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如何確認和計量非貨幣性資產的匯兌損益

如何確認和計量非貨幣性資產的匯兌損益

發布時間: 2023-05-14 09:40:45

1.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的計量方法是什麼

新准則對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兩個條件時,以公允價值計量且確認損益。一是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二是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

以公允價值計鍵御量:

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公允價值計價,以換出資喚塌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稿鏈岩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公允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以賬面價值計量:

不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賬面價值計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涉及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涉及補價的會計處理:若以賬面價值計價,支付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雙方不確認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支付的補價+相關稅費;收到補價方,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不計算當期損益。公式為:換入資產的成本=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補價+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2. 未實現匯兌損益與已實現匯兌損益如何確認

已實現匯兌損益是指通過新的外幣業務的開展,正式得以實現的匯兌損益。這種損益一般不會再隨匯率的變化而變化,是已定的收益或損失。

未實現匯兌損益是指由於匯率變動在賬戶中已經產生,但一直沒有實現的匯兌損益。如果匯率發生新的變化,這部分匯兌損益還會隨之變化,與此有關的損益尚未最終確定。

對於這兩種匯兌損益是鉛頃否應計入本期損益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認為對於計入本期損益的匯兌損益應按收付實現製作為核算基礎,即本期實現的匯兌損益應確認為本期損益,本期未實現的匯兌損益不能確認為本期損益。這種處理方法能夠真實反映本期損益,但是企業由於其他業務都採用權責發生制核算基礎,惟獨外幣業務採用收付實現制,有悖於一致性原則。

另一種認為對於計入本期損益的匯兌損益應按權責發生製作為核算基礎,即不管已實現的匯兌損益還是未實現匯兌損益都應計入本期損益,只要匯率發生變動,就應確認其匯兌損益已經實現,因此期末應對各項外幣性債權債務和貨幣資金按現行匯率調整所有外幣賬戶的余額,產生的匯兌損益不管是否在本期內實現,均應計入本期損益。

這種處理方法與企業整個經濟業務的處理一致,但是在匯率波動較大或匯率持續單向變動時,賬面所反映的損益會長期虛增或虛減。當匯鎮激拿率持續御搭向上或向下變動時,要不斷調整未實現的匯兌損益,尤其是那些長期性的外幣債權債務賬戶,會使匯兌損益出現大額的收益或損失,

從而造成賬面利潤虛增或虛減,直接影響企業的利潤分配,虛增時會超額分配利潤;虛減時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的信用度,對那些想操縱利潤的企業來說,可能會隨意調整匯兌損益,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2)如何確認和計量非貨幣性資產的匯兌損益擴展閱讀

匯兌損益核算是按新的《企業會計准則》和行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生的匯兌凈損益,可以分別按下列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籌建期間發生的,如為匯兌凈損失,應自企業投產經營起,按不少於5年的期限分期攤銷。

發生的凈損失,借記「遞延資產」科目,貸記有關科目。分期攤銷時,借記有關費用科目,貸記「遞延資產」科目。如為匯兌凈收益,其處理方法可由企業在下列方法中選定:

(1)自企業投產經營起,按不少於5年的期限分期攤銷;

(2)留待彌補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虧損;

(3)留待並入企業的清算損益。

3.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確認收益問題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確認收益問題

