晶元研發不僅需要充裕的資金作為支撐,還需要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國內晶元企業顯然不具備這兩個要素。既沒資金,又沒技術,國內晶元企業市值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要想扭轉這一不利局面,國內晶元企業需要並肩作戰,並尋求新的突破口。
㈧ arm晶元概念股,國產晶元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國產arm晶元龍頭股:
1、卓勝微:龍頭皮派
公司業務有射頻前端晶元。11月15日消息,卓勝微3日內股價上漲13.9%,最新報119.130元,漲15.44%,成交額21.47億元。
2、韋爾股份:龍頭
公司主營業務為半導體分銷業務。11月15日盤後消息,韋爾股份603501盤後漲10%,報88.750。市值1051.07億元。
3、兆易創新:龍頭
公司業務有快閃記憶體晶元及其衍生產品的雹昌研發、技術燃肆賀支持和銷售。11月15日盤後消息,兆易創新開盤報價92.06元,收盤於101.970元。7日內股價上漲11.63%,總市值為680.17億元。
㈨ 國產CPU第一股龍芯中科上市首日市值超340億,公司的背景你了解多少
引言:關於龍芯中科,可以從其地位、結構等方面進行了解。國產CPU第一股龍芯中科是國產CPU第一股。在第一天上市,市值就超過了340億。關注股票的網友可以發現,今年六月份,龍芯中科上市了,688047是其的證券代碼。龍芯中科是第一家成功登陸科創板的CPU公司,在國產CPU自主派中處於領先地位。 龍芯中科的自研架構雖然贏得了很多網民的支持,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爭議。雖然龍芯中科自主研發了指令集並且已經投入使用,也開發了配套的晶元產品,但是所得的收益仍然很讓人擔心其是否能夠撐起400多億的市值。
雖然創新是好的,但是不能只顧,還要一直創新下去。龍芯中科和芯聯芯,關於協議和隆鑫架構的爭議一直不斷。這對於龍芯中科的發展非常不利。雖然龍芯中科的龍芯架構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這一爭議也讓有著“”國產之光”的龍芯架構有了一絲不確定性。雖然創新總是帶有風險,但是還是要堅持創新。
㈩ 中芯國際市值
中芯國際/市值:5620億元(滬深)。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元。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集成電路代工廠,提供0.35微米到14納米製程工藝設計和製造服務。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廠獎項。
2020年7月,2020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發布,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排名第427位。
中芯國際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45/40納米晶元代工與技術服務。除了中芯國際高端的製造能力之外,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以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從光罩製造、IP研發及後段輔助設計服務到外包服務(包含凸塊服務、晶圓片探測,以及最終的封裝、終測等)。
全面一體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務求能最有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最大降低成本。公司與世界級設計服務、智能模塊、標准單元庫以及EDA工具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為客戶提供廣泛且高靈活度的設計支持。公司裝備了大陸最先進的光掩膜生產線,技術能力跨越0.5微米到45納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