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金屬貨幣怎麼樣

金屬貨幣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5-15 19:15:24

㈠ 實物貨幣的優缺點 金屬貨幣的優缺點 代用貨幣的優缺點

實物貨幣的優點:其本身就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缺點:當被分割之後,它的價值便大大降低,交易規模較小。
金屬貨幣的優點:價值比較穩定、易於分割、易於保存、便於攜帶等;缺點:隨著生產和流通的進一步擴大,貴金屬幣材的數量不能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正攜而且遠距離的大宗貿易攜帶金屬貨幣多有不便。
代用貨幣多指紙質豎清州貨幣,其優點是:交易方便、信用度高余蔽。缺點:由於其與財政赤字的密切聯系,容易導致貨幣流通的混亂。

㈡ 金屬貨幣的產生原因

(1)金屬礦藏的發現和開采。
(2)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各種金屬出現了,許多熔煉技術的發明使金屬在交換中逐步成為主要對象,經常進入流通過程,從而使金屬成為幣材。
(3)金屬具有實物貨幣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價值比較穩定、易於分割、保存,便於攜帶等。)

㈢ 信用貨幣和金屬貨幣相比的優勢在哪裡呢

信用貨幣之所以能夠取代金屬貨幣,一是由於生產和流通的進一步擴大,貴金屬幣材的數量不能滿足擴大貨幣供應對其的需求,而且越來越多的大宗商品交易使用金屬貨幣極為不便;二是由於貨幣在充當交換媒介時本身就包含著信用貨幣出現的可能性。作為交換媒介,人們關心的是藉助於它能否換到價值相當的商品,而不是貨幣本身,只要人們樂於接受,貨幣就完全可以用價值較低的商品甚至沒有價值的符號去代替。信用貨幣的典型形式是銀行券和政府紙幣。前者可稱為可以兌現的信用貨幣,因為它是由銀行簽發交給持有人以保證向其兌付金銀貨幣的債務憑證。後者可稱為不可兌現的信用貨幣,因為它是由政府發行並依靠國家權力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當代以中央銀行名義並通過信貸渠道投入流通的銀行券已經普遍代替政府紙幣行使國家統一貨幣的職能。信用貨幣主要採取了非實體化的存款貨幣的形式,人們的貨幣只有一小部分以現金(鈔票和鑄幣)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記賬符號的形式存在於銀行的賬面上,當收到貨幣時,由銀行將付款人賬戶上的存款劃轉到收款人的賬戶上;當需要支付貨幣時,付款人可以簽發由銀行發給的支票,通知銀行將其存款賬戶中的一定金額轉於收款人的賬戶。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這種存款貨幣的支票劃轉方式越來越多地被「電子貨幣轉移系統」所代替。

㈣ 黃金,紙幣,信用貨幣哪個更容易充當貨幣

紙幣。
1、紙幣比金屬貨幣製造成本低,效率高。
2、紙幣在流通中方便、易攜帶,貴金屬有磨損,且不易攜帶。
3、紙幣可以隨意協定金額,從千元大鈔到一分的輔幣,交易起來十分方便。
4、貴金屬貨幣往往會因不法之徒切削或熔解金屬而帶來的流通不暢現象。

㈤ 流通中的金屬貨幣是什麼概念

………………
第一個回答也太望文生義了吧。馬經課睡覺了吧…………
所謂的金屬貨幣,就是指黃金、白銀等硬通貨。
因為這些貴金屬天然有貨幣的功能:易於保藏,便於分割,價值大等。
紙幣的發行量比金屬貨幣大,就會通貨膨脹,發行量比金屬貨幣小,就會通貨收縮。
因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現在市場上已經沒有金本位了,所以金屬貨幣一般已經退出流通市場了。

㈥ 儲存金屬貨幣到底有何價值

現在很多人都會進行理財投資,有的人會投資股票基金,但是有的人卻會投資金屬貨幣。比如有一位網友,他就進行了金屬貨幣的投吵碧資,他儲存了大量的金屬貨幣,那儲存金屬貨幣到底有何價值呢?