新《企業會計准則第漆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與舊准則相比,在會計處理上有了較大的變化。新准則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和計量主要變化體現在入賬價值的確定、損益的確認和關聯方間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三個方面。 一、入賬價值的確定 (一)計量基礎。舊准則中規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而新准則對這一規定進行了更改。新准則要求對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應該分為兩種情況: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不符合兩個條件之一時,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 由此可見,在新准則中,不再按照舊准則中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為計量基礎的單一計價方式,而是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和以賬面價值計量兩種情況。因此,新准則中採用公允價值還是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對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的判斷是關鍵。 在現實中,非貨幣性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相背離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以資產的賬面價值入賬,在賬面價值高於公允價值的情況下,會造成資產價值的高估,違背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相反,當賬面價值低於公允價值時,以賬面價值入賬,會造成資產價值的低估,會違背一致性原則。可見,運用賬面價值作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入賬價值有著很大的不合理性,使企業財務報表的相關性大大降低。而公允價值則具有明顯的優勢,以可靠的公允價值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能更加准確地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使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相關性顯著提高,為企業資訊使用者的決策提供了有用的財務資訊。 (二)入賬價值的確定。在不涉及補價的情況下,新准則規定,若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若以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舊准則中是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即與新准則中以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時的計價結果一樣。 (三)對補價的處理。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有時也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判斷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是否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占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是否低於貳5%作為參考。對於補價的處理,應當分為支付補價和收到補價兩種情形。 依、支付補價。在支付補價的情況下,新准則規定,若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應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畝李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若以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舊准則中是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即與新准則中以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時的計價結果一樣。 貳、收到補價。在收到補價的情況下,新准則規定,若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收到的補價並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若以賬面價值作為計量基礎,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收到的補價並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舊准則中耐隱中是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補價所含賬面價值,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 其中,補價所含賬面價值=補價-補價中應確認的損益 補價中應確認的損益=補價-(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補價/換出資產公允價值)×應支付相關稅費 (四)同時換入多項資產。新舊准則對同時換入多項非貨幣性資產入賬價值的分賣廳配原則基本一致。不管是否涉及補價,在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時,應當分兩種情況處理: 依、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占換入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貳、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雖具有商業實質但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應當按照換入各項資產的原賬面價值占換入資產原賬面價值總額的比例,對換入資產的成本總額進行分配,確定各項換入資產的成本。 二、損益的確認 新准則對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的確認方法進行了變更。舊准則中規定不涉及補價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確認損益,涉及補價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收到補價一方應確認損益,且損益僅以收到的補價所含的損益為限。 新准則中規定,不管以何種基礎計量,不核算收到補價所含收益或損失的確認,而是確認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直接計入損益。另外,在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計量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時,無論是否收到補價。交易各方均不確認損益。 新准則對於損益的確認,能夠更真實的反映經濟價值的流轉。新准則將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全部記為營業外的損益,這個差額恰恰就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價值流轉損益,這樣就將會計處理與經濟意義上的價值流轉很好的結合起來。同時,損益的確認不受賬面價值的影響,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反映了經濟的實質。 三、關聯方間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准則提出,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時,應當關注交易各方是否具有關聯方關系。關聯方關系的存在可能導致發生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而在舊准則中沒有把關聯方間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排除在外,這就給一些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縱利潤的機會。新准則對關聯方間交易的特別說明,恰恰彌補了這一漏洞,更具有理論進步性與實踐指導意義。 綜上,新准則與舊准則相比,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主要特點是:以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作為是否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換入資產的重要判斷標准;是否確認損益與採用的計量方式直接相關;在以換出資產賬面價值計量換入資產入賬價值時,無論是否收到補價。交易各方均不確認損益。同時,提出了關聯方間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 新准則是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提出的適合經濟發展的企業准則,在保持了前瞻性和現實性統一的同時,依然遵循著謹慎性原則。新准則針對舊准則中諸多的不完善之處進行了更改,降低了企業利用准則的漏洞來操縱利潤的可能性,使之更適應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發展環境。我們公司以貳009年購入的生產經營用裝置交換了另一家公司生產的一批鋼材,換入的鋼材准備作為原材料用於生產,我公司裝置的賬面原價為依 500 000元,在交換日的累計折舊為5貳5 000元,公允價值為依 四0四 000元,此前沒有為該裝置計提資產減值准備。此外,我公司以銀行存款支付了清理費依 500元。換入鋼材在交換日的市場價格為依 四0四 000元,計稅價格等於市場價格。我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依漆%。 這個賬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解答】 根據你所說的問題,整個資產交換過程沒有涉及收付貨幣性資產,因此,該項交換屬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你公司以固定資產換入存貨,換入的鋼材是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另一公司換入的裝置是生產用裝置,兩項資產交換後對換入企業的特定價值顯著不同,兩項資產的交換具有商業實質;同時,兩項資產的公允價值都能夠可靠地計量,符合公允價值計量的兩個條件。因此,你公司應當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換入資產的成本,並確認產生的相關損益。 注意這里關於增值稅處理的新變化:除了存貨資產涉及增值稅外,企業以裝置換入其他資產,也涉及增值稅。 因為,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局關於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貳00吧]依漆0號)要求,自貳009年依月依日起,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貳009年依月依日以後購進或者自製的固定資產,按照適用稅率徵收增值稅。 你們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換出裝置的增值稅銷項稅額為依 四0四 000×依漆%=貳三吧 陸吧0(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 9漆5 000 累計折舊 5貳5 000 貸:固定資產——××裝置 依 500 000 借:固定資產清理 依 500 貸:銀行存款 依 500 借:原材料——鋼材 依 四0四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貳三吧 陸吧0 貸:固定資產清理 9漆陸 500 營業外收入 四貳漆 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貳三吧 陸吧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入賬金額怎麼確認?

