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結合支付制度的演化理解貨幣形態的發展
❶ 如何理解貨幣形式的發展
價值形式演變的四個階段: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
(1)簡單的、個別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這種價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來表示:2隻羊=1把斧子;或1擔谷=1頭牛。這是商品交換頃大咐處於萌芽階段的價值表現形式。商品交換最初是在原始公社之間發生的。原始部落都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由於自然環境不同,生產條件不同,偶爾會發生互相交換餘缺產品的行為。
(2)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這種價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來表示:2隻羊=1把斧子,或=1擔谷,或=1包鹽,等等。這一價值形式反映了生產力和社會分工有了發展的條件下日益擴大的商品交換關系。在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的分離以後,盡管畜牧部落和農業部落基本上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但由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自給以後可以用來交換的產品已較前增多。交換成為比較經常的事情,交換仿肢的范圍也擴大了。一種產品已經不是只能偶然地同另一種產品相交換,而是可以同多種產品相交換了。因此,商品的價值表現擴大了它的范圍。
(3)一般價值形式:這一階段商品交換的特點,就是出現了表現一切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便是適應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為著克服直接物物交換的困難而產生的。它的出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標志著商品交換的巨大發展。
(4)貨幣形式:一般等價物的地域性和不穩定性,限制了商品交換的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必然要突破一般價值形式的這種局限性。在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中,雀純隨著商品數量的增加和商品交換的發展,一般等價物的職能逐漸固定在貴金屬金、銀身上。這種穩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金(或銀),便是貨幣。自從出現了貨幣,一切商品首先同貨幣相交換,用貨幣表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就出現了價值的貨幣形式。它是價值形式發展的最高階段。
❷ 貨幣的形態在演變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階段
貨幣的演變過程可以分為實物貨幣階段、貴金屬貨幣階段、代用貨幣階段、信用貨幣階段、電子貨幣階段;實物貨幣階段就是在剛剛開始時人們使用物品進行交換作為貨幣,基本上任何實物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比例進行交換。
到了貴金屬貨幣階段人們開始使用各種比較貴重的金屬製作貨幣進行流通,比如銀幣、銅錢、黃金等,這些都屬於貴金屬貨幣階段;由於貴金屬攜帶不方便,後續出現了代用貨幣階段,在這個階段最常見的就是紙幣。
這里紙幣的發行都是國家進行製作發行的,不過在發行紙幣時必須有相應的貴金屬儲備,這里比較常見的就是黃金儲備。後續出現了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代用貨幣進一步發展的產物,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採用的貨幣形態。
現在進行支付時已經擺脫了紙幣的約束,也就是電子貨幣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們通過手機或者銀行卡就可以完成支付,而且在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這種支付現在已經覆蓋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❸ 隨著貨幣的演化支付方式經歷了些相應的階段
貨幣形式隨著商品產生流通的發展,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演變,這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一般價值形態轉化為貨幣形式後,有一個漫長的實物貨幣佔主導地位的時期。實物貨幣都具有無法消除的缺陷,因為許多實物貨幣都形體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攜帶,而且價值不穩定,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交易的擴大,實物貨幣逐漸被金屬貨幣替代。
與實物貨幣相比,金屬貨幣具有價值穩定、易於分割、易於儲藏等優勢,更適宜於充當貨幣。但是金屬貨幣的數量受金屬的貯藏和開采量的先天制約,同時金屬貨幣在進行大額交易時不便攜帶,也影響了金屬貨幣的使用。
3、從金屬貨幣向信用貨幣轉化。信用貨幣產生於金屬貨幣流通時期,信用貨幣主要有兩種形式:紙幣現鈔和存款貨幣。
(3)如何結合支付制度的演化理解貨幣形態的發展擴展閱讀
在上個世紀30年代州渣以前冊鎮悄,信用貨幣可以直接兌現或部分有條件兌現金屬貨幣,後來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矛盾激化和戰爭的影響,金屬貨幣制度受到破壞,政府濫用信用貨幣發行權造成通貨膨脹,使信用貨幣的兌現性大大削弱,於是各國政旅坦府在30年代紛紛放棄金屬貨幣制度,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近幾十年來,信用貨幣的使用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現鈔、支票等形式向無形的電子貨幣形式發展,例如銀行在商場等消費場所安裝終端機,顧客在支付時只需使用銀行卡,計算機就自動劃撥帳款,自動清算。
電子貨幣作為現代經濟高度發展和金融業技術創新的成果,比傳統的信用貨幣更方便、准確、安全和節約,是貨幣作為交易媒介不斷進化的表現,代表著信用貨幣形式的發展趨勢。
❹ 說出貨幣形態的發展演變過程
貨幣形態經歷了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兩個重要的階段。
今後電子貨幣將有可能成為貨幣的主要形態。
最初的實物貨幣,如人們在交換的過程中使用的貝殼;後來,貝殼等實物貨幣不便於交換,便演化為金屬貨幣,如鐵等。
這最初是賤金屬,後來又深化為銀、再到後來的金。