金屬貨幣造型漂亮,具有收藏價值

很多金幣、銀幣,它們的造型都是非常漂亮的,具有那個時代的風味,是非常讓人喜歡的。所以也有很多人去收藏這種金屬貨幣,用作欣賞或者姿譽研究那個時代的文化。小編感覺這種金屬貨幣就相當於一種藝術品,是具有保值功能和藝術價值的儲存,這樣的金屬貨幣是能夠獲得收益的。所以如果你喜歡投資,但是不想投資股票和基金,就可以去投資金屬貨幣。

㈦ 金屬貨幣的特點是

金屬貨幣,優點是使用壽命長,省晌伍攔去橘晌了紙幣壽命短、要不斷報廢與新印刷的成本宴胡。但金屬貨幣也有缺點,就是面值不大、重量沉重。

㈧ 金屬貨幣與紙幣的異同

一、含義不同:

金屬貨幣:

是指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

2.紙幣:

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二、特點不同:

1.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堅固耐磨,不易腐蝕,既便於流通,適合於保存。

2.紙幣:

紙幣的製作成本低,更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

三、相同之處:

紙幣和金屬貨幣都屬於真實貨幣,真實貨幣是商品乎燃橋經濟逐步發展的結果,貨幣逐步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貨幣出現以後,貨幣就開始了自身的發展段簡進程。貨幣也逐步地從實物形態發展到金屬貨幣再到紙幣形態。

擴歲猛展資料

隨著物品交換的發展,出現了貨幣。貨幣開始是由大家公認的某些等價物充當,如貝殼等。後來逐漸由金銀等貴金屬充當。金屬貨幣使用久了,就會出現磨損,變得不足值,人們就意識到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代替貨幣進行流通,於是就出現了紙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首次在歐洲使用的紙幣是1661年由瑞典銀行發行的,不過那時發行紙幣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作為真正的貨幣。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開始發行銀單。銀單最初是手寫的,後來才改為印刷品。

㈨ 古代錢幣造假泛濫為什麼沒辦法制止金屬制幣有哪些缺點

在古代,錢幣造假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而且有些朝代還把製作銅錢的權利下放到民間,那中間就有可能出現貓膩或是牟取暴利的行為。其實各個朝代的末期,貨幣基本上都處於一個快要崩潰的狀態,因為古代錢幣都是用金屬製造,而金屬的數量是有限的,偷工減料剝削百姓的事情在各朝代也經常發生,這也是金屬制幣的一個弊端。就算是政府出台非常嚴厲的錢幣管制,依然沒辦法杜絕假幣的製造,畢竟其中的利潤實在太誘人了。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同時,它也是推動人類商業交換行為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貝、鹿皮、金、銀、銅、紙幣乃至於粟帛等實物都曾作為中國古代的流通貨幣。其中,用銅鑄造的貨幣使用時間最長、流通范圍最廣。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晚期,就使用過金屬貨幣「無文銅貝」;周朝建立後,「周而有泉」,銅制錢幣逐漸普及。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銅錢成為普通貨幣。

著名史學家呂思勉認為,古代的銅錢起初可能是由民間鑄造的,因為,最早期的銅錢重量不一,如果是國家鑄造的,重量會一致。漢文帝時代甚至鼓勵民間大商人鑄造銅錢。到了漢武帝時期,才禁止民間私鑄銅錢,地方政府也不能鑄造,一律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負責鑄造五銖錢,流通全國,使漢帝國的幣制達到空前穩定,貨幣信用也好,而國家鑄錢的金融傳統也由此奠定下來。

隨著古代商業流通發展,對貨幣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受銅礦開采量的限制,官府所鑄造的銅錢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於是,很長的歷史階段,民間也私鑄銅錢。無論是官造,還是私鑄,古人都曾經在銅錢上「做手腳」。

官方在銅錢上怎麼「做手腳」?

官府在不得已情形下,以少錢充多錢。1600多年前,十六國時期的漢國(後改稱前趙)君主劉粲政權,內政混亂,經濟凋敝,主管財政的官員動足了腦筋,「三司使王章每出官錢又減三錢,以七十七為陌」,但是,國家收賦稅依然使用以八十為一百的「八十陌」錢,這相當於國家購買支付強制壓價,在錢上面動歪腦筋,飲鴆止渴,做了個壞示範。

大同元年(535年),梁武帝下詔:「頃聞外間多用九陌錢。陌減則物貴,陌足則物賤;非物有貴賤,是心有顛倒……徒亂王制,無益民財。自今可通用足陌錢。」「九陌錢」就是指以九十充當一百使用的錢。梁武帝下這詔書的背景是當時無論官方和民間,都普遍從一串錢中抽10%出來,使得貨幣價值縮水,物族橋兆價上漲。

雖然官府曾有令禁止抽錢出來,但因利益驅使,綜觀整個梁朝,銅錢「短斤少兩」之風愈演愈烈,「大同(年間)後,八十為百,名東錢;七十為百,名西錢;京師九十為百,名長錢。」(宋代王應麟《小學紺珠》)對此,官府也是默認的。