這種就屬於不可確認公允價值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換入資產的價值,按照各自的賬面價值去確認

一道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影響損益 的題

D30
公允價值-賬面價值
=150-120
=30萬元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急求解答

1、因為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所以雙方換入的資產都以公允價值110萬元入賬。
(1)甲公司:
借:固定資產清理 100萬
累計折舊 20萬
貸:固定資產-裝置120萬
借:固定資產清理 1萬
貸:銀行存款 1萬
借:固定資產-貨車 110萬
貸:固定資產清理 101萬
營業外收入 9萬
(2)乙公司
借:固定資產清理 110萬
累計折舊 30萬
貸:固定資產-貨車 140萬
借:固定資產-裝置 110萬
貸:固定資產清理 110萬
2、公允價值不可靠,則以賬面價值計量。
(1)A公司:
借:原材料-乙材料 93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9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
庫存現金 300
(2)B公司:
借:原材料-甲材料 115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
貸:原材料-乙材料 1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
庫存現金 500
3、具有商業實質,以公允價值計量。
(1)A公司:
借:固定資產清理 30萬
累計折舊 20萬
貸:固定資產-裝置 50萬
借:固定資產清理 3.925萬
貸:應交稅費 1.925萬
銀行存款 2萬
借:固定資產-轎車 30萬
銀行存款 5萬
貸:固定資產清理 33.925萬
營業外收入 1.075萬
(2)B公司:
借:固定資產清理 31萬
累計折舊 3萬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1萬
貸:固定資產-轎車 35萬
借:固定資產-裝置 35萬
營業外支出 1萬
貸:固定資產清理 31萬
銀行存款 5萬
4、A。
76-10-60=6萬元
5、(1)2002年3月10日,購入裝置時:
借:固定資產 120萬(100+17+3)
貸:銀行存款 120萬
(2)每月應計提的折舊額:
120萬/60=2萬元
至2003年4月30日共提折舊:
2×13=26萬元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20-26=94萬元
借:固定資產清理 94萬
累計折舊 26 萬
貸:固定資產 120萬
借:原材料 73.8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0.2
銀行存款 10
貸:固定資產清理 94萬
補充:
1、第二題:已經是按銷售處理了,因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所以只是按賬面成本轉了賬。
2、第三題:在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是以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入賬。教材中應該有這么一句話:「除非有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可靠」。
3、題目說了,是雙方「商定」的公允價值,既然是商定,那肯定是不可靠了。這種情況下應以賬面價值計量。材料的入賬價值:94-10-10.2=73.8萬元。

請教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問題

A公司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裝置的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收到的補價
故選C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稅費科目問題

營業稅金及附加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應負擔的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稅附加等。無形資產及固定資產的處置屬於營業外收支。相應地處置時繳納的稅費等應直接計入營業外,而非營業稅金。