但是實物貨幣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不便,加上交易的擴大,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金銀去充當貨幣,於是各國開始發行紙幣,最初的紙幣與金銀掛鉤,後來又不以金銀持鉤,所以從實物貨幣到紙幣,是一種由真實價值到信用方式的轉變。
目前,隨著世界經濟的進一步大發展,和結算渠道的多元化,電子支付手段在許多領域也充當著貨幣等價物。
而且這一發展趨勢必將進一步加快。
(4)如何結合支付制度的演化理解貨幣形態的發展擴展閱讀:
貨幣形態是指價值形態發展過程中的最後形態。
在此階段,貨幣成為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固定的一般等價物。
商品的價值形態最初是簡單的價值形態,以後發展到擴大的價值形態、一般的價值形態,最後發展到貨幣形態。
前三種形態的轉化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但從一般價值形態轉化為貨幣形態並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它的進步只在於原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不固定的,因時因地而異,交換地暫時地由這種或那商品承擔,而現在則比較固定地由某種特殊商品來承擔,最後固定在貴金厲上面。
金(銀)之所以從其他商品中分離出來,成為固定的貨幣商品,是由於它的特別屬性:各部分是同質的、均勻的;質地堅固,不易磨損I便於分別和融合;少量的金具有大童的價值,便於攜帶等等,這些特性使它最適合充當一般等價物。
❺ 從貨幣發展的歷史看,推動貨幣形態不斷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貨幣,只有一般等價物,才能稱作是貨幣。貨幣本身也是商品。
貨幣首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
貨幣形式,自古以來只有那些貴重金屬,金銀之類的才可以充當貨幣
後來宋朝出現的交子,也就是古代的紙幣,只是作為貨幣符號,它的出現早純蠢,是商褲派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表明商品陸陪的經濟的初步繁榮
至於為什麼,自然是金屬貨幣攜帶不方便,紙幣卻很輕便,所以後者就應運而生
這和後來早期銀行(即錢庄)的出現,是一個道理,因為銀行,有匯兌業務,能夠實現貨通天下,匯通天下,非常方便又安全,當然這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貨幣形式的演變是如何表現貨幣本質的
(一)貨幣的本質</P>
考試內容:貨幣的本質</P>
馬克思從貨幣的起源出發來揭示貨幣的本質,認為貨幣是從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並能反映一定的生產關系(掌握)。</P>
三個方面:</P>
第一,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自發產生的,是價值形式發展和商品生產、交換發展的必然產物。
第二,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作為一般等價物,貨幣具有兩個基本特徵:(1)貨幣是表現一切商品價值的材料。(2)貨幣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換的能力。
第三,貨幣體現一定的生產關系。
(二)貨幣形態的演變</P>
考試內容:貨幣形態的演變,尤其是現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
貨幣形態的演變:實物貨幣--代用貨幣--信用貨幣,新型:電子貨幣。
1.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是直接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本身具有相應的價值和特定的使用價值。其流通分兩個階段:
(1)初級階段,非金屬的實物貨幣流通階段。
(2)高級階段,金屬的實物貨幣流通階段。
金屬貨幣流通的發展過程:第一,貨幣材料:賤金屬--貴金屬;第二,以金屬的自然形態(金屬塊貨幣)流通--鑄幣流通。
2.代用貨幣:可以與實物貨幣等價交換
代用貨幣是指代表金屬實物貨幣流通並可隨時兌換成金屬實物貨幣的貨幣形態,包括銀行券和輔幣。代用貨幣體現了一定的信用關系,是由實物貨幣向現代信用貨幣發展的一種過渡性的貨幣形態。
典型的代用貨幣是銀行券。其主要特徵有:
①銀行券是由銀行發行的可以隨時兌現的代用貨幣。
②銀行券的發行必須具有發行保證,一般分為黃金保證和信用保證。
③早期銀行券的發行是分散的,後來中央銀行逐漸壟斷了銀行券發行。
3.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一定的信用程序發行,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形態,是貨幣發展的現代形態。信用貨幣實際上是一種信用工具或債權債務憑證,它本身沒有內在價值,也不能與實物貨幣按某種平價相兌換。在現代經濟中,信用貨幣的發行主體是銀行,其發行程序是銀行信貸程序,由國家賦予無限法償能力,並強制流通。
信用貨幣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現金和銀行存款。
信用貨幣的基本特徵:(掌握)
①中央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是中央銀行代表國家發行的紙幣本位貨幣,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內在價值。
②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現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是商業銀行的負債。
③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通過法律手段確定其為法定貨幣。
④國家可以通過銀行來控制和管理信用貨幣流通,把貨幣政策作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的重要手段。
4.電子貨幣是新型的信用貨幣形式,是信用貨幣與現代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被稱為繼金屬鑄幣、紙幣之後的「第三代貨幣」。
❼ 如何理解貨幣制度的演變歷史
貨幣制度是國家對貨幣的有關要素、貨幣流通的組織與管理等加以規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貨幣制度能夠保證貨幣和貨幣流通的穩定,保障貨幣正常發揮各項職能.依據貨幣制度作用的范圍不同,貨幣制度包括國家貨幣制度、國際貨幣制度和區域性貨幣制度;根據貨幣的不同特性,貨幣制度分為金屬貨幣制度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貨幣制度(monetary system),國家法律規定的貨幣流通的規則、結構和組織機構體系的總稱. 貨幣制度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較規范的制度.