陳朝流通的兩柱錢和鵝眼錢,價值相同,但實際重量是兩柱錢重,鵝眼錢輕。看似政府省了鑄造材料,卻為貨幣市場埋下了紊亂的誘因。

中唐以後,銅錢更加缺乏,朝廷也模仿前朝政府,在錢上「做手腳」。官府實際開支以不足百錢之數為「陌」,稱為「墊陌」,其不足之數則稱為「除陌」,由唐憲宗年間主管財政的官員皇甫鎛確立,形成了一種稱為「墊錢法」的制度。唐昭宗末期,朝廷規定可流通八十充當一百使用的錢幣。

宋朝太宗時期,曾規定以七十七錢為「陌」,如同十六國時期的漢國,時稱「省陌」,錢陌足百數則稱「足陌」,實際是沿襲了唐朝的「墊錢法」。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宋代一百個錢書寫為「陌」,其意思同「百」字,是計算錢數的單位。南宋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中記述,在宋代足額一百的「陌」錢,又被形象地稱為消數「十十錢」。錢有足額的兆租,自然也會有不足額的,在錢上「短斤少兩」,當時人都知道。

可見,古代官方在錢幣上「做手腳」是完全公開化的行政行為。雖然,官方以不足額錢流通市場解了一時之「渴」,卻對國家、社會貽害深遠。

宋代錢幣

民間在錢上做的「小動作」

民間「小動作」——流行扣減銅錢數量。

梁朝官方鑄造鐵錢後,民間因為取得鐵比較容易,私鑄成風,大同年間,市面上公私鐵錢泛濫,「所在鐵錢,遂如丘山,物價騰貴」(《隋書》),相當於貨幣超發,幣值暴跌。因交易用的鐵錢數量極大,開始出現了「大額貨幣」,論「貫」計數。按照規定,「貫」是1000個錢,但是各地在錢的數量上都用幻影大法,名為「一貫錢」實際數額只是700錢、800錢,至多900錢,其中貓膩大家都心照不宣,懶得去追究。盡管政府一再要求錢數必須足額,「詔下而人不從,錢陌益少」。

民間明目張膽地扣減銅錢數量,這跟政府的默認有密切關系。上行下效,以至梁朝末期整個金融市場失控,甚至於民間「遂以三十五為百」,抽去了65%的應付價值,這樣一來,錢的購買力可想而知,更助推了社會動盪。

「做手腳」

沈括說北宋「至今輸官錢有用八十陌者」,意思是說北宋年間,民間繳納稅賦有沿襲前朝習慣用80個錢充作100錢結算的。其實,宋代貨幣錢陌制分為足陌制與短陌制,沈括所言的是一種省陌形式。

在宋朝初期政府是允許「短斤少兩」的,屬於短陌制的一種。 而宋代短陌制除了「省陌」外還有兩種類型:一是行陌,二是市陌。「行陌」是各行各業自定的短陌,因行業區分各不相同;「市陌」是各地在不同情況下的短陌, 形式很多。如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都市錢陌》記載:「都市錢陌,官用七十七, 街市通用七十五。魚肉菜七十二陌,金銀七十四,珠珍、雇婢妮、買蟲蟻六十八,文字五十六陌,行市各有短長使用。」其中,「官用七十七」是「省陌」,可以用之與官方結算;「街市通用七十五」是當時東京的「市陌」結算標准;其後,魚肉菜行、金銀行、服務業以及書寫潤格等,都有各行業的「短陌」標准。宋代的行陌、市陌,完全是民間所為,支付標准繁縟復雜,不利於商業的發展流通,對於普通百姓也是種剝削。

宋代錢幣

銅錢也有「魚目混珠」

南朝宋時,市面流通的貨幣缺乏管理,輕重不一,給交易帶來很大困難,有人特意將官鑄的銅錢進行剪、鑿,以取銅另外牟利,這些經過修剪的「殘疾銅錢」照樣混入市場流通,助長了刁滑的社會風氣。當時即有大臣建議:「若官鑄已布於民,便嚴斷翦鑿:小輕破缺無周郭者,悉不得行。」要禁止剪鑿官方銅錢、混用殘破錢幣的非法行為,卻沒有能嚴格執行。

梁武帝時期鑄造了肉好周郭的「五銖錢」,「周郭」是指鑄錢的圓邊及其方孔都有凸起的輪廓,很精緻。還鑄造了一種圓邊沒有凸起輪廓的銅錢稱為「女錢」,以這兩種錢幣作為法定貨幣。盡管官方一再重申必須用法定貨幣,但是百姓卻悄悄在市面上用前朝古銅錢,「趣利之徒,私用轉甚」,輕重不一、規格各異的銅錢,使得市場交易矛盾頗多。