如何確定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稅收入

非貨幣性資產價值確認,不外協商定價和第三方鑒價。
有了取得成本,再查詢稅則,最後還是要稅局認可,才能定出稅額。
沒有經過這樣的程式,稅局認定為洗錢逃稅,反而麻煩。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07年一道真題

准則給出的指示是: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為固定資產的,其損益=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賬面價值
我們不妨寫一下分錄
換入的資產入賬價值=130+10=140 ,不考慮相關稅費
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115
累計折舊 25
貸:固定資產 140
借:固定資產-裝置 140
貸:銀行存款 10
營業外收入 15
固定資產清理 115
寫這個分錄就是證明給你准則的指示……交換的損益=公允價(130)-賬面價值(140-25)=15
所以答案是這樣來的!至於你說的答案,130+10是換入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減去裝置賬面價值,可是你沒減掉你支付的補價啊!因此你的思路還要減去10
回答完畢!希望你能找到自己適合的思路!我就不大喜歡用准則的思路!像還有隻有換入公允價,沒有換出公允價的,還得靠你那種思路呢!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怎麼解釋?

就是你換給別人的東西沒別人換給你的值錢,你就賺了兩個東西間的差價,就是利得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稅費問題討論

首先,換入資產的成本為換出資產的成本+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的補價或者減去收到的補價其次,換出的商品為企業存貨,按視同銷售處理,同時確認收入和結轉成本再次,換出的商品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時,固定資產通過固定資產清理賬戶核算,其稅費計入換入資產成本。無形資產的營業稅計入換入資產成本。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之差計入營業外收支最後換出資產為長期股權投資或者金融資產的,一般不涉及到稅費。其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之差計入投資收益等

4.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認和計量原則是怎樣的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同時滿足下列寬粗條件的,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金額的差額計入當遲巧讓期損益:

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

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均能夠可靠計量的,應當以換出資產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但有確鑿證據表明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更加可靠的除外。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時,非貨幣性資產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金額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換出資產的當期損益:

該項碼局交換不具有商業實質;

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都無法可靠計量。

因此,在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計量基礎和交換所產生損益的確認原則時,需要判斷該項交換是否具有商業實質,以及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否可靠地計量。

5.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賬面價值怎麼計量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賬面價值計量中,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不涉及補價: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換入資產支付的相關稅費,

(2)涉及補價: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換入資產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補價的賬面價值(-收到補價的公允價值)

賬務處理原則:換出資產按賬面價值結轉,不確認資產處置損益。

6. 按我國會計制度規定,應如何確認匯兌損益

根據我國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應在會計期間(月份、季度或年度)終了時計算匯兌損益。上述第一種情形指敬敬下產生的匯兌損益,是進行外匯兌換業務時的市場匯率與會計期間終了時的市場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損益稿襪,這種匯兌損益的計算比較簡單,這里不再贅述。第二種情形下產生的匯兌損益計算較復雜,本文擬從兩個不同角度談談此情形下計算匯兌損益的兩種方法。

1.剔除分演算法。即逐筆核算貨幣性外幣賬戶上匯率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的價值變動額,而對匯率沒有發生變動的外幣金額則不予考慮。其計算公式是: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上述結果若為正值,表示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2.綜合差額法。這種方法須先計算出貨幣性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並按期末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再將其與該外幣賬戶上的每筆外幣金額按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進行比較,得出的差額就是該賬戶本期發生的匯兌損益。其計算公式是:唯慎某個貨幣性外幣賬戶發生的匯兌損益=該外幣賬戶的期末余額×期末匯率-(該外幣賬戶期初的外幣金額×期初匯率+該賬戶本期增加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該賬戶本期減少的每筆外幣金額×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其結果若為正值,外幣貨幣性資產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收益,外幣貨幣性負債賬戶發生的是匯兌損失;反之,則相反。

7.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確認和計量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雙方為換入資產、換出資產,換入資產應在符合資產定義並且滿足資產確認條件時予以確認,換出資產在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為終止確認。