貨幣是旦謹價值形式發展的結果 貨幣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自發形成的,是商品內在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價值形式亮告發展的產物. 貨幣制度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貨幣制度也指國際貨幣體系,即國際間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各國為了解決在國際貿易、國際結算中國際支付手段、國際儲備資產等國際貨幣問題的需要,對於涉及國際貨幣流通各個方面,包括貨幣的兌換與匯率制定、國際收支調節、國際結算制度、國際儲備體系、國際貨幣關系、國際金融市場等,在國際范圍內自發地或經過協商談判調節確定的一整套系統的原則、規制、辦法、機構,形成國際貨幣體系.最初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於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適應當時國際經濟關系的需要和各國國內貨幣制度的現實情況自發形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時,逐漸瓦解,分裂為若干貨幣集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模鍵基國家中形成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到70年代後由於美元地位的削弱而逐漸瓦解.改革國際貨幣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合理的國際貨幣制度已成為舉世矚目的問題.
❽ 貨幣形式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自貨幣產生以來,其具體形式隨著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不斷地變化,主要體現在貨幣材料的變化上。從貨幣的發展過程來看,可以劃分為:1、實物貨幣2、金屬貨幣3、信用貨幣。
1、實物貨幣
指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與其非貨幣用途的商品價值相等的貨幣。如在中國歷史上,龜殼、海貝、蚌珠、皮革、齒角、米粟、布帛、農具等都曾作為實物貨幣被使用過。但這些以實物形態存在的貨幣,在交換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充當貨幣的物體,一般須具備普遍接受性、價值穩定性、統一性、可分性、耐久性、輕便性等特點,因此,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實物貨幣逐漸為金屬貨幣所取代。
2、金屬貨幣
指以金屬為材料並鑄成一定形狀的貨幣。金屬貨幣較實物貨幣更具有充當貨幣物體的特徵,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是最早使用金屬貨幣的國家之一,早在殷商時代,金屬貨幣就已成為貨幣的主要形式。由於金屬貨幣在流通中會磨損減重,加上人為實行的鑄幣變質政策,以及隨著商品交換規模不斷擴大,金屬貨幣特別是貴金屬貨幣流通量的增長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貿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長的需要,於是金屬貨幣逐漸被紙幣或信用貨幣所取代。
3、信用貨幣
廣義指充當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種信用憑證,包括銀行券、匯票、期票、銀行支票等。狹義指銀行信用貨幣,即銀行券和銀行支票。信用貨幣以票
據流通為基礎,直接產生於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信用貨幣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金屬貨幣制度崩潰的直接後果。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信用制度日益發展,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日益深化,各種形式的信用貨幣遂得以產生和發展。尤其是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被迫放棄金本位和銀本位貨幣制度,紙幣不再兌換金屬貨幣,信用貨幣更有了長足發展。信用貨幣已成為當代幾乎所有國家所採用的貨幣形式之一。
❾ 通過貨幣制度的歷史變遷,談談你哦對貨幣的理解
貨幣定義任何一種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一)貨幣就是貴金屬,就是財富
(二)貨幣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這種是馬克思在對貨幣起源問題的分析(參閱「相關知識」欄目「馬克思貨幣起源說的思想邏輯」)中得出的,其含義有兩點:
1、貨幣具有商品的屬性
2、貨幣與普通商品有本質的區別
貨幣職能由於貨幣根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當處在不同形式的價值運動中的時候,貨幣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貨幣在充當各項職能時,都是一般等價物。
價值尺度 流通手段 貯藏手段職能支付手段職能世界貨幣職能
貨幣作用在民事法律關系中,貨幣的作用表現為:
(1) 擔當物權的客體。公民、法人能擁有貨幣,對其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2) 充當債權的客體。這是貨幣最主要的作用。在民事法律關系中,貨幣是許多合同如買賣、勞務、借貸等的法定支付手段,是承擔民事責任用以補償和賠償的支付手段。
貨幣是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在世界各國歷史上,有許多商品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過程中,一般等價物的作用最終固定在其自然屬性最適宜充當貨幣的貴金屬(金和銀)上。而隨著時間的發展,貨幣的概念也在逐漸擴大。