鑄錢

陳朝流通貨幣,兩柱錢重,鵝眼錢輕,於是民間奸商將兩柱錢溶化了改鑄鵝眼錢,瞬間就得暴利。陳文帝天嘉五年(564年),朝廷鑄造法定貨幣「五銖錢」,規定「一(五銖錢)當鵝眼(錢)之十」,到了陳宣帝太建十一年(579年)又鑄「六銖錢」,一個六銖錢法定兌換十個五銖錢,也就是說,100個鵝眼錢才能換一個官方的六銖錢。這使得鵝眼錢的幣值更低,惡性循環,其材質更劣,混雜使用,錢幣市場亂象橫生,當時屬於陳朝的一些嶺南地區就不用錢幣,採取易貨交易,「多以鹽米布交易,俱不用錢」。

北朝的錢幣私鑄也悍然成風,被大做手腳的劣幣充斥市場,軍事強悍、政治專斷的北方政權雖然也對金融貨幣管理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是沒有什麼效果。隋唐時期,被做手腳的劣質銅錢也不少。

五代時期,「閩鑄鉛錢,與銅錢並行」。當時的湖南地區還鑄造錫錢,與銅錢並行流通,1枚銅錢等同100枚錫錢,起初只是在湖南境內使用,因商業來往,也流布到了中原。後唐同光二年(924年)三月,政府指出民間混用鉛、錫錢屬於非法行為:「泉布之弊,雜以鉛錫,江湖之外,盜鑄尤多,市肆之間,公行無畏。」盡管政府禁止鉛錫錢流通,若有發現,立即沒收,但是政府的無法完全抑制商業洪流,鉛錢、錫錢在中原民間也照用不誤。還有的不法商販在流通銅錢中摻雜鐵錢、鉛錫錢混用,以次充好。

銅錢范

兩宋時期銅鐵錢並行,因銅器比銅幣值錢,遂出現很多毀錢鑄器現象,銅錢在市面上日趨緊俏,有些地方使用鐵錢,並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代曾鑄行過少量的銅錢,但貨幣主要流通紙幣,這在中國古代是較突出的現象。

清代銅錢制沿襲明朝制度,主要鑄行小平錢,即一文小錢。清朝民間商務中大數額的用銀兩,小數額支付用銅錢,錢、銀並行,因法令趨於嚴峻完備,在錢幣上動心思做手腳的案例日趨減少。

錢幣「做手腳」,小心遭罰

漢武帝時期,法令嚴峻,頒布緡錢令後,規定私自鑄造錢幣判處死刑,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一清查,「自造白金、五銖錢後,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資治通鑒》),而沒有查獲的私造錢幣之人更是無法計算,「犯者眾,吏不能盡誅」。

王莽新朝,對於私造錢幣和貨幣造假行為判處死刑,但是私自鑄造錢幣的利潤太誘人,頂風作案的人比比皆是,政府也只好退一步,王莽地皇元年(公元20年),政府「乃更輕其法,私鑄作泉布者與妻子沒入為官奴婢」,官吏以及犯法私造錢幣人的鄰居如果知情不舉報,也與犯法者同罪,反觀可知,當時在錢幣上「做手腳」的現象非常普遍。

王莽減輕私鑄錢幣的刑法,貌似仁政,實際上卻助長了更多人謀取暴利、作姦犯科之心。「(王)莽既輕私鑄錢之法,犯者愈眾,及伍人相坐,沒入為官奴婢;其男子檻車,女子步,以鐵瑣琅當其頸,傳詣鍾官以十萬數。」

王莽所鑄契刀五百(長得太像我們現代的鑰匙了~)

後唐天成年間,不法商販在流通銅錢中摻雜鐵錢、鉛錫錢,政府一再重申:「應中外所使銅錢內鐵鑞錢即宜毀棄,不得輒更有行使。如違,其所使錢不計多少,並納入官,仍科深罪。」(《五代會要》)

綜觀史料,官方對民間私鑄錢幣的管制以隋朝初年最成體系。

隋文帝統一南北建立大一統的國家後,除舊布新,對流通貨幣也進行了改革。「以天下錢貨輕重不等,乃更鑄新錢」,隋朝初期鑄造的新錢非常精美,「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銖,而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隋書》)為了防止奸商私自鑄造錢幣偷工減料,隋文帝下令在各個城門關口展示100個隋朝新銅錢作為樣式,經過的客商人等,查驗身上所帶錢幣,將之與政府新錢幣對照,「勘樣相似,然而得過,樣不同者,即壞以為銅,入官」。——看來,隋朝早期,即便是私自鑄造的銅錢,只要樣式、重量與官造的錢幣一樣,也就可以堂而皇之流通市面了。這同當時技術有關,因為除了對樣式與重量進行比照外,也沒有更好的防偽措施了。