關於 確認的時點 :

1.通常,換入資產的確認時點與換出資產的終止確認時點應當相同或相近;

2.換入資產滿足確認條件、換出不滿足終止確認條件的,換出確認為負債,如反之換入確認為資產。

計量原則:

1.以公允價值為鎮談基礎計量

①換出資產(或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資產的成本;

②換出資產(或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一般計入當期損益;

公允價值計量前提條件:

①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②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

公允價值確認的具體原則(順位):

①優先換出資產公允價值;

②換入資產公允價值更可靠;

③均能夠可靠計量時,可參考輸入值層次;(第一層次最可靠、第二層為直接或間接可觀察、第三層為不可觀察)

※實務中御陪碰,考慮補價調整後,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通常和換出資產公允價值一致。

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差額處理原則:

①按上述方式確認公允價值後、差額計當期損益;

②存貨視同銷售,確認收入、結轉成本;

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無形資產差額計資產處置損益;

④長投或金融資產,差額計投資收益,長投將其他綜合收亂團益和資本公積轉投資收益,綜股結轉其他綜合收益;

⑤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確認其他業務收入,賬面計成本,差額計損益,結轉公允價值變動、其他綜合收益至損益。

※不具有商業實質或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按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計換入資產的成本,無論是否支付對價均不確認損益。

商業實質的判斷方式,符合其一即可:

①換入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在風險、時間分布或金額方面與換出資產顯著不同;

②使用換入資產所產生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與繼續使用換出資產所產生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不同,且其差額與換入資產和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相比是重大的。

(理解商業是逐利的)

8. 如何以賬面價值計量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以賬面價值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不滿足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條件,應當以賬面價值為基礎計量:

(一)不涉及補價的埋並世,

換入資產的初始計量金額=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對於換出資產,終止確認時不確認損益。

(二)涉及補價的,

換入資產的初始計量金額=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支付補價的賬面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收到補價的公允價值+應支付的相關稅費,

對於換出資產,終止確認時不確認損益。

(三)同時換入或換出多彎肢項資產的,

對於同時換入的多項資產,按照各項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的相對比例,將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總額(涉及補價的,加上支付補價的賬面價值或減去收到補價的公允價值)分攤至各項換入資產,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各項換入資產的初始計量金額。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的,可以按照各項換入資產的原賬面價值的相對比例或其他合理的比例對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蔽漏進行分攤。

對於同時換出的多項資產,各項換出資產終止確認時均不確認損益。

9.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怎麼確認

1、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條件下,對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不涉及補價的,換入資產的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為換入資產支付的相關稅費。涉及補價的為,換入資產的價值=換出資產公允價值+為換入資產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補價的公允價值(-收到補價的公允價值)。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賬面價值計量換入資產入賬價值的確定:不涉及補價的,換入資產的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換入資產支付的相關稅費。涉及補價:換入資產的價值=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為換入資產支付的相關稅費+支付補價的賬面價值(-收到補價的公允價值)。

熱點內容
水泥科技的股票行情 發布:2025-02-08 16:21:08 瀏覽:168
股票軟體提示S 發布:2025-02-08 16:17:16 瀏覽:530
創歷史新低的股票全盤套牢 發布:2025-02-08 15:58:30 瀏覽:957
qq自由幻想基金怎麼買 發布:2025-02-08 15:57:49 瀏覽:806
期貨跨市場套利怎麼做 發布:2025-02-08 15:53:31 瀏覽:56
中國石化股票歷史最高和最低的歷史最低 發布:2025-02-08 15:32:03 瀏覽:535
太平洋保險公司理財產品傭金多少 發布:2025-02-08 15:30:35 瀏覽:643
游資為啥要在漲停板買股票 發布:2025-02-08 15:10:34 瀏覽:851
美油期貨etf怎麼買 發布:2025-02-08 15:03:53 瀏覽:230
農業銀行買基金的費率怎麼看 發布:2025-02-08 14:24:32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