隋文帝重鑄五銖錢後,一再嚴令禁止南北朝時期流通的形式各樣的劣幣。但是,市場那麼大,帝國政府無法對每一場交易都監督到位。於是,中央政府將這個推行新錢的任務下壓給地方政府,直接跟地方長官的經濟效益掛鉤,命令:如果地方還在使用以前的舊錢、劣幣的話,一經查到,縣令扣減半年的俸祿。又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嚴令推行,五銖錢得到了普及使用,「自是錢貨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楊堅所造之隋五銖(楊堅果然很有一套)

舊問題解決,新問題又出現了。因為當時鑄造五銖錢,都要摻雜一些錫、鉛,這兩種金屬比銅要便宜很多,於是,在鑄造時摻入多少錫鉛,成為牟利多少的關鍵,私商鑄造,追求利潤第一,從外表和重量上看,錢幣符合政府標准,但其中的含銅量卻大大降低了。

最大的資源掌握在政府手中,商人鑄造錢幣做手腳不是要用錫、鉛么?隋文帝時期規定:「禁出錫鑞之處,並不得私有採取。」從材料源頭上掐斷奸商做假的條件。然而,暴利之下,偷工減料的錢幣難以禁絕,隋帝國乾脆「一刀切」,不許私人再鑄造銅錢,「是時錢益濫惡,乃令有司,括天下邸肆見錢,非官鑄者,皆毀之,其銅入官」(《隋書》),而且執行起來相當嚴厲,一些頂風作案,鑄造、使用劣錢的人甚至被處死,這一措施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數年之間,私鑄頗息」,此後的整個隋文帝時期,帝國的金融市場、商業市面都平穩有序地走向繁榮。

好景不長,楊廣登基後,內政混亂,一些豪強又開始私鑄錢幣,變本加厲地做手腳,「錢轉惡薄」,隋朝開國皇帝煞費心力整頓出的漸上正規的貨幣流通市場,一時之間變滅殆盡,錢幣造假更加觸目驚心,原來國家規定「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偷工減料為一千個錢只重二斤,還有的甚至驟減到一斤。最駭人聽聞的是,民間刁滑之人剪鐵皮,「裁皮糊紙以為錢」,夾雜在官方銅錢中濫竽充數地使用。這樣做了手腳的錢幣,一是不容易發現,二是即便有人在一堆銅錢中發現了幾個這樣的「紙銅錢」也沒有辦法,如此情形下,夾雜在官銅錢中的「紙銅錢」越來越多,實在不像樣子,造成隋朝末期市場混亂,「貨(幣)輕物貴」,民不聊生,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終帝國滅亡。

隋朝疆域圖

政府既有嚴懲措施,為何在錢幣上做手腳一直都有市場?

最主要的原因是,鑄造不符規制的錢幣有大利可圖。同時也跟古代開采不易,銅礦、銅原料極少有關。再者,還跟官方規定的流通貨幣銅錢不能滿足社會交易的需求量有大關系。所以,我國古代社會很多時候,都是雜用各種錢幣、實物,乃至於外國錢幣,作為交易結算的,官方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常常默認。著名文史學家呂思勉先生就指出:「歷代亦從未注意於民間貨幣的足不足,而為之設法調劑,所以貨幣常感不足於用。」

熱點內容
為什麼以前的股權融資成本更低 發布:2025-02-08 13:05:00 瀏覽:206
a股漲停股票最多的一天 發布:2025-02-08 12:46:56 瀏覽:498
美盤怎麼開戶期貨 發布:2025-02-08 12:44:37 瀏覽:892
股權轉讓一家公司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5-02-08 12:44:05 瀏覽:801
萬潤科技股票診斷 發布:2025-02-08 12:39:03 瀏覽:272
股市三段量怎麼看 發布:2025-02-08 12:25:24 瀏覽:838
股票軟體上怎麼畫黃金分割線 發布:2025-02-08 12:04:01 瀏覽:574
有貳佰萬怎麼理財 發布:2025-02-08 11:59:46 瀏覽:564
電腦點擊股票軟體後就黑屏 發布:2025-02-08 11:47:39 瀏覽:863
股票交易模擬的實踐報告 發布:2025-02-08 11:43:41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